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基本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内容及意义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内容及意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内容及意义如下:
1.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可以表述
为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具体来说,它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其次是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思维能否认识和反映现实世界的问题。

2.意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对整个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它为哲学研究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基本方法,哲学研究者可以通过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来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其次,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哲学史上的重要分水岭,不同的哲学派别、哲学思潮都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从而推动了哲学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它引导我们深入思考和认识自己、周围的世界以及我们与世界的关系,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惑。

总之,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于哲学研究、生活实践中的重要问题,对于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浅论哲学的基本问题及理论现实意义

浅论哲学的基本问题及理论现实意义

浅析哲学的基本问题及理论现实意义在哲学的各种问题中有一类问题是哲学需要着重加以解决的基本矛盾,一切哲学派别在本质上回避不了、必须给予直接或间接的回答,因而是各种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它的解决规约和影响着其他哲学问题的原则、方向的解决。

这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或“最高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经典性论述1、哲学基本同题是恩格斯1886年在《路德维希·赞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提出的,他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这一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个方面,思维与存在准是本源的问题;第二个方面,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恩格斯指出,哲学基本问题“根源于蒙昧时代的愚昧无知的观念”,“在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中也起过巨大的作用”,“这个问题,只是在欧洲人从基督救中世纪的长期冬眠中觉醒以后,才被清楚地提了出来,才获得了它的完全的意义。

2、此后,在德国古典哲学中,有的哲学家如黑格尔、费尔巴哈对哲学基本问题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和一定的蜕明。

黑格尔曾指出:思维与存在的对立“是哲学的起点,这个起点构成哲学的全部意义。

”费尔巴哈自进一步指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问题,全部哲学史就是在这个问题的周围兜圈子。

”他们认为所谓哲学基本问题即是使哲学成为哲学,从而构成哲学起点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贯穿整个哲学史。

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提出并集中论述这个问题,既是对哲学发展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对前人的研究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既是出于理解和把握整个哲学的本质的需要,也是出于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需要。

二、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哲学基本问题有两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历来有两种根本不同的回答,由此在哲学上形成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阵营、两个基本派别、两条对立的路线。

凡是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即意识先于物质,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属于唯心主义;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即物质先于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承认能正确 反映存在 否认正确反 映存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谁为第一性)
(有无同一性)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哲学的基本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面对思维与存在的问题。 如:
学生: 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 教师: 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 学校: 学校治学模式与学生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农民: 耕作收获的计划与耕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工人: 做工的方法、步骤与做工的实际的关系
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谁决 定谁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 别的唯一标准。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荀子
世界的存在和发展不是意识决定的(唯物)
关系之二: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 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能正确反映——可知论 不能正确反映——不可知论
原因 从哲学研究看: 不能回避且必须回答。
练习: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
2.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 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D.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 惠子曰:“子非鱼,安(焉)知鱼之乐 ?” 庄子曰:“子非我,安(焉)知我不知 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 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材分析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材分析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材分析一、知识逻辑框架通过前面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哲学有所了解,知道了哲学的含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本节是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的第一节,在哲学的发展和人类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而如何正确认识各哲学派别的本质,就需要对哲学的基本问题进行学习,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及理解为什么。

本节从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谈起,通过古今中外哲学思想的交锋,明确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进而学习其包含的两方面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了可知论、不可知论。

在知晓哲学的基本问题后,进而探讨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高二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由于哲学本身的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需教师进一步引导。

所以,对为什么的学习,就先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说起,贴近学生生活,充分体现教学生活化的特点,这在基础上,再讲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对哲学的深刻影响,从理论层面上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习,就更能体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本节内容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2)理解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看,要求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理解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而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学生要不断参加考试,所以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必考点。

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来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高二的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感性认识,但由于其心智水平和经验的限制,对于哲学基本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缺乏理解,不能很好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理性分析和思辨能力较差,所以需要教师加强引导,提高学生运用理论来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理解: ①存在(物质)—客观:客观存在的事物。 注意:
A、“思维”和“存在”相搭配, “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②思维 (意识)—主观:人脑对客观事物的
反映。比如:思想、理念、经验、观念、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同于“物质和意 感觉、设想、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目标 识的辩证关系”。 等。
A
9.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是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②思维能否产生理论 ③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④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 存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注意: “谁先谁后”、 ①“何者为本原” “谁决定谁” “何者为第一性\第二性、 的别称: 何者为世界的起源”。
存在决定思维: 唯物主义
存在
狗在人脑 中的形象
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唯心主义
②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 “谁决定谁” “何者为第一性\第二性、 何者为世界的起源”。
②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的唯一标准: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唯物主义 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唯心主义 哲学的两大阵营、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④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
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唯物主义
2.存在即被感知 唯心主义 3.物是“感觉的组合”、“观念的集 合”。 唯心主义 4.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唯心主义 5.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唯物主义
这就反映了哲学的一个问题,我们到底能否正确认识 这个世界,反映这个世界?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内容。

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或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

第一方面,思维与存在,或意识与物质的第一性。

第二方面,思维与存在,或意识与物质有无同一性问题。

2 人类社会的物质表现?答: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做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3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答:(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结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4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答:作为认识过程两个阶段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他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

(1)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

(一)辩证的唯物论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

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

旧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哲学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

哲学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

哲学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一、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物质和意识哪个更为根本,以及物质和意识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不同的哲学派别和观点。

二、存在与虚无的问题存在与虚无的问题探讨的是万物存在的根据和意义。

这个问题主要关注存在的本质,以及虚无在存在中的作用。

对于存在的本质,哲学家们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如实在论、唯心论等。

三、主观与客观的认知主观与客观的认知问题主要探讨人类认识世界的途径和方式。

这个问题涉及到主观意识和客观现实之间的关系,以及我们如何正确认识世界。

不同的哲学流派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有所不同。

四、自由意志与决定论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问题涉及到人类行为的本质和原因。

这个问题主要探讨人类是否有自由意志,以及行为是否由因果关系所决定。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不同的哲学观点和伦理观念。

五、因果关系与偶然性因果关系与偶然性的问题主要探讨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原因。

这个问题涉及到因果关系的本质,以及偶然性在事件中的作用。

不同的哲学家对因果关系和偶然性的理解也有所不同。

六、经验与理性的辩证经验与理性的辩证问题主要关注人类认识的方式和途径。

这个问题涉及到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这两种哲学流派的观点和争论。

经验主义强调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而理性主义则强调理性思维的重要性。

七、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科学与哲学的关系问题主要探讨科学和哲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这个问题涉及到科学方法和哲学的思考方式之间的关系,以及科学和哲学在人类认识中的作用。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一、哲学基本问题的形成和提出恩格斯首先提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一切活动所必须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解决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几春,并由此而形成了不同的哲学派别与哲学形态。

二、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1、第一性问题: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原。

也即——本体论问题。

2、同一性问题:思维和存在是否是同一的,是否可以认识。

也即——认识论问题。

3、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的关系:哲学中的认识论必须以本体论为前提和出发点。

总之,思维与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和认识论的意义两个基本的方面。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哲学派别两大派别或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党派性)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即本体论问题,是划分两大派别的唯一标准。

在哲学史上有所谓的二元论,认为思维和物质是平行的,同为世界的本体。

二元论试图调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但最终还是陷入唯心主义的结局。

1、唯心主义:认为思维、精神是本原的、第一性的。

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

B 主: 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中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

必然导致唯我论。

2、唯物主义:总的特点是,肯定物质、自然界是本原的、第一性的,而思维、精神则是由物质、自然界所派生的、第二性的。

在整个历史上,也有不同的发展形态。

按基本特征,大体可分为三种:A 古: 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是最初形态。

基本特征——试图在某些具体的有形物体中,在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

C 马: 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中最彻底、最科学的形态。

基本特征——有机统一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高中思想政治_《哲学的基本问题》新授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_《哲学的基本问题》新授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学校:教师:必修3.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作者信息教学设计活动,制作教学课件。

3、调查问卷了解学情。

袋。

3、检查、批阅学案预习情况。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展示课标,问题导学。

1.水墨画“平沙落雁”引发哲学兴趣,歌曲《怒放的生命》导入新课,2、呈现材料:用PPT向学生呈现课程目标。

使得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

学生观看、讨论、发言分组讨论、展示获取网络资源,展示视频新课综合探究合作探究一:探究一:“掩耳盗铃”的故事告诉我们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拓展探究:1、在人造物问题上是先有物质后有意识?还是先有意识后有物质?2.“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这一说法对吗?这一环节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用精炼、条理化的语言对世界的本原形成深入的理解。

合作探究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庄子与惠子的对话,体现了世界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采用问题导引、讨论等教学法。

围绕所创设的情景,探究思维和存在的统一学生讨论、发言学生观看图片、视频后辨析、发言讨论,共同探究展示。

辨析深化: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

学生观看动漫视频后辨析、发言讨论,共同探究展示。

多媒体展示“掩耳盗铃”的故事利用电子档案袋完成对学生的评价结合课件,总结探究的观点,深化认知,回归教材,明确世界的本原,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区别。

多媒体展示《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动漫故事结合课件,及相关图片总结学情分析高二的同学具备了较强的分析综合以及演绎归纳的能力,也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对世界的本质问题也有一定的思考和探究。

但哲学的核心素养还没养成,因此开展哲学探究存在相当的难度。

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基础。

教学效果分析1、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效果极好。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①正确性 否认世界是神创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 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②局限性 A 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B 具有猜测性,没有科学依据
(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原子: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提出的。1803年
他发表“原子说”,提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
成。
1、17世纪法国哲学家伽森狄认
3、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
能动作用,这是(

A、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C、近代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D、古代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本课小结
认识世界,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探究一:
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你是做什么的? 家在哪里?追求什么?” 民工:“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裕。 你追求什么?”
学者:“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 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 主义者。”
你同意这位学者对唯物主义、唯心 主义的理解吗?谈谈你的看法。
不同意。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为宇宙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原
子是永恒运动的,虚空是原子
运动的场所。世界是物质的世
界,“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
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
总和。”这一思想可以说是近
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对物
质的最高概括和认识成果。
2、伽森狄和霍尔巴赫是17、 18世纪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 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关于物 质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原子是 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 (如质量不变、广延性、不可 分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 形色色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现象, 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 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简言之: 原子就是物质,就是世界的本 原。

哲学的基本问题(小面整理)

哲学的基本问题(小面整理)

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指导哲学研究
推动文明进步
哲学的基本问题为哲学研究提供了方 向和框架,是哲学家们思考和探讨的 重要课题。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有助于 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促进人类社会 的和谐与发展。
深化人类思考
哲学的基本问题有助于人们深入思考 人类存在的意义、价值、信仰等根本 问题,促进人类思想的深化和发展。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1 2
意识具有能动性
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物质具 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改造世界,促进 事物的发展。
3
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错误的意识会导致实践活动的失败,阻碍事物的 发展。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与意识相互依存
物质是意识存在的基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存在是本质的基础
01
本质存在于具体的事物之中,没有脱离存在的本质。
本质是存在的升华
02
本质是对存在的抽象和概括,是对存在的深化和提炼。
存在与本质相互依存
03
存在和本质是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存在离不开本质,本质也
离不开存在。
04
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自由的内涵与外延
自由的内涵
自由是指个体在认识和行动上摆脱了 外部强制和内在束缚的状态,表现为 自主选择、自主决策和自主行动的能 力。
认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的创造性。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也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 唯一标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引向歧 途。

1、哲学基本问题及哲学流派的基本观点

1、哲学基本问题及哲学流派的基本观点

1、哲学基本问题及哲学流派的基本观点哲学是研究人生、世界和存在等基本问题的学科。

它涉及广泛的主题和议题,如真理、意义、道德、自由、知识、美、宗教、人的本性等。

人们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思考产生了多种哲学流派,每个哲学流派都有其独特的基本观点和理论。

我们来介绍一下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存在问题、认识问题、价值问题和宗教问题。

存在问题是哲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

存在问题探讨的是人和世界的存在方式,以及人的存在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

这个问题涉及到人的本质、人的自由意志、人的目的等等。

认识问题是哲学中关于知识的问题。

它涉及到思维的本质、知识的来源和性质、真理的定义等。

认识问题还涉及到人的感知能力和理性思维的关系,以及知识的局限性和相对性等。

价值问题是哲学中关于伦理和美学的问题。

它涉及到道德和美的定义、人的价值和目的、道德行为和美的标准等。

价值问题还涉及到人的自由与责任的关系,以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等。

宗教问题是哲学中关于宗教的问题。

它涉及到宗教信仰的合理性、上帝的存在与否、宗教经验的性质等。

宗教问题还涉及到宗教在人的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信仰和理性思考之间的关系等。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些哲学流派的基本观点。

1.理性主义:理性主义认为,知识和真理是通过理性思考和推理来获得的。

理性主义者相信,人的理性和思维能力是获取真知的基础,他们强调理性的重要性,并认为理性思考可以揭示世界的真相。

柏拉图和笛卡尔是理性主义的代表人物。

2.经验主义:经验主义认为,知识和真理是通过经验和观察来获得的。

经验主义者相信,人的知识和思维都来源于感觉和经验,他们强调经验的重要性,并认为只有通过感官观察和实证研究才能获取真知。

亚里士多德和洛克是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

3.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而非精神。

唯物主义者相信,一切现象都可以归结为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他们强调物质的决定性和客观性,并认为精神、思想和意识都是物质的产物。

怎么样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怎么样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题目一:怎么样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及其内容在哲学发展史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都提到过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但是完整地提出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是恩格斯。

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发展历史的经典性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这一问题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本原的问题;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

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第一方面是根本的、主要的方面,它的解决制约着第二方面如何解决;同时,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第一方面的解决。

2.哲学基本问题提出的重要依据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这一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

第一,哲学基本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同时这一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核心。

哲学基本问题就像一根红线贯串在一切其他哲学问题之中。

第二,哲学基本问题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

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不是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就是唯心主义的阵营,但是无论是哪一阵营都要回答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及有无同一性问题,这就是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可超越性。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区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第三,哲学基本问题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实际生活并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方向。

哲学基本问题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实践中普遍存在的根本问题,它也是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关系的根本问题。

3.哲学基本问题原理提出的意义第一,它为研究哲学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提供了一条基本的指导线索,为划分哲学中的基本派别提供了科学标准,是反对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不可知论、形而上学的锐利武器。

政治知识:哲学的基本问题

政治知识:哲学的基本问题

政治知识: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全文公基知识在考试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是非常复杂琐碎的,其中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一部分,关于马原在考试中的出题方式为理解性考察,大部分是案例型题目,这也是考生比较头疼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分析下哲学的基本问题,帮助大家可以更好的学会马哲的部分知识。

一、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即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个基本问题是恩格斯同志提出来的不是马克思提出的,这个大家需要明确。

其次,关于这个基本问题咱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个就是物质和意识二者何者为第一性,第二个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

二、第一性物质和意识二者何者为第一性,主要是论述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本源的这么一个问题,如果认为物质为世界的本源,物质为第一性,我们秉持的就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如果认为意识是本源,意识为第一性,我们秉持的就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所以各位同学记住一个考点,我们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这两大派别的唯一标准,就是物质和意识二者何者为第一性这个角度呦。

三、同一性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主要论述的为意识可不可以认识物质,如果认为意识可以正确认识物质,则被称之为可知论。

如果意识不可以认识物质,则被称之为不可知论。

所以各位同学再记住一个考点,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分方法是从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这个角度进行区分的呦。

马克思的观点属于可知论的观点,他认为世界上只有我们还没有认识的事物,却并没有我们不可以认识的事物,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可以被我们人类认知和了解的。

至于至今为止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未解之谜的存在,主要是由于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当科技提高,人们的实践能力提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可以被人类所了解的。

在这一块考试主要会以案例题目出现。

例题:(多选)爆发于非洲的埃博拉疫情以其蔓延速度快、死亡率高震惊了世界,世界卫生组织也集中力量加快对此疫情的研究,经过不懈努力,2014年10月科学家终于发现了对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

浅论哲学的基本问题及理论现实意义[整理]

浅论哲学的基本问题及理论现实意义[整理]

浅析哲学的基本问题及理论现实意义在哲学的各种问题中有一类问题是哲学需要着重加以解决的基本矛盾,一切哲学派别在本质上回避不了、必须给予直接或间接的回答,因而是各种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它的解决规约和影响着其他哲学问题的原则、方向的解决。

这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或“最高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经典性论述1、哲学基本同题是恩格斯1886年在《路德维希·赞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提出的,他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这一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个方面,思维与存在准是本源的问题;第二个方面,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恩格斯指出,哲学基本问题“根源于蒙昧时代的愚昧无知的观念”,“在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中也起过巨大的作用”,“这个问题,只是在欧洲人从基督救中世纪的长期冬眠中觉醒以后,才被清楚地提了出来,才获得了它的完全的意义。

2、此后,在德国古典哲学中,有的哲学家如黑格尔、费尔巴哈对哲学基本问题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和一定的蜕明。

黑格尔曾指出:思维与存在的对立“是哲学的起点,这个起点构成哲学的全部意义。

”费尔巴哈自进一步指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问题,全部哲学史就是在这个问题的周围兜圈子。

”他们认为所谓哲学基本问题即是使哲学成为哲学,从而构成哲学起点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贯穿整个哲学史。

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提出并集中论述这个问题,既是对哲学发展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对前人的研究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既是出于理解和把握整个哲学的本质的需要,也是出于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需要。

二、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哲学基本问题有两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历来有两种根本不同的回答,由此在哲学上形成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阵营、两个基本派别、两条对立的路线。

凡是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即意识先于物质,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属于唯心主义;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即物质先于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

高中思想政治_《哲学的基本问题》新授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_《哲学的基本问题》新授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学校:教师:必修3.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作者信息教学设计活动,制作教学课件。

3、调查问卷了解学情。

袋。

3、检查、批阅学案预习情况。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展示课标,问题导学。

1.水墨画“平沙落雁”引发哲学兴趣,歌曲《怒放的生命》导入新课,2、呈现材料:用PPT向学生呈现课程目标。

使得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

学生观看、讨论、发言分组讨论、展示获取网络资源,展示视频新课综合探究合作探究一:探究一:“掩耳盗铃”的故事告诉我们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拓展探究:1、在人造物问题上是先有物质后有意识?还是先有意识后有物质?2.“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这一说法对吗?这一环节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用精炼、条理化的语言对世界的本原形成深入的理解。

合作探究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庄子与惠子的对话,体现了世界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采用问题导引、讨论等教学法。

围绕所创设的情景,探究思维和存在的统一学生讨论、发言学生观看图片、视频后辨析、发言讨论,共同探究展示。

辨析深化: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

学生观看动漫视频后辨析、发言讨论,共同探究展示。

多媒体展示“掩耳盗铃”的故事利用电子档案袋完成对学生的评价结合课件,总结探究的观点,深化认知,回归教材,明确世界的本原,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区别。

多媒体展示《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动漫故事结合课件,及相关图片总结学情分析高二的同学具备了较强的分析综合以及演绎归纳的能力,也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对世界的本质问题也有一定的思考和探究。

但哲学的核心素养还没养成,因此开展哲学探究存在相当的难度。

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基础。

教学效果分析1、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效果极好。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2)它包括两方面内容: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谁决定谁的问题;思维与存在有无统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其中,第一方面更为根本。

(3)由对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将哲学划分为唯物论与唯心论,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唯心主义相反;由对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将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知论,可知论认为人能认识世界,不可知论认为人不能或不能完全正确地认识世界。

什么是哲学?它与世界观的关系怎样?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是人们整个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论述:试论马克思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它来自实践,为无产阶级斗争的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使自身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它哲学的显著标志。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是指:(1)它是完备和彻底唯物主义,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统一;(2)它不仅以现代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为基础,随着的的科学的进步而发展,而且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正确地揭示自然、、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指:(1)它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2)它以无产阶级为自己的阶级基础,而无产阶级是变革旧世界的革命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中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前提,革命性是科学性的目的,二者统一变革旧世界的实践。

2.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

答:(1)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性。

因为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实在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所谓能动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对人在实践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

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

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

1,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即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

其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物质能否被人们的意识所反映和认识的问题。

2,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为什么说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首先,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其次,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最后,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实践的基本特征第一,直接现实性。

第二,自觉能动性。

第三,社会历史性。

5,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其次,实践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6,,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7,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8,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首先,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世界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最后,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9,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这是因为: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更加适应变化了的境和条件;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比旧事物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新生事物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对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

对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

恩格斯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政治理论家,在他的著作中探讨了许多深刻的哲学基本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并探讨其对当代社会和思想的启示。

一、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1.1 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在恩格斯的著作中,他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是从对社会和自然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进行探讨,以及对人类思维和实践活动的本质和方法进行反思的角度出发的。

他认为,哲学基本问题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基础,涉及到存在、认识、价值等方方面面,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重要内容。

1.2 哲学基本问题的分类恩格斯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存在的问题、认识的问题和价值的问题。

其中,存在的问题关乎事物的本原、发展规律和相互关系;认识的问题关乎人类思维活动的方法、能力和规律;价值的问题关乎道德、美学等人类社会生活的价值取向和规范。

二、恩格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2.1 对存在的问题的思考恩格斯认为,存在是多样的,包括自然界和社会世界的存在。

他强调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指出事物的存在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相互联系、不断发展的。

他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哲学界,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

2.2 对认识的问题的思考在认识的问题方面,恩格斯关注人类认识活动的本质和方法。

他指出,人类认识活动是主体与客体间的相互作用,是人类对世界的反映和改造。

他反对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偏见,主张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强调了实践对认识的重要性。

2.3 对价值的问题的思考在价值的问题方面,恩格斯关注人类社会生活的价值取向和规范。

他指出,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按照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规范来进行的,价值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

他关注了社会发展中的道德和美学问题,探讨了社会发展中的人类价值观的变化与转变。

三、对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的个人观点和启示在我看来,恩格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深刻思考和理解对当代社会和思想有着重要的启示。

他提出了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思想,为当代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到了奴隶社会,作为意识形态的哲学产生后,思维 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成了哲学家探讨的基本问题。尽管 这一基本问题在各个时期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但它贯 穿于整个哲学发展的历史。
西方哲学史围绕这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展开了激 烈的争论。
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一切事物 的始基是原子和虚空,感觉和思维是由物体投射出的影 像作用于人民的感官和心灵而产生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本原,客观事物不过是理念的影子。
成学习任务。因此一个好的学习计划是能够如实地反映 自身学习的实际情况的,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习做到事 半功倍,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 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人类诞生数百万年来,一代又一代地从事的活动主 要归结为两类,一是认识世界,二是改造世界。在改造世 界的漫长过程中,人类不仅逐渐认识着外部世界的现象、 本质与规律,不断思考着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而且在尽 力追求自身的发展与完善。就每个人来说,他总是在不断 地处理着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自己与自然界的关系,二 是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三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 题
课堂探究:(阅读 P11 材料) (1)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的哲学问题是什么? (2)你认为处理好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 重要吗?为什么? 探究提示: (1)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哲学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 关系问题。学习计划、教学计划、收获计划、做工方法、 企业经营策略这些和企业面对的实际则属于存在 的问题。 (2)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十分重要。因为学习计划的制 定必须从你自身的学习实际出发,如果学习计划脱离了 自己的实际情况,起不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如果不制定学 习计划则又会使我们的学习带有盲目性,不能很好地完
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书桌黑板等。
②注意:
的,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 (1)“思维”
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和“存在”相 搭配,“意识”
和“物质”相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 搭配,不要混
淆使用。
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对 (2)“物质和
中世纪的欧洲,经院哲学内部的唯名论和唯实论的 斗争,就是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一种表现形式。
15 世纪下半叶,认识论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问题,即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被提到了重要位置, 哲学基本问题获得了它的完全的意义。
德国古典哲学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有了比较明 确的认识,开始把这个问题同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联 系起来进行研究。
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 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因此,哲学的基 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 必须回答的问题。
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 弄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
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首先要解决谁是第一性的问 题,承认物质第一性就是要强调自然和人的存在的客观 性、人与自然关系的客观性(不可回避),进而才会探讨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源的问题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正确认识的 D、是否承认人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课后作业:
2、答案:B 解析: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源 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 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承认存 在决定思维的,属于唯物主义; 凡承认思维决定存在的,属于 唯心主义,故选 B。
1、熟记本节课知识点
2、预习下节内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板书设计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概括哲学发展史的基础上, 明确提出了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他在哲学发展史上的 重要作用。
练习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 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 B 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D.唯物与唯心的关系问题
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故选 C。其余选项错误。
如何尊重自然、满足人的需要,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 系。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 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史上一个古老问题, 他的产生有深刻的历史根源。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已 经开始思考灵魂和肉体,灵魂和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 由于当时科学知识匮乏,人们无法解释做梦等现象,就 把它看作是灵魂的作用,认为灵魂在人死时离开了自己 的身体而继续活动,因而形成了灵魂不死的观念。这是 人类探讨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原始形式。
这个客观世界 的反映(或认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内容。
识),比如:观 点、理论、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源的问题。
法等。 存在:即物质。
指不依赖意识
它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不 并能为人的意
识所反映的客
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 观实在。如:
汽车、房子、
意识的关系”
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 不同于“物质
论。
和意识的辩证 关系”。
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
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 实。马克思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 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不可知论者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这种观 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 地提高。
教学内容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备注
探究: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
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
探究提示: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如宇宙、人生、
思维等。
①注:
思维:即意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①,简 主要是我们对
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