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教学大纲
营养学课程大纲
营养学课程大纲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营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体营养需求和食物如何影响健康。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掌握营养学的核心知识,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个人和社区的饮食惯。
主要内容1. 营养学概述- 定义和目标- 营养学的分支和原理- 营养学研究方法2. 营养素-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脂肪- 维生素和矿物质- 水和纤维素3. 营养需求- 不同年龄和性别群体的营养需求- 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如婴儿、孕妇、老年人、运动员等)4. 饮食指南与标签阅读- 国际和国家饮食指南的介绍和解读- 食品标签的解读和使用5. 营养与健康- 营养与慢性病的关系- 营养失调与健康问题- 营养改善与健康促进6. 营养评估和教育- 营养评估方法和指标- 营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7. 全球营养问题- 全球营养不良和饥饿问题- 食品安全和可持续性授课方式本课程将采用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学生将有机会参与真实案例的探讨和解决,以加深对营养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评估方法学生将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小组项目、个人报告和期末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估。
参考书目1. "营养学导论",作者:XXX2. "营养与健康",作者:XXX3. "营养评估与管理",作者:XXX以上内容仅为课程大纲的概述,具体的教学计划和内容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请学生们按照教师在课堂上给出的具体安排和要求进行研究。
祝您学习愉快!。
临床营养学教学大纲(护理本科)
《临床营养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代码: 1110128612.课程中文名称:临床营养学3.课程总学时数: 274.课程学分数: 1.55.授课对象:护理本科专业6.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为护理本科专业必修课,是护理教学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临床营养学是营养学的重要组成成份,是运用营养学知识来治疗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康复的科学。
营养治疗在临床综合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合理平衡的营养,不仅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能力,预防疾病发生和发展,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医疗成本,缩短住院时间,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临床营养日益倍受重视。
掌握和运用营养学知识对所有医学生都是必要的,更是临床护理工作者进行整体护理所必需。
二、教学基本要求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通过《临床营养学》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营养学的基础知识、不同人群的营养和膳食需求、食品营养成分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掌握医院膳食的种类和制备、熟悉各类常见疾病的膳食治疗,并能熟练地运用于护理工作实践,有效地促进病人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选取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内容为教学重点,选取针对四年制护理本科专业编撰的教材。
三、学时分配四、课程内容第一章营养学基础【本章教学目的、要求】:1. 掌握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的营养学意义。
2. 掌握人体热能需要量及简易计算方法。
3. 掌握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叶酸、维生素C 的主要生理功能。
4. 掌握钙、磷、铁、碘、锌、铜的主要生理功能。
5. 熟悉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的主要表现。
6.了解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主要食物来源。
7.掌握必需脂肪酸的概念,生理功能。
8.熟悉水的生理功能和常见的水的种类。
9.掌握膳食纤维的概念和生理功能。
《临床营养学》教学大纲全套
《临床营养学》教学大纲全套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Clinical Nutrition总学时:38讲授学时:26实验学时:12学分:2.0先修课程: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与医院感染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涉日护理方向)开课单位:医学院一、课程简介临床营养学是医学营养学的基本知识及基本理论在临床医学的实际应用。
本课程采用讲授和实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熟悉健康人群的营养及与健康的关系,理解临床营养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熟悉不同系统疾病的营养需求、防治及膳食治疗,并能应用所学知识对临床常见疾病提出适宜的营养治疗方案。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营养学基础(8学时)教学目标:通过"营养学基础”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六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和能量的来源与参考摄入量,理解六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 维生素和水)和膳食纤维的营养学意义。
教学要求:识记:(1)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的概念、分类、来源与参考摄入量。
(2)能量的应用单位,换算关系,来源与参考摄入量。
(3 )人体能量消耗的三个方面。
(4)基础代谢,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的概念。
(5 )维生素的概念和分类。
(6)脂溶性维生素的特性,营养状况评价与缺乏症,来源与参考摄入量。
(7)水溶性维生素的特性,营养状况评价与缺乏症,来源与参考摄入量。
(8 )矿物质的概念和分类。
(9)常见重要元素(钙,磷,镁,铁,碘,锌,铜)的食物来源与参考摄入量。
(10 )水的种类和需要量。
(11)膳食纤维的概念,种类,来源与参考摄入量。
理解:(1)六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 的营养学意义。
(2 )脂溶性维生素的生理功能。
(3 )水溶性维生素的生理功能。
(4 )矿物质的生理功能。
(5 )常见重要元素(钙,磷,镁,铁,碘,锌,铜)的营养学意义。
营养学 教学大纲
营养学教学大纲营养学教学大纲营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营养需求和食物消化、吸收、利用等方面的学科。
它对于人类健康至关重要,因此在许多教育体系中都有关于营养学的课程。
本文将探讨营养学教学大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设计一个全面而有深度的教学大纲。
一、引言营养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涉及生物学、化学、生理学等多个领域。
它的目标是帮助人们了解食物的组成、如何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以及如何通过饮食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因此,一个全面的营养学教学大纲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二、基本概念在营养学的教学大纲中,首先应该介绍一些基本概念,例如营养素、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等。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营养素对人体的作用以及它们在不同食物中的来源。
此外,还应该介绍一些常见的营养相关术语,例如能量、热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
三、营养需求了解人体的营养需求是学习营养学的重要一步。
教学大纲应该包括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和比例。
学生应该了解不同年龄、性别和生理状态的人的营养需求有所不同。
此外,还应该介绍一些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例如孕妇、儿童和老年人等。
四、食物组成教学大纲还应该涵盖食物的组成。
学生需要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素含量以及不同食物对人体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介绍一些常见的食物相关术语,例如全谷物、精制食品和加工食品等。
学生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如何读取食物标签和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
五、饮食与健康一个全面的营养学教学大纲还应该包括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学生需要了解不良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例如肥胖、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
此外,还应该介绍一些健康饮食的原则和指南,例如均衡饮食、多样化饮食和适量饮食等。
学生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来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六、营养与疾病营养学教学大纲还应该涵盖营养与疾病的关系。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营养素缺乏或过量摄入对健康的影响,例如维生素缺乏引起的坏血病和钙过量摄入引起的结石等。
此外,还应该介绍一些常见的营养相关疾病,例如贫血、骨质疏松症和抑郁症等。
临床营养学教学大纲
临床营养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高。
饮食对于个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临床营养学的教学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临床营养学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进行探讨,以及课程的设计和评估,以满足学生对于临床营养学知识的需求。
二、教学内容1. 简介与基本概念- 临床营养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营养需求与营养不足的影响- 营养素的分类与作用2. 营养评估与监测- 体质指数(BMI)的计算与评估- 营养相关生化指标的检测与解读- 饮食调查的方法与分析3. 营养与疾病- 营养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营养与糖尿病的关系- 营养与肿瘤的关系- 营养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4. 营养支持治疗- 人工营养的原理和方法- 营养支持治疗在不同临床疾病中的应用 - 营养不良与康复的关系5. 营养与特殊人群- 儿童与青少年营养需求- 孕产妇与哺乳期妇女营养管理- 老年人营养与健康三、教学目标1. 知识层面- 理解临床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常见疾病与营养之间的关系- 了解营养评估和监测的方法2. 技能层面- 能够进行体质指数的计算和解读-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饮食调查- 能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3. 情感层面- 培养对于个体营养需求的关注和重视- 提高对于营养和健康的责任感- 培养同理心,关注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四、课程设计1. 教学方法- 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传达知识和技能-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增进思考和交流- 实践:安排实践课程,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际案例分析2. 课程安排- 基础理论:第一周至第三周,讲授临床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疾病与营养:第四周至第六周,讲授营养与常见疾病的关系- 营养支持治疗:第七周至第九周,讲授人工营养和支持治疗的方法- 营养与特殊人群:第十周至第十二周,讲授儿童、孕产妇和老年人的营养需求- 课程总结:第十三周,总结与复习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 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质量- 合作能力: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践课程中的合作表现- 学习态度: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2. 作业评估- 营养评估报告: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完成的营养评估报告的质量和独立性- 疾病营养方案:学生针对某一疾病设计的营养干预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营养支持案例分析:学生对于营养支持治疗案例分析的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六、结语通过临床营养学教学的内容和目标的规划,以及教学方法的设计和教学评估的确定,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于临床营养学知识的需求。
《营养学》教学大纲
《营养学》教学大纲学时:27适用专业:护理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营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营养与食物和健康关系的综合性学科。
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物学、食品科学、农业科学及食物烹调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临床医学、护理学和康复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是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
课程任务: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今后健康地从事各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生专业的特点,系统地阐述了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各类营养素的基本功能、食物来源、供给量、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各类人群对营养的需要及各类病人的营养。
其总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会应用营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营养与疾病,营养与健康方面的问题,并为健康的人生生活奠定必要的营养知识和技能。
前导课程:基础护理学后续课程:临床护理学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要求:(一)知识教学要求1.阐述营养、营养素、膳食的概念及各种营养素的生理意义。
2.掌握合理膳食的理论基础。
3.理解营养对健康的作用和影响。
4.描述营养与疾病的关系。
(二)能力培养要求1.能为病人提供基本的膳食指导。
2.能对家人和社区居民进行营养知识宣教。
3.能初步为各类临床疾病患者进行营养指导。
44.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要求1.理解营养对健康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在生活中运用营养学知识为家人、病人、他人及个人服务。
2.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五、教法说明1.采用讲授、多媒体、录像、上网、查阅资料、讨论、见习、自学等多种教学形式。
2.本课程系理论教学课,兼有一定的实践教学。
教学中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树立“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潜能,从而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独立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营养学教学大纲
临床营养学教学大纲一、引言营养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对营养物质需求、代谢及健康的科学。
而临床营养学则是在临床医学领域中运用营养学知识,以预防和治疗疾病,改善患者健康状况的一门专业学科。
本大纲将详细介绍临床营养学的教学内容、目标和教学方法,以期为培养具有临床实践能力的营养学专业人才提供指导。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基础营养知识:包括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常见疾病对营养的影响、各种营养素的功能、来源及缺乏过量的表现等。
2. 熟悉临床营养评估方法:学习常用的营养评估工具,了解如何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并能制定相应的营养干预方案。
3. 掌握临床营养支持的原理和方法:包括胃肠外营养、静脉营养、口服营养支持等在不同疾病状态下的应用。
4. 能够合理设计膳食计划: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年龄、性别等因素,制定符合其需求的膳食计划,并指导其正确饮食。
5. 具备临床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实际临床实习和病例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内容1. 营养学基础知识:包括营养素分类、代谢途径、吸收利用、功能及常见缺乏症等内容。
2. 临床营养评估:掌握常用的营养评估方法,如体重指数、生化指标、膳食记录等,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
3. 膳食与健康:讲解不同人群的膳食需求,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指导学生设计符合需求的膳食计划。
4. 营养与常见疾病:介绍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常见疾病的营养干预措施,培养学生对这些疾病的防治能力。
5. 临床营养支持:学习不同类型的临床营养支持方法,如胃肠外营养、静脉营养等,了解其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教师讲解和PPT演示,传授营养学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学习。
2. 病例讨论:教师结合临床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患者的营养问题,制定相应的营养干预计划。
3. 实践技能培训:通过实验操作和实地实习,培养学生营养评估、膳食计划设计等实际操作技能。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营养学教学纲要
营养学教学纲要
介绍
该教学纲要旨在指导营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应用营养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教学目标
- 通过本课程,学生应能够掌握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 学生应能够理解人体的营养需求和各种营养素的作用。
- 学生应能够分析和评估食物的营养价值,并提供营养改善的建议。
- 学生应能够研究并应用科学的饮食管理原则,提高人体健康水平。
教学内容
1. 营养学基础知识
- 营养学的概念和发展
- 营养需求和营养素分类
- 食物成分及其功能
- 营养评估方法
2. 营养素的作用和需求
- 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作用和摄入量要求-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功能和摄入量要求
- 水和纤维的重要性和摄入量要求
3. 饮食与健康
- 健康饮食的原则和指南
- 膳食与慢性病的关系
- 饮食改善的方法和策略
4. 营养与特定人群
- 儿童营养需求和发育
-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营养需求
- 老年人的营养问题和管理
教学方法
- 授课
- 小组讨论
- 实验和案例分析
- 课堂练和作业
- 实地考察和调研
以上是《营养学教学纲要》的基本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营养学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提高他们的健康管理能力。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304041课程总学时/学分:36/2课程类别:旅游管理专业选修课一、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重点讨论人体对营养素的需要和食品的营养价值,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营养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及加工贮藏对食品中营养素的影响,熟悉不同人群对食品的营养要求及合理膳食的构成。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程,应完成如下要求:1.掌握营养学的基础知识。
2.熟悉各类营养素的功能、营养价值以及在生产、加工、贮藏过程中,可能出现降低食品营养价值的各种因素,并了解其来源和供给量。
3.熟悉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4.了解不同生理状况的营养。
5.掌握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
6.了解食品营养强化的概念和要求,了解食品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学方式:多表现应用方面的内容,形式上运用多种媒体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给学员留下深刻的记忆并激起强烈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绪论(2 学时)1.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包括加工)2.食品营养学简介(包括概念、发展历史、研究内容、与其它学科的关系)3.我国食品营养工作的发展4.本课程的特点及学习方法建议本章教学要求:教本章重点食品、营养素及人体健康的关系;本章难点我国食品营养工作的发展。
第一章蛋白质(4 学时)1.蛋白质的组成2.蛋白质的生理功能3.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4.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5.蛋白质的需要量及供给本章教学要求:本章重点掌握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和必需氨基酸的概念;本章难点掌握食物蛋白质的分类及各类蛋白质的主要限制氨基酸,膳食蛋白质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第二章脂类(3 学时)1.脂类的一般组成2.脂类的生理功能3.脂类的消化吸收4.脂类的供给量及食物来源本章教学要求:本章重点掌握脂类的分类;本章难点掌握必需脂肪酸及营养特性,脂类的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第三章碳水化合物(4 学时)1.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2.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3.膳食纤维的作用4.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与食物来源本章教学重点:本章重点掌握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分类,;本章难点掌握膳食纤维对人体的重要作用,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营养学(营养师)教学大纲
营养学(营养师)教学大纲
营养学(营养师)教学大纲
1. 课程概述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营养学的基本知识、原理和实践技能,使其具备成为合格营养师的能力和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了解人体基本营养需求、饮食推荐、饮食与健康的关系以及营养相关疾病的防治方法。
2. 课程目标
- 了解人体的基本营养需求及其来源
- 掌握营养评估和饮食调整的方法
- 理解饮食与健康的关系以及营养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培养学生的营养咨询和教育能力
3. 课程大纲
3.1 模块一:基本营养学概述
- 人体营养需求及营养素分类
- 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 营养评估方法和标准
3.2 模块二:膳食与健康
- 不同年龄阶段的膳食推荐- 饮食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饮食与糖尿病的关系
- 饮食与肥胖症的关系
3.3 模块三:营养与疾病防治- 营养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营养与贫血的关系
- 营养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 营养与免疫系统疾病的关系
3.4 模块四:营养咨询与教育- 营养咨询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营养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 营养咨询案例分析与实践4. 评估方式
- 平时成绩(出勤、课堂表现)占总评成绩的30%
-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70%
5. 参考教材
- 《营养学基础》(王德纬、何军编著)
- 《饮食与健康》(刘宗泽、张龙彪编著)
以上大纲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
营养学教学大纲(儿科)
《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Nutrition)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4234033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儿科)专业学分:理论教学学分:1.5学分总学时:2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4学时, 实验学时:0先修课程:医学基础、医学统计学后继课程:内科学、外科学等选用教材:B.Koletzko主编,王卫平主译.《临床儿科营养》(第2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必读书目:[1] 《中国卫生年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 孙长颢.《营养与食品卫生》(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3]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选读书目:[1] 黎海芪.《实用儿童保健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2]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科学出版社,2013[3] 何志谦.《疾病营养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二、课程教学目标在本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主要为学生讲授营养素概论、营养评价方法、健康儿童的营养和疾病和特殊情况下儿童常见的营养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从预防医学观点出发,深入理解营养与儿童健康、疾病的关系,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营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了解营养学科发展方向及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并能结合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需求,理论上加以提高,为进一步推动婴幼儿的喂养质量和提高患儿的营养保健标准做出贡献。
1.第一章儿童营养总论教学要求: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营养评价的常用方法以及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
了解:儿童早期营养与今后长期的健康之间的关系和体力活动、食品安全对儿童营养的影响。
教学内容:(1)第一节儿童生长发育(2)第二节营养评价:运用体格测量进行临床营养的评价,膳食调查,营养评价的技术方法,营养评价的实验室方法(3)第三节营养的需要:营养素需要量的概念和应用,不同年龄组儿童的热量需要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水和电解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4)第四节体力活动及其对儿童健康和营养素需要量的影响(5)第五节儿童早期的营养与今后长期的健康(6)第六节食品安全(7)第七节胃肠道发育、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8)第八节婴儿的肠道微生态2.第二章健康儿童的营养教学要求:掌握: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优缺点,幼儿、学龄前、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营养需要,妊娠期和哺乳期的营养需要。
儿童营养学初级教学大纲
儿童营养学初级教学大纲
1. 引言
本教学大纲旨在介绍儿童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实践,帮助学员对儿童的营养需求和合理膳食进行全面了解。
2. 研究目标
- 了解儿童的生理发育和营养需求的特殊性
- 理解膳食平衡和多样性对儿童健康的重要性
- 掌握制定适合儿童的营养计划和饮食指导的方法和技巧
- 熟悉常见的儿童营养问题和解决方案
3. 课程内容
3.1 儿童生理发育和营养需求
- 儿童的身体组成和器官发育
- 儿童的能量、营养素和微量元素需求
- 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和评估方法
3.2 膳食平衡和多样性
- 儿童膳食指南的制定和应用
- 儿童膳食中各类营养素的推荐摄入量- 膳食多样性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3.3 儿童的饮食指导和膳食计划
- 制定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膳食计划- 儿童膳食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 膳食宣教和儿童膳食改善的方法和策略
3.4 儿童营养问题和解决方案
- 儿童肥胖和超重问题的预防与管理
- 儿童贫血和营养不良问题的识别和干预- 儿童发育障碍和饮食与生活惯的关系
4. 教学方法
- 讲座和讲解
- 讨论和案例分析
- 实践操作和模拟练
- 考试和测评
5. 考核方式
- 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 课程作业和报告
- 期末考试或综合评估
6. 参考资料
- 王XX,张XX. 儿童营养学教程. 人民卫生出版社,20XX年- 林XX. 儿童膳食与营养. 科学出版社,20XX年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人民卫生出版社,20XX年
以上为《儿童营养学初级教学大纲》的内容概述,具体教学计划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安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养学(Nutrition)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编号:
课程总学时:80(其中讲课:64,实验:16,上机:0,实习:0,课外学时:0)
课程学分:4.5
课程分类:必修
开设学期:秋
开课单位:(食品学院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
适用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
所需先修课:生物化学、人体机能学
课程负责人:(何计国)
二、内容简介:
营养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骨干课程。
本课程以基础营养为核心,由基础营养、特殊人群营养、营养与健康、公共营养和食品营养五部分组成。
基础营养部分的主要讲授营养素的体内过程和各营养素的生理功能、缺乏症,营养素的人体需要与供给;特殊人群营养主要讲授不同人群的营养要求与保证;营养与健康主要讲授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慢病病人的营养支持与改善;公共营养部分主要讲授正常人群的营养监测与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食品营养部分主要讲授各种食物中营养素的含量及烹调加工过程中营养素的损失、保存等。
三、教学大纲
•1、课堂讲授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64学时)
••• 第一章绪论(2学时)
••• 营养学的概念、发展史、任务和学科内容、我国的营养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我国的营养政策和措施。
•第二章营养素(26学时)
•• 常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的体内含量与分布,生理功能与缺乏症,过量的危害,人体的需要与供给量,食物来源及影像吸收的因素。
重点讲授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锌、碘、维生素A、D、E、B1、B2、PP、C营养素的生理功能、缺乏症的发生原因和症状。
第三章特殊人群营养(10学时)
不同生命周期、不同环境、不同工作性质等人群的生理特点、营养要求和营养素需要量增加的原因,营养素的保证的食物供给。
重点讲授孕妇、乳母、儿童、老人、不同季节等人群的生理特点及营养要求。
第四章营养与健康(10学时)
营养与健康、疾病的关系,不同疾病的饮食营养预防与治疗原则,临床病人的营养改善与营养支持方法。
重点讲授营养与免疫、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癌症及肥胖症的关系,不同疾病的饮食营养预防与治疗原则。
第五章公共营养(10学时)
营养供给量标准的制定与使用,营养状况的调查与监测,营养政策的制定,营养强化,营养咨询与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
重点讲授营养供给量标准的使用、营养状况的调查、营养强化方案。
第六章食品营养(4学时)
讲授各类食物的营养及烹调加工对营养品质的影响。
重点讲授米、面、豆、蔬菜、肉、蛋等食品的营养价值及其加工损失。
第七章营养学进展及伪科学(2学时)
讲授目前营养学的进展、前沿研究成果,存在的错误时尚、伪科学论点等。
2、实验、实习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共16学时)
(一)人体营养状况和发育(4学时)
目的:学会正确的人体发育指标的测定方法,加深营养缺乏症的感性认识;学会通过对发育状况的测定来判断人体的营养状况。
树立科学态度,培养科研协作精神。
内容:同学之间互相观察发育状况,有无肋骨串珠、鸡胸、罗圈腿,有无眼睑苍白、比托氏斑、指甲凹陷,有无牙龈萎缩、牙龈出血等营养缺乏症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理想体重,计算实测体重与理想体重的比例;测定上臂围、上臂肌围,判断蛋白质营养状况;测定皮下脂肪厚度,判断肥胖与否。
要求:全班分男女2个大组在不同的实验室进行,每2人为一小组互相观察、测量并记录,共同计算与核对结果;最后汇集全班数据,由指导教师进行点评,实验后每人写一份实验报告。
(二)人体铁营养状况的评价(4学时)
目的:掌握采血方法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了解体内铁营养状况的评价。
内容:(1)采血方法。
(2)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与结果判定。
要求:每2人为一小组互相采血、测量并记录,共同计算与核对结果;最后汇集全班数据,由指导教师进行点评,实验后每人写一份实验报告。
(三)人体维生素C的营养状况的评价(4学时)
目的:掌握人体维生素C营养状况的评价方法
内容:负荷尿的收集、维生素C测定及结果评定。
要求:全班每人1组按试验要求进行试验测定,最后汇集全班数据,由指导教师进行点评,实验后每人写一份实验报告。
(四)膳食调查与营养配餐
目的:掌握膳食调查的方法和结果评定;掌握营养配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内容:登记自身的食物摄入量,运用膳食调查软件进行营养素摄入量计算,并与国家供给量标准比较,对膳食摄入进行评价;根据自身或家人的特点,确定膳食摄入量标准,再利用营养配餐软件在此标准的基础上进行配餐。
要求:全班5个人一组,每人交1份膳食调查与营养配餐结果。
(三)说明
为使学生既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具有科研协作精神,暂定考核成绩中小组记录占40%,个人作业及试验出勤、动手能力等占60%。
各项试验据需要分工完成,但每个同学必须关心全班的各个试验。
3、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孙远明主编《食品营养学》,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
•••••••
•••••••主要参考书:陈炳卿主编〈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何志谦主编《人类营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闻之梅等译《现代营养学》人
民卫生出版社
蔡东联主编《现代饮食治疗学》
人民军医出版社
陈仁惇主编《临床营养学》人民
卫生出版社
4、习题作业安排
讲授过程中,教师结合社会上存在的营养问题提出一些思考性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并完成,此外教材各章均有若干个习题,要求学生都要及时完成,并交教师批改。
教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及时给予辅导、解答。
四、教学大纲说明•
•1、教学目的与课程性质、任务
营养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营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课程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
本课程以基础营养为核心,由基础营养、特殊人群营养、营养与健康、公共营养和食品营养五部分组成。
基础营养部分的主要讲授营养素的体内过程和各营养素的生理功能、缺乏症,营养素的人体需要与供给;特殊人群营养主要讲授不同人群的营养要求与保证;营养与健康主要讲授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慢病病人的营养支持与改善;公共营养部分主要讲授正常人群的营养监测与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食品营养部分主要讲授各种食物中营养素的含量及烹调加工过程中营养素的损失、保存等。
重点是基础营养学中各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
••本课程的内容不仅较以往有明显拓宽,而且所用材料比较新,基本上反映了近年来营养学科新发展的情况,并有一定的深度。
••••3、教学要求与主要环节••
课堂讲授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
讲授方式上,力求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对重点内容要有多媒体提示或板书,难点通过举例达到易于理解的目的。
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课堂上结合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
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掌握营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执笔人:(签名)何计国审定人:(签名)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