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大中西文化比较考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中西文化比较网课答案新版

中西文化比较网课答案新版

中西文化比较审美递增递减律(一)1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和西化同时持有排斥态度。

A、五四时期B、改革开放时期C、新生活运动时期D、文革时期正确答案:D2关于人对事物的好恶,说法错误的是()。

A、最初的喜好更多地是冲动B、很多人容易先产生好恶情绪再寻找具体理由C、人的好恶是无法被自身控制的D、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更多来源于自身的自主选择正确答案:C3从文学和审美的角度来说,()更具有内在的高度。

A、格律诗B、白话诗C、古体诗D、现代诗正确答案:A4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更加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这样才能更加展示创作的独特性。

()正确答案:×5审美递增递减规律指的是,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或者逐渐递增,或者逐渐递减,不可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趋向。

()。

正确答案:×审美递增递减律(二)1对于审美的改变,说法错误的是()。

A、审美是可以改变的B、个人、集体乃至国家的审美都是可以被强行改变的C、人的喜好是受传统影响的D、审美可以在短时间自行改变正确答案:D2辜正坤老师认为,艺术最终应该是为()服务的。

A、大众B、精英C、个人D、特定人群正确答案:A3长期来看,人对于事物的喜好,最容易被()影响。

A、事物的外表B、蕴含的意义C、接触的频率D、他人的喜好正确答案:C4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内容,人们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来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

()正确答案:×5审美活动中既存在效用递减律,也存在递增规律。

()正确答案:√阴阳二级对立转化律1村山节和浅井降的《东西方文明深思录》中提出,世界文明的周期是()年一转折。

A、300.0B、600.0C、800.0D、1200.0正确答案:C2《易经》运用的是数与()的结合。

A、气B、道C、象D、规正确答案:C3《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不包括()。

A、天地B、阴阳C、男女D、日月正确答案:D4从大体上看,中国文化的兴盛往往意味着西方文化的衰落。

中西文化比较“2020.12.19答案参考

中西文化比较“2020.12.19答案参考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从文学和审美的角度来说,()更具有内在的高度。

1.0分•A、•B、•C、•D、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2乔姆斯基提出描写语言学的缺陷在于()。

1.0分•A、•B、•C、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3释迦摩尼提出的五蕴是()。

1.0分•A、•B、•C、•D、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4中国文化中讲究的体证的缺点在于()。

0.0分•A、•B、•D、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B5不争、节欲、处柔、知足常乐是()的观点。

1.0分•A、•B、•C、•D、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6关于乔姆斯基的语言习的机制,说法正确的是()。

1.0分•A、•C、•D、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7从气候角度来说,中原一带的肥厚土壤主要是受到()的影响。

1.0分•A、•B、•C、•D、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8对于审美的改变,说法错误的是()。

1.0分•B、•C、•D、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9中文的语音特点是()。

1.0分•A、•B、•C、•D、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10赫胥黎认为,伦理上最好的东西在实际生活中是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宇宙自然过程()。

1.0分•A、•B、•C、•D、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11关于尼采的民主思想说法正确的是()。

1.0分•A、•B、•C、•D、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12印欧语系在语义上的特点是()。

1.0分•A、•B、•C、•D、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3中国地形的特点是:1.0分•A、•B、•C、•D、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14相较于中国哲学,西方哲学更强调()的研究。

1.0分•A、•B、•C、•D、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15如果一个汉字没有声母,在反切中声母用()代替。

1.0分•A、•B、•C、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16事物的发展更倾向于向()个方向发展。

1.0分•A、•B、•C、•D、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17影响中国数千年的一整套行为规范是:1.0分•A、•B、•D、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18提出学道者须先明了万物与我为一体之理,不重视观察外物的是()。

《中西文化比较》题库答案

《中西文化比较》题库答案

《中西方文化比较》题库答案1.首先,文化可以看作具有多层次结构的有机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它可以涵盖人类有史以来所进行的全部社会性活动及成果,既包含人类所有的历史遗产,也包括还在不断演化和创造中的整个文化进程.从形态入手对文化加以划分,可以将它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技术文化等几大块。

倘若从意义层面对文化进行剖析,又可以将文化分为表层文化现象和深层文化要素。

无论对文化作怎样的阐述和分类,我们仍然需要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

其次,民族性和地域性是文化的重要特征。

不同的人类群体由于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地缘因素带来的不同的文化共生关系的影响,常常会形成不同的价值系统、思维模式和行为倾向。

第三,文化还具有规则性。

它可以依靠明确外显的规范(如法律、制度、习俗及文化产品等)或隐含的形式(如思维模式、心理惯性、价值系统等)来引导或约束个人行为,促使某种既定的行为准则得到特定社会中大多数成员的自觉遵从。

第四,文化是历史继承的,它能够通过代代相传的不断积累形成特定的文化传统。

第五,尽管我们已承认每一种特定的文化都具有维护其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内在力量,但我们还是要指出:一定民族的文化形态是可以变迁的。

2.一种文化背景下的哲学,往往强烈地体现着此种文化群体的思维方式。

而思维方式因人而异,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之间,其差异更为明显.中西哲学不同的思维方式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重直觉与崇尚逻辑。

“天人合一"精神是中国哲学精神的体现,它将世界视为独立与人之外的纯粹客体,不重视对客体一般本质的抽象及对普遍真理的认识,而讲究结合理智、情感、意志等多种心理机制来对世界、对生活、对人生进行体验。

此种体验中虽然包含认知的因素,但更多采用的是一种非逻辑思维,无需遵循概念、判断、推理的一般程序和思维规律,即一种直觉思维。

西方哲学既遵循“主客二分"模式,相应地就需要主体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分析的逻辑思维,借助理性,从感性、现象、个别的材料中抽取本质、一般的东西,从而越过客体之现象,抵达现象背后的本质、本体,也即普遍真理。

2018年年全新【中西文化比较】尔雅网课章节测试答案解析

2018年年全新【中西文化比较】尔雅网课章节测试答案解析

2018年年全新【中西文化比较】尔雅网课章节测试答案解析2018年全新《中西方文化比较》尔雅网课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11【单选题】从文学和审美的角度来看,更具有内在的高度的是()。

A、白话诗B、古体诗C、现代诗D、格律诗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2【单选题】以下错误描述人对事物的好恶的是()。

A、很多人容易先产生好恶情绪再寻找具体理由B、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更多来源于自身的自主选择C、好恶的原始冲动是可以被控制的D、最初的喜好更多地是冲动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3【判断题】审美递增递减规律的意思是,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或者逐渐递增,或者逐渐递减,不可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趋向。

()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文学作品的创作若想要展示创作的独特性,就更要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1.21【单选题】辜正坤老师认为,艺术最终应该服务于()。

A、精英B、个人C、特定人群D、大众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2【单选题】长期来看,()最容易影响人对于事物的喜好。

A、蕴含的意义B、接触的频率C、他人的喜好D、事物的外表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3【判断题】审美活动中,效用递减律与效用递增律同时存在。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内容,人们若想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1.31【单选题】《易经》运用要结合数与()。

A、道C、规D、气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2【单选题】村山节和浅井降在《东西方文明深思录》中提出,世界文明的周期为()年一转折。

A、600年B、800年C、1200年D、300年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3【判断题】伏羲六十四卦最早出现在欧洲的时间略晚于莱布尼茨发表关于二进制算术的文章。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从大体上看,中国文化的兴盛通常意味着西方文化的衰落。

中西文化比较考试题及答案

中西文化比较考试题及答案

1.请从中西视域阐述文化的含义,并比较文化与文明的差异。

答:“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

“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引申为涵盖、反映社会、自然现象的条理及规律性。

“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

“文”与“化”方合成一个整词,本义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本属精神领域之范畴。

西方的“文化”,英文“culture”和德文的“kuctur”都由拉丁文“cultura”衍化而来,原意指耕作土地(故园艺学在英语为Horticulture),后来逐渐引申出神明崇拜、性情陶冶、品德教化等,这就与古汉语中“文化”所具有的“文治教化”的义项日益接近。

用《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上的话说:“文化一词的中西两个来源,殊途同归,今人都用来指称人类社会的精神现象。

”随着时间的流变和空间的差异,现在“文化”已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并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称作“大文化”。

“大文化”指的是人类自身的一切精神性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包括认识的(语言、哲学、科学、教育)、规范的(道德、法律、信仰)、艺术的(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器用的(生产工具、日用器皿以及制造它们的技术)。

社会的(制度、组织、风俗习惯)等等。

广义的“文化”从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上立论,认为正是文化的出现“将动物的人变为创造的人、组织的人、思想的人、说话的人以及计划的人”,因而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统统摄入“文化”的定义域。

与广义“文化”相对的,是狭义的“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被称作“小文化”。

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是狭义“文化”早期的经典界说。

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严复确定翻译出版《天演论》的主要原因是()。

1.0分∙A、内容逻辑严密∙∙B、作品流传广泛∙∙C、社会情况需要∙∙D、译者专业所在∙我的答案:C2“朔”指的是农历:1.0分∙A、初一∙∙B、十五∙∙C、十六∙∙D、三十∙我的答案:A3中国古代社会能够产生最好的统治者是因为中国社会的()。

1.0分∙A、官本位思想的极端发展∙∙B、科举制度的合理运用∙∙C、大家族社会结构的影响∙∙D、集权制度发展完善∙我的答案:C4黑格尔提出的唯心主义提倡的是()。

1.0分∙A、思维∙∙B、原型∙∙C、理论∙∙D、精神∙我的答案:D5解释原始印欧语到前日耳曼语三套塞辅音发展规律的是()。

1.0分∙A、格拉斯曼定律∙∙B、维尔纳定律∙∙C、日耳曼语元音变音∙∙D、格里姆定律∙我的答案:D6西方人小时候不适宜采用死记硬背方法的原因在于()。

0.0分∙A、经典内容篇幅短,语言拗口难以记忆∙∙B、民族文化不同,不提倡类似方法∙∙C、文章篇幅长,语法复杂∙缺少适于背诵的经典内容∙我的答案:A7中国汉字的特点决定了中国的文学更倾向于()的风格。

1.0分∙A、叙事性∙∙B、议论性∙∙C、华丽性∙∙D、平实性∙我的答案:C8西方哲学倡导()。

1.0分气一元论∙∙B、精神论∙∙C、原子论∙∙D、客观论∙我的答案:C9中国学者在翻译西方诗作过程中容易把译文变得更加()。

1.0分∙A、平实∙∙B、口语化∙∙C、华丽∙∙D、书面化∙我的答案:C10相较于中国的唯心主义,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强调的是()。

1.0分∙A、思维∙∙B、原型∙∙C、理论∙∙D、精神∙我的答案:B11最近一次冰期结束后,中国进入()时期。

1.0分∙A、母系氏族∙∙B、父系氏族∙∙C、奴隶制∙∙D、封建制∙我的答案:A12村山节和浅井降的《东西方文明深思录》中提出,世界文明的周期是()年一转折。

1.0分∙A、300.0∙∙B、600.0∙∙C、800.0∙∙D、1200.0∙我的答案:C13影响中国数千年的一整套行为规范是:1.0分∙A、礼∙∙B、和∙∙C、衷∙∙D、孝∙我的答案:A14如果一个汉字没有声母,在反切中声母用()代替。

《中西文化比较》题集

《中西文化比较》题集

《中西文化比较》题集题集注意事项:•请在90分钟内完成所有题目。

•答题前请仔细阅读题目,确保理解题意。

•答题时请保持卷面整洁,字迹清晰。

第一大题: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的重要倡导者是:A. 孔子B. 老子C. 庄子D. 孟子2.西方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A. 古希腊B. 古埃及C. 古巴比伦D. 古印度3.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中国的“四书”?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春秋》4.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画家达·芬奇的作品是:A. 《蒙娜丽莎》B. 《清明上河图》C. 《富春山居图》D. 《步辇图》5.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A. 隋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6.下列哪位哲学家是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A. 康德B. 黑格尔C. 萨特D. 尼采7.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主要习俗不包括:A. 贴春联B. 吃月饼C. 放鞭炮D. 拜年8.西方国家的“感恩节”起源于:A. 英国B. 美国C. 法国D. 加拿大9.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不包括: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蒸汽机10.下列哪部作品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A. 《哈姆雷特》B. 《悲惨世界》C. 《人间喜剧》D. 《唐璜》第二大题: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______和______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2.西方文化的两大源头是古希腊文化和______文化。

3.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包括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______。

4.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指的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______。

5.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是赏月和吃______。

6.西方国家的“圣诞节”是为了庆祝______的诞生。

7.中国古代的“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______。

8.古希腊哲学家______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的著名命题。

9.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被誉为“闭月羞花”的是______。

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答案(1)

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答案(1)

影响印欧语系语言押韵,多音节1解释文化的三把主要钥匙不包括:A、环境B、语言文字C、社会D、人口正确答案: D2关于地理环境与名族心态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A、互动互构B、互补互彰C、互起作用D、互相转化正确答案: D3辜正坤认为,万物的发展有一种自我协调、自我组织、自我补充、()的趋势。

A、自我完善B、自我适应C、自我淘汰D、自我进化正确答案: B4下列哪一项不是儒家的民主思想:A、民贵君轻B、民治主义C、仁民爱民D、民为邦本正确答案: B5中国语音:A、为闭音节B、为多音节C、每字有韵调D、音义象构性弱正确答案: C6马克思主义学派属于:A、国粹派B、理想西化派C、现实西化派D、都不属于正确答案: B7属于中国民主内涵的是:1解释文化的三把主要钥匙不包括:A、环境B、语言文字C、社会D、人口正确答案: D2关于地理环境与名族心态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A、互动互构B、互补互彰C、互起作用D、互相转化正确答案: D3辜正坤认为,万物的发展有一种自我协调、自我组织、自我补充、()的趋势。

A、自我完善B、自我适应C、自我淘汰D、自我进化正确答案: B4下列哪一项不是儒家的民主思想:A、民贵君轻B、民治主义C、仁民爱民D、民为邦本正确答案: B5中国语音:A、为闭音节B、为多音节C、每字有韵调D、音义象构性弱正确答案: C6马克思主义学派属于:A、国粹派B、理想西化派C、现实西化派D、都不属于正确答案: B不受列强,节制性理想西化,错中原文化强调,错7属于中国民主内涵的是:A、恶欲协调B、迫不得已C、因势制宜D、宗法式正确答案: D印欧语言的特点,多向性语言文字的任意性,对所谓的科学,错8索绪尔的语言理论不包括:A、言语和语言B、能指和所指C、任意性和必然性D、表意体系和表音体系正确答案: C9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权力斗争主要集中在权力的:A、天赋和人赋B、瓜分与分享C、集中和分散D、下放和收合正确答案: C10在黑格尔看来,中国的天子在发号施令上:A、比较自由B、可以随心所欲C、不能锁心所欲D、有严格程序正确答案: C11中西方人对世界的看法是(),程度不同的。

《中西文化比较》汇总题库规范标准答案

《中西文化比较》汇总题库规范标准答案

《中西方文化比较》题库答案1.首先,文化可以看作具有多层次结构的有机系统。

作为一个整体,它可以涵盖人类有史以来所进行的全部社会性活动及成果,既包含人类所有的历史遗产,也包括还在不断演化和创造中的整个文化进程。

从形态入手对文化加以划分,可以将它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技术文化等几大块。

倘若从意义层面对文化进行剖析,又可以将文化分为表层文化现象和深层文化要素。

无论对文化作怎样的阐述和分类,我们仍然需要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

其次,民族性和地域性是文化的重要特征。

不同的人类群体由于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地缘因素带来的不同的文化共生关系的影响,常常会形成不同的价值系统、思维模式和行为倾向。

第三,文化还具有规则性。

它可以依靠明确外显的规范(如法律、制度、习俗及文化产品等)或隐含的形式(如思维模式、心理惯性、价值系统等)来引导或约束个人行为,促使某种既定的行为准则得到特定社会中大多数成员的自觉遵从。

第四,文化是历史继承的,它能够通过代代相传的不断积累形成特定的文化传统。

第五,尽管我们已承认每一种特定的文化都具有维护其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内在力量,但我们还是要指出:一定民族的文化形态是可以变迁的。

2.一种文化背景下的哲学,往往强烈地体现着此种文化群体的思维方式。

而思维方式因人而异,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之间,其差异更为明显。

中西哲学不同的思维方式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重直觉与崇尚逻辑。

“天人合一”精神是中国哲学精神的体现,它将世界视为独立与人之外的纯粹客体,不重视对客体一般本质的抽象及对普遍真理的认识,而讲究结合理智、情感、意志等多种心理机制来对世界、对生活、对人生进行体验。

此种体验中虽然包含认知的因素,但更多采用的是一种非逻辑思维,无需遵循概念、判断、推理的一般程序和思维规律,即一种直觉思维。

西方哲学既遵循“主客二分”模式,相应地就需要主体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分析的逻辑思维,借助理性,从感性、现象、个别的材料中抽取本质、一般的东西,从而越过客体之现象,抵达现象背后的本质、本体,也即普遍真理。

《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中西文化比拟》期末考试〔20〕一、单项选择题〔题数:50,共50.0 分〕1西方产生了帮主制主要是为了约束太强的〔〕。

〔1.0分〕1.0 分A、理性主义B、唯物思想C、专制心态D、共和意识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答案解析:2中国古代社会能够产生最好的总揽者是因为中国社会的〔〕。

〔1.0分〕1.0 分A、官本位思想的极端开展B、科举制度的合理运用C、大家族社会结构的影响D、集权制度开展完善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答案解析:3西方文化中的制服精神在肯定程度上决定了〔〕成为西方工业开展的最大驱动力。

〔1.0分〕1.0 分A、制造业B、轻工业C、重工业D、军事工业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答案解析:4释迦摩尼提出的五蕴是〔〕。

〔1.0分〕1.0 分A、色、受、想、行、智B、色、受、智、行、识C、色、受、想、行、识D、色、智、想、行、识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答案解析:5中国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会采纳〔〕的形式。

〔1.0分〕1.0 分A、以礼标准B、以道标准C、礼法结合D、道法结合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答案解析:6西方文字意义上的“文明〞主要强调的是〔〕。

〔1.0分〕1.0 分A、道德成绩B、物质成绩C、思想成绩D、技术成绩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答案解析:7西方的帮派主义不提倡〔〕。

〔1.0分〕1.0 分A、限制王权B、契约精神C、党派分立D、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答案解析:8中国中原一带属于〔〕。

〔1.0分〕1.0 分A、硬叶林文化B、针叶林文化C、落叶林文化D、阔叶林文化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答案解析:9陆九渊认为,〔〕是宇宙之理的完满表现。

〔1.0分〕1.0 分A、自然之理B、人伦之理C、象数之理D、人心之理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答案解析:10印欧语系的言语特点是〔〕。

〔1.0分〕1.0 分A、多为单音节,闭音节B、一字单音或多音,多向性C、一韵一字,音义象构性强D、具有规则性,轻重音表语调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答案解析:11中式的民主强调〔〕。

中西文化比较问题详解

中西文化比较问题详解

1与文化的关系特别密切的地理环境要素不包括()。

A、地形B、地质C、气候D、资源正确答案:B2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其实是()。

∙A、人民政治∙B、精英政治∙C、帮主政治∙D、阶级政治正确答案:C3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和西化同时持有排斥态度。

∙A、五四时期∙B、改革开放时期∙C、新生活运动时期∙D、文革时期正确答案:D4印欧语系的语言不可能引导文化向()发展。

∙A、逻辑型∙B、抽象型∙C、理智型∙D、理论型正确答案:D5下列人物中,对于汉字持肯定态度的是()。

∙A、郝尔德∙B、鲁迅∙C、钱玄同∙D、德里达正确答案:D6西方哲学倡导()。

∙A、气一元论∙B、精神论∙C、原子论∙D、客观论正确答案:C7中国产生了专制皇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为了制约传统中国太强的()。

∙A、自由自治意识∙B、人生哲学思考∙C、平等民主心态∙D、官本位思想正确答案:C8乔姆斯基提出描写语言学的缺陷在于()。

∙A、描写局限性∙B、描写及时性描写主观性∙D、描写无止境正确答案:D9关于催眠术,说法正确的是()。

∙A、实际上是并不存在的∙B、被控制的人做出行为时是可以感觉到被控制的∙C、催眠性的语句只有被充分相信了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D、任何人都有自由使用催眠性语言的权力正确答案:C10中国古代对于官员着装、行为的规定主要是为了()。

∙A、彰显朝廷气度∙B、区分官员品级∙C、做出表率作用∙D、约束官员行为正确答案:C11影响印欧语系语言押韵的音节是()。

∙A、单音节∙B、开音节∙C、多音节∙D、闭音节正确答案:C12()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亚里士多德∙B、苏格拉底∙C、柏拉图∙D、安提西尼正确答案:A13黑格尔提出的唯心主义提倡的是()。

∙A、思维∙B、原型∙C、理论∙D、精神正确答案:D14佛教认为,唯心所现的()。

∙A、有生有灭∙B、有生无灭∙C、无生有灭∙D、无生无灭正确答案:D15中国古代政治社会三大制约机制不包括()。

最新全新《中西文化比较》尔雅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最新全新《中西文化比较》尔雅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2018年全新《中西方文化比较》尔雅网课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11【单选题】从文学和审美的角度来看,更具有内在的高度的是()。

A、白话诗B、古体诗C、现代诗D、格律诗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2【单选题】以下错误描述人对事物的好恶的是()。

A、很多人容易先产生好恶情绪再寻找具体理由B、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更多来源于自身的自主选择C、好恶的原始冲动是可以被控制的D、最初的喜好更多地是冲动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3【判断题】审美递增递减规律的意思是,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或者逐渐递增,或者逐渐递减,不可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趋向。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文学作品的创作若想要展示创作的独特性,就更要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1.21【单选题】辜正坤老师认为,艺术最终应该服务于()。

A、精英B、个人C、特定人群D、大众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2【单选题】长期来看,()最容易影响人对于事物的喜好。

A、蕴含的意义B、接触的频率C、他人的喜好D、事物的外表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3【判断题】审美活动中,效用递减律与效用递增律同时存在。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内容,人们若想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1.31【单选题】《易经》运用要结合数与()。

A、道B、象C、规D、气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2【单选题】村山节和浅井降在《东西方文明深思录》中提出,世界文明的周期为()年一转折。

A、600年B、800年C、1200年D、300年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3【判断题】伏羲六十四卦最早出现在欧洲的时间略晚于莱布尼茨发表关于二进制算术的文章。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从大体上看,中国文化的兴盛通常意味着西方文化的衰落。

中西文化比较答案

中西文化比较答案

中西文化比较审美递加递减律(一)1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和西化同时拥有排挤态度。

A、五四时期B、改革开放时期C、再生活运动时期D、文革时期正确答案: D2对于人对事物的好恶,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最初的爱好更多地是激动B、很多人简单先产生好恶情绪再搜寻详细原因C、人的好恶是无法被自己控制的D、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更多根源于自己的自主选择正确答案: C3从文学和审美的角度来说,()更拥有内在的高度。

A、格律诗B、白话诗C、古体诗D、现代诗正确答案: A4()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更加重申摒弃规律与限制,这样才能更加显现创作的独到性。

正确答案:×5审美递加递减规律指的是,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或许渐渐递加,或许渐渐递减,不能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样的趋向。

()。

正确答案:×审美递加递减律(二)1对于审美的改变,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审美是能够改变的B、个人、集体致使国家的审美都是能够被强行改变的C、人的爱好是受传统影响的D、审美能够在短时间自行改变正确答案: D2辜正坤老师认为,艺术最后应该是为()服务的。

A、大众B、精英C、个人D、特定人群正确答案: A3长远来看,人对于事物的爱好,最简单被()影响。

A、事物的表面B、包括的意义C、接触的频次D、他人的爱好正确答案: C4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内容,人们能够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正确答案:×5审美活动中既存在功能递减律,也存在递加规律。

()正确答案:√阴阳二级对峙转变律1村山节和浅井降的《东西方文明深思录》中提出,世界文明的周期是()年一转折。

A、B、C、D、正确答案: C2《易经》运用的是数与()的结合。

A、气B、道C、象D、规正确答案: C3《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不包括()。

A、天地B、阴阳C、男女D、日月正确答案: D4()从大概上看,中国文化的兴旺经常意味着西方文化的衰落。

中西文化比较答案

中西文化比较答案

审美递增递减律(一)1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与西化同时持有排斥态度。

A、五四时期B、改革开放时期C、新生活运动时期D、文革时期正确答案: D2关于人对事物的好恶,说法错误的就是()。

A、最初的喜好更多地就是冲动B、很多人容易先产生好恶情绪再寻找具体理由C、人的好恶就是无法被自身控制的D、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更多来源于自身的自主选择正确答案: C3从文学与审美的角度来说,()更具有内在的高度。

A、格律诗B、白话诗C、古体诗D、现代诗正确答案: A4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更加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这样才能更加展示创作的独特性。

()正确答案:×5审美递增递减规律指的就是,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或者逐渐递增,或者逐渐递减,不可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趋向。

()。

正确答案:×审美递增递减律(二)1对于审美的改变,说法错误的就是()。

A、审美就是可以改变的B、个人、集体乃至国家的审美都就是可以被强行改变的C、人的喜好就是受传统影响的D、审美可以在短时间自行改变正确答案: D2辜正坤老师认为,艺术最终应该就是为()服务的。

A、大众B、精英C、个人D、特定人群正确答案: A3长期来瞧,人对于事物的喜好,最容易被()影响。

A、事物的外表B、蕴含的意义C、接触的频率D、她人的喜好正确答案: C4任何文化都有正面与负面的内容,人们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来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

()正确答案:×5审美活动中既存在效用递减律,也存在递增规律。

()正确答案:√阴阳二级对立转化律1村山节与浅井降的《东西方文明深思录》中提出,世界文明的周期就是()年一转折。

A、300、0B、600、0C、800、0D、1200、0正确答案: C2《易经》运用的就是数与()的结合。

A、气B、道C、象D、规正确答案: C3《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不包括()。

A、天地B、阴阳C、男女D、日月正确答案: D4从大体上瞧,中国文化的兴盛往往意味着西方文化的衰落。

中西文化比较考试答案

中西文化比较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 分)1“中国实现了圣君与良臣政治”这句话出自()。

(1.0分)1.0 分A、尼采B、亚里士多德C、黑格尔D、柏拉图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2“嫂溺而不援之以手,是豺狼也”是()之言。

(1.0分)1.0 分A、老子B、孟子C、庄子D、墨子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3索绪尔在其语言学教程中提到“必须承认语言文字的(),这是一切语言学的根本”。

(1.0分)1.0 分A、必然性B、文字性C、任意性D、情境性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4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受到()思想的影响,所以没有产生大量奴隶。

(1.0分)1.0 分A、安居乐业B、个人主义C、天下太平D、家族主义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5五四时期,中国的全盘西化派提倡()类型的诗歌。

(1.0分)1.0 分A、B、白话诗C、二者都是D、二者都不是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6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其实就是()。

(1.0分)1.0 分A、精英政治B、帮主政治C、阶级政治D、人民政治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7与庄子的思想最为接近的是()的思想。

(1.0分)1.0 分A、康德B、叔本华C、法耶尔阿本德D、黑格尔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8中国古代社会能够产生最好的统治者的原因是()。

(1.0分)1.0 分A、科举制度的合理运用B、大家族社会结构的影响C、集权制度发展完善D、官本位思想的极端发展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9就中国来说,古代文化主要的边缘地是在()。

(1.0分)1.0 分A、中原B、高原C、D、山地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10印欧语系语言受到语法的影响,具有()的特点。

(1.0分)1.0 分A、直观综合,一语中的B、定位功能,比类条分C、用词严谨,使用灵活D、活用功能,词达理清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11得武力者得天下是()的主流文化逻辑。

(1.0分)1.0 分A、中国B、西方C、以上都不是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12“政府是人类智慧为了满足人类需要而建立的一种聪明的设置”是()的思想。

《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20)

《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20)

•《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20)成绩:96.0分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严复确定翻译出版《天演论》的主要原因是()。

1.0分•A、内容逻辑严密••B、作品流传广泛••C、社会情况需要••D、译者专业所在•我的答案:C2日本的历法中,第二个公元纪年是()。

1.0分•A、明治纪年••B、昭和纪年••C、平成纪年••D、大正纪年•我的答案:D3中国的文化发展与气候变化关系逐渐脱离是在()之后。

1.0分•A、明朝建立••B、清朝建立••C、闭关锁国政策确立••D、鸦片战争•我的答案:D4提出学道者须先明了万物与我为一体之理,不重视观察外物的是()。

1.0分•A、程颢••B、杨时••C、陆九渊••D、张载•我的答案:A5如果一个汉字没有声母,在反切中声母用()代替。

1.0分•A、无••B、课••C、乌••D、略•我的答案:C6辜正坤教授认为,从逻辑判断的角度来说,避免鸦片战争悲剧的途径是()。

1.0分•A、增强武化程度••B、提倡技术之上••C、降低道德文化••D、以上都正确•我的答案:D7村山节和浅井降的《东西方文明深思录》中提出,世界文明的周期是()年一转折。

1.0分•A、300.0••B、600.0••C、800.0••D、1200.0•我的答案:C8人的三大欲望不包括()。

1.0分•A、食••B、性••C、财••D、权•我的答案:C9关于权威学者或舆论的话语结构,说法错误的是()。

1.0分•A、可能改变整个民族的思想••B、可能对人的思维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C、对这些抱有质疑态度才能彻底解放思想••D、能够促进民族思想地发展•我的答案:D10索绪尔的()主要强调的是从静态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变化。

1.0分•A、历时语言学••B、短暂语言学••C、共时语言学••D、纵向语言学•我的答案:C11人从动物中分化出来是因为有了()。

1.0分•A、伦理••B、智慧••C、力量••D、合作•我的答案:A12西方人小时候不适宜采用死记硬背方法的原因在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请从中西视域阐述文化的含义,并比较文化与文明的差异。

答:“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

“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引申为涵盖、反映社会、自然现象的条理及规律性。

“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

“文”与“化”方合成一个整词,本义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本属精神领域之范畴。

西方的“文化”,英文“culture”和德文的“kuctur”都由拉丁文“cultura”衍化而来,原意指耕作土地(故园艺学在英语为Horticulture),后来逐渐引申出神明崇拜、性情陶冶、品德教化等,这就与古汉语中“文化”所具有的“文治教化”的义项日益接近。

用《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上的话说:“文化一词的中西两个来源,殊途同归,今人都用来指称人类社会的精神现象。

”随着时间的流变和空间的差异,现在“文化”已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并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称作“大文化”。

“大文化”指的是人类自身的一切精神性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包括认识的(语言、哲学、科学、教育)、规范的(道德、法律、信仰)、艺术的(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器用的(生产工具、日用器皿以及制造它们的技术)。

社会的(制度、组织、风俗习惯)等等。

广义的“文化”从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上立论,认为正是文化的出现“将动物的人变为创造的人、组织的人、思想的人、说话的人以及计划的人”,因而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统统摄入“文化”的定义域。

与广义“文化”相对的,是狭义的“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被称作“小文化”。

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是狭义“文化”早期的经典界说。

在汉语言系统中,“文化”的本义是“以文教化”,亦属于“小文化”范畴。

《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文化”的释义,即“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当属狭义文化。

一般而言,凡涉及精神创造领域的文化现象,均属狭义文化。

由于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文明”随之而来。

“文明”在中国的古典中频频出现,并与“文化”词义相近。

《尚书·舜典》中有“溶哲文明”,《易·乾·文言》中有“见龙在田, 天下文明”之语。

唐朝经学家孔颖达对上述两句的疏解是“经天纬地曰文, 照临四方曰明。

”与“文明”对译civilization, 来源于拉丁文sivis(市民)或civilitas(都市), 表示城市生活的秩序和原则, 是相对未开化、野蛮而言, 也有启蒙、教化、不落后于时潮之意。

近代中国人最早诊释的是清朝第一任驻英公使郭篙熹。

他在1878年所写的日记中, 把civilized、half civilized、barbaian、相对应地称之为“教化、半教化、无教化”, 虽未出现“文明”等译词, 但也相当于“文明、半文明、野蛮”的概念。

到十九世纪末, 黄遵宪、康有为、孙中山、梁启超等人大量采用日本译词, 频繁使用与“野蛮、半开化”相对应意义上的“文明”一词。

“文明”引申后意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以及到达这一状态的过程,其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民族意识、技术水准、礼仪规范、宗教思想、风俗习惯以及科学知识的发展等等。

总而言之,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而文明则是人类创造的文化成果达到一定发展水平的显现。

2.分别论述传统中国社会结构与传统西方社会结构的主要内容。

答:中国自西周确立宗法制度而进入封建社会,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社会等级秩序。

秦设郡县废井田,宗法制度逐渐瓦解,相应代之的是族、家组织形式及其派生的纵横交错的社会关系。

总体而言,中国封建社会结构以宗法为中心,整合于群臣与士农工商的等级序列,“宗家合一”、“亲贵合一”,“一体化”观念贯穿于中国社会结构的历史发展。

一、高度发展的宗法制度。

中国人则过着与世隔绝、聚族而居的生活,较多地保留了血缘家族的社会组织形式。

宗法制度是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演化而成的,产生于商代后期。

主要内容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和宗庙祭祀制。

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有四:一是家天下的延续,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家族统治史;二是封国制度不断;三是家族制度长盛不衰;四是家国同构。

二、严格的社会分工与等级制度。

整个封建制下的社会分工,最初是在一宗一族内完成的,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延之于宗族之外。

春秋战国时期,管仲以社会管理之需要,提出“四民定业”,将士、农、工、商四大阶层,按业定居,试图建立有形的职业社区和有序的社会结构。

孟子以劳心、劳力来构建社会总体结构,将社会贫富基于其上。

韩愈按社会分工将社会分为君、臣、民基本结构,而将民细分为士、农、工、商,相应规定一定等级。

在另一方面,孔子提出仁义礼智信及忠恕孝悌的思想,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制“三纲五常”,使儒家伦理居于统治地位。

这也从道德伦理方面加深了中国等级制度的烙印。

三、政治权力决定一切,经济依附于政治。

在封建社会中,国与家合一的政治结构制约着等级秩序而影响社会结构。

如《唐律》明确规定了各级官僚、良人(平民地主和自耕农)、部曲诸等级在法律上的不平等地位。

政治制度保证了社会等级的不平等。

“天下之大,莫非王土”,说明对财富的占有是政治的从属物,每一层次对财富支配权的大小取决于全权力和实力的大小。

西欧社会的教会制、封建制及城市自治制的多种社会结构并存。

由于教权集中早于并快于世俗王权集中,教权还为国王们的法制建设、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显示了典范作用;从另一个层面来讲,教权和王权形成二元对立结构,互为消长“, 二权分立”构成了近世宪政制度最重要的历史来源。

封建制度“存在严格划分的权力与职责,因而它不仅对经济整体具有稳定效果,对个人财富的分配亦有稳定效果”。

在封建制度下存在着许多由契约保障的特权,由契约化带来的某种程度上的法制化的系统性分权制度。

“多元化”观念贯穿于西方社会结构的历史发展。

一、政教分离的结构。

在中世纪,欧洲存在着国家—教会的二元社会结构,王权与教权共享政治权力。

其主要特征是,王权执掌国家世俗权力,教会控制人的精神世界。

教会势力不仅占据着政治、经济、军事事务的支配权,而且主宰着人的灵魂。

既然如此,人们在心理上必然会更加敬畏教会势力,王权的尊严就会大打折扣。

这种心理自然会孕育出自由的信念。

二、多元政治结构。

封建制下的权力是建立在某种契约基础之上的,而不完全是专断的。

封臣与领主之间关系具有契约特征,在领主随意扩大权限和义务时,封臣可以在任何时候放弃产邑,从而中止其封臣身份。

故而领主不能专断地强加于封臣某种义务。

领主与封臣的特定权限只能基于关于效忠与服从的契约义务,这种义务是由一种对双方均有约束力的荣誉法典所规定的。

因此,封臣的典型义务以及封臣利益的实质保障均与其对某一特定统治者的高度个人化关系相联系。

西欧封建制所包含的契约性因素,一方面它带有传统型的特征,即其权力个人化的,封臣对领主的服从和效忠;另一方面,它带有某种理性化权威的特征,即权力受契约的约束。

三、多元经济结构。

在土地国家所有制方面,欧洲中世纪实行的是等级所有制。

各国君主通过土地的分封,不仅转让了经济支配权,同时也把行政、司法、军事等各种权力转让给了土地所有者。

王权统治的政治基础受到了极大影响。

同时,这种社会组织形式也给社会阶层的分化和融会创造了极好的社会条件。

因为土地的分封是带有契约性质的,这种组织形式很容易促成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以及社会角色的转化。

在这种情形下,也促使了独立或自治的城市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多元化的发展。

3.从科学与自然、人与社会、史学三个方面叙述、分析古代希腊文明的理性特征。

答:菲利普·李·拉尔夫说:“希腊人的文化是第一个以知识第一、自由探究精神至上为基础的文化。

没有任何主题,他们不敢去研究;没有任何问题,他们认为超出理性范围。

对一个以前从未认识到的范围,理智高于信仰,逻辑和科学高于迷信。

”希腊人总是用理性的思维去探索自然和社会,因而使得理性精神成为希腊文明的主体理念,追求真实和知识则成为希腊文明活动的终极目的。

希腊史学是希腊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希腊史学中同样渗透了理性精神。

这里,就从科学与自然、人与社会、史学三个方面叙述、分析古代希腊文明的理性特征。

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希腊被成为“智者”的人,摆脱古代创世神话和神谱的传统,打破主客不分的混沌思维模式,把自己当作客体,从主客二分的思维角度对自然界进行了非功利性的系统考察和合乎逻辑的描述,对诸如世界的起源、构造、组织、运行等作出新的解释。

泰勒斯曾推算出公元前585 年的一次日蚀,他还发现了“小熊星座”。

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德著的《几何原理》,总结了前人在实践中获得的几何知识,建立了平面几何学体系。

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发现比重定理,论证发展了杠杆定理。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是古希腊最早通过解剖研究人体的人,把医学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这些都表明,希腊文明的理性特征是求真求实,不再以神为中心,以一种未知的力量解释另一种未知的力量,而是用所掌握的知识对未知事物进行解释。

在人与社会方面,智者们从个人主义出发,要求摆脱原有制度和体制对人的束缚。

其中,普罗塔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具有代表性,体现了“主体是能动的,是个体理性精神的规定者”。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把国家看作普遍精神的化身。

他在记述“公正”问题时指出,公正就是国家中每个人各做自己份内的事,而不必干涉别人的事,体现了他对个体与整体关系的理解。

亚里士多德在研究人的发展时进一步发展了柏拉图的思想,他在《政治学》中指出,城邦的发展取决于城邦每个人的发展,城邦的善取决于组成城邦的每个人的善。

希腊人认为,自由思考是每个人理性本身所固有的,每个公民都有权利、并有义务将自己理性的运动和结果公之于世,任何人只能凭借理性去辩论和说服,不能以行政或其它威权使其屈服。

希腊史学是西方史学的源头和开端,它的产生,其源头应该溯及到神话和史诗。

古希腊神话具有永久的魅力,它间接地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生活,但夸张与神化成份太多,离真实相去甚远。

史学的本质特征应该是对历史真实的追求,它来不得任何的夸张与渲染,因此恢复历史真相才是判断史学与非史学的唯一标准。

希腊学者在创作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史学的这一本质,他们有意识地借助哲学家们的研究方法和认知理念,努力地求真求实,力图真实地记载历史和社会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