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地质填图
野外地质填图方法-郭宏祥

野外地质填图方法填图前的准备工作(一)搜集工作区内的所有相关资料地质(各种比例尺的地质图件)、矿产(矿床、矿点、矿化点)及物、化探、航片等各种报告及原始编录资料,典型的岩矿石标本、鉴定及化学分析资料、地形图、有关技术规范、细则、图例及必要的参考文献和图书。
(二)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研究,初步拟定工作区内地层层序及填图单位,提出存在的一些地质问题,作为野外填图时参考。
根据地层分布情况选择野外踏勘路线。
(三)野外实地踏看(包括参观标准剖面),了解区内地层分布、层序和总体产状、矿(化)体、蚀变带分布的范围,地形条件和植被发育情况,初步布置观测路线和选择实测地质剖面位置。
把踏勘收集到的资料与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旧资料的可靠程度。
(四)编写地质设计野外填图工作(一)实测地质剖面。
每个填图单元和不同时期侵入的代表性岩体都应测到。
每个填图单元至少应该要有一条完整的地层实测剖面。
剖面实测要采集一系列样品:手标本、光薄片样、岩石光谱样、人工重砂样、各种岩性放射性标本样、化石或微古样、测年样等。
做好各项记录,填好表格室内整理:表格整理及地层厚度计算(采用万能公式计算地层厚度);记录本整理;作实测剖面图。
样品登记造册、包装、送样等。
路线地质观测点线距布置:路线基本形式: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为辅。
路线一般都是在室内根据填图成果预先有目的布设好的,甚至包括点的大概位置。
点的布置原则:以能有效控制各种地质界线为原则,一般应布置在填图单位的界线、标志层、化石点、岩性或岩相发生明显变化的地方;岩体的接触带和内部相带的界线;矿化现象、蚀变带、矿体;褶曲枢纽、断层破碎带;节理、劈理、片理等测量统计地点;各种坑探工程、取样点、水文点、地貌点等。
图上除了岩性控制点外要有一定数量的有效点。
路线观察程序:标点(图上和实地);观察研究与描述;测量产状;(地质现象素描);采集标本和样品;追索与填绘地质界线;途中描述;勾绘路线信手剖面。
地质填图具体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内容

路线布置必须在充分研究前人资料的基础上, 即必须将已有资料充分收集研究:包括区域资料、 地、物、化、遥等。
首先了解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然后熟悉工作 区已知化探异常、物探异常、矿点、矿化点基本 特征及遥感初步解译成果(环形构造、线形构造 及各类构造交汇部位)等,同时,要经野外实地 踏勘(选择主干路线,进一步了解主要地质体出 露及分布情况、主构造线方向、交通、露头分 布)。
填图单元的确定
正式进行野外路线调查前,首先确定工 作区填图单元。
经充分收集资料、认真研究和野外实地 踏勘后,初步确定工作区基本填图单元后, 通过测制剖面最终确定填图单元。即每个填 图单元都要有1-2条剖面控制。
通过测制剖面,大致查明岩石地层单位的沉积序列、
岩石组合、岩性、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相、 厚度、产状、构造特征以及接触关系和含(控)矿性质、 时空分布变化等。
地质填图 具体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专题
地质图
概念: 地质图是用一定的符号、色谱和花纹将
地壳一部分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按一定的 比例概括地垂直投影到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种类
(1) 比例尺:小比例尺(<50万)、 中比例尺(5-20万)、 大比例尺(>2.5万)。
(2)性质:区域地质图(中、小比例尺): 矿产图、 地形地质图。
地点:
地质手图:
点号:D2001,“2001”中的“2”代表组号,后三位当点号。
点位:GPS坐标(写全):4220251,18240225。
点性:界线点、岩性分界点、构造点、脉岩点、矿化点、化
石点、控制点、露头点、碎石点。
描述:从宏观到微观,要求层次清楚、写真写实、描述详
细、文理通顺、整洁美观、概念准确、重点突出、产
水文地质调查野外填图工作细则

水文地质调查野外填图工作细则1.1 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测绘其调查旳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地质调查、地貌调查、地表水调查、地下水点调查及与地下水有关旳物理地质现象等旳研究工作。
通过以上工作,初步查明地下水理藏、分布和形成条件旳一般规律,并阐明区内水文地质条件。
规定:调查记录格式规定统一,点位精确,图文一致。
各类观测点观测要仔细,描述要精确,记录内容尽量详细,要有详细旳照片或素描图。
各类地质调查点除对岩性描述外,对地层旳基本层序、产状要素、接触关系及构造特性要详细描述。
各类地下水调查点要描述出露位置、地形、地层、含水层、构造条件等,并确定泉或井旳成因和类型,测定流量、涌水量、水位、理解水质并取样,同步访问泉(井)旳动态特性,记录井旳口径、构造及抽水设施。
多种观测成果必须当日检查整顿完毕,发既有疑问、错误、异常或遗漏时,必须到场据实改正或补测,严禁在室内凭记忆修改。
工作手图、清绘图、实际材料图应齐全,标绘内容及图式符合制图原则,标识精确,记录和图件互相一致。
1.1.1 地质观测点旳观测与描述地质观测点旳布置,以能控制多种地质界线和地质体为原则。
下述状况一般都应定点:地层、标志层、化石层旳界线;不一样岩性、岩相或内部相带旳分界线;断层、褶皱枢纽、构造转折部位;重要旳或具有代表性旳地层产状、裂隙、臂理、脉岩及样品采集地点;岩溶现象和滑坡、塌方等自然现象发育处以及阶地、夷平面或其他地貌界线。
1.1.1.1对基岩地层岩性旳观测与描述对各类岩层旳观测与描述,一般包括:岩石名称、颜色、(新鲜、风化、干燥、湿润时旳颜色)、成分、(机械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构造与构造、产状、岩相变化、成因类型、特性标志、厚度(单层厚度、分层厚度和总厚度)、地层年代和接触关系等。
1.1.1.1.1 对沉积岩,必须注意调查层理特性、层面构造、沉积韵律和化石。
对碎悄岩类,应着重描述颗粒大小、形状、成分、分选状况、胶结类型和胶结物旳成分、层理(平行层理、斜层理、波状层理和交错层理)、层面构造(波痕、泥裂、雨痕等)和结核等。
巢湖实习—野外地质填图

为1:20万,少数地区用1:10万。这种地质图通常是在已经 做过踏勘性地质填图的地区进行,目的在于了解该区域内 较详细的地质情况、矿产分布及其价值。
一、地质填图概述
3、详细地质填图 又称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常用比例
为1:5万或1:2.5万。这种地质图往往是在区域地质填图圈定 的含矿地段或成矿有利地段、或在理论上有意义的地区进行, 目的在于对该区的地质情况作进一步详细了解,初步查明矿 产的储量、质量(或品位)、赋存条件。
4、专门性地质填图 是一种专门的地质填图工作。根
据不同的专门任务,编制各种专门性地质用图。如水文地质 图、构造等值线图、煤田(矿区、井田)的煤田地质图。
一、地质填图概述
(二)地质填图的精度要求
1.1:50000 煤田地质填图
(1)了解地层层序,填图单位到“组”;(2)确定含煤地层时代和分 布范围,初步了解含煤地层厚度、含煤层数和煤层厚度等;(3)了解地 质构造形态,初步查明地层断距大于100m的断层地面位置;(4)初步 查明长度大于2000m的褶皱轴迹的位置;(5)初步了解岩浆侵入体的种 类、名称和大致出露范围。
二、填图的基本工作方法
1、确定填图单位
为了工作方便,习惯上常在野外填绘的地质草图(地形图) 上用铅笔绘成方格,每个方格一般2×2cm2。
A B CD E FGH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二、填图的基本工作方法
2、观测路线的布置 地质填图方法视比例尺不同,主要有追索法、穿
越法和全面踏勘法。 • 穿越法:观测路线横穿岩层走向和主要构造方向 • 追索法:沿着各种地质界线进行走向追索 • 全面踏勘法:又称露头圈定法,没有严格的路线
2.1:25000 煤田地质填图
数字化地质填图操作野外部分

数字区域地质调查主要工作流程为:资料收集、背景数据准备→野外总图库创建→野外手图创建→野外数据采集→桌面PRB数据整理(包括野外手图数据整理、野外采集数据导入野外总图库)→实际材料图制作→编稿原图(地质图)制作→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资料汇交。
1 资料收集、背景数据准备1.1 资料收集收集前人资料的目的是全面了解掌握前人对调查区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现状,总结前人的工作成果,找出存在的问题,确定进一步野外工作的主攻方向。
收集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区已有的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地质图及说明书,以便了解工作区区域地质总体特征;调查区所有的综合或专项调查的科研报告、专着、研究论文等,特别是最新的、总结性的资料,以便迅速了解前人的工作全貌;调查区内已有的各种实物资料,如岩石标本、矿物标本、化石标本、钻孔岩心、各类岩石薄片等,以便迅速建立调查区有关地质实体的感性认识;不同时代形成的地质资料,以便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前人的填图单位进行合理的归并和重新厘定;调查区人文、地理、气候、交通等方面资料,详细了解调查区野外工作条件,为野外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有关地形、道路、物质供应、居住等背景资料。
1.2 背景数据准备数字填图工作需要数字化的地形图资料,因此要根据工作的需要收集合适比例尺的数字地形图数据或纸介质地形图作为数字填图中背景图层所需要的数字化地理底图。
如果收集到的是纸介质的地形图,需要将地形图数据扫描成数字图像,然后在MapGIS软件中进行矢量化,形成可以使用的数字化地形数据。
如果收集到数字化的地形图数据,将数据转换为数字填图所需要的MapGIS数据格式。
数字填图系统对于作为背景图层的地理底图数据有一定的要求,这些要求是:①数据的单位为米;②坐标系类型为北京54/西安80平面直角坐标系;③投影类型为高斯-克吕格投影,对于比例尺没有特殊的要求。
为了满足以上要求必须对数字化的地形数据进行处理。
野外地质填图

倾斜岩层
地质界线在地形地质图上弯曲的规律受地质界 面倾角、地形坡度及地形与地质界面产状之间 的相互关系等三个因素制约
(1)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 坡向相反时 岩层界线与地形等 高线的弯曲方向一致, 即在沟谷处, 岩层界线 的“ V”字型尖端指向沟 谷的上游, 而穿越山脊 时, “V”字型的尖端则 指向山脊的下坡; 但是, 岩层界线的弯曲度总是 比地形等高线弯曲度小。 ——相反相同
• • • • • • • • •
∈2q1 ∈2q2-4 ∈ 3s O 1n O 1f O 1h O1(d+g) O2 S
地 层 单 元 界 线 的 确 定
三、地质填图的路线布置
• 观察路线之间的距离决定于比例尺 比例尺、构造 比例尺 性质及复杂程度和地形 • 穿越法 • 追踪法
穿越法 观测路线垂直或斜交于 地质界线或地质构造
800m
高线 地形等 界线 层 岩
(2)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 于地面坡角时: 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反的方向弯曲, 在沟谷处, 岩层界线的“ V”字型尖端指向沟谷 的下游, 而穿越山脊时, “V”字型的尖端则指 向山脊的上坡。——相同相反
线 高 0m 等 0 形 8 地
界线 岩层
穿越法
穿越法
• • • • • 地层出露好,界线清楚 岩性、厚度稳定 构造简单 沟谷水系多垂直或斜交于地质界线 地质界线间距小
能比较容易的查明研究区的地层及构造特征, 工作量小。但线路间不能直接观察到
追踪法
• 观测路线平行于地质界线
• • • • • 岩性、厚度变化大 界线不明显 构造复杂,断层多 沟谷、水系多平行于地质界线 界线间距大
野外地质填图 与 地质图的编绘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011年7月
野外地质填图教学实习的影响因素

学效果 。
关键词:野外地质填图;教学流程;教学方法和手段 ;考核方式 Th fe to o ef c o so e l g c lma p i r c ie e e c fs m a t r n g o o ia p p ngp a tc
地 球科 学是 一 门理论 性和 应用 性 很强 的科 学 ,
具 有 空 问分 布 广 、 时 间跨 度 大 和 内容 丰 富等 特 点 。 因
过地质填 图实 习,达到如下几个 目的:() 1 使学生 了解
和 掌握 1 万 地质 填 图 的规 范 、程 序 和 基本 工 作 方 法 。 : 5
此 ,地质 教学需要大量 的实 习环节 ,以增强学生感性 认 识,并逐步提 高学生实 际工作和观察分析 问题 以及 解 决 问题 的能力 。对 于地质 从业 者 ,地质 专业 的学
生 ,进 行 野外 实 习 是 很重 要 的 一个 环 节 。
() 固课堂所学矿物、岩石 、构造地质学及 古生物学 2巩 等 方面 的知识 ,并加以正确应用 。() 3加深对 已学课程
W a gS o i n ha qng
C ia nvri f nn hn ies yo miig&tcn lg , e ig 10 8 , hn u t eh ooy B in , 00 3C ia j
Absr t tac:The fed g olgia a pi r c ie e y i l e o c lm p ng p a tc ,a v r mpo t n s c n t oog c pe i l fel r c ie sc a a trze i ra ta pe ti hege l ials c al i d p a tc ,i h r ce i d by y
数字化地质填图操作(野外部分)

数字区域地质调查主要工作流程为:资料收集、背景数据准备→野外总图库创建→野外手图创建→野外数据采集→桌面PRB数据整理(包括野外手图数据整理、野外采集数据导入野外总图库)→实际材料图制作→编稿原图(地质图)制作→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资料汇交。
1 资料收集、背景数据准备1.1 资料收集收集前人资料的目的是全面了解掌握前人对调查区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现状,总结前人的工作成果,找出存在的问题,确定进一步野外工作的主攻方向。
收集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区已有的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地质图及说明书,以便了解工作区区域地质总体特征;调查区所有的综合或专项调查的科研报告、专着、研究论文等,特别是最新的、总结性的资料,以便迅速了解前人的工作全貌;调查区内已有的各种实物资料,如岩石标本、矿物标本、化石标本、钻孔岩心、各类岩石薄片等,以便迅速建立调查区有关地质实体的感性认识;不同时代形成的地质资料,以便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前人的填图单位进行合理的归并和重新厘定;调查区人文、地理、气候、交通等方面资料,详细了解调查区野外工作条件,为野外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有关地形、道路、物质供应、居住等背景资料。
1.2 背景数据准备数字填图工作需要数字化的地形图资料,因此要根据工作的需要收集合适比例尺的数字地形图数据或纸介质地形图作为数字填图中背景图层所需要的数字化地理底图。
如果收集到的是纸介质的地形图,需要将地形图数据扫描成数字图像,然后在MapGIS软件中进行矢量化,形成可以使用的数字化地形数据。
如果收集到数字化的地形图数据,将数据转换为数字填图所需要的MapGIS数据格式。
数字填图系统对于作为背景图层的地理底图数据有一定的要求,这些要求是:①数据的单位为米;②坐标系类型为北京54/西安80平面直角坐标系;③投影类型为高斯-克吕格投影,对于比例尺没有特殊的要求。
为了满足以上要求必须对数字化的地形数据进行处理。
野外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及实测剖面的方法(吴新华版权,江西地调院)

一、区域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
3.火山岩区
火山岩采用火山地层—岩性 (岩相)双重方法填图。其研究内容是: ①查明火山岩岩石的矿物成分、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岩石 类型、结构构造、产状、厚度、接触关系、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 律。 ②在研究划分火山岩和沉积夹层 (注意寻找化石)的基础上,结合 火山地层的结构类型,划分岩石地层单位和火山喷发旋回、火山 喷发韵律,建立地层层序,确定火山喷发的时代。 ③依据岩石矿物特征和结构构造特征及火山地质体的产出形态与 分布,划分火山岩相类别,研究各种火山岩相形成的地质环境。 ④查明与火山活动有关的构造特征,结合火山岩性、岩相资料, 研究古火山机构,探讨火山作用与区域构造及成矿的关系。
一、区域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
②侵入岩填图单位以单元作为基本的填图单位,独立侵入 体和脉岩为非正式填图单位。 在侵入体或单元与周围地质体接触带,应按接触关系和变质现 象以及变质作用的类型划分变质带。有条件的侵入体或单元应 尽可能划分出岩石带。 ③火山岩填图单位,可按地层学万法划分岩石地层单位,一般 划分到组,必要时可划分到段和层,亦可按火山活动的规律性 和火山地层的特殊性划分火山活动旋回,必要时可划分到韵律。 中深变质的火山岩应按变质岩的要求划分填图单位。
一、区域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
5.第四纪地质 ①查明区内第四纪沉积物种类、物质成分、厚度、成 因类型、接触关系和分布范围。 ②调查研究第四纪沉积物与地貌条件的关系,根据物 质成分及其所处的地貌部位划分地层单位,建立地层 层序。 ③调查第四系可能赋存的矿产、古风化壳、古土壤和 古文化层,研究各类第四纪沉积物形成时期及其与年 代地层单位的对应关系。
一、区域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
(四)地质填图精度要求 1.实测地质剖面 一个图幅内的不同沉积地层、不同时代和类型的火山 岩侵入岩单元和变质岩填图单位一般至少要有1-2条 实测剖面控制,联测图幅可按联测区部署,一般一个 填图单位应有2-3条剖面控制,比例尺一般不小于一 比五千。若己有符合质量要求的实测剖面,也可部分 或全部引用。
巢湖实习—野外地质填图

野外地质填图
中国矿业大学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提纲
• 一、地质填图概述 • 二、填图的基本工作方法 • 三、填图要求 • 四、地质填图报告的编写
巢北地质基础实习
一、地质填图概述
巢湖忠庙、姥山
一、地质填图概述
地质填图是由地质工作者在工作区范围内,选择一定的观 测路线和观测点对地质露头进行系统的观测、研究和描述;并 通过一定的方法,采用各种符号,色谱和花纹,按一定比例尺 将出露在地表的地层,岩体,褶皱、断裂和矿产等概括地投影 到地形图上的工作。
二、填图的基本工作方法
1、确定填图单位
为了工作方便,习惯上常在野外填绘的地质草图(地形图) 上用铅笔绘成方格,每个方格一般2×2cm2。
A B CD E FGH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二、填图的基本工作方法
2、观测路线的布置 地质填图方法视比例尺不同,主要有追索法、穿
越法和全面踏勘法。 • 穿越法:观测路线横穿岩层走向和主要构造方向 • 追索法:沿着各种地质界线进行走向追索 • 全面踏勘法:又称露头圈定法,没有严格的路线
2、区域地质填图 又称中比例尺地质填图。常用比例
为1:20万,少数地区用1:10万。这种地质图通常是在已经 做过踏勘性地质填图的地区进行,目的在于了解该区域内 较详细的地质情况、矿产分布及其价值。
一、地质填图概述
3、详细地质填图 又称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常用比例
为1:5万或1:2.5万。这种地质图往往是在区域地质填图圈定 的含矿地段或成矿有利地段、或在理论上有意义的地区进行, 目的在于对该区的地质情况作进一步详细了解,初步查明矿 产的储量、质量(或品位)、赋存条件。
C2
C1
地质填图工作总结

地质填图工作总结引言概述:地质填图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对于地质调查、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地质填图工作进行总结,从数据采集、地质图件制作、质量控制、技术创新和团队合作等五个大点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内容:1. 数据采集1.1 野外地质调查:对于地质填图工作来说,野外地质调查是基础。
在野外工作中,我们需要进行地质样品采集、地质现象观察和地质测量等工作。
1.2 数据整理与归档:野外调查结束后,我们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归档,包括地质剖面、地质地图和地质样品的详细记录等。
2. 地质图件制作2.1 地质图件绘制:地质图件的绘制是地质填图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绘制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野外调查数据进行地质图件的绘制和标注。
2.2 地质图件修订:地质图件修订是地质填图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已有地质图件的修订,我们可以及时更新地质信息,提高地质图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质量控制3.1 数据准确性:在地质填图工作中,数据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需要通过合理的野外调查方法和数据处理技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2 地质图件准确性:地质图件的准确性对于地质填图工作的结果具有决定性影响。
我们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地质图件的制作和修订,确保地质图件的准确性。
4. 技术创新4.1 地质信息系统应用:地质信息系统在地质填图工作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管理水平。
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地质信息系统的技术,将其应用于地质填图工作中。
4.2 遥感技术应用:遥感技术在地质填图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地质图件的制作和修订,提高地质填图工作的效率和精度。
5. 团队合作5.1 有效沟通:在地质填图工作中,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我们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交流工作发展和问题。
5.2 协作配合:地质填图工作需要多个团队成员的协作配合。
我们需要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合理分工,确保工作的高效进行。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野外填图工作细则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野外填图工作细则背景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对地质勘察的需求日益增加。
天然气、煤矿、水利工程等重要领域都需要进行地质勘察。
而对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领域的勘察,野外填图工作是最为关键和基础的一环。
填图内容•基础地形图:主要包括路线、地形、水系等基本地貌特征。
•水文地质图:主要包括各种地下水文地质信息,包括泉眼、井口、岩溶、地下水位等。
•工程地质图:主要包括路线上的各类地质工程问题,如岩层结构、软弱带、岩溶等。
•环境地质图:主要包括地下水、土壤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
填图步骤1.基础地形图制作:在路线上展开足够的调查,记录高程、日照、坡度、植被等基本特征,利用各类现代技术完成数据收集、整理、绘制等过程。
基础地形图的精度、清晰度直接关系到后续工作的标准化和高效化。
2.水文地质图制作:根据基础地形图,沿路钻取地质样品,规避潜在的危险因素,记录泉眼、井口、岩溶、地下水位等水文地质信息。
各种类型的水文地质信息需要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在图上,切记不可混淆,准确无误。
3.工程地质图制作:根据路线规划情况,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调查路线沿线地质状况,包括岩层结构、软弱带、岩溶等各种工程地质信息,对于易发生诸如滑坡、地裂、地陷、泥石流等灾害的地段,要特别加以关注,详加标注。
4.环境地质图制作:根据地表环境特征和调查采样现场分析结果,确定污染地点和分布特征,绘制各种类型的环境地质图,用不同的符号标注不同类型的污染物质,分类详细。
填图要点1.勘察与填图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工程铺设的成功,因此要求勘察和填图时要创建一个细致、有条不紊的流程,并要求对每张图要分别保留档案备查,以保留完好记录,防范因工程问题造成的财产和环境损失。
2.图绘制符号应明确、准确,便于理解,所用笔画线条宽度、颜色应统一。
当有多种符号用于标明某一现象或地质特征时,应给予详细的注释,以免引起歧义。
3.现代勘察技术不停更新和发展,宋体(chinse)填图的技术和手段也在不断完善,勘察人员在野外填图中对于新技术及新工艺不断进步,对于减小勘察难度、提高勘察质量、提高勘察效率具体有重大意义,建议勘察人员尽量多关注新兴技术及新技术,充分利用好相关技术成果。
二、矿产勘查地质填图

(2)追索路线
沿地质体、地质界线及构造的走向布置,用于 追索诸如化石层、含矿层、标志层等层位,以及 接触界线或断层等。此法可以详细研究地质体的 横向变化。特别是对确定接触关系、断层,研究 含矿现象极为有效,并且可以准确地填绘地质界 线,适于对专门性质的问题进行研究。但在整个 填图过程中不可能、也不必要对新有地质体或地 质界线进行追索。 (3)全面踏勘路线 若在地质填图或是地质调查过程中将上述两种 方法结合使用即为全面踏勘路线。例如,在穿越 路线上,为解决某个问题向路线两侧做短距离追 索、或在追索路线中因工作需要而穿越走向研究 短剖面,这种方法适于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或进行 某项专题研究或解决某个地质问题,虽然获得资 科丰富准确且研究程度较高,但投入的工作量大。
(l)野外记录本的右页做文字描述,记录项 目包括工作日期、观察路线的编号及路线 的起始点和经由地点、观察点编号及位置、 观察内容和各种测量数据、标本和样品编 号等。有关记录格式、观察点及样品编号 等应按统一要求进记录和编录。 (2)每本记录本都应在封面上粘贴编录标签, 并编制内容目录。 (3)对观察点和观察线上所见到的全部客观 地质事物,原则上都要进行仔细而全面地 记录。文字记录要准确、充实、切忌概念 含混、词不达意。
不同比例尺的填图单位精度要求也不相同: 1∶1000000和1∶500000地质填图精度要求划分到统 或组,对前寒武纪复杂变质岩系或由于其它原因而不能细 分的地层则划分到系或群;1∶200000和1∶100000地质 填图一般应该划分到组,个别难以划分的地层也应划分到 统,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分布区划分到群或组,褶皱区填图 单位厚度超过1000—1500 m、水平岩层填图单位厚度超 过100—150m时,应进一步划分或标出标志层; 1∶50000和1∶25000地质填图,若厚度较大应在组内 填出标志层或分段填图,若厚度很小也可与邻组合并,以 统为单位填图。 1∶50000和1∶25000地质填图时还应注意,褶皱区 厚度超过500 m、水平岩层地区厚度超过50 m的填图单位 应进一步划分或标出标志层,前寒武纪变质岩区则可划分 到组或亚群。
地质填图标准

地质填图的标准野外地质填图是整个地质工作中最基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地质工作之一,那么其技术要求、地质填图中的编录要求有哪些呢,请参照如下:一、根据所确定的矿区填图单位,用穿越法、追索法或二者结合的方法填图。
采用地质观察点、观察路线相结合的形式编录。
同时辅以必要的探矿工程揭露,将地质界线等要素填绘在相应的地形图上。
填比例尺为1:25 000及1:10 000(矿区另有更大比例尺地质图)的地质图时,地质观察点及一般地质界线用半仪器法定位,矿层(体)等重要地质界线用仪器法定位;大型沉积矿床的1:10 000地质图及比例尺为1:5000、1:2 000及1:1 000的矿区地质图则均用仪器法定位。
填图所用的地形底图的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填图的比例尺。
还要防止野外手图及清图的图纸在工作过程中伸缩变形影响精度。
二、地质填图时对原始地质编录的要求1、地质观察点和地质观察路线的原始地质编录可用活页记录表格或野外记录簿记录。
使用自动化制图系统时,可用数据采集代码作记录,路线上的地质现象及表上未包括的项目要作补充文字描述。
编录内容除{实测地质剖面时,要仔细观察各种地质现象,测量各种数据并记录,主要内容是:岩石名称、岩石特征(颜色、风化特征、成分、结构、构造等);古生物及遗迹化石;蚀变及矿化现象;岩(矿)脉的岩矿石名称、岩性、穿插关系及产状、厚(宽)度;地质体及地质构造(褶曲、断裂、破碎带等)的产状、接触关系、垂直及水平方向上的变化等。
原则可根据出露情况计算,也可直接测量。
有意义的地质现象要作放大素描和补充描述,或用照片、录像等记录。
}规定的以外,还应包括点号、位置、露头描述、路线上地质情况及地质界线在空间的连接等等。
2、地质图上的界线及断裂必须在野外实地连接,综合各种天然的和人工的露头观察资料,航片、卫片资料,物、化探资料,按实地走向连线,并明确标示实测和推测的界线。
掩盖面积大,仅有零星露头的矿区,要填露头分布图,露头边界用仪器法(矿部分)及半仪器法(非矿部分)定位,实地连接成图;如露头太小,可适当放大填在图上。
野外地质填图

6. 勾绘地质界线
地质界线包括不同时代的地层分界线、断层线、 不同地质体之间的分界线等,野外勾绘地质界线是 地质填图中的关键一环,界线的勾绘就是把两个地 质点之间的同一界线按实际出露勾绘出来,因此在 每一个地质点上,必须按地质界线出露的实际情 况,在地形图上勾绘出所定地质点两侧的地质界线。 根据地层产状与地形等高线的关系,地质界线 在地表出露形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水平岩层 2)直立岩层 3)倾斜岩层
3.布置观察路线
1)追索法 2)穿越法
1)追索法
制绘不同时代地层的地质界线时,沿地层走向, 或者为了解决某一地质问题(如断层),而沿着一特 定方向进行地质观察来填绘地质图的方法。 追索法适应下列情况: 地层厚度较大、地势平坦时; 地层岩性、厚度变化大,只有在追索过程中才能准确 地了解其横向变化,掌握地质界线的延伸和分布; 地质界线不明显,一定要经过追索才能填绘; 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地区,为了更好的填绘出断层线 而采用追索法; 山脊、沟谷、水系平行于地层走向分布,地形条件有 利于追索性。
秭归县棺材岩地区地质图
图幅要素:公路、房屋、高地、山峰、 地名、点位、产状、界线、填色
……
2.5 5 老 Nh1l 咖啡 3 Nh1n Z1d 紫
1
8 新 Q 黄
Z1d
2
Z1d
3
Z1d 绿
4
Z2dn 草绿
1
Z2dn 橙
2
Z2dn 粉红
3
蓝 紫兰 天兰
三、注意事项
野外安全第一,小组必须统一行动,严禁分头工作 遇到困难或危险第一时间与老师联系 各组独立工作,诚信为本 组员相互协作,适当轮换,及时整理补充资料 值班老师将在填图区范围内随机巡视,检查学生填 图工作进展,解决填图中遇到的问题 后勤保障员需每天携带防暑药、蛇药等 保护好地形图,防止破损与丢失 学生每天应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上车返回基地 处理好与老乡的关系,不随意践踏庄稼、采摘水果
野外地质填图

野外地质填图经过野外地质踏勘和野外实测剖面之后,在野外把各种地质、矿产现象用一定的符号勾绘在地形图上的过程。
地质、矿产现象主要包括各时代的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及各种褶皱、断裂构造、矿体及各种矿化标志。
野外地质填图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路线地质调查,研究地质体的空间形态、相互关系和变化,填制地质图。
由于分别以沉积岩分布为主、以岩浆岩分布为主及以变质岩分布为主的地区,其岩性特征及各种地质条件都有差异,因此,在这些地区的填图方法、内容等虽有大体相同或相似但也有所差别。
野外地质填图工作,包括了观察路线的选择和布置,观察点的标定、内容观察和描述,野外地质图的勾绘及各种标本样品的采集和整理等内容。
一、目的任务1、1∶10000~1∶25000 地质填图(以下简称填图)的目的任务是:了解测区地质构造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及区域成矿规律,扩大矿床(区)远景。
2、1∶5000~1∶1000 填图的目的任务是全面而详细研究矿床(区)地层、岩石、构造特征;查明矿体分布形态、规模、产状、矿石质量、矿石类型及其空间分布;了解矿体与围岩的关系及围岩蚀变等。
为探矿工程布置、储量计算提供矿区基础地质资料。
二、准备工作1、设计编写阶段的准备工作(1)、充分利用前人工作成果收集工作区内或大一些范围内有关前人工作的成果资料,并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应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a)测区内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方面的资料,如地层、岩石类型特征等。
如果有包括测区的小比例尺(1∶50000~1∶250000)地质图也应收集。
b)测区内发现的矿产种类、赋存层位、矿体规模、矿物成分、矿石类型、品位等。
c)测区内褶皱、断裂的分布、形态特征、规模、性质、产状以及对岩(矿)层的破坏和影响程度的资料。
d)测区地形图(应与填图比例尺相同或更大的比例尺)、测量控制点等资料。
如果收集不到与矿区填图比例尺相当的地形图,可以用较小比例尺地形图放大后使用或新测地形草图。
e)测区内物化探、重砂、航遥解释等资料。
地质填图方法要求

矿产勘查工作中地质填图工作的有关要求⏹一、地质填图工作的重要性⏹二、地质填图的精度要求⏹三、矿产勘查工作中地质填图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四、野外地质调查中观察、编录的基本要求⏹五、各岩类区地质填图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1、沉积岩区⏹2、侵入岩区、⏹3、火山岩区⏹4、变质岩区⏹5、构造研究(宏观——微观;微观—宏观)⏹六、前人资料利用⏹七、地质图和报告编制一、地质填图工作的重要性⏹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性基础地质工作,就是为了全面调查了解区域地质、矿产分布规律的一项战略性工作,是一切地质工作的先行,是国土资源调查和研究最基本的资料准备。
其工作内容涉及地学的各个领域。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反映一个国家地质工作水平,各国政府和地质学家都高度重视。
⏹有比例尺的概念:全球地质图、亚洲地质图、全国地质图(小于500万),黑龙江省地质图(100万、50万),这些都是以编为主而形成的;25万、20万、5万以实测为主,是按国际分幅正规的区调工作,这是最基础的。
⏹矿产勘查工作中区调(填图)工作一般是5万、2万、1万、5千、2千或更大比例尺。
这项工作非常重要。
如沉积岩的地层层序,火山构造,区域构造或矿区构造等。
是找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总结成矿规律、确定找矿方向的关键。
⏹这个讲课内容做为这次矿勘工作的参考,具体要求按矿勘办要求执行,作为矿勘工作中的地质填图工作要以找矿为中心.二、地质填图的精度要求(区调、预查、普查、矿调、矿勘等)⏹国大调1:5万区调:是一种正规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一般由国家出资。
目前有二个规范:⏹《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DZ/T0001-91)⏹单幅有效观测路线总长度一般控制在500-700km以上, 有效路线平均间距一般控制在500—800m,点距300—500m 。
⏹《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DZ/T0158-95)⏹单幅有效观测路线总长度一般控制在600km以上, 有效路线平均间距一般控制在500—800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野外观察与记录
• 1.选点与定位
• (1)选点 选择有地质意义的地点,如地层分界 点、构造点等。
• (2)定位将地质观察点准确地定在地形图上。 定位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地质图的质量,所以 定位时一定要认真,反复检查所在位置,并且应 熟悉本区地层层序及分布情况。
• 定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 ①交绘法利用地表实际存在而在地形图上也标出 的两个或三个地物(如三角点、房屋、山头等), 用罗盘进行后方交绘,将点定在地形图上。当用 两个地物时,本地质点与这两个地物连线的夹角 应在60o~120o之间,不宜太大或太小,否则定位 将不准确。 当用三个地物连成时,可构成一个三 角区,三角区的中心点便是所定点的位置。
• ③目估法(概略计算法) 用肉眼观察判断所在 点的位置。此法主要是利用地物特征(如山峰、 三角点、山桠口等)、高度特征(如站在山坡上, 对比山沟和山脊的高度判断所在点的位置)、顺 序特征(如根据前一个地质点的位置及它与所在 点的距离和相互位置)判断所在点位。
• ④利用航片在立体镜下观察确定点的位置。
• (3)在任何地形条件下,顺地层倾向观测,地层界
线由高到低为正确,逆倾向观测地层各线由低到 高者正确,反之错。
• 对于不规则曲面的地质体(岩体、矿体等),其 地质界线的弯曲没有规律,不符合“V’’字形法则。 故对于此种地质界线, 一般采用沿界面追索的方 法,加密地质点的间距,以便较精确地控制地质 界线的位置。
• 地质摄影亦是反映地质内容的一种重要手段.
• 三、野外调查阶段的室内整理 • 为了使在野外调查中所获得的地质资料完整、
准确,必须进行整理,否则将造成资料的混乱或 丢失,给工作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 整理的目的是把收集起来的地质资料逐步综合 起来,使之系统化,及时发现填图中存在的各种 地质问题,以指导下一步的工作。因此要求做到 边调查、边整理、边综合分析研究。 • 野外工作阶段的室内整理按工作性质和时间, 可分为当天整理、阶段整理和最后整理。由于本 次实习填图时间短、阶段整理和最后整理合并进 行。
• 通常平整的地质体界面与地面的交线符合"V”字形 法则, 如岩层出露线、断层线等。判断此种地质 界线勾绘的正确与否的方法是:
• (1)据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相互关系,在图 上求出地层的产状与所测产状进行对比,一致者 正确,反之不正确,进行修改。此法适用于大比 例尺地质图。
• (2)用“V"字形法则判断,符合者正确,反之 不正确。 此法主要适用于大比例尺,在中小比例 尺图上的地质界线只是大体上应反映岩层的总体 延伸方向。
• 标志层是能作为指示划分填图单位的特殊岩层 及在填图区内能有效对比的岩层。它对于地层对 比、确定地质界线、研究构造特征等方面均具有 重要的意义。
• 对标志层的要求是:
• (1)层位稳定。即只在一定的层位上出现的岩层。
• (2)厚度不大、岩性稳定、分布广泛。
• (3)岩性特征显著。或者含有标准化石,或者具 有特殊岩性(包括岩性、层理及层面构造)及特 殊的颜色。
• 2.布置观察路线
• 进行地质填图是按照填图比例尺及地质条件的 复杂程度、地形条件,布置一系列的观察路线, 在每一条路线上对一系列点进行观测。
• 通过观察点和观察路线在全区构成一个完整的地 质观察网,以便了编全区的情况。
• 地质条件按其复杂程度可分为三类地区:
• (1)地质简单区岩相稳描的内容有:地层不整合接触关系、侵入体与 围岩的接触关系、褶皱、断裂等,其次还有流面、 流线、节理等。
• 除此之外,还可用剖面示意图和信手剖面图来 反映地质现象。它们均是反映二维空间的图件。 利用这些图件同样可反映重要的地质现象,同样 不失为描述地质现象的有效方法,而且它比地质 素描图有简单易画的特点,初学者容易掌握。剖 面示意图反映一个露头的地质现象,垂直方向和 横向比例尺大体一致。信手剖面图是边观察地质 内容边绘制的图件,所以它应反映观察路线上的 内容。
• 记录格式见下表
年月 日
星期
天气
素描图
观察路线: 点号: 点位: 点性: 岩性描述;
任务:
点间
• 3.勾绘地质界线
• 地质体界面与地表面的交线叫做地质界线。包 括地层、岩体、断层等与地表面的交线。
• 根据同一地质界线的相邻两个出露点,将其合 理地用实线连接起来叫做勾绘地质界线。此项工 作必须在野外实际勾绘。勾绘地质界线时不仅要 考虑地质界面本身为规则的平面,还是不规则的 曲面,而且还要考虑地形特征及两者的关系,即 所谓的“V字形法则。
• b.地质构造点(断层、节理、劈理、,褶曲 等)
• c.岩奉与围岩分界点
• d.其它(如矿点、岩相分界点、水文点、地 质点等)
• ②辅助观察点 当两个基本观察点的距离超过要 求,两点间地层又属于同一填图单位时,增加辅 助观察点,以控制岩性及产状的变化。
• ( 3)点的密度
• 点的密度同样决定于填图比例尺及地形条件的 复杂程度。一般情况下(地质中常区),图面上 每lcm2应有一个地质点控制,但根据实际情况可 适当加密或放稀。在观察路线上点间距应控制在 1-2cm为宜。
•
地质图的比例尺
1;/1000000 1/500000 1/200000 1/50000 1/10000
填图单位
系 统 组 段 层
• 本次填图比例尺为1: 2.5万,应划分到段,但考虑 到我们是以掌握填图方法为实习目的,因此我们 的填图单位定为组。如果以段作为填图单位,便 会大大地增加工作量。
• (2)标志层的选定
• 3.详细地质制图 比例尺为1:5万和1:2.5万, 属大比例尺地质测量(又称为普查找矿)。它是 在作过1:20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地区进行,并在 成矿远景区工作。按国际分幅进行。
• 4.专门性地质制图 比例尺为1:1万、1:5千 或更大。其目的是预测矿产,直接为找矿服务, 不受国际分幅限制。
• 本次填图实习的比例尺为1:2.5万,属详细地质
• (4)地层观察点有时可一点多用,如一个点可同 时表示地层分界和断层。
• (5)选点要认真、仔细,要有预见性。即根据所掌
握的地质情况及地质规律,判断下一个点应是什 么点,然后有目的地去寻找,以避免遗漏。
• (6)地形地貌、水文特征、植被特征与构造有一 定的对应关系,可结合这些特征判断地质点的存 在与否。
• 举例:A地物为NE50o B地物NW330o,在图上 用量角器由A地物向230o( 50o+180o)方向,由B地 物向150o(330o-180o)方向各引一虚线,使之相 交,交点即为所在点位。用此法时,一定要测量 准确, 否则1-2o之差,便会造成很大误差。
• ②视距法 据某地物的方位及与本点的距离确定 所定点的准确位置。方位用罗盘确定,距离用目 测、步测或用皮尺测量,距离误差不得超过4%。
野外地质填图的理论与方法
•
地质填图又叫地质制图,根据所填地质图比
例尺的大小或工作的详细程度分为四种类型:
• 1.概略地质制图 比例尺为1:100万和1:50万, 属小比例尺地质测量,一般在地质空白区进行。 目的是概略了解该区的地质构造和矿产远景,按 国际分幅进行。
• 2.区域地质制图 比例尺为l:20万和1:10万, 属中比例尺地质测量。它是在作过概略地质制图 或其有一定地质研究程度的地区进行。其目的是 较详细、全面地查明该区地质情况和成矿规律, 按国际分幅进行。
• 地质界线的具体勾绘方法可采用“近勾远校”或 “远勾近校”。所谓近勾远校,即有时由于一个 点上的地质情况不易明确判断,在点上无法勾出, 而在较高处或较远处能清楚分辨此点的地质界线 者,可先在点上大致勾出,而在远处加以校正。 远勾近校是先在远处将能看清楚的地质界线大致 勾出,再到点上加以精确定位。
• 中小比例尺最为常用,效率高。缺点是当岩相变 化犬时,不易对比地层。
• (2)顺层追索法 沿几条主要的地质界线或标志层追 索,可查明岩层的接触关系、岩相、厚度及构造 在走向上的变化情况。尤其在构造复杂、岩相变 化大的地区常用。但受露头条件和通行条件的限 制,工作量较大,故常用于大比例尺填图中,与 路线穿越法结合使用。
制图,填图面积为18km2,纬向坐标4268~ 4272km,经向坐标20580~20584. 5km.
• 野外地质填图是在路线踏勘及实测剖面工作的基 础上,在野外选定地质点,连接地质界线,最后 绘制成一张所要求比例尺的地质图。
• 本阶段可分为填图前酌准备、野外观察记录和室 内整理三个步骤进行。
• 一、填图前的准备工作
• (2)断层点:断层的各种标志,两盘地层时代及岩 性和产状、相对位移、断层面产状、断层类型、 地层断距、伴生构造等。
(3)褶皱点:核部地层、两翼依次出露的地层、两 翼岩层产状、褶皱类型(如圆滑的、尖棱的)、 枢纽及轴面产状、转折端形态、规模等。
(4)其它地质点:其它类型的观测点亦有不闻的 描述内容,如侵入体接触点、矿产点、水文点等 等。
• 另外,判断地质界线所在部位可借助一些明显 的地形地物标志。不同的岩性,抗风化能力不同, 所以在某些地质界线处或形成鞍部,或形成陡坎, 可用此特征大体判断地质界线的位置。此特征在 榆林沟的∈、o地层中尤为明显,在填图区较新地 层也是如此。
• 4.绘制地质素描图与摄影
• 地质素描图是一种重点反映地质内容及其一些 重要的地形地物的三维立体图,它具有形态逼真, 使人一目了然的特点,所以它是准确反映地质现 象的一种方便的手段,是其它方法所不能代替的。 所以在野外应多绘一些素描图,尤其是要绘制一 些重要的地质现象的素描图。
• (3)全面踏勘法 检查填图区内所有地质露头点,构 不成规则的填图路线,适合于露头零星地区,较 少使用。 (4)放射线法 以某一中心点向四周作放射状路线 观测。适合查明一些圆形的地质体,如岩浆岩体 的岩相带及穹窿等。
• 布置观察路线还要考虑地形条件。一般沿山脊 或山沟布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