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居住区人民防空工程规划规范GB50808
![《城市居住区人民防空工程规划规范GB50808](https://img.taocdn.com/s3/m/4ff7960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7.png)
《城市居住区人民防空工程规划规范GB508082 术语2.0.1 居住区 residential district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 000人~50 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0.2 居住小区 residential quarter是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 000人~15 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一般称小区。
2.0.3 居住组团 housing cluster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人~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一般称组团。
2.0.4 人防工程 civil air defence works全称人民防空工程,系为保障战时人民防空指挥、通信、掩蔽等需要而建造的防护建筑。
按照使用功能分为指挥工程、医疗救护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人员掩蔽工程和配套工程。
按照构筑类型分为坑道式、地道式、单建掘开式和防空地下室。
2.0.5 医疗救护工程 woks of medical treatment and rescue 战时用于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早期治疗和部分专科治疗的人防工程。
按照其规模和任务的不同,医疗救护工程分为中心医院、急救医院、救护站三种。
2.0.6 防空专业队工程works of service team for civil air defence保障防空专业队掩蔽和执行防空勤务的人防工程。
一般包括专业队队员掩蔽部和装备(车辆)掩蔽部两个部分。
按执行防空勤务任务的不同,分为抢险抢修、医疗救护、消防、防化防疫、通信、运输、治安等工程。
2.0.7 人员掩蔽工程 personnel shelter主要用于保障人员掩蔽的人防工程。
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361b844f61fb7360a4c655d.png)
江苏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Code of civil air defence works for urban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2011-05-10发布2011-07-01实施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发布江苏省民防局江苏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DGJ32/TJ120-2011)主编部门:南京市人民防空办公室批准部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苏省民防局施行日期:2011年07月01日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站2011 南京前言经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苏省民防局批准,由南京市人民防空办公室组织,解放军理工大学主编,南京市地下工程设计院、南京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参编,共同编制了《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开展了广泛调查研究,并对调研资料进行了认真分析总结,同时参考了有关的标准、规范、规定,征求了省市规划管理部门、规划设计单位、人防主管部门和人防工程设计单位的意见。
本规范重点确定了城市各级别居住区的人防工程配建面积指标,对各类人防工程功能与布局做出规定,并对城市居住区详细规划中人防工程建设要求的表达形式做出了规定。
本规范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苏省民防局负责管理,南京市人民防空办公室、解放军理工大学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江苏省标准设计站组织发行。
因全省经济发展水平和人防工程建设实践存在差异,在试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人防工程系(地址:南京市海福巷1号,邮编:210007)。
本规范主编部门、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部门:南京市人民防空办公室主编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参编单位:南京市地下工程设计院南京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陈志龙徐利国尹峰张劲吴畏龚华栋郭东军杨红禹吴步旭余有山张敏之李薇董文俊蓝健于倩主要审查人:蒋永生朱海啸朱富坤刘光寰王文娟吕晓宁陈平袁学新殷友兰朱菊燕王荣玉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3)3 配建面积标准 (6)4 功能与布局要求 (7)4.1大型居住区 (7)4.2居住区 (9)4.3居住小区 (10)4.4居住组团 (12)4.5其它规定 (13)5 设置要求 (15)5.1家庭避难所 (15)5.2人员掩蔽工程 (15)5.3医疗救护工程 (16)5.4防空专业队工程 (16)5.5配套工程 (16)附录A 成果要求 (18)附录B 用词说明 (19)1 总则1.0.1 为指导城市居住区人民防空(以下简称人防)工程规划设计,增强居住区防空、防灾能力,结合我省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人防工程建设现状,制定本规范。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599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人民防空工程规划规范》的公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599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人民防空工程规划规范》的公告](https://img.taocdn.com/s3/m/afeb9e8b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09.png)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599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人民防空工程规划规范》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12.12.25
•【文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599号
•【施行日期】2013.05.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标准定额
正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1599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人民防空工程规划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城市居住区人民防空工程规划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808-2013,自2013年5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4.1.1、4.2.1、4.3.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有关出版社印刷,限内部发行。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2年12月25日。
江苏省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使用规定
![江苏省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使用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50674e54a5e9856a561260ce.png)
江苏省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使用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人民防空工程建设和平时开发利用,加强监督管理,发挥人民防空工程的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江苏省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使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前款所称人民防空工程(以下称人防工程),包括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等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以用于防空的地下室(以下称防空地下室)。
第三条人防工程建设和使用贯彻应建必建、质量至上、平战结合、合理利用的原则,实行谁使用、谁维护的管理制度。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人民防空工作的领导,将人防工程建设要求纳入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将人防工程使用管理纳入城市管理体系和公共安全管理体系。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民防空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称人防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人防工程建设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依法履行人民防空行政管理职能的开发区管理机构,按照职责做好本区域人防工程建设使用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公安、财政、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应急管理、卫生健康、市场监管、机关事务管理等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人防工程建设使用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规划建设第六条人防工程建设规划应当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并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医疗卫生规划等专项规划相衔接。
人防工程建设规划应当经上级人防主管部门评审,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编制详细规划时,应当会同人防主管部门落实人防工程建设规划内容,明确人民防空专业队、医疗救护、物资储备等专用工程的建设位置、规模等要求。
第八条人防工程的规划建设应当考虑与地下交通干线、地下疏散通道、地下商业设施等地下建筑的连通。
人防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制定连通计划并实施,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配合。
苏州市人民防空工程建设标准实施办法
![苏州市人民防空工程建设标准实施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9072c3dab9f3f90f76c61b84.png)
苏州市人民防空工程建设标准实施办法1、城乡规划区内新建民用建筑应严格按照《苏州市人民防空工程管理办法》(苏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05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建设标准修建人防工程。
在执行《管理办法》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时,县级市中心城区按3 %比例、中心城区范围外的按不低于2%比例修建6级(含)以上人防工程。
县级市中心城区范围划定须经本级政府批准,并报苏州市民防局备案。
2、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建设标准应同时满足《管理办法》和《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DGJ32/TJ120-2011)(以下简称省规范)规定的指标。
3、新建民用建筑按本实施办法第1、2条计算的应建人防工程面积大于项目地面总建筑面积(项目不得分割地块计算)的10%时,可按不低于地面总建筑面积的10%修建6级(含)以上人防工程;新建民用建筑项目为单体的除外。
4、新建民用建筑应严格按人防工程建设标准修建人防工程。
确因地质、地形、结构或者其他客观条件限制,部分或全部不能结合地面建筑修建人防工程的,经人防主管部门批准,配建人防工程面积不足部分应按规定缴纳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
城市居住区项目可以按不小于省规范指标建造人防工程,但未满足建设标准的不足部分应按规定缴纳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
5、新建民用建筑按标准设防外的地下空间应全部兼顾设防,确因客观条件限制或人防工程规划布局要求不能兼顾设防的,可参照地面非“满堂红”建筑按规定缴纳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
保障性住房(含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城市危旧房改造项目的兼顾设防面积不予计算。
6、城市地下交通干线、交通综合枢纽按照《RFJ02-2009轨道交通工程人民防空设计规范》设计。
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共同沟),水、电、气等生命线工程应全面兼顾人民防空需要,其关键部位和重点设施,必须符合人民防空防护标准。
7、城市地下综合体、大型(6000平方米及以上)地下工程的兼顾设防要求,按照地下工程内配置的经营管理人员数量,人均掩蔽面积达到1平方米以上、日均客流每5人1平方米标准修建6级(含)以上人防工程;地下综合体、大型地下工程的配套停车库和纯车库类项目不得低于一层建筑面积修建6级(含)以上人防工程。
GB5018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f1e8138af1ffc4ffe47ac7f.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强制性条文)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4年2月1日1.0.3 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各级标准控制规模,应符合表1.0.3的规定。
表1.0.3 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3.0.1 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应包括居住区用地和其他用地两类。
其各类、项用地名称可采用本规范第2章规定的代号标示。
3.0.2 居住区用地构成中,各项用地面积和所占比例应符合下列规定:3.0.2.1 居住区用地平衡表的格式,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5条的要求。
参与居住区用地平衡的用地应为构成居住区用地的四项用地,其他用地不参与平衡;3.0.2.2 居住区内各项用地所占比例的平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3.0.2的规定。
表3.0.2 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3.0.3 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应符合表3.0.3规定。
表3.0.3 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人)注:本表各项指标按每户3.2人计算。
5.0.2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
5.0.2.1 住宅日照标准应符合表5.0.2-1规定;对于特定情况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的标准;(2)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3)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
表5.0.2-1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2底层窗台面是指距室内地坪0.9m高的外墙位置。
5.0.5.2 无电梯住宅不应超过六层。
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当住宅分层入口时,可按进入住宅后的单程上或下的层数计算。
5.0.6.1 住宅建筑净密度的最大值,不应超过表5.0.6-1的规定;表5.0.6-1 住宅建筑净密度控制指标(%)注:混合层取两者的指标值作为控制指标的上、下限值。
江苏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
![江苏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4b09773866fb84ae55c8d2c.png)
江苏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江苏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Code of civil air defence works for urban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2011-xx-xx 发布 2011-xx-xx实施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发布江苏省民防局江苏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DB XXXXX-2011)主编部门:南京市人民防空办公室批准部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苏省民防局施行日期:2011年X月X日前言经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苏省民防局批准,由南京市人民防空办公室组织,解放军理工大学主编,南京市地下工程设计院、南京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参编,共同编制了《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开展了广泛调查研究,并对调研资料进行了认真分析总结,同时参考了有关的标准、规范、规定,征求了省市规划管理部门、规划设计单位、人防主管部门和人防工程设计单位的意见。
本规范重点确定了城市各级别居住区的人防工程配建面积指标,对各类人防工程功能与布局做出规定,并对城市居住区详细规划中人防工程建设要求的表达形式做出了规定。
本规范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苏省民防局负责管理,南京市人民防空办公室、解放军理工大学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江苏省标准设计站组织发行。
因全省经济发展水平和人防工程建设实践存在差异,在试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人防工程系(地址:南京市海福巷1号,邮编:210007)。
本规范主编部门、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部门:南京市人民防空办公室主编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参编单位:南京市地下工程设计院南京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陈志龙徐利国尹峰张劲吴畏龚华栋郭东军杨红禹吴步旭余有山张敏之李薇董文俊蓝健于倩主要审查人:蒋永生朱海啸朱富坤刘光寰王文娟吕晓宁陈平袁学新殷友兰朱菊燕王荣玉目次1 总则1.0.1 为指导城市居住区人民防空(以下简称人防)工程规划设计,增强居住区防空、防灾能力,结合我省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人防工程建设现状,制定本规范。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50225-2005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50225-2005](https://img.taocdn.com/s3/m/89e40a91960590c69ec376f3.png)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50225-2005第一章总则第06.1.0.1条为了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平战结合的人民防空工程(以下简称人防工程)中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防止和减少火灾对人防工程的危害,制定本规范。
第06.1.0.2条人防工程的防火设计,必须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针对人防工程发生火灾时的特点,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做到保障安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使用方便。
第06.1.0.3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供平时使用的下列用途的人防工程:一、商场、医院、旅馆、餐厅、展览厅、电影院、礼堂、旱冰场、体育场、舞厅、电子游艺场、图书资料库、档案库等;二、按火灾危险性分类属于丙、丁、戊类的生产车间和物品库房等。
本规范不适用于地下铁道、公路隧道及剧场等工程。
第06.1.0.4条人防工程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其出入口地面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第06.1.0.5条人防工程的防火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人防汽车库按现行的国家标准《汽车库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第一节一般规定第06.2.1.1条人防工程的总平面设计应根据城市的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其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
第06.2.1.2条人防工程内不应设置高压锅炉房、氨冷冻站和甲、乙类的生产车间、物品库房。
第06.2.1.3条人防工程内严禁采用液化石油气和闪点小于60℃的液体作燃料。
第06.2.1.4条人防工程内不宜设置哺乳室、幼儿园、托儿所及残疾人员工作的场所。
第06.2.1.5条人防工程平时使用层数不宜超过两层(丁、戊类生产车间和物品库房除外),且使用层的地面(或楼层)与室外地坪的高差不宜超过10m(米)。
第06.2.1.6条商场的营业厅、医院的病房、旅馆的客房以及会议室、展览厅、餐厅、旱冰场、体育场、舞厅、电子游艺场等宜设置在地下一层。
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129号——江苏省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使用规定
![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129号——江苏省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使用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b0b2ebca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a0.png)
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129号——江苏省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使用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11.13•【字号】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129号•【施行日期】2020.01.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军事其他规定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129号《江苏省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使用规定》已于2019年11月5日经省人民政府第4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省长:吴政隆2019年11月13日江苏省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使用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人民防空工程建设和平时开发利用,加强监督管理,发挥人民防空工程的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江苏省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使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前款所称人民防空工程(以下称人防工程),包括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等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以用于防空的地下室(以下称防空地下室)。
第三条人防工程建设和使用贯彻应建必建、质量至上、平战结合、合理利用的原则,实行谁使用、谁维护的管理制度。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人民防空工作的领导,将人防工程建设要求纳入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将人防工程使用管理纳入城市管理体系和公共安全管理体系。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民防空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称人防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人防工程建设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依法履行人民防空行政管理职能的开发区管理机构,按照职责做好本区域人防工程建设使用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公安、财政、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应急管理、卫生健康、市场监管、机关事务管理等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人防工程建设使用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1993年版)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1993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c5cca0716fc700abb68fc69.png)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建标[1993]542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7)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J137-90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四年二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三年七月十六日一、总则1、为确保居民基本的居住生活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提高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3、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各级标准控制规模,应符合以下图表中的规定。
其规划组织结构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
4、居住区的配建设施,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
其配建设施的面积总指标,可根据规划组织结构类型统一安排、灵活使用。
5、住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2)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3)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并将其纳入规划;4)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方便、舒适、安全、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5)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6)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7)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8)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
6、居住区规划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与规范的规定。
二、术语、代号1、城市居住区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规程目录(20165)_图文
![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规程目录(20165)_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e21767cf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4e.png)
DGJ32/J128-2011
64 轻型木结构建筑技术规程
DGJ32/TJ129-2011
65 地源热泵系统检测技术规程 DGJ32∕TJ130—2011
66 房屋面积测算技术规程
DGJ32∕TJ131—2011
67 城市轨道交通能源管理系统技术规程 DGJ32∕TJ132—2011
68
装配整体式自保温混凝土建筑技术规 程
17 建筑工程施工机械安装质量检验规程 DGJ32/J65-2015
18
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 准
DGJ32/J 71—2014
19 力值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规程
DGJ32/J 75—2009
20 基桩自平衡法静载试验技术规程
DGJ32/TJ 77—2009
21 雷达法检测建设工程质量技术规程
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规程目录(2016.5)
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
1 优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 DGJ32/TJ 04—2010
2 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3 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4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 5 建筑物沉降、垂直度检测技术规程
6 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DGJ32/J 08—2015 DGJ32/J 12—2005 DGJ32/J 16—2014 DGJ32/TJ18-2012
15.00
17.00 75.00 62.00
32.00
15.00
20.00 20.00 15.00
15.00 30.00
安全技术规程
86 劲性复合桩技术规程
DGJ32/TJ151-2013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数据监测系统技
87
人防工程的设计施工规范(3篇)
![人防工程的设计施工规范(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e2f175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51.png)
第1篇一、设计规范1. 设计依据:人防工程设计应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以及《人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038-2005)等标准进行。
2. 设计原则:人防工程设计应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充分考虑战时和平时两种使用需求。
3. 设计内容:人防工程设计应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通风、消防、防化、防护设备等专业的综合设计。
4. 结构设计:人防工程结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2)在核爆动荷载作用下,结构应具有一定的延性;(3)结构应满足战时和平时两种使用需求。
5. 设备设计:人防工程设备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设备选型合理,性能稳定,符合国家标准;(2)设备安装位置合理,便于操作和维护;(3)设备应具有防护功能,满足战时使用需求。
二、施工规范1. 施工准备: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熟悉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2)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方案;(3)组织施工人员培训,提高施工技能。
2. 施工过程:(1)土建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基础、主体结构、屋面等施工;(2)设备安装:按照设备安装规范,进行给排水、电气、通风、消防、防化等设备的安装;(3)防护设备安装:按照防护设备安装规范,进行防护门的安装和调试。
3. 施工质量控制:(1)严格把控材料、构件和设备的质量,确保符合国家标准;(2)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质量;(3)做好隐蔽工程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4. 施工安全:(1)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安全;(2)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3)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三、竣工验收1. 竣工验收依据:人防工程竣工验收应依据《人防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2004)等标准进行。
2. 竣工验收条件:人防工程竣工验收应满足以下条件:(1)工程已按设计要求完成,满足战时和平时使用需求;(2)各种设备试运转合格,满足战时和平时使用需求;(3)工程无漏水、裂缝等质量问题;(4)内部粉刷完成,回填土完成,通道通畅。
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61bd343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bd.png)
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一、总则1.1目的和依据:规定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要求,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2适用范围:适用于城市居住区的人防工程规划和设计,包括地下避难所、防空洞、防护建筑等。
二、规划设计2.1规划编制:根据城市布局、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情况,制定人防工程规划,注重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性。
2.2设计原则:确保避难所供应充足、合理布局,防空设施布局合理,结构牢固、安全可靠。
2.3设计要求:根据功能划分,规划设计避难所、洞壁、进退通道、排烟设施、供水排水设备等。
三、避难所设计3.1避难所分类:根据使用房间、人员容量和功能要求,将避难所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3.2结构设计:避难所的结构应具备抗震、抗爆、防火等能力,顶板和地板应能经受一定程度的爆炸冲击和地震作用。
3.3照明通风:避难所应保证充足的自然光照和通风条件,设置照明和通风设施。
3.4水、电、燃气供应:避难所应有独立的供水、供电和供燃气系统,确保长时间内正常供应。
四、进退通道设计4.1数量要求:根据避难所人数和使用面积,计算出合理的进出通道数量。
4.2宽度要求:通道的宽度应满足人员疏散的需要,通道两侧应设置防护栏杆或墙壁,确保通道畅通。
4.3通道材料:通道材料应采用防火、耐腐蚀和耐冲击的材料,确保通道结构的稳定和安全性。
五、排烟通风设计5.1设计要求:避难所内应设置排烟设施,确保正常的空气流通和烟雾排放,减少中毒和窒息的风险。
5.2设备选型:排烟设备应选用适当的排风机、风道和排烟口,满足排烟的要求。
5.3操作控制:排烟设备应有实时监测,能自动控制排烟设备的运行和开启。
六、供水排水设计6.1设计要求:避难所应有自备水源和排水设备,满足人员的生活和消防用水需要。
6.2水源设计:水源可以是自备水池、水井等地下水源,也可以是远程供水,确保水质达标。
6.3排水设计:避难所应设置合理的洗手间和卫生设施,并有排水设备进行污水的处理和排放。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局部修订条文及其条文说明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局部修订条文及其条文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c02e568d84868762caaed558.png)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局部修订条文及其条文说明2002年3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93局部修订条文及其条文说明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公告第31号关于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1998]94号)的要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进行了局部修订。
我部组织有关单位对该规范局部修订的条文进行了共同审查,现予批准,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其中,1.0.3、3.0.1、3.0.2、3.0.3、5.0.2(第1款)、5.0.5(第2款)、5.0.6(第一款)、6.0.1、6.0.3、6.0.5、7.0.1、7.0.2(第3款)、7.0.4(第1款的第5项)、7.0.5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该规范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规定同时废止。
局部修订的具体内容,将在近其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登载。
现予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年3月11日1 总则1.0.3 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各级标准控制规模,应符合表1.0.3的规定。
1.0. 3a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
1.0.4 居住区的配建设施,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
其配建设施的面积总指标,可根据规划布局形式统一安排、灵活使用。
1.0.5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0.5.1 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1.0.5.2 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1.0.5.3 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社会经济、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并将其纳入规划;1.0.5.4 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和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1.0.5.5 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1.0.5.6 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1.0.5.7 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1.0.5.8 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1.0.6 居住区规划设计除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苏州市人民防空工程建设标准实施办法
![苏州市人民防空工程建设标准实施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a10ace5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84.png)
苏州市人民防空工程建设标准实施办法苏州市人民防空工程建设标准实施办法1、城乡规划区内新建民用建筑应严格按照《苏州市人民防空工程管理办法》(苏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05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建设标准修建人防工程。
在执行《管理办法》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时,县级市中心城区按3 %比例、中心城区范围外的按不低于2%比例修建6级(含)以上人防工程。
县级市中心城区范围划定须经本级政府批准,并报苏州市民防局备案。
2、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建设标准应同时满足《管理办法》和《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DGJ32/TJ120-2011)(以下简称省规范)规定的指标。
3、新建民用建筑按本实施办法第1、2条计算的应建人防工程面积大于项目地面总建筑面积(项目不得分割地块计算)的10%时,可按不低于地面总建筑面积的10%修建6级(含)以上人防工程;新建民用建筑项目为单体的除外。
4、新建民用建筑应严格按人防工程建设标准修建人防工程。
确因地质、地形、结构或者其他客观条件限制,部分或全部不能结合地面建筑修建人防工程的,经人防主管部门批准,配建人防工程面积不足部分应按规定缴纳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
城市居住区项目可以按不小于省规范指标建造人防工程,但未满足建设标准的不足部分应按规定缴纳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
5、新建民用建筑按标准设防外的地下空间应全部兼顾设防,确因客观条件限制或人防工程规划布局要求不能兼顾设防的,可参照地面非“满堂红”建筑按规定缴纳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
保障性住房(含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城市危旧房改造项目的兼顾设防面积不予计算。
6、城市地下交通干线、交通综合枢纽按照《RFJ02-2009轨道交通工程人民防空设计规范》设计。
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共同沟),水、电、气等生命线工程应全面兼顾人民防空需要,其关键部位和重点设施,必须符合人民防空防护标准。
7、城市地下综合体、大型(6000平方米及以上)地下工程的兼顾设防要求,按照地下工程内配置的经营管理人员数量,人均掩蔽面积达到1平方米以上、日均客流每5人1平方米标准修建6级(含)以上人防工程;地下综合体、大型地下工程的配套停车库和纯车库类项目不得低于一层建筑面积修建6级(含)以上人防工程。
《南京城市人防工程规划》部分条款
![《南京城市人防工程规划》部分条款](https://img.taocdn.com/s3/m/e41dc5e819e8b8f67c1cb99a.png)
《南京城市人防工程规划》部分条款
第二十九条人防工程配套控制要求
1、地面总建筑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的居住区(生活区)、功能园区(包括产业园区、开发区、文教区等)均配建救护站工程,有效面积不低于900平方米。
2、地面总建筑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的居住区(生活区)、功能园区(包括产业园区、开发区、文教区等)配建救护站工程, 有效面积不低于900平方米;另配建专业队人员掩蔽部或医疗救护车辆掩蔽部,有效面积不低于900平方米。
3、地面总建筑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的居住区(生活区)、功能园区(包括产业园区、开发区、文教区等)配建的专业队人员掩蔽部和车辆掩蔽部总有效面积不低于1800平方米。
4、大型地下公共空间开发项目可配建专业队车辆掩蔽部,掩蔽车辆不少于20辆。
第三十七条新建工程以河西中保片、城南雨花片、城东孝陵卫片、城北上元门片、新尧片以及大厂片为控制重点。
治安、医疗救护、运输等专业队工程宜结合居民区的分布进行布局;抢险抢修、消防和防化等专业队工程,在贮存大量有毒液体、重毒气体的工厂、贮罐或仓库等重要经济目标周围的200-1200米的环形区域布置建设;在其它重要经济目标周围100米-1000米环形区域布置建设。
江苏省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标准
![江苏省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ac34cd4c850ad02df804105.png)
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Code of civil air defence works for urban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andconstruction2011-xx-xx 发布 2011-xx-xx实施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DB XXXXX-2011)主编部门:市人民防空办公室批准部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民防局施行日期:2011年X 月X 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发布省民防局前言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民防局批准,由市人民防空办公室组织,解放军理工大学主编,市地下工程、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参编,共同编制了《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以下简称规)。
本规在编制过程中,开展了广泛调查研究,并对调研资料进行了认真分析总结,同时参考了有关的标准、规、规定,征求了省市规划管理部门、规划设计单位、人防主管部门和人防工程设计单位的意见。
本规重点确定了城市各级别居住区的人防工程配建面积指标,对各类人防工程功能与布局做出规定,并对城市居住区详细规划中人防工程建设要求的表达形式做出了规定。
本规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民防局负责管理,市人民防空办公室、解放军理工大学负责具体容的解释,省标准设计站组织发行。
因全省经济发展水平和人防工程建设实践存在差异,在试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人防工程系(地址:市海福巷1号,邮编:210007)。
本规主编部门、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部门:市人民防空办公室主编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参编单位:市地下工程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志龙徐利国峰劲吴畏龚华栋郭东军红禹吴步旭余有山敏之薇董文俊蓝健于倩主要审查人:永生朱海啸朱富坤光寰王文娟吕晓宁平袁学新殷友兰朱菊燕王荣玉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3)3 配建面积标准 (6)4 功能与布局要求 (7)4.1大型居住区 (7)4.2居住区 (9)4.3居住小区 (10)4.4居住组团 (12)4.5其它规定 (13)5 设置要求 (15)5.1家庭避难所 (15)5.2人员掩蔽工程 (15)5.3医疗救护工程 (16)5.4防空专业队工程 (16)5.5配套工程 (16)附录A 成果要求 (18)附录B 用词说明 (19)1 总则1.0.1 为指导城市居住区人民防空(以下简称人防)工程规划设计,增强居住区防空、防灾能力,结合我省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人防工程建设现状,制定本规。
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729926fb9d528ea80c77948.png)
江苏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Code of civil air defence works for urban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andconstruction2011-05-10发布2011-07-01实施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发布江苏省民防局江苏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DGJ32/TJ120-2011)主编部门:南京市人民防空办公室批准部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苏省民防局施行日期:2011年07月01日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站2011 南京前言经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苏省民防局批准,由南京市人民防空办公室组织,解放军理工大学主编,南京市地下工程设计院、南京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参编,共同编制了《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开展了广泛调查研究,并对调研资料进行了认真分析总结,同时参考了有关的标准、规范、规定,征求了省市规划管理部门、规划设计单位、人防主管部门和人防工程设计单位的意见。
本规范重点确定了城市各级别居住区的人防工程配建面积指标,对各类人防工程功能与布局做出规定,并对城市居住区详细规划中人防工程建设要求的表达形式做出了规定。
本规范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苏省民防局负责管理,南京市人民防空办公室、解放军理工大学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江苏省标准设计站组织发行。
因全省经济发展水平和人防工程建设实践存在差异,在试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人防工程系(地址:南京市海福巷1号,邮编:210007)。
本规范主编部门、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部门:南京市人民防空办公室主编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参编单位:南京市地下工程设计院南京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陈志龙徐利国尹峰张劲吴畏龚华栋郭东军杨红禹吴步旭余有山张敏之李薇董文俊蓝健于倩主要审查人:蒋永生朱海啸朱富坤刘光寰王文娟吕晓宁陈平袁学新殷友兰朱菊燕王荣玉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3)3 配建面积标准 (6)4 功能与布局要求 (7)4.1大型居住区 (7)4.2居住区 (9)4.3居住小区 (10)4.4居住组团 (12)4.5其它规定 (13)5 设置要求 (15)5.1家庭避难所 (15)5.2人员掩蔽工程 (15)5.3医疗救护工程 (16)5.4防空专业队工程 (16)5.5配套工程 (16)附录A 成果要求 (18)附录B 用词说明 (19)1 总则1.0.1 为指导城市居住区人民防空(以下简称人防)工程规划设计,增强居住区防空、防灾能力,结合我省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人防工程建设现状,制定本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Code of civil air defence works for urban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2011-xx-xx 发布2011-xx-xx实施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发布江苏省民防局江苏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DB XXXXX-2011)主编部门:南京市人民防空办公室批准部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苏省民防局施行日期:2011年X月X日前言经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苏省民防局批准,由南京市人民防空办公室组织,解放军理工大学主编,南京市地下工程设计院、南京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参编,共同编制了《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开展了广泛调查研究,并对调研资料进行了认真分析总结,同时参考了有关的标准、规范、规定,征求了省市规划管理部门、规划设计单位、人防主管部门和人防工程设计单位的意见。
本规范重点确定了城市各级别居住区的人防工程配建面积指标,对各类人防工程功能与布局做出规定,并对城市居住区详细规划中人防工程建设要求的表达形式做出了规定。
本规范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苏省民防局负责管理,南京市人民防空办公室、解放军理工大学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江苏省标准设计站组织发行。
因全省经济发展水平和人防工程建设实践存在差异,在试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人防工程系(地址:南京市海福巷1号,邮编:210007)。
本规范主编部门、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部门:南京市人民防空办公室主编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参编单位:南京市地下工程设计院南京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陈志龙徐利国尹峰张劲吴畏龚华栋郭东军杨红禹吴步旭余有山张敏之李薇董文俊蓝健于倩主要审查人:蒋永生朱海啸朱富坤刘光寰王文娟吕晓宁陈平袁学新殷友兰朱菊燕王荣玉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3)3 配建面积标准 (6)4 功能与布局要求 (7)4.1大型居住区 (7)4.2居住区 (9)4.3居住小区 (10)4.4居住组团 (12)4.5其它规定 (13)5 设置要求 (15)5.1家庭避难所 (15)5.2人员掩蔽工程 (15)5.3医疗救护工程 (16)5.4防空专业队工程 (16)5.5配套工程 (16)附录A 成果要求 (18)附录B 用词说明 (19)1 总则1.0.1 为指导城市居住区人民防空(以下简称人防)工程规划设计,增强居住区防空、防灾能力,结合我省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人防工程建设现状,制定本规范。
1.0.2 本省行政区域内县级(含)以上城市新建、改造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建设均应执行本规范。
县级以下城镇的居住区人防工程建设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1.0.3 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建设应贯彻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以“布局合理、功能配套、体系完整”为目标,并应遵循下列要求:1 综合考虑所在城市设防标准、经济发展、居住区所处的环境条件,符合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人防工程规划的要求;2 居住区人防工程尽量连通,形成网络;3 满足居民就近掩蔽。
1.0.4 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包括人员掩蔽工程、医疗救护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及配套工程。
1.0.5 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建设应注重平战结合、平灾结合。
1.0.6 城市居住区规模按规划居住人口分为大型居住区、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四级,按表1.0.6确定。
表1.0.6 城市居住区分级标准(人)1.0.7 城市居住区人口规模介于表1.0.6确定的各级指标之间时,除配建下一级应配建的各类人防工程以外,还应根据所增加的人数,增配高一级的有关项目及增加有关指标。
1.0.8 城市居住区按用地性质分为一类居住区、二类居住区、三类居住区。
1.0.9 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建设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的相关标准、规范,以及当地人防工程建设管理规定。
2 术语2.0.1 城市居住区urban residential district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0.2 居住小区residential quarter一般称小区,是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0.3 居住组团housing cluster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0.4 一类居住区first-class residential district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居住区。
2.0.5 二类居住区second-class residential district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居住区。
2.0.6 三类居住区third-class residential district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等用地有混合交叉的居住区。
2.0.7 保障类居住区supportability- type residential district在二、三类居住用地中,通过土地划拨建设、设有一定准入机制的政策性居住用地,包括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其他保障性住房等。
2.0.8 人防工程civil air defence works具有预定战时防空功能的地下防护建筑,包括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防指挥、医疗救护等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
2.0.9 指挥工程command works战时城市防空袭行动中,供指挥人员实施指挥的人防工程。
2.0.10 医疗救护工程woks of medical treatment and rescue战时对伤员独立进行早期救治工作的人防工程。
按照医疗分级和任务的不同,医疗救护工程可分为中心医院、急救医院、救护站等。
2.0.11 人员掩蔽工程personnel shelter主要用于保障人员掩蔽的人防工程。
2.0.12 防空专业队工程service team for civil air defence保障防空专业队(即按专业组成的担负人民防空勤务的组织,其中包括抢险抢修、医疗救护、消防、防化防疫、通信、运输、治安等专业队)掩蔽和执行某些勤务的人防工程。
2.0.13 配套工程indemnificatory works指战时的保障性人防工程(即除指挥工程、医疗救护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和人员掩蔽工程以外的其他人防工程),主要包括人防物资库、人防汽车库、食品站等。
2.0.14 人防工程建筑面积floor area of civil air defence works人防工程各层外边缘所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
2.0.15 人防物资库storehouse of civil air defence为战时储存粮食、医药、油料和其他必需物资的人防工程。
2.0.16 家庭避难所family shelter用于战争、灾害发生时,保障家庭人员掩蔽的地下建筑,一般构筑在住宅下方,也可构筑于家庭院落内部。
3 配建面积标准3.0.1 一类居住区低层住宅人防工程配建面积指标按表3.0.1确定。
表3.0.1 一类居住区低层住宅人防工程配建面积指标3.0.2 二、三类居住区人防工程配建面积指标按表3.0.2确定。
表3.0.2 二、三类居住区人防工程配建面积指标(建筑面积,㎡/人)3.0.3 保障类居住区人防工程配建面积指标按表3.0.3确定。
表3.0.3 保障类居住区人防工程配建面积指标(建筑面积,㎡/人)4 功能与布局要求4.1 大型居住区4.1.1 二、三类大型居住区人防工程功能配置指标应符合表4.1.1的规定。
表4.1.1 二、三类大型居住区人防工程功能配置指标(建筑面积,㎡/人)4.1.2 保障类大型居住区人防工程功能配置指标应符合表4.1.2的规定。
表4.1.2 保障类大型居住区人防工程功能配置指标(建筑面积,㎡/人)4.1.3 大型居住区人防指挥工程宜结合街道办公场所或社区行政中心就近布置。
其建筑面积应不小于1200平方米,防护标准应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4.1.4 大型居住区医疗救护工程配置与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1 省会城市大型居住区应配建急救医院1处,国家一、二类设防城市大型居住区宜配建急救医院1处。
急救医院结合区域内地面医疗设施布置,建筑面积不小于2200平方米;2 救护站宜结合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布置,建筑面积不小于1200平方米;3 急救医院、救护站防护标准应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4.1.5 大型居住区防空专业队工程配置与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1 各类防空专业队工程保障服务半径应小于3000米;2 防空专业队工程类型以抢险抢修、医疗救护、治安、消防为主;3 防空专业队工程总规模按规划居住人口人均指标控制,各类防空专业队工程规模按比例控制,具体按表4.1.5-3确定。
表4.1.5-3 大型居住区防空专业队工程配置表4.1.6 大型居住区配套工程配置与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1 配套工程主要包括物资库、食品站、区域电站及区域供水站等工程;2 配套工程人均指标包括物资库、食品站,区域电站及区域供水站面积不计入人均配套工程指标。
工程配置要求按表 4.1.6-2确定。
表4.1.6-2 大型居住区配套工程配置表4.2 居住区4.2.1 二、三类居住区人防工程功能配置指标应符合表4.2.1的规定。
表4.2.1 二、三类居住区人防工程功能配置指标(建筑面积,㎡/人)4.2.2 保障类居住区人防工程功能配置指标应符合表 4.2.2的规定。
表4.2.2 保障类居住区人防工程功能配置指标(建筑面积,㎡/人)4.2.3 居住区医疗救护工程以救护站为主,应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建筑面积不小于1200平方米,防护标准应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4.2.4 居住区防空专业队工程总规模按规划居住人口人均指标控制,各类专业队工程规模按比例控制,具体按表4.2.4确定。
表4.2.4 居住区防空专业队工程配置表4.2.5 居住区配套工程配置与布局要求按大型居住区的相关规定执行。
4.3 居住小区4.3.1 二、三类居住小区人防工程功能配置指标应符合表4.3.1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