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七 人口与城市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人口和城市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人口和城市](https://img.taocdn.com/s3/m/0ba1ceed050876323112123c.png)
2008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人口和城市【本节复习建议】1. 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近几年高考涉及本专题的内容常从以下几方面命题:①世界人口增长及地区差异。
②我国人口的增长、分布特点以及人口政策。
③人口迁移。
④城市化进程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环境问题和保护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等。
这些知识都是本专题的基本知识和重点内容。
复习时对这些知识应准确理解和牢牢掌握。
2. 复习时注意学科内知识的综合。
这部分内容涉及到高、初中地理多章节方面的知识,如涉及到世界总论部分的人口增长和分布、分区地理中主要国家及地区的人口和城市的有关内容;中国地理中的人口增长、分布、人口问题、人口政策和分区地理的有关人口与城市的内容,高中必修部分的人口的变化、城市与城市化等内容。
复习时注意运用“纲要信号法”,整理本专题的知识,建构自己能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体系。
并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3. 注意变式训练,如图文转换、图图转换、文图转换、文图表转换等训练。
近几年的高考注重以图像为载体,考查考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和读图分析、比较能力。
复习时应注意培养从图像和文本资料中提取、认定信息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重视对地理概念的学习和掌握,要讲究学习概念的方法,如从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学习新概念。
从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的概念中得出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事物的推理过程中产生新概念人口密度,从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寻求新概念(城市化进程),从概念的反复运用中巩固概念等,要重视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而不能简单地死记硬背,不求甚解。
5.重视对数据、图表的复习,掌握其观察和分析的方法。
一是静态地观察和分析数据、图表,从量化和形化的材料归纳出地理事物的现象和特征;二是动态地观察和分析数据和图表,从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中探索其规律,掌握其原因;三是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去审清题意。
【高考热点分析】1.人口问题。
当今世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发达国家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
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人口与城市
![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人口与城市](https://img.taocdn.com/s3/m/94b7f43f783e0912a2162afc.png)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人口 与城市 (共119张PPT)
第9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人口 与城市 (共119张PPT)
4.画图说出城市化的主要阶段,并指出每个阶段存在的问 题。
提示: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人口 与城市 (共119张PPT)
第10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人口 与城市 (共119张PPT)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人口 与城市 (共119张PPT)
第1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人口 与城市 (共119张PPT)
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 使欧盟( B )
A.人均消费剧增 B.老龄化进程趋缓 C.人均收入剧降 D.劳动力供给过剩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人口 与城市 (共119张PPT)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人口 与城市 (共119张PPT)
第1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人口 与城市 (共119张PPT)
可能会使欧盟的人均收入降低,但并不会使欧盟的人均收入剧降, 选项 C 错误;欧盟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增长模式早已转变为现代 型,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趋于停滞,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年劳动 力短缺,因此非欧盟籍人口的迁入有利于缓解劳动力供应短缺的 现状,选项 D 错误。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人口 与城市 (共119张PPT)
第8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人口 与城市 (共119张PPT)
3.三大城市功能区各有哪些主要特点?影响它们布局的主 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1)三大城市功能区的主要特点: ①住宅区:占地面积大,低级住宅区多分布在内城,中高级 住宅区多分布在城市的外围。 ②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 街角路口,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 ③工业区:分布在城市外围,多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 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2)影响城市功能区布局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因素,主要体现在 距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两个方面。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人口与城市 PPT课件1(16份打包) 人教课标版1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人口与城市 PPT课件1(16份打包) 人教课标版1](https://img.taocdn.com/s3/m/1bfb1a2cff00bed5b9f31d53.png)
影响。
历史 形成 因素 基础 城市
功能
区的
地经
形成
租济 高因 低素
主要 因素
因素
管理 政策 调控 因素
社
影响住宅 会
区的分化
因 素
图6
城市规划引导或 划定不同的功能区
职业、收入 种族、民族、宗教
典型例题
(2013山东高考卷)图4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
1.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 () A.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 B.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 C.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 D.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 2.该城市( ) A.老城区地价最高 B.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C.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 D.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 商务区
图像解读
•
15、如果没有人为你遮风挡雨,那就学会自己披荆斩棘,面对一切,用倔强的骄傲,活出无人能及的精彩。
•
16、成功的秘诀在于永不改变既定的目标。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幸福不会遗漏任何人,迟早有一天它会找到你。
•
17、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你在希望中享受到的乐趣,比将来实际享受的乐趣要大得多。
•
8、有些事,不可避免地发生,阴晴圆缺皆有规律,我们只能坦然地接受;有些事,只要你愿意努力,矢志不渝地付出,就能慢慢改变它的轨迹。
•
9、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别把失去看得过重,放弃是另一种拥有;不要经常艳羡他人,人做到了,心悟到了,相信属于你的风景就在下一个拐弯处。
人口增长与人口自然 增长是不同的。上海 市人口不断增加,主 要是由于外来人口迁 入。但人口自然增长 率为负。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细讲6《人口与城市》ppt课件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细讲6《人口与城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1156eaa0c22590102029d7a.png)
高中地理课件:人口和城市
![高中地理课件:人口和城市](https://img.taocdn.com/s3/m/e248adec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22.png)
解析 读图可知,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农村老年人口占比较高,而城镇老年人口占比 较低,B错; 经济发达的广东省并未进入老龄化阶段,C错; 东北地区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于农村老年人口占比,城市老龄化现象比农村明显,D错; 我国东部超大城市如北京、天津、上海城镇老年人口占比较高,均在6.5%以上,而 农村老年人口占比均在2%以下,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2019·海南地理)下图分别示意1995年、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据此完成 7~9题。
7.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
A.东北部
√B.南部
C.中西部
D.西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解析 据图可以判断,1995年三个最粗的箭头,即迁移人口数量最大的箭头,从 三个不同地区指向了南部地区,说明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南部, 故B正确,A、C、D错误。
解析 2000年的世界人口为60亿,由图可知,2000年该国占世界人口比重约为 18%(大约为10.8亿),数量仅次于我国,因此该国为印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人口与城市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人口与城市](https://img.taocdn.com/s3/m/6027fa5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ca.png)
合理的功能分区能够提高城市运行效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同时,功能分区也是城 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指导城市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分析:某大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
案例背景
空间结构特点
功能分区特点
某大城市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人口 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 分区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原因
经济因素(就业、投资、土地等)、 社会因素(教育、家庭、政策等)、 环境因素(气候、资源、灾害等)、 个人因素(追求更好生活、实现个人 价值等)
人口流动对城市化影响
积极影响
提供劳动力资源、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推动社会文化交流与融合等
消极影响
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压力、引发社会问 题(如治安、教育等)、加剧城乡差 距等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 件专题人口与城市
汇报人:XX
20XX-01-28
目录
• 人口增长与分布 • 城市化进程及特点 • 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 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目录
• 人口迁移、流动与城市化关系 • 高考真题回顾与备考策略
01
人口增长与分布
世界人口增长趋势
人口总量持续增长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 高,世界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总量 呈持续增长趋势。
该城市的空间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多核 心模式,除了市中心的核心区外,还 出现了多个副中心和新城。这些核心 点和新城之间通过高效的交通网络相 连,形成了紧密的城市空间联系。
该城市的功能分区非常清晰,商业区 、工业区、住宅区、文化区等各自相 对独立且布局合理。商业区主要集中 在市中心和副中心的核心区域,工业 区则主要分布在城市的边缘地带,住 宅区则广泛分布于城市的各个区域。 文化区则结合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 观进行布局,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
人教版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七 人口与城市(共100张ppt)
![人教版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七 人口与城市(共10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ec76b33f242336c1fb95e2a.png)
(2)工业化、城市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城市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心。第二、三产业发达,就业机会多,工资水 平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 农村人口的迁移。 (3)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使得经济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产业 的发展,促进了高端技术人才的迁入,加快了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 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人口迁移方向也发生了变化。
2.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2)图中甲到丁四个阶段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相比,有明显相关的是( A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丁
(3)近几年,由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B )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差异
主要影响因素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 时间差异
越来越小,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
人口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入经济发达地区的主 地域差异
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Leabharlann 年龄差异 性别差异 文化差异
影响青壮年人群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或婚姻因素,老年人群迁移可能是家庭因素或 环境因素,青少年人群迁移最可能是家庭因素 或教育因素 男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重工业发达,以第 二产业为主;女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轻工 业发达,以服务业为主 学历水平较高的人群迁入区一般高新技术产 业发达,学历水平较低的人群迁入区一般劳动 力导向型产业发达
解析 材料中出现的人口问题是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因此当前采取 的措施最有可能是调整生育政策。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人口与城市问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人口与城市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2fe644cd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38.png)
(2021·厦门三检)常住人口是指在某设区市实际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在常住人口中,户
籍地不在本设区市的称为流动人口。我国某省流动人口规模大,以省外流动人口为主。
2000年,该省流动人口已达2 105.41万;2010年增至3 139万,约占全省常住人口的30%,且
不同年龄组的性别比(男性与女性人口的比值)较2000年均匀。下图示意该省2000年和
【考题·精细剖析】
(2021·山东等级考)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在老城区东北方向的滨河湿地规划建设新城。下
图示意新城区的功能分区,其中住宅区规划为三个不同等级。O、P区的住宅设计为装配式木
质建筑, Q区的住宅设计为钢筋混凝土建筑。据此完成(1)、(2)题。
(1)新城区内设计“串珠状”湖泊的首要目的是 ( )
2021年北京卷 2021年湖南卷 2021年天津卷
18题(2) 区域图+文字 以区域地图为背景,考查人口分布特点
1-2
统计图+文字 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8
统计图+文字 以民工流为背景,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专题1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人口迁移与人口问题 【热点情境·地理思考】
安徽省作为外出人口大省,2012年以前净流出人口持续增加,2013年首次出现外出人口 回流现象,至2018年已连续六年持续回流。随着安徽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长三角一体化 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人口迁移出现新特点。如下图。 (1)(区域认知)2019年安徽人口流动呈现哪些新特点? 提示:区域间人口流动双向加速,省际间流动更加频繁;流向外 省人口远多于流入人口。 (2)(综合思维)安徽人口大多流向江苏和上海,影响因素是什么? 提示:距离和经济发展水平。
【高考】地理复习人口与城市ppt课件
![【高考】地理复习人口与城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5404b4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f6.png)
14
人口易混淆点
1.人口数量变化取决于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的总和。
2.人口增长率大于0时,人口数量增加;小于0时,人口数量减少;
由正值减小到0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由负值增大到0时,人口数
量达最小值。 3.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地区, 自然增长率低,机械增长率高; 经济欠发达地区,则反之。
增长率
人口最多 人口最少 人口增加
80
成熟阶段
70
60
50
加速阶段 2
40
3
地区差异:目前大部分的发达国家
02 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处于哪个阶段?
03 各阶段城市化有何差异?
30
1
20 缓慢发展阶段
10
时间
城市化进程示意
➢ 城市化水平 ➢ 城市化速度 ➢ 产业结构 ➢ ……
28
两类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发达国家
➢ 起步早晚 ➢ 速度快慢 ➢ 水平高低 ➢ 发展趋势
政治因素 社会文化
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政策 战争 政治变革
文化教育 婚姻家庭 宗教信仰
对更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首要驱动力。 ——布洛赫《希望原理》
11
人口迁移
现代社会中,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力正在减弱,社会经济 因素逐渐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经济因素是引发人口迁移(尤其是自发迁移)的最经常、最根本 的原因。
01
三大城市功能区的差异: 位置、形态、人口变化
02 中心商业区和外围商业区的区位优势
03 甲、乙两地住宅区分化的原因
甲
乙
04 工业区、大型超市、物流基地的
选址条件
05 简述城市绿化区的生态效益
19
高考地理大二轮新课件第部分专题人口与城市
![高考地理大二轮新课件第部分专题人口与城市](https://img.taocdn.com/s3/m/501750ca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bd.png)
城市化意义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助于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 步。
当前我国城市化面临主要问题
城市交通拥堵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影 响城市居民出行效率和生活质量 。
城市用地紧张
城市用地资源有限,随着城市人 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城市用地紧 张问题日益突出。
01
城市人口膨胀
02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城市基础 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 市居民生活质量。
03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宜 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04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步伐 ,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促进 城市可持续发展。
04
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实践案例分 析
3 人口素质与城市竞争力
人口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城市的竞争力。高素质的人口 可以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从而提升城 市的竞争力。
4 人口结构与城市社会问题
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引发一系列城市社会问题,如老龄化 、性别比例失衡、教育资源紧张等。这些问题需要城市 规划者和管理者予以重视并寻求解决方案。
加强规划法规建设
完善城市规划法律法规体系,确保规划的科 学性、权威性和可持续性。
推进多规合一
拓宽公众参与渠道,提高公众对规划的认同 感和支持度。
加强公众参与
整合各类空间性规划,实现“一张蓝图干到 底”,提高规划实施效率。
注重历史文化保护
在城市规划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 承,彰显城市特色和文化底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 口数量迅速增加,给城市基础设 施和公共服务带来巨大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关于韩国总和生育率的变化特征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持续下降 就业压力大 B.波动下降 子女抚育成本增加 C.持续下降 房价高涨 D.波动下降 自然灾害频发
2.若韩国维持当前人口规模,总和生育率应控制在( )
A.-0.B 2.D 第1题,从图中看,韩国总和生育率波动下降。2010年-2019年韩国没有 频发自然灾害;韩国总和生育率波动下降的原因是子女抚育成本增加,生育意愿下 降。第2题,由材料“总和生育率,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15~44岁) 平均生育的子女数”可知,一个妇女生育2个小孩,在理论上可以维持总人口不变, 再考虑人口夭折、意外死亡等情况,一个妇女生育2.1个小孩,可以维持总人口不 变,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零,因此若韩国维持当前人口规模,总和生育率应控制在 2.1左右。
专题七 人口与城市
考点1 人口变化
(2020·全国Ⅲ卷)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 外出的数量。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调查 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据此完成(1)~(3)题。
(1)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
(3)析变化:①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如上图)。其变化主要是受人口自 然增长率的影响;②特殊变化。下左图表示青年男性人口所占比重异常偏小,这 最可能是战争影响的结果;下中图表示青少年人口所占比重较低,这是人口负增 长的结果;下右图表示青年女性人口的比重异常偏大,这可能是由于当地发展了 服装、纺织等有利于女性就业的产业部门。
【纠错辨析】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时,并不是人口总数达最大值时 当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为零时,人口总量达最大值。只要是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正 值,如若不考虑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总量就在增加。一个地区人口总数的最大 值出现的时间应该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零变为负值的时期。
高考演兵场·检验考试力
总和生育率,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15~44岁)平均生育的子 女数,是衡量生育水平最常用的指标之一。如果一个国家人口的生育水平一直低 于更替水平,这个国家的人口可能会减少。下图示意韩国总和生育率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1、2题。
2010年是6~14岁,这部分人在2010年数量较少,不会在2025年出现生育高峰;中 国西部少数民族多,生育政策较宽松,且图示信息不足以判断其人口总量减少,且 20年期间不一定是逐渐减少。
【命题陷阱】 陷阱1:人口惯性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试题中隐含的信息是某个年龄段人口出生 率高,当这个年龄段人口进入婚育年龄之后,出生的人口数量就多,而不是某年某 个年龄段人口多,该年人口的出生率高。 陷阱2:人口数量与人口比重:题目中隐含的信息是某一年龄段人口的数量少,则 该年龄段人口比重占总人口的比重少。
(1)D (2)C (3)B 第(1)题,2001-2005年出生的人口在2010年是5~9岁,19911995年出生的人口在2010年是15~19岁,1981-1985年出生的人口在2010年是 25~29岁,1971-1975年出生的人口在2010年是35~39岁,据图可知,这四个年龄 段妇女人数35~39岁最多,说明1971-1975年人口出生率最高。第(2)题,该市 20~24岁年龄组出生时间大致是1986-1990年,由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 岁,1986-1990年的育龄妇女2010年年龄在41~49岁,据图可知,2010年年龄在 41~49岁人数较多,因此造成20~24岁年龄组出生人数偏多的原因是该组人口出
生期间育龄妇女较多;1986-1990年生育政策稳定;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在改革开放 后均较快,不会仅仅影响某个短时间段;1986-1990年生育观念不会变化太大。第 (3)题,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变化,即20年后的变化。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 21~29岁,20年后进入生育年龄的人在2010年是0~4岁、5~9岁,图示这部分人 数量少且较长时间人数少,且10~14岁的人数也较少;因此推测2010-2030年该市 人口增长较为缓慢;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趋势不明显,且不一定是逐渐提 高;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2025年即15年后进入育龄年龄的人在
【审题思维图】 第(1)题,思路分析如下:
第(2)题,思路分析如下:
第(3)题,思路分析如下:
【核心必备】 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考场秘技】 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 (1)读构成: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定类型。人口金字塔图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①年轻型(增长型))年轻人比 重大,塔形下宽上尖(甲图);②成年型(静止型)——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 人数差别不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即塔尖)急剧收缩(乙图);③老年型(缩 减型)——年轻人比重小,中年以上比重较大,塔形下窄上宽(丙图)。
我国老龄化程度在城乡差异十分明显。下图示意不同年份65岁以上老年人 口占比。据此完成3、4题。
3.1982-2010年,我国( ) A.镇老龄化出现时间早 B.乡村老年抚养比上升 C.市镇劳动力数量减少 D.市乡老龄化差距缩小
考点2 城市与城市化
(2020·山东等级考)同城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城市紧密联系、协调发展、 共享发展成果的现象。公路客流能够反映城市间的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度,是 分析判断城市间关系的重要指标。如图示意安徽省2011年8月行政区划调整前的 中心城市间公路客流状况。滁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南京,次位客运流向为合肥, 两个方向的客流量相差很小。据此完成(1)、(2)题。
A.2001-2005年
B.1991-1995年
C.1981-1985年
D.1971-1975年
(2)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
间( )
A.生育政策放宽
B.经济发展提速
C.育龄妇女较多
D.生育观念转变
(3)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 ) A.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 B.人口增长较为缓慢 C.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 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