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二首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必修4课件:7李清照词两首

高一语文必修4课件:7李清照词两首
人 教 版 语 文
暗香盈袖:清淡的香气充满衣袖。
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将息:保养,调养。 乍暖还寒:忽暖忽冷,气候变化无常。
第二单元
憔悴损:枯萎,凋零殆尽。损,这里相当于“煞”, “憔悴损”就是“憔悴煞”的意思。 怎生得黑:怎样挨到天黑。怎生,怎么、怎样。 次第:光景,状况。
人 教 版 语 文
创意出奇、移情于物,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语言朴实清 新,音节自然流畅,雅俗共赏。在诗方面,表现爱国之情, 具有现实性。如《上枢密韩公诗》《夏日绝句》等。散文 方面的代表作是《金石录后序》。著有文艺批评《论词》, 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后人辑有《漱玉词》。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二单元
5.了解背景
(1)醉花阴
人 教 版 语 文
豪放相互影响,丰富了宋词的词坛创作。
第二单元
说到婉约,我们自然地想到委婉、柔美的语言和意境, 想到“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想到“两情若是久 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缠绵,想到“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相思„„婉约派的内容大多表现的是 男女之情和个人的遭遇,偶尔也会有一些山水田园的作品。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二单元
在婉约派风格的影响下,豪放派的词人也有些婉约风 格的佳作,例如苏轼《江城子》中“相顾无言,惟有泪千 行婉约佳句。 婉约和豪放,交织起来,编织出宋朝词坛上的两朵奇 葩,对后世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二单元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二单元
本课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讲读《醉花阴》)
1.吃透文本 《醉花阴》这首词写词人重阳佳节时对丈夫的思念。 上阕通过写“薄雾浓云愁永昼”“半夜凉初透”的感觉, 表达了词人离愁与孤独凄凉的心情。下阕描写把酒赏菊也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必修四第二单元7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课件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必修四第二单元7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课件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 李清照
目录
壹 学习目标
贰 走近作者
叁 翻译解析
肆 作品鉴赏
伍 课外拓展
陆 课后作业
壹 学习目标
01 学 习 目 标
1. 掌握考试中常见的诗词表达技能 2. 掌握本篇词作的背诵默写 3. 熟悉作者生平、创作背景、作品的历史影响和地位以及 作者其他作品等 4. 了解同时期其他词人的作品
注释
1.云:《古今词统》等作“雰”,《全芳备祖》 作:“阴”。 2.永昼:漫长的白天。 3.瑞脑:一种薰香名。又称龙脑,即冰片。 4.消:一本作“销”,《花草粹编》等作“喷”。 5.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6.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周易》以 “九”为阳数,日月皆值阳数,并且相重,故名。 这是个古老的节日。南梁庾肩吾《九日侍宴乐游 苑应令》:“朔气绕相风,献寿重阳节。” 7.纱厨:即防蚊蝇的纱帐。宋周邦彦《浣溪沙》: “薄薄纱橱望似空,簟纹如水浸芙蓉。”橱, 《彤管遗篇》等作“窗”。 8.凉:《全芳备祖》等作“秋”。
语言独具风格 清新自然而又富有音乐美。她的语言明白家常,能“以平常话度入音律”,化欲为雅。李清照 独能用浅欲之语,发清新之思。如“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行香子》),全是口语,似信手拈来,全无雕饰凿痕迹。但细细品来,却又词蕴深意,言 外有情。
03 历 史 评 价
“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 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坚毅; 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 国情怀。她不仅有杰出的才华,渊博 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 抱负。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 的成绩。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 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 凡。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绩最高影 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她的词作在 艺术上到达了炉火纯青的境域,在词 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特殊的艺 术风格——“易安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二首》(课件) (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二首》(课件) (共25张PPT)

千古绝唱
悼亡悲歌
丈夫的去世,使李清照悲痛欲绝。秋风萧瑟,愁云 笼罩,李清照独自守在窗前,感到无限悲哀和孤寂。这 天黄昏时刻,天上又落下一场潇潇秋雨,那梧桐树的大 叶子土,不时滴滴嗒嗒地滴下晶莹的水珠,在悲痛中的 李清照看来,简直是天地间都在替她叹息哭泣,那滴落 的分明是一串串伤苦的泪珠。痛定之余,长歌当哭,李 清照怀着对赵明诚的无限深切之情,提笔写下了千古绝 唱《声声慢》。
乍暖还寒 晚来风急
淡酒旧雁 憔悴黄花

梧桐细雨
怎一个愁字了得?
怎一个愁字了得?
·亡夫之痛
怎一个愁字了得?
·亡夫之痛 ·漂泊之苦
怎一个愁字了得?
·亡夫之痛 ·漂泊之苦 ·亡国之悲
怎一个愁字了得? 凄婉沉痛
·亡夫之痛 ·漂泊之苦 ·亡国之悲
寻 觅· 冷 清· 凄 惨
乍暖还寒
寻 觅· 冷 清· 凄 惨
乍暖还寒 晚来风急
寻 觅· 冷 清· 凄 惨
乍暖还寒 晚来风急
淡酒旧雁
寻 觅· 冷 清· 凄 惨
乍暖还寒 晚来风急
淡酒旧雁 憔悴黄花
寻 觅· 冷 清· 凄 惨
乍暖还寒 晚来风急
淡酒旧雁 憔悴黄花
梧桐细雨
寻 觅· 冷 清· 凄 惨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 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 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 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 个愁字了得?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曾申说其婉妙: 中心无定,如有所失,故曰“寻寻觅觅”。 房栊寂静,空床无人,故曰“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六字,更深一层,写孤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课件

绪。
上阕
作者由“永昼”的无聊到“半夜”的寒凉写自己的孤单寂寞 ,含蓄地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情景交融。
写重阳节赏菊饮酒,面对菊花,消愁无计,抒发离别的极度 下阕 悲苦。
对照阅读
通过对照,体会南渡前后李词的不同风格。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沉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42岁: 北宋末日,朝廷腐败,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43岁: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46岁: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终年49岁。 47岁:寄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48岁:再嫁张汝舟不足百日便诉讼离婚。 50岁: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67—71岁: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 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纪念堂系仿宋建筑,大门上挂着郭 沫若写的“李清照纪念堂”匾额,堂 前还有他题定的楹联:“XXX湖畔趵 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 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学习目标
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2.解读词中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感受词的意境美。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徐士俊)
(民国郑振铎《中国文学史》)
称古今才妇第一,不虚也。(明人陈宏
她是乐府词坛最有力的健将,乐府词
绪)
的发展,至她始达于最高的造诣与成功。
闺秀词惟清照最优。(明人周济)
(民国胡云翼《中国词史略》)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清人沈谦)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前期的怀人之作,写于北宋末年。婚 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离乡在 外任知州,深闺寂寞,她深寻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这年重阳节,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 给赵明诚。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9课词两首《如梦令、渔歌子》(1、2课时课件)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9课词两首《如梦令、渔歌子》(1、2课时课件)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怀着国破 家亡之痛逃到江南,不久丈夫突然辞 世,这使李清照痛不欲生。李清照殓 葬了丈夫后,带着丈夫残存的书画、 金石、碑帖等物流徙于各地,最后才 前往临安(杭州)投靠弟弟李沅。
我能行
ǒu

莲藕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注释 沉醉:大醉。
常记/溪亭/日暮, 兴尽:兴致尽了。 沉醉/不知/归路。 藕花:荷花。 兴尽/晚/回舟, 争渡:这里指奋 误入/藕花/深处。 力划船渡过。 争渡,争渡, 滩:河滩。 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1084-1155)
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宋 词有“婉约”、“豪放”两大派,她 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丈夫赵明诚 都是当时的学者。她早年过着平静、 优越的生活,诗词多表现欢娱。金兵 南下,北宋灭亡,她饱受流亡之苦, 诗词多表现哀伤。她的作品被后人编 辑成《李清照集》和《漱玉词》。 “漱玉”二字反映李清照作品的风 格:口吐珠玑,如清泉翠玉,剔透玲 珑,晶莹秀丽。

1、用语、造词不同。
2、意境内的创造上 不同。
《昨夜雨疏风骤 》这首词为 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 为花而嗔,实则是惜花伤春,以 花自喻,慨叹自己 是追忆青春年少时郊外游玩的时 光。
宋 词
名句欣赏:
◆《醉花阴》:“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怀念丈夫)《乌江》: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可以配上
乐曲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 长短句。词起初叫做曲、曲子、曲子词。 简称“词”。
词牌名,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 词的题目:每一首词牌名,可根据词
所写的内容另加标题。如:《沁园春 雪》 《清平乐 村乐》,沁园春和清平乐都是 词牌名,雪和村居就是题目。

2024年度《诗词五首渔家傲(李清照)》优秀课件

2024年度《诗词五首渔家傲(李清照)》优秀课件

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角 度和主题,以《渔家傲》 为蓝本进行创意写作。
2024/3/23
0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 创造力,创作出具有个 性和新意的作品。
22
04
作品完成后,可以在课 堂上进行分享和点评,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 鉴赏能力。
06 总结回顾与课堂 延伸
2024/3/23
23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夸张
李清照运用夸张手法,突出表现自己的情感。如“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一句, 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
12
音韵美、节奏美体现
2024/3/23
音韵和谐
李清照的诗词讲究音韵的和谐与美 感。她善于运用双声、叠韵等修辞 手法,使得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 具有音乐般的韵律美。
2024/3/23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3/23
7
《渔家傲》篇章结构分析
起承转合的结构
该词采用了典型的起承转合结构,通 过描绘景象、叙述事情、表达情感、 抒发感慨四个环节,将词人的所见所 感层次分明地展现出来。
时空交错的叙述
词中通过时空交错的叙述方式,将现实 与梦境、回忆与想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豪放洒脱
虽然以婉约为主,但李清照的诗词中也有豪放洒脱的一面。她 能够突破传统女性的束缚,以豪放的笔触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 华。如“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句,展现了诗人豪情满怀、志向 远大的精神风貌。
14
04 知识拓展:相关 诗词作品欣赏
2024/3/23
15
李清照其他代表作品介绍
01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2024/3/2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声声慢》李清照词两首ppt课件

《声声慢》李清照词两首ppt课件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1、内容上:奠定哀婉、凄凉、愁苦的 感情基调
寻寻觅觅
动作
若有所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冷冷清清
环境
寂寞凄清
凄凄惨惨戚戚
感受
凄苦无告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
品味:叠字的妙用
如果把“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 惨惨戚戚” 换成
“寻觅、冷清、凄惨” 好不好?
为什么?
2、形式上:音乐美、音韵美
音韵上徘徊婉转,感情上层层递进
2.“文学应该预见未来,用自己那最 鼓舞人 心的成 果跑在 人民的 前面, 就像它 是在拖 着生活 向前迈 进似的 。”然 而,在 “过度 商业化 ”的潮 流中, 文学逐 渐迷失 方向, 主动弃 置精神 属性。 一些写 作者为 迎合低 级趣味 ,不断 制造各 种刺激 感官的 垃圾文 字作品 。
3.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组成部分的另一 个特点 ,是它 不断追 求最简 单的、 最深层 次的、 超出人 类感官 所及的 宇宙之 根本。 所有这 些研究 都是在 极抽象 的形式 下进行 的。这 是一种 化繁为 简以求 统一的 过程。
解 ?象 究 这 我: 些们 具曾 有在 丰哪 富些 含诗 义句 的中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 酒力压不住心愁, 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 ——晚年凄凉惨淡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晏殊《浣溪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结论:
过雁象征离愁
雁,一种离情别恨的希望。 雁,一种怀古伤情的寄托。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课件

2.背景介绍 《醉花阴》是李清照早年的作品。这首词写于北宋末 年,当时赵明诚离乡在外任知州,李清照独守空闺,形 单影只,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品茶、鉴赏 碑刻的欢声笑语。李清照于极度思念之下而写成此词。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当时正值金兵入侵, 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而在南方到 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这一 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 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此词。
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 个叠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 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 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3.[鉴赏诗歌的炼字]赏析“人比黄花瘦”中“瘦” 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写出了菊花的形态,传达出了秋菊的神,更 重要的是:①结构上,“瘦”字和首句的“愁”字相呼 应,因为有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② 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极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因思念 丈夫日渐消瘦的形象;
(观点二)是“无顾忌”地“肆意落笔”。词人作为 一个封建时代的妇女,能够坦率地表达出自己对丈夫深 深的思恋之情,描写了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这在当时 是一种很大胆的行为。
问题2 《声声慢》中有这样的词句:“三杯两盏 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其中的“晚来风急”,有 些版本写作“晓来风急”,你认为用“晚”好,还是用 “晓”好?请说明理由。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李清照词二首》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李清照词二首》课件
李 清 照 词 二 首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 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公元1101年,李清照18岁
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明
诚爱好金石学,且能诗词。婚 后夫妻恩爱,在学术上互相切 磋,艺术上共同砥砺,共同的 爱好和兴趣,使他俩成为“志 同道合”、“相敬如宾”的爱 侣,过着平静的富于诗意的幸 福生活。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 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 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 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 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公元1107年,赵明诚 之父赵挺之因与权臣蔡京 的矛盾尖锐化而被罢相, 不久赵挺之因病去世。死 后三日,蔡京唆使私党弹 劾赵挺之生前有贪污之嫌 ,几至遭受灭门之祸。赵 明诚、李清照夫妇从此返 回山东青州故居,过了十 余年的隐居生活。此时, 李清照致力于学术研究和 文学创作。
李清照被当代散文大家 梁衡称为“乱世中的美神” ,她以沧桑的生命之躯连接 了北宋和南宋。1125年,金 兵始侵北宋,1127年北宋灭 亡,44岁的她和心心相印的 丈夫赵明诚被迫从北方逃难 到江南,1129年8月,赵染 病身亡,同年9月,金兵又 犯南宋,孤苦的她继续辗转 流离于江南,只身经历国破 家亡的痛苦。
这是一首相当富有诗情 画意的词作。词人越是把她 的别情抒写得淋漓尽致,就 越能显出她的夫妻恩爱的甜 蜜,也越能表现出她对生活 的热爱。此外,这首词在意 境的刻画,真挚、深沉情感 的表述,以及语言运用的艺 术上,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 印象。

《如梦令》ppt课件

《如梦令》ppt课件
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如梦令
李清照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理解词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融入诗情画意之中,探究诗词的情趣和意趣。
走近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夫赵明诚 是著名金石考据家。早年生活优越, 和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 整理。金兵入侵中原,流寓南方。明 诚病死,境遇孤苦。前期多写悠闲生 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感伤情调。李清 照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 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 是词。她的词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 被称为“李易安体”,把婉约词推向了高 峰。有《漱玉词》、《李清照集》。
生活感受一“喜”一“愁”。
积累描写雨后花草树木的古诗词
花重锦官城…… 天街小雨润如酥……
译文:经常记起到 溪亭游玩的事,一 玩就玩到日暮时分, 深深地沉醉其中, 而忘记归路。一直 玩到兴尽而返,却 迷路进入藕花的深 处,怎样才能划出 去,船儿抢着渡, 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思考与讨论
1 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 具体什么时间?分别从 词中哪个词语可看出?
(夏季.黄昏 (“藕花”“日暮”) ) 2 哪个词说明是在回忆往事?哪个字说明这件事难忘? (常记) (愉快.欢乐) (常 ) (沉醉)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起首两句,如何理解颇有争议。盖推以事理逻辑:既 然是“浓睡不消残酒”,又何以知道“昨夜雨疏风骤”,这 岂不是自相矛盾?其实对这两句词,是不能用生活中的简单 事理去体会理解的,因为词人的本意实不在此,而是通过这


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

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阅读鉴赏第五讲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课件

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阅读鉴赏第五讲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课件

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闺怨”的传统题材,用 以表现女子的生代替女子们说话。
李清照是女词家,她的“闺怨词”是独书自我 的生活和心灵,是自话自说。她的出现使词坛放 射一道特别瑰奇的光芒。
李清照的创作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她有 过安逸、美好的家庭生活,也有着国破、家亡、 夫死、寡居的不幸人生。故李清照的创作有前后 两个时期,生活与心态不同, 韵味与XXX也就有别。
惆怅跃然纸上。
• 据《嫏[láng] 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 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 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 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 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 “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 瘦。”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
动 心情
的《醉花阴》,寄给在外当官的丈
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 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 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 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 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
惆怅跃然纸上。
• 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
的《醉花阴》,寄给在外当官的丈
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 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 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 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 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
语出陶渊明《饮洒》诗:“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把酒”,即端
起酒杯。“暗香”,作幽香讲。 ‘‘盈袖”,是满衣袖,这里作满身 讲。
帘卷人瘦
• 一、以帘外黄花与帘内玉人相比映衬,
境况相类,形神类似,创意极美;
• 二、因黄花瘦而触及己瘦,请宾陪主,
同命相恤,物我交融,手法甚新;
• 三、用人瘦胜似花瘦,最深至最含蓄地 表达了词人离思之重,与词旨妙合无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赏析 在浓浓的烟霭的熏染下,柳色似乎深了一些,笛子 吹出哀怨的《梅花落》曲调,原来先春而开的梅花已经凋谢了, 这眼前的春意究竟有多少呢?
1.文本审美 《声声慢》 (1)大胆使用叠字 前人盛赞本词开头的七组叠字。或谓“以一妇人乃能创意 出奇如此”,或谓“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其实,这七组叠 字的好处在于用叠字的形式来写动作、结果和情绪,使叙事、 抒情音乐化,确是创造。也正是在语言上的大胆创新,使本词 成为李清照的载誉之作。
闹,她却只能在隔帘笑语声中聊温旧梦。这是何等的悲凉!
名句赏析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赏析 内心空虚,想找回那失去的事物,却只觅得满身的 冷清还有满心的忧伤凄楚。 (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赏析 细雨敲打着梧桐,直到黄昏还点点滴滴没有止休。 (3)落日熔金,暮云合璧。 赏析 落日的颜色好像熔化的黄金,傍晚的云像璧玉一样 合成一块。
人在旅途,等你一旦到达终点,心中千种梦想都会成真, 人生的缺残都会重圆——就像拼版玩具的最后完成。我们在车厢 过道中踱步,徘徊,焦灼不安,只是在等待,等待终点的到达。
哲思短章 终 点
“到了终点,那就妥了。”我们嚷道,“我到18岁的时候, 我考上大学的时候,我买到一辆新车的时候,我还清欠债的时 候,我升官晋级的时候,甚至我到了退休年龄会安度晚年的时 候。” 然而迟早我们必须认识到,世间没有什么可以一劳永逸到 达的终点和归宿。生活的真正乐趣在于旅程,在于过程。终点 只是梦幻,它常常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逝水年华细斟酌”,多好的箴言!是抱恨前朝,恐惧来 日,而不是今朝的重负使我们忧虑不安。悔恨和恐惧是劫夺我 们美好今朝的孪生窃贼。
知识卡片
1.作家作品
李清照(1084—1155),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 “济南二安”。 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 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 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主张“词, 当别具一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 形山的女性。 作品有《漱玉词》等。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 《夏日绝句》等。
二、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也叫寓情于景(物)、融情于景。即将诗人的主观 思想和感情融合在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中。
如晚唐温庭筠的《梦江南》,这首写离情愁思之词。“过 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情景交融,生动含蓄地刻 画出了思妇对爱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声声慢》(寻寻觅觅)中,上片写“酒”“雁” 有何用意?
所以,不要在过道里徘徊踌躇,不要时时计算里程度日如 年。去爬山吧!去吃冰激凌,去赤足奔走,畅游江河,去欣赏 晚霞夕阳。多一些大笑,少一些哭泣。生命如逆旅,我亦是行 人——这时终点就会倏然而至。
1.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 赏读:奢侈了就会越礼,节俭了就会寒酸,与其越礼,不 如寒酸。孙,同“逊”,恭顺。不孙,越礼。固,鄙陋,寒酸。 鄙陋病在己,不逊则凌人。孔子重仁道,所以说不逊之失更大。
那些驾着香车宝马来相邀的酒朋诗侣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更
好地表现了词人内心的伤感。接下来的一声 “ 人在何处” 蕴含 了多少欲说还休的悲愤和哀痛啊,身边至亲至爱的人,风云般 聚散,自己身在异乡,孤苦无依,眼睁睁看着国土沦丧,存在 的意识也在丧失,此身何处?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描写了 怎样的情形?简析“争”字的表达效果。 提示 这几句话写的是词人追忆当年元宵节时,心情欢
易安居士 , 济 南 李 清 照 (1084—1151) , 宋 代 女 词 人 , 号 ________
人。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 别是一家 伤,提出词“ ________”之说。后人有《________ 漱玉词 》辑本。
5.文白对照
声声慢
段解: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 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
《永遇乐》 (1)构思独具匠心,看似平淡最奇崛 全词构思,匠心独具。上片写眼前景、身边事,景分三层, 着意渲染,而以三个问号贯之。一问深似一问,每问皆以景衬 情,展示了词人在特定环境下的独特心境。下片忆昔日元宵盛 况,则重在刻画妇女装饰,表现对故国的深沉眷恋。后以“如 今”二字拉回到眼前之景,于是元宵不赏,闭门孤坐。潦倒伤 心之状,凄凉寂寞之境,昭然目前!而结句“不如向,帘儿底 下,听人笑语”,以口语入词,语极淡而情极苦,言极浅而意 极深,多少年来,国破家亡之恨,夫死寡居之悲,异乡飘零之 苦,老无所依之愁,尽容其中,有“看似平淡最奇崛”之妙。
婉约柔情最佳人——李清照
预习作业
1.识记字音 ②将 息(jiāng) . ④风鬟 霜鬓(huá . ③捻 ( niǎn ) . o cuì) ⑥憔悴 ( qiá ..
2.理解词语 ①三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历十五,指元宵节 ②将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养休息 ③怎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怎么,怎样 ④簇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次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妆扮 ⑥济楚:情形,光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齐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 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最典型的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杨柳,美好春色使人沉醉,却是 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 时!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 果。
(2)紧扣词眼,层层深入,富有感染力 本词用“赋”法,铺写一日感受。整首词应落脚在“愁” 字上,基调为凄惨悲凉。 开首三句,连用七组叠字,总言心情悲伤,由浅入深,文 情并茂。细分又为三层:“寻寻觅觅”,以行动显精神,心中 无着,怅然若失;“冷冷清清”,明写环境凄凉寂静,暗写心 情悲凉,由外而内;“凄凄惨惨戚戚”,直抒感情,更深一层, 孤独凄楚之情进一步突现。接下去又分三层写感伤:“乍暖” 两句,伤气候不定,难于适应;“三杯”两句,伤晚风逼人, 淡酒难敌;“雁过也”三句则伤雁声依旧,物是人非。
修身名句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赏读:君子胸怀坦荡,心底宽广,而小人却经常忧心忡忡。 戚戚,忧愁的样子。如果自己问心无愧,那有什么可以忧愁和 恐惧的呢?
3.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论语》 赏读:孔子温和而严厉,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安详。这 是学生们描述孔子外在的行为风范,并通过外在的形态和气质, 来反映孔子内在的修养。
3.审美视窗 你的身影,在伤感中飘过,“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你,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战乱与离散没有抑制你的 情感,反而抒出了“丽处直参片玉之班、直欲压倒须眉”的柔 情。 纵观古今,唯有你是真正氤氲在水墨之间的婉约女子,柔 情似水,盈盈一掬。但是,你那看似浅浅的豪气也在柔弱中发 酵壮大,令世人更增一份敬仰。
考点链接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
一、借景抒情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 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 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 蓬浮萍、鸿雁闲鹤、大漠古道、长亭短亭等,常常是诗人借以 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 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如柳永的“今宵酒醒 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 离愁别恨。
快、精心打扮的情形,一个“ 争 ” 字写出了当时女宾满座,莺 歌燕舞,搔首弄姿,互相比美的热闹欢快场面。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表现 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示
词人一方面担心面对元宵节胜景会触动今昔盛衰之
慨,加深内心的痛苦;另一方面却又怀念着往昔的元宵节盛 况,想在观赏今夕的繁华中重温旧梦,给沉重的心灵一点慰 藉。这种矛盾心理,看来似乎透露出她对生活还有所追恋的向 往,但骨子里却蕴含着无限的孤寂悲凉。面对现实的繁华热
简要分析。
提示
淡酒、晚风——借酒消愁愁更愁,而刺骨的急风更令
人意绪凄冷、愁云更浓。
飞雁——丈夫故去,锦书不再,声声雁叫怎么不令人身心欲 碎。 黄花——花开花落无人赏,菊花铺地空余景,物是人非,物 在人亡,彻骨孤独之情谁能承受!
梧桐、细雨——以声衬情,以景传情,是雨滴梧桐,更是愁 丝穿心,加以叠词的运用,更添顿挫凄绝之情。 总之,淡酒、晚风、飞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景物 都蕴含着浓重的感情色彩,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受,创造了冷 落、凄清、寂寞的意境。
2.写作背景 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 《声声慢》: 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 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 饱尝颠沛流离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 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永遇乐》: 当是作者流寓临安时所作。这首词虽写元 夕,却一反常调,以今昔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对比,抒发了深沉 的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
主旨归纳
《声声慢》(寻寻觅觅) 为李清照晚年杰作。集中刻画南渡以后,作者在国破家亡、 颠沛流离处境中的凄凉愁苦心情和饱经离乱的哀伤。 是作者晚年流寓临安时所写,此词通过元宵佳节的今昔对 《永遇乐》(落日熔金) 比,真实而细腻地抒发了作者晚年的凄凉孤独之感,含蓄地表 达出深沉的故国之思。
重点突破
《声声慢》中词人通过哪些景物表现情感?请
3.积累名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②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更兼细雨 ③这次第, ______________! 怎一个愁字了得 ④元宵佳节,融和天气, ______________? ⑤来相召,香车宝马,______________ 次第岂无风雨 。 谢他酒朋诗侣 4.文学常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