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系列——RAID原理
raid5原理
raid5原理RAID5原理。
RAID5是一种常见的磁盘阵列技术,它通过将数据和校验信息分布存储在多个磁盘上,以提供数据冗余和容错能力。
在RAID5中,数据被分成多个块,并且每个数据块都被存储在不同的磁盘上,同时每个磁盘上还存储有其他磁盘的校验信息。
这种方式既提高了数据的读取速度,又提高了数据的冗余能力,使得RAID5成为了企业级存储系统中常用的一种技术。
RAID5的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解释:1. 数据条带化。
RAID5将数据进行条带化存储,也就是将数据分成多个块,每个块的大小由RAID级别和磁盘数量来确定。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提高数据的读取速度,因为数据可以同时从多个磁盘上读取。
同时,数据的条带化存储也为数据的冗余提供了便利,因为每个数据块都可以通过其他磁盘上的校验信息进行恢复。
2. 奇偶校验。
RAID5使用奇偶校验来实现数据的冗余和容错能力。
在RAID5中,每个数据块的奇偶校验信息都被存储在其他磁盘上,这样当某个磁盘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其他磁盘上的数据和奇偶校验信息来恢复丢失的数据块。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使得RAID5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磁盘故障的影响。
3. 容错能力。
由于RAID5中的数据块和奇偶校验信息都被分布存储在多个磁盘上,所以即使某个磁盘发生故障,系统仍然可以通过其他磁盘上的数据和奇偶校验信息来恢复丢失的数据块。
这种容错能力使得RAID5成为了一种比较可靠的存储解决方案,特别适用于对数据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4. 性能。
RAID5通过数据的条带化存储和奇偶校验信息的分布存储,可以提高数据的读取速度和冗余能力,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在一定程度上,RAID5可以通过并行读取和写入来提高数据的访问速度,使得RAID5成为了一种性能和可靠性兼备的存储解决方案。
总之,RAID5通过数据的条带化存储和奇偶校验信息的分布存储,提高了数据的读取速度和冗余能力,使得RAID5成为了一种性能和可靠性兼备的存储解决方案。
磁盘阵列原理
控制系统则会根据校验盘的数据校验位在新盘中重建坏盘上的数据。不过,如果校验盘(物理)损坏的话,则全部数据都
无法使用。利用单独的校验盘来保护数据虽然没有镜像的安全性高,但是硬盘利用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n-1。
RAID 5:向阵列中的磁盘写数据,奇偶校验数据存放在阵列中的各个盘上,允许单个磁盘出错。RAID 5也是以数据的校验
RAID 6: RAID 6 与RAID 5相比,增加了第二个独立的奇偶校验信息块. 两个独立的奇偶系统使用不同的算法, 数据的可 靠性非常高. 即使两块磁盘同时失效,也不会影响数据的使用. 但需要分配给奇偶校验信息更大的磁盘空间, 相对于RAID 5有更大的"写损失". RAID 6 的写性能非常差, 较差的性能和复杂的实施使得RAID 6很少使用.
RAID 0:将多个较小的磁盘合并成一个大的磁盘,不具有冗余,并行I/O,速度最快。RAID 0亦称为带区集。它是将多个
磁盘并列起来,成为一个大硬盘。在存放数据时,其将数据按磁盘的个数来进行分段,然后同时将这些数据写进这些盘中。
所以,在所有的级别中,RAID 0的速度是最快的。但是RAID 0没有冗余功能的,如果一个磁盘(物理)损坏,则所有的数
==============================================================================
磁盘阵列各种RAID原理磁盘使用率
磁盘阵列各种RAID原理磁盘使用率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是一种磁盘阵列,可以将多块普通的磁盘拼接在一起形成更高效、可靠的数据存储系统。
它可以通过将存储空间划分成若干块虚拟磁盘来提高磁盘访问性能。
存储空间划分的方式共分为9种,分别是RAID0,RAID1,RAID2,RAID3,RAID4,RAID5,RAID6,RAID7和RAID10,其中RAID 0、RAID 1、RAID 5和RAID 10是最常用的四种RAID级别。
RAID0是把多块磁盘组合成一个虚拟磁盘,通过分割、重组来提升数据的存取速度,这种RAID把多块磁盘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虚拟磁盘,不提供数据冗余,磁盘使用率比较高,但是其可靠性较低。
RAID1是把多块相同容量的磁盘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虚拟磁盘,不同的是,这种RAID方式采用镜像技术,每个磁盘上的数据都会与另一块磁盘上的数据完全相同,提供了更好的可靠性,磁盘使用率较低,只有一半的磁盘空间可以使用。
RAID5是一种磁盘阵列中比较常用的RAID级别,它将磁盘阵列中的磁盘分成两种,一般磁盘和校验磁盘,这样就可以在一个虚拟磁盘上存储大量数据,任一块磁盘出现问题时,系统可以通过校验磁盘上的冗余数据来恢复受损的数据,并且RAID5提供了比RAID1更高的数据存储空间,磁盘使用率也比RAID1更高。
磁盘阵列原理
磁盘阵列原理磁盘阵列(RAID)是一种通过将多个磁盘驱动器合并成一个逻辑单元来提供数据冗余和性能提升的技术。
磁盘阵列利用磁盘级别的冗余来提供数据的备份和恢复能力,并通过将数据分布在多个磁盘上来提高数据访问速度。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磁盘阵列的原理以及它是如何工作的。
1. 磁盘阵列的概念和分类磁盘阵列是一种将多个独立的磁盘驱动器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单元的技术。
根据不同的需求,磁盘阵列可以被划分为多个级别,常见的包括RAID 0、RAID 1、RAID 5、RAID 6等级别。
每个级别都有其特定的数据保护和性能特性。
2. RAID 0RAID 0将数据分块并分布到多个磁盘上,以提高数据的读写性能。
它通过在多个磁盘上同时读取和写入数据来实现并行访问。
然而,RAID 0没有冗余机制,一旦其中一个磁盘损坏,所有数据将会丢失。
3. RAID 1RAID 1通过将数据复制到多个磁盘上来提供冗余能力。
每个数据块都会被复制到两个或更多的磁盘上,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当其中一个磁盘发生故障时,系统可以从其他磁盘中恢复数据。
4. RAID 5RAID 5采用分布式奇偶校验的方式来提供冗余能力。
它将数据分块并分布到多个磁盘上,同时计算奇偶校验信息并存储在不同的磁盘上。
当其中一个磁盘损坏时,系统可以通过计算奇偶校验信息来恢复数据。
5. RAID 6RAID 6在RAID 5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二个奇偶校验信息。
这意味着RAID 6可以容忍两个磁盘的故障,提供更高的数据可靠性。
6. 磁盘阵列的工作原理磁盘阵列通过控制器来管理和操作多个磁盘驱动器。
控制器负责将数据分块并分布到多个磁盘上,同时监测磁盘的状态。
当磁盘发生故障时,控制器可以根据不同的级别(如RAID 1、RAID 5等)来执行数据的恢复操作。
7. 磁盘阵列的优势和应用磁盘阵列提供了数据的冗余和性能提升能力,可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访问速度。
它广泛应用于服务器、存储系统、数据库等需要高可靠性和高性能的场景。
raid相关标准
raid相关标准RAID(冗余独立磁盘阵列)是一种数据存储技术,通过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磁盘上,提高了存储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容错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RAID技术的基本原理、不同级别的RAID、RAID相关标准以及其在数据存储领域的应用。
一、引言RAID技术最初是为了提高磁盘存储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而设计的。
通过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磁盘上,RAID实现了数据的冗余备份和并行访问,从而提供了更高的存储性能和更好的数据保护。
在RAID的发展过程中,一系列标准也应运而生,以规范不同厂商的RAID产品,确保其互操作性和可靠性。
二、RAID技术的基本原理数据分割与条带化:RAID将数据分割成小的数据块,并将这些数据块以条带的形式分布在多个磁盘上。
这种条带化的方式使得数据可以同时在多个磁盘上进行读写操作,提高了数据访问的并行性。
冗余备份:RAID通过在磁盘阵列中引入冗余磁盘或冗余数据来提高系统的容错性。
当某个磁盘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冗余数据进行恢复,保障数据的完整性。
三、常见RAID级别RAID 0 -带有条带无冗余:将数据块分散在多个磁盘上,提高了读写性能,但没有冗余备份。
RAID 1 -镜像:数据被同时写入两个磁盘,实现了数据的镜像备份,提高了容错性。
RAID 5 -带有分布式冗余:将数据和校验信息分散存储在多个磁盘上,实现了冗余备份和读写性能的平衡。
RAID 6 -双分布式冗余:类似于RAID 5,但提供了更高级别的容错性,可以容忍两个磁盘的故障。
四、RAID相关标准RAID标准的制定组织:RAID标准由SNIA(存储网络产业协会)、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等组织制定,以确保RAID 产品的互操作性和稳定性。
SNIA RAID标准:SNIA发布了一系列RAID标准,包括RAID Level 0,RAID Level 1,RAID Level 4,RAID Level 5等,详细规定了每个RAID级别的特性和要求。
RAID7工作原理
RAID7工作原理RAID(冗余独立磁盘阵列)是一种通过将数据分布在多个磁盘驱动器上来提高存储系统性能和可靠性的技术。
RAID7是RAID技术中的一种实现方式,它在数据保护和性能方面提供了更高的水平。
RAID7采用了多个磁盘驱动器,并使用奇偶校验码来实现数据的冗余和容错。
它具有以下工作原理:1. 数据分发:RAID7将数据分成多个块,并将这些块分布在不同的磁盘驱动器上。
这样做可以提高数据的读取和写入速度,因为多个磁盘可以同时处理不同的数据块。
2. 奇偶校验:RAID7使用奇偶校验码来实现数据的冗余和容错。
它通过计算数据块的奇偶校验码,并将其存储在另一个磁盘上。
当其中一个磁盘发生故障时,可以使用奇偶校验码来恢复丢失的数据。
3. 容错能力:RAID7具有较高的容错能力。
当一个磁盘发生故障时,系统可以使用奇偶校验码来恢复丢失的数据。
此外,RAID7还支持热备份,即在故障发生时可以自动切换到备用磁盘驱动器,从而减少系统中断时间。
4. 性能提升:由于RAID7将数据分布在多个磁盘上,并使用并行处理来读取和写入数据,因此它可以提供更高的性能。
多个磁盘可以同时处理不同的数据块,从而加快数据访问速度。
5. 扩展性:RAID7具有较好的扩展性。
当需要增加存储容量时,可以简单地添加新的磁盘驱动器到RAID7阵列中,而无需重新配置整个系统。
6. 数据保护:RAID7通过数据冗余和奇偶校验来提供数据保护。
即使一个或者多个磁盘发生故障,系统仍然可以恢复丢失的数据。
此外,RAID7还可以检测和修复磁盘上的坏道。
总结起来,RAID7是一种高性能、高容错能力的存储技术。
它通过将数据分布在多个磁盘驱动器上,并使用奇偶校验来实现数据的冗余和容错。
RAID7不仅可以提供更快的数据访问速度,还可以保护数据免受磁盘故障的影响。
此外,RAID7还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可以根据需要灵便地增加存储容量。
raid的工作原理
raid的工作原理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是一种通过将
独立的磁盘驱动器组合在一起以提高性能、容量和数据冗余性的技术。
它通过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磁盘上,以提供更高的数据读写速度和更好的容错功能。
RAID的工作原理如下:
1. 数据分割:将待存储的数据分割成较小的块,按照某种规则(如接驳磁盘驱动器的序号)逐个块地存储在多个磁盘上,而不是将整个数据存储在单个磁盘上。
2. 数据分发:根据所采用的RAID级别,将不同块的数据分散存储在不同的磁盘上。
例如,在RAID 0中,数据被均匀地分
布在所有磁盘驱动器上,而在RAID 5中,数据被分布在多个
磁盘驱动器上,并添加了奇偶校验信息。
3. 冗余备份:某些RAID级别提供了冗余备份功能,以增加系统的可靠性。
例如,RAID 1通过同时将相同的数据保存在两
个磁盘驱动器上来提供冗余备份。
当其中一个磁盘发生故障时,数据仍然可从另一个磁盘访问。
4. 并行数据存取:RAID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磁盘上,因此
可以同时读取或写入多个磁盘的数据。
这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能,尤其是在涉及大量数据传输的应用程序中。
通过这种方式,RAID可以提供高速读写、容错和数据冗余性。
如果其中一个磁盘驱动器发生故障,系统仍然可以正常工作并保持数据完整性。
用户可以根据其需求选择适合的RAID级别,以平衡性能、容量和可靠性之间的需求。
raid 1工作原理
raid 1工作原理RAID 1工作原理在计算机科学领域,RAID(冗余独立磁盘阵列)是一种用于数据存储的技术,旨在提高数据的冗余性和性能。
RAID 1是其中一种常见的RAID级别,它采用了一种镜像技术,通过将数据同时写入两个或多个磁盘驱动器来实现数据的冗余备份。
本文将详细介绍RAID 1的工作原理和优势。
RAID 1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明了。
当数据写入时,RAID控制器将数据同时写入两个或多个磁盘驱动器,这些驱动器被称为镜像对。
每个镜像对都包含相同的数据副本,因此即使其中一个驱动器发生故障,数据仍然可以从另一个驱动器进行恢复。
RAID 1的数据读取过程也非常简单。
当数据需要被读取时,RAID 控制器可以从任一驱动器中读取数据。
这种并行读取方式提高了数据读取的性能,因为RAID控制器可以同时从多个驱动器中读取数据块。
RAID 1的工作原理使其具有一些重要的优势。
首先,RAID 1提供了数据的冗余备份。
即使其中一个磁盘驱动器发生故障,数据仍然可以从其他驱动器中恢复,不会丢失任何数据。
这使得RAID 1成为一种可靠的数据存储解决方案,适用于对数据完整性要求非常高的应用场景,如金融机构和数据库服务器。
RAID 1的读取性能较高。
由于数据可以从多个驱动器并行读取,RAID 1可以提供更快的读取速度。
这对于需要频繁读取数据的应用程序非常有利,如在线交易和视频流媒体。
RAID 1还具有较快的数据写入速度。
由于数据同时写入多个磁盘驱动器,RAID 1可以提供更快的写入性能。
这对于需要大量写入数据的应用程序非常有帮助,如视频编辑和数据备份。
然而,RAID 1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RAID 1的成本相对较高,因为需要两个或多个磁盘驱动器来存储数据的镜像副本。
此外,RAID 1的可用存储容量也相对较低,因为每个数据块都需要存储在多个驱动器上。
因此,RAID 1通常用于存储较小的数据集,或者在数据完整性至关重要的情况下使用。
RAID特点及原理简介
RAID 0又称为Stripe或Striping,它代表了所有RAID级别中最高的存储性能。
RAID 0提高存储性能的原理是把连续的数据分散到多个磁盘上存取,这样,系统有数据请求就可以被多个磁盘并行的执行,每个磁盘执行属于它自己的那部分数据请求。
这种数据上的并行操作可以充分利用总线的带宽,显著提高磁盘整体存取性能。
RAID1是将一个两块硬盘所构成RAID磁盘阵列阵列,其容量仅等于一块硬盘的容量,因为另一块只是当作数据“镜像”。
RAID 1磁盘阵列显然是最可靠的一种阵列,因为它总是保持一份完整的数据备份。
它的性能自然没有RAID 0磁盘阵列那样好,但其数据读取确实较单一硬盘来的快,因为数据会从两块硬盘中较快的一块中读出。
RAID 1磁盘阵列的写入速度通常较慢,因为数据得分别写入两块硬盘中并做比较。
RAID 1磁盘阵列一般支持“热交换”,就是说阵列中硬盘的移除或替换可以在系统运行时进行,无须中断退出系统。
RAID 1磁盘阵列是十分安全的,不过也是较贵一种RAID磁盘阵列解决方案,因为两块硬盘仅能提供一块硬盘的容量。
RAID 1磁盘阵列主要用在数据安全性很高,而且要求能够快速恢复被破坏的数据的场合。
RAID 0+1正如其名字一样RAID 0+1是RAID 0和RAID 1的组合形式,也称为RAID 10。
RAID 0+1的特点使其特别适用于既有大量数据需要存取,同时又对数据安全性要求严格的领域,如银行、金融、商业超市、仓储库房、各种档案管理等。
RAID 2是RAID 0的改良版,以汉明码(Hamming Code)的方式将数据进行编码后分割为独立的位元,并将数据分别写入硬盘中。
因为在数据中加入了错误修正码(ECC,Error Correction Code),所以数据整体的容量会比原始数据大一些RAID 3是把数据分成多个“块”,按照一定的容错算法,存放在N+1个硬盘上,实际数据占用的有效空间为N个硬盘的空间总和,而第N+1个硬盘上存储的数据是校验容错信息,当这N+1个硬盘中的其中一个硬盘出现故障时,从其它N个硬盘中的数据也可以恢复原始数据,这样,仅使用这N个硬盘也可以带伤继续工作(如采集和回放素材),当更换一个新硬盘后,系统可以重新恢复完整的校验容错信息。
RAID7工作原理
RAID7工作原理RAID(冗余阵列独立磁盘)是一种数据存储技术,旨在提供数据冗余和容错能力,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性能。
RAID7是RAID技术的一种进化版本,它结合了RAID5和RAID6的特点,具有更高的容错能力和性能。
RAID7采用分布式奇偶校验技术,将数据和奇偶校验信息分布存储在多个磁盘上。
它通常由至少3个磁盘驱动器组成,其中一个磁盘用于存储奇偶校验信息。
RAID7使用奇偶校验信息来恢复数据,即使多个磁盘发生故障,也可以保持数据的完整性。
RAID7的工作原理如下:1. 数据分块:首先,将输入数据分成固定大小的块,每个块通常为512字节或更大。
这些数据块被编号,并按顺序写入多个磁盘驱动器。
2. 奇偶校验计算:对于每个数据块,RAID7使用分布式奇偶校验算法计算奇偶校验信息。
奇偶校验信息是通过对数据块进行异或运算得到的。
3. 数据分布:RAID7将数据块和奇偶校验信息分布存储在多个磁盘上。
数据块和奇偶校验信息被交错存储,以增加数据的可靠性和性能。
4. 冗余容错:RAID7使用多个磁盘来存储冗余数据,以提供容错能力。
当一个磁盘发生故障时,RAID7可以使用奇偶校验信息来恢复丢失的数据。
5. 数据恢复:当一个磁盘故障时,RAID7可以使用奇偶校验信息来恢复丢失的数据。
它通过对其他磁盘上的数据块进行异或运算来计算丢失数据块的值。
6. 容量利用率:RAID7的容量利用率取决于奇偶校验信息的存储方式。
如果每个数据块都有一个对应的奇偶校验块,那么容量利用率将为50%。
如果使用更高级别的奇偶校验计算方法,容量利用率可以更高。
RAID7相对于其他RAID级别的优势在于其更高的容错能力和性能。
由于使用了分布式奇偶校验算法,RAID7可以同时容忍多个磁盘故障,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
此外,RAID7还可以提供更高的读写性能,因为数据和奇偶校验信息可以并行访问。
总结起来,RAID7是一种具有高容错能力和性能的数据存储技术。
raid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RAID的工作原理及应用1. 什么是RAID?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即磁盘阵列技术,是一种将多个独立磁盘组合起来,作为一个逻辑磁盘单元进行数据存储和管理的技术。
RAID技术通过数据冗余、数据分布和并行读写等方式,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RAID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2. RAID的工作原理RAID通过将多个独立磁盘组合成一个逻辑磁盘单元,有效地利用了多个磁盘的存储容量和读写能力。
RAID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数据冗余RAID技术通过将数据冗余存储在多个磁盘上,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
常见的RAID级别中,RAID 1和RAID 5都是采用了数据冗余的方式。
RAID 1将数据同时写入两个磁盘,实现了数据的镜像备份,当任意一个磁盘出现故障时,系统可以从另一个磁盘读取数据。
RAID 5将数据和校验信息分别存储在多个磁盘上,通过校验信息可以实现数据的恢复和修复。
2.2. 数据分布RAID技术通过将数据分布在多个磁盘上,提高了系统的读写性能。
常见的RAID级别中,RAID 0和RAID 10采用了数据分布的方式。
RAID 0将数据均匀地分散在多个磁盘上,充分利用了磁盘的读写能力,提高了系统的读写速度。
RAID 10将数据进行分区,同时采用了数据镜像的方式,既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又实现了数据的冗余备份。
2.3. 并行读写RAID技术通过将读写操作并行地分配给多个磁盘,提高了系统的并发性能。
当系统进行读取操作时,RAID可以同时从多个磁盘读取数据,提高了读取速度。
当系统进行写入操作时,RAID可以将数据并行地写入多个磁盘,提高了写入速度。
3. RAID的应用场景RAID技术广泛应用于数据存储和服务器领域,提高了数据存储和管理的可靠性和性能。
以下是RAID的几个常见应用场景:3.1. 数据中心在大规模的数据中心中,RAID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服务器和存储系统。
RAID7工作原理
RAID7工作原理RAID(冗余磁盘阵列)是一种通过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磁盘驱动器上来提高数据存储性能和冗余性的技术。
RAID7是RAID技术中的一种变体,它在数据保护和性能方面提供了更高的级别。
RAID7采用了多级缓存和并行处理的方式来提高性能。
它使用了多个独立的处理器来处理数据,并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磁盘驱动器上。
这种分散存储的方式可以提高数据访问的速度,并且在某个磁盘驱动器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其他磁盘驱动器上的备份数据进行恢复。
RAID7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分块:RAID7将要存储的数据分成多个块,并通过奇偶校验算法生成冗余数据块。
这些数据块和冗余数据块将分散存储在多个磁盘驱动器上。
2. 并行处理:RAID7使用多个独立的处理器来并行处理数据。
这些处理器可以同时读取和写入数据,从而提高数据的处理速度。
3. 奇偶校验:RAID7使用奇偶校验算法来生成冗余数据块。
这些冗余数据块包含了原始数据块的校验信息,可以用于检测和恢复数据错误。
4. 容错性:RAID7具有高度的容错性。
当某个磁盘驱动器发生故障时,RAID7可以通过其他磁盘驱动器上的备份数据进行恢复。
RAID7还支持热插拔功能,即在系统运行时可以动态替换故障的磁盘驱动器。
5. 性能提升:由于RAID7采用了并行处理和多级缓存的方式,它可以提供更高的性能。
并行处理可以加快数据的读取和写入速度,而多级缓存可以减少对磁盘的访问次数,从而提高性能。
总结起来,RAID7是一种高性能和高容错性的RAID技术。
它通过数据分块、并行处理、奇偶校验和容错机制来提高数据的存储性能和冗余性。
RAID7适合于需要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数据存储环境,如企业级服务器和大规模数据库系统等。
raid技术原理
raid技术原理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是一种存储技术,它将多个独立的硬盘驱动器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上的单个存储单元。
RAID技术有不同的级别(RAID 0、RAID 1、RAID 5 等),每种级别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和原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RAID 级别及其原理:1. RAID 0(条带化):-原理:将数据分成多个块,依次写入不同的硬盘上。
这样,读写操作可以并行进行,提高性能。
-特点:提高性能,但没有冗余,一个硬盘故障会导致数据不可用。
2. RAID 1(镜像):-原理:将相同的数据同时写入两个硬盘,形成镜像。
数据冗余,读操作可以并行进行,写操作会稍慢。
-特点:提供冗余,任何一个硬盘故障都不会导致数据丢失。
3. RAID 5:-原理:将数据和校验信息交错存储在不同硬盘上,通过对数据进行异或运算生成校验信息。
提供读取和写入性能,并提供一定程度的冗余。
-特点:提高性能,允许一个硬盘故障,通过校验信息进行数据恢复。
4. RAID 6:-原理:类似RAID 5,但使用两个校验信息块,通常是对数据块的两次异或运算,提供更高级别的冗余,可以容忍两个硬盘故障。
-特点:冗余性更高,但写入性能相对较低。
5. RAID 10:-原理:将多个硬盘分为两组,每组内采用RAID 1 的镜像方式,然后采用RAID 0 的条带化方式跨组。
-特点:提供了高性能和冗余,但需要更多的硬盘。
RAID 技术的目标通常是提高存储系统的性能、可用性和容错性。
选择哪种RAID 级别取决于应用的要求和对性能与冗余的权衡。
RAID7工作原理
RAID7工作原理RAID(冗余磁盘阵列)是一种通过将多个磁盘组合在一起来提供更高性能和数据冗余的存储技术。
RAID7是RAID技术的一种变体,它在数据保护和性能方面提供了更高的水平。
RAID7是一种混合存储技术,它结合了硬件和软件的优势。
它采用了类似于RAID5的条带化技术,同时还使用了一个独立的硬件处理器来处理校验和计算。
这个独立的硬件处理器称为RAID控制器。
RAID7的工作原理如下:1. 数据分块:RAID7将数据分成固定大小的块,并将这些块分布在多个磁盘上。
这个过程称为条带化。
每个磁盘上的块称为条带。
2. 冗余校验:RAID7使用一种称为哈希函数的算法来计算每个数据块的校验和。
校验和是由RAID控制器计算出来的,并存储在一个称为校验盘的特殊磁盘上。
校验和可以用于检测和恢复数据错误。
3. 容错能力:RAID7具有高度的容错能力。
如果一个磁盘发生故障,RAID7可以使用校验和和其他磁盘上的数据来恢复丢失的数据。
这个过程称为重建。
4. 性能提升:RAID7可以提高读写性能。
它通过将数据分布在多个磁盘上并同时访问这些磁盘来实现并行处理。
这可以提高数据的读取和写入速度。
5. 安全性:由于RAID7使用冗余数据和校验和来保护数据完整性,即使一个磁盘发生故障,数据也可以被恢复。
这提供了更高的数据安全性。
总结:RAID7是一种高级的RAID技术,它结合了条带化、校验和、容错能力、性能提升和数据安全性等优点。
它通过使用独立的硬件处理器来处理校验和计算,提供了更高的性能和数据保护级别。
RAID7适用于需要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存储环境,如大型数据库服务器、视频处理系统等。
它可以帮助组织提高数据存储的效率和可靠性,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raid原理
raid原理
RAID(冗余磁盘阵列)是一种使用多个磁盘驱动器组合成一个逻辑单元的技术,旨在提高数据存储的性能和可靠性。
RAID采用不同的技术级别,每个级别有其独特的原理。
下面将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RAID级别的原理:
1. RAID 0:RAID 0采用数据条带化的方式将数据均匀地分布在多个磁盘驱动器上。
数据被分为多个块,并在驱动器之间交替写入。
这种条带化方式提高了数据的读写速度,但没有容错能力,因为当一个驱动器出现问题时,整个数组的数据都会受到影响。
2. RAID 1:RAID 1采用镜像方式存储数据,将相同的数据同时写入到至少两个磁盘驱动器中。
这种方式提供了数据的冗余备份,当一个驱动器发生故障时,系统可以从另一个驱动器中读取数据。
RAID 1的优点是容错能力强,但写入速度相对较慢。
3. RAID 5:RAID 5通过将数据和奇偶校验信息交错地分布在多个磁盘驱动器上,实现数据的冗余和读写性能的提升。
奇偶校验信息用于恢复数据,在某个驱动器发生故障时,系统可以通过奇偶校验信息计算出丢失的数据。
RAID 5至少需要三个驱动器,写入速度相对较慢,但具有较好的性能和容错能力。
4. RAID 10:RAID 10是RAID 0和RAID 1的结合,采用条带化和镜像的方式存储数据。
RAID 10至少需要四个驱动器,通过将数据分为多个块并同时在镜像组中存储,提供了较高的读
写性能和容错能力。
这些是常见的RAID级别,每个级别都具有不同的原理和应用场景。
通过选择适当的RAID级别,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提高数据存储的性能和可靠性。
RAID的级别和原理
RAID的级别和原理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独立磁盘阵列)是
一种在两台甚至更多的服务器上组合逻辑磁盘的一种存储技术,它可以给
存储系统带来高可靠性和高性能。
它也是一种可以实现各种磁盘阵列虚拟化,有效提高存储性能和可靠性的技术。
RAID级别有许多,它们的组织方式和功能也不同。
具体来说,RAID0,RAID1,RAID5,RAID6,RAID10,RAID50和RAID60均为非常常见的RAID
级别。
RAID0,也称为快速存储池或者磁盘阵列,是RAID特有的级别,其基
本原理是将多块磁盘分割成几块虚拟磁盘,使得多个物理磁盘的性能可以
叠加达到更高的系统性能,并且不需要添加额外的比较开销。
RAID0不支
持纠错,任何一块物理磁盘损坏则导致所有的数据全部丢失。
RAID1由两块或多块磁盘组成,使用两个磁盘镜像来实现高可用性,
可以防止任何单块磁盘故障而造成的数据丢失。
然而,RAID1的缺点在于,它没有第三块磁盘防止数据丢失,当两块磁盘都出现故障的时候,会导致
数据的全部丢失。
RAID5是以软件RAID磁盘阵列的方式提高容量和性能的磁盘阵列技术,其原理是使用特殊的方式将多块物理磁盘逻辑联结为一个虚拟磁盘,
并在这些物理磁盘上创建一个复制的冗余数据块用于错误校正。
RAID7工作原理
RAID7工作原理RAID(冗余独立磁盘阵列)是一种数据存储技术,旨在提供数据冗余和性能增强。
RAID7是RAID技术的一种变体,它在数据保护和性能方面比传统的RAID级别更为优越。
本文将详细介绍RAID7的工作原理和其在数据存储中的应用。
一、RAID7的概述RAID7是一种基于硬件的RAID级别,它在传统的RAID技术的基础上引入了硬件RAID控制器。
RAID7采用了多个独立的磁盘驱动器,通过将数据分布在多个磁盘上来提高性能和可靠性。
RAID7通过在数据块级别上进行分布式计算和纠错来实现数据的高可靠性。
二、RAID7的工作原理1. 磁盘阵列RAID7使用多个独立的磁盘驱动器来构建磁盘阵列。
这些磁盘驱动器可以是机械硬盘或固态硬盘。
磁盘阵列中的每个驱动器都被分配一个唯一的标识符,以便RAID控制器能够正确地管理和访问它们。
2. 纠错码RAID7使用纠错码来提供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纠错码是一种冗余的数据,在存储过程中与原始数据一起存储在磁盘阵列中。
当发生数据损坏或驱动器故障时,RAID控制器可以使用纠错码来恢复丢失的数据。
3. 分布式计算RAID7的一个关键特性是分布式计算。
RAID控制器将数据分成多个块,并将这些块分布在磁盘阵列的不同驱动器上。
这种分布式计算可以提高数据的访问速度和吞吐量,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
4. 数据保护RAID7通过使用冗余数据和纠错码来提供数据的保护。
在写入数据时,RAID 控制器会计算纠错码,并将其与原始数据一起存储在磁盘阵列中。
当发生数据损坏或驱动器故障时,RAID控制器可以使用纠错码来恢复丢失的数据。
5. 容错能力RAID7具有较高的容错能力。
即使在多个驱动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RAID7仍然可以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当一个或多个驱动器发生故障时,RAID控制器可以使用纠错码和冗余数据来恢复丢失的数据。
三、RAID7的应用RAID7在需要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数据存储环境中得到广泛应用。
磁盘阵列基本原理
磁盘阵列基本原理磁盘阵列(RAID)是一种通过将多个磁盘驱动器组合在一起来提供更高性能、更大存储容量和更高容错能力的技术。
它通过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磁盘上,以实现更快的数据读写速度和更好的数据冗余保护。
RAID技术有多种级别,每种级别都有其独特的数据分布和冗余机制。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RAID级别及其基本原理。
1. RAID 0:RAID 0是一种条带化(striping)技术,它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磁盘上,从而提高数据读写速度。
数据被分成块,并按顺序写入不同的磁盘。
当读取数据时,多个磁盘可以同时工作,从而提供更高的吞吐量。
然而,RAID 0没有冗余机制,如果其中一个磁盘故障,所有数据都将丢失。
2. RAID 1:RAID 1是一种镜像(mirroring)技术,它将数据同时写入两个磁盘,从而实现数据的冗余备份。
当其中一个磁盘故障时,另一个磁盘仍然可以提供数据访问。
RAID 1提供了很高的数据可靠性,但存储容量利用率较低,因为每一个数据都需要在两个磁盘上存储一份。
3. RAID 5:RAID 5是一种条带化和分布式奇偶校验(distributed parity)技术的组合。
它将数据和奇偶校验信息分别存储在多个磁盘上,以提供更高的数据读写速度和冗余保护。
奇偶校验信息用于恢复故障磁盘上的数据。
RAID 5至少需要三个磁盘,其中一个磁盘用于存储奇偶校验信息。
当其中一个磁盘故障时,系统可以通过奇偶校验信息计算出丢失的数据。
4. RAID 6:RAID 6是在RAID 5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二个奇偶校验信息。
它需要至少四个磁盘,并可以容忍两个磁盘的故障。
RAID 6提供了更高的容错能力,但相应地增加了存储开消。
5. RAID 10:RAID 10是RAID 1和RAID 0的组合。
它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磁盘上,并通过镜像技术实现数据的冗余备份。
RAID 10提供了更高的数据读写速度和数据可靠性,但需要至少四个磁盘,且存储容量利用率较低。
raid的原理和应用
RAID的原理和应用1. 什么是RAIDRAID(冗余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是一种通过将多个独立的物理硬盘组合起来来提供数据冗余、容错和性能提升的技术。
RAID技术通常用于服务器和数据存储系统,目的是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性能。
2. RAID的工作原理RAID通过在多个磁盘之间分配数据和校验位,实现了冗余、容错和性能提升的功能。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RAID级别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2.1 RAID 0RAID 0通过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磁盘上,以提高数据的读写性能。
数据被分成块,并且每个块交替写入不同的磁盘上。
读取操作也会同时从多个磁盘中读取数据,以提高读取速度。
2.2 RAID 1RAID 1通过将数据在多个磁盘上复制,提供了数据的冗余和容错能力。
每个磁盘中的数据完全相同,当一块磁盘发生故障时,其他磁盘仍然可以继续提供数据访问。
2.3 RAID 5RAID 5通过将数据和校验位分散存储在多个磁盘上,提供了数据的冗余和容错能力。
读写操作会涉及多个磁盘,可以提高性能。
当一块磁盘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校验位重新计算丢失的数据。
2.4 RAID 10RAID 10是RAID 1和RAID 0的组合,提供了数据的冗余和性能提升。
RAID 10将数据在多组磁盘上进行复制,并通过RAID 0将各组磁盘连接起来。
这样即能提供高可靠性的数据冗余,又能实现高性能的读写操作。
3. RAID的应用RAID技术在许多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需要大容量、高性能和可靠性的数据存储系统中。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RAID应用场景:3.1 服务器RAID通常用于服务器中的数据存储系统,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性能。
服务器上的RAID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RAID级别,从而达到数据保护和性能优化的目的。
3.2 数据中心在数据中心中,RAID被广泛应用于大规模的数据存储系统。
通过使用RAID,数据中心可以获得容错能力,确保数据的可用性和持久性。
RAID7工作原理
RAID7工作原理RAID(冗余磁盘阵列)是一种数据存储技术,旨在提供数据冗余和性能增强。
RAID7是在传统的RAID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一种存储方案,它在数据保护和性能方面相较于其他RAID级别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效率。
RAID7采用了混合存储技术,结合了硬件和软件的优势。
它通过在存储阵列中引入独立的RAID控制器,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磁盘上,实现数据的冗余备份和并行访问。
下面将详细介绍RAID7的工作原理。
1. 存储阵列构建:RAID7存储阵列由多个磁盘驱动器组成,包括数据磁盘和冗余磁盘。
数据磁盘用于存储实际的数据,而冗余磁盘用于存储校验信息和冗余数据。
2. 数据分块:RAID7将数据分成固定大小的块,并将这些块分散存储在不同的数据磁盘上。
这样可以实现数据的并行访问,提高存取速度。
3. 奇偶校验:RAID7使用奇偶校验算法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每个数据块都会计算一个奇偶校验块,用于存储冗余数据和校验信息。
当读取数据时,RAID7会通过校验块检查数据的正确性,并在发现错误时进行自动修复。
4. 冗余数据和校验信息的分布:RAID7将冗余数据和校验信息块分布在不同的冗余磁盘上,以实现更高的冗余性。
这样即使某个冗余磁盘出现故障,仍然可以通过其他冗余磁盘中的信息进行数据恢复。
5. 容错能力:RAID7具有较高的容错能力,可以容忍多个磁盘的故障。
当一个或多个数据磁盘出现故障时,RAID7可以通过冗余数据和校验信息进行数据恢复。
同时,RAID7还支持热插拔功能,可以在运行时替换故障的磁盘,而不会中断数据访问。
6. 性能增强:RAID7通过数据的并行访问和冗余数据的分布,实现了更高的读写性能。
数据可以同时从多个磁盘读取,提高了读取速度;而写入操作则可以同时写入多个磁盘,提高了写入速度。
总结:RAID7是一种高级的RAID存储方案,它通过引入独立的RAID控制器和混合存储技术,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保护和性能增强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话存储系列5——RAID原理2014-03-26 09:50:35| 分类:linux恢复|举报|字号订阅整理自网络和大话存储2:1、预备知识:条带化当多个进程同时访问一个磁盘时,可能会出现磁盘冲突。
大多数磁盘系统都对访问次数(每秒的I/O 操作,IOPS)和数据传输率(每秒传输的数据量,TPS)有限制。
当达到这些限制时,后面需要访问磁盘的进程就需要等待,这时就是所谓的磁盘冲突。
避免磁盘冲突是优化I/O 性能的一个重要目标,而I/O 性能的优化与其他资源(如CPU和内存)的优化有着很大的区别,I/O 优化最有效的手段是将I/O 最大限度的进行平衡。
条带化技术就是一种自动的将I/O 的负载均衡到多个物理磁盘上的技术,条带化技术就是将一块连续的数据分成很多小部分并把他们分别存储到不同磁盘上去。
这就能使多个进程同时访问数据的多个不同部分而不会造成磁盘冲突,而且在需要对这种数据进行顺序访问的时候可以获得最大程度上的I/O 并行能力,从而获得非常好的性能。
很多操作系统、磁盘设备供应商、各种第三方软件都能做到条带化。
图1 描述的是一个未经条带化处理的连续数据的分布,图2 描述的是一个已经被条带化处理的连续数据的分布,从中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图 2 中对连续数据的读写都有最大的并发能力。
图 1. 未经条带化处理的连续数据图 2. 已经被条带化处理的连续数据由于条带化在I/O 性能问题上的优越表现,以致于在应用系统所在的计算环境中的多个层次或平台都涉及到了条带化的技术,如操作系统和存储系统这两个层次中都可能使用条带化技术。
影响条带化效果的两个因素当对数据做条带化时,数据被切成一块块的小数据块,各小数据块分布存储在不同的硬盘上。
从这个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响条带化效果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条带大小(stripe size),即数据被切成的小数据块的大小,另一个条带宽度(stripe width),即数据被存储到多少块硬盘上。
条带宽度(stripe width)是指同时可以并发读或写的条带数量。
这个数量等于RAID中的物理硬盘数量。
例如一个经过条带化的,具有4块物理硬盘的阵列的条带宽度就是4。
增加条带宽度,可以增加阵列的读写性能。
道理很明显,增加更多的硬盘,也就增加了可以同时并发读或写的条带数量。
在其他条件一样的前提下,一个由8块18G硬盘组成的阵列相比一个由4块36G硬盘组成的阵列具有更高的传输性能。
条带大小(stripe size)有时也被叫做block size, chunk size, stripe length或者granularity。
这个参数指的是写在每块磁盘上的条带数据块的大小。
RAID的数据块大小一般在2KB到512KB之间(或者更大),其数值是2的次方,即2KB,4KB,8KB,16KB这样。
条带大小对性能的影响比条带宽度难以量化的多。
·减小条带大小:由于条带大小减小了,则文件被分成了更多个,更小的数据块。
这些数据块会被分散到更多的硬盘上存储,因此提高了传输的性能,但是由于要多次寻找不同的数据块,磁盘定位的性能就下降了。
·增加条带大小:与减小条带大小相反,会降低传输性能,提高定位性能。
根据上边的论述,我们会发现根据不同的应用类型,不同的性能需求,不同驱动器的不同特点(如SSD 硬盘),不存在一个普遍适用的"最佳条带大小"。
所以这也是存储厂家,文件系统编写者允许我们自己定义条带大小的原因。
不同条带大小,对于文件如何存储有很大的影响,请看下边这两幅图的对比:这是一个由4块硬盘组成的RAID0阵列,左边的条带大小为4KB,右边的条带大小为64KB。
左边的图中的每一条细格表示4KB大小。
图中红色文件大小是4KB,蓝色文件大小20KB,绿色文件大小为100KB,紫色文件大小为500KB。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条带大小对"中型大小"文件的影响是很大的。
对于红色的4KB文件来说,不论条带是4KB还64KB,它都分布在一块硬盘的一个数据块上。
而对于紫色的500KB文件来说,无论条带是4KB还是64KB,它都会被分布在四块硬盘上。
但是对于蓝色20KB的文件来说,如果采用64KB的条带大小,则它就会被分布在一块硬盘上,而不是像4KB条带时那样分布在四块硬盘上。
同样绿色的100KB文件在64KB条带时,会被分布到2块硬盘,而4KB条带时则分布到4块硬盘上。
可以看到,增加条带大小可以明显地增加定位性能。
在上边的例子中,条带宽度理所当然是4。
下图是使用16KB条带时的文件分布图,可以对应参考理解一下。
那么我们应该选择多大的条带大小呢?最好的办法是尝试不同组合,根据应用的不同得到自己的经验规律。
另外,不要过高估计不同条带大小间的性能差异。
它有可能会差的很大,尤其是设置成4KB和256KB 这样两个相对极端数值的时候,但对于相差不大的数值,它们的性能差异可能就不明显。
对于大多数应用来说,可以参考这样的经验法则:大量的小文件读写时,采用较大的条带大小(定位效果好);少量的大文件的快速访问,采用比较小的条带(传输速率高);如果要平衡这两者,那么采用中间值。
硬RAID与软RAID的区别:通过用硬件来实现RAID功能的就是硬RAID,比如:各种RAID卡,还有主板集成能够做的RAID的都是硬RAID。
通过用操作系统来完成RAID功能的就是软RAID,比如:在Windows2000操作系统下,用三块硬盘做的RAID5.不过软件实现RAID有很多缺点,比如占用内存空间,占用cpu资源,软件raid程序无法将安装有操作系统的那个磁盘分区做成raid模式。
因为raid程序是运行在操作系统之上的,所以在启动操作系统之前,是无法实现raid功能的。
也就是说,如果操作系统损坏了,raid程序也就无法运行,磁盘上的数据就成了一度无用的东西。
因为raid磁盘上的数据只能实现相应raid算法的程序才能识别并且正确读写。
如果没有相应的raid程序,则物理磁盘上的数据仅仅是一些碎片而已,只有raid程序才能组合这些碎片。
不过,目前大多数的raid程序都会在磁盘上存储自己的算法,信息,一旦操作系统出现了问题,或者主机硬件出现了问题,就可以将这些磁盘连接到其他机器上,在安装相同的raid软件。
raid软件读取在硬盘上固定区域的raid信息后,边可以继续使用。
总的来说,软件实现的raid缺点太多,硬件raid卡才是主流。
7种RAID技术简介:首先说明一下,这个是我自己用来回忆的,具体的raid0-6的标准,技术实现还是各位自己google吧,不过如果你也是有些熟悉,但是分不清楚,下面的整理会让你的思路清晰一点:RAID 0:RAID 0连续以位或字节为单位分割数据,并行读/写于多个磁盘上,因此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率,但它没有数据冗余,因此并不能算是真正的RAID结构。
RAID 0只是单纯地提高性能,并没有为数据的可靠性提供保证,而且其中的一个磁盘失效将影响到所有数据。
因此,RAID 0不能应用于数据安全性要求高的场合。
另外顺便讲点其他的名词,就看上面的图吧:条带长度(stripe length):一个条带所包含的所有数据块,或者总的字节数,或者扇区的个数(只不过单位不一样)。
段(Segment):一个条带在一块硬盘上所占有的数据块的数量或者说扇区的个数(也是单位一样罢了),顺便说下,一个扇区512B,一个块一般4KB=8个扇区。
条带深度(Stripe depth):一个段(segment)包含的数据块数量,或者说扇区数,或者说总的字节数(还是单位不一样罢了)条带宽度(Stripe width):一个条带跨越的磁盘数量。
RAID 1:它是通过磁盘数据镜像实现数据冗余,在成对的独立磁盘上产生互为备份的数据。
当原始数据繁忙时,可直接从镜像拷贝中读取数据,因此RAID 1可以提高读取性能。
RAID 1是磁盘阵列中单位成本最高的,但提供了很高的数据安全性和可用性。
当一个磁盘失效时,系统可以自动切换到镜像磁盘上读写,而不需要重组失效的数据。
RAID 0+1:也被称为RAID 10标准,实际是将RAID 0和RAID 1标准结合的产物,在连续地以位或字节为单位分割数据并且并行读/写多个磁盘的同时,为每一块磁盘作磁盘镜像进行冗余。
它的优点是同时拥有RAID 0的超凡速度和RAID 1的数据高可靠性,但是CPU占用率同样也更高,而且磁盘的利用率比较低。
RAID 2:将数据条块化地分布于不同的硬盘上,条块单位为位或字节,并使用称为“加重平均纠错码(海明码)”的编码技术来提供错误检查及恢复。
这种编码技术需要多个磁盘存放检查及恢复信息,使得RAID 2技术实施更复杂,因此在商业环境中很少使用。
可以简单的理解校验是用的加减法则,如果数据盘大于两个,比如1+1+0=10(三个数据盘,两个个校验盘),这个时候校验数据是两位:10,是向每个磁盘写的数据量的两倍,也就是说需要两块校验盘来实现,这样一来,对磁盘的浪费就比较严重了。
RAID 3:它同RAID 2非常类似,都是将数据条块化分布于不同的硬盘上,区别在于RAID 3使用简单的奇偶校验,并用单块磁盘存放奇偶校验信息。
如果一块磁盘失效,奇偶盘及其他数据盘可以重新产生数据;如果奇偶盘失效则不影响数据使用。
RAID 3对于大量的连续数据可提供很好的传输率,但对于随机数据来说,奇偶盘会成为写操作的瓶颈。
可以这样理解,它与raid2相比,最大的好处是无论数据盘有多少块,只用了块校验盘,这事怎么实现的呢?很简单,逻辑的“与或”运算来实现(1 xor 0 = 0 xor 1 = 1 ;1 xor 1 = 0 xor 0 =0 ),比如说1 xor 0 xor 1 =0(注意校验结果是1位,这样无论式子左边有几个数据(代表了几块盘,右边只需要一块校验盘,即一个校验位)),另外raid3 改进了raid2以位为单位的写入规则,改成了以段(或者说块)为单位的写入。
RAID 4:RAID 4同样也将数据条块化并分布于不同的磁盘上,但条块单位为块或记录(相比月raid3,加大了条带的深度,这样希望每次IO只用到部分磁盘,期望达到并发IO的目的,但是没有考虑到校验盘的IO【瓶颈问题,这就是RAID4的败笔)。
RAID 4使用一块磁盘作为奇偶校验盘,每次写操作都需要访问奇偶盘,这时奇偶校验盘会成为写操作的瓶颈,因此RAID 4在商业环境中也很少使用。
RAID 5:RAID 5不单独指定的奇偶盘,而是在所有磁盘上交叉地存取数据及奇偶校验信息。
在RAID 5上,读/写指针可同时对阵列设备进行操作,提供了更高的数据流量。
RAID 5更适合于小数据块和随机读写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