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一、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

(一)名词解释:指五四以后的几年间(1919-1925)年形成的一种小说类型或题材热,是指那些反映政治、道德、教育、婚姻、恋爱等人生问题的小说。问题小说在1919年上半年《新潮》作家的创作中已露端倪,1919年下半年冰心的《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小说的发表后,开始形成风气。192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后推向高潮。

(二)形成原因:

1、五四思想启蒙早就了思考的一代,他们渴望用小说来提出和讨论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

2、受益卜生等欧洲与俄国现实主义作家和文学思潮的影响,提倡为人生的写作。

(三)代表人物:

1、冰心: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19)提出家庭教育问题。《斯人独憔悴》(1919)反映五四时期父子两代人思想冲突问题。《超人》(1921)提出支配人生是爱还是憎的问题,宣扬“万全之爱”,尤其是母爱。

2、王统照:早期问题小说《沉思》(1921)追求爱与美的幻想。代表作《微笑》《湖畔》(1922),《沉船》(1927)转向社会现实的描写。

从“问题小说”走向现实派小说的代表。

1)叶圣陶(叶绍钧):教育小说,以教育界和学校生活喂题材的小说,暴露教育界黑暗的

内幕,并透过教育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旧社会,揭示小市民的精神病态。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最有成就的小说家。

(1)《潘先生在难中》:潘先生的形象在当时是很富有时代特征的。作品通过塑造这样一个人物,批判了当时一些知识分子的处世态度和性格弱点。同时也通过潘先生在难中的经历,从一个侧面表现出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对人物内心活动和精神状

态作细致具体的描摹,使人物灵魂真实地暴露出来,是这篇小说最主要的艺术特征。《潘先生在难中》之人物形象分析:潘先生是一个教员,军伐混战使他在逃窜中疲于奔命,潘先生是作者批判的一个对像,他是一个带着浓厚小市民气息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软弱,动摇,自私,表里不一,不想着为国家尽一份力,而是想着怎样保全自己。但小说更为批判的是在潘先生背后的,局长代表着的北洋军伐,这是叶圣陶教育小说的特色,即:同过教育界中的小事和人物来反映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小说并没有用主观的语言来批判,而是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以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的方式,把批判寓于描写中,让读者自己去感悟,这也是叶圣陶的一个写作风格。

(2)叶圣陶写作风格:冷静观察与客观描写相结合,同情与讽刺兼备,结构多样,布局精致,结尾留有余味。文字严谨平实,文风纯朴方正。

(四)问题小说作家共同的创作道路:从表现“爱”与“美”的倾向开始,到提出社会问题,最

终走向对现实生活矛盾的深入揭示。

二、乡土小说

(一)名词解释:指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的生活带有浓厚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也指“乡土小说”指的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

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这批作家有冯文炳(废名)、王鲁彦、台静农、彭家煌、许杰等。

(二)乡土小说的形成:

1、五四小说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与读者心理的进步,希望看到更为广阔的、非概念化的真实的社会人生。

2、五四运动退潮后,作家与读者面对现实的浓烈的苦闷情绪,带来浓郁的乡愁。

3、周作人等理论家的提倡。

(三)乡土小说的基本特色:回忆、乡愁、风土、写实。

(四)乡土小说的贡献:使新文学小说的题材转向社会民众,手法转向写实,描写转向了以人物为中心等。

“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型叙述小说

一)特点:抒情小说是现代小说的一种新样式,其中“自叙传”抒情小说侧重于作家的自我暴露,以及个人及其私生活的描写。受日本“私小说”和其他外国小说的影响而形成的小说。主要作家是创造社的成员。

二)代表作家及作品:

郁达夫

1、《沉沦》(1921)

1)无论用什么人称,都有明显的“自叙传”的特点。

2)自叙传并非自传,目的在于描写内心的情感。

3)不追求情节的曲折和思路的周密,只求抒情的真切,因此形成情感的结构。

4)以大量的直抒胸臆拨动读者心弦。

5)与五四后青年苦闷合拍,形成了“郁达夫”热。

2、《零余者》人物形象分析:

1)精于描绘主人公的痛苦和孤独,孤傲不辟、怜才自卑。

2)揭示主人公对自然的病态的眷恋。

浓墨渲染主人公的变态心理行为,人不人,鬼不鬼的形象。

3、《迟桂花》艺术特色:

1)散文化的叙事风格和内敛却又强烈的感情色彩。

2)情和景巧妙的融合。

PS:思考:

1)《沉沦》的时代心理内涵:是一部“私人化”极强的作品,反映了时代进步思想,展现出对“个性”自由、解放的强烈追求。同时也暗示着那个时代中国的黑暗、没落,渴望祖国强大的心声。

2)如何理解《沉沦》的变态心理:时代造就的产物。作者自己的身世是其作品变态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五四时代的特征,民族的贫穷落后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卢隐

《海滨故人》表现新旧交替时代青年女性的精神饥渴。

淦女士

《隔绝》大胆袒露敢于冲破旧道德牢笼的青年女性的内心隐秘。

废名

《竹林的故事》以冲断、质朴的笔调描写古朴、田园的生活之美,借鉴古典诗词的手法构设小说意境。

许地山

《缀网劳蛛》浪漫主义的丰富的想象和宗教传奇的情节韵味。

第五章郭沫若

一、《女神》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1921年8月上海泰东图书局初版发行,以其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和鲜明的积极浪漫主义特色轰动于世,开创了一代革命的诗风,是中国白话新诗的真正奠基之作。

1、历史作用:1)反帝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