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合集下载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C
A
C
三、日出日落时刻比较
例1、如图,已知甲地白昼比丙地白昼长56分钟,完成: (1)乙地白昼比丙地白昼长_______分钟。 (2)甲地日出比乙地日出___(早/晚)______(时间)。 (3)乙地日出比丙地日出____(早/晚)____(时间)。 (4)甲地日出比丙地日出____(早/晚)____(时间)。 (5)在40°N纬线上与丙地相同时间日出的经线度数是_______。



C
D
E
F
1、 读右图回答: (1)该图是__月__日的光照图,它所表示的节气是 。 (2)A、B、C、D 四点昼长分别是 、 、 、 。 (3)C点日出时间是 , D点日出时间是: (地方时)。
A
D
10、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 9 时 0 分 0 秒(北京时间)。据此判断下列各题。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 A、22时 B、14时 C、20时 D、16时 (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 A、16小时 B、14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3)此时世界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美国中部小麦黄熟 B、中国江淮流域干热 C、地中海北岸连日阴雨 D、拉普拉塔河正值枯水期
2、我国沿海处30°N的某校地理课外小组,在某日测得当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 6:40、16:40。回答 1)该地此日的夜长时间为: A、8小时 B、10小时 C、12小时 D、14小时 2)这一天巴西的阿雷格里港(30°S)的昼长时间为: A、8小时 B、10小时 C、12小时 D、14小时 3)学校所在的经度约为: A、120°E B、125°E C、122°E D、116°E

1.3.3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3.3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H
90°
90°N 66°34´N
A
23°26´N
B
0° 23°26´S
C
D
66°34´S 90°S
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 大值;其他地区介于最大值和最 小值之间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节气 夏至
冬至 春分日 秋分日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 年中最大值的范围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 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 年中最小值的范围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季节变化规律 纬度分布规律
赵亮家要装太阳能,为了使太阳能发挥 最大的作用,其采光面的倾角应满足什么 要求?北京与上海太阳能的倾角一样吗?
探究问题2
读图回答: 1、太阳直射哪个纬度? 太阳直射 0°
2、此时是什么节气? 日期是多少? 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 日期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前后
3、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 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 赤道昼夜长短情况? 北半球昼夜等长,南半球昼夜等长 ,赤道昼夜等长 4、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状况的关系 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 反映了 日照时间 的长短 昼半球:h>0° 晨昏圈:h=0° 夜半球:h<0°
夜长: 昼长: 昼弧所跨的 经度范围
夜弧所跨的 经度范围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要学会从昼弧和夜弧长短看
夜弧
晨 昏 线
昼长夜短
昼弧
太 阳 光 线
A
B
C
D
H
90°
90°N 66°34´N
A
23°26´N
B
0° 23°26´S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知识点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知识点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知识点一、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描述。

昼夜长短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是一日之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反映了太阳辐射的强弱。

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示例)注:由于南北纬66°34′是极昼、极夜出现的范围,所以南北纬66°34′称为南北极圈。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空间(纬度)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时间(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示例)二、四季更替和五带四季更替:全球同纬度地区(除赤道外)太阳辐射在一年中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形成四季。

划分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即夏季为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为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春秋二季为冬夏的过渡季节。

四季划分(以北半球为例)五带:全球不同纬度地区,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呈有规律的递减,据此划分为五带。

划分依据――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五带的划分注:昼夜现象、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的区别(1)昼夜现象与地球为不透明球体有关,昼夜更替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转;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公转,它们都是地球运动的结果。

(2)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道地区最小,纬度越高,变化越大,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知识拓展:昼夜长短的变化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昼夜长短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1)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该半球为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另一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

(2)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情况相反。

(3)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相差越大,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

地球公转地理意义(1)

地球公转地理意义(1)
地 球 公 转 的 地 理 意 义
第 一 课 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昼弧和夜弧图,说明其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2、通过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昼长图,归纳昼夜长短
随季节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复习旧知)
昼夜长短反映了 日照时间的长短 昼长=昼弧的经度差/15° 昼长 : 昼弧所跨 经度范围
夜弧所跨 夜长: 经度范围
注意:晨昏线把每
一条纬线分为昼弧
和夜弧两部分,昼
夜长短用昼弧和夜 弧所占的比例表示。
利用昼、夜弧长所跨经度的多少,转换成时间。 练习:试说出A、B、C、D、E各点的昼长
(2)同度数、不同半球的两条纬线的昼长与夜长正好相反。
结论(1)同纬线地区昼长、夜长时间相同,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
A
B
D C E G
【反馈达标】
1、右边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B )
2、下图表示6月22日四个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图中阴 影部分表示黑夜),四个地区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 B ) A.①③④② B.②④③① C.①④③② D.②③④①
夜长
(2)昼夜长短随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变化 ①太阳直射点北移过程中 北半球: 昼变长,夜变短
12.22
3.21
南半球: 昼变短,夜变长。
9.23
6.22
②太阳直射点南移过程中 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南半球: 昼变长,夜变短。
思考、1、国庆节、建党节哪 一天郑州市的昼夜时间差较大? 2、哪一天郑州市的昼夜时间 差较小?
3、10月11日郑州市的昼长 与 哪一天的昼长相同?
据二分日(昼夜等长)越近,昼夜差越小
2、昼夜长短的计算
(1)利用昼、夜弧长所跨经度的多 少,转换成时间。 (2)昼长、夜长的计算公式 昼长=昼弧的经度差/15° =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24—夜长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基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基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B.东南 D.西南
()
6.北京下一次 06:42(北京时间)日出时,最接近下列哪个节日
()
A.中秋节
B.植树节
C.端午节
D.国庆节
解析:第 5 题,根据两地日出时间判断,甲地比北京更晚日出,故甲地位
于北京的西面。10 月 31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除出现极昼极夜的
地区外,昼长由北向南逐渐变长;此时,北京昼长 10 小时 31 分,甲地昼
3.对称性规律 在太阳直射同一纬度的两个日期时,昼夜长短状况相同。这
时间 两个日期是关于夏至日或冬至日是对称的。如 6 月 12 日(夏 对称 至日前 10 天)与 7 月 2 日(夏至日后 10 天)的两天中,某地的
昼夜长短状况相同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 空间 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23°26′N 对称 的昼长等于 23°26′S 的夜长
机的正上方,C 错,D 正确。 [答案] (1)A (2)D
题点(一) 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如图为某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
图。读图完成 1~2 题。
1.从南北半球来看,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
A.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
()
B.乙与丙位于同一半球
C.丙位于北半球,丁位于南半球
D.甲与丁不在同一半球
a 与 b 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是相同的,c 与 d 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也 是相同的;b 与 c 两个时间中,b 时间的昼长等于 c 时间的夜长。
[典题例析]
(2021 年 1 月新高考 8 省联考·河北卷)飞机于地方时 5 时
30 分日出时刻从甲地出发,匀速飞行,降落乙地时正值日落,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众所周知,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方式,公转一周就是一年,那么你知道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是什么吗?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及相关资料,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随纬度变化(1)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东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3)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2.随季节变化(1)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2)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夏至日最小(3)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当太阳直射时,太阳高度最大,为90°,太阳每年直射两次二、昼夜长短的变化1.夏半年(春分至秋分)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2.冬半年(秋分至次年春分)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三、四季的划分1.天文四季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2)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3)春、秋:冬、夏两季的过度季节2.气候四季北半球: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四、五带的划分1.依据:太阳辐射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2.划分:(1)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2)南、北温带:回归线到极圈之间(3)南、北寒带:极圈到极点之间●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昼夜更替1.产生原因:(1)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亮的球体(2)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半个地球2.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1)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2)夜半球:太阳高度小宇0°(3)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3.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二、地方时1.概念因为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叫做地方时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移1.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2.规律:地表沿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纬度越高,偏转越大3.对河流的影响(1)北半球,右岸冲刷,左岸淤积(2)南半球,左岸冲刷,右岸淤积●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区别首先地球表面的点都在围绕着一根通过地心的轴(自转轴,也叫地轴)做圆周运动,这种圆周运动称为地球自转。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及变化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及变化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 2 昼夜长短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四季更替 五带划分
3
4
三、 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赤道
(北半球)
3月21日 春分
昼夜平分 太 阳 直 射 夏至 北 6 月 回 22日 归 线 太 阳 冬至 直 昼最短 12月 射 夜最长 22日 南 回 归 线 昼夜平分 秋分 9月23日 太阳直射赤道
1、夏至、冬至、春分秋分日,溧阳的正午太阳 高度角是多少,南纬30度呢 2、北纬38度一开阔平地上,在楼高为H的楼房 正北面盖新楼,欲使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线不 被遮挡,两楼 距离不小于多少? 3、冬至日时在溧阳(北纬31度)太阳能热水器 为了得到最大热量,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地 面夹角应调整为多少? 4、某地某时,竖直的竹竿影子朝正北,北京时 间是9月23日12点40分,且影子与竹竿等长, 该地的地理坐标是多少?
极昼极夜的时间变化
极圈上各有一天极昼(所在半球夏至日);各有一天极夜 (所在半球冬至日) 极点各有半年极昼(所在半球夏半年);极点各有半年极夜 (所在半球冬半年)
画图小结
1.在下图中用线条分别表示出春秋分、夏至 和冬至日全球各地昼长分布情况
2.绘出赤道和北极圈.南极圈上的三地昼长随季节 变化的曲线
3月21日前后 6月22日前后
分 9月23日前后 至 12月22日前后
由 赤道 向 南北两方降低 由 向 北回归线 北回归线 23°26 ′N 南北两方降低 赤道 由 赤道向 南北两方降低 0° 由 南回归线 向 南回归线 23°26′S 南北两方降低
赤道 0°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纬度带 北回归线以 北的纬度带 南回归线以 南的纬度带 南北回归线 间的纬度带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分析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分析

最短;北半球昼最
昼现象;北极圈及其以
北两侧递减
短,夜最长
北出现极夜现象
南极圈及其以 北半球昼最
南出现极夜现 图 北回归线 长,夜最短; 自北回归线向南
象;北极圈及其 C (或 23°26′N) 南 半 球 昼 最 北两侧递减
以北出现极昼 短,夜最长
现象
智能提升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2014·浙江)地球上某点,每天该点经过昏线的地方 时不断前移,则该点所在地与时间段匹配正确的是( )
【答案】 (1)D (2)C
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又叫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 线和地面(水平面)的夹角。如图。正午太 阳高度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即地方 时 12 时的太阳高度。
全球范围看: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 度角为 90°;从直射点开始,太阳高度向 四周降低,呈同心圆分布(即等太阳高度 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 0°。例如太阳 直射在(15°S、60°W)时,太阳高度的分 布如图所示,图中 a、b、c、d 四点都位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 线,都是正午太阳高度。
东 南 ( 纬 度 越 高 越 偏 西 南 ( 纬 度 越 高 越 偏 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
南);晚于 6 时日出 南);早于 18 时日落 南半球昼长夜短
注:当极圈内有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极圈,则出现极昼 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0 时日出,24 时日落);若是南极圈, 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 时日出,24 时日落)。
【说明】 a.上述时间均为地方时。b.此方法适用于昼夜 长度或者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
③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a.昼(夜)长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南北半球相同纬度地区: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 同纬度数的夜长(昼长)相等。

地球公转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变化

地球公转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变化

B 0° C
C: 6点
D: 8点 E: 12点

此时,北京的日期
E 时间是


题目3:计算出各(字母)纬度白昼时间

B 0°
A: 24小时
B: 6小时

C: 12小时
D: 8小时 E: 0小时

E

题目1:太阳直射的经纬度
B
45°
C 南极 23 °26′S,135 °E
90°
A
题目2:A地夜长?C地的昼长?
活动2、画出二分二至日侧视光照图
活动2、画出二分二至日侧视光照图
活动2、画出二分二至日侧视光照图
3、画出冬至日与夏至日的北极俯视光 照图
3、画出冬至日与夏至日的北极俯视光 照图
活动4: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直射
____2_3__.5__°__N______, 为 6月22日 日, (D_2_0)__._地、方E_时_1_2C___、_6___、 F__2___,
昼夜长短的变化
2、计算昼夜长短 (3)有关昼长的计算
昼长
日出
12时
日落
①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 ②昼长= (12-日出时刻)×2
昼长= (日落时刻-12)×2 ③赤道上永远6时日出,18时日落。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各地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题目2:读出各(字母)点的日出时间


A: 0点 B: 4点
(3).C地日出地方时
_6______、日落地方时 __1__8__
活动4:回答下列问题:
(4).C地昼长
____1_2___、
( )
4.
F地日出地方时

2014.9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2014.9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速度(千米/秒) 33
上地幔 下地幔
地壳
莫霍界面
地幔
2900
外核
古登保界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地核
内核
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一、运动规律
1.公转特征 (1)方向 (2)轨道 (3)速度 (4)周期:1个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黄赤交角23˚26'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夏至日
23˚26’ N 0
0
秋分日 春分日 次年春分
23˚26 ’S
13. (1)6 22 (23˚26’N,180˚) (2)8 (3)180˚ 0˚ (4)略
P233 1-5:BCCBB 6-10:DAABD 11.B
12. (1)巴西 (2)从20˚S向南北两侧递减 70˚N及其以北地区 (3)50˚ (4)C (5)A
13. (1)东南 3330 (2)冬至 加快 180˚,23˚26’S (3)昼短夜长 乙 (4)23 4 (5)昼变长,夜变短
五带的划分
天 文 特 征 有极昼极夜现象
66.5° N
北寒带 北 极 圈
气 候 特 征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北 温 带 热
南 极
23.5°N
有太阳直 有阳光直射 射现象
23.5° S


南 温 带
南寒带
66.5° 有极昼极夜现象 S
作业卷P231 1-5:DBDBC 6-10:BCDAD 11:D 12 (1)主要建在本国低纬度地区 (2)7月19日23:37 (3)地球的自转方向 (4)赤道地区的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在发射 过程中可获得较大的初始速度,节省燃料。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及变化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及变化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及变化地球运动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昼夜长短及其变化是地球运动的一个重要表现。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得地球上的昼夜交替不断变化,这对于地理环境、气候分布和生物活动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围绕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展开讨论。

一、自转引起的昼夜交替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心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因此地球上的自然环境每隔24小时都会经历一次昼夜交替。

当地球自转时,处于地球上的观测者所处的一侧会被阳光照射到,这一侧将经历白天;而另一侧则被夜晚所覆盖,经历黑夜。

昼夜交替的地理意义在于它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昼夜交替使得人类能够在白天进行各种活动,如工作、学习、交流等,而在夜晚则提供了恢复和休息的时间。

同时,昼夜交替也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物种的适应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长短变化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轨道运动的现象。

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并且地球轨道与太阳赤道的夹角是相对稳定的。

这就导致了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不同地区的太阳入射角度和日照时间会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长短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日照时间和太阳高度角。

首先,日照时间是指太阳光在一天中照射地球表面的时间长度。

地球公转过程中,不同日子太阳光的入射角度不同,因此日照时间也会随之变化。

在赤道附近,因为地球轨道与太阳赤道相交,所以一年四季的昼夜长短相对稳定;而在极地地区,则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的现象,极昼时太阳整天不落山,极夜则整天不升起。

其次,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直射点与地球表面某一点之间的夹角。

根据地球公转的轨道特点,太阳高度角会随一天之中的时间而变化。

当太阳高度角较小时,太阳光的入射强度较弱,形成了黎明和黄昏时分的晨昏光;而当太阳高度角较大时,太阳光的入射强度较强,形成了正午时分的烈日。

昼夜长短及其变化对于地理环境、气候分布和生物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下列日期,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D
A、元旦 B、国庆节 C、劳动节 D、儿童节
3、北京(40º N)、莫斯科(56º N)、纽约(41º N) 和开罗 (30º N)四城市相比,夏至日这天 B A、开罗的白昼最长,北京的气温最高 B、莫斯科白昼时间最长,开罗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C、莫斯科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北京的白昼时间最长 D、纽约的白昼时间最长,正午太阳高度也最大
B 90
60 E 90

A 0
线
(4)图中E地点此时的地方时为 24 点,B 点的地方时为 12 点,北京时间为 2 点。
几条重要的纬线
五带的划分
各带的主要特征
90
0
五 带 的 划 分
66.5
0
北 极 圈 北 回 归 线 赤 道
23.5
0
0
0
23.5
0
南 回 归 线 66.5
0
南 极 圈 90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北半球为例)
夏半年: 举例 :说出下列日期北半球昼夜长短状 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 现象; 况及节日之间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 冬半年: 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夜 五一劳动节 教师节 国庆节 元旦 现象。 夏至日 6.22
夏半年
春分日 3.21
北回归线 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___ 极昼 上,北极圈以北出现_________ 现象.
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 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晨 0° (2)AB是________ 线,E点的太阳高度为_______,C 点的 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E 90°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 43°08′ 12 (3) D点的昼长是_____ 小时,夜长是 12 ___ 小时 小时,C点时间是_____ 6 点,D点是____ 8 点. C>D>E (4)比较C,D,E三点的昼长由大到小是__________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太阳直射赤道
3月21日 春分
昼夜平分 太 阳 直 射 夏至 北 6 月 回 归 22日 线 太 阳 冬至 直 昼最短 12月 射 夜最长 22日 南 回 归 线 昼夜平分 秋分 9月23日 太阳直射赤道
昼最长 夜最短
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
冬至 春秋分 夏至 E B N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S
D S
N
A W
A
规律3:
观察点位于南半球,则太阳运行轨道面均向北倾斜
这是何处所见的太阳视运动图?
B 夏至 夏至 春秋分 E N 冬至 S 春秋分 冬至
N A
B(天顶)
A
S 规律4:北半球某地观察日出(刚好极昼) 正北升,正北落
W
这是何处所见的太阳视运动图?
● 3.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
① 极点: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的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 没有变化的,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如下图A)。
②非极点地区:非极点地区的太阳高度在一日内是有变化的。 一天之内有一个最大值,即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如上图B)。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公式:H=90°-|两点纬度差| (H代表正午太阳高度) “两点”指观测点、太阳直射点。若两点在 同一半球(南或北),两点纬度差为大数减去 小数;若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两点纬度 差为两点的纬度数相加。
夏至
冬至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昼长夜短,越 往北昼越长 昼夜平分 昼短夜长,越 往南昼越短
昼短夜长,越 往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 昼长夜短,越 往南昼越长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那个半球昼长夜短 . 规律总结(以北半球为例) :

第三课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三课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③正午前后: 根据正午太阳位置定方向
3. 应用 ①昼夜长短的比较 ②定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 ③求昼长、夜长
④极昼、极夜的范围、时间、天数
⑤求日出、日落的时刻 例1:已知某地日出的地方时是5点,求日落、昼长、夜长、正午、子夜?
日落:19时 昼长:14小时 夜长:10小时 正午:12时 子夜:0时 例2:已知某地日出时北京时间是5点,求日落、昼长、夜长、正午、子夜?
二年 ②冬半年 ③春秋分 ④赤道
2. 太阳视运动 ①日出、日落: 根据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定方向 春分、秋分:正东升、正西落 春分——秋分:东北升、西北落 秋分——春分:东南升、西南落
②正午: 根据太阳直射点与所求纬度关系定南北
D
C
A
B
一年中ABCD四处,何处昼夜长短变化最大? 何处H变化最大?
5. 应用 ①根据一年中H的变化定纬度
②根据一天中h的变化定纬度
5. 应用 ①根据一年中H的变化定纬度 ②根据一天中h的变化定纬度 ③太阳能电池板的安置 ④计算楼房间距
2. H的空间分布规律
D
C
A
B
3. H的时间分布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H)时间分布规律 ①北回归线以北,6月22日最大 ②南回归线以南,12月22日最大 ③ 回归线之间两次最大值 ④ 北半球12月22日最小 ⑤ 南半球6月22日最小
4. H的计算 例1 当φ=15°N、δ=10°N,求H 例2 当H=70°、δ=10°N,求φ 例3 当H=50°、φ=30°S,求δ
例3:已知某地日出时北京时间是6点,且昼长10小时,求日落、昼长、夜长、正午、 子夜?
日落:16时 正午:11时 夜长:14小时 子夜:23 时
135°E
3. 应用 ①昼夜长短的比较 ②定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 ③求昼长、夜长 ④极昼、极夜的范围、时间、天数 ⑤求日出、日落的时刻 ⑥定南北方向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不断移动,太阳直射地表的位置也不同。

2.产生四季和五带:即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地球公转意义
地球公转使得正午太阳高度发生变化
地球的公转使得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方向逐渐递减。

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会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机会而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正好位于回归线之上的地区一年就只有一次太阳直射机会分别是夏至和冬至;而位于南北回归线之外的地区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位于北回归线之外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位于南回归线之外的地区则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地球公转使得地球自身的昼夜长短发生变化
此处我们以北半球为例在春分日到秋分日期间是北半球的夏半年此时北半球各纬度地区昼长夜短而在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期间就到了北半球的冬半年,此时北半球各纬度地区昼短夜长同时当正处于春分日和秋分日时,全球各地昼夜一样长南半球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地球公转使得地球出现四季的更替同时行成五带
地球的公转使得太阳高度和地球昼夜长短产生变化从而导致地球表面出现了有着共同特点的地区,按照纬度来进行划分可以发现五个热量带即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最长 夜最短
1、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北半球)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 点纬度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昼夜长短情况
1、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北半球)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 点纬度 春分 3.21 赤道 昼夜长短情况 昼夜平分
昼最长,纬度越高昼越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
夏至 6.22 北回归线 秋分 9.23
9.23
12.22
3.21
一、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北半球中哪个半球,则该 半球的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昼区 除外);另一半球则相反。极地区域内有极昼、极 夜。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时(春、秋分日),全 球各地昼夜平分 。
二、对北半球各地而言,在一年中随着太阳直射点由
南向北的逐渐移动,昼长则逐渐变长;随着太阳直 射点由北向南的逐渐移动,昼长则逐渐变短,6月22 日达一年中最大值,12月22日达一年中最小值,南 半球反之。(已达到极昼、极夜的地区除外)
三、昼夜长短的计算
昼长=昼弧度数/15度 =(12-日出时间)×2 =(日落时间-12)×2 =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24-夜长时间 (因为地方时正午12时总是会把
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等份 )
夜长=夜弧度数/15度 =(日出时间-0)×2 =(24-日落时间)×2
赤道
A
下表为某报刊登的某日我国部分城市日出日落 时间表(北京时间):
(D )
C.9月30日 D.12月5日
四、同一天同一纬线 上各地的 昼长相等, 夜长相等。(日出、 日落的时刻数是相等 的)
C
A B
赤道
五、在同一天,北半球某一纬度的地区和南半球相同纬度 地区的昼夜长短有这样的规律:北半球(或南半球)的夜 长(或昼长)等于南半球(或北半球)的同纬度的昼长 (或夜长)。 13时13分

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分不清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分不清他们代表着什么,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此处需要注意,学生容易理解为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但地球不自转仍有昼夜现象,在一年中地球公转也会使某一地有一次昼夜变化,只有地球不停地自转,才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①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②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③直射点A与晨昏线和最小纬线圈切点B的纬度之和等于90?;如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26?N)时,切点B的纬度为66?34?N或66?34?S。

当太阳直射在20?S时,切点B的纬度为70??N或70?S。

2.地方时与区时: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相邻15度经线内所用的同一时间是区时(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时间是世界时(0度经线的地方时)。

区时经度每隔15度差一小时,地方时经度每隔1度差4分钟。

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

离北京所在的东八区较远的地区,作息时间与北京不同。

例如,新疆的乌鲁木齐市,人们一般10点钟上班,14点吃午饭。

因为乌鲁木齐在东6区,与北京时差为2小时,如果乌鲁木齐的人们使用东6区的区时,作息时间会与北京相同,但乌鲁木齐使用的是东8区的区时“北京时间”,所以他们的作息就在“北京时间”的基础上延迟了2小时。

(图解)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

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偏右,在南北半球偏左。

赤道上经线是互相平行的,无偏向。

4、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地球在自转过程中,球上各质点都在绕着地轴作圆周运动。

因此,就会产生惯性离心力。

这种离心力随着物体距离地轴半径的增大而增大,也就是说,从赤道向两极,惯性离心力逐渐减小。

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长期作用使地球变成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形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北半球夜长的变化:短→长→短
D.地球公转速度:快→慢→快
二、昼夜长短的计算
1、根据昼弧或夜弧长度计算 2、根据日出日落计算
昼长 =
昼弧所跨经度
o
15 /h = 2× (12:00 —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 12:00) = 2×
= 日落时间 — 日出时间
昼长=24h — 夜长
例1:某地某天3点日出,则日落时间为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南半球昼长夜短 冬半年(9.23—3.21) 规律: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则该半球的昼长夜短。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地球公转运动图
23°26′N
0° 23°26′S
夏至
春分
春分
秋分
冬至
太阳直射点 往北移动: 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12月22日——次年6月22日
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 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日出时刻: 昼夜等长时,经度越东边的日出越早; 经度相同,昼越长的日出越早; 两者都不相同的,要同时考虑昼长和地方时的早晚。
日落时刻: 昼夜等长时,经度越东边的日落越早; 经度相同,昼越长的日落越迟; 两者都不相同时,要同时考虑昼长和地方时的早晚。
3、根据昼长的对称性计算 求ABDE四点昼长。 A B 结论: 南北半 球纬度 数相同 的地区 昼夜长 短对称 分布。
A24时、B16时、 D0时、 E8时
C
E
D
23°26′N
0° 23°26′S
夏至
春分?7月1日呢?
1、9昼长=12、22 -(1、9 -12、22) =12、5
E C
D
F
2、我国沿海处30°N的某校地理课外小组,在某日测得当地日 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 6:40、16:40。回答 1)该地此日的夜长时间为: A、8小时 B、10小时 C、12小时 D、14小时 2)这一天巴西的阿雷格里港(30°S)的昼长时间为: A、8小时 B、10小时 C、12小时 D、14小时 3)学校所在的经度约为: A、120°E B、125°E C、122°E D、116°E
21
,昼长为
12
18
小时。
例2:某地某天昼长为14小时,则意味着以正午 各 7 小时,即该地该天是 5 日出, 19 日落。
为界,上下午
左图求D点的昼长,右图求E点昼长 方法二 。 E此时是16点,E此时正在昏线上,
D
说明E点所在纬线当地16点日落, E的昼长=(16-12)×2=8小时
E
方法一
D所在纬线的昼弧长= 45°×6=270°=18小时 E所在纬线的昼弧长= 30°×2×2=120°=8小时
结论: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 且这两个日期关于二至日对称。
1、 读右图回答: 12 22 (1)该图是__月__日的光照图, 它所表示的节气是 冬至日。 (2)A、B、C、D 四点昼长分别 是 0小时、24小时 、12小时 、 8小时 。 (3)C点日出时间是 6时 , D点日出时间是:8时 (地方时)。
地球自转 赤道平面
地球公转
黄道平面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昼夜长短 昼夜长短 季节变化 正午太阳 高度 纬度变化
正午太阳 高度
四季更替
五带划分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一)昼夜长短的含义
用什么衡量昼夜长短?
晨昏线把每一条纬 线分为昼弧和夜弧 两部分,昼夜长短 用昼弧和夜弧所占 的比例表示。
赤道
夜弧
昼弧
昼 弧
昼 弧
夜 弧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在同一纬圈上,昼弧+夜弧=24小 时
在同一纬线上, 各地昼夜长短是否相同?
2、同一纬线上各点, 昼夜长短相同
3、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①春分日和秋分日昼夜长短情况
全球各地的昼 夜等长,为12个 小时。
②夏至日(6月22日)昼夜长短情况。
北半球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越长 ,夜越短,北极圈 内出现极昼; 南半球昼短夜长, 纬度越高,昼越短 ,夜越长,南极圈 内出现极夜; 赤道上昼夜等长。
③冬至日(12月22日)昼夜长短情况 北半球昼短夜长, 纬度越高,昼越短 ,夜越长,北极圈 内出现极夜; 南半球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越长 ,夜越短,南极圈 内出现极昼; 赤道上昼夜等长。
画图小结
1.在下图中用线条分别表示出春秋分、夏至 和冬至日全球各地昼长分布情况
练习
1、12月2日到次年1月1日这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 律是: A、先向北移后向南移 C、先向南移后向北移 B、一直向北移 D、一直向南移
2、极昼现象从北极扩大到整个北极圈的时间范围是: A、从春分到夏至 C、从夏至到秋分 B、从秋分到冬至 D、从冬至到秋分
10、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
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 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 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 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 时间为 9 时 0 分 0 秒 (北京时间)。据此判断 下列各题。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 C A、22时 B、14时 C、20时 D、16时 (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 A A、16小时 B、14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3)此时世界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C A、美国中部小麦黄熟 B、中国江淮流域干热 C、地中海北岸连日阴雨 D、拉普拉塔河正值枯水期
6月22日——12月22日
规律: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增长
规律概括:
(1)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
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2)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 直射点移 向的半球 昼增长 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增长。
直射点向南移,南半球昼增长。
(3)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赤道永远昼夜平分。
时间
当 日出 9:30 7:19 5:40
日 日落 23:00 18:41 18:48 日出 8:58 7:20 5:39

日 日落 23:02 18:40 18:49
地点
① ② ③
7、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 正确的是 B A、 ① ② ③ B、 ① ③ ② C、 ② ① ③ D、 ③ ① ②
8、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C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9、下图示意不同纬度三地白昼长度变化。读图,完成 (1)(2)题。
(1)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三地的白昼变化,则a、b两月分别是 A A.1月、2月 B.3月、4月 C.6月、7月 D.11月、12月 (2)在图示月份中 D A.②地夜长超过10小时 B.三地中①地昼长最长 C.三地昼长变化率在a月相等 D.三地中③地昼长变化最大
夏半年
6月22日前后 夏至
23°26′N
0° 23°26′S
9月23日前后 春分 3月21日前后
秋分
次年3月21日 前后 春分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冬半年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地球公转运动图
23°26′N
0° 23°26′S
夏至
春分
春分
秋分
冬至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北半球昼长夜短 夏半年(3.21—9.23)
三、日出日落时刻比较
40° 30° 110° 丙 115°


例1、如图,已知甲地白昼比丙地白昼长56分钟,完成: 56 (1)乙地白昼比丙地白昼长_______ 分钟。 (2)甲地日出比乙地日出___ 20分 时间)。 晚 (早/晚)______( (3)乙地日出比丙地日出____ 早 (早/晚)____ 28分(时间)。 (4)甲地日出比丙地日出____ 早 (早/晚)____ 8分 (时间)。 (5)在40°N纬线上与丙地相同时间日出的经线度数是 _______ 108°E 。 例2、我国甲城某日日出和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 5:28和19:00,乙城某日日出和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 东北方方。 时间7:23和20:27,则甲位于乙的________
3、5月1日下列地点白昼最长的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哈尔滨
4、在地球表面上,决定太阳直射最北和最南界线的条件是 A.地球的自转运动 B.地球的球体形状
C.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D.黄赤交角的大小
5. 自3月21日至9月23日,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大→小→大 B.北半球昼一直增长
√ √

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完成3~4题。
3.图中a、b、c、d四地,位于北半球的是( A.a B.B C.c D.d
D )
4.当c地昼最长时 ( C ) A.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 B.北京昼长夜短 C.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D.北极出现极昼现象
[双选]读下图,回答5~6题。
5、若图中有两地位于南半球,这
两地是 A.甲地 ( CD )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6、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日落时刻为地方时18时 B.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 C.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只有—
次最大值
D.甲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丙地
AD
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7~8 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