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问题与完善
劳务派遣的问题及对策
劳务派遣的问题及对策劳务派遣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后,通过劳务派遣机构派遣到其他用工单位工作的一种就业形式。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用工需求的逐渐增加,劳务派遣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探讨劳务派遣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劳务派遣的问题1. 就业权益不受保障:劳务派遣劳动者在用工单位工作,却经常面临薪资低、福利待遇差等问题。
与正式员工相比,劳务派遣劳动者通常没有享受到与之相等的保险和福利待遇。
2. 用人单位责任不明确:在劳务派遣的工作模式下,劳务派遣机构和用工单位之间的责任划分不清晰,当劳务派遣劳动者遇到合同纠纷或工资拖欠等问题时,往往难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3. 用工单位滥用劳务派遣:由于劳务派遣的灵活性和成本优势,一些用工单位滥用劳务派遣制度,长期使用劳务派遣劳动者,从而规避了劳动法规定的一些权益保障。
二、对劳务派遣问题的对策1. 加强立法保障:加强劳务派遣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明确劳务派遣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将劳务派遣工作纳入劳动法律法规的保护范围。
2. 完善责任划分:要求劳务派遣机构和用工单位明确责任划分,明确劳务派遣劳动者在用工单位享受与正式员工相等的薪资和福利待遇,保护其就业权益。
3. 加强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劳务派遣行业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劳务派遣机构及用工单位的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涉及劳务派遣的违法行为。
4. 推动职业培训:加强对劳务派遣劳动者的培训和提升,提高其就业能力和技能水平,增强其在用工单位的竞争力。
5. 增加劳动合同信息透明度:要求劳务派遣机构和用工单位通过公开透明的劳动合同信息,为劳务派遣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合法合规岗位。
6. 强化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确保劳务派遣劳动者享受与正式员工相同的社会保障待遇,减少其在就业过程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7. 提倡和鼓励正式用工:加大对用人单位和劳务派遣机构的宣传教育力度,倡导用人单位提升正式用工比例和质量,降低对劳务派遣的需求。
劳务派遣管理制度改进方案:深化用工制度改革
劳务派遣管理制度改进方案:深化用工制度改革一、引言劳务派遣是一种特殊的用工形式,也是近年来日益普遍的劳动力供给模式。
然而,由于劳务派遣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以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同时提高用人单位的管理效率。
本文将提出一些改进方案,以深化用工制度改革。
二、问题分析1. 劳动者权益保护不足在传统的劳务派遣模式下,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存在较大的漏洞。
劳务派遣公司通常以创造利润为目标,往往忽视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例如工资待遇、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等。
这给劳动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和损失。
2. 用人单位管理不便劳务派遣模式下,由于用工关系的复杂性,用人单位在管理劳动者时面临一些困难。
例如,用人单位需要与劳务派遣公司进行沟通协调,协商解决工作和人员调度等问题。
这不仅增加了用人单位的工作负担,也影响了管理效率和运营效果。
三、改进方案1. 建立合理的劳动合同制度应建立完善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务派遣员工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权责关系。
劳动合同应明确规定劳务派遣员工享有的权益,如工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同时也应明确劳务派遣公司和用人单位的责任和义务。
这样可以有效保障劳动者的权益,防止用人单位和劳务派遣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
2. 完善劳动者权益保护机制应建立健全的劳务派遣员工权益保护机制,加强对劳务派遣公司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同时,建立劳务派遣员工投诉举报渠道,对违法行为及时处理和解决。
此外,加强对劳务派遣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权益保护意识。
3. 强化用人单位管理能力•建立定期沟通机制:用人单位和劳务派遣公司之间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共同解决工作和人员调度等问题,减少沟通成本和管理难度。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用人单位和劳务派遣公司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提高管理效率和协同性。
•加强培训和交流:用人单位应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交流,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能力,适应劳务派遣员工的管理需求。
劳务派遣制度
劳务派遣制度劳务派遣制度是指一种由劳务派遣公司与用工单位之间达成的协议,将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工作的一种形式。
该制度在近年来备受关注,引发了广泛的辩论和讨论。
本文将从劳务派遣制度的定义、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劳务派遣制度的定义劳务派遣制度,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家专门从事劳务派遣业务的公司,将其招聘的劳动者派遣到其他企事业单位工作,这些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并非直接雇佣关系。
这种制度为用工单位提供了一种灵活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能够满足用工单位在人力需求有波动时的应对需求。
二、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问题尽管劳务派遣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劳动力的流动和灵活性,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劳动者的权益受到挑战。
由于劳务派遣公司与用工单位之间签约,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并未建立直接雇佣关系,导致劳动者在待遇、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不到与正式员工同样的权益保护。
其次,劳务派遣制度容易导致用工单位将劳动者视作“替代品”,经常出现一段时间后换派他人的情况,使得劳动者长期处于不稳定的工作状态。
此外,劳务派遣制度也存在着劳动力市场秩序混乱、用工单位利用漏洞降低成本等问题。
三、劳务派遣制度应对措施为了解决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加强劳务派遣公司的监管,对其经营范围、资质要求等进行规范,确保其合法经营且遵守相关劳动法律法规。
其次,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与使用劳务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建立起直接雇佣关系,确保他们能够享受与正式员工同等的待遇和社会保障。
此外,完善劳务派遣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劳务派遣的合法范围和操作规范,从制度层面上保障劳务派遣工作者的权益。
总结劳务派遣制度是一种灵活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劳务派遣工作者的权益受到挑战是最为突出的。
通过加强监管、保护劳动者权益和完善制度等应对措施,可以为劳务派遣制度带来更好的发展前景,实现劳动者与用工单位双赢的局面。
劳务派遣制度国内外
劳务派遣制度国内外劳务派遣制度指的是一种用人单位将有关劳动者派遣给其他用人单位从事工作的制度。
这种制度在国内外都有存在,其存在与否、发展状况、争议与等方面都呈现出较大差异。
下面将从国内外的劳务派遣制度现状、存在的问题、争议与发展趋势等方面分析劳务派遣制度的国内外情况。
在国外,劳务派遣制度发展的较早。
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劳务派遣制度已经非常成熟,并且在用工市场上占据较大比重。
在这些国家,企业为了应对市场风险和需求波动,普遍采用向劳务派遣公司租借劳动力的方式。
劳务派遣制度在这些国家的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提供了更加灵活的用工方式,使得企业能够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快速调整;另一方面,它降低了企业的用工成本,使得企业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劳动力资源。
然而,劳务派遣制度在国外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由于劳务派遣员工的劳动条件和待遇一般较低,导致劳务派遣制度受到了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批评。
比如,在美国,劳务派遣员工常常面临着低工资、缺乏福利和职业保障等问题,这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劳务派遣制度是否剥削劳动力的争议。
此外,劳务派遣制度也容易被用来规避劳动法律和规定,使得用工单位能够规避雇佣正式员工所需承担的各种成本和责任。
相比之下,在中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发展相对较晚。
在近几十年的开放进程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国也开始出现了劳务派遣制度。
劳务派遣制度在中国的发展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中国政府进行的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调整,为劳务派遣制度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和保障;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竞争,企业需要更加灵活的用工机制,劳务派遣制度也因此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然而,劳务派遣制度在中国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首先,劳务派遣制度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正式工与劳务派遣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导致很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低于正式工。
其次,劳务派遣制度也加剧了用人单位的用工不稳定性,他们更容易通过替代性用工免除劳动关系以及相关的员工福利和权益。
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完善与发展□赵靖【摘要】劳务派遣是指由专门的劳务派遣公司与劳动者签定劳动合同后,输送或派遣劳动者到具体用人单位工作的一种新型用工方式。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确立和完善的相关问题,在理解和分析现有制度的前提下,探索这一制度在中国的长期健全和完善过程,本着有利于保护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和促进我国劳动力市场和谐发展的目标,进行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提出相关的立法建议。
【关键词】劳务派遣;劳动合同法;派遣制度【作者简介】赵靖(1961 ),女,河北人,石家庄市公路桥梁建设集团人事劳资部部长,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一、劳务派遣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劳动劳务派遣业务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左右的美国,成长于欧美、日本,是人才市场化的产物。
由于当时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和用工制度发生了巨大变革。
企业为谋求生存发展不得不大规模地裁员,被裁大军中有一技之长者遂成了最初的劳务派遣对象。
有些中小企业需要这些人才但又限于自身能力而养不起,于是便产生了专门从事劳务派遣业务的公司。
西方国家劳务派遣已经成为较为常见的劳务方式。
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企业为了节省在人才招聘、培训和管理等方面的成本,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中国台湾,劳务派遣这种方式逐渐流行起来。
美国现有约7,000家提供劳务派遣服务的中介公司,派遣的员工具有专业技能,其中还有许多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高端技术人才。
在日本,全国连锁经营的劳务派遣公司有30多家,各地分支机构多达4,600多个,派遣业务的劳动者在全体雇佣劳动者的2%。
在德国,劳务派遣公司旗下的员工已达30多万人。
这些国家如日本、德国还出台了劳务派遣的专门法律。
我国的劳务派遣最初出现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广州、深圳、武汉、上海、哈尔滨等地,它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在中国兴起时间不长但发展迅速。
采用这种用工形式的行业集中在服务业、制造业和建筑业,服务业如电信、银行、饭店、医院、家政等行业。
从业人员以城市外来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企业下岗分流人员以及专门人才为主。
2024年关于劳务派遣合同期限
2024年关于劳务派遣合同期限一、引言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公司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务合同,将派遣员工派遣到用工单位从事劳动活动的一种劳动形式。
劳务派遣制度的出现,为用人单位提供了更加灵活的雇佣方式,也为员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然而,劳务派遣合同期限问题一直备受争议,不仅影响着用人单位和员工的权益,也牵涉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2024年关于劳务派遣合同期限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劳务派遣合同期限的规定存在一定的问题。
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合同期限原则上应与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员工之间的劳动合同期限相同。
然而,在实际执行中,由于用工单位对员工需求的不确定性以及一些特殊情况的出现,劳务派遣合同期限经常与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员工之间的劳动合同期限存在差异,导致了一些纠纷和困扰。
三、问题分析1. 不确定性引发纠纷由于用工单位对员工需求的不确定性,一些劳务派遣合同期限较短,甚至只有几个月,这给员工的就业稳定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当劳务派遣合同期限到期后,用工单位可能不再需要员工,这给员工的就业前景带来了不确定性,也增加了员工的找工作难度。
2. 不同期限导致不公平由于劳务派遣合同期限与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员工之间的劳动合同期限存在差异,导致了一些不公平现象。
一方面,劳务派遣员工与正式员工在待遇、福利等方面存在差距,给员工的权益造成了一定损失。
另一方面,劳务派遣员工的合同期限较短,限制了他们的职业发展和提升空间,与正式员工的发展机会不平等。
四、建议与对策为了解决劳务派遣合同期限的问题,创造更加公平和有序的用工环境,有以下建议:1. 确定合理期限针对劳务派遣合同期限,可以考虑制定相应的规定,明确合理的期限范围。
例如,规定劳务派遣合同期限最短不得少于一年,最长不得超过三年,以平衡用工单位与员工的权益,确保员工的稳定就业和职业发展。
2. 强化合同约束力为了确保劳务派遣合同期限的有效性和稳定性,需要加强对合同的约束力。
我国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全文)
我国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全文)我国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劳务派遣制度是指劳务派遣单位根据用工需求与派遣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由派遣单位派遣工作人员到用工单位从事工作的一种用工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劳务派遣制度在许多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用工风险大、劳动者权益保障不足、管理监督体系不健全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我国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问题1. 用工风险大目前我国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着用工风险大的问题。
由于劳动合同主要是和派遣单位签订,而非用工单位,因此劳动者在用工单位的权益保障方面存在不确定性。
如果派遣单位解散或破产,劳动者的工作和权益可能会受到影响。
2. 劳动者权益保障不足在我国劳务派遣制度下,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存在不足之处。
一方面,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存在责任推诿的情况,使得劳动者很难获得合理的权益保障;另一方面,劳动派遣制度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容易造成劳动者的权益受损,比如劳动合同期限过短、工资待遇不平等等问题。
3. 管理监督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管理监督体系还不健全,存在监督不力、执法不公等问题。
一方面,由于劳务派遣单位较多,监管难度较大,容易造成一些不合规的行为;另一方面,执法部门在对违法劳务派遣行为的处罚力度上也有待加强。
三、对策提出1. 完善用工合同制度针对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用工风险大问题,应加强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合同约束力。
用工单位和派遣单位应共同对劳动者的权益进行保障,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2. 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针对劳动者权益保障不足的问题,应建立健全劳务派遣制度下的权益保障机制。
包括加强对劳务派遣单位的监管,提高处罚力度,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3. 健全管理监督体系针对管理监督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应完善劳务派遣制度的管理监督体系。
加强对劳务派遣单位的日常监管,建立严格的违法行为查处制度,提高执法部门的执法效能。
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灵活的用工方式,在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然而,在实践中,劳务派遣制度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并采取有效对策加以解决。
一、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问题(一)派遣工与正式工待遇不平等在许多企业中,派遣工往往从事与正式工相同或相似的工作,但在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方面却存在较大差距。
派遣工的工资水平通常低于正式工,福利待遇也不如正式工优厚,甚至在一些企业中,派遣工无法享受正常的带薪休假、培训晋升等机会。
这种待遇上的不平等,不仅损害了派遣工的合法权益,也容易导致派遣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企业的整体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劳务派遣单位良莠不齐目前,劳务派遣市场上存在着大量规模较小、管理不规范的劳务派遣单位。
这些单位在资质审核、人员招聘、合同签订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有的甚至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一些劳务派遣单位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对派遣工的权益保护,不按照法律法规为派遣工缴纳社会保险,不与派遣工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导致派遣工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三)派遣用工范围不规范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劳务派遣用工应当限于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企业为了降低用工成本,规避法律责任,将劳务派遣用工范围扩大到了主营业务岗位,甚至出现了“逆向派遣”等现象,即企业将原本的正式工转为派遣工,严重违反了劳务派遣制度的初衷。
(四)派遣工职业发展受限由于派遣工与用工单位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劳动关系,在职业发展方面往往受到限制。
用工单位通常不会将派遣工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派遣工难以获得晋升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
这不仅影响了派遣工的个人成长,也不利于企业留住优秀人才,造成人才的流失。
(五)监管机制不完善目前,对于劳务派遣制度的监管还存在一定的漏洞。
劳动监察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如信息不对称、执法手段有限等。
同时,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导致一些企业存在侥幸心理,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
劳务派遣制度的优势与管理难题分析
劳务派遣制度的优势与管理难题分析劳务派遣制度是一种灵活用工的方式,通过将劳动者从劳务派遣企业派遣到用工单位进行工作,旨在提高用人单位的用工灵活度、降低用工成本,并为劳动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然而,尽管劳务派遣制度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管理上的难题。
本文将从优势和管理难题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劳务派遣制度的优势1. 灵活用工劳务派遣制度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灵活性,用人单位可以根据生产经营需要,随时调整派遣员工的数量,避免了因用工需求波动而导致的用工过剩或不足的问题。
同时,劳动者也能够根据自身的意愿和能力,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派遣工作。
2. 降低用工成本相比直接雇佣员工,劳务派遣制度能够帮助用人单位降低用工成本。
一方面,劳务派遣企业承担员工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减轻了用人单位的负担;另一方面,派遣员工与用工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是短期的,用人单位无需为员工提供长期的职业发展和晋升机会,从而减少了培训和管理成本。
3. 提供就业机会劳务派遣制度为一些没有稳定就业的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他们融入社会,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经验。
对于一些需要灵活就业的人群,如大学生、毕业生、退休人员等,劳务派遣可以是一种有效的就业选择。
二、劳务派遣制度的管理难题1. 法律法规不完善当前劳务派遣制度在法律法规方面尚不完善,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缺乏明确的法律约束和规范,容易导致劳派企业和用工单位之间的权益纠纷,同时也给劳动者带来一定的风险。
2. 用工单位对派遣员工关注不足由于派遣员工与用工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相对短暂,用工单位可能对派遣员工的管理和培训投入不足。
这样会导致劳派企业派遣出去的员工无法得到充分的职业发展机会,对个人的成长和提升产生一定的制约。
3. 外包管理难度大劳务派遣制度的核心在于劳派企业将员工派遣到用工单位从事工作,然而劳派企业并不真正掌握用工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
这导致了外包管理难以进行,用工单位对派遣员工的工作情况和绩效评价难以掌握,无法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措施。
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劳务派遣是一种灵活就业形式,通过将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从事特定工作,实现劳动力的有效配置。
然而,劳务派遣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劳动权益难以保障、劳动关系模糊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方需要共同努力,采取相应对策。
一、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1. 劳动权益保障不足劳务派遣制度下,劳动者的权益保障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由于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关系上的分割,劳动者在待遇、福利和保险方面往往受到不公平待遇。
2. 劳动关系不清晰劳务派遣制度容易导致劳动关系的模糊,劳动者往往不清楚自己与用工单位之间的关系,难以享受与直接雇佣员工相同的权益和待遇。
3. 工作风险加大劳务派遣工作的不稳定性较大,容易导致劳动者就业风险加大,失去长期稳定的就业保障,特别是对于一些技能较低、劳动能力较弱的劳动者而言,就业困难度更大。
二、解决劳务派遣问题的对策1. 完善法律法规立法机关应尽快制定或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劳动派遣的权益保障要求,加强劳务派遣行业监管,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 加强劳动关系管理用工单位应与劳务派遣公司建立明确的劳动关系,明确劳动者的用工身份,从源头上解决劳动关系不清晰的问题。
同时,加强与劳务派遣公司的沟通与协作,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3. 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通过加强职业培训和教育,提升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加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这样可以降低劳务派遣到劳动者的依赖程度,提高他们的就业稳定性和工资水平。
4. 建立劳务派遣行业自律机制劳务派遣公司应建立完善的自律机制,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经营行为,促进良好的行业发展。
同时,加强行业社会责任意识,确保劳务派遣制度的正常运行和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5. 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工会作为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重要组织,应加强对劳务派遣领域的关注和监督,并协助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
通过工会组织的力量,协商解决劳务派遣制度中的问题,推动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试论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完善
试论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完善劳务派遣制度是指将劳动力从用工单位聘用,再派遣到企事业单位劳动的就业形式。
近年来,我国劳务派遣制度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
然而,目前我国的劳务派遣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首先,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劳动合同法》等有关劳务派遣的法律法规,但是现行法律对劳务派遣的定义和规范还不够明确。
由于没有细化的操作细则以及现行法律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导致劳务派遣制度在实践中容易出现一些法律漏洞,进而引发一些纠纷。
其次,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着劳动权益保护不足的问题。
由于劳务派遣工作模式的特殊性,使得劳务派遣工人的劳动权益常常受到侵犯。
一方面,劳务派遣工人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较低,无法享受与用人单位直接雇佣员工相同的待遇,这严重影响了劳务派遣工人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劳务派遣工人的劳动合同保障不够完善,劳动受益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容易违反合同约定,给劳务派遣工作造成困扰。
此外,现行的劳务派遣制度存在滥用的问题。
由于劳务派遣制度具有灵活性和成本优势,有些用人单位滥用劳务派遣制度,将正常劳动需求通过劳务派遣的方式满足,从而规避用人单位的相关责任和义务,给劳务派遣工人的就业稳定性和发展空间带来一定的风险。
综上所述,我国劳务派遣制度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劳务派遣制度的定义和操作规范,修订相关法律,确保劳务派遣制度在实践中的合法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增加劳动权益保护力度,完善与劳务派遣工人权益相关的政策和制度。
包括提高劳务派遣工人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加强劳动合同管理,确保劳务派遣工人的养老金、医疗保险等权益得到保障。
此外,加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劳务派遣滥用行为。
加强对劳务派遣机构的监管,对滥用劳务派遣制度的用人单位进行罚款和惩戒,防止劳务派遣制度成为打工者权益被侵犯的工具。
浅谈劳务派遣用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劳务派遣用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劳务派遣是指用人单位通过与劳务派遣机构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将自己所需的劳动力向劳务派遣机构借调,由劳务派遣机构向被借调人提供必要的服务,同时支付相应的服务费用。
在近年来,劳务派遣成为用人单位用工的一种选择,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劳务派遣用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法律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现行的《劳动合同法》、《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均未对劳务派遣用工进行详细的规定,导致一些用人单位和劳务派遣机构进行不合法的操作和交易,加重了对被借调人的侵害。
对此,建议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来规范劳务派遣方式。
二、流动性大就业心态的不稳定性导致了劳务派遣用工的流动性极大,给用人单位带来了一定的管理难度。
劳务派遣机构的人员频繁更换,对于用人单位而言,这种高流动性难以维系企业的稳定性,建议加强培训力度,提高被借调人的职业技能,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三、工作环境不良劳务派遣用工并不同于常规的用工方式,常常出现被借调人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的现象。
一些用人单位和劳务派遣机构为了降低成本,对被借调人的劳动保障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打造出了劳动阶层中的“低配版”。
因此,建议政府加强对劳务派遣的监管,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方式,保障被借调人的正当权益。
四、人才浪费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对于生产、人才用人方面的建设难以做到充分利用,导致了一定的人才浪费。
用人单位没有能够深入了解被借调人的综合素质,只从缺工的角度出发进行短期用工或降低成本,导致企业自身的人才建设和技术创新能力受制。
因此,建议用人单位通过雇佣和引进优秀的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总结劳务派遣用工对于用人单位而言,既可以解决用工问题,又可以降低用工成本,但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需加强政府监管,完善法律规定,维护被借调人的合法权益,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此外,需要加强被借调人的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使之在企业中的职业素质能够得到充分的提升。
劳务派遣的现状与建议
劳务派遣的现状与建议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劳务派遣已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然而,劳务派遣制度在运作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劳动者权益保护不足、滥用和不规范的现象等。
本文将探讨劳务派遣的现状,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改善当前的情况。
一、劳务派遣的现状劳务派遣是指用人单位将员工借调到其他企事业单位或者社会组织从事劳动活动的一种形式,相当于劳动力的流动。
劳务派遣的主要原因包括企业期间工作量的波动性、避免岗位流失等。
然而,在现实中,劳务派遣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劳务派遣制度存在劳动者权益保护不足的问题。
在一些情况下,派遣工人往往缺乏稳定的职业保障,容易面临工资低、福利少、社会保障待遇不完善等问题。
与此同时,派遣工人受到的工时限制和劳动条件可能不如正式雇员,使得劳动者的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其次,劳务派遣制度存在滥用和不规范的现象。
一些用人单位未严格按照劳务派遣制度执行,并将劳动者以派遣形式用工延续时间过长,超过法定期限。
此外,一些中介机构也存在不规范操作的情况,逃避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给劳动者造成实际困扰。
二、改善劳务派遣的建议为了解决劳务派遣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革与措施。
首先,加强劳务派遣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政府应当加强对劳务派遣行业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劳务派遣的权限和义务,严格限制派遣工人的用工期限和用工范围,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其次,提高派遣工人的待遇和保障水平。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给予派遣工人与正式员工相当的工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确保派遣工人能够享受到与其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相适应的相应保障。
再次,加强中介机构的监管与审查。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中介机构的监督力度,加强对其资质、信誉以及运营方式的审查,防止一些中介机构出现滥用劳务派遣制度的情况,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最后,加强劳动者权益的宣传与教育。
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劳务派遣制度的宣传,让劳动者了解自身权益和维权渠道,提高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
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办法劳务派遣制度是一种特殊的用工形式,通过劳动者与用工企业之间的协议,将劳动者派遣到受派遣单位工作。
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提供了灵活用工的方式,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介绍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办法。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对劳务派遣制度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
虽然《劳动合同法》、《劳动派遣暂行规定》等文件对劳务派遣制度进行了一定的规范,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和细则,导致派遣单位和受派遣单位之间存在一些纠纷和矛盾。
对策办法:完善法律法规,准确界定劳务派遣制度的权责关系和操作规程。
明确派遣单位和受派遣单位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劳动合同期限和终止条件,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劳动者权益保障不足在劳务派遣制度中,劳动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他们容易面临工资低、社保缺失、工作环境差等问题。
由于劳务派遣制度的特殊性,很多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存在困难和盲区。
对策办法:加强对劳务派遣制度中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政府应加大对劳动派遣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用工单位按时足额向劳动派遣企业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用。
同时,加强对劳务派遣企业的执法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和法律制裁。
三、劳动力市场不稳定劳务派遣制度的存在使劳动力市场变得不稳定。
劳务派遣企业往往成为中介角色,他们招募和分配的劳动者可能面临频繁的更换工作岗位的情况,这对劳动者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和不便。
对策办法:加强劳务派遣企业和用工单位的沟通合作,减少劳动者频繁调动。
同时,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稳定用工,降低用人风险,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稳定性。
四、对劳动者职业发展的限制劳务派遣制度往往限制了劳动者的职业发展。
由于劳务派遣制度的特殊性,劳动者在受派遣单位工作的时间有限,他们缺乏稳定的职业发展通道,无法获得长期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提升。
对策办法: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制,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发展空间。
中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发展及其相关问题
中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发展及其相关问题摘要:我国的劳务派遣制度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这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时代,我国打开了改革开放的大门,国内的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并且大量的外国企业涌入国内市场,多种因素促成了国内用工需求的增长。
这时就出现了一种新的用工形式即劳务派遣,也就是说劳务派遣公司和劳动者之间签订劳动合同,和用人单位订立用人合同,将企业需要的劳动者直接派到该企业工作。
这种新型的人才利用方式实现了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使人才的利用方式变得更加灵活。
以下文章将从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发展,劳务派遣制度的功能,以及我国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劳务派遣;功能价值;问题一、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发展由于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和用工方式的灵活多样,我国的劳务派遣制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劳动力市场的自主地位日益确立,他们可以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情况趋利避害,自主决定用工,就业形式及经营方式,这是我国劳务派遣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前提。
同时,劳务派遣也反向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针对我国不同地区的用工情况而言,国内一线大城市如北京,上海以及东部地区劳务派遣发展较快。
根据北京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网站公布的信息,2007年通过复审的劳务派遣企业有468家,从工会系统调查到的数据显示,北京共有劳务派遣企业1537家,根据上海人才中介行业协会的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上海人才中介行业派遣业务增长率平均为30%左右,最高达到100%,被派遣劳动者总数有21万之多。
二、我国劳务派遣的功能价值具体来说我国劳务派遣的价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有利于下岗职工的再就业。
正是由于改革开放带来的国有企业改革,大量国有企业员工下岗失业,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如何解决剩余的劳动力再就业是国家急需解决的问题。
逢此时机,劳务派遣的优势被展现的淋漓尽致,由于劳务派遣有着深厚的劳动力市场基础,对于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它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大量劳动力的工作问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劳务派遣合同的改革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变革,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灵活的用工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在劳务派遣的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劳动者权益保障不足、劳动关系不稳定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积极推进劳务派遣合同的改革,旨在深化用工制度改革,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一、改革背景1. 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1)劳动者权益保障不足。
劳务派遣工在工资、福利、培训等方面与正式工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劳动者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2)劳动关系不稳定。
劳务派遣工的劳动合同期限较短,工作稳定性较差,影响其职业发展。
(3)用工不规范。
部分企业滥用劳务派遣,将本应由企业承担的用工风险转嫁给劳务派遣公司,导致用工不规范。
2. 改革的必要性(1)保障劳动者权益。
通过改革,使劳务派遣工享有与正式工相同的权益,提高其生活水平。
(2)稳定劳动关系。
延长劳务派遣工的劳动合同期限,提高其工作稳定性,促进职业发展。
(3)规范用工行为。
加强劳务派遣的监管,规范用工行为,降低用工风险。
二、改革措施1. 限制劳务派遣用工范围(1)明确劳务派遣用工的适用范围,禁止将应由企业承担的用工风险转嫁给劳务派遣公司。
(2)提高劳务派遣用工比例上限,降低劳务派遣用工在用工结构中的占比。
2. 保障劳动者权益(1)提高劳务派遣工的工资水平,使其与正式工相当。
(2)完善劳务派遣工的福利待遇,包括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
(3)加强对劳务派遣工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支持,提高其职业技能。
3. 规范劳务派遣机构管理(1)加强劳务派遣机构的资质审查,提高其服务质量。
(2)规范劳务派遣机构的收费标准,防止过高收费。
(3)加强对劳务派遣机构的监管,确保其合法合规经营。
4. 加强监管力度(1)建立健全劳务派遣监管制度,明确监管部门职责。
(2)加大处罚力度,对违规用工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3)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劳务派遣改革的认知。
三、改革成效1. 劳务派遣用工结构得到优化,劳动者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论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完善
论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完善论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完善引言劳务派遣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灵活用工方式,自全球化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在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完善对于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现状及完善的建议。
现状分析1. 劳务派遣制度的定义和背景劳务派遣是指用工单位将其已招聘或自有的劳动力,与需求方签订合同后,由落地城市经劳务派遣机构推荐派出,为需求方提供劳动力服务的一种用工形式。
劳务派遣制度的出现源于市场对于劳动力灵活使用的需求,尤其是面对短期、临时性用工需求的增加。
2. 目前存在的问题尽管劳务派遣制度在解决用工灵活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实际运行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劳动者权益保护不足:劳务派遣制度容易使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他们常常面临工资低于正式岗位员工、福利待遇差等问题。
用人单位滥用制度:为降低用工成本,一些用人单位将本应由正式雇员承担的职责转嫁给劳务派遣员工,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不稳定性。
法律法规不健全:现行的劳务派遣相关法律法规仍存在缺陷,对劳动者权益保护措施不够完备。
完善劳务派遣制度的建议1. 建立健全劳动者权益保护机制为了保障劳务派遣员工的权益,应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严格落实最低工资标准:确保劳务派遣员工的工资不低于法定最低工资标准。
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对劳务派遣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进行严格监管,防止用人单位采取合同规避手段削弱劳动者权益。
加强社会保险覆盖:确保劳务派遣员工享有社会保险的权益,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
2. 加强对劳务派遣机构的监管与管理劳务派遣机构作为连接用工单位和劳务派遣员工的桥梁,应加强对其的监管与管理:严格审查资质:对劳务派遣机构的资质认证进行严格审查,减少不合规劳务派遣机构的存在。
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对于劳务派遣机构违规行为的严格追责机制,确保其依法合规运营。
3. 完善劳务派遣员工培训机制劳务派遣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培训是提高其就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建立培训基地:设立劳务派遣员工培训基地,提供相关培训课程,提高劳务派遣员工的专业技能。
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劳务派遣是指用人单位将劳动者派遣给用工单位,由用工单位向劳务派遣单位支付费用。
在劳务派遣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一定的中介关系,这种形式的就业模式在各行各业逐渐兴起,然而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对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劳务派遣的问题1. 权益保护不到位由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着中介关系,导致劳务派遣工人的权益保护难度较大。
劳务派遣工人常常面临合同不明确、劳动合同期限缩短、工资低于同等岗位从业人员等问题,劳动法律法规的约束力也相对较弱。
2. 就业歧视现象劳务派遣工人常常面临用工单位对其进行就业歧视的问题。
比如,劳务派遣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较差,升职晋级机会较少,工作环境和条件相对较差等。
这些现象不仅损害了劳动者的权益,也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3. 工作安全和健康问题由于劳务派遣工人常常在不同的用工单位之间流动,劳务派遣工人的工作安全和健康问题也相对突出。
在某些企事业单位,监管不力,劳务派遣工人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得不到足够的保障,容易遭受到意外伤害和职业病的侵害。
二、劳务派遣问题的解决措施1. 优化立法,完善劳务派遣法规针对劳务派遣工人权益保护的问题,需要从制度上加以解决。
加强立法工作,在劳动法中明确劳务派遣工人的权益,对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加大违法成本,保障劳务派遣工人的劳动权益。
2. 加强监管,规范劳务派遣行业加强对劳务派遣行业的监管,对合规经营的劳务派遣单位予以支持和鼓励,同时对违法违规的单位进行严厉打击。
建立健全劳务派遣行业的监管制度,加大对劳务派遣工人的安全和健康保障力度,确保其权益不受侵害。
3. 强化用人单位责任,杜绝就业歧视用人单位应加强对劳务派遣工人的权益保护,杜绝就业歧视现象的发生。
对劳务派遣工人和正式员工实行平等的工作待遇,为劳务派遣工人提供公平公正的晋升机会,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4. 加强信息共享,提高行业透明度建立劳务派遣工人信息共享平台,使劳务派遣工人的就业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各用工单位,从而提高用工单位对劳务派遣工人情况的了解程度。
当前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问题建议
当前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问题建议1. 劳务派遣工的权益保障简直太重要了!你想想看,那些被派遣的工人,干着同样的活,却可能得不到同等的待遇,这公平吗?比如在福利方面,正式工有丰厚的福利,派遣工却啥都没有,这合理吗?2. 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责任划分也很模糊啊!这就像一场混乱的游戏,出了问题都不知道该找谁。
就好比工人受伤了,派遣单位说该用工单位负责,用工单位又推回来,那工人怎么办?3. 对劳务派遣工的培训也常常被忽视呢!这就好像让士兵上战场却不教他们怎么打仗。
他们怎么能更好地工作呢?像一些复杂的操作,不培训怎么行?4. 劳务派遣的监管是不是也得加强啊!不然一些不良派遣单位乱来怎么办?就像没有警察的街道,那还不乱套了?比如乱收费的现象,谁来管管?5. 劳务派遣的岗位范围是不是应该明确一下呀!不能什么岗位都用派遣工吧。
这就好比家里的东西要分类放置,不能乱堆一气呀!不然不就乱套了?6. 劳务派遣工的职业发展通道简直太窄了!他们难道就没有提升的机会吗?这就像被关在一个小笼子里,怎么飞都飞不高。
比如永远都只能做基层工作,多可悲啊!7. 派遣工和正式工之间的差距是不是太大了点啊!这会让派遣工心里多不平衡呀。
就好像一个是亲生孩子,一个是领养的,能一样对待吗?8. 对劳务派遣合同的规范也很关键呢!合同里要是有很多模糊的地方,那工人不就吃亏了?这就像走在一条没有路灯的路上,多危险啊!比如工资发放不明确,到时候找谁要说法?9. 劳务派遣市场的混乱局面什么时候能改善呀!各种不正规的操作到处都是。
就像一个菜市场,乱糟糟的。
比如虚假派遣的情况,多坑人啊!10. 我们真的应该好好重视这些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问题了!不然受伤害的永远是那些辛苦工作的派遣工。
难道我们就眼睁睁看着他们被不公平对待吗?。
我国劳务派遣中同工同酬问题及其规制
我国劳务派遣中同工同酬问题及其规制【摘要】我国劳务派遣中同工同酬问题长期存在,同工同酬原则是保障公平待遇的基础。
我国劳务派遣同工同酬规制不够完善,存在执行难题和监管漏洞。
为此,建议加强规制力度,完善监督机制,加大违法成本,提高规则执行力度。
相关法律法规应该明确规定同工同酬原则,加强对劳务派遣公司的监管,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处理好同工同酬问题关乎社会公平正义,未来希望能在法制层面上有更好的突破,进一步加强规制力度,确保劳务派遣工作者的权益能够得到有力保障。
【关键词】劳务派遣、同工同酬、规制、现状、重要性、不足、建议、法律法规、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劳务派遣制度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兴起,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劳务派遣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劳务派遣公司为用人单位提供灵活的用工服务,同时也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
在劳务派遣中存在着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即相同工作岗位的劳动者可能获得不同的薪酬待遇,这不仅涉及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影响着整个劳务派遣市场的秩序和稳定。
为此,本文将就我国劳务派遣中同工同酬问题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同工同酬的重要性,剖析我国现行劳务派遣同工同酬规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加强规制的建议,同时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和总结。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完善我国劳务派遣同工同酬制度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1.2 问题意义同工同酬问题是我国劳务派遣领域中一个长期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同工同酬的原则是指相同工作岗位的员工应获得相同的工资报酬,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各种原因,劳务派遣中存在着同工不同酬的情况。
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不仅损害了员工的权益,也扭曲了竞争环境,影响了整个劳动市场的稳定和公平。
解决劳务派遣中的同工同酬问题,不仅事关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也关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通过对同工同酬问题的分析和规范,可以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促进劳务派遣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就业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问题与完善一、劳务派遣的基本理论1、劳动派遣的概念劳务派遣,是指用人单位(劳务派遣单位)与派遣劳动者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合同关系,之后将劳动者派遣到接受以劳动派遣形式用工的用工单位(要派单位),在用工单位指挥监督下从事劳动,完成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
劳动合同存在于劳动派遣机构(用人单位)与派遣劳动者之间,但劳动给付的事实却发生在派遣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
劳务派遣与传统劳动关系最主要的差别是劳动力的雇佣与使用分离,其法律关系涉及三方主体,即用人单位(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要派单位)、派遣劳动者,劳动关系相对复杂。
2、劳务派遣法律关系的性质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法律关系的性质没有明确界定,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一重劳动关系说,认为被派遣劳动者与派遣机构之间存在劳动关系,与要派单位之间是指挥命令关系;双重劳动关系说,认为存在两重劳动关系;一重劳动关系双层运行说,认为存在一重劳动关系,但这一重劳动关系在两个层次上运行。
这三种观点都有其不足。
劳务派遣的性质既不同于传统的一重劳动关系,又不具备普通的双重劳动关系的全部特征。
如果将派遣单位和要派单位都视为被派遣劳动者的共同雇主,当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派遣单位和要派单位对劳动者共同承担连带责任,即劳动者在寻求司法救济时,可以将要派单位和派遣单位作为共同被告,或者选择其中之一作为被告,则既可以有效地规范要派单位、派遣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责、权、利,防止要派单位和派遣单位为降低用人和经营成本而转嫁法律风险的问题,也可以防止双方协议不明确而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问题。
《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二条规定给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体现了我国立法者倾向于共同雇主理论。
二、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立法我国《劳动法》主要针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劳动关系,而劳务派遣是用人单位、用工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三方之间的关系,因此劳务派遣法律关系不能完全适用现行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首次出现劳务派遣这一新型用工形式。
首先,明确规定分配了派遣单位、用工单位、被派遣劳动者三方的义务和权利。
其次,《劳动合同法》为防止劳务派遣短期化,对劳务派遣时间划分及最低期限做了明确规定。
这些立法规定对规范劳务派遣行为,保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稳定劳动用工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中也有劳务派遣制度的专章规定。
三、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现状及问题劳务派遣制度在我国存在时间较短,但其发展速度较快,调查显示,2003年劳务派遣工占上海各企业全部用工人数的28.3%,2006年上升至33.8%,2007年达38.3%,2008年初达39.7%,最近几年年仍呈上升趋势。
从行业看,采用劳务派遣制度的行业主要是服务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等部门。
劳务派遣常态化,不仅因为其降低用工单位的用工管理成本,方便劳动者找到工作,促进和扩大就业,而且用工单位和派遣单位可以利用劳务派遣形式的先天性不足以及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等因素逃避法律责任,以不当手段从被派遣劳动者身上谋取利益。
劳务派遣制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劳务派遣单位数量多,行业发展水平良莠不齐,缺乏统一管理和有效监管。
尽管《劳动合同法》中有专门条款对劳务派遣单位设立条件、权利义务与法律责任作了明确规定,但从目前我国劳务派遣的实际操作中仍然处于混乱状态,劳务派遣行业准入标准、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没有统一规定和管理模式,使得劳务派遣单位数量过多,发展水平良莠不齐。
此外,由于很多劳务派遣单位与劳动行政部门、劳动监察部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或利益上的关联性,容易产生行业垄断现象,滋生腐败行为,当劳务派遣单位侵害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发生劳动争议时,对派遣单位的不法行为不能秉公处理。
2、用工单位利用法律漏洞,滥用劳务派遣。
《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本条对劳务派遣适用条件作出限定,防止用工单位在一些正式工作岗位上也大量采用劳务派遣用工形式,造成劳务派遣的滥用。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用人单位正是利用了”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模糊界定,以劳务派遣的形式从劳务派遣单位招录被派遣劳动者,来逃避因长期雇用劳动者必须签订不固定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这也反映了我国关于劳动关系法律的滞后性。
3、用人单位与用工单位双方责任不明,互相推诿。
在传统劳动关系中,一般情况下只存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两方法律关系,当发生劳动争议时,直接由用人单位承担其相应的不可推脱的责任。
而劳务派遣用工形式涉及了用人单位(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要派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三方权利义务的特殊法律关系,用人单位和用工单位对被派遣劳动者都负有一定的义务和责任,但是二者之间的义务责任很难明确界定,使得用人单位和用工单位利用劳务派遣形式的法律漏洞来故意推卸自己法律责任,使得被派遣劳动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劳动合同法》中有规定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对被派遣劳动者的义务和责任,来有效地保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仍有很多漏洞,仍有一些地方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使得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在责任面前互相推诿。
4、劳务派遣期限没有确定上限,不利于劳动关系稳定。
《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八条第二款对劳务派遣单位与被劳动派遣者之间的劳动合同作了最低期限规定:“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两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第五十九条规定:“劳务派遣协议应当约定派遣岗位和人员数量、派遣期限、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的数额与支付方式以及违反责任。
用工单位应当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劳务派遣单位确定派遣期限,不得将继续用工期限分割订立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
”并没有对用工单位的派遣期限作明确规定,理论上用工单位可以与劳动派遣单位签订超过两年的劳务派遣合同,这意味着被劳务派遣者在用工单位无论工作多长时间,他仍然只是一个派遣工,不能享受固定职工的工作待遇。
《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设立劳务派遣单位向本单位或者所属单位派遣劳动者”,《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也作了相关规定,这些规定限制了企业自我派遣劳动者,但在利益的驱动下,用人单位与数家劳务派遣公司合谋就其所有的派遣劳工在数家派遣公司间轮换,甚至会出现再派遣、转派遣,这样,用工单位降低了用人成本,劳务派遣公司也避免了与派遣劳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这种结果与维护《劳动合同法》和促进劳动关系稳定的宗旨相背离,也从根本上损害了被派遣劳动者的长期发展利益。
四、完善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建议我们应从劳务派遣制度的优点着手,完善其不足,使其更好的服务于现代社会发展。
1、加快有关劳务派遣的制度建设和完善。
劳务派遣公司的承担责任能力、经营水平等对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能否真正得到落实和保障非常重要,因此对于劳务派遣单位的准入资格、服务标准、收费标准、派遣流程、责任承担以及维权途径等事项,政府部门应当成立专门机构管理;禁止公立机构尤其是劳动保障部门及其内部成员参与组织设立劳务派遣公司,可设定回避制度,防止监管机构与被监管机构的身份竞合;加大对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侵害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的惩罚力度,增加其违法成本,成本大于收益而使其放弃实施违法行为;加大对劳动行政部门、劳动监管部门渎职失职人员的查处力度,失职人员应承担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以保障劳动监察人员能够严格执法,依法行政,有效落实和保障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完善有关劳务派遣的法律法规,弥补法律漏洞。
对涉及被派遣劳动者切身利益,又容易造成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如社会保险的缴纳、工伤损害赔偿等,法律应以明文规定的形式明确义务的承担者。
对“临时性、辅助性和替代性”等模糊性法律用语进行严格的法律界定,法规、规章、法律解释应当根据各行业的具体情况对“临时性”、“辅助性”和“替代性”的工作岗位进行具体细化,加大法律在实施中的可操作性,避免因法律漏洞使用工单位有机可乘。
应以公平、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原则,合理规定劳务派遣单位、被派遣劳动者和用工单位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依照有义务才有责任的原则,决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
其他事项没有法律规定,政府部门应该及时进行相应规章、规定的制定,使劳务派遣制度处于有法可依状态。
如果事项没有相关规定,为了保障被派遣劳动者的利益,可认定为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3、调整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限定劳务派遣的期限,规范劳务派遣工与正式职工的差别待遇与转换标准、程序。
劳务派遣是一种新型用工模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社会发展必然性,也有先天缺陷。
劳务派遣可以促进就业,减少就业压力,但同时也给劳动者工作的稳定性带来负面影响,全面放开劳务派遣行业则必然会使传统劳动力市场发展不稳定。
因此,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的法律允许采用劳动力派遣的用工形式,但对适用劳务派遣的企业、部门及工种做出限制。
劳务派遣之所以能够产生发展,原因在于它有效地解决了传统雇佣模式无法应对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弹性增加的矛盾,但其弊端是劳务派遣不可能让被劳务派遣者获得与正式职工相同的待遇保障。
因此,我国应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限制劳务派遣的时间上限,要求用工单位不得就同一岗位连续使用派遣劳工,超过一定期限需要继续用工的,必须使用固定职工,招收固定职工时应当优先从原来使用额派遣劳工中选拔使用,并对程序性规范作出明确规定,以确保劳务派遣的良好运行。
被派遣劳动者在用工单位连续工作一定时间后可以选择与用工单位或派遣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
4、建立和完善监督和救助机制,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监督救助功能。
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应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做好被派遣劳动者备案工作,政府部门应做好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加强处理劳动争议的力度。
工会组织应定期了解劳务派遣工的工作生活状况,参与并监督被劳务派遣者与派遣公司合同签订、工资协商,协助被派遣劳动者处理因企业违反合同约定损害被派遣劳动者权益的维权工作。
被派遣劳动者在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应享有和正式职工相同的权利救济途径。
除上述建议外,被派遣劳动者维权意识的提高,企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提升,社会各界的监督也会从侧面约束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行为。
总之,劳务派遣制度的发展和完善需政府、企业、社会、被派遣劳动者多方合力,共同完成。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