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点复习之论语选读知识点梳理
论语高考知识点梳理
论语高考知识点梳理《论语》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
作为中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也是高考考试中的常见考点之一。
本文将对《论语》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人物形象《论语》中的人物形象是该作品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
其中,孔子自然是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学生需要熟悉孔子的生平事迹、言行举止以及他对教育、政治、伦理等方面的看法。
此外,还要了解孔子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他与学生之间的师徒关系,这种关系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师道尊严。
另外,《论语》中还有一些孔子的学生,如颜回、子路、子贡等,他们与孔子的对话、言行也是高考中的热门考点。
学生需要对这些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他们的身份背景、言行举止以及他们对孔子问题的提问和孔子对他们的回答。
二、思想内容《论语》的思想内容涵盖了伦理、政治、教育等各个领域,在高考中也是常见的考点。
学生需要明确每一章节的重点内容,并能够解读其中的思想内涵。
下面列举一些重要的思想内容供学生参考:1. 仁:《论语》中“仁”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需要了解仁的内涵,并能够解读相关的对话和例子。
此外,还要了解孔子对于仁的重视以及他提出的仁的实践方法。
2. 学习:《论语》中的许多章节都和学习有关,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
学生需要了解孔子对学习的态度和他对学习方法的要求。
同时,也要能够解读相关的对话和例子。
3. 政治:《论语》中还涉及到一些关于政治的问题,如“君子”、“礼”等概念。
学生需要了解孔子对政治的思考以及他对于国家治理和社会秩序的观点。
三、语言特点《论语》的语言是古代汉语,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在学习中需要引起学生的重视。
学生需要熟悉古汉语的基本语法结构和常见词语的用法,同时还需要理解文中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此外,学生还需要能够理解古汉语中一些常见的典故和成语的含义,因为这些典故和成语在高考中经常作为考点出现。
高考语文论语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语文论语知识点总结大全(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考语文论语知识点总结大全《论语》是语文中的名著,是必学内容。
2023高考名著《论语》最全考点汇总
2023高考名著《论语》最全考点汇总前言《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典名著之一,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传承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作为高考必读名著,《论语》在高考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旨在总结《论语》的最全考点,助力高考备考。
《论语》的题材- 孔子思想的基本特征- 仁、礼、义、道- 孔子的政治思想- 五德政治、君主立国、三纲五常、民贵君轻、去杀戮化童蒙、爱民为本、重文轻武、修身育人- 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个性教育、智育、仁育、政治教育、青年教育《论语》的重要语录学而-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为政-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事必死于闲,而功必成于勤。
”八佾-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的解读- 《论语》的基本精神是儒家的“仁”,孔子的全部思想都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 《论语》强调“学”,认为研究是获取知识的源泉和途径。
在研究上要坚持温故而知新、知行合一。
- 《论语》反对权谋政治,主张以德治国。
- 《论语》提倡德行、教育,认为个人德性的提高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之一。
《论语》的名句翻译- “巧言令色,鲜矣仁!” (美言好语,华而不实,这使仁失去了它的真正含义。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当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时,我们难道不感到高兴吗?)-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追求新知识之前,我们应该先审视并巩固自己的基础。
)- “事必死于闲,而功必成于勤。
”(把时间白白浪费在无聊的事情上只会导致失败,只有通过勤奋工作才能实现成功。
)结语《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含义丰富的著作,阅读和理解《论语》对于认识中国文化和提高自身人文素养有很大帮助。
经过我们对《论语》的分析和总结,相信各位考生可以更好地备考高考,取得优异成绩。
论语高考知识点汇总
论语高考知识点汇总孔子的《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之作,也是高考中重要的文化遗产内容。
下面将对《论语》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汇总,以供高考复习参考。
一、《论语》概述《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以言语为主,记载了孔子及其学说的重要观点和思想。
它包含了孔子的学说、政治、伦理、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论语》的分类《论语》分为20篇,每篇包括多个章节,共有496章。
根据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孔子篇:主要记载了孔子本人的思想和言行,是《论语》的核心部分。
2. 学而篇:主要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并提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观点。
3. 为政篇:主要涉及了君主、官员的职责和修养,倡导贤能治国。
4. 八佾篇:主要讲述了孔子如何进行礼仪教育和八佾舞的故事。
5. 里仁篇:重点阐述了仁爱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
6. 兼爱篇:主要表达了孔子关于爱国、爱人的思想。
7. 季氏篇:主要讲述了季氏家族的事迹,探讨了家族道德和家庭教育的问题。
8. 述而篇:主要集中于孔子对各种事物的评价和观察。
9. 泰伯篇:主要描写了孔子对周公的评价和敬仰。
10. 雍也篇:主要讲述了孔子的学问、行为、为人等方面的论述。
11. 乡党篇:主要记录了孔子与乡党的对话,讨论了礼仪和政治的问题。
三、《论语》的重要思想内容《论语》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载体,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思想观点。
以下列举了几个重要的知识点,供高考复习参考:1. 仁:孔子强调了仁爱的重要性,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
他认为仁者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学:孔子主张勤学苦练,提出了“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的观点。
3. 君子:孔子构建了君子的标准,强调了君子应该有仁爱、勇气、诚信等品质,并注重修养和自律。
4. 礼:孔子提倡注重礼仪的教育,认为通过学习礼仪可以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高考必考论语知识点
高考必考论语知识点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一直以来都是高考必考的重点内容之一。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和归纳一些高考必考的论语知识点。
一、仁爱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所强调的一种道德准则,即要善待他人,不要做出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这一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尊重他人、互助友爱的价值观相契合。
高考中常考寻找与这一思想相关的论述。
二、教育思想论语中有许多关于教育的论述,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强调了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高考中经常考察这些论述的含义和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中有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如"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的政治理念和道德准则。
这些思想常常被作为议论文或政治哲学题材的考点。
四、君子品德君子品德是论语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君子不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反映了儒家思想对人格修养和价值追求的要求。
这一部分的考点常常涉及到如何通过个人努力成为有道德高尚的人。
五、孔子弟子的学问与品行孔子的弟子们也是论语中的重要人物,他们不仅仅在学问上有所成就,也在道德行为上树立了典范。
他们的名言和行为常常成为一些考题的内容,需要考生对他们的言行有深入的了解。
六、家庭伦理论语中探讨了家庭伦理和家庭观念的问题,如"君子爱人"、"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等,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的家庭观念和亲情伦理。
这些内容常常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类题目的考点。
总结起来,高考中论语作为重要的文化知识点,涵盖了道德伦理、教育、政治理念、个人修养等方面的内容。
高考论语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考论语知识点归纳大全随着高考的逐渐临近,作为高中生最重要的一站,高考备考变得尤为关键。
而论语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经常成为高考中的热点考点。
因此,对于论语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对于高考复习必不可少。
以下是高考论语常见知识点的归纳大全,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论语》的作者及背景《论语》是我国古代哲学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学生编写而成。
它反映了周朝末年到春秋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孔子的政治主张,以及孔子及其弟子对待人际关系、教育、政治以及道德观念的见解。
二、《论语》的鸿篇巨制《论语》包括20篇,共有495章。
每篇聚焦于不同的主题,包括仁、义、礼、智、忠、信等。
其中最著名的篇章有《学而篇》、《为政篇》、《子罕篇》等。
三、《论语》中的经典名言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应该及时复习,这样不是很愉快吗?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需要反复复习,只有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才能真正掌握。
2. 巧言令色,鲜矣仁!- 虚伪的言语和虚伪的外貌,很难称得上是仁德。
这句话提醒我们,真正的品德和人格不能仅仅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和外表。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自己也不要对别人这样做。
这句话强调了互惠互利和对他人的尊重。
4.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就不知道她是否可靠。
这句话要求我们要重视信用的重要性,维护我们自己的信誉。
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并学习。
这句话提醒我们,学习不应该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还应该从身边的人和事中汲取智慧。
四、《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鼻祖之一,他的教育思想也体现在《论语》中。
1.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仁德品质,而不只是追求功利和知识的积累。
2. 教育要注重实践,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改善和提高个人的品德。
3. 教育应该关注个体的发展和全面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注重学术成绩。
高考语文《论语选读》课文知识点背诵梳理汇总
《<论语>选读》课文知识点梳理第一课为政以德孔子主张运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反对暴政与刑杀;以仁义道德来教导百姓,用制度礼义来说服百姓,百姓才有廉耻之心而走正道。
1.“德”与“礼”“德”与“礼”是孔子治国为政的主要主张。
“德”是对个人的要求,以“仁”为核心。
对统治者而言,应该执行“仁政”,对百姓不过分压迫剥削,这客观上对百姓有利。
“礼”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制度,孔子提倡以“伦理”为基础的严格的“等级”制,作为治理国家的规范;二是个人之“礼”,即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个人准则,服从于制度之“礼”。
古代的“德治”是建立在“人治”基础上的一种政治理想体系,与今天的“以德治国”有本质的区别。
它虽在一定程度上对统治者有约束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它与民主、法治是不兼容的。
但它作为“法治”的辅佐,建立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规范人(包括统治者与百姓)的行为,以实现社会的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还是有其积极的意义,对今天也有借鉴作用。
2.民生与教化孔子的天道观是唯物的,崇尚自然的。
他不会高唱仁爱的赞歌而忽视老百姓的温饱。
子贡问政时,他先强调“足食”,然后才是“教之”。
当然,在孔子的思想中,物质与精神都不容忽视而更倾向于精神。
当两者必选其一时,孔子做出“去食”的选择,这正体现了儒家“舍生取义”的思想主张。
3.先富后教孔子提出“富民”和“教民”的思想,而且是“先富后教”,这是正确的。
但这并不是说“富”比“教”重要。
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两者没有矛盾,反映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思。
他主张为政以“德”,就要保证百姓基本生活,满足物质需求,这是基础,所以提倡“富之”;但他又主张治国以“礼”,就要重视“教化”,使百姓能遵守“礼”,就要提倡百姓有一种精神力量,所以他又很重视人的基本准则,如“信”、“仁”等,甚至把它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高考论语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论语知识点归纳总结《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录,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考中,论语作为重要的文化素材,常常出现在语文考试中。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论语》的知识点,下面将对常见的高考考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论语》的作者和背景《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在高考中,要求考生对《论语》的作者和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论语》的作者是孔子,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尊称为“万世师表”。
《论语》的背景是春秋时期的中国,这个时期国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思考着如何实现社会秩序和个人道德修养。
《论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二、《论语》的核心思想《论语》以孔子言行为主要内容,围绕着“仁”、“礼”、“廉”、“孝”、“忠”等价值观念展开。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核心思想:1. 仁:《论语》强调“仁者爱人”,主张人们应该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展现出仁爱之心,关心他人,理解他人,摒弃私心和利己主义。
2. 礼:《论语》强调“礼尚往来”,主张人们应该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3. 孝:《论语》强调“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主张子女应该尊敬父母,孝顺长辈。
4. 忠:《论语》强调“君子爱人以义”,主张人们应该对国家、家族和朋友忠诚,不图私利,为他人着想。
三、《论语》的教育思想《论语》是一部重要的教育经典,融入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教育思想: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强调人们应该虚心好学,不以年龄、地位等为耻,积极向他人请教,不断追求知识。
2. “温故而知新。
”《论语》强调人们应该反复温习已学知识,不断加深理解,从而能够理解新的知识和事物。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强调人们应该热爱学习,将学习过程变得愉悦和有趣,通过快乐学习来提高自身素质。
四、《论语》的社会价值《论语》在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中都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以下是一些方面:1. 关注社会公德和个人道德。
高考论语必考知识点
高考论语必考知识点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对于中国人而言具有极高的重要性。
在高考中,论语常常是考查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对高考论语必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孔子的生平和思想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誉为儒家学派创始人。
高考中常常考查孔子的生平和思想,包括他的出生地、教育理念、政治主张等等。
二、论语的基本特点和组成论语是由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
它以言简意赅、言犀利、语重心长为特点,内容兼具道德、教育、政治等方面的思想。
三、核心思想及其内涵论语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仁、礼、孝、忠等,这些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代表着人际关系中的友善、善意和关怀;礼则是社会生活中的规范与规矩;孝则是对待父母的敬重和孝顺;忠则是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
四、经典语录及其含义论语中有许多经典的语录被广泛引用和传颂,这些语录往往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启示。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识的持续积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则告诉我们知识的掌握应当与实践相结合。
五、论语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虽然论语诞生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但其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例如,“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论语告诉我们应当注重一个人的品格和内涵,而非只看表面的言辞和外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在他人身上寻找榜样的价值。
结语:高考论语必考知识点主要包括孔子的生平与思想、论语的基本特点与组成、核心思想及其内涵、经典语录的含义以及论语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等。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考生可以更好地应对高考论语相关的题目,提升分数。
论语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论语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也是高考考试中的常见知识点。
通过对论语的深入研究和总结,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儒家文化的精髓,还能够为高考备考提供有力的知识支持。
本文将结合高考知识点,对论语进行归纳总结。
一、论语概述论语是儒家学派的核心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而成。
其内容囊括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包含了伦理道德、政治治理、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研究儒家学说的重要文献。
在高考中,对于论语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二、论语常见知识点总结1. 学而篇《学而篇》是论语的第一篇,也是论语中的开篇之作。
这篇主要围绕教育、学习和修身进行论述,强调了个体的自我完善和对道德伦理的追求。
在高考中容易涉及的知识点有:(1)父母之爱:尊敬父母是儒家伦理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孔子讲究孝道,他在《学而篇》中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强调孩子应当尊重父母,不离家远行,如要出门也应有明确目的。
(2)以身作则:《学而篇》中有这样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
”这是孔子对自己修身的要求,也是他提倡以身作则的思想。
他认为要求他人去做的事情,首先要求自己能做到。
2. 为政篇《为政篇》是论语中涉及政治治理的重要篇章,提出了关于治国理政的许多观点。
高考中常见的考点有:(1)仁政:孔子主张以仁义来治理国家,他说:“修己以敬,自有家正,家正而后可以国正。
”这是指要做到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个人修养和家庭的和谐来达到国家的治理。
(2)君子的要求: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高尚的品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他说:“君子,和而不同。
”强调君子应具有宽容并善于接纳不同的言论和观点。
3. 中庸篇《中庸篇》是论语中的重要篇章,讨论了处于中庸状态的道德和精神境界。
在高考中考查的知识点有:(1)中庸之道:孔子关于中庸的思想,认为中庸是一种合理平衡的状态,不偏于极端。
他说:“中庸之道,庸也者,君子之道也。
”孔子提倡人们应该追求中庸的道德和精神境界,避免过分偏向某一方面。
高考语文重点文言文知识梳理复习-《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含解析)
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质”“施”“齐”“贼”“举”“治”“明”“攻”“与”“独”等重要实词。
2.背诵《〈论语〉十二章》《〈老子〉四章》第24、33章和《五石之瓠》《礼运(节选)》,翻译重点句子。
3.掌握状语后置的特点。
单篇梳理-《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通读全文,解释加点的词语。
《论语》十二章(第1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①()有道..②()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第2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第3章)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第4章)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第5章)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第6章)子曰:“质胜文.①()则野.②(),文胜质则史.③()。
(),然后君子。
”(《雍也》)文质彬彬....④(),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第7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乎?死而后已.②(),不亦远乎?”(《泰伯》)(第8章)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第9章)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第10章)颜渊问仁。
子曰:“克.①()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②()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③()。
”子曰:(),请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④⑤()斯语矣。
”(《颜渊》)(第11章)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①②()‘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②(),可(第12章)子曰:“小子..①以观.③(),可以群.④(),可以怨.⑤()。
迩.⑥()之事.⑦()父,远之事君。
高考语文总复习名著专题03:《论语》知识梳理(学生)
《论语》知识梳理一、关于《论语》的重要内容梳理:1、“礼和仁”。
孔子生活在春秋中晚期,当时,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在商周的社会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套完整的礼制已经逐渐丧失,但是适合社会发展的,新的礼制还没有形成。
战乱纷飞、诸侯争霸,孔子反对以政治高压、残酷刑法来强迫人民服从。
孔子所强调的“礼”,是一种政治秩序;所强调的“仁”,是一种道德规范。
从现实看,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这种仁和礼是有上下、尊卑、贵贱等级之分的。
孔子所阐述的“礼”核心可以理解为“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是“正名”的主张。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正名”的内容。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一部《论语》中,讲到“仁”的超过100处,但是在不用的情境,孔子对“仁”解释也是不同的。
从整体精神来把握的话,《论语》中有关“仁”的解释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类型一:“仁者爱人”,对“仁“的原有意义进行确认和继承;类型二:“克己复礼为仁”,对“仁”这个概念进行扩了扩展和提升,提出仁爱之心必须从爱亲人开始培养,也从另一面体现了做人的根本道理。
类型三:“泛爱众而亲仁”,要把对家庭的亲情、血缘之爱扩展为对朋友的友爱,对社会的博爱;类型四:“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为人民大众谋福利,能为他们带来实际的利益和好处,这种“仁”是最高境界,也是“圣”的境界。
2、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影响:“因材施教”是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在历史上首先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在教学上,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之间互相问对、讨论的情况。
关于教育的作用,按“克己复礼为仁”说法,培养具有弘道和行道志向的,德才兼备的君子或者志士,这是孔子对“人才”评价的重要指标。
孔子认为,一个教师必须掌握学生在学习上常犯的四种心理表现:广泛而不精,知识面过窄,把学习看得太容易,有畏难情绪,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特点,才能给予帮助和补救。
《论语》高考考点
《论语》高考考点一.《论语》解读的三个层次《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
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
所以《<论语>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着重是在语言文字和文化内涵这两个复习层次下工夫。
二.《〈论语〉选读》中包含的孔子的主要思想内容《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思想,均贫富含义;《克己复礼》: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之情;《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感;《仁者爱人》:仁爱的基本含义;《君子之风》:义利观,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周而不比》:人际交往观;《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方法及思想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高山仰止》:孔子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关系;《沂水春风》:师生关系;社会理想《中庸之道》:中庸思想,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
三、需要明确的两个问题:1、孔子生活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无序的时代,是一个百姓承受苦难的时代,孔子的社会理想是在这个背景之下产生的。
2、孔子是阶级社会的一员,他的政治理想包含了对于阶级社会等级制度的维护,他的“爱”是一种有着等级差别的爱。
四、分块解读1、《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思想,均贫富含义;【概述】为政以德的思想包含了:以德、礼导民;富而后教;取得百姓信任;节用爱人,使民以时;反对横征暴敛;“足民”藏富于民;正己等均贫富:孔子所谓的“均无贫”指的是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阐释的,不同于“平均主义”。
【相关练习】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论语选读知识点整理
论语选读知识点整理《论语》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儒学思想的重要参考。
以下整理了《论语》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仁爱之道《论语》强调仁爱之道,即和善待人,关心他人的利益和幸福。
孔子认为仁者爱人,要做到不怨天,不尤人,尊重他人的权益和尊严。
他强调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将仁爱的思想应用到社会和政治实践中。
2.学习的重要性孔子认为学习是人生的最高追求,他提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理念,强调学习的持久性和刻苦努力的重要性。
他主张通过学习思考,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和治理能力。
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阐述了儒家的核心价值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个人修养、家庭和谐、国家治理和社会和平,这是孔子追求的社会理想。
他强调个人修身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修养自身,才能够带动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进步。
4.博学多才的重要性孔子重视全面的知识和才能,在《论语》中提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理念,主张研究古代典籍,继承传统文化,并能够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同时,他也强调修养自身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要求学习者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和修养。
5.君子的标准《论语》中反复强调了君子的标准,即有德行、有才能、有行为规范的人。
君子应该追求道德完善,以仁爱之道对待人,具备广泛的知识和卓越的才能。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谦虚谨慎,遵守道德原则,以身作则,以德化人。
6.家庭伦理《论语》中提到了许多关于家庭伦理的观点,强调了父子、兄弟和夫妻之间的关系。
孔子认为,家庭是人生的基本单位,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爱护、帮助,维护家庭的和谐和幸福。
7.政治思想《论语》中涉及了一些关于政治治理的观点。
孔子主张君主应该具备德才兼备的特质,以德治国。
他认为,政治家应该关心国家的民生和社会的安定,确保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8.教育理念孔子提倡教育的重要性,并强调教育的内涵和方法。
高考语文论语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论语知识点总结高考语文考试中,论语是经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论语知识点对于提高语文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论语知识点的总结:一、论语的作者及出处《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所编纂而成。
它是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学问的笔记。
二、论语的主要内容《论语》包括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学问,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表达和传承。
主要内容涵盖了政治、伦理、人际关系、教育等方面的道理和原则。
三、论语的思想体系1. 仁:《论语》中最核心的思想就是仁,它是儒家文化中最重要的价值观。
2. 天命:孔子认为天是人事不可左右的力量,对人的命运产生影响。
3. 修身:论语强调修身养性,认为一个人要先修齐自身,然后才能治家、治国、天下。
四、论语中的名言警句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提倡学习的重要性,并强调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倡导待人以诚,要求人们不要做自己不愿意被别人做的事情。
3.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强调君子的宽容和大度,与小人的刻薄狭隘形成对比。
五、论语中的教育观《论语》对于教育问题有着深刻的思考和阐述。
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强调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只有二者结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有求知的热情和愿意虚心向别人请教的态度。
六、论语对于社会伦理的思考《论语》中提出了对于社会伦理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体现了儒家对于社会道德的追求。
1. “行己有耻”——孔子强调要有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觉悟,要有耻感,不做无耻之事。
2. “述而不作”——孔子倡导要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而不是空谈或只有口头上的承诺。
3.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孔子讲究规范行为,认为一个人要有规矩才能够正常生活和发展。
七、论语中的政治观念1.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高考知识点总结pdf
论语高考知识点总结pdf一、《论语》的作者《论语》的作者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
孔子整理了“春秋”等古文献,并总结和阐述了自己的思想,形成了《论语》中的言行录。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的记录和总结,是孔子学说的集大成者。
二、《论语》的内容《论语》共20篇,大部分为对话形式,以言行录的方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和弟子的弟子们的言论和行动。
全书主要集中于教育、政治、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包括仁、孝、忠、信、礼、义、治国、修身养性等,内容丰富、思想深刻。
1. 仁:《论语》中多次提到仁的重要性,并强调仁爱是做人的根基。
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
2. 孝:孝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论语》中强调了孝道对于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
3. 忠信:《论语》中多次提到忠信,孔子认为忠诚和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4. 礼:孔子重视礼仪,认为礼仪习惯可以培养人的品德和修养。
5. 治国:《论语》中涉及到了关于政治和治国的观念,孔子提出了君臣、父子、朋友之间相处的原则。
6. 修身养性:《论语》中提出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者,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等名言。
《论语》的内容丰富多彩,包含了中国古代社会思想和哲学思想的精华,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广泛的价值观念。
三、《论语》的思想《论语》的思想融合了孔子的生活哲学、伦理观念、政治思想和教育理念。
《论语》反映了孔子的仁学思想,最核心的思想是“仁”,即爱心、仁爱、仁义、仁德等。
《论语》中,孔子提出了“反身性善”思想,主张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并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从教育方面来看,孔子提出了针对不同人的不同教育方式的思想,主张培养人的品德和个性、实现人的自我完善。
此外,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出了仁政思想,强调了君子治国的原则和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论语》十二章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论语》十二章一、基础夯实而正.焉,可谓好(第1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学也已。
”(《学而》)(第2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第3章)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第4章)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就()②有道()③正()④而() ⑤喻()答案①靠近②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③形容词作动词,匡正④如果⑤知晓,明白2.理解性默写①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吃饭、居住、做事和说话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后,还要求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认为君子做事要敏捷、迅速,但说话要谨慎。
②《〈论语〉十二章》中,反映“君子”与“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敏于事而慎于言②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第5章)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然后君子。
”(《雍也》) (第6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第7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虽覆一篑,进,吾往(第8章)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也。
”(《子罕》)(第9章)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3.解释加点的词语①文()②野()③史()④文质彬彬() ⑤已() ⑥篑()⑦平地()答案①华美,文采②粗野,鄙俗③虚饰,浮夸④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⑤停止⑥盛土的竹筐⑦填平洼地4.理解性默写①《〈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全国通用)
《论语十二章》知识梳理成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挖空练习、作文素材等一、相关成语1.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意思是说,只要2.耳提面命:拉着耳朵,面对面地教导。
形容恳切地教诲。
3.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左右开始成熟,可以自立于社会,有所成就。
4.温故知新:温:温习,复习。
故:旧的,指已学过的知识。
也作“温故而知新”。
①复习已学过的知识,会有新的体会和理解。
②指通过回忆过去,吸取历史经验,给认识现在提供参考。
5.不亦乐乎: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常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6.不舍昼夜:日夜不停、持续不断。
7.择善而从:从:跟从。
选择好的去遵循或学习。
8.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
9.逝者如斯:逝者:指流逝的时光。
斯:这,借指流水。
比喻时光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10.一箪一瓢:原为孔子赞美颜回安贫乐道之语。
后用以比喻生活清苦。
11.博学笃志:广泛学习而意志坚定。
12.见贤思齐:指见到有才德的人就想着与他齐平。
13.文质彬彬: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14.任重道远:比喻肩负的责任重大,并需要长期的艰苦努力。
15.死而后已:意思是死了以后才罢手。
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生。
16.智者不惑:有智慧的人不易被迷惑。
17.兴观群怨:意思是指诗的社会功能。
18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
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迫切。
19为山止篑:比喻功败垂成。
20.一篑之功:功前的最后一筐土,比喻成功前的最后一分努力。
21.克己复礼:严格约束自己,使一言一行都合于礼。
二、文化常识1.孔子:名孔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他的教育思想是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孔子的主张是:“仁、义、礼、智、信”;孔子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易》、《春秋》、《乐》被后人称为“大成至圣先师、孔圣人、至圣”,与孟子并称为“孔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知识点梳理
一为政以德
⏹孔子对谁提出的“德”的要求?
⏹理解一些词语在章节中的含义,如“道”“德”“政”“仁”“礼”等
辨析点:①和谐的君民关系;②儒、法两家截然相反的“政”策;③“德”在《论语》中的本意(可联系十四课《中庸之道》第一章);④“富国”“富民”“富为政者”的区别。
二克己复礼
⏹礼之于国政——国家制度、规范,君臣之分
⏹礼之于家政——孝悌等家庭伦常
辨析点:①礼之用,孔子借古鉴今;②礼与仁、礼与乐的关系;④孔子眼中的孝;③孝的现代意义。
四知其不可而为之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社会责任感——“义”——儒者立身处世的根本价值取向
辨析点:入世与出世的抉择
五仁者爱人
⏹“仁”在孔子心中——一以贯之
⏹孔子身体力行仁道——近取诸身
⏹孔子以仁心观世——尧舜弟子管仲
辨析点:①仁的内涵(与“忠”“恕”“信”的关系);②何谓仁者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