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2.3节点电位法

合集下载

第2章 电路分析基础(张永瑞)(第三版)

第2章 电路分析基础(张永瑞)(第三版)

为 i1, i2, i3, 其参考方向标示在图上。就本例而言,问题是如
何找到包含未知量 i1, i2, i3 的 3个相互独立的方程组。
第二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图 2.1-2 支路电流法分析用图
第二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根据KCL,对节点 a 和 b 分别建立电流方程。设流出
节点的电流取正号,则有
第二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解出支路电流之后,再要求解电路中任何两点之间的电 压或任何元件上消耗功率那就是很容易的事了。例如, 若再要求解图 2.1-2 电路中的 c 点与 d 点之间电压ucd 及 电压源 us1所产生的功率 Ps1,可由解出的电流i1、i2、i3 方 便地求得为
ucd R1i1 R2i2 ps1 us1i1
i1 i2 i3 0
(2.1-7)
(2.1-7)式即是图2.1-2 所示电路以支路电流为未知量的足够的 相互独立的方程组之一,它完整地描述了该电路中各支路电 流和支路电压之间的相互约束关系。应用克莱姆法则求解 (2.1-7)式。系数行列式Δ和各未知量所对应的行列式Δj(j=1, 2,
个节点列KCL方程时,规定流出节点的电流取正号,流入节
点的电流取负号,每一个支路电流在n个方程中一定出现两 次, 一次为正号(+ij), 一次为负号(-ij), 若把这n个方程相加,
它一定是等于零的恒等式,即
第二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 i ) [( i ) ( i )] 0
第二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1.2 独立方程的列写
一个有n个节点、b条支路的电路,若以支路电流作未知
变量, 可按如下方法列写出所需独立方程。
(1) 从 n 个节点中任意择其n-1个节点,依KCL列节点电

电工电子技术第2章 线性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

电工电子技术第2章 线性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2章 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内容:网络方程法: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

线性电路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

2.1 电阻的串联、并联和混联电路分析线性电阻电路的方法很多,但基本依据是KCL 、KVL 及元件的伏安关系()VAR 。

根据这些基本依据可推导出三种不同的分析电路的方法:等效法、方程法、定理法。

本章首先介绍等效变换,然后讨论支路电流法、网孔分析法及节点电位法,最后介绍常用定理,包括叠加定理和齐次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等。

2.1.1 电路等效的一般概念1.等效电路的概念:在分析电路时,可以用简单的等效电路代替结构较复杂的电路,从而简化电路的分析计算,它是电路分析中常用的分析方法。

但值得注意的是,等效电路只是它们对外的作用等效,一般两个电路内部具有不同的结构,工作情况也不相同,因此,等效电路的等效只对外不对内。

2.等效电路的应用:简化电路。

2.1.2 电阻的串联、并联与混联1. 电阻的串联电阻串联的概念:两个或两个以上电阻首尾相联,中间没有分支,各电阻流过同一电流的连接方式,称为电阻的串联。

串联电阻值: 123R R R R =++ 电阻串联时电流相等,各电阻上的电压:1 11122223333RUU IR R UR RRUU IR R UR RRUU IR R UR R⎫===⎪⎪⎪===⎬⎪⎪===⎪⎭2. 电阻的并联电阻的并联概念:两个或两个以上电阻的首尾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节点上,每个电阻两端的电压都相同的连接方式,称为电阻的并联并联电阻电流值:123123123111U U UI I I I UR R R R R R⎧⎫=++=++=++⎨⎬⎩⎭并联电阻值:1231111R R R R=++电阻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

电阻并联时电压相等,各电阻上的电流:111122223333GU RII IR R GGU RII IR R GGU RII IR R G⎫===⎪⎪⎪⎪===⎬⎪⎪===⎪⎪⎭3. 电阻的混联既有电阻串联又有电阻并联的电路叫混联电路。

电工技术:节点电位的概念;节点电位法解题思路

电工技术:节点电位的概念;节点电位法解题思路

二、节点电压法的解题思路
1.节点电压法:以(n-1)个节点电压为未知量,运用KCL列出(n-1)个电流 方程,联立解出节点电压,进而求得其它未知电压和电流的分析方法称为节 点电压法,简称节点法。 2.节点电压法的推导
V0 0
节点电压:U10、U20
应用KCL可写出:
节点1: I1 I 2 I 3 I S1 节点2: I3 I 4 +I 5
(3)解方程组得
U10 40V U 20 42V
三、利用节点电压法求解各支路电流的一般步骤
(4)求各支路电流。
I1 I2 I3 I4 U 10 40 8A R1 5 U 10 40 2A R2 20 U 10 U 20 40 42 1A R3 2 U 20 42 1A R4 42
电流为负,说明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3. 求解方程得到节点电压
4. 求解其它待求量
如果要求其它量,利用求出的节点电压进一步求解。
三、利用节点电压法求解各支路电流的一般步骤
例1:求如图所示电路中各支 路电流。已知: I S1 9 A,
U S 5 48V , R1 5 R2 20解:(1)选节点0为参考节点,其余两个节 点的电压分别是U10、U20 。
(2)列出该电路的节点电压方程
1 1 1 1 U 10 U 20 I S1 R R2 R R 3 3 1 1 U 1 1 1 U 20 S 5 U 10 R R3 R5 3 R4 R5
R3 2, R5 3, R4 42
U 20 G4U 20 R4 U 20 U S 5 G5 (U 20 U S 5 ) R5

第2章 2.1-2.2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

第2章 2.1-2.2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

第二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例2:求各支路电流。 :求各支路电流。
a
c I3 3Ω Ω d
支路中含有恒流源。 支路中含有恒流源。
支路数b , 支路数 =4,但恒流源 支路的电流已知, 支路的电流已知,则未知 电流只有3个 能否只列3 电流只有 个,能否只列 个方程? 个方程?
+ 42V – 12Ω Ω
无法显示图像。计算机可能没有足够的内存以打开该图像,也可能是该图像已损 坏。请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重新打开该文件。如果仍然显示红色 “x” ,则可能需要 删除该图像,然后重新将其插入。
第二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例1: :
I1 + U1 − R1 1 I3
a R3
I2 R2 2 + − U2
对结点 a: : 对网孔1: 对网孔 : 对网孔2: 对网孔 :
第二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R1 R4 R3 − us R2 ig = R4 Rg RRg R1 R4 RR R1 + R3 + R + Rg + R3 + R4 + + R3 − 1 4 R − R3 R2 R2 2 R2
即桥路上电流为零(或桥路电压 或桥路电压u 当ig=0, 即桥路上电流为零 或桥路电压 CD=0)时,称电桥平衡。 时 称电桥平衡。 R1 R3 R1 R4 = 或 R3 = R2 R4 R
2
就是电桥平衡的条件。 就是电桥平衡的条件。
支路电流法是电路分析中最基本的 方法之一,但当支路数较多时, 方法之一,但当支路数较多时,所需 方程的个数较多,求解不方便。 方程的个数较多,求解不方便。

23节点电位法

23节点电位法
解得: v1=1V, v2 =2V, v3 =3V。
由欧姆定律电导形式可得 3 个电流:
i1 G1u21 3 (v2 v1 ) 3 (2 1) 3A
i2 G2u31 4 (v3 v1 ) 4 (3 1) 8A
i3 G3v3 5 3 15A
电流源is1、is2、is3产生的功率;
第二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3 节 点 电 位 法
2.3.1 节点电位
电路中,任选一节点作
v1
v2
v3 参考点(用 表示) ,其余
各点到参考点之间的电压
称为各节点的电位。
节点电压的参考方向从
节点指向参考点。
第二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电路中任何两点间的电压,任何一支路上的电流, 都可应用已知的节点电位求出。如:
ps1 is1v1 8 1 8W ps2 is2 (v1 v2 ) 3 (1) 3W
ps3 is3v3 25 3 75W
第二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例1:写出节点电位方程:iS7
1
R4
iS1
R3
R2
R1
0
2
R5
iS8
R6
(1 R1
1 R2
1 R3
1 R4
)
v1
( 1 R3
1 R4
) v2
is1
is7
( 1 R3
1 R4
) v1
1 ( R3
1 R4
1 R5
1 R6
) v2
is8
is7
第二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例 2. 对图所示电路,求 u 与 i。 (1) 若原电路没有指定参考点,可选理想电压源支路两个节
点之一作参考点,如选4作为参考点,这时节点1的电位

第2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第2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第2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第2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1 支路电流法 2.2 回路电流法 2.3 节点电位法 习题二
第2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1 支路电流法
为了完成一定的电路功能,在一个实际电路中,们总 是将元件组合连接成一定的结构形式,于是就出现了上一 章所讲的支路、节点、回路和网孔。当组成电路的元件不 是很多,但又不能用串联和并联方法计算等效电阻时,这 种电路称为复杂电路。图2-1-1是一个具体的例子,该电路 有三条支路、两个节点、两个网孔,若以该电路各支路电 流为未知量计算电路时,最少要列三个方程。本节所讨论 的分析方法就是以支路电流为计算对象的分析方法,称做 支路电流法(branch current method)。
i1+1.5i3=6 3i1 - 12i2+1.5i3=0 解方程组得
i1 = 3 A,i2 = 1 A,i3 = 2 A 应用支路电流法分析电路,列方程时特别要注意电 阻上的电压与电流的参考方向认为是关联的。另外强调 一点:解方程的过程最容易出错,但这是数学问题,应 加强训练,这一点也可以利用现代化的计算工具——计 算机,应用Matlab工具软件计算非常简便。
第2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解 n = 2,m = 2, b = 3,各支路电流参考方向如图所 示。根据KCL,对节点A有
i1 - i2 - i3 = 0 假定网孔回路绕行方向如图所示, 根据KVL 网孔①
us1 - i1R1 - i3R3 = 0 网孔②
μu1 - i2R2+i3R3 = 0
第2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代入数据,且考虑到u1= i1R1,整理方程式,得 i1 - i2 - i3=0
第2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1 0 1 1 0 0 1 0 0 0 0 0 0 0 0 1 1 1 0 0 0 1 1 1

2-电位分析法

2-电位分析法
优点是不受溶液中氧化剂或还原剂的影响,玻璃膜 不易因杂质的作用而中毒,能在胶体溶液和有色溶 液中应用。 缺点是本身具有很高的电阻,必须辅以电子放大装

置才能测定,其电阻又随温度而变化,一般只能在
5~60℃使用。
b. 不对称电位


根据上式,当玻璃膜内、外溶液氢离子活度相同时, φ 膜应为零,但实际上测量表明φ 膜≠0,玻璃膜两 侧仍存在几到几十毫伏的电位差,这是由于玻璃膜 内、外结构和表面张力性质的微小差异而产生的, 称为玻璃电极的不对称电位φ 不。 当玻璃电极在水溶液中长时间浸泡后,可使φ 不达到 恒定值。
25℃时的电极电位为



可见,电极反应与Ag+的活度有关,因此这种电极不 但可用于测定Ag+的活度,而且可用于滴定过程中, 由于沉淀或配位等反应而引起Ag+活度变化的电位滴 定。 组成这类电极的金属有银、铜、镉、锌、汞等, 铁、钴、镍等金属不能构成这种电极。 金属电极使用前应彻底清洗金属表面。清洗方法是: 先用细砂纸(金相砂纸)打磨金属表面,然后再分别 用自来水和蒸馏水清洗干净。
pH玻璃电极之所以能测定溶液pH,是由于玻璃膜
与试液接触时会产生与待测溶液pH有关的膜电位。
pH玻璃电极的玻璃膜由SiO2、Na2O和CaO熔融制 成。由于Na2O 的加入,Na+取代了玻璃中Si(Ⅳ)的 位置,Na+与O-之间呈离子键性质,形成可以进行

离子交换的点位—Si—O—Na+。

当电极浸入水溶液中时,玻璃外表面吸收水产生溶 胀,形成很薄的水合硅胶层。水合硅胶层只容许氢 离子扩散进入玻璃结构的空隙并与Na+发生交换反 应:

可见,这类电极的电位能指示出溶液中氧化态和还原态 离子活度之比。但是,惰性金属本身并不参与电极反应, 它仅提供了交换电子的场所。常用于氧化还原滴定。

电路原理第二章

电路原理第二章

整理后,得
125il1 100 il 2 5
1350 il1 110100 il 2 0
2.3 节点电位法
节点电位法特点
列写方程的步骤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2.3 节点电压法
节点电压法特点 以节点电压作为电路变量列写KCL方程 方程的列写
1 (1) 选定参考节点, 标 明 其 余 n-1 个 独 iS1 立节点的电压. i1 R1 i2 R 2 2 R4 iS3 S2 i3 R3 i4 R5 + uS _ 3 i5
2.2 回路电流法
回路电流法特点
列写方程的步骤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回路电流法特点
a i1 R1 i2 R2 il1 + uS2 – b
以回路电流作为电路变量, 列写电路的KVL方程求解.
i3
uS1
+
il2
R3
独立回路为2。 选图示的两个独立回路 若假想有2个回路电流沿 回路流动,

则支路电流可以用回路电流表示为: 说明: 1)支路电流可以通过回路电流得到.
RS + US _
R1
R2
2) 系统编写回路电流方程. 回路1 ( RS R1 R4 )i1 R1i2 R4 i3 U S
i1
R4
iS i2
+ _ U
回路2 R1i1 ( R1 R2 )i2 U
回路3 R4 i1 ( R3 R4 )i3 U
i3
R3
(2)选择b-(n-1)个独立回路列写KVL方程. 独立回路:每一个选择的回路须含有未用过的支路.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应用支路电流法求解电路的过程: 对具有n 个节点和 b 条支路的电路

第2章电阻电路分析

第2章电阻电路分析

如实际使用时收录机电压低于3V时,用万用表测得电源的实际输出电
压U=6V,则说明电源内阻分掉了3V的压降。 二次选择R1,实际接通电路后,
I =
U R1 R2
U0 U E U 96 R0 43 I I 69.8m
6 = 56 30 =69.8 mA
为了达到收录机工作时的电流 I=100mA,UR2=3V,总电阻R应为 E 9
+ U
3A
12V -
单独作用的电路图 12V电压源单独作用
I′
+

2Ω 3Ω 4Ω
12V -
+ U ′
-
12 12 I 1.5A 6 3 || (2 4) 6 2 3 U 1.5 4 2V 3 2 4
3A电流源单独作用时,连续应 用分流公式 4 3 I 3 0.5A 4 2 3 || 6 3 6 4 (2 3 || 6) 3AU 4 2 3 || 6 3 6V
O
结点电压与恒压源电压的关系为:U1=10V
U 2 2V, U 3 8V, I1 6A
课堂练习:列出结点电压方程
2Ω a
+ 30V 2Ω b 2Ω c 2A
+ 36V 3Ω 1Ω
三种电路分析方法比较
• 支路电流法是最基本的电路分析方法;
• 网孔的个数小于独立结点数时,用网孔
电流法较方便;
解题步骤: (1)标出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 列n一1个独立结点的ΣI=0方程。
独立结点a的方程:I1+I2-I3=0
(2)标出各元件电压的参考方向, 选择足够的回路,标出绕行方向,列出ΣU=0的方程。

节点电位法公式(二)

节点电位法公式(二)

节点电位法公式(二)节点电位法公式1. 电压分配公式•电压分配公式是节点电位法的基础,用于计算电路中各节点之间电压的分布。

•公式:V i=V m⋅R iR total•说明:V i表示第i个节点的电压,V m表示源电压(或某个参考电压),R i表示与第i个节点相连的电阻,R total表示总电阻。

•示例:假设一个电路中有一个电源,电源电压为V m=12V,与电源相连的两个电阻分别为R1=4Ω和R2=6Ω,总电阻为R total=10Ω,则根据电压分配公式可计算出节点1和节点2的电压:$V_1 = 12V = $$V_2 = 12V = $2. 电流分配公式•电流分配公式用于计算电路中分支电流的分布情况。

•公式:I i=I t⋅G iG total• 说明:I i 表示第 i 个分支电流,I t 表示总电流,G i 表示与第 i 个分支电流相连的电导,G total 表示总电导。

• 示例:假设一个电路中有一个电流源,电流大小为 I t =2A ,与电流源相连的两个电导分别为 $G_1 = $ 和 G 2=1S ,总电导为 $G_{total} = $,则根据电流分配公式可计算出分支1和分支2的电流:$I_1 = 2A = $ $I_2 = 2A = $3. 电阻网络的等效电阻• 电阻网络的等效电阻是指将电路中的多个电阻通过某种方式合并成一个等效电阻,使得它们在电路中起到相同作用。

•公式:R eq =1∑1R i n i=1 •说明:R eq 表示等效电阻,R i 表示第 i 个电阻。

• 示例:假设一个电路中有三个并联的电阻,分别为 R 1=2Ω、R 2=4Ω、R 3=6Ω,则根据等效电阻公式可计算出它们的等效电阻:R eq =112Ω+14Ω+16Ω≈Ω4. 节点电位法的戴维南定理•节点电位法的戴维南定理是指在电路中,无论是串联电路、并联电路还是复杂网络,只需要找出所有与节点N相连的电阻,并将这些电阻视作等效电阻,则节点N处的电位等于与其相连的电阻上的电压之和。

电工电路的分析方法节点电位法戴

电工电路的分析方法节点电位法戴

缺点
局限性
对于一些复杂电路,节点电位法的求解过程可能 变得复杂,甚至需要借助计算机辅助分析。
精度问题
对于非线性电路,节点电位法的精度可能会受到 影响,需要采用其他方法进行修正。
对初值敏感
节点电位法的求解结果对初值的选择较为敏感, 初值选取不当可能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
改进方向
引入数值计算方法
01
结合数值计算方法,如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等,以提高节点
建立节点电压方程
将电路中的电压源转换为电流源或短路的形式,以便在KCL方程中消去电压项,从而建立 以节点电压为未知数的线性方程组。
求解节点电压
通过求解节点电压的线性方程组,可以得到各节点的电压值。
节点电压的定义
节点电压
在电路中,节点电压是指在某一节点与参考节点之间的电压。对于一个具有n个节点的电路,可以选定任意一个 节点作为参考点,其他节点相对于该参考点的电压即为节点电压。
电位法的求解效率和精度。
研究非线性电路的节点电位法
02
针对非线性电路,研究更为精确的节点电位法,以提高分析的
准确性。
发展计算机辅助分析工具
03
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发适用于节点电位法的辅助分析软件,简
化计算过程。
05
节点电位法与其他电路 分析方法的比较
比较对象
节点电位法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一种基于节点电位和支路电流的电路分析 方法。
电工电路的分析方法 节点电位法
目 录
• 节点电位法概述 • 节点电位法的基本原理 • 节点电位法的应用实例 • 节点电位法的优缺点 • 节点电位法与其他电路分析方法的比较 • 节点电位法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节点电位法

节点电位法

节点电位法
节点电位法是一种用于分析电路的方法,它基于电路中所有节点
电位之间的关系,通过求解未知节点电位,得到电路中各元件的电流
和电压。

这种方法在电路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解决各
种复杂电路的问题。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基尔霍夫定律,任何一个电路中的节点
电位之和必须为零。

节点电位指的是电路中各个分支交汇处的电势差。

通过量化每个节点的电位,可以将电路转化为一组线性方程,进而求
解电路中各元件的电流和电压。

节点电位法的主要步骤包括:
1. 给电路中每个节点标上编号,并选择一个节点作为参考点。

2. 写出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方程,以节点电位
作为未知量。

3. 将方程转化为矩阵形式,并进行高斯消元或其他矩阵求解方法,求解未知节点电位。

4. 根据节点电位计算电路中各元件的电流和电压。

通过节点电位法可以解决各种电路问题,例如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功率等问题。

这种方法具有计算简便、精度高、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在电路分析中,节点电位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被广泛应用
于各种电路的设计、分析和测试中。

总的来说,节点电位法是一种可靠、高效的电路分析方法,它不
仅可以解决各种电路问题,也可以为电路设计和调试提供有力的支持。

无论是在实际电路应用中还是在电路教学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重
要地位。

第2章23节点电位法

第2章23节点电位法

点之一作参考点,如选4作为参考点,这时节点1的电位
v1=2V,可少列一个方程。设节点 2、3 的电位分别为v2、v3,
由电路可写方程组:

1 2

1 2

v
2

1 2

2

4



1 1

1 1

v
3

1 1

2

4
v25V , v31V
例 2. 对图所示电路,求 u 与 i。 (1) 若原电路没有指定参考点,可选理想电压源支路两个节
数值,列写电位方程。(看图写式) 第三步:解方程组,求出各节点电位。
第四步:由各节点电位,求出题目中所求量。
1.不含电压源、受控源电路节点方程的列写
例1 求电导G1、G2、G3 中的电流及3个电流源分别产生的功率。
解: 看图说话,先写出自电导、互电导及电流源数值。
GGG 111111333444777SSS,,, GGG 11212233S3SS,,, GGG 11313344S4SS GGG 22121133S3SS,,, GGG 22222211122233366S6SS,,, GGG 22323322S2SS GGG 33131144S4SS,,, GGG 33232222S2SS,,, GGG 3333335552224441111S1S1S isi1iss111113338881111A1A 1A ,,, isii2ss22222333AAA ,,, isii3ss333332225A55AA
化简: 3 11 v1 4 v2 2

3 4
v1

9 10
v2

《电路分析基础(第三版)》 第2章电阻性网络分析的一般方法

《电路分析基础(第三版)》  第2章电阻性网络分析的一般方法
28
2.4 叠 加 定 理
P1 (6) 7 252 W
2
P2 (2) 11 44 W
2
P3 (4) 7 112 W
2
8
2.2 节 点 电 压 法
在电路中任意选择一个节点为非独立节点,称此 节点为参考点。其它独立节点与参考点之间的电压, 称为该节点的节点电压。 节点电压法是以节点电压为求解电路的未知量, 利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欧姆定律导出(n–1)个独 立节点电压为未知量的方程,联立求解,得出各节点 电压。然后进一步求出各待求量。 节点电压法适用于结构复杂、非平面电路、独立 回路选择麻烦、以及节点少、回路多的电路的分析求 解。对于n个节点、m条支路的电路,节点电压法仅需 (n – 1)个独立方程,比支路电流法少[m –(n – 1)] 个方程。
17
图 2-4 网孔电流法
i1 = i ℓ1
i2 = iℓ2
i3 = iℓ2 + iℓ3
i4 = iℓ2– iℓ1
i5 = iℓ1 + iℓ3
i6 = iℓ3
18
用网孔电流替代支路电流列出各网孔电压方程:
网孔① 网孔② 网孔③ R1iℓ1+ R4(iℓ1 –iℓ2 )+ R5(iℓ1 + iℓ3)= -uS1 R2iℓ2 + R4(iℓ2 –iℓ1)+ R3(iℓ2 + iℓ3)= uS2–uS3 R6iℓ3 + R3(iℓ2 + iℓ3)+ R5(iℓ1 + iℓ3)= - uS3
5
例2-1 用支路电流法求解下图所示电路中各支路电流 及各电阻上吸收的功率。
图 2-2
解:(1)求各支路电流。 该电路有三条支路、两个节 点。首先指定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见图2-2中所示。

电工基础-节点电位法

电工基础-节点电位法

课题节点电位法课型新授
授课日期授课时数(总第~ )教学目标能运用节点电位法来分析计算不太复杂的电路
教学重点节点电位法
教学难点节点电位法的应用
板书设计一.定义:[例]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新授:一.定义:
如果复杂电路中只有两个节点(记住这个条件),尽管支路、网孔较多,我们不用解联立方程式也可求解支路
电流,即可先求出各节点的电位,然后再求出各支路的电
流,这种方法叫节点电位法。

如图3-9所示,设B点的电位V B=0,
则U AB = V A– V B = E1 + I1R1
因为V B = 0 所以I1 =
11
R E
V
A
教后记
教学手段
小结:
作业:
I3 = A
R
E
V
A88
.2
5
12
4.2
3
3=
+
=
+
I4 = A
R
V
A96
.0
5.2
4.2
4
=
=
I1、I2为负值,说明实际电流方向和标定方向相反。

在求电位时,节点电位法比较简单、易懂,希望同学能够
掌握。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动势E1= 42V,E2=
21V,电阻R1= 12Ω,R2= 3Ω,R3= 6Ω,用节点电位法求
各电阻的电流。

教后记。

电路2-3节点电压法

电路2-3节点电压法

解:先将受控源当作独立源列方程得
U ab U S1 U S 2 2 I 3 10 8 2 I 3 R1 R2 2 2 1 1 1 1 1 1 R1 R2 R3 2 2 2


再补充一个受控源的辅助方程
U ab I3 2
将上面两个方程联立可求得
U ab 18V


2 .3 节点电压法
节点电压法:就是以节点电压为未知量,列方程求解电 路中各未知量的方法。 节点电压法适用于结构复杂、非平面电路、独立回路选 择麻烦、以及节点少、回路多的电路的分析求解。


一、节点电压方程式的一般形式
首先选择节点3为参考节点,则U3 = 0。设节点1的电压 为U1、节点2的电压为U2,各支路电流及参考方向见图 2-3-1中的标示。应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对节点1节 点2分别列出节点电流方程


式中G11=(G1 + G2+ G3) ,G22=(G3 + G4)叫自导,取正。G12 = G21= -G3 叫互导,取负值。 IS11和IS22分别是流入节点1和节点2 的电流源的电流代数和,以 流入为正。


采用节点电压法对电路进行求解,可以根据节点电 压方程的一般形式直接写出电路的节点电压方程。 其步骤归纳如下: 1)指定电路中某一节点为参考点,标出各独立节 点电位(符号)。 2)按照节点电压方程的一般形式,根据实际电路 直接列出各节点电压方程。 3)列写第K个节点电压方程时,与K节点相连接的 支路上电阻元件的电导之和(自电导)一律取“+” 号;与K节点相关联支路的电阻元件的电导 (互电 导)一律取“– ”号。流入K节点的理想电流源的电 流取“+”号;流出的则取“– ”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1 + v 2 − × 2 = 4 2 2 2 1 1 1 + v 3 − × 2 = −4 1 1 1
v2 = 5V, v3 = −1V
第二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对图所示电路, 例 2. 对图所示电路,求 u 与 i。 。 (1) 若原电路没有指定参考点,可选理想电压源支路两个节 若原电路没有指定参考点, 点之一作参考点, 如选4作为参考点 这时节点1的电位 作为参考点, 点之一作参考点 , 如选 作为参考点 , 这时节点 的电位 v1=2V,可少列一个方程。设节点 2、3 的电位分别为 2、v3, 、 的电位分别为v ,可少列一个方程。 由电路可写方程组: 由电路可写方程组:
第二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G1 + G5 )v1 − G1v 2 − G5 v 3 = i s1 − i s 2
− G1v1 + (G1 + G2 + G3 )v 2 − G3 v 3 = i s 2
− G5 v1 − G3 v 2 + (G3 + G4 + G5 )v 3 = 0
总结: 总结 :节点法 分析具有 3 个 独立节点电路 的方程通式 流入节点 的电流源 为正, 为正,流 出为负。 出为负。
1 1 1 电压源支 + v1 − v2 = i x 路的电流 2 1 2 1 1 1 1 − v1 + + v2 − v4 = 4 2 2 2 2 1 1 1 − v2 + + v4 = −i x 2 2 1
v1 − v4 = 2
(辅助方程 辅助方程) 辅助方程
G1 (v1 − v 2 ) + G5 (v1 − v 3 ) − i s1 + i s 2 = 0
G2 v 2 + G3 (v 2 − v 3 ) − G1 (v1 − v 2 ) − i s 2 = 0 G 4 v 3 − G 3 ( v 2 − v 3 ) − G5 ( v1 − v 3 ) = 0
第二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解:
10 1 1 1 1 1 1 + + v1 − + v 2 = 3 + + 4 5 20 2 4 2 4
1 4 10 1 1 1 1 1 − + v1 + + + + v 2 = − 10 4 2 4 2 4 10 20
G11v1 + G12v2 + G13v3 = i s11 G21v1 + G22v2 + G23v3 = is 22 G31v1 + G32v2 + G33v3 = is 33
n 个节点方 程的通式为
G11v1 + G12v2 + ... + G1nvn = i s11 G21v1 + G22v2 + ... + G2nvn = i s 22 ...... Gn1v1 + Gn 2v2 + ... + Gnnvn = i snn
第二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含有两个元件的节点电压方程的列写 2.含有两个元件的节点电压方程的列写
1) 含有电压源与电阻串联的节点电位方程。 含有电压源与电阻串联的节点电位方程。 如图所示电路中,列写各节点的电位方程。 例1 如图所示电路中,列写各节点的电位方程。
注意: 电压源与电阻串联变换为电流源与电阻并联。 注意:将电压源与电阻串联变换为电流源与电阻并联。 变换为电流源与电阻并联
第二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i1 = G1 (v1 − v2 ) i2 = G2 v2 i3 = G3 (v2 − v3 ) i4 = G4 v3 i5 = G5 (v1 − v3 )
第二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节点 1 节点 2 节点 3
i1 + i5 − i s1 + i s 2 = 0 i2 + i3 − i1 − i s 2 = 0 i4 − i 3 − i5 = 0
建立节点方程组 建立节点方程组 节点1: 节点 : 节点3: 节点 : 联立求解, 联立求解, 得
2v1―v2=2 ―v2+2v3=―2 2 v1=2.5 V, v3=0.5 V
第二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3).含受控源电路节点电位方程的列写 3).含受控源电路节点电位方程的列写 例1:列出 :
化简: 化简:
3 11 v1 − v 2 = 4 2 9 21 −3 v1 + v 2 = − 4 10 10
注意:列写方程时电阻要换算为电导。 注意 列写方程时电阻要换算为电导。 列写方程时电阻要换算为电导
第二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 含有电流源与电阻串联的节点电位方程。 含有电流源与电阻串联的节点电位方程。 解:本电路 2、 43节点间有一理 本电路 、 节点间有一理 想电流源与电阻的串联: 想电流源与电阻的串联:
i s 22 = 3 A,
节点 7v1 − 3v 2 − 4v 3 = −11 电位 − 3v 1 + 6v 2 − 2v 3 = 3 方程 − 4v1 − 2v 2 + 11v 3 = 25 组:
第二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1.只含有一个元件的支路节点方程的列写 只含有一个元件的支路节点方程的列写
v1 = 3V, v2 = 6V, v4 = 1V i = 3A, u = 6V
第二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注意: 注意
解此类问题时,如果参考点的位置在电压源所连接 解此类问题时 如果参考点的位置在电压源所连接 的两个节点之一,则用法( ),如果不在, ),如果不在 的两个节点之一,则用法(1),如果不在,则用 ),切记方程中不要漏掉电压源支路的电流 法(2),切记方程中不要漏掉电压源支路的电流。 ),切记方程中不要漏掉电压源支路的电流。
第二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1.不含电压源、受控源电路节点方程的列写 不含电压源、 不含电压源
求电导G 中的电流及3个电流源分别产生的功率 个电流源分别产生的功率。 例1 求电导 1、G2、G3 中的电流及 个电流源分别产生的功率。 看图说话,先写出自电导、互电导及电流源数值。 解: 看图说话,先写出自电导、互电导及电流源数值。
整理: 整理: (G1
+ G5 )v1 − G1v 2 − G5 v 3 = i s1 − i s 2 − G1v1 + (G1 + G2 + G3 )v 2 − G3 v 3 = i s 2 − G5 v1 − G3 v 2 + (G3 + G4 + G5 )v 3 = 0
自电导全为正, 自电导全为正, 互电导全为负。 互电导全为负。
图示电路的 节点电位方 程。 解:
个电流: 由欧姆定律电导形式可得 3 个电流:
i2 = G2 u31 = 4 × (v 3 − v1 ) = 4 × ( 3 − 1) = 8 A i3 = G3 v 3 = 5 × 3 = 15 A
电流源i 产生的功率; 电流源 s1、is2、is3产生的功率
ps1 = − i s1v1 = −8 × 1 = −8W ps 2 = − i s 2 (v1 − v 2 ) = −3 × ( −1) = 3W ps 3 = i s 3 v 3 = 25 × 3 = 75W
节点电位法: 节点电位法: 以各节点电位为未知量,将各支路电流通过支路 各节点电位为未知量, 为未知量 VAR 用未知节点电位表示,依KCL 列节点电流方程, 用未知节点电位表示, 列节点电流方程, 解出各节点电位v1、v2……,再求得其它 、I、 P等。 ,再求得其它U 等
适用:支路、网孔多而节点少的电路。 适用:支路、网孔多而节点少的电路。
第二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3 节 点 电 位 法
2.3.1 节点电位
v1
v2
v3
电路中, 电路中,任选一节点作 参考点(用 表示) 参考点 用 ⊥ 表示 ,其余 各点到参考点之间的电压 称为各节点的电位。 称为各节点的电位。 节点电压的参考方向从 节点指向参考点。 节点指向参考点。
第二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求电导G 中的电流及3个电流源分别源自生的功率 个电流源分别产生的功率。 例1 求电导 1、G2、G3 中的电流及 个电流源分别产生的功率。 看图说话,先写出自电导、互电导及电流源数值。 解: 看图说话,先写出自电导、互电导及电流源数值。
解得: 解得: v1=1V,
v2 =2V,
v3 =3V。 。
i1 = G1 u21 = 3 × (v 2 − v1 ) = 3 × ( 2 − 1) = 3 A
G11 = 3 + 4 = 7 S ,
G21 = −3 S ,
G12 = −3 S ,
G13 = −4 S
G23 = −2 S
i s 33 = 25 A
G22 = 1 + 2 + 3 = 6 S ,
G31 = −4 S ,
G32 = −2 S ,
G33 = 5 + 2 + 4 = 11S
i s11 = −3 − 8 = −11 A,
第二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节点电位法解题步骤: 节点电位法解题步骤:
第一步:选参考点,设节点电位。 第一步:选参考点,设节点电位。 第二步:观察各节点的自电导、 第二步:观察各节点的自电导、互电导和等效电流源 数值,列写电位方程。(看图写式) 数值,列写电位方程。(看图写式) 。(看图写式 第三步:解方程组,求出各节点电位。 第三步:解方程组,求出各节点电位。 第四步:由各节点电位,求出题目中所求量。 第四步:由各节点电位,求出题目中所求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