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聚类分析及政策建议
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d6f2df40242a8956bece44a.png)
聚类分析系统聚类城镇居民消费水平通常用一下八个指标来描述,八个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
为研究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需将相关性强的指标归并到一起,这实际上就是对指标聚类。
原始数据如下:首先利用SPSS输出变量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然后进行指标的聚类.最大的相关系数为R(4,8)=0.82。
指标的聚类图如下:可以看出全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类是各种副食、日用品及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和住房等支出,这是在消费结构中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其次是居民购买烟、酒、饮料及服装的支出;粮食和水电燃料是两项很重要的消费指标,但目前在城镇居民的消费中所占的比例较小。
下面进行样品聚类,主要进行的是不同聚类方法结果的比较。
分别运用类平均法、最短聚类法、最长聚类法进行分类。
类平均法谱系图:最短聚类法谱系图:最长距离法谱系图:不同聚类方法聚类结果对照表:标号地区类平均距离法分类标号最短聚类法分类标号最长距离法分类标号1北京11 12天津22 23河北22 34山西22 35内蒙32 36辽宁22 37吉林22 38黑龙22 39上海11 110江苏22 211浙江11 112安徽22 313福建22 214江西22 315山东22 316河南22 317湖北22 318湖南22 319广东11 120广西22 321海南22 322重庆22 223四川22 324贵州22 325云南22 326西藏22 227陕西22 328甘肃22 329青海22 330宁夏22 331新疆22 3直观看出,类平均法分为三类:{1,9,11,19}为第一类,{13,2,22,10}为第二类,其他为第三类;最短距离法分为两类,{1,9,11,19}为一类,其他归为一大类;最长距离法分为三类:{1,9,11,19}为第一类,{10,22,2,13,26}为第二类,其余为第三类。
很显然,这三种方法的分类效果是有差异的。
究竟采取哪一种分类好?一种方法是根据分类问题本身的知识来决定取舍,另一种方法是将几种方法的共性取出来,有争议的样品根据其实际情况再划分。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因子和聚类分析——以福建省为例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因子和聚类分析——以福建省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6de7535376baf1ffc4fad25.png)
来, 随着社会 经济的快速发展 , 城市综合水平不断提升 , 城镇
居民 的生活水平显 著提 高 , 福建居 民消 费需 求对全省经济发
展的影 响不断增 大。但是 , 与城 镇居 民相 比, 农 村居 民消费
不足 , 不仅 严重影 响了农村经 济 的发展 , 也 制约 了全 省经济 持续 、 健康 、 稳定发 展。因此 , 深入研究 福建农村居 民消费结
单位 : 元
x6 x7 x8
表1 2 0 1 1 年福建各地市农 民消费结构 的指标数据
地 区 x4
福 州 厦 门
3 , 2 9 3 . 8 6 3. 9 4 7 . 2 1
5 2 7 . 5 7 5 9 9 .1 , 4 1 2 . 1 0
3 , 1 5 7 . 7 8
3 3 4 . 1 1
3 8 7 . 4 1
1 , 1 3 2 . 5 8
8 8 8 . 1 9
3 9 2 . 6 O
2 9 9 . 1 2
4 2 0 . 3 9
3 0 9 . 4 3
6 5 6 . 8 5
6 2 0 . 9 3
[ 关键词]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农村居民消费结构
[ 中图分类号] F 1 2 6. 1 [ 文献标 识码 ] A
[ 基金项 目]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 目 “ 金融发展 与城 乡收入差距研 究”( 2 0 1 3 1 3 7 6 2 0 1 0 ) [ 作者简介 ] 陈忠 ( 1 9 6 7 一 ) ,男,硕士 ,副教授 ,研 究方 向为 国际贸易 、服 务贸易。
变化 情况 , 制定 合理的消 费战略 和政 策 , 对促进福 建经济 的 快速增长 , 实现全省的全 面小康具有非 常重要 的现实意义 。 从现有 的文献看 , 以往的学者对福建居 民消 费结 构的研 究 主要 是以整个省或福建城市居 民的消费结 构为研究对象 ,
基于聚类方法的我国各省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基于聚类方法的我国各省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c0a847aaaea998fcd220e2b.png)
基于聚类方法的我国各省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作者:许国琼来源:《商情》2009年第09期【摘要】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居民消费结构的不同。
利用统计年鉴的数据,本文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可以把这31个地区分为三类,并分析每一类城市具体的特点。
最后,为改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聚类分析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欲望而使用物品的一种经济行为,它是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又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归宿点。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稳步增加,消费支出强劲增长,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消费结构是指居民在消费过程中的各类消费品和服务支出在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
合理的消费结构不仅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且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总体结构形成良性循环。
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消费结构既反映了居民的消费偏好以及对收入、价格等因素的敏感程度,又反映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其消费结构就越趋向于追求安逸享受的消费结构。
在这样的消费结构中,奢侈品支出如精神文化消费、服务性支出所占的比例就会较大。
反之,在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中,生活必需品消费支出所占的比例就会较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不断获得解放和日益加快发展,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迅速上升,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对过去而言,居民食品方面的消费支出比重在逐渐下降,而在交通通讯、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支出比重越来越大。
消费结构的变化,反映居民需求的变化。
研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及其变化、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各种因素,对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扩大内需,搞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定产业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聚类分析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聚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126c78d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68.png)
三 数据起源
为了消除各地域在区域面积、人口等方面旳先天差别, 使数据旳分析成果更合理,这里旳指标均采用各地域城乡 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整年消费性支出作为分析对象,即采用人 均值。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得到2023年旳统计数据,见表1。
• 四 统计措施简介
(一) 本文采用旳统计分析措施 1 . 基本思想。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是对多属性统计样本进行定量分类旳一种多
造差别制定愈加合理旳用以增进本地经济发展旳引导性政策提 供愈加有效旳决策根据。
[关键词]城乡居民 消费构造 消费需求 聚类分析
Cluster analysis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Chinese urban residents
Abstract:……………….
• 一 引言
元统计分析措施。其目旳在于辨认在某些特征上相同旳事物,并把事物就这些特征划
提成若干类,使在同一类旳事物具有高度共性,而不同类旳事物具有高度相异性。这 种措施基本思想见课本 …..
2. 主要根据。本文采用层次聚类分析法(Hierarchical Clustefing Analysis),这是聚类分 析中用得最广泛旳一种措施,有关旳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 。我们选用旳是自下而上旳
层次聚类措施。
五 城乡居民消费构造旳实证分析
(一) 各地域城乡居民消费构造旳聚类分析 借助统计软件STATISTICA中旳分类(Classify)中层次聚类( Hierarchical)功能, 我们根据 样本旳有效性 ,将31个省分为八类 ,,对2023年旳截面数据进行分 析,得到聚类成果 根据STATISTICA操作得到旳各省聚类成果图及消费性支出旳项目有:食品、
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欲望而使用物品旳一种经济行为,它是人类一切经济活
广西14个城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聚类分析
![广西14个城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聚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fd579c5a1c7aa00b52acbb1.png)
宁、北海 、柳州等经济发达城市的居民消费支出也均大幅高于其 他经济欠发达城市 的居 民消费支出。
3 衣 着 消 费上 呈现 出一 定 的地 域 性 。 广西 北 部 城 市 如 桂林
借 助 三 大统 计 软 件之 一 的 S S 对数 据 进 行运 算 , 用 Casy PS 利 l i sf
一/ 至圉  ̄I i 骶 . 贸?-i J I  ̄ 类
撩
? 缱
区 域 经 i 斋
广西 I 4个城 市城镇 居 民 肖费结构的 聚类分 析
I罗 琴 广西 财经 学院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 目 ( 编号 2 0 1B 5 08 21 )
[ 要]经济发展 的差异导致 了广西 1 个城 市的居 民消 费结构的不同 利 用统计年 鉴上 的数据 . 本文通过对广西 1 摘 4 4 个城 市的城镇居 民消 费结构进行聚类分析 .发现可以将这 1 4个城市分为四类 ,并 分析每一类城市具体 的特点。最后,为改
完 全 步入 小康
努力。
但 与 发达 国家 的 恩格 尔 系 数 相 比 ,差 距很 大 , 目
本文选取构成居民消费支出的主要项 目作 为指标。按照中华人民
衣 着 、家庭 设 备 用 品及 服 务 、医 疗保 健 、交通 和 通讯 、教 育文 化
前 仍 处 于/ 康 的初 级 阶 段 . 达 到 发达 国家 的 水平 还 要 经 过 不懈 共 和 国统 计 局 统计 口径 构 成城 镇 居 民 消 费 支出 的项 目有 : 品 、 J 、 要 食
会带动这些城市经济 的高速发展 。经济发展的差异必然导致广 常用距离来表示 。本文采用一种最常用的距离——欧式距离 。计 西1 4个城市的居民消费结构的不同。为了进一步改善消费结构 ,
【原创】R语言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数据主成分,聚类分析报告.pdf(附代码数据)
![【原创】R语言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数据主成分,聚类分析报告.pdf(附代码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d97e8944a300a6c30c229f6a.png)
有问题到百度搜索“大数据部落”就可以了欢迎登陆官网:/datablog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研究有问题到百度搜索“大数据部落”就可以了欢迎登陆官网:/datablog摘要:近年来,随着我们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开始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多种多样的商品,而且人们在实现物质需求满足的同时,还在不断追求精神需求的满足。
对此,本文先使用R语言对城镇居民人均总消费支出以及恩格尔系数的总体现状进行数据可视化,接着运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含港澳台)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综合评价。
共提取2个主成分,分别命名为日常必需品消费成分、非日常必需品成分,并将31个省区市主成分综合得分进行排名和聚类分析,结果分为四类。
最终得出相关结论,体现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消费偏好的差异性以及其中的联系。
关键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数据可视化;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有问题到百度搜索“大数据部落”就可以了欢迎登陆官网:/datablog有问题到百度搜索“大数据部落”就可以了欢迎登陆官网:/datablog目录一、引言 (4)1.1研究背景及意义 (4)1.2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4)二、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现状分析 (5)2.1各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总消费支出 (5)2.2恩格尔系数分析 (6)三、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统计建模分析 (8)3.1主成分分析 (8)3.1.1计算相关矩阵 (8)3.1.2计算相关矩阵的特征值和主成分负荷 (8)3.1.3确定主成分 (9)3.1.4主成分得分 (9)3.1.5计算主成分C1,C2的系数 (10)3.1.6各省、市、自治区的主成分得分排名 (10)3.1.7主成分作图 (12)3.2聚类分析 (13)3.2.1聚类分析结果分析 (13)四、结论及建议 (16)有问题到百度搜索“大数据部落”就可以了欢迎登陆官网:/datablog附录: (17)―、引言1.1研究背景及意义人均消费支出指居民用于满足家庭日常生活消费的全部支出,包括购买实物支出和服务性消费支出。
判别分析论文
![判别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45d90df581b6bd97e19ea8b.png)
判别分析论文中国各地区消费价格指数聚类判别分析摘要: 消费价格指数结构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城市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而消费价格指数结构的合理性又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 直接影响到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本文利用聚类分析对于中国各个城市消费价格指数进行分析, 将其分为5类,并对其进行分析;再聚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判别分析,检验聚类分析的正确性,最后提出可行性的优化政策。
关键词: 消费价格指数; 消费结构;经济发展;聚类分析一、研究背景:消费者物价指数是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
反映居民生活中的产品和劳务价格所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是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用於衡量消费者经常购买的确定的一篮子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每月公布一次。
其中能源和食品专案的价格变化很大,因此将它们扣除以后得到“核心资料(Core Rate)”,能更为真实地反映价格的变化。
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化反映了零售水平的通胀压力。
消费价格指数在国外被称为消费指数或生活费用指数,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反映居民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对职工货币工资的影响,是研究具名生活、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空的依据。
今年以来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价格屡创新高,今年一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0(3%,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1(8%,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0(2%。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1(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3(2%,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1(0%,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6(8%。
而消费者的工资水平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消费价格指数普遍上涨,对居民的生活压力和生活水平满意度有很大的影响。
虽然消费价格指数结构上涨没有引发全面的通货膨胀,但结构增长的危害也不小,这会导致资本一定范围内的转移,引起再分配效应,进而有可能加大贫富差距,贫富差距过大会造成财富的过度集中,不利于社会稳定,有悖于共同富裕的宗旨。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地区差异——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地区差异——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dc7f29edd88d0d233d46a33.png)
21 0 0年 3月
西 安财 经学 院学报
J u l f ’nUnv ri f n n ea d E o o c o ma o a ies yo a c c n mi Xi t Fi n s
V0 . 3 No 2 12 . Ma . 0 0 r2 1
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 博士 , 研究方 向为统计方法及应用 、 数量经济学 。
2 5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下结 论 :
二 区 : P2 C f: 9 6 5 3 4 . 8 0+0 6 7 2 .4 8 f
三 区 : P3 C £= 8 2 4 3 + 0 6 1 I £ 4 .6 4 . 6 5 P3
引入 虚拟 变量 的混 合估计 模型 为 : Y = 口 +| Xi 2 i 1 l 9 1 +a D2+9 D2 +U 2 xi i
、
分 析方 法
( ) ae D t 分析 一 P n l aa
P eD t就 是 “ 行 数 据 ” “ n a l aa 平 或 面板 数 据 ” 是 , 指在 时间序列 上取 多 个 截 面 , 这 些 截 面上 同时 选 在
与省市 ) 问 的距 离 , W ad法对 2 0 之 用 r 0 7年全 国 3 1
+U 由于在 横 截 面上 个 体 影 响 的不 同 , 为 变 截 称 距模 型。 个体 影响 表现 为 模 型 中被 忽 略 的反 映 个 体 差异 的变量 的影 响 , 分 为 固定 和 随 机影 响两 种 情 又 况 , 文采用 变截距 固定效 应模 型 。 本
混合 回归模型 为 : 。,i ;t 口+z a = 9 = Y =
+ 。 截 面上无 个 体影 响 、 结构 变化 , 当于将 在 无 相
(完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完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50def23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7e.png)
(完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收⼊的不断提⾼,⼈们的消费⽔平也在显著地提⾼。
因此⼈们将更多的关注点投放在了“消费结构”的优化上。
消费结构的变动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为研究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际因素,本⽂通过⽐较分析2012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治区)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相关数据,在充分运⽤Excel软件和SPSS软件的前提下。
运⽤描述分析、多元统计分析(具体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计量分析(具体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三种分析⽅法,⼒求在以2012年全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实际数据为前提的条件下,分析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具体情况,同时探讨我国各区域之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以期能为各地⽅政府的消费结构的优化提供⼀定的参考价值与依据,为当地的经济的发展提出更加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引⾔“消费”是⼈类⽣活中的主要且必须的活动,任何⼈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消费。
简⽽⾔之:⼈类的⼀切经济⾏为都是围绕着消费⽽进⾏的。
因为⽣产的⽬的是为了满⾜消费;扩⼤消费市场是资本增值的前提;企业之间的各类资源的竞争,最终都表现为消费市场份额的竞争。
因⽽,当今社会,每个⼈都在努⼒学习和⼯作以期能够获得更⾼的个⼈收⼊,深究其⽬的也是为了提⾼个⼈的消费⽔平。
所以说“消费”已成为当下最炙⼿可热的经济词汇。
经济的发展是为了满⾜⼈类不断扩⼤的经济需求,⽽各国经济发展是以提⾼整体国民的福利⽔平为⽬的,主要就是提⾼国民当前乃⾄未来的消费⽔平。
所以说,⼀个国家宏观经济的正常运⾏,有赖于国民整体的消费状况,消费结构是否合理是前提,同时消费结构的优化则是提⾼国民经济必不可少的经济⼿段。
消费结构1(consumption structure)具体是在⼀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们(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和社会集团)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例关系。
中 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聚类论文
![中 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聚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04a7834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d8.png)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聚类论文一、引言消费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深入研究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对于了解居民的生活水平、消费需求、市场趋势以及制定相关政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一)食品消费食品消费仍然是城镇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消费结构中的占比逐渐下降。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品质和种类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营养均衡和食品安全。
(二)衣着消费城镇居民在衣着方面的消费支出不断增加,对服装的品牌、款式和质量有了更多的追求。
同时,个性化、时尚化的服装成为消费热点。
(三)居住消费居住消费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购房、租房以及装修等方面的支出不断增长,反映出人们对于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的重视。
(四)交通通信消费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城镇居民在交通和通信方面的消费显著增加。
汽车消费逐渐普及,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使用也日益广泛。
(五)教育文化娱乐消费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类教育培训市场蓬勃发展。
同时,文化娱乐活动的消费也在逐渐增多,如旅游、观影、健身等。
(六)医疗保健消费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稳步上升。
包括医疗服务、药品购买以及保健用品等方面的消费。
三、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聚类分析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
根据消费支出的不同组合,可以将城镇居民分为以下几类:(一)高消费型这类居民的收入水平较高,消费结构较为多元化,在各个领域的消费支出都相对较高。
他们注重生活品质的提升,在高端食品、时尚服饰、优质住房、高端交通通信工具以及丰富的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服务方面投入较大。
(二)基本保障型这类居民的消费主要集中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上,如食品、衣着和居住等方面。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聚类分析及政策建议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聚类分析及政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4ede47250066f5335a812115.png)
近年来 . 随着 我 国经济 的快 速 发 展 , 城镇 居 民 的 收入 关 键 问题 。 不 断增加 . 且在 国家连续 出台住 房 、 并 教育 、 医疗 等各 项改
革 措 施 和实施 “ 激 消费 、 大 内需 、 动 经 济增 长 ” 济 刺 扩 拉 经 政 策 的影响下 . 国各 地 区城 镇 居 民 的消 费支 出也 强劲 增 我 长 . 费结 构 发生 了 巨大 的变 化 , 构 不 合 理 现象 也 得 到 消 结 了一定 程度 的调整 。但 是 , 由于 各地 区的 经济 发展 不平 衡 及原有 经济基 础 的差异 . 使各 地 区 的消 费结 构仍 存 在着 明 显 差别 。为了进一 步改 善 消费结 构 , 确引 导消 费 , 高我 正 提
其 中 x 表 示 i 区第 tt l2, , , , , , ) t 地 (= , 3 4 5 6 7 8 种消 费支 出所 占 比重 , x 表示 j 区第 t 消 费支 出所 占比重 , 表 地 种
发现 特点 和规律 . 宏 观上 把握 各 地 区城 镇居 民的消 费现 示 i 区和 j 区的消 费结 构相似 程度 。 iO说 明 i 区和 从 地 地 d= i 地 状 和不 同地 区 消费水 平 的差 异 . 提 高我 国各 地 区消 费水 i 区消 费结 构完全 相 同 , 实 际上 i 区和 j 区的消费 为 地 但 地 地
12 l o o年第 1期
■现 代管理 科 学
■发 展战略
我 国城 镇 居 民消 费 结 构 的 聚 类 分 析 及 政 策 建 议
●刘 思 嘉 赵 金 楼
摘要 : 近年来, 我国城镇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逐渐提 高, 但各地 区间的消费结构仍存在较大差别。 文章选用 8 个城镇 居民消费结构统计指标 , 采用欧式距 离平方和 离差平方和法, 对我国 3 个省、 1 直辖市及 自治 区的 20 年城镇居 民消费 08 结构进行聚类分析和比较研究。 这不仅从总体上掌握 了我国消费结构类型的地 区分布 , 而且系统分析 了我国各地区消费 结构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为国家制定消费政策提供 了决策依据。
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的聚类分析及比较研究
![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的聚类分析及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231f7c3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14.png)
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的聚类分析及比较研究林珊屹 长春财经学院摘要:随着经济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居民消费需求结构方面也发生了变化,居民消费性支出情况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准。
本文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比较我国31个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差异。
关键词:家庭消费性支出;系统聚类;K -均值聚类中图分类号:F224;F12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31-0005-02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尤其是国家对农村扶贫力度的不断增强,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但是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基础、地理环境不尽相同,导致了各地区的消费能力有所不同,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居民生活状态、明确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差异的原因,并对其消费情况做出科学、准确的评价,本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地区城市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差异进行研究。
一、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1.研究方法聚类分析是多元统计中的方法,它依据研究对象的特征,对其进行分类并减少研究对象的数目。
对于缺乏可靠历史资料的各类事物,无法确定共有多少组类别,运用聚类分析就可以将性质相近的事物归为一类。
一言以蔽之,聚类分析是将研究对象划分为相对同质群组的一种统计分析技术。
由于它能够很好地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因此非常受人们的重视,并且发展地很快,同时也被广泛应用到很多领域。
由于被分类对象的不同及分类研究目的的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聚类方法,大体上分为系统聚类法、动态聚类法、模糊聚类法、有序样品聚类法和分解法这五大类,本篇文章选用的是系统聚类法中的类平均法、Ward 聚类法和动态聚类法中的K -均值聚类法进行分析。
2.数据来源本篇文章数据来源于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对2016年我国31个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进行聚类分析。
选取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医疗保健和其他用品这8项指标。
二、实证分析1.应用系统聚类法对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进行分析利用统计软件SPSS V21.0,选取系统聚类法中的类平均法和Ward 法,结合8项指标对31个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进行系统聚类,并生成树形图,如图1和图2所示。
基于聚类方法的我国各省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基于聚类方法的我国各省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41045330b4c2e3f57276310.png)
基于聚类方法的我国各省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Post By:2009-9-9 9:18:23摘要: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居民消费结构的不同。
利用统计年鉴的数据,本文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可以把这31个地区分为三类,并分析每一类城市具体的特点。
最后,为改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聚类分析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欲望而使用物品的一种经济行为,它是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又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归宿点。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稳步增加,消费支出强劲增长,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消费结构是指居民在消费过程中的各类消费品和服务支出在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
合理的消费结构不仅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且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总体结构形成良性循环。
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消费结构既反映了居民的消费偏好以及对收入、价格等因素的敏感程度,又反映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其消费结构就越趋向于追求安逸享受的消费结构。
在这样的消费结构中,奢侈品支出如精神文化消费、服务性支出所占的比例就会较大。
反之,在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中,生活必需品消费支出所占的比例就会较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不断获得解放和日益加快发展,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迅速上升,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对过去而言,居民食品方面的消费支出比重在逐渐下降,而在交通通讯、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支出比重越来越大。
消费结构的变化,反映居民需求的变化。
研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及其变化、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各种因素,对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扩大内需,搞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定产业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新恩格尔系数模型分析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新恩格尔系数模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8fd4f66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33.png)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新恩格尔系数模型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消费结构的变迁不仅反映了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的改变,还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社会稳定的问题。
对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及其变迁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消费结构的变革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
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消费需求结构也将发生相应调整。
消费结构的变迁直接影响到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
通过深入分析消费结构的变化情况,可以为政府部门和相关研究机构提供决策参考,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新恩格尔系数模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深入探讨消费结构的演变趋势、新恩格尔系数模型的应用及政策建议,将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其演变趋势,探讨新恩格尔系数模型在消费结构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迁情况,揭示不同消费品类在总消费中的比重变化,探究消费结构的演变趋势;2. 介绍新恩格尔系数模型的基本原理,探讨其在消费结构研究和消费趋势预测中的应用潜力;3. 基于实际数据来源与方法,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分析,验证新恩格尔系数模型在实践中的有效性;4. 探讨影响消费结构变化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消费习惯及政策导向等因素,并提出相应建议;5. 总结消费结构的演变趋势,归纳新恩格尔系数模型的应用价值,为政府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可行的政策建议,促进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发生变化。
深入研究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其变迁规律,对于了解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指导宏观经济政策、优化消费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总需求结构分析及政策建议
![我国总需求结构分析及政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7a43acde240c844769eaee31.png)
、
引 言
总需求是推动经济 发展 的主 引擎 。根据 凯恩斯 的 国民收入 核算理 论,国内总需求是指在对外开放经济条件下 ,由消费 、投资和净 出口三 部分组成 。总需求不足将会导致经济的萧条或 内需不足 。总需求变动有 两种基本形态 ,一是结构变动 ,二是总量变动 。虽然在实际经济生活 中 总需求变动常常 以总量的形式表现出来 的,但其基础和前提却是结构变 动。近年来 ,三大需求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极不平衡 ,投资和净 出口 贡献率相对较高 ,消费贡献率有所 下降 。这种不平衡的需求结构 ,不利 于我 国经济 的长期稳定发 展。因此 ,探讨我 国经济稳定发展 动力 问题 。 要从分析我 国的总需求结构人手。 二 、我国总需求结构变动情况 总需求 由最终消费支 出、资本 形成总额 、货物 和服务净 出 口构成 , 这三项也俗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 “ 三驾马车” 。 1 .消费需求 。改革开放 以来 ,随着国 内市场 经济 的发 展 ,消费需 求 已成 为中国经济增长的 主要 动力之 一。在我 国 G D P构成 的三大要素 中,消费需求所 占的 比重 最大 。2 0 0 1 —2 0 1 1年 间 ,消费需 求 占 GD P的 比重始终维持在 4 8 % 以上 ,超过投资需求和净 出口。但是 ,消费需求 占 G D P的比重从 2 0 0 1 — 2 0 1 0年呈 下降趋势 ,最 终消费率从 2 0 0 1 年的6 1 . 4 %持续下降到 2 0 1 1 年的 4 9 .1 %。著名发展经 济学家钱 纳里等人进行 的一项 实证研究表 明:在人 均国 内生产 总值 达 1 0 0 0美元左 右时 ,居 民 消费率一般为 6 1 %。 根据美 国商务部 经济分 析局数据显示 ,2 0 1 1年美 国G D P的构成中 ,居民消费占 G D P的比重为 7 1 .2 % ,企业投 资为 1 2 .
基于聚类分析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毕业论文
![基于聚类分析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34c2f99e45c3b3567ec8bf2.png)
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基于聚类分析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课程名称多元统计分析与spss 软件应用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 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 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 万字。
聚类分析在各地区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中的应用
![聚类分析在各地区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c5ec253be23482fb4da4c8a.png)
民总 体 消 费水 平 帽近 . 同时也 暗 示 这些 分 类 .这 是一 个 聚 类
分析 的问 题 由于 样
收 稿 日期 :0 1 1一 9 2 1-2: 2
Pl N EERl o NG I W TH SCl ENCE & TECHNO L GY O NTHL o M _ Y ⅣD. 201 2 2 55
七 项 数 据 . 用 聚 类 分 析 方 法 . 全 国 采 对 城 镇 居 民 的 消 费 结 构 进 行 了地 区差 异
数 最能 够 体现 出各 地
区 间 的 消 费 水 平 差 异 .笔 者 引 用 我 国 常 用 的消 费 资料 支 出分
的分 析 。
1 聚 类 分 析 的基 本 原 理
聚 类 分 析 是 根 据 样 本 的 多 个 观 测
类 方 法 .将 各 地 区城 市 居 民人 均 生 活 费支
出 分 为 7个 部 分 . 相
指 标 . 体 找 出能 够 度量 样 品 或指 标 之 应 的 指 标 分 别 为 食 具
间 相似 程 度 的统 计 量 . 以这 些 统计 量 为 划 分类 型 的依 据 . 相 似程 度 的 大小 把 按 不 同 的样 品 聚 合: 勾几类 . 成 一个 由小 形
到 大 的 分 类 系 统 可 以 对 样 本 聚 类 也 可 以 对 指 标 进 行 聚 类 。 若 归 为 一 类 . 明 说 样 本 之 间 的 总 体 表 现 水 平 相 近 以 及 指 品 、 着 、 庭 设 备 用 衣 家
品及 维修 服务 、医疗 保健 和个 人用 品 、 交
中 图 分 类 号 : 2 49 F2 . 农 村 居 民 消 费 水 平 是 指 农 村 居 民 在 物 质 产 品 和 劳 务 的 消 费 过 程 中 , 满 对 文献标 识码 :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聚类分析及政策建议摘要: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逐渐提高,但各地区间的消费结构仍存在较大差别。
文章选用8个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统计指标,采用欧式距离平方和离差平方和法,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2008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聚类分析和比较研究。
这不仅从总体上掌握了我国消费结构类型的地区分布,而且系统分析了我国各地区消费结构的特点及产生原因,为国家制定消费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关键词:消费结构;聚类分析;政策建议;2008年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
并且在国家连续出台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改革措施和实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的影响下,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也强劲增长,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结构不合理现象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
但是,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原有经济基础的差异,使各地区的消费结构仍存在着明显差别。
为了进一步改善消费结构,正确引导消费,提高我国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有必要考察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之间的异同并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发现特点和规律,从宏观上把握各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现状和不同地区消费水平的差异,为提高我国各地区消费水平和谐增长提供决策依据。
二、聚类分析方法的原理1.基本思想。
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是对多属性统计样本进行定量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其目的在于辨认在某些特征上相似的事物,并把事物就这些特征划分成若干类,使在同一类的事物具有高度共性,而不同类的事物具有高度相异性。
这种方法基本思想是:从一批样本的多个观测指标中,找出度量样本之间或指标之间相似程度(亲疏关系)的统计量。
构成一个对称的相似性矩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找寻各样本(或变量)之间或样本组合之间的相似程度,按相似程度的大小。
把样本(或变量)逐一归类,关系密切的归类聚集到一个小的分类单位。
关系疏远的聚集到一个大的分类单位,直到所有样本或变量都聚集完毕,形成一个亲疏关系谱系图,能够更自然、更直观地显示分类对象(个体或指标)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本文通过对2008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8个聚类分析指标的统计数据进行样本聚类,发现我国各地区之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
2.主要依据。
本文采用系统聚类法(Hierarchical Clustefing Method),这是聚类分析中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它涉及相似性度量的选择和类间距离计算方法的确定等关键问题。
(1)相似性的度量。
系统聚类法是根据样品或指标之间的亲疏程度来进行合并,衡量亲疏程度的距离是指将每个样品看成是个变量对应的维空间中的一个点,然后在该空间中定义,距离越近,则亲密程度越高,这里对样本进行分类。
故采用欧氏距离为度量标准。
如公式(1)所示:22])([tit p t it ij x x d -=∑ (),...,2,1,n j i = (1)其中ij x &表示i 地区第t(t=l ,2,3,4,5,6,7,8)种消费支出所占比重,jt x 表示i 地区第t 种消费支出所占比重。
ij d 表示i 地区和j 地区的消费结构相似程度。
ij d =0说明i 地区和j 地区消费结构完全相同,但实际上i 地区和j 地区的消费结构不可能完全一样。
因此,ij d 越大,则i 地区和j 地区的消费结构差异越大,相似性越小;反之,正好相反。
(2)离差平方和法。
系统聚类法根据类与类之间距离的计算方法不同,又分为八种类型: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类平均法、重心法、离差平方和法等等。
由于离差平方和法的类间距离与两类的样品数有较大的关系,两个大的类倾向于有较大的距离,因而易于合并。
这既符合我们对聚类的实际要求,也适用于各地区居民消费结构分类的特征,因此本文确定采用离差平方和法计算类与类之间的距离。
离差平方和法(Ward Linkage)由沃德(Ward)提出。
是根据方差分析原理得到的,如果分类比较合理,则同类样品之间的离差平方和较小,类与类之间的离差平方和较大。
设将n 个样本分成k 类G 1,G 2,… ,G k 用X (t)表示G t 中的第i 个样本(X (t)t 是P 维向量),n t 表示G t 中的样本个数,是G t 的重心,则在类G t中的样本的离差平方和为(2):)()()()()(1)(t t i t n i t i t x x x x S t-'-=∑= (2)k 个类的类内离差平方和如公式(3):)()()()()(11)(1t t t t k t n i t t k t t x x x x S S t-'-==∑∑∑=== (3)当k 固定时(即分类的类数固定,要选择使S 达到最小的分类),假设类G p 和类G q 合并成新类G r ,则G r 与任一类G i 之间的距离递推(4):2222pq i r i iq i r q i TP i r p i n D n n n D n n n n D n n n n D +-+++++= (4)具体做法是先将11个样本分成n 类,然后每次减少1类,由于每减少l 类,总离差平方和S 要增大,选择使S 增加最小的两类合并。
依次进行,直到N 个事物归属为1类为止。
三、消费结构的聚类分析过程消费结构指居民在生活消费过程中,不同类型消费的比例及其相互之间的配合、替代、制约的关系。
就其数量关系来看,消费结构足指在消费过程中不同商品或劳务消费支出占居民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反映了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对各类商品及劳务的需求结构,体现一国或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状况。
1.数据的获取及来源。
运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城镇居民消费结构。
首先要根据研究目标确定相应的聚类分析指标。
分类效果如何,关键取决于聚类分析统计指标的合理选择。
聚类分析统计指标应该有明确的实际意义,并且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本文以2008年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为例,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八大指标:食品支出(X 1)、衣着支出(X 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X 3)、医疗保健支出(X 4)、交通和通讯支出(X 5)、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X 6)、居住支出(X 7)、杂项商品和服务支出(X 8),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除台湾、港澳外)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聚类分析。
以便对各地区消费结构特点作系统科学研究。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获取2008年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比例数据。
2.聚类分析结果输出。
本文应用软件SPSSl1.5.采用欧氏距离平方和离差平方和法,对我国31个省份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聚类分析。
输出结果如图l所示。
3.评价结果比较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若选择分类数为5,则得到以下分类结果。
如表l所示。
根据表1,我国各类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相似性效果较好,且不同类型地区的消费结构有着各自的特点。
第一类中的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区的医疗保健支出、交通和通讯支出、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居住支出等方面都远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综合来看,第一类地区经济较发达,各方面的消费能力都较高。
在此类中,北京的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在全国31个省份中名列前茅,北京的科研机构多,藏书量大,高等院校多,娱乐设施先进齐全,这些都是导致北京该项支出比例高的原因,不愧为我国教育文化交流的中心。
纵观全国,各地区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比重近年来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这说明国家及各地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均有显著提高,并已逐步落实到行为中,初见成效,这也有利于我国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
第二类地区中的样本数量较多,情况较为复杂。
其中天津、江苏等地区经济一直较为发达,而江西、贵州、甘肃、陕西等地区虽经济发展处于中等水平,但近年来在医疗保健和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支出比例明显增大,说明其居民消费结构逐渐合理化,已与很多经济发达地区趋同,使得跃居第二梯队。
然而,安徽、江西、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区的食品支出仍然超过了40%,说明其收入水平较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仍应引起国家重视,加大扶持力度。
第五类地区中的云南和西藏,食品支出都非常高,尤其是西藏已超过了50%,而医疗保健支出、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居住支出都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尤其是西藏的医疗保健支出和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等指标都排在全国31个省份之末,这些地区的医疗制度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的确应该引起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充分重视,大力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加强地区精神文明建设。
四、促进我国消费结构合理化的政策建议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居民的消费水平较高,消费结构也越合理。
而且,居民收入水平足影响居民消费需求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并最终决定着居民的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
但是,典型地区西藏又可见。
除收人水平外,还有很多因素影响居民消费结构,如:价格水平、消费习惯、消费环境、消费心理预期等等,因而,政府也要继续出台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增加居民消费积极性,并引导居民消费结构向更健康、合理的方向演进,以期全面提高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
鉴于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扩大消费的基础。
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需求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并最终决定着居民的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
因此,在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以提高消费者对国家经济走势的良好预期。
同时,国家还需采取措施改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尽可能地缩小不同地区间的收入差距,真正发挥大国经济的内部拉动作用,使经济发展走上需求投资拉动的良性发展的道路。
2.刺激消费需求,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当前,我国消费需求相对不足。
这些年来,政府一直花大力气刺激我国的消费需求,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假日旅游消费、通讯及电子产品的消费、住房消费、居民汽车消费等极大的拉动了居民的消费需求。
一方面,我们应该进一步巩固已有成果;另一方面还须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如医疗保健、保险等。
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往往住房紧张。
因此,大力发展这些地区的房地产事业是迸一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有效手段: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交通和通讯条件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应在交通和通讯方面入手,不断加强城市化建设,以促进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地提高。
3.引导文化消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引导人们自觉提高文化消费。
特别是智力性、发展性消费的比重.加大消费中的文化含量和科技含量,提高消费层次和质量,这本身就是人力资本投资。
精神文化领域的扩大,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消费活动就会增多,消费者的人力资本积累也就提高了,进而提高了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从供给方面带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