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S细胞(Reed-Sternberg cell):经典型何杰金淋巴瘤有特征性的RS细胞,RS细胞丰富,略嗜伊红染。核多叶或多核,核仁明显,大而圆。也称为镜影细胞。来自生发中心B细胞,找到它或者何杰金细胞可以诊断为CHL。

不稳定性粥样斑块(atheromatous plaque):

粥样斑块内纤维组织成分较少,有较多的脂质沉积或具有脂质池,斑块间质内有较多的炎症细胞及泡沫细胞浸润,斑块肩部小血管较多(或出现肉芽组织)并有较明显的吞噬细胞或炎症细胞浸润。这类斑块比较不稳定,有可能在肩部发生破裂。

区域性心肌梗死(regional myocardial infarction):也称透壁性心肌梗死。梗死的部位与闭塞的冠状动脉支供血区一致,病灶较大,最大直径在2.5cm以上,累及心室壁全层或未累及全层但已深达室壁2/3,此型心肌梗死多发生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供血区,其中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及室间隔前2/3,约占全部心肌梗死的50%。约25%的心肌梗死发生于右冠状动脉供血区的左心室后壁、室间隔后1/3及右心室。此外,见于左心室后壁,相当于左冠状动脉左旋支的供血区域。右心室和心房发生心肌梗死较为少见。透壁性心肌梗死常有相应得一支冠状动脉突起,并

常附加动脉痉挛或血栓形成。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subacute infective endocarditis):也称为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subacute bacterial endocarditis),主要由于毒力相对较弱的草绿色链球菌所引起(约占75%),还有肠球菌、革兰阴性菌、立克次体、真菌等均可引起此病。这些病原体可自感染灶(扁桃体炎、牙周炎、咽喉炎、骨髓炎等)入血,形成菌血症,再随血流侵入瓣膜;也可因拔牙、心导管及心脏手术等医源性操作至细菌入血侵入瓣膜。临床上除有心脏体征外,还有长期发热、点状出血、栓塞病状、脾肿大及进行性贫血等迁延性败血症表现。病程较长,可迁延数月,甚至1年以上。

夹层动脉瘤(dissecting aneurysm):常发生于血压变化最明显的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等部位。动脉瘤可从动脉内膜的破裂口进入动脉的中膜,使中膜形成假血管腔。

恶性高血压(malignant hypertension):也称为急进型高血压(accelerated hypertension)。多见于青少年,血压显著升高,常超过230/130mmHg,病变进展迅速,可发生高血压脑病或较早出现肾功能衰竭。多为原发性,部分可继发于良性高血压病。其特征性的病变是增生性小动脉硬化和坏死性细动脉炎。主要累及肾、脑和视网膜。肾的入球小动脉最常受累,病变可波及肾小球,使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发生阶段性坏死。大脑常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微梗死和脑出血。

绒毛心(cor villosum):当风湿性心包炎渗出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于心包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搏动牵拉而成绒毛状,称为绒毛心(干性心包炎)。

Aschoff小体(Aschoff body):纤维素样坏死,成团的风湿细胞及伴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等共同构成了特征性肉芽肿即风湿小体或阿少夫小体(Aschoff body),它可小到由数个细胞组成大到近1cm,以致眼观可见。呈球形、椭圆形或梭形。典型的风湿小体是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并提示有风湿活动。

细动脉性硬化(arteriolosclerosis):是高血压的主要病变特征,表现为细动脉玻璃样变。细小动脉玻璃样变最易累及肾的入球小动脉和视网膜动脉。

高安动脉炎(Takayasu’s ateritis):只要累及主动脉及其大分支,亦称为特发性主动脉炎及无脉病。本病多发于青年女性。肉眼观受累的动脉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光镜下动脉中膜粘液变形,弹力纤维断裂崩解,其间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浸润、伴少量的巨细胞。晚期,中膜平滑肌增生,动脉壁全层纤维组织增生,伴瘢痕形成。

法乐氏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又称先天性紫绀四联症,其病理缺陷包括4部分,即肺动脉狭窄、心室间隔缺损、心室中隔上主动脉右位和右心室肥大。法乐氏四联症的临床表现和症状主要取决于肺动脉狭窄的程度,狭窄愈重,症状就愈明显。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也称为肺动脉栓塞。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的疾病。其95%以上的栓子来自下肢膝以上的深部静脉,特别是腘静脉、股静脉和髂静脉,偶可来自盆腔静脉或右心附壁血栓。

原发性肺结核(prim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原发性肺结核又称儿童型肺结核,为结核菌初次侵入人体后发生的原发感染,是小儿肺结核的主要类型。病菌从呼吸道吸入肺内,留于肺泡,被吞噬细胞吞噬,经肺淋巴管到达肺门淋巴结,以上过程中先后形成三个病灶,即原发性灶、淋巴管炎、肺门淋巴结炎,三者合称“原发综合征”(primary complex)。“原发综合征”侵入支气管内造成支气管播散,在肺内形成大块干酪样病灶则形成“干酪性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其发病病毒为SARS病毒,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SARS病毒以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为主,直接接触病人的粪便、尿液和血液等也会受到感染。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可能与病毒直接损伤呼吸系统和免疫器官有关。

Horner综合症:是由于交感神经中枢至眼部的通路上受到任何压迫和破坏,引起瞳孔缩小、眼球内陷、上睑下垂及患侧面部无汗的综合症。

矽肺(silicosis):也称肺硅沉着症,是长期吸入游离的SiO2粉尘沉着于肺组织所引起的一种常见职业病。长期吸入大量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颗粒所引起的以肺纤维化为主要病变的全身性疾病。<2u的颗粒可以进入肺组织,被巨噬细胞吞噬后,一部分巨噬细胞,可以移动到细支气管处,被粘液纤毛系统排出体外。另一部分巨噬细胞进入肺间质,穿入淋巴管,随淋巴液流到肺门淋巴结,引起病变。二氧化硅被吞噬后形成吞噬小体,与溶酶体融合,二氧化硅和水结合,其羟基与溶酶体内膜的脂蛋白的氢原子形成氢键,影响了溶酶体膜的稳定性,释放大量酸性水解酶,使巨噬细胞崩解,并且刺激局部组织纤维增生。二氧化硅颗粒并没有被消灭,可以再次被吞噬,重复上述作用。

Barrett食管:各种原因(如慢性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食管下段粘膜的鳞状上皮被胃粘膜柱状上皮(含杯状细胞)所取代时,称为Barrett食管。如果无杯状细胞,则需要在Z线以上3cm出现柱状上皮。其病理变化为红色绒样的粘膜,在胃和食管的交界处可能形成一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