23.梅兰芳蓄须(课堂实录)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3 梅兰芳蓄须》优质课教案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3 梅兰芳蓄须》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梅兰芳蓄须》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在面对日本人的邀请时,如何通过蓄须来拒绝演出,展现了他高尚的民族气节。
本文语言优美,情节感人,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对学生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京剧有一定的了解,但梅兰芳这一时代背景以及他蓄须的原因还需要引导学生去理解。
学生对梅兰芳这一艺术家的认识可能仅限于他的艺术成就,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他的民族气节,提升他们的品德修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梅兰芳蓄须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梅兰芳高尚的民族气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梅兰芳蓄须的原因。
2.难点:体会梅兰芳高尚的民族气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视频资料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资料3.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视频或图片资料,让学生对梅兰芳有一定的了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遇到问题互相讨论。
教师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梅兰芳蓄须的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梅兰芳高尚的民族气节。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巩固(10分钟)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梅兰芳为什么蓄须?他蓄须的意义是什么?5.拓展(10分钟)讨论: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梅兰芳高尚的民族气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部编小语四上《梅兰芳蓄须》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梅兰芳蓄须》简案导入:播放视频,引出人物;设置情景,任务驱动。
(情境:学校准备举行“杰出人物”展览活动,要为梅兰芳先生制作展板任务:了解展板中的“事迹介绍”,竞选“展板介绍员”。
)过渡:为了完成任务,我们先来读读课文。
任务一:读通读顺,了解背景活动1:自由朗读,读通读顺活动2:检查预习,了解背景(借助资料袋,生自主选择想了解的资料)过渡:读通了课文,了解了背景,怎么介绍梅兰芳的事迹呢?☆任务二:介绍事迹,完成竞选活动1:提炼串联,介绍事迹活动2:借助提示,完成竞选过渡:其实梅兰芳的爱国事迹还有很多,同学们想知道吗?任务三:联系资料,感悟情怀活动1:场外连线,补充资料活动2:学生交流,感悟情怀课后任务:阅读链接搜集资料读一读:读阅读链接《难忘的一课》,把握主要内容,感悟文中人物的爱国情怀。
搜一搜:网上搜索梅兰芳的其他爱国事迹。
《梅兰芳蓄须》课堂实录课前交流师:上课前,咱们来欣赏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师:这是著名京剧《贵妃醉酒》中的片段,知道贵妃的扮演者是谁吗?生:梅兰芳师:那咱们准备上课了。
导入师:上课。
同学们好。
请坐。
同学们,京剧有生旦净丑四个行当,梅兰芳是唱旦角的。
旦角是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在旧社会,女性不好抛头露面,所以只能由男性扮演。
为了演出,梅兰芳每天都要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甚至用镊子把胡须一根根拔掉。
可是,有几年,他却留了胡须。
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这篇课文——《梅兰芳蓄须》读题。
师:蓄须就是?生:留胡子师:为了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学校准备举行“杰出人物”展览活动,瞧,这是梅兰芳先生的展板,目前还差最后一步——事迹介绍,咱们就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来完成,评出“最佳展板讲解员”。
(2分钟)任务一:读通读顺了解背景活动1:自由朗读,读通读顺。
师:咱们先读读课文,自由朗读,读通读顺。
生读。
活动2:检查字词,了解背景。
师:同学们都读得特别投入。
字都能读准吗?咱们来玩个小游戏。
老师提示,待会儿你只需要点正确的读音。
四年级语文上册23《梅兰芳蓄须》教学实录
23 梅兰芳蓄须名师教学片段实录♦以读促讲,感悟人物情感(教学重点)师:同学们,面对日本侵略者的侵略,梅兰芳先生隐居罢演以表明自己的抵抗态度,此时可恶的日本侵略者就这样放过他了吗?他又是怎么做的呢?生:1941年12月香港沦陷。
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
•…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
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那个可恶的日本司令官了吗?哪些词让你感到日本侵略者的无耻横蛮的嘴脸?把你找到的词语读给大家听。
生:多次逼迫、随时随地、骚扰。
师:在中国,这三个词可以形容一类人,那就是地痞、流氓、无赖!可见日本侵略者与这类人一般无二!面对这样的情境,梅兰芳最后只能——生:蓄须明志!师:梅兰芳蓄须要明什么志?生: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出的决心。
师:是的!这就是一位艺术家的民族气节!师:以演戏为生的梅兰芳先生,长期罢演,生活入不敷出,为了养家他只能卖房糊口。
梅兰芳眼前出现了种种诱惑,快速浏览第4自然段,找出这些“诱惑”。
生:戏园老板的劝说、金钱诱惑。
师:戏园老板怎么劝说?生:“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师:这是一句反问句,谁能把它改成陈述句?生:梅先生,您不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不愁没钱花。
师:对比这两句话,哪句话表达的意思更剧烈?生:反问句表达更剧烈。
师:同学们一起读一读戏园子老板的话。
生:……师:劝说不动,有人甚至开出预支二十两黄金的条件,以求打动梅兰芳的心,他们胜利了吗?课文是怎么描述的?生:梅兰芳没有动摇。
“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师: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些词让你体会到梅兰芳的坚决?生:宁可……也决不……师:你能用这组关联词说句话吗?生:……师:你再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语气坚强,再读)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戏剧大师梅兰芳先生!这就是他的崇高的爱国情怀!赏析:在本片段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边读边抓住关键词体会梅兰芳先生崇高的民族气节,边读边思考,体会“蓄须明志”背后的爱国情怀。
23 《梅兰芳蓄须》 教学实录(2024年)
《梅兰芳蓄须》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认识“蓄、迫”等 11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宁、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梅兰芳蓄须的原因和过程。
3.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4.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梅兰芳蓄须的原因和过程。
2.感受梅兰芳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
3.掌握略读课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1.体会梅兰芳在困境中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品质。
2.引导学生将梅兰芳的事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爱国情感。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伟大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国的含义。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
(板书课题:梅兰芳蓄须)大家对梅兰芳有哪些了解呢?生:梅兰芳是一位很有名的京剧大师。
生:他的京剧唱得非常好。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
梅兰芳先生是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他在京剧艺术上的成就举世瞩目。
那“蓄须”是什么意思呢?生:就是留胡子。
师:非常正确。
那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呢?他蓄须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者请教同学和老师。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画生字词)2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师: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出示词语:蓄须、被迫、纠缠、邀请、骚扰、拒绝、签订、宁可、要求、妄想)生:蓄须、被迫、纠缠、邀请、骚扰、拒绝、签订、宁可、要求、妄想。
师:读得非常准确。
这里面有两个多音字,大家找出来了吗?生:“宁”和“要”。
师:非常好。
“宁”有两个读音,分别是“níng”和“nìng”。
当读“níng”的时候,可以组词“宁静、安宁”;当读“nìng”的时候,可以组词“宁可、宁愿”。
《梅兰芳蓄须》教学实录
《梅兰芳蓄须》教学实录一、交流导入,初步了解1.师:(板书:梅兰芳)同学们,对于梅兰芳,你了解多少?生:我知道梅兰芳是演旦角的演员。
生:我知道梅兰芳非常爱国。
生:我知道梅兰芳是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2.师:同学们都有一定的了解,老师找了一些词语。
出示:(1)旦角正音“角”字师:京剧中有“生旦净末丑”。
旦角是戏剧中女性角色的统称,梅兰芳在表演的时候,必须要把胡子剃掉,男扮女装。
(2)梅兰芳的代表作:《贵妃醉酒》《霸王别姬》(3)闻名中外的京剧表演艺术家(4)艺术大师(5)补充:“梅兰芳是所见过的最杰出的演员之一,纽约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演出。
”一一纽约《世界报》3•师:请同学们从上面词语或句子中选用几个,用一小段话来介绍梅兰芳。
生练习,指三名说(略)4.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梅兰芳蓄须》的故事。
(师补充课题)理解“蓄须”(简单说,就是留胡子)二、检查预习,梳理文脉1.师检查生字词语:抗日战争侵略者沦陷师:什么叫“抗日战争”?用一句话说说。
生:日本人侵略中国,中国人抵抗日本人。
师:对,从1931—1945年,这就是抗日战争时期。
师:侵略者占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一一“沦陷”了。
不过还有一个地方可以暂时藏身,这就是“租界”。
(结合图,简单解释“租界")2,介绍梅兰芳暂时藏身的“租界”,出示梅兰芳当时的时代背景。
5.大致了解“大东亚圣战”师:出示地图,日本人野心勃勃,想方设法让自己的殖民地扩大。
出示图。
“圣”,就是神圣的意思。
这场战争对我们来说,是神圣的吗?所以,我们要加引号。
6.梳理“时光轴”师:在抗战时期这一阶段,梅兰芳也发生了很多事。
同学们把关键事件写上去。
写好的同学互相交流。
7.指名学生反馈,师板书:1937年上海:藏身租界1938年香港:暂居香港、深居简出1941年香港一上海:蓄须明志、卖房度日、假生大病1945年抗战胜利:剃须登台师指导:概括就是要精炼,用最简洁的语言。
师生合作读,学生说年份,老师说事件。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梅兰芳蓄须》优质课精彩片段【课堂实录】
《梅兰芳蓄须》优质课精彩片段“话题”探究(屏显“梅兰芳”五个故事的小标题:采用变序的方式进行教学,尊重学生的第一感受,根据学生的汇报,进入相应的故事板块。
)(一)寻找“失去”师:谁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指名读)?师:1941年12月,香港沦陷了,同学们想像一下当时的局势如何?生:香港沦陷后,局势一定会很糟糕,社会秩序混乱。
师:日本侵略者当时一定会很嚣张,狂妄。
他们以为任何一个中国人都在他们的统治之下,也一定会听从他们的指挥。
于是他们搞庆祝,想找梅兰芳演戏,梅兰芳来演戏了吗?生:没有。
师:(出示句子)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梅兰芳是一个怎样的人?生:梅兰芳是一个不怕困难的人。
生:梅兰芳是一个不畏艰险的人。
师:他害怕侵略者吗?生:不害怕。
师:那为什么说“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呢?生:侵略者不止一次地找梅兰芳。
生:侵略者找茬对付梅兰芳。
生:梅兰芳不同意给侵略者演戏,侵略者就行尽一切办法干扰梅兰芳的正常生活。
师:文中的那个词语可以形容你所说的话?生:是“骚扰”。
师:对,日本侵略者对梅兰芳的生活进行了不止一次的干扰,使梅兰芳不能正常的生活。
可见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是多么的歹毒。
师:换作是你,你会怎样?生:我会非常痛恨日本侵略者。
师:是啊,我们的国家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民族的危难正在加剧,日本侵略者这样的肆虐嚣张,梅兰芳不给他们演戏,侵略者就想出各种办法来干扰梅兰芳的生活,梅兰芳最后答应了吗?生:始终没有答应。
师:你是从那句话知道的?生读: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
师:是啊,想尽了各种办法拒绝敌人,可是敌人对梅兰芳呢?生(大声抢说):不依不饶!师:对,说的太好了!师:梅兰芳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是什么办法呢?生:蓄须明志。
生: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啊!师:怎样读“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这句话?生:应该用悲伤痛心的语气读读。
生:应该用无可奈何的语气读。
《梅兰芳蓄须》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梅兰芳蓄须》名师教学片段实录◆抓住侧面描写,感知人物形象。
师:梅兰芳说自己生病后,日本人放过他了吗?生:没有,日本人特意派军医去检查。
师:军医是怎么做的呢?生:军医观察到梅兰芳盖着棉被躺着,床边还有许多药,并摸梅兰芳的额头判断他是不是真的病了。
师:军医这么做说明了什么?生:日本人不相信梅兰芳,怀疑他装病。
师:是的,日本人对梅兰芳是怀着怀疑的态度的,并且十分傲慢。
文中有几个词表现得特别明显,谁能找出来?生1:从“闯进”这个词可以体会到日本人的蛮横,他们的行为完全就是强盗的行径。
生2:我觉得“只好”这个词也能表现出日本人的态度。
他们并不相信梅兰芳病了,但是“滚烫”的额头让他们无计可施。
师:两位同学找得很准确。
想象一下,如果装病被发现,梅兰芳会有什么样的下场?生1:会被逼着上台。
生2:说不定日本人一怒之下会杀了他。
生3:也可能会受到其他折磨。
师:对的,梅兰芳如果被发现,他的生命极有可能会受到威胁。
可是他装病就安全了吗?生:没有,他打了伤寒预防针,差点儿丢了性命。
师:梅兰芳装病会导致这么严重的后果,相信他自己心里也非常清楚。
既然如此,他为什么还是选择这样做呢?生1:因为他不想为日本人表演。
生2:因为他认为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师:是的,梅兰芳就是这么一位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的艺术大师。
赏析:此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日本人在梅兰芳装病后的种种行为,理解梅兰芳当时情况的凶险,从而真切感受梅兰芳先生的高尚人格。
这种层层深入的剖析方式,可以让学生的思维逐渐深入,让他们在一步步地思考中理解人物的形象。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3.梅兰芳蓄须(课堂实录)
《梅兰芳蓄须》教学实录一、书题启课师(屏显梅兰芳剧照):孩子们,这是谁?众生:梅兰芳!师(屏显梅兰芳生活照):这又是谁?众生:梅兰芳!师(师生齐写课题,师引导):我们一起来写下这三个字。
“梅”是傲雪梅的“梅”,“兰”君子兰的“兰”,“芳”是芬芳的“芳”。
生(齐读课题):梅兰芳!二、引出“话题”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梅兰芳的五个故事,还记得吗?生:记得,拒绝播音;自伤身体,滞留香港。
师:被迫滞留香港达四年之久。
生继续:还有拒绝演出;蓄须明志。
师:刚才我们说的是课文中的梅兰芳,电影中的梅兰芳想看吗?众生:想!播放电影《梅兰芳》片断:(画面描述)日本人把梅兰芳关押,“客气”地询问“梅先生,演出的事情考虑好了没有?”梅兰芳从容起身……(镜头止,回答略)师:孩子们,想想梅兰芳会怎么回答?生:我不去!生:无论什么情况下,我都不演!师:拒绝的态度很坚定。
生(语气淡定,但有力):不演!师:简单的两个字,却充满了力量!不去的后果,不演的后果可能是什么?生:可能会受皮肉之苦。
生:可能会被日本人被用刑逼迫。
师:这是一种威胁,恐吓。
生:可能会失去生命。
师:尽管这样,梅兰芳还是——众生:拒绝!师:所以,丰子恺发出深深的慨叹——众生(屏显丰子恺的话):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师: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可梅兰芳为什么能做到?文中有一句话道出了其中的原因,浏览课文,找到并划记。
(约三分钟后,开始交流。
)生: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师:孩子们,你们划记的也是这句吗?(生齐读此句。
)师:孩子们,梅兰芳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让丰子恺十分敬佩。
“摔破了”就没有了,这是一种失去,(板书“失”)梅兰芳在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的过程中,他到底失去了什么?(板书:?)我们去文中梅兰芳的五个故事中寻找。
(学生小组内读故事,交流,约五分钟后集体交流。
)三、“话题”探究(屏显“梅兰芳”五个故事的小标题:采用变序的方式进行教学,尊重学生的第一感受,根据学生的汇报,进入相应的故事板块。
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课堂实录
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课堂实录一、扩展课题,了解梅兰芳1.导入课题师: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一起读课题一一(出示:23梅兰芳蓄须,生齐读)师:语速还可以再快一点。
第23课,梅兰芳蓄须。
(生再读课题)师:很好,这次语速加快了。
在“梅兰芳”后面停顿,这是对的。
因为前面是人名,后面告诉我们他做了什么事。
师:通过预习,你会发现课文里说“蓄须”的时候是四个字。
生:这四个字是蓄须明志。
师:很好。
在课文里,这个词语叫“蓄须明志工所以,如果把课题改成“梅兰芳蓄须明志”,也是可以的。
一起读一生:第23课,梅兰芳蓄须明志。
师:什么叫“明志”?生:“明志”,就是表明自己的志向。
师:“明”,就是表明,“志”,是指志向或者自己的想法。
他到底要表明什么想法?我们一会儿再来学习。
2.简介梅兰芳师:既然讲到了梅兰芳,就一定要介绍一下京剧。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
(出示:“生旦净丑”图片)师:在京剧表演中,有各种各样的角色,分别是生、旦、净、末、丑。
“生”就是脸上不画脸谱的男子。
“旦角”,一看就知道代表妇女。
而“净”,是不是他的脸特别干净呢?恰恰相反,京剧里面的“净角”,指的是把脸化成大花脸。
“丑角”也有一个特征,就是在鼻子上画一块白色。
梅兰芳是“旦角”的表演大师。
梅兰芳出生于京剧表演世家,也就是说,他的父亲、他的祖父都是唱戏的。
所以,他8岁时就开始学唱戏,到10岁就已经能登台表演,到20岁的时候已经在大江南北出名。
(出示:梅兰芳青年和老年时期的照片)师:这是他20多岁时的照片。
书本上是一张中年的梅兰芳,他蓄须明志时的照片。
他的青年时代,他的老年时代都没有留胡子。
只有在中年时期非常特殊的几年中,他蓄起了胡子,叫蓄须明志。
(出示:梅兰芳旦角的扮相照片)师:他的扮相很俊美。
虽然是男生,但是在舞台上表演女生的时候非常自然,因为他的表演艺术实在太高超了。
当时在欧洲、在美洲、在日本,都享有非常高的知名度。
(出示:梅兰芳的书画作品照片)师:他不单单是会唱戏,还通过大量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表演才能。
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实录及名师点评
四载留须罢歌舞傲骨从来耐岁寒———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实录及名师点评【教学内容】四上第七单元第23课。
【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蓄”“扰”等11个生字,理解“蓄须”“骚扰”等词语。
2.运用提取文中词语的方法概括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演戏的多个事件,并串联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在品读故事中感受梅兰芳坚定的民族气节。
4.勾连“阅读链接”,在拓展训练中进一步巩固方法,提升概括能力。
【教学流程】第一板块:图文对照,初识大师1.舞台上的梅兰芳。
(1)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人,他的名字叫——梅兰芳。
(2)通过预习,你对梅兰芳有什么了解?(学生结合资料交流预习收获)(3)出示舞台上与生活中梅兰芳的图片:虽是一个俊朗儒雅的七尺男儿,却在京剧舞台上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仪态万方的女性形象。
(4)出示第1自然段第一、二句,指读。
(5)质疑:堂堂男儿,为什么要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随机了解“旦角”,出示梅兰芳塑造的各种旦角图片。
小结: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就是为了塑造这一个个优美的旦角形象。
2.蓄须时的梅兰芳。
(1)出示蓄须时的梅兰芳图片。
(2)理解“蓄”的意思,并积累与“蓄”相关的词语:蓄发、蓄辫子、蓄指甲。
(3)预习过课文后,你们知道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吗?【点评:京剧大师梅兰芳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陌生,图文资料的呈现,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位大师;二是通过比较,聚焦梅兰芳蓄须这件事情,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第二板块:阅读故事,厘清事件1.借助导读提示明确要求。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略读课文需要我们关注导读提示。
课前导读告诉我们本课的学习任务有哪些?单元导读提示我们还有什么学习任务?(2)梳理学习任务:梅兰芳拒演的方法;梅兰芳经历的困难和危险;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聚焦拒演方法,厘清事件。
(1)默读课文,思考梅兰芳拒绝演出的方法,做做批注。
(2)交流反馈,引导概括。
(藏身租界、深居香港、蓄须明志、卖房度日、设法大病)(3)引导理解方法与事件的联系:梅兰芳用了这些方法拒演,课文写了几件事情?明白梅兰芳拒绝的方法就是课文的主要事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3《梅兰芳蓄须》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3《梅兰芳蓄须》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梅兰芳蓄须》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在日本侵略中国期间,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出,毅然决定蓄须,展现了他高尚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但学生在理解梅兰芳先生高尚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梅兰芳先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梅兰芳先生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梅兰芳先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梅兰芳先生高尚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感受他的伟大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2.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视频: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视频资料,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与梅兰芳先生有关的课文,如《月光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或图片,展示梅兰芳先生的生平事迹,让学生对梅兰芳先生有初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梅兰芳先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课堂实录10月12日,星期二,天晴。
今天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讲的是梅兰芳蓄须的故事。
老师说,梅兰芳是中国京剧界的传奇人物。
他不仅唱歌好,演戏好,而且他的须子也出名,因为他总是留着一对白须。
老师让我们看一张黑白照片,照片里的人看起来非常有气质,留着一对明亮的白须,面容慈祥,给人一种亲切感。
老师告诉我们,梅兰芳蓄须的故事来源于一张报纸上的图片。
有一天,梅兰芳正走在街上,突然有个小孩子跑来,一把抓住他的白须,还说:“这是什么?”梅兰芳笑着对小孩子说:“这是白胡子。
”小孩子听了之后,对梅兰芳的白胡子更加感兴趣了。
梅兰芳又解释说:“这种东西只要年龄大一点,就会有的。
”从此以后,梅兰芳蓄须成了他的代表性形象。
为了让观众看得更加清楚,他还在唱戏之前,会用墨汁把白须画得更加明显。
听完老师讲述的故事,我们都感到非常惊奇和钦佩。
细看照片,梅兰芳的须子倾斜,神态自然,配着他那带着慈和的面容和超凡的演技,让人心生敬佩和钦佩!在课上,我们也学会了一首梅兰芳唱的哭台戏《霸王别姬》的片段,每个人都跟着老师的节奏,学习吟唱。
在学唱的时候,我们不但学到了京剧的唱腔,也体验到梅兰芳的艺术魅力,感受到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最后,老师让我们用自己的话,描述梅兰芳蓄须的神态,我写到:“梅兰芳蓄着一对明亮的白胡子,面容慈祥,神楚自如,在唱戏的时候,须子随着他的表演而动,显得更加清新和神气。
”今天的语文课非常有趣和有趣,让我们懂得了一个文化巨人的故事,也懂得了京剧的艺术魅力。
这节课,我们收获了更多的知识,更加了解了梅兰芳,也增加了对京剧的了解和喜爱,收获满满,美滋滋!除了学习梅兰芳的故事和京剧唱腔,老师还让我们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来加深对梅兰芳蓄须形象的印象。
我们拿着彩笔和纸,在老师的指导下,画出了一张生动的梅兰芳蓄须的肖像。
看到自己画的画像那么逼真,我们也非常开心。
接着,老师带领我们制作了梅兰芳白须的手工小制品。
四年级上册语文《23梅兰芳蓄须》听课记录
四年级上册语文《23 梅兰芳蓄须》听课记录一、导入(1.1)教师行为:1.教师首先播放一段关于京剧和梅兰芳的短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提问:“你们知道屏幕上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吗?他有什么特别之处?”3.简要介绍梅兰芳先生是中国京剧的著名表演艺术家,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之首,并引出课文《梅兰芳蓄须》。
学生活动:1.观看视频,对京剧和梅兰芳产生初步了解。
2.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表达对梅兰芳的兴趣。
过程点评:导入部分通过视频和提问,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了他们对梅兰芳和京剧的兴趣,为后续的课文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过程(1.2)教师行为:1.文本初读: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和语调。
2.概括课文大意,让学生了解梅兰芳蓄须的背景和原因。
2.内容分析:1.逐段讲解课文,解释生词和难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强调梅兰芳蓄须的坚定信念和爱国情怀,引导学生体会其高尚品质。
3.分析课文中梅兰芳与其他人物的对话和行动,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3.情感体会: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梅兰芳在困境中的坚定和勇敢。
2.组织学生讨论梅兰芳蓄须的意义和影响,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4.拓展延伸:1.展示梅兰芳的其他京剧表演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梅兰芳的爱国精神和艺术精神。
学生活动:1.认真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和语调。
2.积极参与内容分析,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梅兰芳的形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分享自己对梅兰芳的感受和认识。
4.在拓展延伸环节,认真观看图片和视频片段,思考梅兰芳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过程点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拓展,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梅兰芳的形象。
同时,拓展延伸环节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他们对京剧艺术和梅兰芳精神的兴趣和热爱。
23.梅兰芳蓄须(课堂实录)
《梅兰芳蓄须》教学实录一、书题启课师(屏显梅兰芳剧照):孩子们,这是谁?众生:梅兰芳!师(屏显梅兰芳生活照):这又是谁?众生:梅兰芳!师(师生齐写课题,师引导):我们一起来写下这三个字。
“梅”是傲雪梅地“梅”,“兰”君子兰地“兰”,“芳”是芬芳地“芳”。
生(齐读课题):梅兰芳!二、引出“话题”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梅兰芳地五个故事,还记得吗?生:记得,拒绝播音;自伤身体,滞留香港。
师:被迫滞留香港达四年之久。
生继续:还有拒绝演出;蓄须明志。
师:刚才我们说地是课文中地梅兰芳,电影中地梅兰芳想看吗?众生:想!播放电影《梅兰芳》片断:(画面描述)日本人把梅兰芳关押,“客气”地询问“梅先生,演出地事情考虑好了没有?”梅兰芳从容起身……(镜头止,回答略)师:孩子们,想想梅兰芳会怎么回答?生:我不去!生:无论什么情况下,我都不演!师:拒绝地态度很坚定。
生(语气淡定,但有力):不演!师:简单地两个字,却充满了力量!不去地后果,不演地后果可能是什么?生:可能会受皮肉之苦。
生:可能会被日本人被用刑逼迫。
师:这是一种威胁,恐吓。
生:可能会失去生命。
师:尽管这样,梅兰芳还是——众生:拒绝!师:所以,丰子恺发出深深地慨叹——众生(屏显丰子恺地话):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地‘优伶’,有几人欤?师: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可梅兰芳为什么能做到?文中有一句话道出了其中地原因,浏览课文,找到并划记。
(约三分钟后,开始交流。
)生: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师:孩子们,你们划记地也是这句吗?(生齐读此句。
)师:孩子们,梅兰芳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让丰子恺十分敬佩。
“摔破了”就没有了,这是一种失去,(板书“失”)梅兰芳在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地过程中,他到底失去了什么?(板书:?)我们去文中梅兰芳地五个故事中寻找。
(学生小组内读故事,交流,约五分钟后集体交流。
)三、“话题”探究(屏显“梅兰芳”五个故事地小标题:采用变序地方式进行教学,尊重学生地第一感受,根据学生地汇报,进入相应地故事板块。
四年级上册语文23梅兰芳蓄须—精品教案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
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小结: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上海沦陷,日本人想利用梅兰芳先生的影响来美化侵略者的丑恶行径,就“邀请”梅兰芳先生为他们演出,但都被梅兰芳先生想尽一切办法拒绝了。
课文一共叙述了五件事,它们分别是:
拒绝登台;香港拒演;卖房度日;蓄须明志;自伤身体。
(2)这五件事叙述得有详有略,你们认为其中哪件事写得特别详细?具体地描述了哪些内容?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教
学
目
标
1.认识本课“蓄、迫”等14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4.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3.自学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后三件事,画出能表现梅兰芳爱国情怀的语句或令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做出批注。
4.学生交流。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一边默读,一边思考:(1)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
在文中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师小结:梅兰芳用蓄须来对付日本人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梅兰芳内心是苦闷的,蓄须后内心又是极为痛苦的,我们来读第3自然段,感受一下梅兰芳当时的精神世界。
师: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1.同学们先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千万别忘了自己的好习惯,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标出自然段,画出自己认为难懂的生字词,有一句话叫“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定要做好批注。2.同学们的习惯很好,批注得很详细。同桌之间交流生字,对于生僻的字词两人结合查字典解决;实在有困难的字词可请教老师。同学们交流得很热烈,可见你们的自主能力很强。刚才我在下面有同学把自己的疑问留给了我,这样,先看一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生字、词语,看有没有大家想知道的。
23《梅兰芳蓄须》(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梅兰芳蓄须》教学内容:《梅兰芳蓄须》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小说,作者是著名作家茅盾。
这部小说讲述了梅兰芳为了艺术的追求,不惜蓄须明志,最终成为一代宗师的故事。
通过学习这篇小说,学生可以了解到梅兰芳的艺术追求和坚定信念,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梅兰芳蓄须》的故事情节,理解梅兰芳的艺术追求和坚定信念。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通过学习这篇小说,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教学难点:1. 对小说情节的理解和把握。
2. 对梅兰芳艺术追求和坚定信念的深入理解。
3. 对小说主题和人物形象的探讨和分析。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梅兰芳蓄须》的文本资料。
2. 学生准备阅读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梅兰芳蓄须》的背景和作者茅盾,引起学生的兴趣。
2. 阅读文本:学生自主阅读《梅兰芳蓄须》,并记录重要情节和自己的思考。
3.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小说的情节、主题和人物形象,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4. 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 深入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提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6. 总结: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强调《梅兰芳蓄须》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板书设计:1. 《梅兰芳蓄须》2. 重点情节:梅兰芳蓄须的原因和过程,梅兰芳的艺术追求和坚定信念。
3. 主题和人物形象:梅兰芳的艺术追求和坚定信念,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梅兰芳蓄须》的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探讨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映和影响。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梅兰芳蓄须》的故事情节,理解梅兰芳的艺术追求和坚定信念。
23《 梅兰芳蓄须》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梅兰芳蓄须》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梅兰芳蓄须》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不给日本人唱戏,坚决蓄须,表现了他的崇高品质和爱国精神。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理解梅兰芳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品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梅兰芳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品质。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梅兰芳的爱国精神。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学习梅兰芳的高尚品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文插图、梅兰芳的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梅兰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梅兰芳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梅兰芳。
2. 学生分享课前查找的梅兰芳资料,教师总结。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出不懂的生字词。
2. 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理解。
三、合作探究1. 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梅兰芳的爱国精神。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四、朗读感悟1. 学生代表朗读课文,感受梅兰芳的爱国情感。
2. 全班齐读课文,再次体会梅兰芳的精神风貌。
五、总结提升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梅兰芳的爱国精神。
2. 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总结。
板书设计:《梅兰芳蓄须》1. 生字词2. 理解课文内容3. 体会梅兰芳的爱国精神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搜集更多关于梅兰芳的资料,深入了解他的事迹。
3. 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感悟。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梅兰芳蓄须》,使学生了解了梅兰芳的爱国精神,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兰芳蓄须》教学实录
一、书题启课
师(屏显梅兰芳剧照):孩子们,这是谁?
众生:梅兰芳!
师(屏显梅兰芳生活照):这又是谁?
众生:梅兰芳!
师(师生齐写课题,师引导):我们一起来写下这三个字。
“梅”是傲雪梅地“梅”,“兰”君子兰地“兰”,“芳”是芬芳地“芳”。
生(齐读课题):梅兰芳!
二、引出“话题”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梅兰芳地五个故事,还记得吗?
生:记得,拒绝播音;自伤身体,滞留香港。
师:被迫滞留香港达四年之久。
生继续:还有拒绝演出;蓄须明志。
师:刚才我们说地是课文中地梅兰芳,电影中地梅兰芳想看吗?
众生:想!
播放电影《梅兰芳》片断:(画面描述)日本人把梅兰芳关押,“客气”地询问“梅先生,演出地事情考虑好了没有?”梅兰芳从容起身……(镜头止,回答略)
师:孩子们,想想梅兰芳会怎么回答?
生:我不去!
生:无论什么情况下,我都不演!
师:拒绝地态度很坚定。
生(语气淡定,但有力):不演!
师:简单地两个字,却充满了力量!不去地后果,不演地后果可能是什么?
生:可能会受皮肉之苦。
生:可能会被日本人被用刑逼迫。
师:这是一种威胁,恐吓。
生:可能会失去生命。
师:尽管这样,梅兰芳还是——
众生:拒绝!
师:所以,丰子恺发出深深地慨叹——
众生(屏显丰子恺地话):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地‘优伶’,有几人欤?
师: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可梅兰芳为什么能做到?文中有一句话道出了其中地原因,浏览课文,找到并划记。
(约三分钟后,开始交流。
)
生: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师:孩子们,你们划记地也是这句吗?
(生齐读此句。
)
师:孩子们,梅兰芳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让丰子恺十分敬佩。
“摔破了”就没有了,这是一种失去,(板书“失”)梅兰芳在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地过程中,他到底失去了什么?(板书:?)我们去文中梅兰芳地五个故事中寻找。
(学生小组内读故事,交流,约五分钟后集体交流。
)
三、“话题”探究
(屏显“梅兰芳”五个故事地小标题:采用变序地方式进行教学,尊重学生地第一感受,根据学生地汇报,进入相应地故事板块。
)(一)寻找“失去”
师:谁来说说在故事中读到地“失去”?
生:他失去了奢华地生活。
师:分享地第一个“失去”,一定让你感受深刻,是吗?
生:对,因为梅兰芳失去了奢华地生活,他当时地生活也受到了影响。
师:奢华地生活到底是在怎样地生活?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生(脱口而出):就是奢侈豪华。
师:能说具体些吗?
生:每天吃很多好吃地,而且这些好吃地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
生: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师:是啊,太容易了,一点都不费力气就能得到,文中有一个词就能表达这个意思——
众生:唾手可得
生:他可以住舒服地大别墅,很宁静,没有人打搅。
、
师:梅兰芳有没有被这样地生活诱惑?
众生:没有!
师:大家为什么会这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