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末模拟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阅读课内语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固一世之雄也固:本来B.举匏樽以相属举:全,都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坐:端坐D.托遗响于悲风遗响:余音,指萧声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B.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糜鹿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D.何为其然也/方其破荆州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A.顺流而东也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C.舞幽壑之潜蛟D.侣鱼虾而友糜鹿4.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A.月出于东山之上 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5.“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出自曹孟德的啊一首诗?A.《长歌行》B.《短歌行》C.《蒿里行》D.《步出夏门行》6.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写出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本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本段重在说理,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D.本段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全国甲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全国甲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全国甲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义是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凡是从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

一位到内蒙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说:你们中原去的人,到了这最适宜放牧的草原上,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真像是向土里一钻,看不到其他利用这片地的方法了。

②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

在数量上占着最高地位的神,无疑是“土地”,他们象征着可贵的泥土。

我初次出国时,奶妈偷偷地把一包用红纸裹着的东西塞在我箱子底下,又避了人和我说,假如水土不服,老是想家时,可以把红纸包裹的东西煮一点汤吃。

这是一包灶上的泥土。

③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黏着在土地上的。

一位在张北研究语言的朋友说,这一带不但语言上没有受蒙古话的影响,其他方面也很少。

“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

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有变动。

”大体上说,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

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

④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

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

高一下语文期末模拟测试卷及答案

高一下语文期末模拟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恍若隔世(wǎng)B. 情不自禁(jīn)C. 气喘吁吁(xū)D. 妄自菲薄(fěi)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优异,全靠自己的努力。

B. 我对他的建议表示赞同,并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提议。

C. 为了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开展一系列课外活动。

D. 他的讲话虽然有些啰嗦,但内容却非常丰富。

3.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思熟虑,最终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B. 面对困难,他毫不退缩,勇往直前。

C. 他的成绩一落千丈,让人感到惋惜。

D. 他的言论荒谬绝伦,让人无法接受。

4. 下列诗句中,意境优美的一项是: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千里共婵娟,但愿人长久。

5.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A. 悲观B. 沮丧C. 悲伤D. 愁闷6. 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眼睛像明亮的星星。

B.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C. 他的心像被刀割一样疼。

D. 他笑了,笑得像一朵花。

7. 下列句子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他经常去图书馆看书。

(改为疑问句)B. 这本书很有趣,我已经看完了。

(改为反问句)C.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重要。

(改为感叹句)D. 他昨天去了公园。

(改为否定句)8.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这场雨下得像瀑布一样。

B. 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C. 他的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引人入胜。

9.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昨天去哪儿了?”B. 我对他说:“我很高兴认识你。

”C. 他看着我说:“你真是个好人。

”D. 我问:“你今天有空吗?”10. 下列句子中,语序不当的一项是:A. 他昨天晚上去看了电影。

高中语文期末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期末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期末考模拟试题及答案高中语文期末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语文这门科目是比较综合性的,高一的学生在准备期末的时候需要借助一份试题,全面锻炼自己的对各个题型的解题能力。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1.下列红色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札(zhā)记醴酪(1ào)曲(qǔ)线贮(zhù)藏B .脊(jí)梁龟(jūn)裂蝙(biǎn)蝠憎(zēng)恶C.付梓(zǐ)渣滓(zǐ)嫉(jí)妒胚(pēi)胎D.发迹(jì) 间(jiān)断狭隘(ài)薄(báo)膜2.下列成语中红色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余勇可贾(gǔ) 时乖运蹇(jiǎn)为(wéi)虎作伥讷(nè)言敏行B.休戚(qī)相关无妄(wàng)之灾少(shǎo)安毋躁乳臭(xiù)未干D.随声附和(hé)炙(zhì)手可热如丧考妣(bǐ)纵横捭(bǎi)阖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稀奇幅原尺牍矫揉造作B.详细绵密洗练羞羞答答C.调和流弊份量因地制宜D.斟酌完备词藻锱珠必较4.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众目睽睽融汇贯通首屈一指生灵涂炭B.岁月磋砣死心塌地贪脏枉法相形见绌C.睚眦必报弱不经风左右逢源望其向背D.未雨绸缪一筹莫展作壁上观素昧平生5.填入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① 读书、识字、受教育是每个儿童的__________,但是在某些经济贫困落后的地区,由于支付不起上学的费用,孩子们只能放弃学习机会,辍学务农。

② 整个设计方案是由他__________完成的,别人没有对这张设计图作过任何修改。

③ 他的__________很浅,在以前的工作中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面临这种突发情况,简直手足无措。

A、权利独力阅历 B.权力独立经历A. 任长霞同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早己将个人的利益置若罔闻B. 随着与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发展了数千年的中国文化将会日新月异地走向世界。

高一上语文期末模拟测试卷含答案(人教版)

高一上语文期末模拟测试卷含答案(人教版)

高一上语文期末模拟测试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

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

高一期末模拟考卷语文试卷

高一期末模拟考卷语文试卷

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炽热(chì)峰回路转(fēng)雅俗共赏(sú)B. 恍然大悟(huǎng)倾盆大雨(pén)恍若隔世(wǎng)C. 遐想(xiá)载歌载舞(zài)独树一帜(shù)D. 沉鱼落雁(diàn)红颜薄命(bó)指点江山(zhǐ)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B.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C.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产生等。

D. 他的演讲既有激情,又有深度,给人以极大的启发。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人民。

”毛泽东主席的这两句话,道出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心声。

B.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C.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 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基本概念,第二部分讲解了实际应用,第三部分提供了案例分析。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春天的雨,像母亲的手,轻轻抚摸着大地。

B. 那座山,高耸入云,仿佛一座巍峨的巨塔。

C. 他用那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洞察着世界的奥秘。

D. 那朵花,犹如一位美丽的仙子,在阳光下翩翩起舞。

5. 下列各句中,句子成分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我喜欢听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

B. 他努力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D. 那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讲述了一个勇敢的少年与邪恶势力斗争的故事。

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高一语文下期末模拟试卷

高一语文下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氤氲(yīn yūn)谆谆教诲(zhūn zhūn jiào huì)B. 璀璨(cuǐ càn)窃窃私语(qiè qiè sī yǔ)C. 狂放不羁(kuáng fàng bù jī)持之以恒(chí yǐ zhī héng)D. 炽热(chì rè)纵横交错(zòng héng jiāo cuò)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我国医护人员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B.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C.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从下学期开始实行小班化教学。

D. 他的演讲,不仅赢得了听众的掌声,也让我们深受启发。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那个美丽的女子,一直是我心中的偶像。

(意动用法/名词)B. 他对音乐的热爱,一直伴随着他的成长。

(介词/连词)C. 我们要珍惜现在,努力创造美好的未来。

(动词/形容词)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看再看。

(动词/副词)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书法作品,笔力遒劲,墨色浓淡相宜。

B. 那位老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C. 她的歌声婉转动听,仿佛是一股清泉流过心田。

D. 在这场比赛中,他表现出了顽强的毅力。

5.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班级的佼佼者。

B. 那位歌手的演唱技巧非常高超,令人叹为观止。

C. 面对困难,我们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勇往直前。

D. 她的性格温和,从不与人发生争执。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2分)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梁启超在《()》一文中提出了“救亡图存”的口号。

高一语文期末模拟卷01(参考答案)(统编版)

高一语文期末模拟卷01(参考答案)(统编版)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5分)1.(3分)B2.(3分)A3.(3分)C4.(4分)①材料一划线部分侧重于从人内在的价值倾向的角度。

(1分)乡愁成为圈层结构形态呈现时,人的个体价值渐渐让位于群体价值和人类价值,人愈趋于理性和哲学化,导致个体感情无处安放。

(1分)②材料二划线部分侧重于人对外在的生活环境的依赖的角度。

(1分)因为进城的人在文化上可能保留着原有的文化和价值认同,所以人们游走在城乡之间,进而生发了“有家难归”“有根难依”的情感体验。

(1分)5.(6分)①乡愁的圈层式结构是指乡愁是一个基于个体记忆又不断外向放大的概念,愈趋于中心愈浓烈,愈趋于边缘愈淡化。

(2分)②这种圈层式结构是受血缘和地缘影响的。

家庭与社会圈子的范围是可变的,且愈推愈远、愈推愈薄。

(2分)③因时代变迁,由于“己”在生活感受与情感体验等多方面产生了变化,“家”与“乡”的概念也不断扩大,从而引发甚至加速了乡愁概念的扩大。

随着圈层式结构的扩大,乡愁也正由个体、群体进而扩展为全社会共有的乡愁。

(2分)6.(3分)D7.(3分)B8.(4分)①第一次呼告是“我”听房东大嫂陈述丈夫被敌人杀害时,“我”急需一支枪来手刃仇敌,表达一名战士对战斗的渴望和对敌人的仇恨。

(2分)②第二、三次呼告是在屋外敌机轰鸣时,“我”急需一支枪来保护怀中的孩子,表达对和平生活的期盼。

(2分)9.(6分)示例一:这个评价适合本文。

①本文围绕“黄豆”展开,没有直接写正面战争的炮火,选材角度独特;(2分)②本文表现了“我”对枪与战士意义的思考,这在战争题材小说中显得独特;(2分)③本文善用细节描写,比如孩子努力啃咬黄豆的过程,文笔细腻,极富感染力。

(2分)示例二:这个评价不适合本文。

①丈夫被敌人杀害后哀痛无助的大嫂,是战争题材小说中常见的百姓形象;(2分)②“我”宿营的村庄被战争破坏,环境凋敝,是战争中的典型环境;(2分)③“我”多次强烈呼唤武器,要求敌人血债血还,是战争题材小说常见的主题。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炽热精疲力尽沸沸扬扬B. 恍若隔世欣欣向荣震耳欲聋C. 美轮美奂妄自菲薄谈笑风生D. 恣意妄为瞬息万变瞠目结舌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充分说明了他具有强烈的上进心。

B. 她不仅学习好,还担任了学生会主席,是同学们的榜样。

C. 老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D.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很喜欢这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B.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位勇士救了一个美丽的公主。

C. 他从书中得到了很多知识,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裨益。

D. 小明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他的声音洪亮,引人注目。

4. 下列各句中,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B. 面对困难,我们不能气馁,要勇敢地迎难而上。

C. 他的演讲生动有趣,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D. 他做事总是有条不紊,把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

5.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非常适合中学生阅读。

B. 他的表演非常精彩,让观众们如痴如醉。

C. 他性格开朗,善于与人交往,人缘非常好。

D. 这座大楼巍峨壮观,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下列诗句出自哪位诗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7. 下列词语中,下列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水滴石穿:形容()8.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是指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是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结果。

9. 下列各句中,下列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10. 下列各句中,下列句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是指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观点或情感。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全国乙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全国乙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全国乙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沉郁顿挫”原是杜甫在给唐玄宗的《进〈雕赋〉表》中对其诗文的概述,后代文论家认为这四个字能够表述杜诗的主体风格,遂成定论。

但对于“沉郁顿挫”的具体含义,历代文论家大都从内容方面解释“沉郁”,从形式方面解释“顿挫”。

我认为,“沉郁”与“顿挫”二者的内涵及成因,既都有内容层面的因素,也都有形式层面的因素。

杜甫信奉儒家思想,儒家的忧患精神、人本精神、乐道精神、笃行精神深深刻镂在杜诗之中。

杜甫身经战乱,爱国主义、民族意识以及民胞物与的伟大情怀,构成了战乱诗篇的主旋律。

杜甫家世不幸、仕途蹭蹬,造成杜甫持重、忧郁的性格。

凡此种种,都促使杜诗形成沉郁的风格。

杜甫看问题总是比别人深入一层、慎重几分。

安史之乱爆发前夕,唐帝国的朝野上下沉浸在歌舞享乐之中,只有杜甫感到了国家危机的来临。

天宝末年,唐玄宗兴兵讨伐南昭。

对这场不义之战,杜甫作了严厉的抨击,“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兵车行》)而同时代的诗人,如高适(《李云南征蛮诗》)、储光羲(《同诸公送李云南伐蛮》),则为这场不义战争高声鼓噪。

高、储之辈只知道迎合当权者的心思,不顾及战争的危害,杜甫却能以国家安危为视点唱出反调。

这就是他的作品的深度之所在,“沉郁”风格之表现。

杜甫在一些描绘山川景物或反映个人身世的作品中,每每采用“时空并驭”的手法,在一联中,从时空两个角度下笔,这也是形成“沉郁”风格的因素。

“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

”(《上兜率寺》)前句以“巴蜀”写寺的周围“江山”之壮美,是从空间角度下笔;后句以“齐梁”写寺庙中“栋宇”之悠久,则是从时间角度下笔。

“天下兵戈满,江边岁月长。

”(《送韦郎司直归成都》)前句以“兵戈满”写战火遍地的现实,是从空间角度写战乱的广延;后句以“岁月长”写客居日久,是从时间角度写战乱的持久。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逡巡(qūn)踯躅(zhízhú)巉岩(chán)舳舻千里(zhúlú)B. 愀然(qiǎo)谪戍(zhé)扪参(mén shēn)砯崖转石(pīng)C. 吮血(shǔn)潦倒(liáo)恪守(kè)纨绔子弟(wán kù)D. 嗟叹(jiē)迤逦(yǐ lǐ)锲而不舍(qiè)扣舷而歌(qián)答案:B解析:A项,“踯躅”应读“zhí zhú”错误,应读“zhí zhú”。

C项,“潦倒”应读“liáo”错误,应读“lǎo”。

D项,“扣舷而歌”中“舷”应读“xián”,而不是“qi án”。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在学习上很勤奋,遇到疑难问题总是追根究底,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

B. 这座建筑依山傍水,风景绝佳,但因年久失修,已成残垣断壁,满目疮痍。

C. 这篇文章错别字连篇,语病百出,简直不忍卒读。

D. 这幅画,形象生动,构思精巧,真是不可名状。

答案:A解析:A项,“追根究底”指追究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符合语境。

B 项,“满目疮痍”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象,与“年久失修”的建筑不完全匹配。

C项,“不忍卒读”指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与“错别字连篇,语病百出”不符。

D项,“不可名状”指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与“形象生动,构思精巧”相矛盾。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春天的杭州是个美丽的季节。

B.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提高了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高一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

高一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奋发图强源远流长震耳欲聋B. 翠色欲流融会贯通瞒天过海C. 恶贯满盈声东击西纵横交错D. 妙手偶得捐躯赴国惊涛骇浪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成绩,学校决定从下学期开始对全体学生进行全面的考试改革。

B. 这位作家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他的新书出版后,短时间内就销售一空。

C.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D. 我国古代有“凿壁借光”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要勤奋刻苦。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博得了全场观众的喝彩,真可谓“掷地有声”。

B. 这场足球比赛打得如火如荼,双方队员都拼尽全力。

C. 面对困境,我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一定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D. 他平时就喜欢阅读,这次期末考试语文成绩“名列前茅”。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是我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之一。

B.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涉及历史、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非常值得一读。

D. 我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一本关于历史的书籍,书名叫《明朝那些事儿》。

5. 下列各句中,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骄阳似火”中的“似”表示比喻。

B. “功成名就”中的“就”表示达到。

C. “山清水秀”中的“秀”表示美丽。

D. “风和日丽”中的“丽”表示美好。

二、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10题。

月光下的杨树杨万利杨树在月光下显得更加秀美。

月光下的杨树,树影婆娑,树冠蓬松,仿佛一幅水墨画。

杨树,是乡村的象征。

它生长在田野里,村边,公路两旁,村庄里。

它不择土壤,耐旱耐寒,生命力极强。

一棵杨树,只要有一粒种子,就能扎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高一语文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高一语文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神采飞扬(fēi yáng)B. 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C. 恍若隔世(huǎng ruò gé shì)D. 惟妙惟肖(wéi miào wéi xiào)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一直在班级里名列前茅,是老师和同学们公认的榜样。

B.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校决定举办一次读书活动。

C.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终于攻克了这一难题,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D. 我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画龙点睛B. 胸有成竹C. 雪中送炭D. 狐假虎威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那月亮就像一面银盘,静静地挂在天空中。

B. 这本书就像一位智者,为我们揭示了人生的真谛。

C. 那座山仿佛一条巨龙,蜿蜒在远方。

D. 他的眼睛就像一汪清泉,清澈见底。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成书于清朝。

B.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讲述了孙悟空的故事。

C.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主要讲述了刘备、关羽、张飞的故事。

D.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以宋江为主人公,讲述了梁山好汉的故事。

6.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唐朝,以进士为最高等级。

B. 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起源于甲骨文,经历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阶段。

C. 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起源于彩陶,经历了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等阶段。

D. 中国古代的诗歌起源于《诗经》,分为诗、词、曲、赋等体裁。

7.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有“通灵宝玉”四个字。

高一语文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考试模拟题及答案高一语文考试模拟题及答案高一的语文是重中之重,想要打好语文的学生,平时的模拟题训练是不能少的,只有做题才能进一步巩固好所学的知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期末模拟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一语文期末模拟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A.隽永/隽语狙击/ 阻碍行头/行当朱拓/落拓不羁B.辟邪/征辟跌宕/档案地壳/躯壳宿命/风餐露宿C.角斗/主角校长/校对省察/省视露天/崭露头角D.熨帖/熨烫游说/说服择菜/选择模拟/模棱两可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A.“地沟油”事件爆出了中国餐饮业的黑幕,凸现了企业良心与道德的缺失,每每看到这些新闻报道,总让人义愤填膺,不忍卒读。

B.面对如后春笋般冒出的违章建筑,高速公路总指挥路大年急得一筹莫展,只好向乡“文明办”求救。

C.整个运动场上,彩旗猎猎,叫喊声和助威声不绝如缕。

D.这种作文形式给学生以极大的展示个性的空间,但是有些学生没有仔细研究题目和写作要求,信马由缰,任意为文,结果导致失误。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大约多年左右。

B.“生存美学”的发展彻底改变了实践美学一枝独秀的格局,形成了多元并存、相互促进,为美学走向更高层次的综合创新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C.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会歌《重逢》,旋律优美,振奋人心,充分表达了中国的音乐创作水平和“激情盛会,和谐亚洲”的精神。

D.许多人终生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内心深处,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用平实的语言为这段文字进行总结(不超过30字)。

(2分)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20岁遇到一个与你投缘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啊”;20岁觉得数学难,放弃数学,28岁时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数学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啊”。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一及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一及参考答案

2023—2024高一下语文期末新课标卷一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古建筑群的基本布局单元是“院落”,从普通住宅到府邸官署直到皇宫,不同性质不同级别的建筑都是如此。

功能复杂,需要更多建筑,就增加更多院落,而很少建高楼。

所以中国的建筑艺术,一方面表现在建筑实体的构造和装饰上,一方面表现在院落与建筑室内形成的空间里。

明代初创时期皇宫的布局,虽然嘉靖时期作了一些改动,清代乾隆时期有些改建和添加,但是总的格局没有根本的改变。

它可以划分为三大功能区,外围是防御体系,包括筒子河、守卫围房和城墙及其城楼、角楼。

城内南部是外朝区域,占地轮廓成凸字形。

中轴线上依次有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穿过太和门东的协和门,到达外朝东路文华殿。

太和门西的熙和门到西路武英殿。

太和殿周围用庑房和大门组成院落,殿前两庑中部,东有体仁阁、西有弘义阁,四角立崇楼。

外朝北部是内廷,占地成凹字形,用四条街分成东西并列的五个板块,分别是外东路的南三所、宁寿宫;东路的奉先殿、东六宫;中路的后三宫、御花园;西路的养心殿、西六宫;外西路的慈宁宫与花园、寿安宫和英华殿。

另外,外朝和内廷的外围和城内零星地块,安排内阁、内官衙署和手工作坊等服务性用房。

在故宫黄色琉璃瓦的海洋里,我们可以分辨这些大屋顶其实有庑殿、歇山、攒尖、悬山和硬山,以及单檐、重檐等差别,它们的屋脊上装饰着形式、等级和数量都有讲究的正吻和小兽。

这些用厚重的琉璃瓦、泥灰和椽子建成的屋顶,屋角却微微翘起,显出轻盈面貌。

我们可以观赏屋檐下形状特异、凹凸有致的斗秩,这是中国古建筑特有的构件,形成明清古建筑檐下的装饰带,又标志了建筑的等级和性质。

我们可以观察成排的大木柱之间安装的隔扇和槛窗,它们虽然只不过是门窗而已,但是玲珑剔透的窗格棂花也是造就中国建筑特色的因素。

用青砖砌就或用汉白玉包砌的高大台基,庄重地衬托着建筑物,而自身也形成建筑体量和外观的一部分。

高一期末语文考试模拟试卷

高一期末语文考试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lì)B. 遒劲有力(qiú)C. 眉清目秀(mèi)D. 妩媚动人(wǔ)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写作水平,学校决定举办一次作文比赛。

B. 这位作家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特别是年轻人。

C.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D. 我虽然不喜欢数学,但是也努力学习,希望提高成绩。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她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全场观众的掌声。

B. 在这次比赛中,他发挥失常,让人失望。

C. 这座城市的夜景美不胜收,吸引了无数游客。

D. 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

4. 下列各句中,句式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次考试难度较大,不少同学都感到有些吃力。

B. 语文老师要求我们每天都要阅读一篇课外文章。

C. 假如明天天气好,我们就去公园散步。

D. 我不喜欢吃辣,你呢?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今天,我们要去郊游。

”小明兴奋地说。

B. “你的作业写完了没有?”老师问道。

C. “这瓶饮料多少钱?”我问售货员。

D. “我喜欢看书,也喜欢运动。

”她笑着说。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下列诗句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每空1分)(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 下列成语出自哪部文学作品?(每空1分)(1)草船借箭()(2)望梅止渴()(3)杯弓蛇影()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桃李满天下:比喻遍布天下的人才。

B. 风声鹤唳:形容惊慌失措的样子。

C. 眉开眼笑:形容非常高兴的样子。

D. 风和日丽:形容天气晴朗。

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每天早上都去晨跑。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本试题共150分,时间150分钟。

其中第Ⅰ卷30分,为单项选择题;第Ⅱ卷120分,为主观题。

第Ⅰ卷(30分)一、(30分,每小题3分)1. 下列各组词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吞噬(shì) 熨(yù)帖小心翼翼(yì) 入不敷(fū)出B.倒坍(tān) 炽(chì)烈不屈不挠(ráo) 魂牵梦萦(yíng)C.惬意(qiè) 瞭望(liáo) 凝眸远眺(mōu) 曝(pù)背谈天D.粗犷(kuàng) 呆滞(zhì) 目光炯炯(jiǒng) 不可胜(shèng)数2. 下列各组中字形均正确的一组是:()A.震荡匮赠众说纷纭下笔千言,离题万里B.震颤甲胄臭名昭著出于其类,拔乎其萃C.肃睦呆滞震撼人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D.和睦暄闹哀声叹气机不可失,失不再来3. 下列各句中标点正确的一项是()A.人心里有一股毁灭的冲动、发怒、杀人的冲动。

B.在楼下时,不是有人在喊“其他人抬到美术教室去”吗?我不属于“其他人,”我还活着。

C.“这个城叫什么名字?”我问这位躺在我旁边的人。

D.“该死的,”司机大声地回答:“你们已经解除灯头管制了吗?”4.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跟他(凡尼亚)不论怎样总可以过下去的,只是我的心的历害,得换一个活塞了……②我感到左大腿上挨了一针,全身猛地了一下,我想抬起身子,可是坐不起来……③每一幅照片都有人心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

A.震荡震撼震颤结果B.震撼震荡震颤后果C.震荡震颤震撼后果D.震颤震撼震荡结果5. 下列各句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1945年,声名显赫的德国贝尔森集中营,在纳粹溃逃后,宁静的中午,一个孩子走在遍布尸体的营地的路上。

B.谭嗣同是甘为变法流血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有为、梁启超他们确乎少了些刚烈。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模拟题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模拟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腼腆(miǎn diǎn)窥测(kuī cè)谈笑风生(tán xiào fēng shēng)B. 蹒跚(pán shān)毅力(yì lì)毕恭毕敬(bì gōng bì jìng)C. 轰鸣(hōng míng)瞬息(shùn xī)恍若隔世(huǎng ruò gé shì)D. 谚语(yàn yǔ)美轮美奂(měi lún měi huàn)指点江山(zhǐ diǎn jiā shā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B.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

C. 这篇文章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内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 面对疫情,我们要做好防护措施,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你的意思我明白了,请放心,我会尽力完成任务的。

”B. 他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今天天气真好,适合出去郊游。

”C.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D. 我国古代科学家发明了许多伟大的发明,如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

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罗贯中。

B.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书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

C.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书中描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历程。

D.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书中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

5. 下列词语中,形近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 灵敏(líng mǐn)模糊(mó hú)污秽(wū huì)B. 摇曳(yáo yè)腼腆(miǎn diǎn)羞涩(xiū sè)C. 悠闲(yōu xián)淹没(yān mò)混沌(hùn dùn)D. 翩跹(piān xiān)沉默(chén mò)沉着(chén zhùo)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离骚》一文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哪一部分?()7. 《赤壁赋》中,作者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来描绘怎样的景象?()8.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草船借箭”的故事中,巧妙地利用了()的原理。

高一年级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高一年级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蔚为壮观恍若隔世B. 独具匠心漫不经心C. 恍若未闻面面相觑D. 雅俗共赏零散不堪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 我从老师的鼓励中得到了力量,也更加坚定了学习的信心。

C. 为了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我们必须加强科技和教育的发展。

D. 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插图精美,深受读者喜爱。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

B. 她的演讲才华横溢,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掌声。

C. 这场足球比赛惊心动魄,让观众们大饱眼福。

D.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班级的佼佼者。

4. 下列各句中,句式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喜欢读书,尤其是喜欢读一些经典名著。

B. 她不仅学习好,而且唱歌跳舞都很棒。

C. 你要去图书馆吗?我正好也要去。

D. 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个宇航员。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那条小河宛如一条银色的带子。

B. 他成绩优秀,是班级的佼佼者。

C. 这本书的内容枯燥无味,我一点也看不懂。

D. 那个演员的表演非常出色,让人如痴如醉。

6.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喜欢读书,尤其是喜欢读一些经典名著。

”B. “你去图书馆吗?我正好也要去。

”C. “那个演员的表演非常出色,让人如痴如醉。

”D. “那场足球比赛惊心动魄,让观众们大饱眼福。

”7. 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老师您好,您辛苦了!B. 这道题好难啊,我不会做。

C. 你看,我给你带礼物来了。

D. 你这个人真是的,怎么又犯老毛病了。

8. 下列各句中,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曹雪芹。

B.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书中讲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期末模拟试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心被“浅阅读”过滤掉文化营养数据显示,电脑游戏、电视和音像制品成为上海未成年人最喜爱的三种媒体,而传统概念上的课外书籍等,已经在未成年人的阅读生活中“失宠”。

许多孩子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却降低乃至失去了对文字阅读的兴趣,同时也导致文字运用能力的大幅度下降。

不少青少年反映说:“很多时候,心里明明知道该怎么表达,但就是书写不出来。

”笔者认为,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这种让人忧虑的变化,并不是孤立、偶然的现象,而是当前“快餐文化”时代种种世相的必然映射。

“快餐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浅阅读”盛行——所谓“浅阅读”,即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甚至娱乐性为最高追求的阅读形式。

在这种前提下,无论阅读内容还是方式都与传统的阅读大不相同:内容上,以“无厘头”式的消解、解构为上,或只以感官的刺激为是,充满了游戏精神及荒诞不经的色彩;方式上则是以动漫、图像等为主,文字为辅。

即所谓“碎片式的语言,拼盘式的内容,以‘知道’代替‘知识’”。

往深处看,这种“浅阅读”及其衍生的“读图时代”“动漫时代”,似乎是文化工业化时代的一种必然、一种宿命。

近年来,随着经济开放,文化也日益交融,借助电影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以商业利益为唯一目的的文化工业日益兴盛。

于是,我们看到了大批的肥皂剧,大批被戏说的名着,大批工业化制作出来的动漫、电子游戏,大量毫无艺术价值却炒出轰动效应的流行音乐和畅销书……但是,由于文化工业的真实目的只是利润,而并不是想要真正服务于艺术,所以很多内容是刻意炮制的,与真正的艺术创造相去甚远。

当然,这些工业化生产出来的“文化”也并非一无是处——起码,它适应了当前人们生活节奏紧张情况下的现实需求。

但是,如果这种浅阅读过多地发生在青少年身上,多到影响其文字阅读兴趣的程度,无论如何都是需要引起警惕的——我担心这种工业化的“加工”会把真正的文化“滤”走,只剩下一堆看似文化的泡沫。

这会不会让我们的下一代在文化方面患上营养不良症?阅读生活的成功与否,对未成年人精神成长的方向有很大影响。

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必须追求一种有深度的阅读,因为阅读真正有价值的文字,是一种思维训练的过程,是一种美学修养熏陶的过程,是一种人文情怀的养成过程,也是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一个人如果不经过一段艰苦的阅读历程,想要达到必要的思维深度将是极其困难的;如果一代人均是如此,文化便无法有效传承。

抽空了文化内核的时代,其发展也将失去方向。

所以,虽然很难,虽然不无合理性,但对“读图时代”还是要警惕。

1.下列关于“浅阅读”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浅阅读”是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甚至娱乐性为最高追求的阅读形式,“浅阅读”的盛行是“快餐文化”的最大特点。

B.“浅阅读”作为文化工业化时代的一种必然、一种宿命,是随着经济开放,文化日益交融,文化工业日益兴盛而出现的现象。

C.“浅阅读”追求的是“无厘头”式的消解、解构,有的时候只追求感官的刺激,充满了游戏精神以及荒诞不经的色彩。

D.“浅阅读”的阅读方式以动漫、图像等为主,文字为辅,即所谓“碎片式的语言,拼盘式的内容”,这与传统的阅读方式大不相同。

2.下列不属于“浅阅读”的危害的一项是( )A.对电脑游戏、电视和音像制品的偏爱,使许多孩子降低乃至失去对文字阅读的兴趣,也导致他们的文字运用能力大幅度下降。

B.“浅阅读”影响了未成年人对阅读深度、思维深度、审美情趣等方面的追求,对未成年人精神成长的方向有很大影响。

C.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文化工业,可能会把真正的文化“滤”走,只剩下一堆看似文化的泡沫,使下一代文化营养缺失。

D.如果一代人均是以“知道”代替“知识”的“浅阅读”方式阅读,我们的优秀文化便无法有效传承和发展。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阅读取向的变化,并不是孤立、偶然的现象,而是时代种种世相的映射,令人忧虑,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B.随着文化工业的日益兴盛,很多内容是刻意炮制的,毫无艺术价值的文化产品被生产出来,但这与真正的艺术创造相去甚远。

C.阅读真正有价值的文字,是一种思维训练、美学修养熏陶、人文情怀养成和人生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是有益的。

D.为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文化有效传承,对于文化工业化生产出来的“文化”以及盛行的“浅阅读”,我们应当坚决抵制。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眛。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怀王怒,不听。

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过之。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甚任之任:信任B.乃令张仪佯去秦去:离开C.仪与王约六里约:大约D.欲与怀王会会:会面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B.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C.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D.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为人刚直不阿,却因此招来祸患。

B.秦昭王派张仪前往楚国,目的是破坏齐楚的联盟,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

C.汉中失守之后,楚怀王调动军队深入秦地作战,魏国趁机偷袭楚国邓地。

D.令尹子兰劝楚王前往秦国,不要拒绝秦王美意,楚王不顾屈原的反对成行。

7.把下面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⑴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5分)⑵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5分)(二)古代诗文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8~9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唐]贯休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溪鸟勅鸟①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②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溪鸟勅鸟(xī 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

②柘(zhè):一种树。

8.诗歌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9.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出现的人物形象各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述说自己从早到晚从事家务劳作辛苦的两句话是:“,。

”?(2)“,”两句是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对人才的渴慕的。

(3)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批判了把生死等同的说法,认为那是无知妄说。

?乙选考题(25分)请在第三、第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只能做选定答题内的小题,不得选作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然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分)蒲公英情人欧?亨利和舒伦堡家庭餐馆达成的协议,是萨拉单枪匹马闯世界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这家餐馆紧挨着她租住的老式红砖房子。

一天晚上,在餐馆用过晚饭以后,她顺手拿走了放在餐桌上的菜单。

菜单上的字迹潦草的几乎无法辨认。

第二天,萨拉给舒伦堡看了一张漂亮的打印菜单。

菜名在右边排列得整整齐齐。

老舒伦堡十分高兴。

在萨拉离开之前,他欣然与她签订了协议:她负责餐馆里21张餐桌的菜单打印。

早餐、中餐、晚餐各一份,菜单每日更新。

作为回报,舒伦堡将把一日三餐送到萨拉的房间里。

这个协议,双方都感到非常满意。

现在在舒伦堡家庭餐馆用餐的人可以知道他们吃到嘴里的东西到底所谓何物了。

而在这个阴冷的冬日里萨拉也有了食物得以果腹,对她而言这是眼下最要紧的事了。

尽管春天的月份来到了,那还不是春天。

春天总是在该来的时候才来。

街上一月份的积雪还冻得硬梆梆的。

一天下午,萨拉在房间里冻得直打哆嗦。

除了打印餐馆的餐单之外,她无事可做。

萨拉从摇椅里站起来,看窗外,已经是春天了。

事情还要从去年夏天说起,在萨拉到乡下去的时候,她坠入了爱河。

在阳光农场逗留的两个星期里,她爱上了老富兰克林的儿子沃尔特。

他们相偎而坐,他为她编蒲公英花环,他赞美说金黄色的花朵和她深棕色的头发是多么的相称啊。

她害羞的把花环留在地上,跑回屋里,一路上不停地摆弄着手里的草帽。

他们打算在春天结婚——“就在嗅到第一丝春天的气息的时候。

”沃尔特是这样说的。

然后萨拉回到城里,继续敲她的键盘。

一阵敲门声把萨拉从过去的幸福时光拉回到了现实里,一名侍者带来了第二天的菜单清单。

萨拉在打字机前坐下。

她是一个熟练的打字员,大概只要一个半小时,21张卡片就能准备妥当。

萨拉的手指在键盘上灵巧地弹跳着,就像小虫在夏日的浅溪上翩翩起舞。

她依次而下,细致地让不同长短的菜名在卡片上各就其位。

就在她快要打到水果一栏的时候,萨拉突然冲着菜单哭了起来,眼泪从她充满绝望的心底深处涌了出来,盈满了眼眶。

她已经有两个星期没有收到沃尔特的来信了。

菜单上的下一道菜是蒲公英,——蒲公英和什么蛋?去它的什么蛋——蒲公英。

沃尔特用金灿灿的蒲公英编织花冠,给他钟爱的女王,他未来的妻。

过了一会儿,萨拉强忍住了眼泪。

卡片必须得打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