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理水艺术的“人格化”特点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园林理水艺术的“人格化”特点分析

发表时间:2019-08-02T10:49:06.4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作者:柯白雪[导读] 摘要:“园林无水则不活”、“无水不成园”,水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310000

摘要:“园林无水则不活”、“无水不成园”,水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理水,即是通过对水系进行整理,梳理,配以山石、植物等造景元素来塑造园林景点的一种方法手段,崇尚“师法自然”,却又不拘泥于自然。

关键字: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理水

1古典园林理水意义

1.1水景的自然意趣

观形—“形”指的是水的轮廓形状。水是流动的、无形的,它的形状取决于河岸的形状,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意在通过塑造有形的河岸达到塑造无形的水面,在园林创作的过程中模仿自然界中宽阔的湖面、潺潺的溪流、蜿蜒的湖岸、汩汩的泉水、幽深的山谷,或是令人豁然开朗、或是令人心情平和、或是令人神秘向往、或是令人精神愉悦,通过各种水的形态,给人以不同的美感。无锡的鼋头渚公园素有: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鼋头渚公园的水景,化无形为有形,令人过目难忘。

赏色—水是无色的,但是水能够真实的映射出其他物体的形态、颜色,水面中天空、建筑物、花木的倒影,水中鱼儿嬉戏的身影,微风吹起的波光粼粼、山涧溅起的水花、特定环境下出现的彩虹和水雾,都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境,别有一番趣味。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中的倒影,使人仿佛置身于山水画中;北京植物园卧佛寺的水池中,尾尾金鱼,诉着佛教无碍于世义,意愿解脱之意,令人虔诚向往。听声—水不仅至柔至美,而且溅水的音律也丰富了人们的听觉,古人说“何必钟与竹,山水有清音”,表达了对天籁般的水声的一种钟爱。地势落差的激荡水花的声音、水拍河岸的拍岸声、潺潺溪流的汩汩水声,有时明快、有时咆哮、有时沉寂、有时沙沙作响,各种美妙的自然之声与鸟鸣混在一起,形成了天籁般的音乐,涤荡人的心灵,使人忘却了烦恼。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涧”,引惠山泉水,西高东低,总长度约有36m,茂林在上,清泉下流,怪石嶙峋,变化丰富,形成了婉转回环的天然乐声,堪称绝作,引得多少文人墨客“卧石听泉”。

1.2水的人格化意趣

园林理水,从表面上看这只是艺术手法,但实际上却暗含着深层的哲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多寄情于山水,“潺潺清泉濯我心,潭深鱼儿戏”、“世人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沧浪之水清兮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濯吾足”,随波逐流,不必过于执着,涤荡尘埃,净化心灵,在水的谦和下甘做陪衬,毫不彰显自己的品格,同时这也是中国古人所追求的一种生活状态,体现了园主卓尔不群的意识。

1.3现实意义

水体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而且对现实生活有着重要意义,园中修建水池,不仅可以浇花,亦可以调解气温,改善局部气候,并为园内防火提供水源。

2古典园林水面理水艺术特点

2.1古典园林理水思想原则

注重意境—“意”是主观意向,“境”是客观存在,将主观的精神凝注到客观存在的事物中,才能将无形的意识变为有形,达到意境的最高境界。中国人常“以物明志,寓情于景”,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运用各种造景元素和处理手法,促使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引导人们触景生情、情由感生。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中“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术一城花,烟雨暗千家。”通过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表现出想回家不能回的一种无奈、苦涩的心情。

以小见大—古典园林在建造时经常有“一勺则江湖万里”的说法,这种“小中见大”的象征手法可以将自然水体景观微缩至有限的园林景致之中。江南园林由于土地的局限性,咫尺之地,却希望仿佛置身于名山大川,他们更多的利用以小见大的处理手法,来表现自然景观的无垠。

讲究含蓄—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不同,讲究做事含蓄,中国古典园林一样注重含蓄,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一种境界,在造景时,注重深藏浅露,看似无景,走近才知“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耐人寻味,欲扬先抑、忌浅求藏,以达到意境深邃。

2.2古典园林理水构图原则

构图讲究协调、对称,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是分不开的,往往注重将重点景物集中在一侧,或一个角落,大面积的留白,留给游客想象的空间。无锡的蠡园,大面积的水面中建筑的运用起到了较好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整个空间布局重点突出,协调整齐。

2.3古典园林理水布局

在古典园林中,水面的处理形式较为灵活多样,大面积的水面以分为主,以聚为辅,这样可以避免产生空旷的感觉。在中小园林中以聚为主,以分为辅,既可以拉伸景致,也可以创造出视野开阔的感觉。

水面较宽广—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利用亭台、小桥、山石、岛屿等将水面分割,相互连通,根据区域的变化同时形成若干大小不一的中心。杭州西湖水面较宽,在整体布局中,结合地势化整为零,利用横贯南北东西的苏堤和白堤,将整个湖面分割成五个大小不同的水面,同时利用各种植物的搭配和各色建筑等形成了西湖独具的美景。水面较小—往往利用山石、景亭,以巧取胜,在整个布局中注重以聚为主。扬州何园的湖面四周,亭、堂、阁、轩高低错落,山水相连,视野开阔,以湖为主,给人以天高湖阔之感。苏州半园取义“事不求全心常知足”之意,园在住宅东部,水池居中,环以船厅、水榭、曲廊、半亭,建筑多以“半”为特色。园东北部的二层半重檐楼阁,为苏州园林所仅见。

狭长型—这是一种模仿自然界溪流的艺术形式,设计时尚窄忌宽,尚曲忌直,窄处易于收缩视野,配以山石、植物,遮挡视线,令人感觉远处的景致更加深邃,宽处使人豁然开朗,别有洞天,一些结点辅以拱桥等进行连接,别有一番情趣,水岸的两边配以石矶、植物和亭台廊榭等,使得园景更加深邃,拉伸了景的层次,提升了植物景观。扬州的寄啸山庄,狭长的水景,利用植物和山石进行掩映,增加了景深。

3水景植物、建筑、山石配置常用的艺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讲究自然、含蓄,水景中的水生植物自然是不可缺少的元素,它不仅维持了水系的生态平衡,而且丰富了水面景观,增加了水面景观层次。水生植物常采用自然栽植形式,水岸边常常随着自然驳岸栽植芦苇、菖蒲、水杉等喜水植物,水中栽植莲花、睡莲等浮水或挺水植物,使水体更加丰满,对于较为硬质的驳岸,常常栽植柳树、迎春等枝条纤细柔软的植物,以中和硬质的景观,土驳岸,则结合地形、道路,疏密相间,错落有致,曲曲折折,增加观赏的趣味性。同时栽植时采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如通过借景,有意识的将他处的景致借到视野范围内,并与现有景观构成一体,扩大空间感;利用障景,起到加深空间感的作用,利用框景和夹景等方式,利用植物、建筑等形成封闭狭长的空间,突出空间尽头的景物。

亭台廊榭是古典园林中必要的组成元素,陈从周先生的《园韵》中写道:“亭、台、廊、榭无不面水,使全园处处有水可依,形式多样的亭台廊榭,依水而建,不仅便于接近水体,而且形成了各种优美的倒影,营造出了倒影与建筑相互呼应的景观效果。寄畅园的景色,围绕着一泓池水而展开,山影、塔影、亭影、榭影、树影、花影、鸟影,尽汇池中。池北土山,乔柯灌木,与惠山山峰连成一气;而在嘉树堂向东看,又见“山池塔影”,将锡山龙光塔借入园中,成为借景的楷模。寄畅园知鱼槛位于锦汇漪中心,突出池中,三面环水,方亭翼然,清新脱俗。

水为山之血液,山为水之骨架,园林中山与水常常相映成趣,形成巧妙的空间布局。计成在《园冶》中写到:“池上理山,园中第一胜也”。若大若小,更有妙境。例如扬州何园的片石山房,片石山房虽占地不广,却丘堑宛然,特别是水的处理恰到好处,渗透到廊、厅、亭、假山,滴泉、涌趵、瀑布,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整个世界的艺术瑰宝,“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使得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成为了世界造园者竞相学习的典范。富有动态的水相对于静态的建筑、植物、山石,形成了动与静、虚与实的鲜明对比,这些先进的理水理念和艺术手法不仅体现了中国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而且调动了人们发古幽思的遐想,让人们在有限的园林空间内领略无限的意境,这也成为现代园林理水造景的创作源泉,我们只有在理解前人造园用水理念的基础上,达到古为今用,借用我们古人的聪明才智,才能更好地体现现代造园的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