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几点做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几点做法
新一轮课堂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重要的里程碑。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成为课改主流的今天,我们必须以科学态度重新审视以往的化学教学,应以科学主题为核心,以科学的认识方法和化学方法为线索,以社会生活课题为背景,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使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真正有所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观点必须转变,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教学观点转变
当今的教学理念必须打破旧的模式。首先,教学目标不是传授知识多少,而是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终生学习的能力。其次,教师的角色要转换,老师要为教学服务,主角是学生,一定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引导者、组织者、服务者。教师必须摒弃问学生问题而为自己服务,也不要把教学计划、教学方案需要视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唯一准绳,拒绝把课堂中那些出乎意料的体验和弹性灵活成分纳入预设的教学方案中。一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并不影响学生整体发展,学生必须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最后,信息的传递必须各种形式互助,不仅仅局限谈话回答交流,师生之间包括教师与学生集体之间、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之间(包括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集体之间、小组间交流等)。通过师生互动,教师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学习情况,学生了解了教师的愿望和需要,增进师生的理解,培养融洽互助精神。
二、优化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方法
新教育理念下,应更注重使用“发现法”、“引导探究”、“问题讨论探究”等,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科学素质和品质。当然,新知识不讲不明白,还是要用“讲授法”、“谈话法”。学生能够一看就明白的,也可采用“读书阅读法”。总之,教无定法,根据学生的需要、知识内容,灵活采用不同的教法,这样才会使课堂更丰富多彩,更生动有趣,使学生乐此不疲的学习化学,课堂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设计“问题情景”,特别是发生在身边的“重要新闻”,现实生活的身边化学。例如:为什么金鱼缸里的鱼会窒息而死?“2003年11月23日重庆开县重大井喷”事件中,你若身处其境,如何用化学知识脱离险境?到底是什么有毒的气体夺走人的生命?还有河北邯郸“氨泄漏”事件等等。同时,要让学生对这些情景问题展开讨论、猜测、设计实验,再通过讨论,选用优化实验设计方案来验证,最后得出结论。例如:讲《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时,首先引用“据报载广州一位家庭主妇把漂粉精和洁厕灵、消毒液混合使用,导致氯气中毒死亡”的事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再给一些相关的信息,以及课本知识内容,让学生进行讨论氯气实验室制法的反应原理,从而得出结论。紧接着让学生分析主妇中毒死亡的原因,达到自主性学习的目的,同时也让学生充分体验获取知识的方法、获得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印象更深刻,并学到了认识问题的思维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火花,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更好地理解化学学习内容,感觉到学习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也会更加关注身边化学。总之,在教学中想方设法营造具有创新意识的环境与氛围,通过设疑,从各种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实验教学方式改变
传统的学生实验是验证性的,而验证的内容都是教师或书本指定的。而新课程标准强调在化学实验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实验课应是给出实验课题,让学生去探究,去动手操作,并且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这样,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例如:讲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性质时,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滴入酚酞试液发现变红,但迅速消失。让学生分析:溶液变红,说明有氢氧化钠生成,但使溶液褪色的物质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探究,会有多种猜测:①Na2O2起漂白作用,但过氧化钠遇水分解。②O2起漂白作用,把O2通到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不褪色,说明氧气无漂白性。可能的反应物和生成物被一一否定之后,教师适当点地拨有没有中间产物。③学生实验双氧水的漂白性:往双氧水中加品红溶液,结果褪色。由此得出结论:有漂白作用的是双氧水。学生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四、教学手段的转变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网、现代化的直观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知识素材。根据化学特点,做一些声画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例如:探讨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认识原电池工作原理等,都可以用Flash动画形象地描述,让学生对微观世界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样的课堂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容易理解、掌握知识,同时也可以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做法,有待同仁们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