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马原简答题

合集下载

2019马原简答题

2019马原简答题

2019马原简答题1、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 (p.20-2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存在和思维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其二,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从哲学上看,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我们认识和看待这两大类现象和两大类活动,都不能不涉及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

因此,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体系的基本问题2、人们应当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p.27)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以下三个前提和条件:第一、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如乱砍滥发、过度畜牧等都是不尊重客观规律,不从实际出发,结果只能让人们自食恶果。

第二、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途径。

正确的认识要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只能通过实践才能达到,即使你满腹经纶,但你不去用它,不把他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那这些知识又能有什么用呢?学富五车和文盲也就没什么不同。

第三、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现实的原材料,人的意识再强也创造不出任何的物质东西出来。

3、如何理解普遍联系与发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p.30-33)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联系是指事务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的特点:1、联系具有客观性即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联系具有普遍性即世界上没有任何孤立存在的事物。

一切事物、现象都是互相联系的,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联系具有多样性即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4、联系具有条件性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科学回答了社会的物质性)P33答::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任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任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这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3,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答:(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如何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 p45 )答:矛盾的普遍性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5,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答:(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2019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标准答案毙考题

2019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标准答案毙考题

2019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4考研政治复习要注意结合做题来巩固,尤其是马原部分的知识点比较多,哲学观点也比较难理解。

下而毙考题分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槪论试题及答案,我们一起来结合相关知识点记忆:2019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4多项选择题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这句话以高度的科学抽象和深刻的哲学槪括,规定了哲学的物质范畴。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体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B.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C不能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同物质本身混为一谈D.物质都是人们感官可以直接感觉的2.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与这句话在内涵上一致的有A.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B.天不变道也不变C.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D.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3•哲学家王夫之认为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这在哲学上表达了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运动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4•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有一个所谓的飞矢不动理论。

他认为飞行的箭是静止不动的。

英道理是:箭在飞行的某一时刻,必泄是处在某一位置上,它不能同时占有两个位置;因此,箭在这一个时刻应当是静止的。

可是,箭在这一个时刻静止在这个位置上,另一个时刻静止在别的位置上,于是整个过程皆由这样一系列的静止来构成,而静止的总和不能构成运动,静止的总和当然还是静止。

所以说飞行的箭是不动的。

芝诺的错误在于A.不懂得运动是间断性和不间断性矛盾统一B.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C.不了解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5•所谓,一学习就不开心了,一不开心就不学习了,一不学习就开心了,一开心一天就过去了。

就像一首歌唱到时间都去哪儿了°这段话表明时间具有A相对性B有限性C不可逆性D—维性6.长期以来,人们把欧几里得几何学看作是揭示空间特性的绝对貞•理的体系。

马克思主义原理简答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简答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简答题详细答案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这种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1)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2)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

这种统一不是抽象的先验的,而是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并在这种实践中实现的。

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1)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这一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这一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列宁的物质观。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2)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感觉感知的,3)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4)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4.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2)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15。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

1)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

3)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马原简答题及答案完整版

马原简答题及答案完整版

马原简答题及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其后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2)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3)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4)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5)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及其表现:(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

同上。

第一章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两种不同观点。

(1)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2)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PS: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回答哲学基本问题中何为第一性的问题,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方法论,是回答世界事物是静止的还是发展的,是联系的还是静止的。

是否唯物与是否为辩证法没有关系,这是两个不同的范畴。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1)世界是物质的。

自考2019年4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及部分答案(主观题)

自考2019年4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及部分答案(主观题)

自考2019年4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及部分答案专业:公共课科目:【马原】2019年4月自考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部分)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

共30分)26.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答案】(1)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2)外因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即外部矛盾,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3)相互关系:内因和外因相互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内和外的划分因一定条件而具有相对性。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5)在考察单个事物时,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内因,此事物和他事物的关系是外因。

当把上述两个事物作为一个对象来研究时,它们之间的矛盾关系又成了内因。

对同一事物来说,内因和外因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考点】对立统一规律27.为什么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答案】(1)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②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③完全以上述两项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2)因为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考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28. 简述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答案】(1)商品经济,“自然经济”的对立物,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出售的总和。

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考点】商品经济29. 垄断利润的来源【答案】(1)归根结底是工人阶级和其他。

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甚至包括一部分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2)垄断利润获得的途径是:第一、加强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第二、垄断组织以垄断低价购买非垄断企业的产品,并以垄断高价出售自己的产品来掠夺非垄断企业剥削到的一部分利润.第三、加强对国外人民的剥削.第四、通过资产阶级国家的财政和信贷,对国民收入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家的再分配。

2019马原简答题

2019马原简答题

2019马原简答题1、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存在和思维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其二,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从哲学上看,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我们认识和看待这两大类现象和两大类活动,都不能不涉及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

因此,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体系的基本问题2、人们应当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以下三个前提和条件:第一、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如乱砍滥发、过度畜牧等都是不尊重客观规律,不从实际出发,结果只能让人们自食恶果。

第二、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途径。

正确的认识要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只能通过实践才能达到,即使你满腹经纶,但你不去用它,不把他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那这些知识又能有什么用呢学富五车和文盲也就没什么不同。

、第三、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现实的原材料,人的意识再强也创造不出任何的物质东西出来。

3、如何理解普遍联系与发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联系是指事务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的特点:1、联系具有客观性即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联系具有普遍性即世界上没有任何孤立存在的事物。

一切事物、现象都是互相联系的,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联系具有多样性即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4、联系具有条件性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精选新版2019年大学马原期末完整考试题库1088题(含答案)

精选新版2019年大学马原期末完整考试题库1088题(含答案)

2019年大学马原期末考试题库1088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资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很大作用,包括()A.代表资产阶级执掌政权,对政府施加影响.控制议会B.制定和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方针.政策C.操纵选举D.控制群众团体和舆论宣传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正确答案】A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是指()A.全面的社会化B.全面的商品化C.全面的市场化D.市场的计划化4.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A.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C.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D.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5.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A.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B.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C.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D.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意味着()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担当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职能B.国家垄断资本掌控经济生活C.所有重要的经济部门实行国有化D.国家垄断重于私人垄断8.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A.垄断资本主义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生产社会化D.经营管理社会化[单项选择题答案]1--5A.C.A.D.C6--10C.A.B.B.C11--15D.A.B.C.C16--20C.D.B.B.D21--25D.D.A.C.B9.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是()A.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B.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C.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是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D.制定和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方针.政策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A.国营企业B.国私合营企业C.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结合D.国家调节经济1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主要表现在()A.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B.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12.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因为()A.工资被看作是全部劳动的报酬B.工人一般在提供了劳动之后,资本家才付工资C.工资依劳动时间长短而不同D.工资依劳动效率高低而不同13.下列现象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是()A.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B.不变资本只是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C.资本主义工资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D.资本主义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14.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客观必然性是由()A.社会再生产的规律决定的B.社会再生产的形式决定的C.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D.竞争规律决定的15.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属于()A.不变资本B.固定资本C.可变资本D.流动资本1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是()A.多样性中包含着统一性B.统一性存在于多样性之中C.多样性和统一性根本不相容D.统一性以多样性为前提并通过多样性表现出来【正确答案】ABD17.借贷资本的特点是()A.一种资本商品B.一种商品资本C.一种所有权资本D.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G-G′18.ACD2.ABCD3.CD4.AB5.ABD6.ACD7.ABCD8.ABCD19.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ACA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B二者是两个不同的社会形态C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就是共产主义实现的证明D社会主义社会是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20.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起源问题的基本观点是()A.先于自然界而存在B.人先天具有的C.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社会的产物【正确答案】CD2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有利于()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B.坚持物质的可知性C.坚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克服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正确答案】ABD2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A.是各种物质形态的共性B.是标志客观实在哲学范畴C.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D.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正确答案】ABCD23.造大楼先在图纸上设计,然后根据图纸造楼,这说明()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D.意识可以创造世界【正确答案】BC24.“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个命题割裂了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对偶然性.必然性及其关系理解正确的是()A.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根本矛盾决定的事物发展的确定不移的趋势B.偶然性是事物外部用因素和非根本矛盾决定的事物发展的不确定的趋势C.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D.必然性通过无数偶然事件为自己开辟道路并得以实现【正确答案】ABCD25.对于共产主义实现的理解(AB)A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甚至充满曲折的过程B共产主义只有在全世界范围内才能实现C社会主义可以在一些国家先取得胜利,共产主义也是如此D当资本主义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时候,也可以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26.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A.否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切改良B.对资本主义采取全面肯定的态度C.借鉴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改良D.借鉴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27.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B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完整版)思主义不是僵化的、死板的理论,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理论,需要不断地适应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需要。

9、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答:(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2)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是工人阶级的斗争实践。

(3)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是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是不断适应时代变化和人民需要的过程。

10、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答:(1)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2)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是人民群众争取自由、平等、民主和幸福的强大力量。

(3)马克思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人类社会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矛盾观点和单一观点的对立;第三,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而形而上学则强调事物的单一性和静止性。

3)在研究、工作和生活中。

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注重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

避免孤立观点和单一观点的误区,同时也要克服形而上学的影响,不断深化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现出更加高级的形态。

掌握这一规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着重要意义。

例如,在经济建设中,我们需要对旧有经济模式进行否定,但同时也需要在新经济模式中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文化建设中,我们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否定,但同时也需要在吸收外国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从而推动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总之,掌握辩证的否定观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中的例子来说明意识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例如,一个人对于同一个物品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这是因为他们的主观意识不同。

但是,这个物品本身的属性和存在方式是客观的,不会因为个人意识的不同而改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完整版)

思考题解答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答:(1)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的时代的产物。

(2)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

(3)马克思主义是适应工人阶级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产生的。

2、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答:(1)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

(2)古希腊罗马哲学、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18法国唯物主义和法国复辟时代的历史学家的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来源。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密切相关。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答:(1)马克思主义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它就必然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2)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着。

(3)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条件下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到一个新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4、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答:(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3)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立者的理论,还包括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继承人的理论。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形成一个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5、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答:(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的表现。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表现。

(4)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以实践为基础,统一于实践。

6、如何说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答: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7、如何正确认识树立科学的人生理想的意义?答:(1)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及论述题(2015-2019)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及论述题(2015-2019)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及论述题(2015-2019)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马原简答题及论述题2019/10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着的理论?【答案】(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成果的升华。

首先,它不是脱离实际的体系吗,永远面对现实世界;其次,它不是宗派主义体系,能正确对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学说;最后,它不是故步自封的体系,具有自我批评意识,能够根据时代变化、时代发展不断自我完善。

所以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2)与时俱进要求人们站在时代前列,立足新的实践,把握新的时代特点,研究和探索新的问题;(3)与时俱进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富于创造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提出新理论。

【考点】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2、简要说明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及其实现条件。

【答案】(1)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是不深刻、片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反映,是深刻的、全面的认识。

(2)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开始,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二者相互渗透。

(3)感性材料应是丰富的、全面的,而不是零散不全的,必须合于实际而不是错觉;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

通过思维加工,即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才能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考点】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3、简述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答案】(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这一矛盾决定着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2)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决定着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的地位,以及盈利或亏损的程度。

(完整版)马原简答题

(完整版)马原简答题

简答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是什么?2、唯心主义得以产生和长期存在的根源有哪些?一是社会历史根源二是阶级根源三是认识根源3.为什么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最根本的特点。

4.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何意义?首先,静止是运动的量度,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把握运动。

其次,相对静止是事物分化和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根本条件。

第三,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把事物区分开来进行科学分析。

5.怎样理解意识活动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它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差别是主观的,但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客观的;意识对对象的反映是近似的、有时甚至是歪曲的,这是意识最鲜明的主观特征,但任何反映归根到底都有自己的客观原型。

6.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第一,新生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第二,新生事物优越于旧事物,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第三,新生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然能战胜旧事物。

7.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首先,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串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第三,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之上的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最后,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8.简述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外因的辩证关系一事物的内部矛盾是该事物发展的内因,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矛盾是该事物发展的外因。

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是事物发展第二位的原因;外因一般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9.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是什么?[答案要点]量变是事物的数量及其空间结构形式的变化,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超越度的范围的变化。

2019《马原》论述题整理(附答案要点)

2019《马原》论述题整理(附答案要点)

第一章绪论论述题:1、试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案要点:(1)马克思主义是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4)马克思主义是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简答题2、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1)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品质就是与时俱进,是实践的理论;(2)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理论和科学发展观。

辨析题3、作为人的解放的条件、道路和策略的马克思主义,最初是作为无产阶级形成阶级意识的启蒙力量,革命成功后,转变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指令和权威话语。

答案要点:(1)不正确(2)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人类解放的理论,它系统的回答了人的解放条件、道路,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即使在革命成功后,它依然是革命和建设的指南。

(3)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

选择题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5、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A.战斗性B.理论性C.实践性D.逻辑性6、对马克思主义主义理论唯物主义基础的奠基起作用的人是()A.斯密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恩格斯不定项选择题7、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的有( )A.德国古典哲学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C.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D.英国古典经济。

第二章物质世界及其规律论述题1、下列文摘出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感性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的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和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和论述题.

绪论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答:与时俱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 ?答:(1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 19世纪法国与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2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 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在哲学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

(3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等合理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

3、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答: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在 19世纪四十年代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

(1社会历史条件(经济社会根源①资本主义经济在欧洲迅速发展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③无产阶级做为独立的政治力量与资产阶级做斗争。

(2思想理论条件(思想渊源人类社会发展的优秀理论成果,其中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英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渊源。

(3 社会实践条件(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与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

第一章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基本内容?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 即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的问题; 二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 也就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 , 现实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2、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的概念?答: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意义?答:(1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马原的简答题及分析题和答案

马原的简答题及分析题和答案

马原的简答题及分析题和答案1.简述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表现形式。

29基本派别:哲学可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基本派别。

表现形式: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2.简述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67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为什么?113-116生产力和生产力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1、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2、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中前进的。

它也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也会影响和制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解决还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解决。

4、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4.简述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关系。

课件1)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它们是同一个剩余价值量的两种不同计算方法得出的不同比率。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2)在预付资本量已定的条件下,利润率的大小与剩余价值量成正比,剩余价值量越大,利润率越高。

而剩余价值量又是由剩余价值率决定的,因此,利润率的大小,首先取决于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即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5.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51-52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

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马原习题-第三章

马原习题-第三章

2A
7C
3D
8C
4C
9D
5B
10D
6C
11C
16B
12C
17D
13D
18B
14B
15B
2019/3/10
[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E 3、ABC
2、ABCDE
2019/3/10
三、辨析题
1、当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当生产关系超前于生产力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019/3/10
第三章
2019/3/10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2019/3/10
2、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生产方式 B、地理环境 C、意识形态 D、人口因素
)
2019/3/10
3、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意 识形态范围的是( )
)
2019/3/10
1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 在于人民群众 ( )
A、占人口大多数 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具有先进思想 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2019/3/10
17、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唯
物史观基础是 (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B、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原理
2019/3/10
13、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阶级斗争 B、社会革命 C、科学技术 D、社会基本矛盾
)
2019/3/10
14、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人类理性 B、社会基本矛盾 C、社会革命 D、阶级斗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马原简答题1、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存在和思维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其二,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从哲学上看,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我们认识和看待这两大类现象和两大类活动,都不能不涉及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

因此,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体系的基本问题2、人们应当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以下三个前提和条件:第一、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如乱砍滥发、过度畜牧等都是不尊重客观规律,不从实际出发,结果只能让人们自食恶果。

第二、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途径。

正确的认识要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只能通过实践才能达到,即使你满腹经纶,但你不去用它,不把他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那这些知识又能有什么用呢学富五车和文盲也就没什么不同。

第三、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现实的原材料,人的意识再强也创造不出任何的物质东西出来。

3、如何理解普遍联系与发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联系是指事务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的特点:1、联系具有客观性即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联系具有普遍性即世界上没有任何孤立存在的事物。

一切事物、现象都是互相联系的,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联系具有多样性即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4、联系具有条件性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的特点:1、事物的相互联系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的发展和事物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

比如地球和太阳的相互联系导致了昼夜交替、四季更迭等2、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死亡发展不是事物在原有状态下的简单重复,也不是一个个简单变化过程的叠加,而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例如自然界中从无机到有机再到生命体的转化,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正是由于事物这样永恒地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物质世界不断丰富多彩。

3、发展具有过程性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事物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4、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新的胜利。

5、适度原则在实践生活中有什么样的重要性事物包括质、量、度三方面的规定性。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事物的量和质是统一的,量和质的统一在度中得到体现。

度是保持事物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此物就转化为他物。

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原则。

6、如何理解必然性与偶然性必然与偶然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和衰亡过程中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必然是指事物联系与发展中确定不移的趋势,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不可避免性。

偶然是指事物联系与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

事物的发展既包含着必然的方面,也包含着偶然的方面。

必然与偶然相互依存。

一方面,没有脱离偶然的必然。

现实事物的发展,不通过偶然而只表现为纯粹必然的情况是不存在的。

另一方面,没有脱离必然的偶然。

在似乎是偶然起支配作用的地方,实际上必然起着决定性作用,并制约着偶然的作用形式及其变化。

必然与偶然相互转化。

相对于某一过程来说是必然的东西,对另一过程就可能成为偶然的东西,反之亦然。

在事物的产生、发展和衰亡的过程中,包含有必然性因素和偶然性因素的相互转化。

比如在生物进化中,某个基因变异会导致新物种的产生,这是偶然转化为必然;旧物种的基本性状在新物种中表现为返祖现象,这是必然转化为偶然。

7、如何看待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

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8、为什么说实践在认识活动中具有决定作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实践和认识之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的内容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准确把握对象的属性、本质和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并以这种认识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人类的科学发展和技术发明,推动人类的思想进步和理论创新。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人们通过实践获得认识,其最终目的是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真理不是自封的。

“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

”9、如何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之间的辩证关系真理是一个过程。

就真理的发展过程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来说,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它们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种属性,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第一、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主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任何真理都标志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符合,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

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其二是指人类按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第二、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不完善的。

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从客观世界的整体来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的某一阶段、某一部分的正确认识,人类已经达到的认识的广度总是有限度的。

二是就待定事物而言,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现象一定方面、一定层次和一定程度的正确认识,认识反映事物的深度是有限度的。

第三、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其一,二者相互依存。

即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的每一个正确认识都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一定条件下的认识,因而是相对的和有局限的;但是在这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一定条件下,它又是对客观现象的正确反映,因而它又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其二,两者相互包含。

一是真理的绝对性寓于真理的相对性之中。

二是真理的相对性包含并表现着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根源于人认识世界的能力的无限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矛盾。

割裂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就会走上形而上学的真理观。

10、何谓理性认识它包括哪几种形式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概念:是对同类事物共同的一般特性和本质属性的概括和反映,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

判断:判断是展开了概念,是对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的反映,是对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明和断定推理:推理在形式上表现为判断与判断之间的联系,它是从事物的联系或关系中由已知合乎逻辑地推出未知的反映形式。

1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造福于人类。

其作用既受到一定客观条件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的影响,也受到一定主观条件如人们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人们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科学技术在运用于社会时也遇到问题。

一种情形是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不够,或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的强有力控制手段。

例如,工业的发展带来水和空气的污染。

另一种情形与一定的社会制度有关,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常常被资产阶级用作剥削压迫人民的工具。

正确认识和运用科学技术,首要的就是有合理的社会制度保障科学技术的正确运用,始终坚持使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让科技为人类造福。

12、什么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是解决其他社会历史观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13、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从质上看,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人;从量上看,人民群众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在创造历史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物质生产活动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精神生产活动的主体也是人民群众。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并改造着社会关系。

14、如何理解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

这一规律的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