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听的声音(小班)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3f34478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7f.png)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一、教学内容《好听的声音》选自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材第二章《音乐启蒙》,主要内容包括声音的识别、模仿和创造。
具体章节为第二节《奇妙的声音世界》,详细内容涉及对不同声音的辨别、表达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和辨别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培养他们对声音的敏感度。
2. 培养幼儿模仿声音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的模仿和创造。
2. 教学重点:声音的识别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录音机、音响、各种声音卡片、音乐玩具。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周围环境,让他们闭上眼睛,聆听周围的声音,如鸟叫声、汽车行驶声等,引导幼儿关注和认识这些声音。
2. 声音识别(5分钟)教师展示声音卡片,让幼儿识别并表达出这些声音的来源。
同时,教师模仿一些声音,让幼儿猜测是什么声音。
3. 声音模仿(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模仿各种声音,如动物的叫声、交通工具的声音等。
鼓励幼儿大胆模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音乐玩具演奏一段旋律,让幼儿模仿音乐玩具的声音。
同时,教师讲解如何用画笔和彩纸制作自己的音乐卡片。
5.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用画纸和彩笔制作自己的音乐卡片,并在卡片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声音。
6. 团队协作(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段音乐表演。
每个小组成员需要模仿一种声音,共同完成一段有趣的表演。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音乐表演,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声音卡片:展示各种声音的图片,方便幼儿识别。
2. 音乐旋律:用简谱表示所学的音乐旋律,引导幼儿模仿。
3. 制作音乐卡片:展示制作音乐卡片的方法和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张属于自己的音乐卡片。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通用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5db175d3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03.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声音》第三节《好听的声音》。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来源、声音的分类、如何辨别好听的声音以及如何制作简单的好听声音。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来源,知道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
2. 让幼儿学会区分好听的声音和刺耳的声音,培养他们对声音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制作简单的好听声音,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声音的产生原理,如何区分好听与刺耳的声音。
重点:声音的来源,声音的分类,制作简单的好听声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话筒、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如小鼓、铃铛、木鱼等)。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绳子、小瓶子、豆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一段好听的音乐,引导幼儿关注并欣赏音乐中的声音,激发他们对好听声音的兴趣。
2. 讲解: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和讲解,让幼儿了解声音的来源,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声音的分类。
3. 实践:教师出示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物品,让幼儿亲自操作,辨别哪些是好听的声音,哪些是刺耳的声音。
4. 制作:教师指导幼儿利用学具制作简单的好听声音,如制作小鼓、摇铃等。
5. 互动:让幼儿分成小组,用自己制作的好听声音进行表演,其他幼儿欣赏并评价。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好听的声音玩具。
作业要求:1. 利用家中的废旧物品制作一个能发出好听声音的玩具。
2. 将制作过程和最终作品拍照,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答案示例:用小瓶子、豆子制作摇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制作等环节,让幼儿了解了声音的来源、分类和制作方法。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拓展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本节课的内容,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作业制作过程。
2. 环境创设:在教室设置一个“声音角”,放置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物品,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探索和体验。
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教案反思
![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81a272f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3.png)
-团队合作与表达:在集体活动中,如何让幼儿在团队中有效合作并表达自己的创意。
-难点解析:通过小组活动,教师引导幼儿相互倾听、协调节奏,鼓励每个幼儿在团队中发挥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上述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情境创设、实物操作、小组合作等,确保幼儿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核心知识,同时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帮助幼儿突破学习难点。
(二)新课讲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声音的基本概念。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它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表达情感。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非常的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故事来了解声音。故事中,小动物们用不同的声音进行交流,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声音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世界。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声音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好听的声音》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周围有很多不同的声音?”比如,雨滴打在窗户上的滴答声,或者是小鸟的鸣叫声。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声音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课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声音的探索充满了好奇和热情。通过引导他们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孩子们开始意识到声音世界的丰富多彩。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有几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幼儿园小班主题好听的声音教案
![幼儿园小班主题好听的声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71e88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8.png)
幼儿园小班主题《好听的声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辨别不同的声音,并能够用语言描述。
2. 技能目标: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幼儿的听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周围声音的兴趣,增强他们对生活的感知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辨别和描述不同的声音。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对周围声音的关注和热爱。
三、教学方法:1. 游戏法:通过声音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体验。
2. 情境教学法:创设各种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感知和表达声音。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各种声音的教具,如铃铛、笛子等。
2. 环境准备:安静的教室环境,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五、教学内容:1. 声音的认知:让幼儿辨别和描述不同的声音,如铃铛声、笛子声等。
2. 声音的游戏:开展声音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和表达声音。
3. 声音的情境:创设各种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感知和表达声音。
六、教学进程:第一周: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主题,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的声音。
2. 活动一:声音的认知(辨别和描述不同的声音)。
3. 活动二:声音的游戏(开展声音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和表达声音)。
第二周:1. 活动三:声音的情境(创设各种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感知和表达声音)。
2. 活动四:声音的创意(让幼儿创作自己的声音作品,如编故事、唱歌等)。
3. 活动五:声音的欣赏(让幼儿欣赏他人的声音作品,学会欣赏和表达赞美)。
第三周:1. 活动六:家庭声音调查(让幼儿与家长一起调查家庭中的声音,了解家庭生活中的声音特点)。
2. 活动七:家庭声音分享(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分享家庭声音调查的结果,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
3. 活动八:总结与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在主题学习中的成果,分享学习收获)。
七、教学评价:1. 幼儿在声音认知、游戏、情境教学等方面的表现。
2. 幼儿在家庭声音调查、分享、总结与展示等方面的表现。
3. 家长对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的评价。
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教案5篇
![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fa37b8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9c.png)
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教案5篇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教案篇1活动目标: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初步了解同种物体,由于数量的多少,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3、初步尝试用不同声音的套桶为乐曲伴奏。
4、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套桶娃娃,蚕豆、米、绿豆等若干。
2、《小手爬》的音乐,透明的瓶子若干。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让套桶发出声音。
出示空套桶,“今天套桶娃娃想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
”教师摇动空套桶,“你们听,怎么没声音?”1、教师设问:你有什么办法让空套桶发出声音?(在套桶里装上东西)“我们一起动手让套桶娃娃发出好听的声音,在你的套桶里装上一样东西,盖好,握握紧,摇一摇、听一听。
”幼儿探索、操作。
2、集体探索:“你们的套桶娃娃发出声音来了吗?让我听听。
”(幼儿集体摇动套桶。
)“你的套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3、交流、分享:你在套桶中放了什么?(个别回答)它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我们来学一学。
(集体)这个声音像什么?二、探索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1、分组活动:让幼儿尝试换一种东西放在套桶中,摇一摇,听一听。
“小朋友在套桶里放了一种东西,你想不想再换另一种东西放在套桶里,听听刚才的声音和现在的声音一样吗?”“小朋友拿着你的空套桶找一组你没玩过的放在你的套桶里,摇一摇、听一听。
”2、教师指导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
让幼儿比较前、后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你第一次玩了什么?这一次玩了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教师让两个幼儿比较,“你们俩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3、集体讨论,请三位幼儿示范。
“小朋友,你们听,他们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请你们猜一猜,小朋友的套桶里装的是什么?”让幼儿猜测,“你们猜的对不对呢?”教师帮助个别幼儿把东西倒进透明瓶子里让幼儿验证猜的是否正确。
得出结论:不一样的东西,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三、观察、比较同种物体在套桶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幼儿园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5228dd1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4c.png)
幼儿园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声音的世界》,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各种声音,学会用语言描述声音的特点,通过声音游戏培养幼儿的听觉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辨识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声音。
2. 培养幼儿用语言表达声音特点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听觉注意力,激发幼儿对声音世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学会用语言描述声音的特点。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声音游戏,培养听觉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录音机、磁带、各种发声玩具。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走进教室,突然播放一段鸟叫声,引导幼儿注意听并说出这是哪种声音。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发声玩具,让幼儿辨识并描述声音的特点。
如:汽车的嘀嘀声、火车的轰隆声、小猫的喵喵声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组进行声音接龙游戏,让幼儿模仿并描述各种声音。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好听的声音》2. 内容:声音1:汽车的嘀嘀声声音2:火车的轰隆声声音3:小猫的喵喵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出家里的发声物品,描述它们的声音特点,并将这些声音画在画纸上。
2. 答案示例:声音1:闹钟的滴答声(画闹钟)声音2:水流的声音(画水龙头)声音3:风吹树叶的声音(画树叶)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学会了辨识和描述声音的特点。
但在课堂组织方面,可以更加注重幼儿的互动,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可以引导幼儿尝试模仿各种声音,并进行角色扮演,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听觉能力。
同时,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寻找大自然中的声音,激发幼儿对声音世界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应彩云小班语言《好听的声音》教案
![应彩云小班语言《好听的声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65a6cc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d0.png)
应彩云小班语言《好听的声音》教案示例文章篇一:《<好听的声音>教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注意过身边各种各样的声音呀?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一个充满好听声音的奇妙世界!一、活动目标1. 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 尝试模仿各种声音,感受模仿声音的乐趣。
3. 愿意倾听别人的发言,体验交流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1. 各种能发声的物体,如瓶子、罐子、铃铛、木鱼等。
2. 录制好的各种声音的音频,如动物叫声、车辆行驶声、雨声等。
三、活动过程(一)导入老师神秘地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魔法盒子,里面藏着好多好多好听的声音,你们想不想听一听?”小朋友们都兴奋地大喊:“想!”(二)倾听各种声音老师播放录制好的声音音频,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仔细倾听。
“哇,这是什么声音?是小猫在叫吗?”“不对不对,这是小狗的叫声,汪汪汪!”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三)探索声音的来源老师拿出准备好的各种能发声的物体,让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探索。
“小朋友们,你们试试看,敲一敲这个木鱼,会发出什么声音呀?”“咚咚咚!”小朋友们兴奋地敲着。
“那摇摇这个铃铛呢?”“叮铃铃,叮铃铃!”(四)模仿声音“小朋友们,我们来模仿一下刚才听到的声音好不好?”“好呀好呀!”“那谁来模仿一下小鸟的叫声?”“叽叽喳喳!”“那汽车的喇叭声呢?”“嘟嘟嘟!”(五)交流分享“小朋友们,你们还听到过哪些好听的声音呀?”小明迫不及待地说:“我听到过风吹树叶的声音,沙沙沙的,可好听啦!”小红也抢着说:“我听到过妈妈唱歌的声音,特别温柔!”(六)活动总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听了好多好听的声音,还自己动手发现了声音的秘密,是不是很有趣呀?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好听的声音等着我们去发现呢!这就是咱们这堂有趣的课啦,通过这堂课,小朋友们不仅听到了各种声音,还自己探索、模仿,是不是收获满满呀?我觉得呀,声音就像一个个小精灵,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我们用心去听,就能发现它们的存在!你们说对不对?示例文章篇二:《好听的声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幼儿园小班语言课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语言课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960d262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fd.png)
小朋友园小班语言课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小班语言课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小朋友在为乐曲伴奏的过程中感受声音的轻响,进展感知觉,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积累听觉阅历,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快来看看小朋友园小班语言课《好听的声音》含反思教案吧。
设计思路:这是一个激发小朋友探究爱好,培育小朋友探究习惯的活动。
小朋友通过感受生活中的声音,进展感知觉,增加对四周事物的敏感。
由于小朋友对生活中的事物经常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因此活动的第一环节就是让小朋友再现生活阅历(听听这是什么声音,还有什么声音),慢慢养成关注生活的习惯。
对于小班小朋友而言,在引导其关注生活的同时,还要激发其探究的爱好和奇怪心。
于是,我设计了探究声音产生的环节。
科学地说,物体振动才能发出声音,但三岁的小朋友根本不理解。
活动中,我用瓶子中遇到东西就发出声音的试验使小朋友直观感受声音产生的最外显的特征。
而对音量大小的探究,我则借助了大鼓和小鼓的嬉戏来吸引他们。
加之歌曲音乐永久是小朋友最欢乐的表达方式之一,因此我试图在探究活动中引导他们呀呀唱歌。
而探究后一环节中糖果的介入,则完全是考虑到小朋友的年龄特点,用以激发他们新的兴奋点。
我始终在想:开展探究活动的价值,并非仅仅在于查找一个精确答案,更重要的是在过程中培育小朋友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我想向小朋友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就是事物运动的相对性。
活动中由于豆子的多少和糖果的软硬所发出的相对大鼓、小鼓的声音,让小朋友感受到事物存在于变的动态中。
活动目标: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积累听觉阅历。
在为乐曲伴奏的过程中感受声音的轻响,进展感知觉。
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运用已有生活阅历,依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想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预备:教学课件,歌曲《大鼓和小鼓》的音频,塑料瓶子人手一只,豆子、软糖,硬糖,棉花糖。
活动过程:一、聊聊生活中的声音1.老师播放教学课件(以小班小朋友早晨生活为背景),依次播放笑声、鸡鸣声、盥洗声、汽车喇叭声、老师好的问候声。
幼儿园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48f1d7d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b6.png)
幼儿园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一、教学内容《好听的声音》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主要内容包括:认识不同的声音,学会用语言描述声音,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辨别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声音。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提高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语言描述声音。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的声音,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录音机、磁带、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如小鼓、铃铛、哨子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周围环境,让幼儿闭上眼睛,听一听周围的声音,引导幼儿关注和描述听到的声音。
2. 讲解与互动(10分钟)(1)教师展示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物品,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并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这些声音。
(2)教师播放录音,让幼儿听一听,猜一猜是什么声音,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一个声音,如小鼓的声音,让幼儿用语言描述,并示范如何用画笔将这个声音画出来。
4.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每人发一张画纸,让幼儿选择一个声音,用画笔将这个声音画出来。
5. 展示与分享(5分钟)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自己画的是哪个声音,以及为什么这样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好听的声音》2. 板书内容:声音名称:小鼓、铃铛、哨子等声音描述:清脆、响亮、悠扬等画作展示:幼儿作品展示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声音答案:幼儿根据自己喜欢的声音,用画笔将声音画出来。
2. 作业要求:画面清晰,能看出所画的声音,并用语言描述这个声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让幼儿在家中观察和记录不同的声音,与家长一起分享。
(2)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寻找自然界中的声音,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好听的声音》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好听的声音》小班科学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d9e5b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f4.png)
《好听的声音》小班科学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好听的声音》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声音的世界》第三节。
本节课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声音的产生,探索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认识声音的高低、大小,以及如何用肢体动作表达声音。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够关注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
2. 培养幼儿用耳朵仔细聆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用肢体动作表达声音的高低、大小,发展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用耳朵聆听,用肢体动作表达声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鼓、铃铛、木鱼等能够发出声音的物品。
学具:小鼓、小铃铛、木鱼等小型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引导幼儿关注音乐中的声音,让幼儿用耳朵仔细聆听,分辨音乐中的不同声音。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音响、鼓、铃铛、木鱼等物品,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这些物品的特点。
教师示范如何用手敲击这些物品,让幼儿注意听声音的产生,并解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教具,模仿教师的样子敲击,注意听自己敲击出的声音。
4. 声音探索(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探索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让幼儿用耳朵分辨声音的高低、大小,并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达这些声音。
六、板书设计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高低、大小。
3. 用肢体动作可以表达声音的高低、大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家中的物品,尝试敲击并分辨它们发出的声音。
2. 答案:请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引导幼儿关注声音的产生和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声音的产生,能够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743ae80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c8.png)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一、教学内容《好听的声音》选自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材第二章《音乐启蒙》,内容包括认识各种声音,学会用肢体动作表达对声音的感受,以及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孩子们的听觉和节奏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能够辨识和模仿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培养他们的听觉敏感度。
2. 培养孩子们用肢体动作表达对声音的感受,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性。
3. 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节奏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孩子们用肢体动作表达对声音的感受,以及参与音乐游戏的协作。
教学重点:认识和模仿各种声音,以及培养孩子们的听觉敏感度和节奏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设备、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如小鼓、铃铛、沙锤等)。
2. 学具:小手鼓、沙锤、彩色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音响设备播放生活中常见的声音,让孩子们闭上眼睛,猜猜是什么声音,并模仿出来。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各种声音的特点,引导孩子们用肢体动作表达对声音的感受。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让孩子们用学具(小手鼓、沙锤等)模仿各种声音,并进行互动游戏。
4. 音乐游戏(10分钟)教唱歌曲《好听的声音》,让孩子们边唱边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对孩子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评选出最佳模仿奖、最佳创意奖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好听的声音》2. 板书内容:声音分类:动物声音、交通工具声音、自然声音等肢体动作:拍手、跺脚、摇摆等音乐游戏:教唱歌曲《好听的声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模仿生活中的声音,用肢体动作表现声音特点。
答案示例:模仿猫叫声,双手五指张开,模仿猫爪子的动作。
2. 作业要求:家长协助孩子完成作业,录制视频或照片,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个别孩子进行辅导,提高他们的听觉敏感度和肢体协调性。
2. 拓展延伸:开展家庭音乐活动,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音乐游戏,增进亲子关系。
应彩云老师小班教案《好听的声音》精选
![应彩云老师小班教案《好听的声音》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3fc6c1b5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31.png)
应彩云老师小班教案《好听的声音》精选教案:《好听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语言领域,教材为《幼儿园课程标准》中的第二册,第四章《声音的世界》。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认识不同的声音,如人声、动物声、乐器声等;2. 学习用耳朵仔细听,并用语言描述所听到的声音;3.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性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辨别不同的声音,并能够用语言描述;2. 培养学生仔细倾听的习惯,提高听力水平;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辨别不同的声音,并能够用语言描述;难点:培养学生仔细倾听的习惯,提高听力水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声音的录音带、图片、玩具等;学具:耳朵贴纸、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听老师播放的各种声音,如人声、动物声、乐器声等,然后问学生听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样的声音。
2. 例题讲解:展示各种声音的图片,如小鸟、狗、钢琴等,让学生指出对应的图片,并描述它们的声音。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声音,用耳朵贴纸贴在耳朵上,听组内成员发出的声音,并用彩色笔在纸上画出所听到的声音。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声音,用耳朵贴纸贴在耳朵上,听组内成员发出的声音,并用彩色笔在纸上画出所听到的声音。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声音的世界人声动物声乐器声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并用语言描述给家长听;2. 请家长协助,让学生录制一段自己的声音,如说话、唱歌等,并让学生听一听,用语言描述一下自己的声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各种声音的辨别和描述能力有所提高,但在听力方面还有待加强。
在下一节课中,我将进一步加大练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种声音的产生原理,如为什么小鸟会发出那样的声音,狗为什么会汪汪叫等。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44f0458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71.png)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幼儿音乐教材第三章《奇妙的声音世界》,具体内容为《好听的声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初步认识各种声音,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辨别出生活中常见的好听的声音,并能够模仿这些声音。
2.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激发他们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学会辨别和模仿好听的声音。
难点: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如小鼓、铃铛、沙锤等)。
学具:小鼓、铃铛、沙锤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包含各种声音的音乐,让幼儿闭上眼睛认真聆听,并引导他们说出听到了哪些声音。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挑选几种生活中常见的好听的声音,如鸟叫声、水流声等,让幼儿进行模仿,并讲解如何通过乐器发出这些声音。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挑选一种声音进行模仿,其他组员猜一猜是什么声音。
然后,教师邀请各小组进行展示,给予鼓励和表扬。
4. 声音探索(10分钟)教师出示各种乐器,让幼儿自由探索,发现不同的声音,并尝试用乐器演奏出好听的声音。
5. 团队协作游戏(10分钟)教师组织一个团队协作游戏,让幼儿用乐器共同演奏一首简单的歌曲,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并让他们展示自己模仿的声音和演奏的曲目。
六、板书设计1. 《好听的声音》2. 内容:(1)生活中好听的声音:鸟叫声、水流声、小鼓声、铃铛声等。
(2)乐器演奏:小鼓、铃铛、沙锤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好听声音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在生活中寻找好听的声音,并记录下来。
答案示例:鸟叫声、水流声、树叶沙沙声等。
2. 作业题目:用乐器模仿好听的声音请幼儿用家里的小乐器(如小鼓、铃铛等),模仿一种好听的声音,并录制下来。
幼儿园小班语言课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语言课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e90113f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e.png)
幼儿园小班语言课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材第二章《声音的世界》,主要内容包括:认识不同的声音,学会用语言描述声音,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辨识和模仿不同的声音。
2. 培养幼儿用语言描述声音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声音的观察和思考,激发幼儿对声音世界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用语言准确描述声音。
重点:认识不同的声音,学会模仿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录音机、磁带、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如小鼓、铃铛、哨子等)。
学具:画纸、画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物品,让幼儿观察并模仿这些声音。
然后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这些声音,如“小鼓的声音是咚咚咚”,“铃铛的声音是丁零零”。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挑选一个声音,让其他组的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声音。
通过这个环节,让幼儿巩固对声音的认识,并提高表达能力。
4. 创作环节(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用画笔和画纸,画出自己喜欢的声音。
在画画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
5. 展示环节(5分钟)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分享自己画的是哪个声音,以及为什么喜欢这个声音。
六、板书设计1. 《好听的声音》2. 内容:声音:小鼓、铃铛、哨子等描述:咚咚咚、丁零零、嘀嘀嘀等表达:我喜欢这个声音,因为它让我想起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声音,并描述它。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河流的声音,它是哗哗哗的,听起来很舒服。
2. 作业要求:用画笔和画纸完成作业,描述声音时尽量使用准确的词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幼儿对声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可以让幼儿尝试创作自己的声音故事,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好听的声音》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好听的声音》](https://img.taocdn.com/s3/m/5f04a5a9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4.png)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好听的声音》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培养幼儿通过听觉辨别不同声音的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声音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通过听觉辨别不同声音,感受声音的美妙。
难点:引导幼儿探索声音产生的原理,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各种声音的录音(如:鸟鸣声、流水声、乐器声等)、音响设备、卡片、画笔、颜料。
2.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引导幼儿闭上眼睛,感受音乐带来的愉悦。
(2)教师提问: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声音?是什么感觉?2.声音欣赏(1)教师播放各种声音的录音,让幼儿分辨并说出是什么声音。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你们觉得这些声音好听吗?为什么?3.声音辨别(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张卡片,卡片上画有不同的声音。
(2)教师播放一段混合了各种声音的录音,让幼儿找出与自己卡片上声音相同的部分。
(3)教师引导幼儿交流:你们是如何找到相同声音的?4.声音探索(1)教师展示一个可以发出声音的物体,如:笛子、鼓等。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物体发出声音的过程,探讨声音产生的原理。
(3)教师邀请幼儿上台尝试操作物体,感受声音的产生。
5.创作声音画(1)教师发放卡片和画笔,让幼儿在卡片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声音。
(2)教师引导幼儿用颜料给卡片上的声音上色。
(3)教师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2)教师提问:你们觉得本节课有趣吗?为什么?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较好,幼儿对声音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提升。
2.在声音辨别环节,部分幼儿可能出现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
3.在声音探索环节,教师应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
4.在创作声音画环节,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发挥创意。
5.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学习反馈,了解幼儿对声音的兴趣,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精选14篇)
![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精选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8321e303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36.png)
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精选14篇)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篇1活动目标:1、喜爱听辨四周的各种声音,区分不同声音以及所表示的意义2、知道大家不喜爱噪音,情愿在生活中避开发出重重的噪声。
活动预备:多媒体课件,耳朵图片,闹钟活动过程:一、说说自己听到的声音1、听谜语,引起爱好引导语:宝宝,你们喜不喜爱猜谜呀,今日老师带来了一个很好玩的谜语,想不想猜猜呀,你们要认真听啊(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山头不见面,要听奇妙声音全靠它)出示图片验证t:友爱的小伴侣,看发现底是什么啊?你们知道他们有什么用吗?小结:耳朵能让我们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所以我们小伴侣要爱惜自己的耳朵。
2、听一听,猜一猜宝宝,看看这些是什么字啊?老师来告知你们,这些字宝宝是“好听的声音”。
想不想听好听的声音啊?(婴儿笑声、闹钟声、电话铃声、门铃声、公路上的声音)小结:在我们四周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不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含义。
二、说说不好听的声音播放活动室里幼儿尖叫等各种嘈杂的声音。
重点提问1、你在哪里听到过这些声音?你觉得这些声音怎么样?2、还有哪些声音是你不喜爱的?3、那你的好伴侣发出了不好听的声音,你要怎么做?小结:我们都喜爱听好听的声音,不喜爱听吵闹的噪音。
听到难听刺耳的声音我们要把耳朵捂住,学会爱护自己的耳朵。
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篇2活动目标:1、尝试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在玩瓶子过程中,发觉声音的大小。
2、体验探究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阅历和感受。
活动预备:1、ppt2、每人一只塑料小瓶置于小椅子下面。
小盆4个,黄豆若干。
活动过程:(一)、尝试猜想生活中的不同声音1、谈话导入:宝宝们,今日有这么多客人老师来听咱们上课,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客人老师是来找耳朵最灵的宝宝的,那我们来比一比好不好?你听!(播放宝宝笑声)师:这是什么声音啊?谁的笑声啊,大人的还是宝宝的笑声?师:你们猜对了,真棒!这是小宝宝夜里睡觉做梦发出来的笑声。
可是天亮了,妈妈要请一个小动物来叫醒这个小宝宝,你听听是哪个小动物来叫醒宝宝的?(播放公鸡叫声音,幼儿:大公鸡!)师:大公鸡怎么叫的?(喔喔喔喔)师:那除了公鸡会叫宝宝起床,还有什么小动物也会叫呢?师:会叫的动物有许多许多,所以妈妈可以请很多小动物来叫小宝宝,宝宝被叫醒了,(播放洗手声音)咦!宝宝现在在干什么?师:洗手的时候会有什么声音啊?(哗啦啦)师:洗完脸刷好牙吃完早饭,宝宝该上幼儿园了,宝宝坐着爸爸的汽车(出示汽车图)上学了,汽车在公路上会发出什么声音啊?(嘀嘀嘀、嘟嘟嘟嘟)(二)、让空瓶子发出声音1、师:把瓶子拿出来玩玩,瓶子有声音吗?师:怎样让它发出声音呢?启发幼儿瓶子是由于装了东西而发出的声音(老师倒出黄豆证明)。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6a1a595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a3.png)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一、教学内容《好听的声音》选自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材第四章《声音的世界》,详细内容包括:引导幼儿感知各种声音,如自然界的风声、水声、动物叫声等;学习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声音的特点;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主动倾听周围的声音,感受声音的多样性。
2. 培养幼儿用语言描述声音的能力,提高表达力。
3. 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集体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语言描述声音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倾听各种声音,培养音乐感知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录音机、音乐CD、各种小乐器(如小鼓、铃铛等)。
学具:彩色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引导他们倾听周围的声音,如鸟叫声、风吹树叶声等,让幼儿感受声音的多样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回到教室,教师播放音乐CD,让幼儿闭上眼睛,认真倾听各种声音。
然后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听到的声音,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拿出各种小乐器,让幼儿模仿教师敲击乐器,感受乐器的声音。
同时,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乐器的声音。
4. 音乐游戏(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如“听声音找物品”、“音乐传球”等,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集体合作意识。
5. 创作环节(5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彩色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声音,并分享给其他小朋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好听的声音》2. 内容:声音的多样性描述声音的特点音乐感知能力集体合作意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请家长协助幼儿记录下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声音,如炒菜声、汽车喇叭声等,并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这些声音。
2. 答案:(示例)炒菜声:噼里啪啦,像雨滴打在窗户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充分感受声音的多样性,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幼儿园小班主题好听的声音教案
![幼儿园小班主题好听的声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519b89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7c.png)
幼儿园小班主题《好听的声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感知和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 培养幼儿的听觉能力和注意力。
3. 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中各种声音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和分辨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如:木鱼、铃铛、鼓等。
2. 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幼儿的听觉能力和注意力。
3. 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不同声音的特点和变化。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木鱼、铃铛、鼓等声音道具;图片卡片;录音机和录音带。
2. 环境:安静的教室,适合听觉活动的氛围。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主题,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声音。
2. 演示:教师展示各种声音道具,如木鱼、铃铛、鼓等,让幼儿听辨并尝试模仿。
3. 游戏: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听觉游戏,如“猜猜我是谁”等,培养幼儿的听觉能力和注意力。
4. 观察: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不同声音的特点和变化,如音调、音量等。
5. 总结: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所学内容,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五、作业与延伸:1. 家庭作业:教师布置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听辨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并尝试用语言描述。
2. 延伸活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户外听觉活动,如“声音寻宝”等,让幼儿在实际环境中感知和分辨不同声音。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不同声音的识别和描述能力。
2. 收集和分析幼儿在听觉游戏中的表现,以及他们与家长共同完成的家庭作业。
3. 通过幼儿的口头表达和创作活动,评估他们对声音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环境安静,避免干扰声音,以便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力。
2. 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指导和鼓励,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和享受学习过程。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保持耐心和细心,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声音,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具:木鱼、铃铛、鼓等声音道具;图片卡片;录音机和录音带。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好听的声音》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好听的声音》](https://img.taocdn.com/s3/m/51caec9e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7a.png)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好听的声音》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声音2.掌握在什么情况下能够发出声音3.通过实验学习不同材质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响4.加深幼儿对声音的认识二、教学准备1.观察声音必备器材:发声球、木制拍子、铁制拍子、绸状原材料等。
2.音响绘本材料《呱呱叫的绿蛙》、《大声说话会怎样》等。
3.制作不同材质的声响,如放下木制拍子、铁制拍子、纸板、绸状原材料等。
4.教学借助于幼儿园科学所需音响设备等。
三、教学步骤1、前期准备1.将观察声音必备器材展示出来。
让孩子们观察器具的外形和功能。
2.陈述发明声音的背景知识。
3.制作不同材质的声响,不同声响之间的区别。
2、听音乐,找感觉1.播放音乐,让孩子们听音乐。
2.孩子们一边听着音乐,一边触摸发声器材。
3.自己身体内部发声,即说话、叫唤、吹口哨、吹口乐器等。
3、实验区分物体材质1.将制作好的不同材质的声音按顺序摆放在一起。
2.让幼儿把同种材料制作的各种声音分放在一起,区分不同的声响。
3.让幼儿用手摸、用眼看,并用舌头舔(如果安全)各种材料的形态和纹路,再用手摸不同材料的不同间隙和硬度,最后让幼儿用手摆放并进行不同声音的实验。
4、声音的来源1.用发声球模拟声音的发出。
2.让孩子们在发言球上摸莫泊桑,猜测发声球内的发声原理。
让孩子们说出刚才的感受,感受不同声音的原因。
3.当孩子们想要制声时候,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在不同的物体上制造声音,然后孩子互相比较不同声音的产生原理。
5、音响图书的观察1.幼儿观察音响图书,通过音响的观察,让孩子们对声音有更深的体悟。
2.引导孩子们从发声球、木制拍子、铁制拍子、纸板、绸状原材料等出发,讲解音响的运作原理。
四、教学反思1.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兴趣爱好和活动特点,结合各种实验装置和研究材料,设计适合幼儿的科学实验检查体。
2.在整个科学活动的进行中,老师应以能够激发幼儿的思考为原则,积极引导幼儿主动探究问题。
3.在实验环节,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确保幼儿能够充分的参与活动,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a113f8a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1.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1. 教学目标1.让孩子认识到声音的来源和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孩子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感知力。
3.让孩子感受到美妙的声音,并学习如何用嘴巴发出美妙的声音。
2. 教学内容2.1 引入环节•用音响播放各种声音,例如: 乐器、动物叫声、汽车鸣笛等。
•以“我们能从哪些事物中听到声音呢?”为出发点,让孩子回答。
•让孩子互相模仿各种声音。
2.2 实验环节•让孩子用手掌捂住一边的耳朵,同时用另一只手指捏住鼻子,让孩子感受到只有口腔中空气流动出现声音的现象。
从而让孩子理解,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2.3 练习环节•让孩子学习如何用嘴巴发出声音,例如: 起风了风车转、老师的口哨声等。
•让孩子用平底锅、杯子等各种容器发出不同的声音,让孩子感受不同容器声音的差异。
2.4 结束环节•让孩子再次互相模仿各种声音,结束此次活动。
3. 教学方法3.1 讲述法在讲解声音的来源和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时,通过讲述让孩子了解声音的本质和作用。
3.2 实验法在实验环节中,让孩子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感受声音的形成,达到直观理解的效果。
3.3 练习法在练习环节中,让孩子通过练习发出声音,进一步掌握声音的产生方式,并提高嘴巴的灵活度。
4.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受到了许多新知识的启发,开阔了视野,学习了不少有趣的科学知识。
孩子们在感受声音方面能力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此外,孩子们在模仿声音时合作得很好。
但是,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有些孩子会出现听力过敏或过度兴奋等现象。
在以后的活动中,需要我们更加注意孩子们的身心健康,确保活动的安全性和教学的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听的声音(小班)
郑恋灵 2013-3-29
主题:好听的声音
活动目标:1、尝试辨别周围不同的声音,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
活动准备:PPT(生活中的声音及图片),人手一个口香糖罐子,黄豆若干,装有软硬糖果的三个罐子,装有糖果的食物盘,《大鼓小鼓》音乐及
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生活周围的声音(目的:引发幼儿对生活周围的声音产生兴趣和关注。
)重点提问:
——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是谁的笑声?
小结:这是小宝宝夜晚在睡梦里发出的笑声。
——天亮了,听听妈妈会叫哪个小动物来叫醒宝宝?它是怎么叫的?
(预设追问:还有哪个小动物也会叫的?怎么叫的?)
小结:会叫的小动物很多很多,所以妈妈可以请许多小动物来叫醒小宝宝。
——宝宝起床了,听听他现在在干什么?
(预设追问:这是什么声音啊?宝宝可能还在干什么?)
小结:洗脸、刷牙都会有水的声音。
——宝宝乘着爸爸的车要上幼儿园了,这个车在马路上是会发出什么声音的啊?
(预设追问:马路上除了这个声音之外,还有什么东西也会发出声音的?)小结:马路上的声音有很多,不一样的车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到了幼儿园看到老师要说什么啊?听听这是男孩在说还是女孩在说?
小结:真棒,男孩和女孩的声音你们也猜得出来。
二、瓶子宝宝的声音(目的:让幼儿对声音的音量大小产生的因素进行探索。
)过渡:到了幼儿园问过早之后呀,老师要和小朋友做游戏了,你看老师请你们玩什么?(瓶子)
重点提问:
——口香糖的瓶子有声音吗?怎样让它发出声音呢?
小结:其实这个瓶子只要碰到东西都会发出声音的。
——放点东西进去会有声音的,这是什么?(黄豆)黄豆放到瓶子里会有声音吗?——幼儿操作(要求:黄豆放在瓶子宝宝里面,盖子要改紧,黄豆宝宝才不会掉
出来。
)
过渡:现在我们的瓶子宝宝都有声音了,老师让我们的瓶子宝宝学做这两样东西的声音。
看看这是什么?(出示大鼓,小鼓)现在我们的瓶子宝宝就学大鼓和小鼓的声音,听听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是怎样的?(教师示范)——大鼓的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小鼓呢?
小结:原来,大鼓的力气要用的大一点,小鼓的力气要用的小一点。
——力气用的大就是大鼓的声音吗?(教师使用空瓶分别实验装2颗豆和装满豆
后瓶宝宝发出的声音。
)
小结:要装稍微多一点的黄豆,力气要用得大一点,才能发出大鼓的声音。
三、糖果宝宝的声音(目的:引发幼儿产生新的探索兴奋点。
)
重点提问:
——现在老师要给你看一样很好的东西。
这是什么?(糖)猜猜糖放在瓶子里面会有声音吗?哪个是大鼓的声音?哪个是小鼓的声音呢?
——幼儿品尝(要求:每个人拿一个,放到嘴里用牙齿咬一咬,你就知道哪个是
大鼓的声音,哪个是小鼓的声音了。
)
——哪个是大鼓哪个是小鼓?你怎么猜出来的?(幼儿为糖宝宝伴唱。
)
小结:硬糖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软糖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瞧,这是什么?(棉花糖)棉花糖放在瓶子里有声音吗?棉花糖是大鼓,还是这个软糖是大鼓啊?我们还是要尝一尝才能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