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李白与杜甫的异同
谈谈生活在同时代的李白和杜甫迥然不同的创作特色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

谈谈生活在同时代的李白和杜甫迥然不同的创作特色1.生活时期不同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的进步思想,毕生为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腐败,表现出蔑视和权贵反抗的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
2.家庭背景不同、李白生于西域胡地,长于西蜀,有胡汉血统,与唐代其他诗人与生俱来的儒家正统思想大异其趣,形成李白犷放不羁的自有正天性,也极大地影响到他的诗歌表达,也体现了盛唐文化精神的富性和开放。
杜甫出身于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这样的家庭文化传统造成了他仁民爱物的思想,他忧国忧民,他的诗多写的是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
3.生活经历不同李白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他游历了蜀中不少名胜古迹,结交了很多朋友,蜀中雄伟壮丽的山川培育了李白开阔的襟怀、豪放的性格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写了很多豪放气势的诗歌。
杜甫大半生在安史之乱后生活,也到处游历,目睹了国家的多灾多难、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疾苦,写了很多现实社会诗歌。
4.思想核心不同李白受儒、佛、道三家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儒家思想,使他充满着建功立业的爱国热情和“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
长安三年后,理想与现实产生矛盾,对儒家思想产生动摇,甚至怀恨,惟道家思想愤世嫉俗,形成了他思想中的浪漫主义色彩。
杜甫从小受到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他的思想核心是忧国忧民,他的诗歌反映了天宝末到大历年间重大的社会政治事件以及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变,在揭露封建当权势力的腐败、贫富的对立、表现民生疾苦方面,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所以,李白的诗歌豪放飘逸、激情澎湃,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杜甫的诗歌是沉郁顿挫、忧国伤时,具有社会现实意义。
『女院的大学语文是闭卷的,最后一道题目就是类似这样的。
杜甫与李白的诗歌比较研究

杜甫与李白的诗歌比较研究介绍杜甫和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两位诗人,他们的诗歌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对杜甫和李白的诗歌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他们在创作风格、主题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异同,并解释这些差异背后可能存在的原因。
杜甫与李白的创作风格比较杜甫的创作风格杜甫以描述社会现实、人民苦难为主要写作内容,他善于借助平易近人、真实感情流露及自然描写来抒发内心情感,给人以深思。
他笔下的景物常常呈现出悲壮、沉郁的氛围。
李白的创作风格相比之下,李白则更加擅长于豪放奔放、旷达高远的抒情诗。
他多以山水自然为背景,融入了浪漫主义色彩,并表达了对自由、不拘束生活态度的向往。
他的诗歌常常带有一种豪情壮志和唯美主义的风格。
杜甫与李白诗歌主题比较杜甫的诗歌主题杜甫的诗歌主题广泛而深刻,包括社会不公、政治腐败、战乱流离以及人民生活困境等。
他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真挚深厚的情感,直抒胸臆,关注并表达了人民群众面临的苦难和正义。
李白的诗歌主题相比之下,李白在诗歌主题上更加追求个体自由、快乐幸福。
他常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水奇观和草原狂欢来表达自己对生命力量和宇宙万物之美的狂热赞美。
杜甫与李白艺术手法比较杜甫的艺术手法杜甫擅长运用对仗、押韵等修辞手法,并善于以寥寥数语道出复杂情感。
他也常用比喻、夸张等手法进行形象化描写,使人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他的情感。
李白的艺术手法相比之下,李白更注重音韵和节奏上的自由感。
他以豪放激昂的词藻和富有旋律感的韵律表达内心激情与情感。
同时,他还借用典故、神话等元素来扩展诗歌意境,使诗歌更加丰富多样。
异同背后的原因分析这些差异源于杜甫和李白不同的成长环境、生活经历以及个人性格特点。
杜甫在动荡不安、社会困苦的时代生活过,深受政治腐败和社会冲突的影响。
因此,他对社会现实更有关注,写作风格也更为沉郁厚重。
而李白则出生于文化繁荣、国家强盛时期,享受自由奔放的个人生活,并追求超凡脱俗之美。
这些背景形成了他欢乐豪放、不羁浪漫的创作风格。
李杜诗歌的比较

1、李杜诗歌风格的差异:一、总的评价:地位和评价。
李白与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成就最高的伟大诗人,都是继往开来、沾溉百世的人物。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从在诗歌史的地位上说,李白是第一个吸取民族优良传统和外来形式,兼有陶谢庾鲍沈宋各家之长,把中国诗歌推向全面发展的先驱人物,被称为“诗仙”;杜甫则是把诗歌创作提到现实主义空前未有的高度,被称为“诗史”“诗圣”。
背景、个性和风格特色。
李白和杜甫都有很大的政治抱负,其个性差异表现在各自选择的从政道路不同:杜甫是标准的正统派,立志作贤臣,采取的入仕方式亦与一般士子无异;李白则梦想当策士,献奇策立奇功,一举而致卿相。
但他们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之均以悲剧告终。
(裴斐观点)李杜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由于出身、个性、经历和个人才能的不同,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
总的说来,李白的诗歌表现为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杜甫的诗歌表现为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李白多平民的个性、自豪和反抗;杜甫多人道主义的关注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顿挫。
二、不同风格的表现李白诗歌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感情热烈,气势宏大,想像丰富,语言清新,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李白诗歌形成于唐朝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李白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的又是积极入世的。
比如,蜀道雄奇险峻,难以表述,李白却能以变幻莫测的笔法,在《蜀道难》中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
用“五丁开山”“六龙回日”等神话传说,写出了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写黄鹤不得飞过、猿猱愁于攀援,映衬出人在其上行走难上加难;摹写神情、动作(“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险危之状如在眼前;借景抒情(“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烘托了蜀道之难;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导言中国古代文学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诗人,其中,李白和杜甫被誉为两位伟大的诗人。
他们的诗歌作品不仅流传千年,而且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尽管二者都是唐代文学巅峰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诗歌风格却截然不同。
本文将比较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并探讨其差异所在。
李白的诗歌风格自由奔放与豪放不羁李白的诗歌风格以自由奔放和豪放不羁为主要特点。
他的诗作充满了奇思妙想和浪漫主义情怀。
李白常用夸张的手法,以表现自己的豪情壮志。
例如,他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是李白常用的夸张手法,通过描述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突出了人与自然的较量,展示了他的豪情壮志。
诗人与世界的融合另一个李白诗歌风格的特点是诗人与世界的融合。
他经常通过写作表达对自然和社会的感受,以及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他的诗作充满了对大自然、人类历史和传说的描绘。
例如,在《静夜思》中,他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体现了李白渴望回到故乡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思索。
杜甫的诗歌风格现实主义与悲剧意识与李白不同,杜甫的诗歌风格更加注重现实主义和悲剧意识。
他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杜甫通过写作来表达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痛苦的关注。
他的诗歌往往带有深刻的悲剧元素,表现出对人生的无奈和悲痛。
例如,在《登高》中,他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体现了杜甫对时局动荡和人民苦难的关注,通过猿啸、渚清、落木和长江滚滚来描绘景象,突出了他的悲壮情怀。
对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变革杜甫不仅承袭了唐代文学的传统,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变革。
他既受到了先贤诗人的影响,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
他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详细描写来展示诗人对人物的洞察力和情感表达。
他还注意用诗歌表达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以期唤起读者的思考和呼吁社会的改革。
初一诗歌欣赏a05:李白和杜甫

中国古代诗歌的欣赏第五讲:李白和杜甫一、李白和杜甫的异同(一)李白和杜甫的共同点1.他们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双峰,代表着的最高成就。
2.都生活在代,杜甫比李白稍晚。
3.都经历了唐代的。
(二)李白和杜甫诗风的不同点1.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特点可以用他自己的一句诗,进行概括。
2.杜甫是我国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特点也可以用他自己的一句诗,进行概括。
二、李白诗歌发展的几个时期(一)游巴蜀时期二十几岁的时候游巴蜀,结识了孟浩然,写给孟浩然的诗是。
(二)长安时期在长安,从二十七岁到三十七岁,他的杰作不断。
如、、等(三)长安出仕时期在长安的三年,李白扮演着弄臣的角色,这其中,没有多少杰作。
(四)各地漫游时期从四十到四十五岁,李白各地漫游,与和等诗人相遇。
(五)战乱时期安史之乱开始,先后经历坐牢,流放,最后病死。
三、杜甫的一生(一)二十岁,离开家开始漫游天下这大概十年间,他的情调,感受着年轻的美好。
(二)32岁时再次漫游长安十年,一是参加朝廷的考试,一是结交达官贵人,的意图变得明朗。
(三)安史之乱开始他一生的经历,几乎浓缩了个体生命所能经受的全部苦难。
用他自己的话说是,。
四、知识拓展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意象”是古典诗歌中最为典型的表达方式,是指借助于某一事物表达某种寓意、情感的写法。
上面两首诗中,《渡荆门送别》的尾联和《旅夜书怀》的首联都描写了同一意象。
这一意象是_______,这种意象蕴含的情感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的第二联,意境相似,表达情感又有不同,请具体分析二句的异与同。
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诗歌“风格”的角度说一说两首诗的区别。
李白与杜甫诗歌的比较

李白与杜甫诗歌的比较1、从内容上讲李白的一生阅历丰富,交游广阔,涉猎很多,其诗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写景、叙事、抒情、言志、友谊等等。
上至宫廷庙堂,下至江湖山川,都有不少诗作。
他特别善于把实写虚,把现实化为幻境,有的时候还超脱尘世,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
杜甫一生的思想是“致君尧舜上”、“穷年忧黎元”,他的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计有时事政治诗,批评讽喻诗,军事题材诗,歌咏自然诗,农工百业诗、怀念亲友诗,甚至某些内容无聊的奉和应酬诗,等等。
总的来说,李白尚虚,杜甫写实,李白的题材更加丰富,个人色彩和理想主义更浓,杜甫对社会现实的体验更深,涉及面更加丰富,刻画也更加深入。
2、从文采和意境上来讲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才学甚高。
他的诗歌有的语言一眼看去十分平易,但是由于发诸真情,一样能够打动人心,如果他诗兴遄飞,使用激情洋溢的词句,那就更加意境开阔,加上想象雄奇,能够带领读者上天入地,引人入胜。
他另外一部分诗的特点是疏旷潇洒、清新飘逸,哪怕随意挥洒都可成诗。
杜甫家学渊源,七岁学诗,十五岁扬名,也是少年天才。
其诗歌讲求遣词用句,语句常能推陈出新,别开生面,其诗歌的精炼严整,非常人所能及。
这样的语言使得杜甫的诗以浑厚而鲜明的意境为主。
总的来说,两人的文采实在是伯仲难分、不相上下。
3、从风格上来讲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李白年少时博览群书,他还仗剑任侠,"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
他年少是曾广有游历,这一切都对李白自由奔放的性格形成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导致了他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
李白尚武轻儒,轻财好施,喜欢豪饮。
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
他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李白的诗歌,其个人的风格特点明显,有的雄浑虬劲,有的清新飘逸,有的豪放不羁,有的汪洋恣肆,总之是纵横飘逸,发兴无端;而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
李白与杜甫的诗风比较

白与杜甫的诗风比较白与杜甫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及价值取向。
我们可以从下列几点来比较白和杜甫:一、思想:白的诗,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
所以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
二、风格:白经常用夸的手法,生动的比喻,抒发出热烈奔放的感情;杜甫经常用刚健的手法,深沉的思考,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
白偏向于浪漫,杜甫偏向于写实。
三、擅长的体裁:两人都能写各种体裁的诗歌,但白的七言古诗和绝句写得最好,而杜甫的律诗写得最好。
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影响最为深远的诗人,但自唐代以来,人们多喜将他们并论,更有学者对他们的进行比较,以致很多诗评家都卷入了对杜孰优孰劣的争论。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虽然学界还存在着杜优劣论,但人们更喜探讨杜之间的交谊、杜诗歌思想和艺术之异同。
一、杜之交谊和相互影响本世纪较早探讨杜交谊的学者是闻一多。
他在《杜甫》一文中用饱含感情的笔墨,描述了杜二人的交往和友谊。
如他在写到杜第一次会面时说:"我们该当品三通画角,发三通擂鼓,然后提出笔来蘸饱了金墨,大书而特书。
因为我们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假如他们是见过面的)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
"四十年代,叔渠在《唐代两大诗人的风义感及其他》中也论及杜之交谊。
他认为,"杜甫对于白,一片怜才之忱,在他的诗中,时时可见";"最奇怪的是,白对于杜甫,却是很为冷淡","这可见老杜的怜才爱友,一热烈,出于无情的了。
"五十年代,林庚在《诗人白》中较为细入地探讨了杜之间的交谊。
他认为,"白是杜甫生平最倾心的诗人",而其因素又有政治和诗歌两方面。
白与杜甫相会游从的半年中,白影响杜甫的成分要多一些。
他们真无愧于是志同道合的好友,他们对于政治的警惕性,对于现实的敏感,乃是时代真实的镜子。
李白与杜甫的比较

导语:唐诗,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盛唐之诗则为峰上的奇葩,李白、杜甫即是照耀这高峰的两个璀璨的星座,正所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和杜甫,一个诗仙,一个诗圣。
他们的名字就像两颗光彩照人的明珠,镶嵌在波澜壮阔的盛唐历史上,给大唐盛世锦上添花。
然而,李白和杜甫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诗人。
李白是诗仙,仙是超凡脱俗的。
他天马行空、豪放飘逸、傲岸不羁,他用众人不能理解的方式来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
杜甫是诗圣,圣是超凡人俗的。
他感时忧国、绪密思深、沉郁顿挫。
他用诗冶炼苦难,他用诗书写血泪,他用诗将现实展现在人们眼前。
若以音符来作比喻,李白是高音升调,银瓶乍破水浆迸;杜甫是低音降调,幽咽泉流冰下难。
因此,无论为文、为诗、为歌,甚至为人,李白和杜甫可以算作是两条道上的火车,很难走到一起。
然而,公元744年至745年,这两位诗人的运行轨道曾有过短暂的交接.公元744年,李白由于在政治上不得意,从长安来到了洛阳,时年44岁。
而34岁的杜甫自从十年前考试不第后,就一直在外游历,恰好也在这时漫游到了洛阳。
这两位大诗人的相遇,乃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之一。
这时候的李白,虽然已丢掉了御用诗人的宝座,却仍然是天子钦定的桂冠诗人,诗名满天下。
而杜甫却是初出茅庐,诗名未就。
时年34岁的杜甫,对于长他10岁的李白十分仰慕。
他们在当时的东鲁,也就是现在的兖州同行同止、同唱同和、同饮同酌、同醉同酣,给杜甫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当年的秋天,他们又一起游玩了梁、宋两地。
第二年,李杜又同游齐、鲁两地。
后来,杜甫总是在诗中提到这次齐鲁之行的愉快经历:“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醉舞梁园夜,行歌泅水春”等等。
到了秋天,杜甫西上长安再求功名,李白则南下漫游,一个定居成了渭北春天树,一个漂游犹如江东日暮云 (《春日忆李白》),从此两人再也没有见面。
重道的李白和崇儒的杜甫走的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
李白为时代所选,杜甫为历史所选。
李白与杜甫唐诗两大巨星的比较

李白与杜甫唐诗两大巨星的比较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而李白与杜甫则被誉为唐诗的两大巨星。
他们的作品不仅写出了个人的情感和抒发了对社会的关注,更展现了唐代的风貌和时代的风云。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两位诗人的创作风格、题材选择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期更全面地了解他们的魅力所在。
首先,李白与杜甫在创作风格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李白的诗歌多以豪放洒脱、豁达激昂的风格闻名,他的作品往往充满着浪漫主义情怀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英雄主义。
例如《静夜思》一诗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又展示了他对月亮的崇拜和对自由自在的追求。
相比之下,杜甫则以史诗般的叙事和深邃的思考而著称。
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关怀,用平实、真挚的语言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
例如《登高》一诗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卓尔不群地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的忧虑和对生活的感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尘世苍凉的思考。
其次,李白与杜甫在题材选择上也有所不同。
李白的作品涵盖了广泛的内容,既有描绘自然景色的山水诗,也有歌颂英雄豪杰的英雄诗,甚至还有描写饮酒作乐的豪放诗篇。
他擅长通过具象、形象化的描写来表达感情和思想。
比如《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中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和对世界的浪漫幻想无疑是李白所独具的艺术风格。
而杜甫的作品则更多关注社会的喧嚣和人民的疾苦。
他常常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以及对国家政治和人民命运的思考,刻画了一幅幅鲜活的社会画卷。
例如《春夜喜雨》一诗中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万象的痴迷,以及对生活中点滴温暖的赞美。
最后,无论是李白还是杜甫,在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李白与杜甫诗歌不同点和相同点

李白与杜甫诗歌不同点和相同点李白与杜甫诗歌不同点和相同点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诗歌吧,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与杜甫诗歌不同点和相同点,欢迎大家分享。
李白与杜甫诗歌不同点和相同点1——以李白的《将进酒》和杜甫的《登高》为例唐朝是文化繁荣的朝代,在诗坛上,涌出了许多名家,大师辈出。
“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更是其中两颗璀璨的巨星。
李白与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两位著名的诗人,他们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歌。
从诗歌史的地位上来说,两者都是继往开来、沾溉百世的人物,李白是把中国诗歌推向全面发展的“先驱”,杜甫则把诗歌创作提到了现实主义空前未有的高度,因此两人的文学成就可以说是“平分秋色”。
从诗歌思想的角度,他们同样关心百姓疾苦,关心国家命运,反对侵略战争,诗歌思想上有着一致性。
如李白的《古风》、杜甫的《兵车行》都对当时黑暗和腐败的政治予以否定,表达了强烈的爱国忧民之情。
李杜诗歌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两者的生活的时期的不同、生活的经历的各异,李杜诗歌在艺术特色上又有着明显的差异。
下面就以李白的《将进酒》与杜甫的《登高》为例,试比较两者诗歌艺术特色的差异:一、诗歌风格的不同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李白和杜甫在诗歌创作中都形成了特有的风格。
李白的诗歌主导风格是飘逸俊美,而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则是沉郁顿挫,这在他们的许多代表作中都有体现。
如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把黄河在天地之间浩荡奔流的气势与声势充分表现出来,意境开阔,具有非凡的气势和浪漫主义情怀。
而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描绘了一幅惨淡的秋景画面,高天之狂飙,深谷之哀猿,惊心动魄,使全诗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之中,同时也反映诗人凄凉之感。
二、诗歌思想上的不同李白与杜甫都有满腔抱负,想为国家尽一份力,但是他们在仕途中都又不得志,这种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感伤在他们的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但两者又有不同:李白的诗,很多表现出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忧国伤时的思想。
晚唐诗人杜甫与李白的写作风格比较研究

晚唐诗人杜甫与李白的写作风格比较研究引言晚唐时期,出现了两位杰出的诗人杜甫和李白,他们的诗歌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和李白虽然同为晚唐诗人,但他们的写作风格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对杜甫和李白的写作风格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他们在诗歌表达、意象运用、题材选择等方面的异同之处。
一、诗歌表达方式的比较1.杜甫的写作风格杜甫的诗歌以崇高的情感表达和壮丽的景物描写为特点。
他的诗歌表达方式深受当时社会动荡、人民疾苦的影响。
杜甫常以自己亲身经历的辛酸遭遇为素材,用血泪和苦难之情深切表达他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关注,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深情厚意。
他的诗歌常常以真挚的情感揭示社会的问题,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2.李白的写作风格李白的诗歌以豪放的个性和奔放的想象力为特点。
他的诗歌表达方式多样化,既有宏大的叙事,又有细腻的抒情,展现了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和辽阔的想象力。
李白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常常以夸张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意象来描述自然景物,给人以奇特之感。
他的作品富有浓厚的个人风格,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特征。
3.写作方式的比较杜甫和李白的写作方式也有一些明显的差异。
杜甫追求真实、朴实的表达方式,注重语言的平实和真实,主张用实际的案例或个人的经历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他的写作方式更加注重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让读者能够深刻地领略到他的真挚之情。
与杜甫相比,李白的写作方式更加奔放和奇特。
他善于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语言多姿多彩,富有表现力。
李白的写作方式更注重意境和意象的描绘,他善于利用音韵、节奏和形象等手法,创造出绚丽多彩的诗歌景象,带给读者强烈的感觉冲击。
二、意象运用的比较1.杜甫的意象运用杜甫的诗歌意象多表现为自然景物和社会现象。
他常用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来映衬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痛苦和对人生的思考。
杜甫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使作品更富有思想性和哲理性。
2.李白的意象运用李白的诗歌意象丰富多样,常表现为奔放的豪情和狂放的想象。
唐诗鉴赏:李白和杜甫的创作风格比较

唐诗鉴赏:李白和杜甫的创作风格比较引言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繁荣、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被誉为"诗歌的黄金时代"。
而在这个时代中,李白和杜甫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两位诗人。
他们各自以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主题内容塑造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象,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李白与杜甫两位诗人的创作风格进行比较,探讨他们在表现手法、主题选择以及意境营造方面的异同点。
1. 表现手法1.1 李白李白善于运用夸张、奇幻的手法来表现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
他常常以豪放奔放的笔触揭示出他内心深处澎湃激昂的情感,展示出了壮志未酬与离愁别绪等强烈情感。
### 1.2 杜甫相比之下,杜甫则更加注重细腻入微的描写。
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刻画社会民生,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和悲凉之情。
2. 主题选择2.1 李白李白的诗作主题多样,既有咏史抒怀、自然山水、描绘人物等题材,也有寄托自己浪漫豪放情感和追求自由不羁精神的作品。
他的诗歌具有强烈个性化特点,着力于吟唱壮丽辉煌和英雄豪迈。
### 2.2 杜甫相比之下,杜甫更加关注社会实际问题。
他经历过战乱、贫困、政治腐败等社会动荡,因此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权力腐败、民生苦难等问题的忧虑和呼吁。
他以"活"字为纲,以真实世俗为素材,将个体小说转化为整个社会命运。
3. 意境营造3.1 李白李白擅长通过缤纷奇幻与浩渺宏大气势共同营造出诗歌的意境,以壮观恢弘的笔触描绘山河景色与风云变幻。
他的诗作往往带有超凡脱俗的氛围和豪放奔放的情感。
### 3.2 杜甫杜甫则更注重真实感受和情感关怀。
他以写实主义手法刻画各种形象,通过环境、人物、情节等元素精确表达自己内心对社会现象的忧虑和思考。
结论李白和杜甫都是唐代文学中独具特色且极富影响力的诗人。
他们在表现手法、主题选择以及意境营造方面各有卓越之处。
李白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浪漫而丰富多样为特点,旨在展示个性和追求自由不羁;而杜甫则侧重于细致入微地刻画社会民生和直抒胸臆式表达。
李白与杜甫:两位伟大诗人的对比与比较

李白与杜甫:两位伟大诗人的对比与比较1. 引言1.1 概述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最著名、最伟大的两位诗人。
他们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丰富的主题内容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旨在对比和比较这两位诗人,从他们的生平背景、诗歌风格以及主题与思想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讨论。
首先,我们将介绍李白和杜甫的生平背景,包括他们的成就和影响以及在历史背景下的位置和作用。
然后,我们会比较这两位诗人的诗歌风格,探讨他们在表达方式、意象运用等方面的异同点。
接下来,我们将着重讨论他们在主题与思想上的差异,并比较他们对国家、社会以及人生观念等方面的表达方式。
最后,我们将总结整个文章,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1.3 目的通过对李白和杜甫这两位伟大诗人进行比较与对照,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他们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同时,通过分析他们在不同主题和时代背景下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对于文学与人生的认识和追求。
通过这篇文章的阐述,我们可以对李白和杜甫的诗歌产生更深入的了解,并欣赏他们所创造的文化瑰宝。
2. 李白与杜甫的生平背景:2.1 李白的成就和影响:李白(701年-762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父亲是一位知名的文人学者。
李白自幼聪慧好学,在少年时期就展示出卓越的才华。
他游历于各地,与许多知名诗人交往并受到启发。
李白以其豪放狂放、奔放灵动的诗风而闻名,情感奔放,笔调豪迈。
他用浓墨重彩和丰富多样的意象描绘了大自然、爱情和饮酒等主题,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他的作品充满了热情和个人感受,表达了对自由、独立以及追求理想生活的向往。
李白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风格的代表之一。
他在诗歌创作中运用了大胆夸张和丰富形象,并以自由主义态度批评和反抗当时社会政治现状。
他写下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如《望庐山瀑布》、《静夜思》和《将进酒》等,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2.2 杜甫的成就和影响:杜甫(712年-770年)是唐代另一位伟大的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杜甫与李白 两位诗人的风格对比

杜甫与李白两位诗人的风格对比杜甫和李白,作为唐代两位杰出的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卓越的才华,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名人。
他们的诗歌作品在不同的方面表现出来,各自展示了不同的情感、主题和表达方式。
下面将对杜甫和李白两位诗人的风格进行对比分析。
一、杜甫的诗歌风格杜甫的诗歌风格充满了真挚的激情和深沉的思考。
他通常以现实的社会问题为主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为素材,将个人的生活体验与社会的变革相结合。
他的诗歌展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社会不公的关注。
杜甫的诗作多表现出对民生困苦和社会动荡的关注。
他以坚实的笔触刻画出农民的艰辛生活和国家的衰败困境。
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他通过描绘茅屋倒塌、艰难求生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贫穷和不公的愤怒。
在这些作品中,杜甫常常带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
二、李白的诗歌风格相比之下,李白的诗歌风格更加奔放豪放、畅快淋漓。
他的作品充满了诗意和幻想,展示了无拘无束的个性和对自然的热爱。
他善于以夸张的修辞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力,营造出奇特的氛围和多变的情感。
李白的诗作经常以自然景物为基础,通过对山水、花草的描绘,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对自由的追求。
他的作品常常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具有强烈的个人表现力和想象力。
例如《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中,他运用浓郁的想象力和诙谐的语言,将自己融入到仙人中,形成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
三、两位诗人的风格对比杜甫和李白虽然都是唐代的杰出诗人,但他们的风格却有着很大的差异。
杜甫的诗歌体现了对社会现象的关切和对人民疾苦的痛惜,他以清晰、深沉的语言描绘生活的不幸和社会的困境。
李白则多以豪放洒脱的笔触表现个人的激情和对自由的向往,他的诗歌常常带有夸张和奇特的修辞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狂野和放纵的情感。
在主题上,杜甫的作品更加关注社会和人民的疾苦,他以自身的经历和社会的变迁为素材,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贫困的愤怒之情。
而李白则更加偏爱自然和个人的情感,他以山水、花草等自然景物为依托,表现了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比较李白与杜甫的异同

比较李白与杜甫的异同。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
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和个人性格。
李杜创作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呢?裴斐先生在《李白十论》一书中说:“李杜创作的最根本区别,简单讲来,乃在于对待主客观的不同态度,用王国维的话说,李白属于‘主观诗人,杜甫属于‘客观诗人’,杜甫擅长客观描写,代表作是叙事诗,他的抒情诗也带有客观色彩;李白擅长自我抒情,绝大部分是抒情诗,他的叙事诗也带有抒情色彩。
杜甫诗的社会内容是通过一幅真实的生动的社会生活图画直接呈现的。
因而容易被人认识,李白诗歌形象主要是诗人自己,而不是客观的社会生活,因而他的社会内容不容易被人认识。
”李诗想象独到、恣意汪洋,难以模仿和学习,可说是内容溢出形式,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等,痛快淋漓,天才之极,似乎毫无规范可循,却又美妙奇异,不可思议。
杜诗有雄豪壮伟的气势,但在内容上更贴近现实,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形式上更为工整规矩。
因有形式和内容上的规整,杜诗可成为效行的范本。
我们可以在他建立的规矩方圆中去寻求美、开拓美和创造美在诗体上说李白擅长古歌行体,擅长五七绝句,他性格自由奔放使他不囿于格律音韵,他的《蜀道难》长短参差,他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的前两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使用的是散文句法。
而杜甫精于音律,擅长铺陈排比。
因此律诗尤其是七律是他的长处。
在诗的音美形美的方面李白稍逊于杜甫。
而在风格美方面,李白的飘逸豪迈,谈吐天然是别人所不能学的。
李白直抒胸臆多,乐则大笑悲则大号。
而杜甫的诗多含蓄曲折沉郁顿挫。
李白热爱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务而对不合理现象毫无顾忌的投之以轻蔑。
这种已被现实所牢笼却不愿接受想征服现实的的态度,与杜甫那种始终以严肃的悲悯的心情注视关心祖国人民命运那种现实主义精神是相反而本质又相同的。
李白和杜甫诗歌的差异

李白和杜甫诗歌的差异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风格和主题存在明显的差异。
总体来说,李白的诗歌以豪放、飘逸、浪漫为主要特点,而杜甫的诗歌则更注重现实主义和深沉的情感表达。
1. 时代背景: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国家繁荣,人民生活富裕,他的诗歌大多展现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而杜甫则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亲历了安史之乱,诗歌中更多地表现出对人民疾苦和国家破碎的关注。
2. 风格:李白的诗歌富有想象力,善于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意境瑰丽,语言轻快。
他的诗歌主题广泛,包括山水、友情、爱情、历史等,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而杜甫的诗歌则更加沉稳深沉,他的叙事诗善于铺陈,精心刻画细节,于细微处见真实。
抒情诗则情景交融,抒情、议论、叙事熔于一体。
3. 主题:李白的诗歌主题多样,包括山水、友情、爱情、历史等,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而杜甫的诗歌则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他的诗篇中充满了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4. 表现手法:李白的诗歌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包括夸张、比喻、拟人等,他的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而杜甫的诗歌则更加注重炼字炼句,他的诗歌语言精练、深刻,表现力强。
总的来说,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差异主要表现在时代背景、风格、主题和表现手法等方面。
李白的诗歌表现出盛唐时期的繁荣和个人的浪漫主义情怀,而杜甫的诗歌则更加关注现实生活和国家命运。
两位诗人的诗歌风格各有特色,但都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李白与杜甫诗歌的不同

后世敬仰的“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两位著名的诗人,他们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歌。
李白、杜甫的诗歌思想有着一致性,他们同样爱祖国、爱人民,关心国家的命运,关心人民的疾苦。
本文主要从诗歌创作方法、诗歌风格、诗歌象征寓托三个方面比较了李白与杜甫诗歌的不同。
一、诗歌创作方法上的不同创作方法是作者根据一定的观念和原则塑造艺术形象的方法。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文学史上两种主要的创作方法。
李白以浪漫主义为主,杜甫以现实主义为主。
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是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火热的激情来描绘生活图画;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对生活的真实描写,如实反映生活,因此也叫“写实主义”。
对于朝廷的腐败。
李白、杜甫采用不同的形式来抨击这社会的不公。
李白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梦游的方式,抒写了他对山水名区的喜爱,对仙界的向往,表现其鄙弃世俗,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是他心情的表白。
杜甫十年长安政治生活结束后,由京城回奉先,写下了一篇记述自身遭遇和旅途见闻的诗篇。
诗以“忧黎元”为核心,抨击最高统治集团政治的腐败,聚敛财富的残酷,把贫富不均的社会问题概括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十字当中。
二、诗歌风格的上不同所谓“风格”就是指作品的整个风貌和格调的基本特点,是反映一个作家从他的一系列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性是作家成熟的标志。
李白、杜甫在他们的诗歌创作中都形成了特有的风格。
李白的诗歌主导风格是飘逸俊美,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是沉郁顿挫。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发展出自己独到的风格。
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白与杜甫被公认为两位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他们的诗歌作品广泛流传,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李白和杜甫都属于唐代的诗人,但他们的诗歌风格却有着明显的不同。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进行比较。
一、题材与情感表达李白的诗歌创作涉及的题材广泛,他不拘一格,既有咏史抒怀之作,也有山水田园之景的描绘。
他的诗歌情感奔放豪放,表达了自由、豪迈、奋发向前的个性。
而杜甫的诗歌则更加注重社会现实,他关注民生和国家命运,揭示社会的不公,对朝政往往持批评态度。
他的诗歌情感更为内敛深沉,表达了对人类苦难和社会现实的关怀。
二、形式与修辞手法李白的诗歌形式多样化,尤其擅长写长诗和乐府体诗。
他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运用了大量的夸张与比喻手法,使诗句富有韵律感。
杜甫的诗歌则偏向于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在形式上比较规范。
他的诗歌用字力求准确,修辞手法多样,常借用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以突出作品的力度和感染力。
三、写景与抒怀李白的诗歌常常通过描绘壮丽的山水景色来表达自己豪放的情感。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狂热与奔放,给读者带来一种豪情万丈的感觉。
而杜甫的诗歌则更多地关注人类的苦难和困境。
他的作品中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人民命运的关切。
四、艺术追求与个人特色李白的诗歌追求意境的超脱和个性的张扬。
他的作品中常常展示出自由奔放的灵魂和超凡脱俗的艺术追求。
他追求形象意境与语言音韵的统一,以及情感和思想的深远。
杜甫则强调诗歌的写实性和社会责任感。
他的作品中经常描绘社会现实,传达了强烈的社会关怀和对人类命运的忧虑。
结论:虽然李白和杜甫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但他们的诗歌风格有很大不同。
李白的诗歌表达豪放奔放,关注个人意境和对大自然的狂热追求,而杜甫的诗歌则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表达更加内敛深沉的情感。
他们各自独具特色的诗歌风格,赋予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特的魅力,并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和杜甫的区别是什么

李白和杜甫的区别是什么
白居易《与元九书》论道:“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
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篇,至于贯穿今古,尔见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
”
李白杜甫的异同
1、创作题材不同:
李白是主观感受很浓,浪漫派,写虚,浪漫主义。
杜甫是写具体的事物,反映现实,现实派,写实,现实主义。
2、意象不同
李白的意象疏朗、写意。
如写大鹏、青山明月等。
杜甫的意象深沉、凝重。
如写激流高峡、秋枫瘦马、凤凰等。
3、风格不同
李白善用古体诗,章法跳跃。
杜甫多律诗,章法严密。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待考证),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李白与杜甫的异同。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
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和个人性格。
李杜创作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呢裴斐先生在《李白十论》一书中说:“李杜创作的最根本区别,简单讲来,乃在于对待主客观的不同态度,用王国维的话说,李白属于‘主观诗人,杜甫属于‘客观诗人’,杜甫擅长客观描写,代表作是叙事诗,他的抒情诗也带有客观色彩;李白擅长自我抒情,绝大部分是抒情诗,他的叙事诗也带有抒情色彩。
杜甫诗的社会内容是通过一幅真实的生动的社会生活图画直接呈现的。
因而容易被人认识,李白诗歌形象主要是诗人自己,而不是客观的社会生活,因而他的社会内容不容易被人认识。
”
李诗想象独到、恣意汪洋,难以模仿和学习,可说是内容溢出形式,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等,痛快淋漓,天才之极,似乎毫无规范可循,却又美妙奇异,不可思议。
杜诗有雄豪壮伟的气势,但在内容上更贴近现实,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形式上更为工整规矩。
因有形式和内容上的规整,杜诗可成为效行的范本。
我们可以在他建立的规矩方圆中去寻求美、开拓美和创造美
在诗体上说李白擅长古歌行体,擅长五七绝句,他性格自由奔放使他不囿于格律音韵,他的《蜀道难》长短参差,他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的前两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使用的是散文句法。
而杜甫精于音律,擅长铺陈排比。
因此律诗尤其是七律是他的长处。
在诗的音美形美的方面李白稍逊于杜甫。
而在风格美方面,李白的飘逸豪迈,谈吐天然是别人所不能学的。
李白直抒胸臆多,乐则大笑悲则大号。
而杜甫的诗多含蓄曲折沉郁顿挫。
李白热爱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务而对不合理现象毫无顾忌的投之以轻蔑。
这种已被现实所牢笼却不愿接受想征服现实的的态度,与杜甫那种始终以严肃的悲悯的心情注视关心祖国人民命运那种现实主义精神是相反而本质又相同的。
用韩愈的话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他们的艺术成就和高风亮节永远是中国文化的代表。
杜甫生长在一个奉儒守素的家庭之中。
他怀着巨大抱负的心思,一心要为国家尽力,他看到了民生疾苦,时刻关心国家安危。
安史之乱后,他几经周折,并最终病死于穷困潦倒之中,十分凄凉。
我觉得,使杜甫形成其独特的创作风格显然是同他的身世遭遇息息相关的。
杜诗的不同风格,与其不同时期不同境遇,或同一时期不同心境似有关系。
当他生活坎坷,颠沛流离之时,他的家国之思身世之感便自然涌出,悲歌慷慨,诗歌往往表现为沉郁顿挫。
当他的生活稍为安定时,他就写一些萧散自然的诗。
杜甫开放性的总结发扬了我国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并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善于选择并概括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现象,善于选择和塑造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并且寄寓自己的爱憎,使这些形象真实可感,栩栩如生,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杜甫的诗歌多用来反映民间疾苦和国家大事。
表现手法上,杜甫学习民歌运动中的对话和口语,大大提高了诗的表现力,使诗歌更接近生活更接近人民群众。
他的乐府叙事诗,深刻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社会面貌,成为那个时期社会矛盾和斗争的真实写照,深刻表现了他终生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
李白的身上兼有游侠,隐士,道人,策士,酒徒等类人的气质或行为。
这与他一生生活道路的复杂,思想性格的复杂是分不开的。
他一方面接受了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信条,一方面又接受了道家的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的一切的思想。
他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在诗歌中创造性地运用了许多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给人以飘飘欲仙的感觉。
他在诗歌中用尽夸张渲染烘托拟人等手法,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等。
都体现了诗仙的独特气质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