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改革开放四十年之农村改革(共19张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一
1978——2005城 乡收入增长路径图
.
材料二 农村改革之初,形成了一种以农户为经营 实体的普遍的超小规模状况。……在新形势下,通过 土地流转这一基础性环节和手段, 促进农业区域规 模化、专业化。
——马晓河《建立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区域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建立土地流转制度的背景
——马力 侯晓晶《浅析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的背景。
材料二:弯曲的铁轨将画面一分为二, 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承担着交通、 运输功能。 其左侧主要是工业、农 业、林业、牧业、副 业、渔业生产 特点:一大二公,一平二调 的各种内容 。另 外,公共食堂、医 评价:反映了人民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 院、幸福院(敬老院)、幼儿园等设施 望。但生产关系的变革超越了当时的生产 一应俱全,形成同吃同住、统一劳动 力水平,脱离了我国国情;严重损害了农 的“社会主义”大院。这正是“人民 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 宣传画《大办人民公社加速社 公社”所向往的理想图景。 会主义建设》蔡振华 1958年 成了农村生产力的倒退。
(3)根据材料三,概括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 出人民公社化运动与1978年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出发点有何 相似之处?两者结局的不同说明了什么?
反映人民利益;主观动机有时与客观效果背离等。 —— 摘编自《 浅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958年到1978年,粮食总产量从2000亿公斤增 长到3000亿公斤,用了整整20年时间。此后农 村改革大潮涌起,粮食产量连年增长,只用 6年时间,就登上了4000亿公斤。……1983年, 乡镇企业总产值超过一千亿元;1987年,猛增 到近五干亿元。 ——夏一《农村改革举世瞩目》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英国圈地运动和1978年以 来我国农村改革的异同。(从过程、方式、影响、实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的推行到土地流转政策的出现,你得到什么 启示?
改革开放是以国家现代化为目标的文明运动。 尽管这场文明运动是面向西方的,但其底色却是中 国的,改革的精神内核在于激发人的活力。
——姜义华《以文明的尺度回溯改革开放四十年》
主题一 改革开放40年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土地改革
对农业社会 主义改造
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公社化
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
1950 1952 1953 废封建地主土 地所有制为农 民土地所有制 调动人民积极 性,恢复经济
.
——马晓河《建立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区域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建立土地流转制度的背景
(2)相同:都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都推动了社会经 材料三 15——17 世纪英国圈地运动使英国农业由 济的进步。 分散的小农经济向大规模的资本主义化农业转 不同点: 变 ……特别是 1688年以后,英国政府制定大量的立 ①过程:圈地运动历经时间长;中国历时短,且带有阶段性。 ②方式:圈地运动通过强迫手段(暴力手段)实现;中国通 法公开支持圈地,使圈地运动以合法的形式进行,规 过政府主导,引导农民自愿推进。 模更大,究其大规模进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 ③影响:圈地运动牺牲了农民利益;中国保障了农民利益。 第一,由于工业的发展及城市的增长,对农产品的需 ④实质:圈地运动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一种手段,体现资产阶 级利益的需要;1978年以来的农村改革以公有制为前提,以 求增加了,原料、粮食价格上涨。第二,资本主义地 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 租比封建地租更有利于资本家对农民进行剥削。
1956
将小农所 有转化为 集体所有 调动积极性, 走向社会主义
1978 一大二公 土地公有制前 提下,所有权 一平二调 和经营权分开 共产主义、公有 调动人民积极性 化程度越来越高 发展生产力
1958
材料一: 1957 年 11 月,毛泽东得知苏联准备用 15 年的时间在主要工业品的产量上赶上或超过美 国时,毛泽东当即就提出了中国要用 15 年的时 ①受苏联赶超美国的影响,与苏联展开 竞争; 间在主要工业品的产量上超过英国。 …… “人 ②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对国情 民公社是建成社会主义和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 认识不足,急于求成。 最好的组织形式”,并说,“共产主义在我国的 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农村 生产关系的特点,简要评价人民公社化运动。
材料三: 家庭承包责任制被广泛推广,受到广大人民的 经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乡镇企业、 欢迎,人民的生产积极性被迅速提高。 …… 1982年到 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减免农业税。 1986年,党中央相继提高了农副产品收购价,减免农业 政治:废除人民公社,重建乡村基层治理体系; 税,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乡镇企业,转移了农村剩余劳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改革。 动力,激活了长期被压抑的农村生产力。 出发点: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982 年《宪法》废除人民公社,重建乡村基层治理体 系。……“ 1998 年通过的新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说明:生产关系要符合生产力水平;政策制定要 对此再次予以确认。
材料一
1978——2005城 乡收入增长路径图
①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城乡差距拉大,农村人口 转移,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 ②家庭联产承包制分散化经营不适应农业规模化发展。 材料二 农村改革之初,形成了一种以农户为经营 实体的普遍的超小规模状况。……在新形势下,通过 土地流转这一基础性环节和手段, 促进农业区域规 模化、专业化。
概念解释
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 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 (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 转让使用权。 可以通过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互换等 方式出让经营权,鼓励农民将承包地向专业大户、合作 社等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