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抗精神失常药[可修改版ppt]

合集下载

抗精神失常药PPT

抗精神失常药PPT

二、抗抑郁药物


三环类抗抑郁症药(非选择性抑制NA、5-HT再 摄取抑制药):丙咪嗪 (选择性)NA再摄取抑制药:地昔帕明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氟西汀 其他抗抑郁药:曲唑酮
(一)三环类抗抑郁症药
丙咪嗪(Imipramine) 药理作用及应用
1.对CNS作用: 正常人出现抑制性作 用,但抑郁症病人出现精神振奋现 象. (2-3W后才起效). 2.对植物神经系统: 阻断M-R作用 3.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BP↓,心律失常(心动过速).
氟哌啶醇(Haloperidol):选择性阻断D2样受体, 抗精神病作用强。明显控制各种精神运动兴奋性 症状,同时对慢性症状也有较好的疗效。
同类药:氟哌利多(Droperidol): 神经阻滞镇痛术:与镇痛药芬太尼合用,使病人 处于一种特殊的麻醉状态:痛觉消失、精神恍惚、 反应迟钝、感情淡漠。用于外科麻醉及进行内镜 检查等、亦用于控制精神病人的攻击性行为。
② 有弱的M受体阻断作用,其表现有口干、 便秘、视力模糊。
1. 氯丙嗪抗精神病作用机制:
• 吩噻嗪类等主要是通过阻断中脑-边缘 系统和中脑-皮质系统的D2样受体而发 挥治疗作用。
【作用机制】——多巴胺受体阻断学说
2.其他
• 与抗D、M、α、H、5-HT-R有关
【临床应用】
1. 治疗精神病
可治疗各型精神分裂症,对急性患者疗 效较好.
1.小剂量抑制延髓第四脑室底部催吐化学感受区 (CTZ) 2.大剂量直接抑制呕吐中枢。
(4) 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失灵, 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升降。 附注:不仅可使发热病人的体温降低,而且可使 正常人的体温下降
2. 对植物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抗精神失常药tft(共53张PPT)

抗精神失常药tft(共53张PPT)
粒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 血等
2024/6/1
30
氯丙嗪 chlorpromazine
不良反应
心血管和内分泌系统反应
体位性低血压,ECG异常,心律失常。 泌乳
急性中毒
一次吞服大剂量氯丙嗪后,可致急性中毒 ,患者出现昏睡、休克、心肌损害,此时 应立即给予排毒及维持血压、呼吸功能等 对症治疗
2024/6/1
45
米帕明(imipramine)
作用机制
抑制脑内突触前膜对NA及(或)5-HT的 再摄取突触间隙NA、5-HT浓度突 触传递功能抗抑郁
2024/6/1
46
递质—受体—效应
冲动
合成
代谢
2024/6/1
释放
受体
储存 再摄取
降解
离子通道
47
视力模糊、口干、便秘、排尿困难、眼压升 高等
-受体阻断症状
体位性BP↓反射性心率
2024/6/1
26
氯丙嗪 chlorpromazine
不良反应
又称为药源性PD
锥体外系反应
帕金森样综合征 (parkinsonism)
急性肌张力障碍(acute dystonia)
静坐不能(akathisia)
作用机理
抑制脑内神经未梢对NA、DA的释放,促 进其对NA、DA的再摄取,降低突触间隙 NA、DA浓度
2024/6/1
40
递质—受体—效应
冲动
合成
代谢
2024/6/1
储存
释放
受体
再摄取 降解
离子通道
41
碳酸锂(Lithium Carbonate)
不良反应
胃肠症状、乏力、肌震颤、口干,连用1 ~2周后,上述症状减轻或消失

(精品)抗精神失常药PPT演示课件

(精品)抗精神失常药PPT演示课件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 • 吩噻嗪类:氯丙嗪 • 硫杂蒽类:氯普噻吨 • 丁酰苯类:氟哌啶醇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 二苯二氮卓类:氯氮平 • 苯并异恶唑类:利培酮 • 二苯丁酰哌啶类:五氟利多
10
氯丙嗪(chlorpromazine) 冬眠灵(wintermin)
• 第一代经典抗精神病药,开创了药物治疗精神疾 病的历史。 • 从1950年代初,氯丙嗪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躁 狂症,进入了精神药理学发展的黄金阶段。 • 氯丙嗪的发现改变了精神分裂病患者的预后,并 在西方国家掀起了非住院化运动,使许多精神病 患者不必终身强迫关锁在医院里 氯丙嗪的发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3
锥体外系反应
• 震颤麻痹(帕金森综合症):肌张力增高、面容 呆板、肌肉震颤 • 静坐不能:坐立不安、反复徘徊 • 急性肌张力障碍:强迫性张口、伸舌、斜颈、呼 吸运动障碍、吞咽困难 • 迟发性运动障碍(TD)
Nucleus accumbens:伏核
Hypothalamus:下丘脑
8
抗精神病药(antipsychotics)
影响中枢DA通路的DA功能 中脑-边缘系统:情绪与行为功能 中脑-皮质系统:认知、思想、感觉、理解、联想 黑质-纹状体:锥体外系功能 结节-漏斗部:内分泌功能
• • • •
9
抗精神病药
• 1970’ • 1980’
5
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
• 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但对其他精神失 常(如躁狂抑郁症)的躁狂症状也有效 • 精神分裂症:精神活动与现实脱离为主要特征 • 根据临床症状分为I型和Ⅱ型 – I型:阳性症状为主(幻觉和妄想) – Ⅱ型:阴性症状为主(情感淡漠、主动性缺乏)
6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
•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与脑内DA系统活动过强有关 – 使用左旋多巴可使精神分裂症病人症状恶化 – 苯丙胺促使囊泡释放DA和NE,并阻止再摄取 已证明可引起精神分裂症和加重精神病症状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抗精神失常药(药理学课件)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抗精神失常药(药理学课件)
临床用途
躁狂症(首选)
既可用于躁狂的急性发作,也可用于缓解期的维持治疗。 对急性躁狂和轻度躁狂疗效显著,对抑郁症也有效。 “心境稳定药” 、“情绪稳定药”。
躁狂抑郁症
不仅可减少躁狂复发,对预防抑郁复发也有相当的疗效。
碳酸锂(lithium carbonate)
临床用途
难治性抑郁症
抗抑郁药与碳酸锂合用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是目前公认的 较好的办法。
米塔扎平 mirtazapine
米氮平
03
二、抗抑郁症药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SSRIs)
1 氟西汀(fluoxetine,氟苯氧丙胺,百忧解,
优克)
2 帕罗西汀(paroxetine,氟苯哌苯醚,赛乐特)
3 舍曲林(sertraline)
二、抗抑郁症药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SSRIs)
单胺氧化酶抑制药(MAOI) 吗氯贝胺(moclobemide)
抗躁狂症药
pharmacology
第二节 抗躁狂、抑郁症药
躁狂症和抑郁症 一种以病态情感为主要症状 的精神失常,表现为情绪高 涨或情绪低落,或单独反复 发作(单相型),或两者交 替发作(双相型)。
第二节 抗躁狂、抑郁症药
躁狂症和 抑郁症
奏效慢(2~3周见效),不可作为应急药物使用。 机制:阻断中枢神经末梢对5-HT和NA的再摄取 。
二、抗抑郁症药
作用及应用
抑郁症 恐惧症 小儿遗尿症
➢ 内源性、更年期抑郁症:疗效较好。 ➢ 反应性抑郁症:疗效次之。 ➢ 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状态:疗效较差。 ➢ 伴有焦虑的抑郁症:疗效显著。
二、抗抑郁症药
发病可能与脑内单胺类递质水平改变有关, 但5-羟色胺能神经递质(5-HT)缺乏是共 同的生化基础。

抗精神失常药ppt课件

抗精神失常药ppt课件
的耐受力
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
不良反应
• 氯丙嗪安全范围大,但长期大量应用不良反应多 神经系统 心血管系统 内分泌系统 其他
•1.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ism):肌张力增高,
面容呆板,动作迟缓,肌肉震颤,流涎等
•静坐不能(Akathisia): 表现坐立不安,

反复徘徊
•4)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加强麻醉药、镇静催眠药、镇痛药及乙 •醇的作用。上述药物与其合用时,应 •适当减量。
•5)内分泌系统
•促进
➢催乳素

• 抑制
➢促性腺激素
引起乳房肿大和泌乳
(减少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
使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 释放减少,引起排卵延迟。
➢生长激素 影响生长发育 ➢促皮质激素 皮质激素减少
•急性肌张力障碍(Acute dystonia):多在

• 药后的1~5天,出现强迫性张口,伸舌,斜
• •颈可,呼用吸胆运碱动障受碍体及阻吞断咽困药难安坦缓解
•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 dyskinesia)
为口-面部不自主、有节律的刻板 运动,如口-舌-颈三联症,舔舌, 咀嚼等,也可表现为手足徐动症。
药理作用:
主要是锂离子发挥药理作用,治疗剂量对 躁狂症患者有效,但不影响正常人的精神 行为。
特别是对急性躁狂和轻度躁狂疗效较好。 对躁狂抑郁症也有效(起到“稳定情绪剂”
mood-stabilizing agent)。 长期应用可以减少躁狂症和抑郁症的复发.
•抑制去极化 •抑制脑内NA、DA释放, •促进其再摄取. •抑制AC、PLC • 总的效果: • 突触间隙NA、DA浓度下降: • “来路↓、去路↑”

抗精神失常药ppt课件

抗精神失常药ppt课件

马普 替林
佛伏沙明
非选择性单胺 再摄取抑制药 -三环类
选择性NA 再摄取 抑制药
选择性 5-HT 再摄取抑 制药
一、三环类抗抑郁药
Tricycle antidepressants, TCAs
丙米嗪(imipramine,米帕明)
药理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 抗抑郁作用(正常人可引起安静、 嗜睡等现象)
抗躁狂 症药
抗抑郁 症药 抗焦虑 症药
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 antipsychotic drugs
精神分裂症 是以思维、情感、行为之间不协调, 精神活动与现实脱离为特征的常见精神病。
根据临床症状,分为两型: Ⅰ型 阳性症状为主(幻觉、妄想)
Ⅱ型 阴性症状为主(情感淡漠,主动性 缺乏)
本节所涉及药物对Ⅰ型疗效好, Ⅱ型 疗效差/无效
(共同基础)
躁狂
(情绪高涨,联想 敏捷,活动增多)
抑郁
(情绪低落,言语减 少,精神运动迟缓, 常自责,甚至自杀)
药物治疗学基础(按单胺学说理论)
凡能提高中枢5-HT功能,降低NA功能—— 抗躁狂症
凡能提高中枢5-HT功能,提高NA功能—— 抗抑郁症
第二节 抗躁狂症药 antimanic drugs
教学要求
1. 掌握氯丙嗪的药理作用、用途及主要不 良反应;
2. 熟悉碳酸锂、丙米嗪药理作用及应用; 3. 了解其它抗精神病药的作用特点。
精神失常(psychiatric disorders)
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精神活动障碍的一类 疾病,表现为情感、思维和行为异常。 抗精神
病药
精神分裂症 躁狂症 抑郁症 焦虑症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说
1苯脑丙内胺诱DA发系或统加功重能症亢状进 2.减5少-HDTA受能体改功善病能情增强

第12章 精神障碍治疗药(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

第12章 精神障碍治疗药(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

氯丙嗪引起的低血压能 否用肾上腺素解救?
2 阻断M受体 口干、视力模糊等阿托品样作用
三、内分泌系统
阻断丘脑下部结节-漏斗通路中的D2受体导致: ①减少催乳素抑制因子 催乳素分泌 乳房肿大及溢乳
②抑制促性腺激素和糖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分泌 月经紊乱
和排卵延迟
③氯丙嗪也可抑制垂体生长激素的分泌
巨人症的治疗
隔核DA受体数目显著增加 4.目前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属强效DA受体拮抗药
脑内DA能神经通路与功能
①黑质-纹状体DA通路: 与锥体外系运动功能有关
②中脑-皮质DA通路: ③中脑-边缘系统DA通路:
与精神情绪、行为有关
④下丘脑结节-漏斗-垂体DA通路:与内分泌活动有关 ⑤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 ⑥摄食行为
A型题
1.氯丙嗪引起锥体外系反应的机制是: 2.可用于人工冬眠的药物是:
A.阻断中脑-边缘系统的多巴胺受体
A.苯巴比妥
B.阻断黑质-纹状体的多巴胺受体
B.吗啡
C.阻断中脑-皮质的多巴胺受体
C.芬太尼
D.阻断结节-漏斗部的多巴胺受体
D.喷他佐辛
E.阻断脑内M受体
E.哌替啶
BEBiblioteka 3.长期应用氯丙嗪治 疗精神病,最常见的副 作用是
氟哌啶醇
舒必利
镇静作用强,其他 抗精神病及锥体外 对急、慢性精神分
作用均较弱。另有 系反应均很强,镇 裂症疗效好,也可
较弱的抗抑郁作用 吐作用强,镇静、 治疗抑郁症。对植
,适用于伴有焦虑 降压作用弱,常用 物神经系统几无影
或焦虑性抑郁的精 于精神分裂症及呕 响,锥体外系反应
神分裂症,更年期
吐。
轻。
抑郁症等。
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WHO将每年的 10月10日正式定为 世界精神卫生日。
抗精神失常药
4.分类 精神活动失调,情感、思 维和行为与外界不协调。
神经衰弱和癔病, 焦虑不安


神 分




第五章 抗精神失常药
情绪高涨,联想迅捷, 情绪低落,反应迟钝,
动作增多
动作减少,悲观厌世,
有自杀倾向






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
第十二章 抗精神失常药
第十二章抗精神失 常药
【重点】
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难点】
抗精神病药的作用机制。
抗精神失常药
1.精神失常,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精神活动障碍的 一类疾病,表现为情感、思维和行为异常。
2.全球有近四分之一, 我国亦有10%的人 受到失眠, 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的困扰。
中脑-边缘 系统通路
结节漏 斗通路
阻断D2受体 黒质-纹状 体通路
阻断α受体
抗精神病药
阻断M受体
锥体外系综 合症:运动 不能;静坐 不能;急性 肌张力障碍, 迟发性运动
障碍
体位性低 血压
口干、便 秘、视力
模糊
其他吩噻嗪类药物
药物 抗精神病(mg/d) 镇静 锥外系 降压作用
本章述及药物大多对对Ⅰ型疗效好, Ⅱ型疗效差/无效
2. 呕吐和顽固性呃逆
a. 多种药物(强心苷、吗啡、四环素等)及 各种疾病(尿毒症、恶性肿瘤)引起的呕吐
b. 对晕动症(晕车、船)所致的呕吐无效, 前庭刺激引起,应用抗组胺药止呕
3. 人工冬眠
冬眠合剂
氯丙嗪
异丙嗪 哌替啶
人 体温
工 冬
基础代谢
眠 组织耗氧量
思考题:
1、氯丙嗪对CNS的作用和临床应用有哪 些?
2.自主神经系统作用:
(1)(-)α-R :扩血管、降BP→ 体位性低血压(不能用AD升压) 氯丙嗪能翻转AD的升压作用
(2)(-)M-R:阿托品样作用 (口干、便秘、排尿困难等副作用)
3.内分泌系统作用:
(-)结节-漏斗通路D2 - R
催乳素抑制因子催乳素分泌
主动性缺乏
④发病原因: 脑内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功能太强。 ⑤抗精神病药作用机制 A.阻断大脑多巴胺受体,如吩噻嗪类。 a.中脑-边缘系统:与情绪和功能行为有关 b.中脑-皮质系统:与认知、思想、推理等有关 c.结节-漏斗部:与内分泌功能有关 d.黑质-纹状体:与锥体外系功能有关 B.阻断5-HT受体,如氯氮平和利培酮。
第二节 抗躁狂症和抑郁药
第二节 抗精神失常药的用药护理
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
1.精神分裂症概述
①精神分裂症:是以思维、情感、行为之间互不 协调,精神活动脱离现实环境,即“精神分裂” 为主要临床特征。
②基本表现为:
联想障碍,情感淡漠,意志活动减退或缺乏。
③分 Ⅰ型 阳性症状为主:幻觉、妄想

Ⅱ型 阴性症状为主:情感淡漠,
(2)迟发性运动障碍:
原因代偿性DA受体数目、敏感性 反馈性突触前膜DA释放 黑—纹状体通路DA能神经功能
Ach能神经功能
3. 急性中毒反应: 一次服用大量氯丙嗪 症状:昏睡、血压下降至休克,心肌损 害,昏迷至死 抢救:洗胃、对症处理、中枢兴奋药、严重 者进行血透,升压应用NA(不用AD)
禁忌证: 癫痫,昏迷,肝功能不全者
乳房肿大 泌乳
抑 促性腺激素 FSH、LH 延迟排卵 制
生长激素生长发育迟缓,试用于治疗巨人症
糖皮质激素
临床应用
1. 精神分裂症 2. 呕吐和顽固性呃逆 3. 低温麻醉与人工冬眠
1. 精神分裂症
a. 对精神分裂症主要用于Ⅰ型, 对Ⅱ型疗效差甚至加重病情
b. 对急性患者效果显著,对慢性疗效差
c. 不能根治,需长期用药甚至终生治疗
1.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1)抗精神病作用:
(-)中脑-边缘叶和中脑-皮质通路D2R 镇静安定作用 治疗精神分裂症
治疗神经官能症
精神分裂患者服用后能迅速控制兴奋 躁动症状,连续应用使之恢复理智,情绪 安定、生活自理
(2)镇吐作用: 小剂量:(-)CTZ D2- R 镇吐作用强大 大剂量:(-)呕吐中枢 a.止吐:对多种原因所至呕吐均有效
对晕动病呕吐无效
b.治疗顽固性呃逆
(3)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使其调节失灵
→ 机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降温特点:不但降低发热者体温,还能降低正常人 体温。
低温麻醉
应用 人工冬眠 —— 低温环境
冬眠合剂的组成: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 阿司匹林降温特点:使发热病人体温降至正常,对 正常人体温无影响。
⑥常用药物
酚 噻 嗪 类
硫 杂 蒽 类 氯普噻吨
丁 苯 酰 类
其 氯氮平 他 类
氟哌啶醇
一.吩噻嗪类 氯丙嗪(冬眠灵)
作用机制 阻断DA受体, 阻断α受体, 阻断M受体, 药理作用广泛复杂。
药理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对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 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抗精神病作用 镇吐作用 对体温调节的作用 对锥体外系作用
2.椎体外系反应
由于阻断黑质、纹状肌体张力中增的高,D面具A脸受,动体作 迟缓,肌震颤,流涎
(1)急性椎体外系 帕金森氏综病合人呼症张吸口运,伸动舌障,碍斜颈,
运动障碍
急性肌张患力者坐障立碍不安,
反复徘徊
静坐不能
原因:阻断DA受体导致胆碱能神经功能相对亢进 治疗:苯海索(安坦)
表现不自主,节律性刻板运 动,出现口-舌-颊三联症,病 人吸吮,舐舌,咀嚼
4.精神异常:意识障碍、萎靡、淡漠、兴奋、 躁动、消极、抑郁、幻觉等
5.惊厥与癫痫
6.过敏反应: 皮疹,皮炎,肝细胞内微胆管阻塞性黄疸
7.心血管和内分泌系统反应 直立性低血压处理:对症治疗,升压
抗精神病药的作用
抗精神病作用
催乳素增高, 促性腺激素减 少,促皮质激 素减少,垂体 生长激素减少
中脑-皮 质通路
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 减轻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
严重创伤、感染性休克、高热惊厥
思考题:
1、氯丙嗪对临床应用有哪些?
2、冬眠合剂由哪些药物组成?
不良反应
1. 常见不良反应:
中枢抑制:嗜睡、淡漠、无力 M受体阻断:口干、便秘、视力模糊 α受体阻断:血压下降,直立性低血压
④迟发性运动障碍:系长期大量用药所致。 表现为口-舌-颊三联症:吸吮、舔舌、咀嚼及 四肢舞蹈样动作 中枢抗胆碱药不但无效,反而使之加重。 若早期发现,及时停药,可以恢复 。 3.过敏 4.心血管系统(急性中毒) 体位性低血压,不能用肾上腺素来纠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