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
第一卷分叉部分
考生注意:
分叉部分A组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老教材的考生解答,B组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考生可以任选A组、B组试题,但不能交叉答题。若考生同时选做A组、B组试题,阅卷时只以A组试题记分。
A组题(适合一期课改考生)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研究发现,铲形门齿是炎黄子孙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特有的生理印记之一。持有该特征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
解析:A
2.我国古代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作物种植格局最早是在( ) A.母系氏族社会 B.商朝时期
C.父系氏族社会
D.西周时期
解析:A
3.观察下列图片,其中所反映的历史朝代最早的是( )
解析:C
4.“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秦朝的历史事件是( ) A.政治改革、平定山东B.农民起义、刘项文盲
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统一六国、焚书坑儒
解析:C
5.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的对策( ) 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解析:D
6.张骞通西域的重要意义对当今最有影响的是( )①新疆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联成一体②促进西域与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
③促使中国丝绸走出国门名闻天下④推动佛教文化传入中国扩大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D
7.造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的原因的渊源是( ) A.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势力日益壮大 B.东汉末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
C.统治者偏安一隅,无心统一全国
D.士族势力腐朽,中央集权严重削弱
解析:B
8.封建国家的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结果突出表现在下列哪些历史现象中( )
①“文景之治”②“光武中兴”③“贞观之治”④“开元盛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D
9.从敦煌壁画上发现过唐人画的“刷牙图”。据专家研究,刷
牙习俗始于印度,随佛教传入我国。此材料最能体现的主题是
( )
A. 佛教宣扬个人卫生
B. 唐人重视口腔卫生
C.唐人善于学习外来先进生活方式
D. 唐文化对西方产生影响
解析:C
1O.“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此书是指( ) A.《春秋》 B.《史记》C.《通典》 D.《资治通鉴》
解析:D
11.“以强大的凝聚力固守本民族宗教文化传统而著称的犹太民族,其中一支在北宋中叶进入开封定居,长期过着和平生活,得到汉族平等对待,逐渐放弃本民族语言,开始学习儒家经典,最终失去保持本民族特征的心态,融合到汉族之中。”这里所说的融合是指( ) A.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同化 B.体貌特征的同化
C.语言文字的同化
D.生活习俗的同化
解析:A
12.宋朝实行“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其主要途径是( )
A.察举制
B.士族制
C.按财产和出身决定
D.科举制
解析:D
13. 介绍欧洲水利方法和记述石灰岩溶蚀地貌的两部巨著分别是()
A.《天工开物》和《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和《徐霞客游记》
C.《农政全书》和《徐霞客游记》
D.《本草纲目》和《农政全书》
解析:C
14.中国人民早在古代就创造过世界航海壮举。中国古代对外交通经历了由西北陆路转向东南海路过程,实现这一转变的根源是( )
A.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B.海上交通比陆上方便
C.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向南转移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解析:C
15.我国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土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下列说法与材料不相符的是( ) A.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B.“以末至富,以本守之”
C.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
D.加剧土地兼并
解析:A
二、简释与问答题(共20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曾不悟资产之中,事情不一。有藏于襟怀囊箧,物虽贵而人莫能窥;有积于场圃困仓.直虽轻而众以为富;有流通蕃息之货,数虽寒而计日收赢;有庐舍器用之资,价虽高而终岁无利。如此之比,其
流实繁。
——《陆宣公奏议》
(1)材料所述为我国古代哪一朝代的什么赋税制度?(2分)
(2)该朝早期的赋税制度是什么?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3)材料是如何评价该赋税制度的?(2分)
(4)请再列举我国该朝代之后至近代以前的赋税制度一例,并简述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趋势及变化原因。(4分)
答案:(1)唐朝;两税法。(2分)
(2)租庸调制。唐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导致租庸调制无法实行。(2分)
(3)利: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以资产多少收税,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弊:资产没有估算标准,无法准确计算出来;能生利的资产和不能生利的资产同样看待。(2分)
(4)列举:宋方田均税法、明一条鞭法、清地丁银制等。(1分)
趋势: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任二,2分)
原因: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相应反映。(1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暮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