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比例》教案教学设计学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应用》主要讲述了比例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比例的定义、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应用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例的基本知识,对比例的概念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灵活运用比例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比例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解决问题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应用。

2.难点:如何将比例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问题和案例。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比例现象,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已知两个数的比例,如何求解第三个数。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如:已知矩形的长和宽的比例,求解矩形的面积。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如:已知三角形的两边比例,求解第三边。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比例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学生举例说明,分享自己的见解。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重点知识。

【精选】北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优秀教案

【精选】北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优秀教案

【精选】北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优秀教案本单元是在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和延伸。

本章节涉及较多数学概念,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充分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在教学比例的应用时,教材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之中,并通过交流合作获取新知,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考而且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章所学知识综合性较强,与已学过的比、除法、分数、方向与位置联系紧密,教材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让学生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比例的认识、比例的应用、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第1课时比例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16~18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能通过化简比或求比值等方法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观察、计算、发现并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根据这一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经历观察比较,自主探究等活动,提高分析和概括能力。

【重难点】重点: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利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情境导入】师:上学期我们学过了像6∶3,15∶34这样的式子,你还记得这样的式子叫什么?生思考后回答:比。

师:什么叫作比?你能说说这两个比中各数的名称是什么吗?生: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在比中,6和15叫前项,3和34叫后项。

师出示题目,学生化简并求出比值。

16∶2014∶15480.24∶0.3学生完成后,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师强调比的化简与求比值的区别与联系。

师:同学们根据上面化简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生:这几个比化简后的结果都是4∶5,它们是相等的比。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一)》主要包括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应用等内容。

本节课通过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等基础知识,对数学表达式和运算有一定的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比例的概念和应用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还不够灵活,需要通过实例引导和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合作和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难点: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比例知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实例引导、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

通过提问、讨论、操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实例、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课本、笔、纸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比例的概念,例如:“小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20元,现在打8折,问现价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引发学生对比例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呈现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一家超市举行促销活动,买2kg苹果送1kg香蕉,小明买了3kg苹果,问他得到了多少kg香蕉?”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2单元 比例《第1课时 比例的认识(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2单元 比例《第1课时  比例的认识(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2单元比例第1课时比例的认识(一)一、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各部分的名称及写比例。

(教材第16页)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参与知识探究的全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掌握比例组成的条件,并能正确写出比例。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什么是比?什么是比值?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怎样化简比?(课件出示题目)点名学生回答。

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这学期我们继续来学习与比有关的比例。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教学比例的意义。

(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第1问图)师:观察这幅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回答:方格纸上有淘气高矮胖瘦各不相同的5张图片。

师:这些图片中,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呢?(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第1问)引导学生得出:长与宽的比相等的图片像,不相等的图片不像;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分别相等的像,不相等的不像。

师:那请同学们用比的两种表示方式写出每幅图片长与宽的比。

点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独立书写。

A:6∶4或64B:3∶2或32C:8∶3或83D:12∶8或128E:12∶2或122师:请同学们继续求出它们的比值。

点名学生说比值,教师板书。

师:观察比值,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回答:图片A、B、D的长与宽的比值相等。

师: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这种关系呢?引导学生回答:等号。

教师板书:6∶4=3∶2师:是的,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们可以写成这种形式(指着比例)。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板书)2.教学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师:观察这些比,还能组成哪些比例呢?为什么?学生思考得出:3∶2=12∶8,6∶4=12∶8,因为它们的比值也相等。

2022年北师大版小学《比例的认识》精品教案(word版)

2022年北师大版小学《比例的认识》精品教案(word版)

比例的认识。

(教材第16~18页)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认识比例中各局部的名称。

2.通过观察、比拟、计算、讨论、推理、概括、归纳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3.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并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通过比照和比例的比拟,使学生深刻体会比例的意义。

课件。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比的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关于比你有哪些了解2.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主题图。

下面请同学们联系比的知识,想一想图中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呢请大家先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并把这两个比化简或算出比值,然后看一看有什么发现1.比拟发现。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图A、B、D中每幅图片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呢生1:6∶4、3∶2、12∶8。

生2:6∶4=1.5、3∶2=1.5、12∶8=1.5。

师:说一说图C、E中每幅图片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呢生1:3∶8、12∶2生2:3∶8=、12∶2=6。

师:我们再来看一看图D和图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比是多少比值是多少生1:12∶6、8∶4。

生2:12∶6=2、8∶4=2。

师:那么再来算一下其他任意两张图片的长与长、宽与宽比是多少比值是多少同桌进行计算。

师: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思考一会)生1:根据每幅图片的长与宽的比可知比值相等的图片就像,也就是图片A、B、D像。

生2:比值不相等的图片不像,也就是图片C、E不像。

2. 引导探索。

师:我们继续观察上面几幅图片。

两幅图片长与宽的比值相等,说明这两个比怎样生:比值相等,这两个比也就相等。

师: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用等号连接。

(板书:6∶4=3∶2或4∶6=2∶3)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一些比,也用像这样的式子来表示吗生1:6∶3=4∶2。

生2:3∶6=2∶4。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比身高-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比身高-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比身高-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身高的概念,掌握比身高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比身高的概念:比较两个或多个物体的长度。

2. 比身高的方法:直接比较、间接比较。

3. 比身高的应用:生活中的比身高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身高的概念、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间接比较的方法及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高度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激发学生对比身高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比身高的概念,让学生明确比身高是对物体长度的比较。

3. 比身高的方法:(1)直接比较:让学生亲自动手,用直尺或尺子测量物体的高度,并进行比较。

(2)间接比较:通过观察、推理,比较物体的高度。

例如:比较两个同学的身高,可以通过比较他们的影子长度、手臂长度等。

4. 比身高的应用:讲解比身高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排队、挑选物品等。

5. 练习:布置一些关于比身高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身高的概念、方法及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关于比身高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比身高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3. 课后作业: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在家长指导下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比身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不同难度的练习和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概念,能够使用比例来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量的关系。

2.能够使用比例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将所学的比例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教学重点:1.理解比例的概念。

2.能够使用比例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掌握比例的性质。

2.能够将所学的比例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教学方法:1.形象化教学法2.例题分析法3.活动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1)活动1:小组讨论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比例的认识和应用场景。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

(2)活动2:案例引入教师通过一个案例向同学们引入比例的题目,并通过分析让同学们理解比例的概念,并在同学们的思考中引出比例的性质。

二、教学重点(1)比例的定义教师通过图像和例子,让同学们理解什么是比例,以及比例的表达方法。

(2)比例的性质教师通过例题的解析,让同学们理解比例的性质,并掌握比例的运算规律。

(3)比例的应用教师通过丰富的例题,让同学们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学们也可以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经验。

三、教学扩展(1)拓展1:比例与图形的关系教师通过图像和例题,让同学们理解比例和图形之间的关系,并掌握使用比例解决图形问题的方法。

(2)拓展2:比例与单位换算教师通过例题,让同学们理解比例与单位换算之间的关系,并掌握使用比例解决单位换算问题的方法。

(3)拓展3:比例的应用举例教师通过实际案例解析,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比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总结回顾比例的定义、性质、应用以及拓展知识,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比例的知识。

课堂作业1.完成练习册P1-P2、P4-P5、P7-P8、P10-P11、P13-P14、P16的题目。

2.总结比例的知识点和运用方法。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比例的概念和表达方法,掌握了比例的性质和运算规律,并学会了如何使用比例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可以借助比例的知识来做出更好的决策,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难题。

北师大版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教案

北师大版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教案
想一想,说一说
自主尝试:
你能根据图中我们教师的大小,在方格纸上画出巨人的教室的大小吗?
合作交流:
在组内相互看看大家画的“巨人”教室一样吗?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合作交流:
1、什么是比例尺?
2、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比例尺?四人大组讨论解决
汇报点评:
分小组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图上距离
比例尺=--------------
实际距离
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P22页“练一练”第1,2题
(注意单位换算)
拓展延伸
课下收集“比例尺”
板书设计
1、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学习内容
比例的认识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认识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比较、计算、讨论、推理、概括、归纳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3、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并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自学感悟:
阅读课本第19页,并尝试解答其中的问题。
合作探究:
1、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你是怎样解答的?在组内交流你的想法吧!
2、说说书中用比例解答的方法,4:10=14:x,为什么可以这样列?
汇报点评:
1、4:10=14:x,怎样解这个比例?
请同学板演解比例的过程,并弄清根据是什么?
图上距离
2、比例尺=--------------
实际距离
3、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学习内容
比例尺(二)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精品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精品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提高学习效果。
(五)总结归纳
1.知识梳理: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比例的概念、性质和解比例的方法。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系统化认知。
2.反思与拓展:学生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教师针对问题进行解答,并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拓展学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精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比例的意义,能够识别和写出比例。
2.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比例的倒数、比例的等比变换等。
3.学会解比例,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比例问题。
4.能够运用比例关系进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了解相似图形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练习设计: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包括基本概念题、性质应用题和实际问题等。
-设计意图:巩固比例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练习过程: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解题能力,发现自身不足。
3.反馈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反馈,指出错误原因,给予鼓励和指导。
6.信息技术融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和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设计意图: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7.总结反思:在课程结束时,引导学生总结比例知识,反思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收获。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系统梳理知识,培养自我反思的习惯。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2.比例的性质:教师引导学生探索比例的倒数、等比变换等性质,并通过实例加以验证。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提高解题能力。

最新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比例的认识》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最新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比例的认识》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二比例《比例的认识》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省级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新知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3.培养学生负责、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比例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上进行教学的,属于概念教学,为以后认识正、反比例,解比例做准备的。

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对应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由于比的知识是上学期学的,这么长的时间,学生的知识肯定有了一定的遗忘,所以在教学前先带领学生回顾比的知识。

什么叫比?关于比我们学过哪些知识?什么是比值?怎样求比值?等等唤醒孩子的旧知,复习以往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很好的帮助。

然后才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围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在“观察——计算——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三、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四、教学过程【导入】一、复习导入1.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值?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4.5∶2.7 10∶6 【讲授】二、比例的意义1.问题导入出示16页图片。

结合图片想一想,哪几张图片像?哪几张图片不像?2.方法解读(1)思考:上面这些图片的长和宽都相同吗?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值分别是多少?这些比值有什么关系?哪些图片像?(2)揭示意义:用式子表示这些比:A. 6:4=B. 3:2=C.3:8=D. 12:8=E.12:2=其中A、B、D的长与宽的比值都是1.5,因此这几张图片像。

(3)思考::什么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如6:4=3:2(4)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12:6=8:4比例有4个数组成。

北师大版《比的应用》教案

北师大版《比的应用》教案

北师大版《比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知道比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会进行比的变换。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比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学会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比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比的应用。

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比的应用。

2. 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

2. 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用于引入比的概念。

3. 练习题:准备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比的应用。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比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比的变换。

3. 合作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如何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巩固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7.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比的概念和比的应用的理解程度。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教案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教案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教案一、简述本单元《比例》是北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旨在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概念及其性质,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例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关系,它在日常生活、几何、物理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单元将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灵活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运用比例解决问题,例如比例的应用在面积和长度的换算等实际问题中。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要求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强调学生应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学习来掌握比例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代数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强调学生应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包括比例式、比例关系等。

通过实例让学生感知比例的存在,并探究比例的几项基本性质,如交叉相乘相等、合比性质等。

介绍比例尺的概念,包括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例教学,让学生掌握如何根据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并理解如何通过比例尺进行图形的缩放。

引导学生理解图形按比例放大或缩小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图形按比例变化的过程,并理解这种变化对图形形状的影响。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配制饮料、调配颜料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例教学,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通过大量的巩固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比例的相关知识。

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如探索更高层次的几何比例关系等,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1. 比例的定义通过回顾之前学过的比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当两个比相等时,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比例的概念。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二)》的内容包括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计算方法以及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这部分内容是对比例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本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比例计算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于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练习。

此外,学生对于比例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需要老师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比例的本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本质,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例的本质和基本性质的理解。

2.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比例的本质。

2.运用实例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比例的应用。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比例的实例和练习题。

2.准备PPT,用于展示问题和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如购物时商品打折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比例解决此类问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让学生回顾和巩固已学的知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帮助。

4.巩固(10分钟)针对每组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讲解和分享,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点评和提问。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含有比例的实际问题,并尝试解决。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比例的本质和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比例》教案

北师大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比例》教案

北师大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比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的定义,能够正确使用比例符号表示比例关系。

2.能够通过画图和运用比例的性质,求解简单的比例题目。

3.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关系,运用比例关系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如何正确理解比例的概念,并掌握比例的基本运用方法。

•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关系,并通过比例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比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通过讲解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

•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正确使用比例符号表示比例关系的方法。

2.比例的性质•通过讲解和实例演练,学习比例的性质。

•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并掌握比例的性质。

3.比例的应用•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关系,并通过比例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新知通过讲解比例的定义,帮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正确使用比例符号表示比例关系的方法。

第二步:讲解比例的性质通过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运用方法,并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并掌握比例的性质。

第三步:拓展应用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关系,并通过比例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掌握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能够定义比例、掌握比例符号表示方法。

2.能够掌握比例的运用方法,能够通过画图和运用比例的性质,求解简单的比例题目。

3.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关系,运用比例关系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比例的定义、性质和应用等内容,提高了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同时也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例的知识。

第二单元《比例尺》教案

第二单元《比例尺》教案
本教案将围绕以上内容,结合教材实例,引导学生掌握比例尺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比例尺》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1.理解与运用: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பைடு நூலகம்的表示和计算方法,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比例尺。
2.思维与创造:通过比例尺的换算与应用,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问题解决策略。
举例:难点在于当学生面对一幅含有比例尺的地图时,如何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图上标记的两点之间的实际距离。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理解比例尺中的“1”代表的是图上的1厘米或1单位长度,然后根据比例尺进行相应的乘法或除法运算。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比例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比较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情况?”比如,地图上的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比例尺的奥秘。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比例尺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比例尺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3.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比例尺描述和解决空间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
4.数学交流: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比例尺相关的概念和问题,提高数学交流能力。

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案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3. 比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几何问题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比例的概念。

2. 新课内容:(1) 讲解比例的意义,举例说明。

(2) 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

(3) 讲解比例的应用,举例说明。

3.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2. 板书内容:(1)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3) 比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几何问题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

2. 提高题:让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学生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不足之处,提高学习效率。

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和应用,使学生掌握了比例的相关知识,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精品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精品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对小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如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和主动思考。
4.教师组织小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开展比例知识抢答赛,奖励表现优秀的小组。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比例知识的学习过程,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如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比例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制定改进措施。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比例的定义、比例的性质、比例的计算以及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操作,自主探索比例的规律,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支持,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价格标签,引发他们对比例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有时候商品的价格并不是直接给出的,而是以等其他形式出现,这时我们可以运用比例知识来求解。
2.教师设计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如“比例接力”,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索比例的规律。通过游戏,引导学生发现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1.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自主探索比例的规律。如“比例有哪些基本性质?如何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发现比例的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如何快速求解比例问题?”
3.教师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思考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运用比例知识,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如何运用比例知识优化生活中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第1-2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第1-2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 举例:地图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中的100公里
④ 比例的实际意义
- 商品打折:原价与折扣价的比
- 地图距离计算: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⑤ 比例与生活的联系
- 比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强调学习比例的实际意义
九.课堂
课堂评价:
1. 提问评价:在课堂讲解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比例概念、计算方法和比例尺应用的理解程度。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给予耐心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并掌握知识点。
3. 比例的数学延伸:介绍比例在更高级数学学科中的应用,如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等,让学生了解比例的广泛性。
4. 比例相关的历史文化:介绍比例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如古希腊数学家对比例的研究等。
5. 比例相关的趣味问题:提供一些与比例相关的趣味问题,让学生在课后思考和探讨,如比例谜题、比例笑话等。
6. 比例计算器的使用:介绍比例计算器的设计原理和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比例计算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第1-2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第1-2课时。主要内容包括比例的概念、比例尺的应用以及比例的计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基本概念,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比例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比例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比例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比例的定义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导学过程3、验证
(1)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呢,有什么好办法?
(2)你觉得应该怎样举例呢?
(3)合作要求
1)前后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
2)每个同学写出一个比例,小组内交换验证。

3)通过举例验证,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4、小结
(1)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比例3:5=4:6,为什么两个外项的积不等于两个內项的积?
(2)其实我们的发现与数学家不谋而合,他们也发现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且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5、完善
(1)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那么,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示成什么?(ad=bc或bc=ad)
(2)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比例0:0=0:0,可以吗?
(3)比例的项不能为0。

6、如果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这怎么相乘?
三、巩固练习,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练一练第3题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六学科数学课型讲授课
设计时间总课时12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比例的应用(一)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
质解比例。

学习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学习难点建立解比例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

学习准备白板课件
集体备课二度备课




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
性质?
(2)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
比例?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

18∶20和7.2∶8
100∶0.2和10∶0.002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取个别学生的答案
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3)填空。

3.6∶9=2.4∶6()×()=()×()
二、导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x 或14:4=x:10
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求出未知
自己先想一想,有没有办法做。

再试着做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了解比例
尺的含义。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
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学习难点
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的
实际意义,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准备白板课件
集体备课二度备课




一、看图产生疑问、引入新知
不合理合理
二、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理解比例尺意义
师:大家请看笑笑同学根据比例尺的知
识画出的平面图,你看他图中的比例尺是?
(1:10000)你知道1:10000是什么意思
吗?同学们思考一下,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
一说(生思考交流)
生汇报:1表示图上距离,10000表示实
际距离
图上的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的
10000厘米,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0倍。

师:对,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的
10000厘米,因此比例尺实际上就等于图上
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板书:比例尺=图上距
离/实际距离)生读一读。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你能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