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MAP配准和矢量化
GIS实验二地图(或影像)配准及矢量化
![GIS实验二地图(或影像)配准及矢量化](https://img.taocdn.com/s3/m/041e501d59eef8c75fbfb37a.png)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利用影像配准(Georeferencing)工具进行影像数据的地理配准2.编辑器的使用(点要素、线要素、多边形要素的数字化)。
二、实验准备数据:江苏省连云港市地形图--mapoflyg.Tif 点号经纬度文件--location.txt软件准备:ArcGIS Desktop ---ArcMap三、实验内容与主要过程第1步地形图的配准-加载数据和影像配准工具打开ArcMap,右键单击空白工具栏处,添加“georeferncing”(影像配准)工具栏。
单击工具栏上的“add data”(增加数据)图标,选择需要进行配准的影像—mapoflyg.Tif后单击“add”。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no”即可,此时“影像配准”工具栏中的工具被激活。
单击“georeferncing”工具栏的下拉菜单,将“auto just”左侧的勾去掉。
第2步输入控制点在”影像配准”工具栏上,点击“添加控制点”按钮。
使用该工具在扫描图上精确到找一个控制点点击,然后鼠标右击输入该点实际的坐标位置,如下图所示:用相同的方法,在影像上增加多个控制点(大于7 个),输入它们的实际坐标。
点击“影像配准”工具栏上的“查看链接表”按钮。
增加所有控制点,并检查均方差(RMS)后,在“georeferncing”(影像配准)菜单下,点击“up date georeferncing”后再单击“fit display”。
执行菜单命令”rectify”,打开“save as ”(另存为)对话框。
设置相应的属性,完成后单击“save”(保存)按钮。
注意:在“format”一栏的下拉列表框中选择“TIFF”。
第三步编辑器的使用(点要素、线要素、多边形要素的数字化)(1)单击工具栏上的“arccrtalog”图标打开如下图所示的对话框。
在左侧的树型区域中选择文件夹后在右边的空白区域右键单击,选择“new”\“shapefile”命令。
实验2 地图数字化(配准,矢量化)
![实验2 地图数字化(配准,矢量化)](https://img.taocdn.com/s3/m/eb645094dd88d0d233d46a8a.png)
实验2、地图数字化(配准、矢量化)一、实验目的1. 利用影像配准(Georeferencing) 工具进行影像数据的地理配准2. 编辑器的使用(点要素、线要素、多边形要素的数字化)。
注意:在基于ArcMap 的操作过程中请注意保存地图文档。
二、实验准备数据:昆明市西山区 普吉 地形图 1:10000 地形图――70011-1.Tif,昆明市旅游休闲图.jpg (扫描图)。
软件准备:ArcGIS Desktop ---ArcMap三、实验内容及步骤第1步 地形图的配准-加载数据和影像配准工具所有图件扫描后都必须经过扫描配准,对扫描后的栅格图进行检查,以确保矢量化工作顺利进行。
打开ArcMap,添加“影像配准”工具栏。
把需要进行配准的影像—70011-1.TIF 增加到ArcMap 中,会发现“影像配准”工具栏中的工具被激活。
第2步 输入控制点在配准中我们需要知道一些特殊点的坐标。
通过读图,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控件点——公里网格的交点,我们可以从图中均匀的取几个点。
一般在实际中,这些点应该能够均匀分布。
在”影像配准”工具栏上,点击“添加控制点”按钮。
使用该工具在扫描图上精确到找一个控制点点击,然后鼠标右击输入该点实际的坐标位置,如下图所示:用相同的方法,在影像上增加多个控制点(大于7 个),输入它们的实际坐标。
点击“影像配准”工具栏上的“查看链接表”按钮。
注意:在连接表对话框中点击“保存”按钮,可以将当前的控制点保存为磁盘上的文件,以备使用。
检查控制点的残差和RMS,删除残差特别大的控制点并重新选取控制点。
转换方式设定为“二次多项式”第3步 设定数据框的属性增加所有控制点,并检查均方差(RMS)后,在”影像配准”菜单下,点击“更新显示”。
执行菜单命令“视图”-“数据框属性”,设定数据框属性在“常规”选项页中,将地图显示单位设置为“米”在“坐标系统”选项页中,设定数据框的坐标系统为“Xian_1980_Degree_GK_CM_102E”(西安80 投影坐标系,3度分带,东经102度中央经线),与扫描地图的坐标系一致 更新后,就变成真实的坐标。
影像配准及矢量化实验报告
![影像配准及矢量化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e2177d928ea81c758f578b7.png)
影像配准及矢量化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利用影像配准(Georeferencing) 工具进行影像数据的地理配准2.编辑器的使用(点要素、线要素、多边形要素的数字化)。
二、实验准备数据:河南省封丘县土壤图,河南省封丘县影像图软件准备:ArcGIS Desktop ---ArcMap二、实验步骤及内容(一)配准第1步地形图的配准-加载数据和影像配准工具打开ArcMap,添加“影像配准”工具栏。
把需要进行配准的影像—河南省封丘县土壤图_zhx.TIF增加到ArcMap中,会发现“影像配准”工具栏中的工具被激活。
第2步添加控制点●把参考投影影像封丘影像.tif添加到ArcMap中,对照两幅图,找到合适的控制点(道路交叉口,桥梁…)●在”影像配准”工具栏上,点击“添加控制点”按钮。
●首先在河南省封丘县土壤图_zhx.TIF中点击控制点位置,然后在封丘影像图中点击相应位置的控制点,此时就生成了一对控制点,在link table中可以看到,已添加了一个控制点。
添加控制点:检查控制点的残差和RMS ,删除残差特别大的控制点并重新选取控制点。
转换方式设定为“二次多项式”3.矫正并重采样栅格生成新的栅格文件●在”影像配准”菜单下,点击“矫正”,对配准的影像根据设定的变换公式重新采样,另存为一个新的影像文件。
(二)分层矢量化-在ArcCatalog中创建一个线要素图层打开文件“封丘县行政区划图.tif”,进行矢量化。
该数据采用的是北京54坐标系统、6度分带 GK-20N(1)打开ArcCatalog.在指定目录下,鼠标右击,在“新建”中,选择“shapefile”。
建立线文件,Name: xzht_line, feature type: Polyline;点击edit,定义线文件的投影(2)在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s目录下,选择GaussKruger---→Beijing 1954--→Beijing 1954 GK Zone 20N.prj。
地图配准及矢量化
![地图配准及矢量化](https://img.taocdn.com/s3/m/fdb798c1b90d6c85ed3ac692.png)
用ARCGIS进行地图配准及矢量化一、实验准备
带经纬网的地图
二、地图配准
1、打开ARCMAP,在layer中先添加地图。
2、对地图新建地理坐标系。
3、打开地理配准工具条。
4、在Georeferencing的下拉菜单下取消选择 Aotu adjust
5、放大地图,选择控制点,按经纬网输入坐标。
6、按控制点选择原则选取7个控制点,如下列图所示:
7、查看残差。
8、更新地理配准。
9、对地图新建投影坐标系统,参数输入如下:
10、在文件下拉菜单中选择导出地图,命名为“河北”。
三、地图矢量化
1、重新打开ArcMap,将配准好的地图“河北”导入。
2、在ArcCatalog 中相应位置新建图形文件“border”并为其选择与地图相一致的投影坐标系统。
3、打开编辑器,选择开始编辑,选择线编辑对河北省边界进行提取。
4、编辑时要放大地图沿边界画线,如下列图所示:
5、完成边界提取
后,可通过属性表查看边界信息,如下列图所示:6、关闭底图,可查看边界图层信息如下:。
arcgis操作实验四:arcmap地图配准及矢量化
![arcgis操作实验四:arcmap地图配准及矢量化](https://img.taocdn.com/s3/m/561379f4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cd.png)
实验四:地图配准及矢量化一、实验目的1、掌握影像配准(Georeferencing) 工具进行地形图的地理配准的方法及步骤。
2、掌握 ArcMap 中进行矢量化方法。
二、实验准备数据准备:昆明市西山区普吉地形图1:10000 地形图――(昆明市旅行休闲地图()、Garmin手持GPS野外收集数据())——选做数据软件准备:ArcGIS , ArcCatalog三、实验内容依据地形图坐标配准地形图,如图 1 所示。
图 1 配准结果四、实验步骤第 1 步地形图的配准-加载数据和影像配准工具全部图件扫描后都一定经过扫描配准,对扫描后的栅格图进行检查,以保证矢量化工作顺利进行。
翻开 ArcMap ,增添“影像配准”工具栏。
把需要进行配准的影像—增添到 ArcMap 中,会发现“影像配准”工具栏中的工具被激活。
第 2 步输入控制点在配准中我们需要知道一些特别点的坐标。
经过读图,我们能够获得一些控件点――公里网格的交点,我们能够从图中平均的取几个点。
一般在实质中,这些点应当能够平均散布。
在”影像配准”工具栏上,点击“增添控制点”按钮。
使用该工具在扫描图上精准到找一个控制点点击,而后鼠标右击输入该点实质的坐标地点,以下列图所示:用同样的方法,在影像上增添多个控制点(大于7 个),输入它们的实质坐标。
点击“影像配准”工具栏上的“查察链接表”按钮。
注意:在连结表对话框中点击“保留”按钮,能够将目前的控制点保留为磁盘上的文件,以备使用。
检查控制点的残差和RMS,删除残差特别大的控制点并从头选用控制点。
变换方式设定为“二次多项式”第 3 步设定数据框的属性增添全部控制点,并检查均方差( RMS)后,在”影像配准”菜单下,点击“更新显示”。
履行菜单命令“视图”-“数据框属性” ,设定数据框属性在“惯例”选项页中,将地图显示单位设置为“米”在“坐标系统”选项页中,设定数据框的坐标系统为“Xian_1980_Degree_GK_CM_102E”(西安 80 投影坐标系, 3 度分带,东经 102度中央经线),与扫描地图的坐标系一致更新后,就变为真切的坐标。
GIS地图配准和矢量化
![GIS地图配准和矢量化](https://img.taocdn.com/s3/m/55ad08a4d1f34693daef3e54.png)
实验一:地理配准与矢量化
一、实验目的
理解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的差别,学会地理配准的操作,能够对影像进行数字化与矢量化的操作,将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实际软件操作相结合,深刻理解相关知识的运运用。
二、实验步骤
1、打开arcmap软件,在文件里打开导入进行实验的影像
2、点击编辑器,开始进行编辑
3、使用地理配准工具栏中的“添加控制点”图标,在“image
图层”与“道路图层”中建立连接,重复操作,选取5至6个
控制点
实验选取的控制点如下图所示:
4、点击才“查看链接表”图标,查看残差,要保证选取的每
个控制点的残差值都小于1.若残差值不符合要求则继续选取控制点。
实验的残差值如下图所示:
5、打开arcCatalog软件,点击文件,新建shapefile文件(要
素折线,且导入image坐标)。
6、将新建的shapefile文件拖入arcmap软件中,且置于image
图层上方。
7、选择新建的shapefile文件创建要素,选择折线工具进行画图。
三、实验结果
四、实验总结
1、实验选取控制点时,需选择一点特征明显的点,如道路转折点
和交点,操作也需仔细才能保证残差符合要求。
2、画图时注意不能重复返回画,且需要仔细看图,将道路画的尽
量准确。
3、做此项实验很学要耐心。
Arcgis操作基础 ArcMap地图配准及矢量化
![Arcgis操作基础 ArcMap地图配准及矢量化](https://img.taocdn.com/s3/m/63d19ea671fe910ef12df8db.png)
地图配准及矢量化一、实验目的1、掌握影像配准(Georeferencing)工具进行地形图的地理配准的方法及步骤。
2、掌握ArcMap中进行矢量化方法。
二、实验准备数据准备:昆明市西山区普吉地形图1:10000 地形图――70011-1.tif(昆明市旅游休闲地图(YNKM.JPG)、Garmin 手持GPS野外采集数据(gpsdata.dbf))——选做数据软件准备:ArcGIS Desktop9.x,ArcCatalog三、实验内容根据地形图坐标配准地形图,如图1所示。
图1 配准结果四、实验步骤第1步地形图的配准-加载数据和影像配准工具所有图件扫描后都必须经过扫描配准,对扫描后的栅格图进行检查,以确保矢量化工作顺利进行。
●打开ArcMap,添加“影像配准”工具栏。
●把需要进行配准的影像—70011-1.TIF增加到ArcMap中,会发现“影像配准”工具栏中的工具被激活。
第2步输入控制点在配准中我们需要知道一些特殊点的坐标。
通过读图,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控件点――公里网格的交点,我们可以从图中均匀的取几个点。
一般在实际中,这些点应该能够均匀分布。
●在”影像配准”工具栏上,点击“添加控制点”按钮。
●使用该工具在扫描图上精确到找一个控制点点击,然后鼠标右击输入该点实际的坐标位置,如下图所示:●用相同的方法,在影像上增加多个控制点(大于7个),输入它们的实际坐标。
点击“影像配准”工具栏上的“查看链接表”按钮。
●注意:在连接表对话框中点击“保存”按钮,可以将当前的控制点保存为磁盘上的文件,以备使用。
检查控制点的残差和RMS,删除残差特别大的控制点并重新选取控制点。
转换方式设定为“二次多项式”第3步设定数据框的属性增加所有控制点,并检查均方差(RMS)后,在”影像配准”菜单下,点击“更新显示”。
执行菜单命令“视图”-“数据框属性”,设定数据框属性在“常规”选项页中,将地图显示单位设置为“米”在“坐标系统”选项页中,设定数据框的坐标系统为“Xian_1980_Degree_GK_CM_102E”(西安80投影坐标系,3度分带,东经102度中央经线),与扫描地图的坐标系一致更新后,就变成真实的坐标。
ARCMAP配准和矢量化
![ARCMAP配准和矢量化](https://img.taocdn.com/s3/m/cadb8fce0508763231121268.png)
一.影像校准所有图件扫描后都必须经过扫描纠正,对扫描后的栅格图进行检查,以确保矢量化工作顺利进行。
对影像的校准有很多方法,下面介绍一种常用方法。
1.打开ArcMap,增加Georeferncing工具条。
2.把需要进行纠正的影像增加到ArcMap中,会发现Georeferncing工具条中的工具被激活。
3.在校正中我们需要知道一些特殊点的坐标。
通过读图,我们知道坐标的点就是公里网格的交点,我们可以从图中均匀的取几个点。
一般在实际中,这些点应该能够均匀分布。
4.首先将Georeferncing工具条的Georeferncing菜单下Auto Adjust不选择。
5.在Georeferncing工具条上,点击Add Control Point按钮。
6.使用该工具在扫描图上精确到找一个控制点点击,然后鼠标右击输入该点实际的坐标位置.7.用相同的方法,在影像上增加多个控制点,输入它们的实际坐标。
8.增加所有控制点后,在Georeferencing菜单下,点击Update Display。
9.更新后,就变成真实的坐标。
10.在Georeferencing菜单下,点击Rectify,将校准后的影像另存。
二、图象二值化11.把图像重新symbolize,使用classify分成两种类型,如:0-126,126-255。
(补充:把图象二值化,否则不能进行数字化)在图象上鼠标右击,选取properties,在选symbolgy标签,在show中选classified,classes等于2。
12.在arcCatalog中新建shp文件(分几层建几个,有点、线、多边形、多点四种类型),将图象和SHP文件一起加入到ARCMAP中,对SHP文件进行编辑,此时可以激活arcscan,进行矢量化。
13.arcScan 是arcmap工具组件之一。
在使用arcscan之前,必须在tools工具条下的extension(扩展)选项中将arcscan标记为可用!然后再将arcscan工具在tools栏的custom中将arcscan工具打开。
实验三影像配准及矢量化ppt课件
![实验三影像配准及矢量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cac09e4b90d6c85ed3ac696.png)
• 软件准备: ArcGIS Desktop ---ArcMap
整理课件
2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 第1步 地形图的配准-加载数据和影像配准 工具
• 所有图件扫描后都必须经过扫描配准,对 扫描后的栅格图进行检查,以确保矢量化 工作顺利进行。
• (4) 进一步练习线要素的其它操作,比如线 段的合并、分割、编辑顶点等操作
• (5) 可参照以上步骤,从地图中提出多边形 要素(比如居民地),并进一步熟悉多边 形要素编辑的相关操作。
整理课件
10
• 第7步 根据GPS观测点数据配准影像并矢量 化的步骤
• 数据:扫描地图-昆明市旅游休闲地图 (YNKM.JPG)、 Garmin 手持GPS野外 采集数据(gpsdata.dbf)GCS_WGS_1984 地理坐标系 (1). 打开 ArcMap,添加扫描地图-YNKM.JPG,打 开“影像配准”工具栏(在ArcMap的工具 栏的空白区域点击鼠标右键,然后选择 “影像配准”)
• 第3步 设定数据框的属性
• 增加所有控制点,并检查均方差(RMS) 后,在”影像配准”菜单下,点击“更新 显示”。执行菜单命令“视图”-“数据 框属性”,设定数据框属性
整理课件
4
在“坐标系统”选项页中,设定数据框 的坐标系统为 “Xian_1980_Degree_GK_CM_102E”(西 安80投影坐标系,3度分带,东经102度中 央经线),与扫描地图的坐标系一致
Xian 1980-Xian_1980_Degree_GK_CM_102E.prj)。
• (7)建新的属性字段。“高程”,类型设 置为“Float”用来存储等高线的高程值。
GIS-影像配准及矢量化
![GIS-影像配准及矢量化](https://img.taocdn.com/s3/m/82279406910ef12d2bf9e79b.png)
影像配准及矢量化一、实验目的1.利用arcGIS影像配准工具进展影像数据的地理配准2.arcGIS编辑器的使用〔点要素、线要素、多边形要素的数字化〕。
3.利用arcGIS软件计算矢量数据的长度、面积。
二、实验准备数据:青海省xx地形图1:50000 地形图――1-甲.Tif和1-乙.Tif,(电子版扫描图)。
软件准备:ArcGIS Desktop ---ArcMap三、实验内容及步骤第1步、地形图的配准-加载数据和影像配准工具所有图件扫描后都必须经过扫描配准,对扫描后的栅格图进展检查,以确保矢量化工作顺利进展。
1、翻开ArcMap,添加“地理配准〞工具栏;2、将需要进展配准的影像—1-甲.Tif添加到ArcMap中;3、在图层处点击右键,下拉菜单中点击属性,定义投影坐标系-设定数据框的坐标系统为“Xian_1980_Degree_GK_CM_99E〞〔西安80投影坐标系,3度分带,东经99度中央经线〕。
必要性:所有图件扫描后都必须经过扫描配准,对扫描后的栅格图进展检查,以确保矢量化工作顺利进展。
第2步、添加控制点1、在配准中我们需要知道一些特殊点的坐标。
通过读图,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控制点,我们可以从图中选取几个较为分散的点。
一般在实际中,这些点应该能够均匀分布。
2、在“地理配准〞工具栏上,点击“添加控制点〞按钮。
使用该工具在扫描图上准确到找一个控制点点击,然后鼠标右击输入该点实际的坐标位置,3、用一样的方法,在影像上增加多个控制点〔一般不少于三个〕,输入它们的实际坐标。
必要性:在配准中我们需要知道一些特殊点的坐标,我们可以依靠它们来矫正地图。
利用其坐标数据解方程,求待定系数来获取其在规定坐标系下的坐标。
第3步校正并重采样栅格生成新的栅格文件1、完成控制点的添加后,点击“地理配准〞工具栏上的“查看链接表〞按钮,转换方式设定为“一阶多项式〞。
观察残差的大小,假设残差较大,可重新选取控制点,以减小误差。
实验二 GIS影像配准及矢量化
![实验二 GIS影像配准及矢量化](https://img.taocdn.com/s3/m/5eb87b79f242336c1eb95e9f.png)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实验报告实验二姓名:谭远富学号: 20094618专业 : 地信09-2班任课教师 : 赵萍影像配准及矢量化一、实验目的1.理解利用多项式进行影像几何配准的基本原理。
2.掌握利用影像配准(Georeferencing) 工具进行影像数据的地理配准及利用编辑器进行点、线、多边形要素的数字化过程和方法。
二、实验材料ArcGIS10.0软件,实验数据(1:10万合肥市地形图)三、实验内容和步骤所有图件扫描后都必须经过扫描配准,对扫描后的栅格图进行检查,以确保矢化工作顺利进行。
1.定义投影:启动ArcCatalog,在左边目录树中找到待配准影像hf.tif,右击弹出快捷菜单,选择“属性”打开属性对话,在空间参考项内点击“编辑”按钮在“空间参考属性”对话框中的“坐标系”选项页下点击“选择”按钮。
在(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s 目录下,选择Gauss Kruger---Beijing 1954-- Beijing 1954 GK Zone 20N.prj)。
第2步加载数据和影像配准工具:(1)打开ArcMap,添加“影像配准”工具栏:在菜单栏或工具栏空白处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勾选“影像配准“(Georeferencing)(2)把需要进行配准的影像—HF.TIF增加到ArcMap中,这时会发现“影像配准”工具栏中的工具被激活。
第3步输入控制点:在配准中我们需要知道一些特殊点(控制点)的坐标。
通过读图,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控制点――公里网格的交点,从图中均匀的取几个点(一般在实际中,这些点应该能够均匀分布)。
在“影像配准”工具栏上,点击“添加控制点”按钮。
使用该工具在扫描图上精确点击一个控制点,然后鼠标右击输入该点实际的坐标位置,如下图所示:像配准”工具栏上的“查看链接表”按钮。
检查控制点的残差和RMS,删除残差特别大的控制点并重新选取控制点。
地图配准及矢量化
![地图配准及矢量化](https://img.taocdn.com/s3/m/2ab4138d28ea81c758f5788c.png)
地图配准及矢量化
————————————————————————————————作者: ————————————————————————————————日期:
ﻩ
用ARCGIS进行地图配准及矢量化一、实验准备
带经纬网的地图
二、地图配准
1、打开ARCMAP,在layer中先添加地图。
2、对地图新建地理坐标系。
3、打开地理配准工具条。
4、在Georeferencing的下拉菜单下取消选择 Aotu adjust 5、放大地图,选择控制点,按经纬网输入坐标。
6、按控制点选择原则选取7个控制点,如下图所示:
7、查看残差。
8、更新地理配准。
9、对地图新建投影坐标系统,参数输入如下:
10、在文件下拉菜单中选择导出地图,命名为“河北”。
三、地图矢量化
1、重新打开ArcMap,将配准好的地图“河北”导入。
2、在ArcCatalog中相应位置新建图形文件“border”并为其选择与地图相一致的投影坐标系统。
3、打开编辑器,选择开始编辑,选择线编辑对河北省边界进行提取。
4、编辑时要放大地图沿边界画线,如下图所示:
5、完成边界提取
后,可通过属性表查看边界信息,如下图所示: 6、关闭底图,可查看边界图层信息如下:。
ArcGIS影像配准与矢量化
![ArcGIS影像配准与矢量化](https://img.taocdn.com/s3/m/3ebf987410661ed9ad51f3d1.png)
实验三、影像配准及矢量化一、实验目的1.利用影像配准(Georeferencing) 工具进行影像数据的地理配准2.编辑器的使用(点要素、线要素、多边形要素的数字化)。
注意:在基于ArcMap 的操作过程中请注意保存地图文档。
二、实验准备数据:昆明市西山区普吉地形图 1:10000 地形图――70011-1.Tif,昆明市旅游休闲图.jpg (扫描图)。
软件准备:ArcGIS Desktop ---ArcMap三、实验内容及步骤第1步地形图的配准-加载数据和影像配准工具所有图件扫描后都必须经过扫描配准,对扫描后的栅格图进行检查,以确保矢量化工作顺利进行。
打开ArcMap,添加“影像配准”工具栏。
把需要进行配准的影像—70011-1.TIF 增加到ArcMap中,会发现“影像配准”工具栏中的工具被激活。
第2步输入控制点在配准中我们需要知道一些特殊点的坐标。
通过读图,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控件点――公里网格的交点,我们可以从图中均匀的取几个点。
一般在实际中,这些点应该能够均匀分布。
在”影像配准”工具栏上,点击“添加控制点”按钮。
使用该工具在扫描图上精确到找一个控制点点击,然后鼠标右击输入该点实际的坐标位置用相同的方法,在影像上增加多个控制点(大于7个),输入它们的实际坐标。
点击“影像配准”工具栏上的“查看链接表”按钮。
第3步设定数据框的属性增加所有控制点,并检查均方差(RMS)后,在”影像配准”菜单下,点击“更新显示”。
执行菜单命令“视图”-“数据框属性”,设定数据框属性●更新后,就变成真实的坐标。
第4步矫正并重采样栅格生成新的栅格文件●在”影像配准”菜单下,点击“矫正”,对配准的影像根据设定的变换公式重新采样,另存为一个新的影像文件。
加载重新采样后得到的栅格文件,并将原始的栅格文件从数据框中删除。
后面我们的数字化工作是对这个配准和重新采样后的影像进行操作的。
通过上面的操作我们的数据已经完成了配准工作,下面我们将使用这些配准后的影像进行分层矢量化。
ArcGIS影像配准及矢量化
![ArcGIS影像配准及矢量化](https://img.taocdn.com/s3/m/01041865caaedd3383c4d38f.png)
影像配准及矢量化
一、实验目的
I)理解利用多项式进行影像几何配准的基本原理;
II)掌握利用影像配准(Georeferencing) 工具进行影像数据的地理配准及利用; III)编辑器进行点、线、多边形要素的数字化过程和方法;
二、实验材料
ArcGIS9.x软件,实验数据(1:10万合肥市地形图)
三、实验内容、过程和结果
所有图件扫描后都必须经过扫描配准,对扫描后的栅格图进行检查,以确保矢量化工作顺利进行。
第1步定义投影
1、打开ArcCatalog,启动栅格数据源:
第2步加载数据和影像配准工具:
1、把hefei.tif直接拖进Arcmap
2、修改数据属性,把显示改为度分秒。
第2步输入控制点:
1、点击“添加控制点”按钮
2、用相同的方法,在影像上增加多个控制点至少4个),输入它们的实际坐
标。
点击“影像配准”工具栏上的“查看链接表”按钮。
注:可以看出此次配准有误。
3、重复1,2操作得到理想配准结果。
第4步矫正并重采样栅格生成新的栅格文件
第5步在ArcCatalog中创建一个线要素图层:
1、输入创建的要素类的名称“等高线”。
2、空间参考
3、x/y域
4、属性字段
注:点击完成之后,出现以下错误,重复操作好几次,都是这个结果。
1、切换到ArcMap,点击工具栏上按钮打开“编辑器”工具栏
注:查找帮助。
四、心得体会。
ArcGIS影像配准及其矢量化
![ArcGIS影像配准及其矢量化](https://img.taocdn.com/s3/m/e5b0d415b9d528ea80c77989.png)
实验三、影像配准及矢量化一、实验目的1.利用影像配准(Georeferencing) 工具进行影像数据的地理配准2.编辑器的使用(点要素、线要素、多边形要素的数字化)。
注意:在基于ArcMap 的操作过程中请注意保存地图文档。
二、实验准备数据:昆明市西山区普吉地形图1:10000 地形图――70011-1.Tif,昆明市旅游休闲图.jpg (扫描图)。
软件准备:ArcGIS Desktop ---ArcMap三、实验内容及步骤第1步地形图的配准-加载数据和影像配准工具所有图件扫描后都必须经过扫描配准,对扫描后的栅格图进行检查,以确保矢量化工作顺利进行。
打开ArcMap,添加“影像配准”工具栏。
把需要进行配准的影像—70011-1.TIF 增加到ArcMap中,会发现“影像配准”工具栏中的工具被激活。
第2步输入控制点在配准中我们需要知道一些特殊点的坐标。
通过读图,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控件点――公里网格的交点,我们可以从图中均匀的取几个点。
一般在实际中,这些点应该能够均匀分布。
在”影像配准”工具栏上,点击“添加控制点”按钮。
使用该工具在扫描图上精确到找一个控制点点击,然后鼠标右击输入该点实际的坐标位置用相同的方法,在影像上增加多个控制点(大于7个),输入它们的实际坐标。
点击“影像配准”工具栏上的“查看链接表”按钮。
第3步设定数据框的属性增加所有控制点,并检查均方差(RMS)后,在”影像配准”菜单下,点击“更新显示”。
执行菜单命令“视图”-“数据框属性”,设定数据框属性●更新后,就变成真实的坐标。
第4步矫正并重采样栅格生成新的栅格文件●在”影像配准”菜单下,点击“矫正”,对配准的影像根据设定的变换公式重新采样,另存为一个新的影像文件。
加载重新采样后得到的栅格文件,并将原始的栅格文件从数据框中删除。
后面我们的数字化工作是对这个配准和重新采样后的影像进行操作的。
通过上面的操作我们的数据已经完成了配准工作,下面我们将使用这些配准后的影像进行分层矢量化。
实验二栅格图坐标配准及矢量化
![实验二栅格图坐标配准及矢量化](https://img.taocdn.com/s3/m/a49b9a50be23482fb4da4c48.png)
实验二:栅格图坐标配准及矢量化一、实习目的1. 在ArcCatalog中查看矢量数据基本信息;2. 在Arcmap中打开矢量数据;3.要求按步骤将扫描栅格图与矢量图进行坐标配准,即投影坐标的选择;4.在栅格图建立准确坐标之后,提取栅格数据上的信息成为一个多边形图层和一个折线图层,并对多边形和折线进行量测,获取量测面积及长度。
二、所用数据老师提供一个苏州的有坐标的矢量图层和一个扫描图,矢量图层为苏州市水系图层,扫描图为苏州市地图。
三、操作步骤(一)栅格图层的配准1.在arcmap打开矢量图水系2.打开栅格图suzhou.jpg, 打开时会显示该图没有投影的提示信息。
我们的目的是将水系图的投影信息赋予栅格图。
3.点击菜单项的View下的Toolbars选项,调出Georeferencing(坐标配准工具条),如下图所示:从工具条下拉菜单找到fit to display选项,点击后栅格图将显示在矢量图下部,但两图位置不吻合,接下来我们进行配准工作。
4.点击工具条倒数第二个按钮,添加控制点。
从矢量图上找到几个与栅格图明确在同样位置的点,将栅格图拉伸到矢量图同样位置。
操作及截图如下:a.将窗口的某部位放大,图上可看出有两个同名点。
b.用增加控制点工具,先在1处点一下,再在2处点一下,两图在这一点将会移到一起。
c.接着在图上分布比较均匀地取其它5、6对点,直至两图完全吻合。
12注:坐标配准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若两个同名点位置输入错误,或选择的同名点的误差太大,可将该控制点删除,布点一定要均匀。
删除方法如下,点击工具条最右边按钮:(二)面图层和线图层的建立及量测1.建立两个新图层,将栅格图上的铁路线和新区的范围矢量化。
注:新区的行政界线图为面图层,铁路线图为线图层2.然后在Arcmap打开行政界线绘制新区边界和铁路图先打开已建立坐标的栅格图,再打开行政界线空图层,两者投影自动一致,完全重叠,然后分别勾画出行政区域和铁路线。
Arcgis操作 实验四:ArcMap地图配准及矢量化
![Arcgis操作 实验四:ArcMap地图配准及矢量化](https://img.taocdn.com/s3/m/5604326cf705cc175427096d.png)
实验四:地图配准及矢量化一、实验目的1、掌握影像配准(Georeferencing)工具进行地形图的地理配准的方法及步骤。
2、掌握ArcMap中进行矢量化方法。
二、实验准备数据准备:昆明市西山区普吉地形图1:10000 地形图――70011-1.tif(昆明市旅游休闲地图(YNKM.JPG)、Garmin 手持GPS野外采集数据(gpsdata.dbf))——选做数据软件准备:ArcGIS Desktop9.x,ArcCatalog三、实验内容根据地形图坐标配准地形图,如图1所示。
图1 配准结果四、实验步骤第1步地形图的配准-加载数据和影像配准工具所有图件扫描后都必须经过扫描配准,对扫描后的栅格图进行检查,以确保矢量化工作顺利进行。
●打开ArcMap,添加“影像配准”工具栏。
●把需要进行配准的影像—70011-1.TIF增加到ArcMap中,会发现“影像配准”工具栏中的工具被激活。
第2步输入控制点在配准中我们需要知道一些特殊点的坐标。
通过读图,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控件点――公里网格的交点,我们可以从图中均匀的取几个点。
一般在实际中,这些点应该能够均匀分布。
●在”影像配准”工具栏上,点击“添加控制点”按钮。
●使用该工具在扫描图上精确到找一个控制点点击,然后鼠标右击输入该点实际的坐标位置,如下图所示:●用相同的方法,在影像上增加多个控制点(大于7个),输入它们的实际坐标。
点击“影像配准”工具栏上的“查看链接表”按钮。
●注意:在连接表对话框中点击“保存”按钮,可以将当前的控制点保存为磁盘上的文件,以备使用。
检查控制点的残差和RMS,删除残差特别大的控制点并重新选取控制点。
转换方式设定为“二次多项式”第3步设定数据框的属性增加所有控制点,并检查均方差(RMS)后,在”影像配准”菜单下,点击“更新显示”。
执行菜单命令“视图”-“数据框属性”,设定数据框属性在“常规”选项页中,将地图显示单位设置为“米”在“坐标系统”选项页中,设定数据框的坐标系统为“Xian_1980_Degree_GK_CM_102E”(西安80投影坐标系,3度分带,东经102度中央经线),与扫描地图的坐标系一致更新后,就变成真实的坐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影像校准所有图件扫描后都必须经过扫描纠正,对扫描后的栅格图进行检查,以确保矢量化工作顺利进行。
对影像的校准有很多方法,下面介绍一种常用方法。
1.打开ArcMap,增加Georeferncing工具条。
2.把需要进行纠正的影像增加到ArcMap中,会发现Georeferncing工具条中的工具被激活。
3.在校正中我们需要知道一些特殊点的坐标。
通过读图,我们知道坐标的点就是公里网格的交点,我们可以从图中均匀的取几个点。
一般在实际中,这些点应该能够均匀分布。
4.首先将Georeferncing工具条的Georeferncing菜单下Auto Adjust不选择。
5.在Georeferncing工具条上,点击Add Control Point按钮。
6.使用该工具在扫描图上精确到找一个控制点点击,然后鼠标右击输入该点实际的坐标位置.7.用相同的方法,在影像上增加多个控制点,输入它们的实际坐标。
8.增加所有控制点后,在Georeferencing菜单下,点击Update Display。
9.更新后,就变成真实的坐标。
10.在Georeferencing菜单下,点击Rectify,将校准后的影像另存。
二、图象二值化11.把图像重新symbolize,使用classify分成两种类型,如:0-126,126-255。
(补充:把图象二值化,否则不能进行数字化)在图象上鼠标右击,选取properties,在选symbolgy标签,在show中选classified,classes等于2。
12.在arcCatalog中新建shp文件(分几层建几个,有点、线、多边形、多点四种类型),将图象和SHP文件一起加入到ARCMAP中,对SHP文件进行编辑,此时可以激活arcscan,进行矢量化。
13.arcScan 是arcmap工具组件之一。
在使用arcscan之前,必须在tools工具条下的extension(扩展)选项中将arcscan标记为可用!然后再将arcscan工具在tools栏的custom中将arcscan工具打开。
[注:]在使用arcscan工具前,还要打开editor图像最好不要压缩,越精确地图的矢量化原精确,使用ArcGIS 9.2 Desktop 完成。
栅格图像的校正和坐标系确定启动ArcMap,新建一个新工程,右键Layers选择Add Data…添加TIF图像,将出现如下提示(如果提示无法加载rester data时请安装ArcGIS Desktop SP3补丁),单击Yes确定,加载图像后提示图像没有进行配准,确定然后配准图像。
图像加载后即可看到图像内容,右键工具栏打开Georeferencing工具条,进行图像的配准工作,在配准之前最好先保存工程。
在File菜单下打开Map Properties编辑地图属性,Data Source Options可设置保存地图文件的相对路径和绝对路径。
(这里选择相对路径以确保将工程复制到其他机器可用)。
配准前要先读懂地图,望都县土地利用现状图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比例尺1:40000,查阅河北省地图发现望都县位于东经115度附近,那么按6度分带属于20带中央经线117度,按3度分带属于38带。
从图框看到的公里数发现没有带号,应该是公里数。
这里只找了4个点进行配置(可以找更多的点),从左到右从下到上,逆时针编号为1、2、3、4;在ArcMap中单击Georefercning工具条上的Add Control Ponit工具(先掉Auto Adjuest选项),添加4个点控制点。
然后编辑Link Table中的4个控制点的代表的公里数,然后单击“Georeferecning下拉菜单的Auto Adjuest”图像即进行校正这时可看到参差值这里是0.00175(Total RMS)非常小说明配准较为精确。
单击Save按钮可将控制点信息保存到文件,单击Load按钮可从文件加载控制点坐标。
给校准后的地图选择适合的坐标系,右键Layers打开Properties对话框属性对话框选择投影坐标系,(Prokected Coordinate Systems)展开Predefined/ Prokected Coordinate Systems/Gauss Kruger/Beijing 1954下找Beijing 1954 GK Zone 20坐标系(高斯克里克投影20带无带号),单击确定保存工程;这时配准工作即完成,在状态栏就可以看到正确的坐标单位了。
最后保存校正重新生成采样数据,单击“Georeferencing”工具条的“Rectify”菜单矫正并重采样栅格生成新的栅格文件;打开“Save As”对话框设置保存参数和保存的校正栅格图像格式、保存位置等信息;其中“Resample Type”指定重新采样的类型,有三种选项Nearest Neighbor(for discreate data)自然邻近内插(不连续数据)、Bilinear Interpolation (for continuous data)双线性内插(连续数据)、Cubic Convolution(for continuous data)立方卷积内插(连续数据);这里选择了第二项,确定生成新的栅格数据,然后加载到ArcMap中进行下一步矢量化工作。
栅格图像的矢量化工作单击ArcMap工具条上的ArcCatalog按钮打开ArcCatalog程序(ArcGIS的地理信息资源都这里完成创建、删除、复制等管理工作),在Catalog树下展开工程所在位置,鼠标右键菜单中选择New子菜单的Shapefile…新建一个Shape 格式的地理要素文件(地理要素可存储为其他格式);在“Create New Shapefile”对话框中给新的要素命名,在“Feature Type”要素类型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创建要素的类型(一个Shape文件只能表示一种要素),如:Ponit点、Polyline多边型线、Polygon多边形面和MultiPoint、MultiPatch,这里我们创建一个“Ponit点”文件;在“Spatial Reference”框中没有指定坐标系,因此单击“Edit…”按钮给新建的要素类指定坐标系;单击“Edit…”按钮后打开“Spatial Reference Properties”对话框,然后单击“Select…”按钮选择一个合适的投影坐标系,这里我们选择“Beijing 1954 GK Zone 20”坐标系,最后确定返回完成Shapefile的创建;回到ArcMap中添加新建的Shapefile点文件到Layers下;未完二、点、线、面的创建和编辑在编辑前先打开“Editor”工具条,选择Editor工具菜单的“Start Editing”进入编辑状态;我们的任务是在“cunming”要素上添加村庄(把村庄看做点)的“点”因此在Editor工具的Target(目标)选择cunming要素,Task(任务)是Create NewFeature创建新要素;选择Editor工具条的“Sketch Tool”工具;移动鼠标到地图区,按住“Z”键放大地图,按住“X”键缩小地图,按住“C”键移动地图,找到合适位置时单击一下鼠标,一个点要素创建成功;绘图过程中鼠标右键弹出“草图”菜单,可对新创建点进行编辑等操作;使用“Edit Tool”工具可选择要素,右键菜单中有复制、删除、粘贴等操作;编辑过程中要及时保存防止数据丢失,Editor工具条的菜单项中有“Save Editing”和“Stop Editing”用来保存编辑和停止编辑;创建村界,进入编辑状态选择“Sketch Tool”工具,在地图上找到相应村界位置,单击鼠标确定线的起点,然后移动鼠标到合适位置(线的拐点初)再单击鼠标添加一个拐点;依次操作沿村界方向描线,最后双击鼠标完成一条线的创建;在编辑工程中可使用右键草图菜单修改线、添加、删除线的拐点等操作,退点(Ctrl+Z),编辑后及时保存;创建面(闭合区)一般在创建线后使用“Trace Tool”跟踪工具再描出多边形面,完成多边形面的创建;进入编辑状态,找到要创建多边形面的位置,然后用“Edit Tool”工具选中线(一个多边形面可能需要多条线组合围成一个闭合面,按住Shift键选择多条线);选择“Trace Tool”工具,在选中的线上单击一下,然后移动鼠标可以看到一条细线沿选中线方向随鼠标移动,如果到达两条线的交点处不能再沿鼠标跟踪时,在你想要的线上再单击一下鼠标,再沿选中线方向移动;最后到达起点后双击鼠标将自动闭合线,完成一个多边形面的创建;在ArcMap的ArcToolbox中提供了Mosaic/Mosaic To New Raster的功能(ArcToolbox-Data Management Tools-Raster-Mosaic/Mosaic To New Raster),通过这个功能,我们可以完成多幅影像的拼接,下面我来说明一下。
Mosaic是将若干个图层合并到一个已有图层中去,有一种“Save”的感觉,但是似乎只覆盖“源数据”和“目标数据”重叠的地方,不重叠的数据会被保留,而Mosaic To New Raster则类似于“Save As”,它是生成一个新的图层,而且整体处理速度,这个比Mosaic要快不少,二者参数差距不达,一般可以考虑Mosaic To NewRaster。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Mosaic的各个参数:1.Input Rasters。
输入图层,没什么好说的,把要合并的图层加进来就好了;2.Target Raster。
输出图层,也没啥好说的,注意和前面的输入图层格式一样就好;3.Mosaic Method (optional)。
这个是Mosaic最重要的,它问你结果中,重叠部分(overlapping area)的颜色怎么判断,FIRST--重叠部分和顺序在上的图层一致;LAST--重叠部分和顺序在下的图层一致;BLEND --两个图层的混合色(这个我看看懂,反正结果一般);MEAN--两个图层的平均值;MINIMUM--两个图层中去小值;MAXIMUM--两个图层中取大值。
在这里,其实最有用的还是FIRST和LAST,MEAN 出来的效果,重叠部分类似于盖了一层纱,由于0代表黑色,255代表白色,故MINIMUM的结果重叠部分偏暗,而MAXIMUM的结果重叠部分偏亮;4.Mosaic Colormap Mode(optional)。
这个参数我个人感觉完全没用,因为不管我怎么设置,结果都没有任何变化(我用ArcMap中的Identify,发现各种不同参数下,相同栅格值的RGB值完全相同);5.Ignore Background Value(opt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