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高一美术第3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教案及说课稿

合集下载

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教案

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教案
人美版美术鉴赏第三课《走进具象艺术》教学设计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
—走进具象艺术 教学设计
系列模块 《美术鉴赏》
教材版本 人民美术出版社
课题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课时
执教人
教学对象
1 课时
高世界—走进具象艺术(《美术鉴赏》第 3 课)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 年 7 月第 1 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难点 现实,而是对现实的能动反映,这就要把具象艺术与艺术家对艺术形象
的典型处理结合起来讲解和鉴赏,因为这些形象都服务于艺术家的不同
目的。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材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与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配乐欣赏作品, 进入情境
(配乐展示具象 绘画作品并板书
第2页
欣赏作品,尝试判断。
情感以及主题,从而懂得更全面的了解具象艺术。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①掌握具象艺术的特点,了解具象艺术的功能 ②理解具象艺术是如何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 ③了解评价具象艺术意义时要考虑到三个方面。
过程与 方法
本课以同学们熟悉的具象作品作为引导,通过《教皇英诺森十 世》和《收租院》了解具象艺术的三个特点,通过对《蒙娜丽莎》 的探究领悟出具象艺术除了记录功能,还具有社会干预性功能。通
1.典型形象
境。
生思考回答:
互动游戏:尝试分辨 A 你能看出画中人物的身份
作品属于肖像作品还 吗?(生答:农民…)
是主题性作品。
B 你看到这位农民的第一感
1. 荷拉斯兄弟宣誓 触是什么?(生答:同情、
2. 教皇英诺森十世 怜悯…)

人美版必修 《美术鉴赏》第3课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教案

人美版必修 《美术鉴赏》第3课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教案

第3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从本课开始,具体了解三种主要的美术类型(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及其相关的问题。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具象艺术有更加深入、具体的认识,其中主要包括:1.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2.具象艺术是如何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3.具象艺术有哪些功能?通过这几个方面的教学,使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具象艺术的语言、形象特征,并能初步掌握辨识具象艺术的能力。

(二)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中国古代画家黄筌,以及古希腊画家宙克斯和帕尔哈西奥斯之间的比赛为例,说明具象艺术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并由此引出具象艺术的特点。

第二部分“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着重通过几件作品具体解释具象艺术的三个主要特点:1.视觉真实性或客观性,即具象艺术是以客观世界为表现对象,并且把对象表现得就像我们所看到的一样真实;2.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即具象艺术是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的创造来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观念的;3.情节性或叙事性,即具象艺术中往往蕴涵着一个或多个故事情节,它可以用文字语言直接来讲述或描述。

由于具象艺术的这些特点,因此除艺术所共同的审美功能外,它还具有记录的功能和社会干预的功能。

第三部分“怎样鉴赏具象艺术?”这里既运用了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又特别兼及了对具象艺术的鉴赏特征,从肖像艺术和主题性艺术两大分类中分别说明对具象艺术的鉴赏方法。

这里涉及到了具象艺术的典型性问题,主要是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这两个概念下面将作具体解释。

第四部分“如何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主要是从具象艺术的功能——社会记录和社会干预的角度来说明的,这两个功能是它区别于其他类型的艺术的主要特征。

具象艺术的意义主要就来自于此。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由于本课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对具象艺术有进一步的了解,因此重点就在于对其三个主要特点及其功能的讲解,以及对美术鉴赏方法的具体运用,并进而认识具象艺术的意义。

美术《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教案、教学设计

美术《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教案、教学设计

美术《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教案、教学设计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3 课教学课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是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第三课。

综观本课教材以“具象艺术的特点”“如何鉴赏”“如何评价具象艺术”为主要线索,重点介绍了《清明上河图》《教皇英诺森十世》等经典名作。

旨在通过赏析让学生直观清晰地认识到具象艺术的语言和形象特征,并能初步掌握辨识具象艺术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认识美、感悟美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对事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经过多年的学校课堂美术学习,他们掌握了一些美术知识也积累了一定的美术学习经验。

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具象艺术作品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他们对具象艺术的特点,以及如何欣赏和评价具象艺术作品,还只是停留在表面浅显的层次,知识储备明显不足,因此这就成为本课学习的难点。

我所执教的学校处于市区的中心,学生思维活跃,接触新鲜事物积极主动。

另外,我校还紧邻河北省博物馆,因此学生经常参观场馆的展出活动,同时我也在课上促使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并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和了解具象艺术的真实性、典型性和情节性三个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比较、实践体验等方法,感受具象艺术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具象艺术的基本特点。

难点:如何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且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

因此在上课伊始,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景:不同类型的几幅美术作品通过展示给学生。

画面中人物清晰的明眸,动物鲜明的色彩、变化的肌理效果无一不在吸引着学生们的兴趣。

美术《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教案、教学设计

美术《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教案、教学设计

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再现——走进具象艺术教学目标:1、具象艺术的三个特点是什么;2、具象艺术的功能是什么;3、怎样鉴赏具象艺术作品。

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美术知识,但并不丰富。

高中的学习生活非常紧张,走出校门去看美术馆或美术展览机构观看展览不太现实,所以我通过收集大量美术作品的背后故事及作者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给学生讲解,是学生能结合自已以往的知识能够轻松的理解具象艺术的特点并学会鉴赏具象艺术作品.重点难点:重点:对具象艺术的鉴赏方法的理解及运用;难点:对具象艺术的典型性的两个表现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故事情境导入:(利用古希腊的两个画家比赛绘画的生动故事,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对具象艺术的兴趣。

)教师:在古希腊有两个画家,他们都以高超的写实技巧闻名一时,可是谁也不服谁的气。

后来他们就决定进行公开比赛。

比赛的当天画家A 得意的先掀开了自己画上的挡布。

他画的是一个儿童头上顶着一筐葡萄。

就在人们惊讶于他高超的画技时,从远处飞来一只麻雀,你们猜麻雀来干嘛了?学生:略教师:麻雀以为是真的葡萄呢!人们随即为之喝彩。

画家B 却无动于衷。

画家A 求胜心切就边催促对方边身不由己的伸手去掀对方的挡布,可是他的手却停在了半空中不动了,你们猜发生什么事了?学生:(抢答)略教师:画家A 欺骗了动物的眼睛,而画家B 却欺骗了在场所有人的眼睛。

具象艺术在人类的绘画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

今天,就让我们看看艺术家们是怎样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让我们共同走进具象艺术!板书:第3 课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壱)具象艺术的特点(板书)(多媒体展示图片:北宋时期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展示作品局部的图片,并讲述有关作品的信息。

通过观看视频《会动的清明上河图》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具象艺术的特点。

)教师提出问题:看完短片当中的内容,你读《清明上河图》的描绘有什么看法?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具象艺术的突出特点首先是它的视觉真实性和客观性,即按照我们所看到的世界的样子来描绘对象。

人美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3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课件 (共张PPT)

人美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3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课件 (共张PPT)

<<教皇>> 委拉斯凯兹
作者准确把握 住了对象阴险、 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多疑甚至 毒辣的性格特 征.
3 具象艺术的情节性, 又称叙事性
由于具象艺术的客观
性和典型性特征,在多数
的具象作品中,我们可以
像读小说一样从中“读”
出已发生的正在发生的和
即将发生的故事,甚至静
物画\风景画和花鸟画也
不例外.
米勒
库尔贝作品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 ----走进具象艺术
艺术有三种主要表现形式: 一 具象艺术 二 意象艺术 三 抽象艺术
.具象艺术是人类艺术中最主要 的一种艺术类型,无论在东方还是 在西方,都流传着许多关于画家如 何真实的表现客观现实的故事.
一 五代西蜀画家黄筌所画花草 动物.
二 古希腊宙克斯和帕
尔哈希奥斯比赛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1/8/2 2021/8/2Augu st 2,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 1/8/220 21/8/22 021/8/2 2021/8/2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8/22021 /8/2202 1/8/220 21/8/28 /2/2021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 年8月2 日星期 一2021/8/22021 /8/2202 1/8/2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 021年8 月2021 /8/2202 1/8/220 21/8/28 /2/2021

人美版美术鉴赏---第3课_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1

人美版美术鉴赏---第3课_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1

清明上河图
虹桥
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
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 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 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 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清明上河图
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
鲜明的艺术特色: 第一、内容丰富。 第二、结构严谨,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分明。 第三、在技法上,大手笔与精细的手笔相结合,善于选择那些既具有形象 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
冷军


冷军是中国当 代超级写实主义油画 的最具代表性的画家 。 站在冷军的作品 前,即使你不懂油画 ,也能感觉到一种惊 心动魄的力量。在架 上油画遭到强烈质疑 ,写实主义备受冷遇 的当代画坛,冷军却 以其超级写实主义风 格,在中国画坛独树 一帜,是中国当代超 写实主义油画的领军 人物。所有的观者都 会对他纤毫毕现、精 细入微的画面叹为观 止。
美术鉴赏
回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 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特征:具体性和形象性。 内容: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 语言表现手段: 西方画: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 中国画:笔墨 、章法、皴法 (二)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1)、具象艺术(2)、意象艺术 (3)、抽象艺术
主 讲 : 卢 凤 媚
走 进 具 象 艺 术
客如 观何 世地 界再 现
——
(一).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他有什么作用
(二).怎样鉴赏具象艺术
(三).如何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
具象艺术是人类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 艺术类型 具象艺术的目的在于真实地再现现实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教案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教案学科领域:美术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如实再现客观世界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2. 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如实再现客观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1. 如实再现客观世界的方法与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准确地观察和表现客观世界。

2. 如何在作品中体现如实再现的特点。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美术作品、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真实的图片和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发学生对如实再现客观世界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如实再现客观世界的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如实再现的基本要求。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如实再现客观世界的方法与技巧,如透视、比例、构图等,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4.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进行实地观察和绘画实践,尝试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

5. 讨论与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相互评价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作业布置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题材,进行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的绘画创作。

2. 要求作品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表现力,能够体现出如实再现的特点。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课后拓展1. 学生可以收集一些相关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进一步了解如实再现客观世界的技巧和方法。

2. 学生可以参加一些美术比赛或者展览,展示自己的作品,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六、课程内容与目标6.1 课程内容:本节课将继续深入学习如实再现客观世界的技巧和方法,重点关注色彩的运用和光影的处理。

通过分析名家的作品,了解他们如何通过色彩和光影的巧妙运用,达到如实再现客观世界的效果。

《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说课稿

《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说课稿

《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三课《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三课《走进具象艺术》.本课内容是美术鉴赏基础知识认知的开篇环节,向学生介绍了人类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类型——具象艺术(具象艺术的特点,功能等),由学生较能"看得懂"的艺术作品,走进美术鉴赏知识的学习,是较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二、学情分析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美术教育认识的不足,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主动性不高,对本学科的学习目标模糊,偏离的现象普遍存在.但是,此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渐形成一套认识,分析,判断事物的方法,手段,对富有挑战性的事物有极高的热情.高中阶段的学生在世界观,价值观方面可塑性仍非常大,因此,教师的正确引导对学生的成长,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三、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具象画的三个特点:1、真实性、具体性;2、典型、刻画性;3、情节性、叙事性。

通过欣赏品评美术作品和了解相关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以及画家所想表现的内涵,提高基本的艺术素质和欣赏绘画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把不同题材、不同艺术表现特点的作品进行对比,通过对绘画形式和艺术特色细致的观察,分组进行分析讨论,思考: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具体艺术的精彩,通过对画的解读,感受历史长河中闪烁的星光。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理解具象画的三个特点:1、真实性、具体性;2、典型、刻画性;3、情节性、叙事性。

教学难点:深入认识具象美术的特征,鉴赏具象美术的方法。

(教学过程)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

(教学过程)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

第3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教学过程简案)[课前准备]:将全班分为三个小组,即中国古代组,西方古代组,中西近现代组.三个小组分别对该组别范围内的艺术作品进行讨论分析,试着从中找出具象艺术的共同特点,并做好总结PPT。

[教学过程]:导入:展示《蒙娜丽莎---关于微笑的设计》引入什么是具象艺术。

(用时1分钟,板书课题:走进具象艺术)第一环节: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10分钟1.那么上节课已经请同学们就“具象艺术有哪些特点”这个题目分组讨论,现在请三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讨论成果。

(用时7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具象艺术作品的艺术特点:真实性)2.教师以《清明上河图》为例总结具象艺术的特点分别是:视觉真实性或客观性、典型性、主题的情节性或叙事性。

(用时3分钟板书:典型性情节性)第二环节:如何鉴赏具象艺术?(板书)(用时17分钟)1.首先要分辨一件具象艺术作品是肖像作品还是主题作品。

教师分析两者区别,PPT展示作品《蒙娜丽莎》、《石工》、《血衣》、《教皇英诺森十世》由学生分辨(板书:肖像性、主题性用时2分钟)2.深入分析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

(用时15分钟)肖像性作品中也会有一定的主题性,分析肖像性作品《蒙娜丽莎》,主要阐述人文主义。

(3分钟)分析主题性作品《血衣》,以教师引导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逐步推理:肖像性作品的人物是特指某一个历史存在的人物,而主题性作品中的人物是一类人的代表,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板书:2、典型人物)(3分钟)教师再次引导提问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学生回答。

(大概提问1-2个学生,5分钟)教师分析总结:主题的表达只有通过典型的形象和典型环境才能做到。

它所塑造的形象和环境越鲜明越典型,对主题的表达就越深刻,观众越能产生共鸣。

(板书:典型环境)(4分钟)第三环节:如何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用时11分钟)辩论赛形势:在摄影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我们研究具象艺术还有必要吗?请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正反方。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必修第三课-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教案设计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必修第三课-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教案设计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一教材分析本课选用的教材是人美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模块,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本课内容是美术鉴赏基础知识的开篇环节。

向学生介绍了人类艺术最主要的一种艺术类型——具象艺术。

本课着重通过几件作品具体解释具象艺术的特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及社会功能的学习,使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具象艺术的语言,形象特征,并能初步掌握鉴赏具象艺术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通过欣赏一些名作,使学生能掌握具象艺术的特点及功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欣赏具象艺术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具象艺术的分析能力以及理解美术作品中对典型形象的塑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怎样塑造的,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关注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讲解具象艺术的特点及社会功能,学生能在此基础上分析具象艺术作品,进而领会具象艺术的社会意义。

教学难点:主要是对具象艺术作品情节性、典型性的理解,即具象艺术以其对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处理和塑造而区别于摄影。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提问法启发法讨论法欣赏法。

五教学准备:教科书教学图片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

六课时:一课时七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2 教学图片教学过程一:提问引入情景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同学们在上海世博会中,中国馆被称为镇馆之宝的作品大家都知道吗?”对,就是动画版的《清明上河图》。

今天老师把这件“国宝”带来了,想不想一睹它的风采呐?大家请看,这是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蓝本,采用现代高科技做成的水会流、人会走的动画版清明上河图,如实的描绘了宋朝当时社会繁华的生活场景。

好,大家通过这段视频了解到了什么是信息?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我们初步了解当时北宋人们真实的生活状况以及民俗、服饰、交通工具等等。

最大的感受是震撼,作品真实生动。

像这种非常如实的反映客观事物的艺术,我们称之为具象艺术,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人美版高中美术第3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精品课件

人美版高中美术第3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精品课件

血衣(素描,100厘米×150厘米,1959年, 中国革命博物馆藏) 王式廓
王式廓(1911—1973)是中国现代油画家、版画 家,山东掖县人。 《血衣》是王式廓以在华北地区参加土地改革运动 所积累的生活体验与素材为基础而创作的大型素描 (油画稿),也是曾经引起广泛社会反响的杰出革命 历史画。它以一位农村妇女手持的血衣作为揭示主题 和画面情节的中心,用一系列饱受封建剥削和摧残的 农民形象体现了控诉斗争激情,显示了民主革命所带 来的翻天覆地的历史变化和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时代 的到来。作品场面宏大、人物众多,作者真实、生动 地刻画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富有极强 的艺术感染力。
田横五百士(油画,198厘米×335厘米,1928—1930年) 徐悲鸿
1805—1807
国 )
拿 破 仑 一 世 年加 ,冕 巴( 黎油 卢画 浮, 宫 藏厘 )米 达 维 特厘 (米 法, 931 ×610
水 油画 王少伦
三、如何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 1、表现在它的记录功能上 2、社会干预的功能
蒙 娜 丽 莎 关 于 微 笑 的 设 计 油 画 冷 军
---局 部
蒙娜丽莎----关于微笑的设计 (局部)
油画
冷军
通过以上两位画家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出具象 艺术的特点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一、具象艺术的特点:
1、视觉真实性或客观性
2、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3、情节性又称叙事性
具象艺术的功能:
1、记录的功能 2、社会干预性功能特征只存在于一个人或 几个人中,要求作品集中传达出人物的神态、 气质和精神面貌,即“传神”或“气韵”, 但肖像作品也可以是主题性的。
主体性作品:即使是个别人物形象也是集合和 抽取了众多人的特征后塑造出来的,因而他们 就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教案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教案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生通过了解比较典型的几幅中外具象艺术著作,从而掌握具象艺术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具象艺术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思维,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方式。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唤醒他们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关注生活。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

2.教学重点:了解具象艺术的特点(真实性、情节性、典型性)以及社会功能(社会记录、社会干预)并能再此基础上分析具象艺术作品,进而领会具象艺术的社会意义。

3.教学难点:对具象艺术作品情节性、典型性的理解,在具象艺术的创作中,艺术家对艺术形象作典型性的处理,表现在塑造典型的形象与典型的环境上。

二、教学方法:新课标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提问教学法,采用分层次、分目标的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以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给予启发和引导,形成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三、学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分组讨论,运用所学鉴赏方法来赏析、判断,作出正确的评价,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增加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1.导入课题在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两个小故事,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流传着许多关于画家如何真实地表现现实的故事。

中国五代时期的西蜀画家黄荃就是其中一位。

有一次,皇帝正在欣赏黄荃的作品,由于黄荃笔下的四季花草和各种动物都画得栩栩如生,以致引得一只进献的白鹰数次展翅欲啄,而受到皇帝的高度称赞。

在西方,也有类似的故事,传说古希腊有两位画家,宙克斯和帕尔哈西奥斯都以高超的写实技术而闻名一时。

为了压倒对方,双方决定公开比赛,已决雌雄。

比赛的那天,宙克斯首先得意地揭开画上的挡布。

画的是一个儿童头顶着一筐葡萄,正在观众惊叹他画技高超之时,突然从远处飞来一只麻雀欲啄葡萄,更引得观众齐声喝彩,宙克斯十分得意,然而帕尔哈西奥斯却不为所动。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3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课件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3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课件
尤其是对人和社会的记录, 这是它在照相机发明之前的 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史书记载: 奇相月偃, 龙睛凤颈, 方额广颐。
2、社会干预性功能
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审美理想甚至政治态度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列宾(俄)
二、怎样鉴赏具象 艺术?
鉴赏1:肖像作品/主题性作品?
1
(个性)
2
肖像作品—人物
的本质特征只存
在于这一个人或
几个人中,要求
作品集中传达出
这个人的神态、
气质及精神面貌,
具有特指性。
(共性) 主题性作品—是很多人 哪怕是一个人都是集中 和抽取了众多人物形象 的特征塑造而成,因而 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成 为一个时代甚至一个民 族的历史写照。
这幅作品是( )
A、肖像作品 B、主题性作品 C、既是肖像作品,
捶胸顿足 破涕为笑 张牙舞爪 欢呼雀跃 目瞪口呆 金鸡独立
2.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艺术形象的典型性表现出瞬间性特 征,即艺术家选取的是艺术形象最 典型的一瞬间。
Hale Waihona Puke 最典型的一瞬间从这幅画中你们能感觉 得出教皇是怎样的一个 人吗?或者可以看出教 皇有什么样的性格特 征??
阴险、狡诈、多疑、 毒辣…
血衣 ( 素描,1959) 王式廓
一、具象艺术的特点及功能
1.视觉真实性或客观性 ☆记录功能 2.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社会干预性功能 3.情节性或叙事性
二、怎样鉴赏具象艺术?
1.肖像作品/主题性作品 2.作品的环境表现
考一考
*下列图片哪张不属于具象艺术?
A
B
E
C
D
作品欣赏
“当摄影遇上超写实油画”
《教皇英诺森十世》 委拉斯凯兹 (西班牙)

高中美术《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说课稿

高中美术《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说课稿

高中美术《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说课稿高中美术《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说课稿一、教学分析与教学目标。

1、教材分析。

说课的内容采用的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三课《走进具象艺术》。

本课内容是美术鉴赏基础知识认知的开篇环节,向学生介绍了人类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类型——具象艺术(具象艺术的特点,功能等),由学生较能"看得懂"的艺术作品,走进美术鉴赏知识的学习,是较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

2、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为高一级学生。

由于地方教学条件的限制,美术教育认识的不足,美术教学受到忽视。

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主动性不高,对本学科的学习目标模糊,偏离的现象普遍存在。

但是,此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渐形成一套认识,分析,判断事物的方法,手段,对富有挑战性的事物有极高的热情。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世界观,价值观方面可塑性仍非常大,因此,教师的正确引导对学生的成长,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

3、教学目标的设定。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结合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一)认知目标。

了解若干中外具象艺术著作,掌握具象艺术的基础知识。

(二)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对具象艺术的分析能力。

2、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思维。

4、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方式。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唤醒他们的探究热情。

2、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关注社会。

(三)发展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重点。

了解具象艺术的特点(真实性,情节性,典型性)以及社会功能(社会记录,社会干预),并能在此基础上分析具象艺术作品,进而领会具象艺术的社会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从本课开始,具体了解三种主要的美术类型(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及其相关的问题。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具象艺术有更加深入、具体的认识,其中主要包括:1.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2.具象艺术是如何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3.具象艺术有哪些功能?通过这几个方面的教学,使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具象艺术的语言、形象特征,并能初步掌握辨识具象艺术的能力。

(二)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中国古代画家黄筌,以及古希腊画家宙克斯和帕尔哈西奥斯之间的比赛为例,说明具象艺术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并由此引出具象艺术的特点。

第二部分“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着重通过几件作品具体解释具象艺术的三个主要特点:1.视觉真实性或客观性,即具象艺术是以客观世界为表现对象,并且把对象表现得就像我们所看到的一样真实;2.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即具象艺术是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的创造来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观念的;3.情节性或叙事性,即具象艺术中往往蕴涵着一个或多个故事情节,它可以用文字语言直接来讲述或描述。

由于具象艺术的这些特点,因此除艺术所共同的审美功能外,它还具有记录的功能和社会干预的功能。

第三部分“怎样鉴赏具象艺术?”这里既运用了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又特别兼及了对具象艺术的鉴赏特征,从肖像艺术和主题性艺术两大分类中分别说明对具象艺术的鉴赏方法。

这里涉及到了具象艺术的典型性问题,主要是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这两个概念下面将作具体解释。

第四部分“如何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主要是从具象艺术的功能——社会记录和社会干预的角度来说明的,这两个功能是它区别于其他类型的艺术的主要特征。

具象艺术的意义主要就来自于此。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由于本课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对具象艺术有进一步的了解,因此重点就在于对其三个主要特点及其功能的讲解,以及对美术鉴赏方法的具体运用,并进而认识具象艺术的意义。

本课教学难点,主要在于分辨具象艺术的能动性,即具象艺术以其对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处理——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塑造而区别于摄影。

正因为这样,具象艺术不是被动地模拟(尽管它要“如实”地再现)现实,而是对现实的能动反映,这就要把具象艺术与艺术家对艺术形象的典型处理结合起来讲解和鉴赏,因为这些形象都服务于艺术家的不同目的。

二、教学内容资料(一)作品分析写生珍禽图(绢本设色,415厘米×70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黄筌(五代)黄荃,四川成都人氏。

前蜀王衍时,选入画院为翰林待诏,后蜀时孟昶让他主管画院,佩紫金袋。

传世作品《写生珍禽图》,传为黄荃给他的儿子居宝作画用的一幅课图稿本,画面描绘了、麻雀、鸠、蜡嘴、蚱蜢、蝉、蜜蜂、牵牛等禽鸟、昆虫24只之多,还有大小龟两只,平列而绘,大小间杂,信手画来,不求章法,各自独立存在,是一幅写生作品,勾勒精细,神态毕现,栩栩如生,情趣盎然。

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24.8厘米×528.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张择端(宋)张择端(生卒年不详),是北宋末年画家,字正道,东武人(今山东诸城县人)。

幼年时喜好读书,青年游学京师,后习绘画。

工于界面,尤善于画舟车、建筑物等现实生活题材。

曾画有《西湖争标图》和《清明上河图》。

后者至今尚存,是一幅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风俗画长卷。

《清明上河图》生动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盛景象。

内容结构大体分为三段,开首为郊野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当时俗称“上河”,是当时国家的漕运枢纽,南北商业交通要道)及其两岸船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紧张忙碌的活动,后段为市区街道纵横交错、店铺鳞次栉比、人流如潮、车水马龙的繁华场面。

作者对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理解,从反映当时的社会动态和人民生活状况的主题需要出发,选择那些具有形象性又具有时代特点的事物及情节加以表现,如载运江南粮米财物的漕船,与北方经济交流的骆驼队,以及各阶层人物的活动。

其中有力夫、纤夫、小贩、市民,还有少数官宦人家的上流社会人物。

整个画面有静场、有高潮,跌宕有序。

船过虹桥的场面安排在全卷近中央的位置,是画面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最紧张的场面。

桥下河面水深流急,为使漕船过桥,船工情绪激动紧张,有的撑船,有的掌舵,放桅杆的、掷缆绳的、呼喊指挥的,加上桥上的人为之奔走呼号,显得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清明上河图》在整个画面的构图方面显示了卓越的艺术才能。

中国绘图传统的“散点透视”得到了天才的运用,使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场面,通过中国传统的长卷形式,得到了集中而又生动的表现。

画面组织讲究内在联系,严密紧凑,如同一气呵成,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清明上河图》这一题目中的“清明”一词的解释,历来就有不同的说法,多数学者认为是“清明时节”的意思,即此画是描绘北宋首都清明节的景象。

但也有人通过考证,认为“清明”是汴梁郊外的一处地名;又有人根据此画中出现了河岸小贩桌上摆着切开的西瓜,有裸着下身在街头嬉戏的儿童,还有十多人挥动扇子,说明这些都不是北方清明时节的征候。

所以,有人认为,“清明”并非指清明节,而是如《后汉书》中有“固幸得生于清明之世”句中所说的“清明”,乃是画家张择端称颂当时北宋首都的太平盛世,所以,此画描绘的不是春景而是秋景。

这些说法虽然还未取得学者们的认可,但是,从中可以体会到对一幅名画的理解,将会随着人们的认识而不断深化。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珍宝。

南宋末年,长卷落入奸相贾似道手里;明代奸臣严嵩父子为谋取这幅长卷竟兴起大狱株连无辜;明清两朝,此长卷均归皇室珍藏;民国初年,被溥仪盗出关外,解放后,始得回归人民手中,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王时敏像(中国画)曾鲸(明)曾鲸(1568—1650,一作1564—1647,又作1567—1649),字波臣,莆田(今福建莆田)人。

曾在浙江杭州、乌镇、宁波、余姚一带从事绘画活动。

晚年流寓金陵(今南京)。

擅人像写真,是明末最有影响的肖像画家。

其弟子众多,被称为“波臣派”。

与曾鲸同时代的姜绍书在《无声诗史》中评说其画“写照如镜取影,妙得神情,其傅色淹润,点晴生动。

虽在楮素,盼睐颦笑,咄咄逼真,虽周之貌赵郎,不是过也。

若轩冕之英,岩壑之俊,闺房之秀,方外之中,一经传写,妍媸唯肖。

”论及曾鲸作画说:“然对面时,精心体会,人我都忘,每图一像,烘染数十层,必匠心而后止。

其独步艺林,倾动遐迩,非偶然也。

”正因为曾鲸“每图一像,烘染数十层”之画法,有的理论家认为他是吸收西洋画法,其理由是:明代神宗皇帝时,有欧洲传教士利玛窦及其后的罗儒望、汤若望等传教士来华,将西洋绘画作品携入中国,故曾鲸是受西洋画法之影响。

然而与之相反的看法认为他是传统画,清初张庚在《国朝画征录》就说过:“写真有两派,一重墨骨,墨骨既成,然后傅彩,以取气色之老少,其精神早传于墨骨中矣。

此,闽中波匠派也。

一略用淡墨勾出五官部位之大意,全用粉彩渲染。

此,江南画家之传法,而曾氏善矣。

”可见曾鲸并未受西画影响,是传统的中国画法,只不过他比前人更注重面部凹凸的渲染的精致和傅彩的厚重感。

《王时敏像》作于明代万历四十四年,曾鲸50岁左右,正是他的艺术成熟时期的作品。

画中人物是明末王时敏青年时期的肖像。

王时敏少年时中进士,崇祯时曾任太常寺少卿。

清入关后,拒绝做官,潜心诗文书画,其后以山水画的卓越成就被列为清初画家“四王”之首。

该画所绘29岁的王时敏,手持拂尘,盘坐于蒲团之上,面庞清秀,神态端庄,双目有神,聪慧倜傥,一位富有才华的青年文士跃然于绢面之上。

其画法是先用墨线勾出轮郭和五官,再以“凹凸法”淡墨层层烘染五官结构,最后再用淡赭傅彩,很好地表现了面部结构与质感。

衣着则用洗练的墨线勾勒,笔法流畅。

其衣纹线条依靠长短变化和起承转折,合理地表现出服装和身体的结构关系,并形成富有节奏的优美的韵律感。

墨线上稍用淡赭复勾,使之丰富有厚度,又与面部淡赭有呼应,形成谐调统一。

衣领和内衣则施以白粉,成功地表现了气质高洁的青年文士。

教皇英诺森十世(油画,1650年,罗马多利亚美术馆藏完成原作)委拉斯凯兹(西班牙)委拉斯凯兹(1599—1660)是17世纪西班牙最杰出的画家。

他始终担任西班牙画师,为国王、王后、教皇、宫廷贵族等上层人物画了大量的肖像画。

《教皇英诺森十世》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作。

这是1650年他在意大利罗马访问期间,应教皇本人的邀请而画的。

权势显赫的教皇正襟危坐在一把精致的椅子上,一双凶相毕露的眼睛直盯着观众,威严中包含着贪婪,凶狠中隐藏着狡诈。

这个当时已76岁的老谋深算的教皇的面貌和性格特征,被真实地表现出来了,以至于教皇本人看了,也只能用半是不满半是赞叹的口吻说:“画得太逼真了!”甚至后来这幅肖像画挂在一间厅堂里时,从外面经过的几个主教,看到这一肖像还以为真的是教皇坐在里面呢!此外,这一作品的用色也相当精彩,闪闪发光的冠帽和法衣,同洁白的亚麻衣领以及镶在衣服上的白花边,形成一种鲜明而有变化的色调,再加上暗红色的天鹅绒背景和镶在椅背上闪闪发光的宝石,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沉着厚重而又华贵的气氛,以显示出教皇至高无上的地位。

货郎图(绢本设色,25.5厘米×70.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李嵩(宋)李嵩是木工出身的画家,在光宗、宁宗和理宗初年为画院待诏。

他善用界尺作木屋画,同时也是一位山水、人物、花鸟兼能的画家。

《货郎图》体现了李嵩人物画的造诣。

作品描绘了一位中年货郎挑着“货郎担”来到农村时,众多妇女儿童争购围观的热闹场面。

货郎担上的小商品琳琅满目,品类繁多,货郎将有些商品作了分类,标有“诵仙经”、“明风水”、“三百件”、“牛马小儿”、“便是山东米”、“黄醋”等字样。

画面上大大小小十二个顽童,动态表情各异,生动有趣,布局疏密得体,在笔法的运用上也恰到好处:画柳树野草和几条家犬用笔细密而有变化;画货郎担上的货物用笔细匀;画衣纹则略带颤笔,转折顿挫有致,表现了农家衣衫粗布的质感。

石工(油画,160厘米×259厘米,1849年,原藏德累斯顿国立美术馆,已毁)库尔贝(法国)在当时以至后来的许多评论家和美术史家看来,库尔贝(Gustave Courbet,1819—1877)的革命是在题材上。

因为当时几乎所有争论都是围绕题材问题,而且库尔贝的现实主义主张也是要求艺术家从所谓高雅的艺术主题回到现实中来,描绘艺术家周围的生活。

因此他们认为库尔贝不过是一个以题材的哗众取宠来获得名声的机会主义画家,这似乎是提出了一个问题:艺术家是以自己的机智来赢得观众的注意,还是以扎实的艺术创造来获取应有的历史地位?这个问题始终围绕着各个时代的艺术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