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实例之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合集下载

浅析南京城市规划及历史文化保护

浅析南京城市规划及历史文化保护
20 0 2年 《 京 市 历 史 文化 名 城 保 护 规划 》 南
遗 址保护 区、 夫子庙保护 区 、 园新村保 梅
护 区 、 国 总 统 府 保 护 区 、 国 颐 和 路 公 民 民
进 行的前提 条件 , 是实现城市经济和 社会
发 展 目标 的 重要 手 段 。
2 内 容 .
准 的第 一批 历 史文 化 名 城 之 一 , 与 北 京 、
( ) 府 的 规 划情 况 一 政 18 南 京 编 制 了 《 京 历 史文 化 9 4年 南 名城 保 护 规 划》 在 此 之 后 的 l 。 0多年 时 间
里, 经过数 次修订 完善 , 相继编 制 了 又 并 都 。南 京 老 城 是 世 洛 界 建城 史 上 巧夺 天工 的杰 作 , 中 国都 城 是
难 得 的遗 存 。
境保护和各项开发与建设行为 , 以及对城
镇 发展 进 行 的 综 合 协 调 和 具 体 安 排 ; 依法 确 定 的 城 市 规划 是 维 护 公 共 利 益 、 现 经 实 济 、 会 和 环 境 协 调 发 展 的 公共 政 策 。城 社 市 规 划 是 建 设 城 市 和 管 理 城 市 的 基 本 依 据 , 保 证 城 市 土 地 合 理 和 开 发 活 动 协 调 是
馆区保护 区等等 ,这类地 区 自然 环境优
美、 化底蕴丰厚 , 文 文物 古迹 集 中 成 片 , 能 较 完 整 地 体 现 某 一 历 史 时 期 的 传 统 风 貌 和特 色 。 此外 , 京 还 拥 有 一 大 批 高 品 质 南 的 历 史 文 化 资 源 点 , : 界 上 至 今 保 存 如 世 最 长 的城 墙 — — 南 京 明城 墙 、 界 文 化 遗 世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的保护与利用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的保护与利用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的保护与利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着被破坏和遗忘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的保护与利用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性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记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责任。

通过保护与利用,我们可以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激发人们的文化认同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性在于,一方面,保护可以避免历史文化名城被破坏和消失。

许多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着城市扩张、土地开发和商业化的压力,很容易被改建或拆除。

如果没有有效的保护措施,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将永远失去。

另一方面,利用可以使历史文化名城焕发新的生机。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开发,历史文化名城可以成为旅游景点、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艺术表演场所等,为城市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保护与利用的挑战与困境然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利用并非易事。

首先,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

修缮古建筑、保护文物、整治环境,都需要耗费巨大的资源。

而且,这些工作需要专业的人才和技术支持,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其次,历史文化名城的利用需要平衡保护和发展的关系。

一方面,我们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能为了商业利益而随意改变。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让历史文化名城发挥其经济和社会功能,为城市带来效益。

如何在保护与利用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一个难题。

最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利用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都应该发挥各自的作用,形成合力。

但是,由于各方利益的不同,往往会出现利益冲突和矛盾。

如何协调各方的关系,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保护与利用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利用中的挑战与困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南京城市规划历史变迁介绍

南京城市规划历史变迁介绍

南京城市规划历史变迁介绍一、南京城市规划历史介绍南京市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一。

辖10区5县,面积6597平方公里,人口537。

44万人;其中市区面积975。

82平方公里,人口265.79万人。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宁镇丘陵区,东距长江出海口300公里,西达荆楚,南接皖浙,北连江淮.境内江河纵横,低山丘陵起伏,物产丰富,景色壮丽秀美,文物古迹众多,融山、水、城、林于一体。

南京历史悠久,东郊汤山发现的猿人头骨化石,证明3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生活于此.5-6千年前出现大批原始村落。

南京以北阴阳营聚落为代表的大批古文化遗址属于这一发展阶段。

南京地区在夏商二代,未见有城邑的记载.春秋时期南京地处“吴头楚尾”,作为军事前沿,吴、越、楚三国先后建有城邑。

最早有记载的城邑是周景王四年(公元前541年)吴在今高淳县固城镇境内设濑渚邑。

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范蠡筑越城于古长干里(今中华门外雨花路西),此为南京城区筑城之始,楚灭越,在今清凉山一带(当时长江岸边)建金陵邑,以上城邑均为军事城堡性质,当时手工业作坊、商市及居民都在城堡之外.至今南京建城历史已达2470余年。

南京建都史自东吴定都建业开始.其后,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前后十代定都南京共450年。

东吴、东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时期,都城规划是以“君”为本。

都城形制受《周礼》影响,并融合山丘环抱,河湖萦绕散布的自然地形,表现出礼制规划与因地筑城的巧妙结合。

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在江宁府建都,突破了六朝建康以“君"为本的单一功能。

都城南移,跨淮立城,包含了秦淮河两岸经济富庶的居民区、商市区,建造坚固宏伟的都城,体现了“造廓以守民”的规划思想.明朝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正式奠都南京,称京师。

明南京城为四重环套配置形制.庞大的都城,充分体现了大一统王朝的气势。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丰富多彩的民国建筑既体现了近代以来西方建筑风格对中国的影响,又保持了中国民族传统
的建筑特色,在建筑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有助于形成“隋唐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
北京,民国文化看南京”的独特地位。
6
“继往开来、多元包容”的历史文化
历史上北方的文化中心在今天的西安、洛阳、开封、北京等地不断变迁, 然而南方文化的中心基本稳定在南京。
5
“沧桑久远、精品荟萃”的文物古迹 “南北交融、承古启今”的建筑风 格
南朝陵墓石刻
明孝陵神道石刻
明故宫遗迹
民国总统府旧址
甘熙宅第
国立中央博物院旧址
国立中央体育场旧址
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
南京历史文化资源众多(有各类文物古迹3000多处)、类型丰富(地上和地下、自然环境、街 区、历史格局及非物质遗产等)、等级较高(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共387处,省级和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占文物保护单位的近40%)、年代久远(最早年代可追溯至史前)。
老城传统肌理虽不可逆转,但是作为留存至今的特大型古都,南京目 前基本保持了历史文化名城的古都格局及其选址建设所依托的山水环境, 较好的控制了老城“近墙低、远墙高;中间高、周边低;城北高、城南低” 的总体空间形态,整体格局和风貌尚清晰可循。
老城内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未改造 用地、水域、绿地以及大专院校、科研院 所、部队等能够反映老城历史格局和风貌 的总用地约占老城面积的30%。因此,只 要对现存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 对零散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串联整合,对 相关用地进行严格控制,南京历史文化名 城实现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机会依然存在。
26
四、规划主要内容
1、整体格局和风貌的保护
(1)名城山水环境的保护
保护和彰显南京“龙蟠虎踞、襟

历史城区尺度下的历史地段系统保护_省略_南历史城区保护规划与城市设计为例_张飏

历史城区尺度下的历史地段系统保护_省略_南历史城区保护规划与城市设计为例_张飏

历史城区尺度下的历史地段系统保护整治工作方法探讨——以南京老城南历史城区保护规划与城市设计为例张飏刘青昊张杰摘要:多个历史地段集中于的历史城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重点,但这些历史地段存在保护级别、保护措施、功能属性等多方面的差异与特色,由此造成的部分问题难以在现有法定规划体系中得到全面解决。

本次研究工作中结合南京城南历史城区的特性,在历史文化名城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基础上,对在两者之间加强衔接性的系统研究,对在历史城区范围内对历史地段进行整体城市设计工作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方面能对历史城区内进一步完善保护要素、协调并促进历史地段的功能发展以及健全对历史风貌形态的保护控制,起到一定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对类似范围内的历史地段保护研究工作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历史城区历史地段保护南京老城南历史城区按照相关法规的解释,是指城镇中能体现其历史发展过程或某一发展时期风貌的地区[1]——涵盖一般通称的古城区和旧城区。

历史城区作为城市历史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其内一般包括有一到多个历史地段。

当前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相关法规,已经确立了“历史城区”、“历史地段”、“文物保护单位”三个层次为主的保护体系[2],历史城区与历史地段都是这一保护体系中“面”层面的组成部分,但这两者的尺度范围仍有较大差异——小的历史文化街区的面积仅有一至几公顷,而历史城区往往都在数个平方公里左右的范围。

从历史地段的保护整治实践工作来看,为了实现历史城区内历史地段的系统保护及协同发展,将历史地段的保护整治工作在整个历史城区的尺度下来加以整体研究并进行系统保护整治,是具有一定必要性的。

尤其是对于具有较大面积、其内历史地段众多的历史城区来说,实现上述目标,采用这一系统整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结合参加编制的《南京老城南历史城区保护规划与城市设计》工作,对这样的历史地段系统整治工作方法的提出与建立,进行一定的研究与探讨。

一、历史城区内历史地段的系统保护整治工作方法提出的必要性:提出这一工作方法,主要基于历史城区与历史地段的特点以及当前保护规划工作现状等以下三方面的考虑:82951.历史城区的规模较大、其内历史遗产集中:简单来说历史城区具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1)城区面积大——历史城区一般为历史城市的旧有城池范围,根据城市历史上的地位不同,面积规模在几平方公里至五、六十平方公里之间不等。

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规划与保护

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规划与保护

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规划与保护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这也使其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名城。

众所周知,城市规划和保护是历史文化名城继承和发展的基础。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和保护两方面探讨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指通过设计城市基础设施、安排人口居住和工作的空间布局以及为城市提供公共服务和文化设施来规划和管理城市的活动和发展。

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来说,城市规划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形象和格局,也关系到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和传承。

首先,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应该根据城市历史和文化特点进行,以实现历史城市和现代城市的有机结合。

例如,对于古城墙较完好的城市,如西安和南京,应考虑如何保护和利用古城墙,让其成为城市形象的一部分,并以此绘制城市的路网。

此外,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也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当今世界环保意识日益高涨的情况下。

应该通过完成节能措施和提高能源效率来降低环境影响。

同时,保护国土和减少环境破坏也是必要的。

城市使用地要合理使用和规划,并考虑到城市绿化、空气质量和水资源保护。

最后,城市规划应该考虑到城市交通的问题。

历史文化名城市区域内通常地形复杂,道路狭窄,交通拥堵的问题比较突出。

因此,需要在城市规划中考虑公共交通建设,选择实现新能源车辆在城市中接送乘客,以减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城市保护城市规划是城市之骨,而城市保护则是城市之肌肉。

城市既然有了规划,还需要保护,以赋予城市历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城市保护是指保护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使其得到有效的继承和传承。

保护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文物保护。

文物是历史文化名城最宝贵的财富。

对于城市中的古建筑、文化遗址、名人故居、陵墓等文物保护应做到始终如一的尽心、尽力、尽责的原则。

保护工作可以通过加强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来加强。

其次,文化传承。

城市文化传承是促进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要进行文化传承,需要注重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开展科学性的保护和传承活动,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文化传承。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范围包括城市的整体规划、建筑物、景观和环境等方面。

具体而言,保护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城市规划:保护范围内的历史文化名城应保留原有的城市布局和结构,尽量不改变原有的街巷格局、建筑风貌和景观特色。

保护区内的城市规划需要兼顾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平衡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城市的现代化需求。

2. 建筑物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建筑物是重要的保护对象。

保护范围内的建筑物要尽量保留其原有的历史风貌和建筑风格。

对于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建筑物,应采取措施进行修缮和保护,同时禁止破坏性的改造和拆除。

3. 景观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景观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范围内的景观要尽量保留其原有的特色和风貌。

对于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景观,应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保护,禁止破坏性的开发和建设。

4. 环境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环境是城市的宝贵资源。

保护范围内的环境要尽量保持其原有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对于存在环境问题的地区,应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和恢复,保护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总的来说,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范围涉及城市规划、建筑物、景观和环境等多个方面,旨在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2020一、保护目标和原则1、保护目标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实施机制,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中华文化重要枢纽、南方都城杰出代表、具有国际影响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目标。

2、保护原则(1全面保护拓展历史文化保护的对象和内涵,建立由整体风貌、古都格局、历史地段、古镇古村、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构成的保护框架,实现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

保护对象从单纯的文物保护单位扩大到其他文物古迹,从历史文化街区拓展到一般历史地段,从物质文化遗产拓展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20世纪遗产、古镇村、老字号、历史典故等均纳入保护体系,对历史文化资源“应保尽保”。

(2整体保护把历史文化资源及其所依托的城市作为有机整体,统筹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本体和周边环境,保护老城及其所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保持南京特有的古都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

宏观上突出名城格局和风貌的整体保护,合理调整老城功能,疏解老城人口容量,改善老城交通和市政设施;微观上从强调对历史文化资源“个体”保护,扩大到对历史文化资源周边环境的“整体”保护。

(3积极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强调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复兴,加强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城市功能的有机整合,促进历史文化永续利用,提升老城活力。

结合城市功能的提升和公共空间环境的改善,构建历史文化空间网络,整体展示南京的名城风采。

二、整体格局和风貌的保护1、名城山水环境的保护(1山体、水体的保护保护和彰显南京“襟江带湖、山水相依、龙盘虎踞”的地理形胜。

重点保护宁镇山脉楔入城市的三支余脉。

保护北支的栖霞、乌龙、幕府和狮子等山体,中支的钟山、富贵、九华、鸡鸣、鼓楼、五台和清凉等山体,南支的青龙、黄龙、雨花台、牛首和祖堂等山体。

禁止任何建设活动破坏山体绿化,加强环境整治。

重点保护秦淮河、金川河、历代护城河以及玄武湖、莫愁湖、前湖、琵琶湖等水体。

对水体进行清污治理,加强水体两岸的绿化和文化小品建设。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_PPT课件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_PPT课件

南京是日军侵华的历史见证地,是民国期间中国共产党人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前哨,是
“五二〇”运动发生地,是我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合作谈判的重要地点,是人民解放9军 渡江战役全面胜利的见证地。
3、名城价值
我国重要的思想文化和当代科教文化基地之一
江南贡院
东南大学
南京的历史名人辈出。 六朝——祖冲之、王羲之、王献之、刘义庆、刘勰, 唐宋——李白、杜甫、杜牧、陆游、苏东坡、王安石, 明清——解缙、孔尚任、曹雪芹、吴敬梓, 近代——朱自清、俞平伯、徐悲鸿等……
随着“一主三副”城市框架的拉开,外围副城、新城正在逐步形成反 磁力中心,南京历史文化保护的重心和城市建设的中心正在逐步分离。
河西中心区
15
仙林大学城中心区
2)南京历史文化资源众多,保护的基础较好
现存的文保单位、重要近现代建筑受到妥善保护,文物古迹的保护对象 不断拓展;若干已经消失的标志性历史景观在审慎论证的基础上正在多元再 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得到重视。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李 白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 牧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
《红楼梦》
——曹雪芹
《儒林外史》 ——吴敬梓
《桃花扇》
——孔尚任
《文心雕龙》 ——刘 勰
《本草纲目》 ——李时珍
《永乐大典》 ——解 缙
10
二、规划修编背景
1、历版规划回顾
与西安、北京、洛阳并称四大古都,史称“六朝古都”、“十朝都会”。
30多万年的人类活动史——汤山“南京人化石” 6000年的人类文明史——鼓楼岗西北侧的北阴阳营遗址 绵延近2500年的建城史——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命范蠡于今长干里筑越城 450年的建都史——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

南京历史地理与古都景观规划研究

南京历史地理与古都景观规划研究

南京历史地理与古都景观规划研究南京历史地理与古都景观规划研究摘要南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历史地理文化遗产,其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也深受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本文探讨了南京历史地理和古都景观规划的特点和现状,通过对南京的历史建筑、古迹、地貌等特征的分析,研究了其对城市规划和景观规划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旨在促进南京古都景观的保护和发展。

关键词:南京;历史地理;古都景观规划;城市建筑风格一、介绍南京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曾经是中国的六朝古都、明清陪都,是中国文化、科技、工业、经济、交通等方面的中心城市。

南京有着很丰富的历史地理文化遗产,包括多个历代的皇宫、园林、古楼、碑刻、城墙、城门、宫殿、庙宇、寺庙、古迹、地貌等等。

同时,南京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也深受历史和文化的影响,是中国的重要历史文化名城。

本文旨在探讨南京历史地理和古都景观规划的特点和现状,研究其对城市规划和景观规划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以促进南京古都景观的保护和发展。

二、南京历史地理特点南京地理位置重要,位于中国东南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接扬州,东临镇江,西靠安徽,北连淮安、宿迁,是江苏省省会城市。

南京有着许多地理特点,包括长江、紫金山、秦淮河、玄武湖等等。

先来介绍一下紫金山。

紫金山是南京市区最大的山,也是全国唯一以“山”为城市规划中心的市区。

紫金山呈南北走向,全长20公里,山上树木繁茂,山下湖水环绕,构成了南京特有的山水城市景观。

紫金山上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鸡鸣寺、明孝陵、灵谷寺等等,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与紫金山相邻的是南京城墙和南京城门。

南京原有的城墙是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到十三年(1380年)所兴建的,城墙全长33.676千米,城门有13座。

南京城墙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城墙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城墙”。

南京城门是城墙上的入口,分为正门和副门两种,大部分城门现已被保存下来,成为了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同时,南京的秦淮河也是南京的重要地理特点之一。

城市规划与发展——南京篇

城市规划与发展——南京篇

城市规划与发展——南京篇引言城市规划与发展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既有着丰富的历史遗产,也面临着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本文将介绍南京的城市规划与发展情况,并探讨其中的成就和挑战。

南京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历史沿革南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城市规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南京成为中国的首都之时,便有规划修建宏伟的皇宫和城墙,代表着古代中国城市规划的辉煌。

在清朝时期,南京又进行了一系列城市规划改造,修建了许多著名的文化和宗教建筑,如夫子庙、明孝陵等。

随着近代工业化的发展,南京在建设工业区和住宅区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规划,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当代城市规划的特点近年来,南京在城市规划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根据南京市的发展规划,南京将发展成为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城市。

在城市规划方面,南京积极进行了城市更新和城市绿化,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高城市的宜居程度。

南京的城市规划注重人民群众的需求,尊重自然环境,追求可持续发展。

南京的城市发展经济发展南京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南京的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等领域。

南京拥有完善的产业链条和发展环境,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的投资。

南京还积极发展服务业,打造国际化商业枢纽。

城市化进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南京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大量的农民工和外来人口涌入南京,给城市带来了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快速城市化的需求,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并加强了城市规划和管理。

交通建设交通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南京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不仅拥有发达的陆路交通,还有水路和空中交通网络。

南京加强了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建设了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方便了人民群众的出行。

生态保护南京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南京积极推动生态保护,建设了一批公园和绿化带,提高了城市的绿化覆盖率。

南京还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1. 前言历史文化名城是指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市。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是保护人类文明的重要任务,在现代城市发展的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介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规范和要求。

2. 规划范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范围应包括城市的整体规划、历史遗址、古建筑群、文化景观、传统街区等历史文化遗产和相关环境。

在保护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性和历史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同时注重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规划原则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3.1 价值保护原则保护工作应以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为导向,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传递性。

3.2 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工作应考虑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也要满足城市的现代化需求。

3.3 公众参与原则保护工作应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建立多方参与的保护机制,增强公众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 规划内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包括以下内容:4.1 现状分析对历史文化名城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历史文化遗产现状、城市发展现状、社会经济现状等,为保护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背景分析。

4.2 保护目标根据现状分析,确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明确保护重点和保护方向。

4.3 保护策略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策略,包括保护原则、保护措施和保护管理等方面,确保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4.4 保护措施确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包括修缮、整治、修复、更新等方面,提升历史文化遗产的保存状况。

4.5 保护管理建立健全的保护管理机制,包括制度建设、组织管理、技术支持等方面,确保保护工作的实施和落实。

5. 实施步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实施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5.1 资料收集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历史文化遗产调查报告、城市规划图、相关统计数据等,建立基础资料库。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 案例范本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 案例范本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案例范本一、案例概述该案例是以某个历史文化名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进行研究,提出了适合该城市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方案。

二、研究背景该历史文化名城位于中国某个省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城市风貌,是该省的一个重要文化旅游城市。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增长的压力,该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消失的危险。

因此,研究如何保护和利用该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了该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议题。

三、研究目的本案例旨在通过对该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研究,提出适合该城市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方案,促进该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旅游吸引力。

四、研究方法本案例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SWOT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其中,文献资料法主要用于收集和整理该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保护利用情况的相关资料;实地调查法则用于对该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专家访谈法则用于获取该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专业意见和建议;SWOT分析法则用于对该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进行分析和评估。

五、研究结果通过对该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研究,本案例提出了适合该城市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本案例提出了“保护为主,利用为辅”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即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利用和开发,使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2.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本案例提出了“以核心区为中心,分区保护”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即以历史文化遗产核心区为中心,分为保护、开发和转型三个区域,实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

3.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本案例提出了一系列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包括严格控制开发建设、加强文物保护和修缮、建立历史文化遗产管理机构和完善旅游服务设施等,以保障历史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利用。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范围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范围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范围
3. 总统府及周边:总统府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场所,也是南京的重要历史遗址 之一。总统府及其周边的保护范围包括总统府、中山陈列馆、总统府花园等。
4. 夫子庙及周边:夫子庙是南京历史文化街区内最具代表性的商业街区之一,也是南京重 要的旅游景点。夫子庙及其周边的保护范围包括夫子庙街区、秦淮河、扬子鳄保护区等。
5. 中华门及周边:中华门是南京城墙的重要门楼之一,也是南京的地标性建筑之一。中华 门及其周边的保护范围包括中华门、城墙、城楼等。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范围
以上是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主要保护范围,这些区域代表了南京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也是南京市民和游客了解南京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遗产,南京市一 直致力于加强文物保护和传承工作。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范围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区域:
1. 中山陵及其周边:中山陵是性建筑之一。中山陵及其周边的景区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包括中山 陵、明孝陵、灵谷寺等。
2. 瞻园及周边:瞻园是南京古城区内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园林,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瞻园及其周边的保护范围包括瞻园、南京城墙、城门、城楼等。

南京古都文化保护与利用探讨

南京古都文化保护与利用探讨

南京古都文化保护与利用探讨
南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资源。

为了保护和利用南京的古都文化,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文物保护。

南京拥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文物,如明城墙、
中山陵、夫子庙等,这些文物和遗迹是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文物保护,保证其完整性和稳定性,为后
代留下完好的历史遗产。

2.合理规划城市发展。

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城市规划
应该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为前提,同时也要考虑城市的现代化发展。

应该制定城市规划,平衡城市发展和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确保南
京的古都文化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利用。

3.加强文化遗产教育。

南京的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古都文化
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南京的历史和文化。

此外,
还应该加强对文物和历史遗迹的保护和管理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
的文物保护意识和参与度。

4.创新文化遗产利用方式。

南京的古都文化资源庞大,如何利
用这些资源,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城市经济增长是一个重要问题。

应该采取各种创新方式,如开发文化旅游、提供文化体验、推广文
化产品等,实现文物保护的同时,为南京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总之,保护和利用南京的古都文化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才能让南京的历史文化得到全面的保护和良
好的利用。

城市总体规划4——历史文化名城保护PPT课件

城市总体规划4——历史文化名城保护PPT课件

5.历史文化名城
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保 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 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 命纪念意义的城市。
评价标准: ① 历史城市是否保存有较为丰富
完好的文物古迹和具有重大的 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② 历史城市的现状格局和风貌应 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 的代表传统风貌的街区; ③ 文物古迹主要分布在城市市区 或郊区,保护和合理使用这些 历史文化遗产对该城市的性质、 布局、建设方针有重要影响。
威廉斯堡
明治村建筑
明治村建筑
①街区建筑的保护
Ⅰ.立面保存
一些砖石结构的建筑,结构的原状容易保持,内部经过装 修和重新划分就可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这种不改变建 筑外观,只是对内部结构进行整治的保护方法,就是立面 保存。
Ⅱ. 结构保存
对于一些木质的古建筑,由于潮湿腐朽,结构不断遭到破 坏,保护好这些建筑的结构形式是重要的措施。
第九章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第十七届会议通过的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认为人类需要保护 的遗产分为: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
文化遗产涵盖文物、建筑群 和遗址三种类型: 文物: 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 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 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 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 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 合体; 建筑群: 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 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 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 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 联系的建筑群; 遗址: 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 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 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 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 地带。
第一批
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绍兴、
历史文化名城 泉州、景德镇、曲阜、洛阳、开封、江陵理、拉萨、延安、 西安。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优秀案例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优秀案例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优秀案例一、平遥古城——原汁原味的明清画卷。

1. 保护措施。

平遥古城那可是相当厉害,当地政府和居民就像一群超级守护者。

他们在城市规划上就严格限制新建建筑的风格和高度。

要是有人想在古城里盖个奇奇怪怪的现代高楼,那可没门儿!古城里的老房子,不管是破了个小角儿还是有点墙皮脱落,都有专门的工匠按照传统工艺来修缮。

比如说,那古街上的青石板路,如果有哪块松动了,工匠们就会用古老的方法把它重新铺好,就像给古城的脚底做按摩一样细致。

对于古城里的传统技艺传承也是不遗余力。

你看那平遥牛肉的制作工艺,代代相传。

还有平遥推光漆器,有专门的作坊和老师傅教年轻人怎么做。

政府还会给这些传统技艺的传承者一些补贴和奖励呢,就像是给保护古城文化的英雄们发勋章。

2. 传承成果。

现在的平遥古城啊,就像一个活着的明清历史博物馆。

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

游客们一走进古城,就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那些古色古香的客栈,像什么“天元奎”之类的,里面的布置都是明清风格,睡的是雕花的木床,吃的是当地特色美食。

而且平遥古城还经常举办一些民俗活动,像平遥中国年,那时候古城里到处张灯结彩,舞龙舞狮,游客们可以跟着当地人一起写春联、剪窗花,可热闹了。

这种传承让古城的文化不仅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有活力。

二、京都(日本)——传统与现代的和谐交融。

1. 保护措施。

京都在保护历史文化方面就像一个细致的艺术家。

整个城市被划分成不同的历史风貌区。

在这些区域里,对建筑的颜色、材质都有严格规定。

比如说,传统的木质建筑如果要翻新,必须使用和原来一样的木材和漆色。

而且京都人特别重视对传统文化活动的维护,像祇园祭这样的盛大节日,从筹备到举行,都有专门的家族和团体负责传承。

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相关的仪式和技艺,这就像一场跨越代际的接力赛。

京都的城市发展也很聪明,他们不是把新的建筑和老的建筑分开,而是让它们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比如在京都站附近,既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满足现代商业和交通的需求,又能在几步之遥就看到古老的寺庙和传统的町屋。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规划方案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规划方案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规划方案一、引言历史文化名城是指那些具有悠久历史、独特文化和特色建筑的城市。

这些城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压力,许多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着严重的保护与开发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规划方案,以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二、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历史文化名城不仅仅是一座城市,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

这些城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自己的重要窗口。

同时,历史文化名城还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这些城市的建筑、艺术和风俗习惯都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名城是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也是对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赞美。

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挑战尽管历史文化名城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它们的保护却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导致了城市扩张和建设,使得历史文化名城的原貌受到破坏。

其次,经济发展的压力使得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开发产生了矛盾。

一方面,城市需要发展经济,吸引投资和人才,但是这往往需要对历史文化名城进行改造和开发,导致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

另一方面,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这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四、为了解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的问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首先,应该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意识。

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宣传,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其次,应该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责任和权益,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监管和管理。

同时,应该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科学研究和保护技术的研发,提高保护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再次,应该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开发利用。

保护和开发并不矛盾,只有合理利用历史文化名城的资源,才能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思考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思考

3 规划 编制 要留有 一定 的弹性 空 间
地使 用制 度改革 , 盘活土地存量资产 , 增加集体和农民收入 。 方. 西传统 村庄 空 间分析 及其 启 示 [] 山西建 筑, 山 J.
首先 , 要编好村庄 规划 , 应根据 该村 的地理条 件 、 区位 条件 、 参 考 文 献 :
南 京 历 史 文 化 街 区 保 护 思 考
王 娟 芬
摘 要: 通过对 南京现存 的历 史文化街 区进行调查 , 绍了南京现存历史文化街 区的特 点和现状 , 介 分析 了政府 实施 的保
护措施 , 揭示 了保护规划 e存在 的问题, 出了建设 性的思考 , e 提 对历史文化街 区保 护工作具有 一定 的指导意义。 关键 词 : 历史文化街 区, 现状 , 点, 特 保护规划
关系。
筑 的用途 , 如明确老年公寓 、 会议 室 、 村民娱乐场所等 , 保证公共 、
公益 的用地不被个人或小集团侵 占, 或挪作他用 。
6 地物 、 ) 地貌 、 气候等情况 。 7 经济产业情况 。 )
4 规划 编制 要与农 业产 业发展 性相 结合
村庄 的发展关键是生产发展 、 百姓 富裕。规划也是一种生产

2 ・ 6
第3 6卷 第 1 5期 20 1 0年 5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 r I RE
Vl. 6 No. 5 o 3 1 1 Ma y. 2 0 01
文 章 编号 :0 96 2 {0 0 1 .0 60 10 .85 2 1 )50 2 —2
内秦淮 、 南捕厅等 5 6片历史文化 保护区 , 求“ 要 根据历史 文化 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 公 布为历史 文化街 区 、 镇 , 报 国务院备 街 、 村 并 保 护区的控 制性详 细规划要求 , 体保 护街巷格局 、 整 尺度 、 绿化 以 案” 。因此 , 历史 文化街 区属于法律规定 的文物范畴。 及街 巷两侧建筑界 面” 。 南京具有 2 0 4 0年的城 市建设史 和 40年 的建都史 , 5 有独特 20 年 , 0 7 南京市制定了《 南捕厅街区历史风貌保护与更新详细 的城市格局 和丰富的建筑遗存 。南京历史 文化街 区涉及 到规划 、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发展观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发展观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发展观
蒋伶
【期刊名称】《城市规划》
【年(卷),期】2004(028)002
【摘要】以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要引入发展的观念为主线,提出了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不同的城市要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保护手段;对当今的城市和建筑文化,应该从历史和发展角度作出客观评价;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要采取适当的发展模式和适宜的规划设计手段.
【总页数】3页(P67-69)
【作者】蒋伶
【作者单位】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古城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以代县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例 [J], 苏旭
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创新探索——以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例 [J], 张泉;俞娟;庄建伟
3.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问题及对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副司长冯忠华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2012嘉兴年会”上的讲话 [J],
4.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若干技术路线探讨——以佛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
例 [J], 刘晖;冯江;肖旻
5.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与实施情况研究——以祁县古城保护规划为例 [J], 梁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实例之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划背景和进展情况」南京有2470余年的建城史,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与北京、西安、洛阳并称四大古都。

在1995年国务院批复同意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中编制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

从规划实施的总体情况看,南京的城市建设和古都风貌的保护工作基本上是按规划实施的,对南京城市建设和古都风貌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但保护、控制、开发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名城保护在城市经济发展和建设过程中,主要在保护力度、总体风貌(特色)塑造、文化内涵显现和潜在效益的发挥上,与同类城市比较、距规划要求和市民期望仍有一定差距。

根据市政府关于开展南京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工作的总体安排,在2000年总体规划开始调整的基础上,同时开展了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调整工作。

规划的调整是在继承现行规划构思和框架的基础上,针对名城保护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体系,确定保护的重点和措施。

在南京城市总体规划调整总体方案得到建设部认定后,又对保护规划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深化,并于2002年5月27日通过了专家评审。

专家组认为本次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原保护规划框架的基础上,根据情况变化调整完善了环境风貌保护区和历史文化保护区,增加了对地下文物保护区的保护要求等内容,对指导快速发展时期的城市建设、保护好南京的历史文化特色非常及时和必要。

「规划主要内容」规划范围本规划在地域空间上分为两个层次,即南京市域和南京主城,面积分别为6597平方公里和243平方公里,其核心部分在南京主城范围内。

规划原则和目标(1)体现和符合"古都"这一城市性质和将南京建设成为富有文化特色的城市——国际影响较大的历史文化名城。

(2)努力保护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充分挖掘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使之成为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扩大国际影响的主要资源。

(3)坚持"抢救、保护、继承、发展的方针",抢救濒临毁坏的珍贵文物古迹,保护历史文化遗存。

(4)系统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保护有价值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通过对城市格局和风貌的保护,将城市各个历史时期的遗迹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完整的保护体系,从总体形象上体现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特色。

(5)保护、展示与合理利用相结合,与城市文化景观的创造相结合,建设具有文化特色的国际名城。

(6)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保护好自然遗产及生态环境。

(7)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相结合,通过保护名城,促进和推动城市现代文化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以经济的发展促进名城保护。

保护框架规划综合考虑保护环境风貌、城市格局、文物古迹、建筑风格和发掘历史文化内涵五个方面,按照城市整体格局和风貌、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文物古迹三个保护层次,在全市范围内划出12片自然风景和文物古迹比较集中的环境风貌保护区,10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近代建筑的保护范围。

以明代城垣、历代城濠、丘岗山系和现代林荫大道为骨干,形成保护性的绿化网络,连接各个片、区、点,充分发挥山、水、城、林交融一体、气度恢宏的古都特色,重点挖掘、展示南京六朝、南唐、明朝、民国文化,建立完整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1)城市整体格局和风貌从环境风貌和古都格局两个方面突出南京山、水、城、林交融一体的空间环境特色,提出保护与控制要求。

●环境风貌的保护:南京独特的自然山水风貌是构成南京城市空间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维护自然山水的永恒性,保护山形水态格局和自然景观风貌,严格禁止随意改变地形地貌、破坏山脉水系进行开发建设。

水系突出保护秦淮河水系、金川河水系、历代都城护城河水系和玄武湖、莫愁湖、前湖等水面。

将自然风景和文物古迹比较集中的地区,划为12片环境风貌保护区加以重点保护。

1)钟山风景区;2)石城风景区;3)雨花台纪念风景区;4)幕府山风景区;5)秦淮风光带;6)栖霞风景区;7)牛首-祖堂风景区;8)汤山风景区;9)老山森林公园;10)桂子山——金牛水库风景区;11)天生桥——无想寺风景区;12)固城湖风景区。

在确定上述12片环境风貌保护区的基础上,对12片环境风貌保护区应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确定保护原则和重点,划定各片的保护范围和环境控制范围。

在保护范围内,任何建设都要维护景观的完美和生态平衡,不得破坏原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在环境控制范围内,禁止一切有碍观瞻和游览的建设。

在主城设定三条重要的景观带和视觉走廊,进一步展示山、水、城、林相互交融的环境特色。

1、九华山——北极阁——鼓楼景观带;2、狮子山——八字山——华严岗——江苏电视塔视觉走廊;3、中华门——雨花台视觉走廊。

对景观带和视觉走廊中的建筑高度和体量加以控制,不得插建高层建筑、不得进行有碍观瞻的建设活动。

依据国家有关古树名木的管理规定,加强对现存的古树名木(特别是有一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古树名木)及其周围环境的保护,资料建档,统一挂牌,责任到位。

●古都格局的保护保护历代轴线,城池、河湖水系和道路街巷四个方面以体现古都格局。

(1)保护中华路、御道街、中山路三条十代都城遗存的轴线。

中华路两侧建筑应与城南地区的历史风貌相协调,长乐路到中华门段沿街建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御道街两侧要维护现有绿带,强化轴线效果,外五龙桥以北沿街不宜增加建筑。

保留民国时期形成的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的以浓郁绿化相间隔的三块板式道路形式和若干有代表性的环形广场,严格保护沿路的民国时期优秀建筑及其环境。

(2)保护明代四重城廓。

加强明城外廓遗址保护和两侧绿化建设,在各城门遗址建立标志物。

明城墙的保护要与两侧的山水地形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考虑。

保护皇城、宫城遗址的地面文物,重点保护从光华门特别是外五龙桥至北安门桥的中轴线以及明御河、玉带河、各城门遗址遗迹。

明故宫三大殿遗址,辟为遗址公园加以展示,不得进行其它建设,选适当位置建明代史博物馆。

(3)结合传统民居和文物古迹的保护,保留部分古街巷和近代形成的民国时期公馆区等特色街巷格局。

(4)加强对城内尚存的古河道及古桥梁的保护,保护玉带河、明御河、内秦淮河、珍珠河、明护城河等古河道及古桥梁、加强环境整治、建设沿岸绿化带●城市空间轮廊的保护和高度控制:保护城市空间轮廊,分层控制建筑高度是保护城市传统风貌特色的重要手段。

对旧城范围内的重点地段,采取分层控制建筑高度的保护体系,建立三个层次的保护圈。

第一层次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范围。

此范围内维持现存保护对象的建筑高度,对不符合高度控制要求的建筑应限期拆除或改造。

不得新建与保护对象无关的任何建筑。

第二层次为文保单位和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建设控制地带及明城墙两侧各50米地带。

此范围内新建建筑的高度原则上不得超过保护对象的高度。

第三层次为文保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区和环境风貌保护区的环境协调范围以及城南地区和重要的景观走廊、明城墙两侧50-100米范围。

上述范围内应严格控制高层建筑,必须建高层建筑时,则应依据城市整体风貌要求有控制地统一安排建设。

(2)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连片或能较完整地体现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古遗址,根据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划为10个历史文化保护区,分别是:1)明故宫遗址区;2)朝天宫地区;3)民国总统府(太平天国天王府);4)夫子庙地区;5)梅园新村;6)城南传统民居7)南捕厅传统民居;8)中山东路近代建筑群;9)民国时期公馆区;10)高淳淳溪老街。

对各历史文化保护区应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确定保护原则、保护主题和保护要点,划定保护范围,提出控制高度及其范围,规定保护方法,制定重要节点或建筑立面整治规划设计,拟定保护整治措施和管理办法,并按程序申报相应的保护等级。

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范围分为两个层次:核心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和风貌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在保护区范围外需设置建设控制区。

核心保护区是指由重要的文物古迹、传统建筑物以及连接这些传统建筑物的主要街道视线所及范围的建筑物、构筑物所共同组成的区域。

风貌保护区是核心保护区的"背景"地区,具体划定时应考虑地貌、植物等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及由主要视点视线所及范围景观的完整性,结合道路河流等明显的地理标志确定。

外围建设控制区即风貌协调范围,是为了确保历史风貌的完好,体现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传统风貌特色而必须进行建筑行为控制的地区,包括历史地段赖以生存的环境。

(3)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地面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对已公布的281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分别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保护范围是指文物保护单位的绝对保护区。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禁止新建任何与文物古迹无关的建设项目,不得改变和破坏历形成的格局和风貌。

建设控制地带是指在保护范围周围可以有控制地进行建设工程的地带。

在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危及文物安全的设施,不得修建其形式、高度、体量、色调等与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风貌不相协调的建筑物或构筑物。

●地下文物的保护:将13个历史悠久,地下遗存丰富的地区划为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1)汤山史前遗址区;2)薛城史前遗址区;3)石头城遗址区;4)六朝宫城及御道区;5)南唐宫城及御道区;6)明代宫城及御道区;7)内秦淮河两岸十朝遗存区;8)六朝陵墓区(含晋东陵和晋西陵);9)明代功臣墓葬区;10)幕府山古墓葬群区;11)雨花台古墓葬群区;12)铁心桥古墓葬群区;13)西善桥古墓葬群区。

按照《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管理规定》的要求,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内的建设工程,在取得建设项目意见书后,必须经过考古勘探,方可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近代优秀建筑的保护:规划将134处列入保护名单的优秀近代建筑,根据其重要程度和历史文化价值分为三个保护级别进行保护。

一级保护建筑:凡列为省级以上文保单位的近代建筑,部分已列为市级文保单位,同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或科学、艺术价值的近代建筑。

二级保护建筑:其余列为市级文保单位的近代建筑,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近代建筑。

三级保护建筑:未列为一、二级保护等级的近代建筑。

第一层次是总体格局上的保护,保护的重点是近代城市格局中代表性的中山路及道路两侧现存约40处近代优秀建筑与行道树绿化风貌。

尤其保护逸仙桥——中山门段北侧区域。

第二层次是建筑群体空间及环境保护,较典型的有:中山陵、中央研究院、中央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大、中央体育场、梅园新村等,保护建筑群体的相互关系及原有的空间环境气氛。

第三层次是建筑物本体的保护,按其保护等级和文物保护的级别,提出六类不同的保护要求,详见《南京近代优秀建筑保护规划》。

(4)历史文化遗存的展示和利用规划建立广泛的博物馆系列,运用丰富的文物资源,真实生动地反映和展现南京的历史和文化,构筑多方位的历史文化遗产展示体系,重点展示南京六朝、南唐、明朝和民国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