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课件-11第五章+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化石(图)
硬骨鱼纲--中华弓鳍鱼(J3)、狼鳍鱼(K1)
内骨骼为硬骨、原始类型为歪形尾、进步类型为正形尾
鱼类化石(图)
硬骨鱼纲,总鳍鱼亚纲---拉蒂迈鱼( Rec.)
具有原始两栖类的迷齿型牙齿, 对生尾
侏罗纪鱼类化石Germany(图)
有脊椎、硬骨、正形尾
4)鱼类的演化
根据化石记录及推测,现代各种鱼类由盾皮鱼发展演 化而来。化石发现于S纪后期地层中,繁盛于D纪。具 成对鼻孔、颌及偶鳍,从而增强了感觉、取食、运动 的能力。
重点: 脊椎动物 的分类位置
二)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1、概述
A 脊索只见于个体发育的早期,以后即为脊柱 所取代
B 有头、躯干和尾的分化(有头类) 躯干部具附肢(偶鳍或四肢)
C -除无颌类外,均具备上、下颌 D -具完善的中枢神经系统 E -具内骨骼
脊椎动物的骨骼构造
• 中轴骨(脊柱,由许多分节的脊椎骨组成) • 附肢骨 • 咽骨骼 • 头骨
1)一般特征(续)
C 有些类别的牙为 迷齿型,具四肢、具 内鼻孔、分化有颈 椎
D 两栖纲D3产生, C-P繁盛,直至 现在
牙为迷齿型
2)两栖类登陆的条件
成年期以肺呼吸,但肺不完备,用皮 肤辅助呼吸 具五趾的四肢,陆上支持身体和运动 身披骨甲或富粘液的皮层,生活于阴 湿处,防止水分的蒸发
两栖纲化石
由鱼形动物的一支演化过来
•过渡型化石:晚泥盆世-早石炭世(D3-C1) 的鱼 石螈—最早原始两栖类
两栖类与鱼类的过渡型化石
过渡型化石: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的鱼石螈 具鱼类特征:牙齿、头骨、脊椎骨、肢骨等与古总鳍鱼类 相似 具两栖动物特征:五趾形四肢,无鳃盖片、二个枕髁等显 示陆生脊椎动物特征
七、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
3)鱼形动物(Pisces)的鳞
四种类型:
盾鳞:外形似盾,基板部分埋于皮层内,尖锥状棘突 露出体外。见于软骨鱼类 硬鳞:多为菱形,厚板状,表面具珐琅质层。见于原 始硬骨鱼类
3)鱼形动物的鳞(续)
圆鳞:为骨质鳞,表面无珐琅质,可见同心状生 长纹。见于硬骨鱼鲤科鱼类
-栉鳞:也是骨质鳞,只是鳞片表面具小棘,后缘 具小锯齿。见于硬骨鱼鲈科鱼类
2、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分类
两个超纲,九个纲:
鱼形超纲(Pisces)
重点
– 无颌纲(Agnatha)
– 盾皮纲(Placodermi)
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
棘鱼纲(Acanthodii)
硬骨பைடு நூலகம்纲(Osteichthyes)
脊椎动物亚门分为:
鱼形超纲和四足超纲
四足超纲(Tetrapoda)
泥盆纪,地壳运动和气候干旱,原在淡水生活的鱼类不再适用 干旱环境,迁移至海洋;另一部分为了适用干旱环境, 形态器 官发生了一些变化
迁移至海洋, 演化为软骨鱼(淡水鱼类演化为
盾皮鱼
海洋生活的代表)
D纪
(头部与 部分躯 干被骨 质甲片包裹)
硬骨鱼(骨骼均骨化) (为了适应陆地干旱环境,身体发育囊 状突起,具有呼吸作用,相当于肺)
鱼类化石(图)
无颌纲---头甲鱼(D1)
无颌,无偶鳍,歪形尾
鱼类化石(图)
盾皮纲---沟鳞鱼(D3)
有颌,有成对的胸鳍
鱼类化石(图)
棘鱼纲---棘鱼(D1)
有颌,有奇和偶鳍,鳍内有硬棘、歪形尾
鱼类化石(图)
软骨鱼纲---裂口鲨(D3) 现代鲨鱼也属于该类 内骨骼为软骨质、海生、身披盾鳞、歪形尾、有牙齿
两栖纲(Amphibia)
爬行纲(Reptilia)
鸟纲(Aves) 哺乳纲(Mammalia)
重点
3、鱼形动物(鱼形超纲)(Pisces)
1)一般特征
身体纺锤形、流线型 不具五趾肢骨,但发育鳍 全部水生、冷血、鳃呼吸 Cambrian-Recent,现代全盛
鱼形动物各部名称(图了解解)
鳍的特点、鳞的形态和鳞的成分差异是分类的依据
玄武蛙
3)两栖类(陆生四足动物)的起源
两栖类有内鼻孔,和四肢
可能是由鱼形动物中的总鳍鱼类演化而来: 总鳍鱼类有迷齿型牙齿,并且其中有一类具内
鼻孔及肉质偶鳍,能够在环境多变的淡水水域 中生活。
但也有人认为肺鱼类可能是有尾两栖类的祖先
肺鱼类: 具有强壮的四鳍,类似于四脚
总之, 两栖类(陆生四足动物)可能是由鱼形动物演化而来的.
2)鱼形动物(Pisces) 的鳍(续)
鱼形动物(Pisces) 尾鳍类型: 对生尾、原尾—尾椎延伸到尾鳍的末端,鳍叶背腹对称 歪形尾—尾部脊柱延入尾鳍上叶,上叶比下叶长
2)鱼形动物(Pisces) 的鳍(续)
鱼形动物(Pisces) 尾鳍类型: 倒歪尾—尾部脊柱延入尾鳍下叶,下叶大于上叶 正形尾—尾鳍背腹叶几乎完全对称,脊柱有2-3 节稍向上弯 桥尾_尾椎没有延伸到尾鳍的末端,鳍叶背腹不对称
2)鱼形动物(Pisces) 的鳍
奇鳍:位于身体对称面上,有背鳍、臀 鳍、尾鳍 偶鳍:位于身体的两侧,有胸鳍、腹鳍 鳍棘:鳍内部的骨质棘
尾鳍:鱼类重要运动器官
背鳍
臀鳍
2)鱼形动物(Pisces) 的尾鳍
根据尾部脊柱的延伸状况及尾鳍的形态,分为: 原尾、歪尾、倒歪尾、对生尾、正形尾、桥尾
尾的形态是分类的依据
泥盆纪肺鱼(肉鳍鱼亚纲)
重点
4)两栖纲的进化意义
两栖类成功登上陆地,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 一件大事,为全面征服陆地打下了重要基础。 但两栖类仍然未能真正摆脱水环境:
在水中产卵,幼体生活在水中 成年后肺和皮肤不够完备,不能远离水,只 能在水边的陆地上生活 四肢不够强、不够坚固
5)两栖纲的起源: 重点
泥盆纪海洋鱼类(图)
七、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
二)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4、两栖纲(Amphibia) 1)一般特征(4方面)
A 个体变态发育:幼体鳃呼吸,无成对附 肢,生活于水中;成年肺呼吸,具四肢, 但需靠湿润的皮肤(富于腺体)帮助呼吸 B 头骨多扁平,骨片数目较鱼类减少,鳃 盖骨化,体外皮肤厚或披有骨甲
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比较
1-无脊椎动物, 2-脊索动物
2、分类 脊索动物门分为三个亚门:
– 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脊索限于尾部)
– 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rdata)(脊索从尾部穿 至头部)
-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个体发育晚期脊索被
脊椎取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