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理水艺术的“人格化”特点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特征探析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特征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b360460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8.png)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特征探析中国古典园林中,水是占据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它是古典园林的重要造景元素,也是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其功能上,水的作用无穷,更是园林文化具有独特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旨在借助文献资料和历史观点,比较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理水的特征及其历史渊源,以期探究其发展脉络。
首先,论述港池类理水技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港池类理水技术是通过形成港池系统,利用港池之间形成的水位差,将水引射至另一港池存放,以达到理水效果的技术。
港池类理水技术可以控制水的流动,改变水的面貌,使绵绵的清泉、碧波流星、绵延流淌的湖水成为古典园林的绝佳写照。
港池类理水技术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汉代,《汉书宣灵公传》中最早提到这一理水技术,可见当时已经有了不错的理水技术。
其次,论述引水渠类理水技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引水渠类理水技术是通过引入渠道,进行水源静置和水位调节,利用多条渠道相互交汇,形成水流流向多样化,以达到理水美化效果。
引水渠类理水技术也可以改变水的面貌,在天然水源很少或者是没有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河流、湖泊等景观因素融入古典园林之中,让园林更加的美观宜人。
引水渠类理水技术也可以追溯到汉代,汉代也有不错的理水技术。
最后,谈及石池类理水技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石池类理水技术是通过深耕石池而形成的一系列深耕水池来完成水的收集、调节和汇集的技术。
石池类理水技术可以利用这一技术,将水收集到一起,形成湛蓝的湖水,以及清澈的泉水,营造出不同的水景,呈现出一幅如画的园林美景。
从古至今,石池类理水技术的发展一直巩固而稳定,至今仍然在古典园林中妥善实施。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园林中理水技术可以追溯至汉代,其发展过程一直巩固而稳定,是园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港池类理水技术、引水渠类理水技术以及石池类理水技术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美化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使古典园林更加完美。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理水要素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理水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ba786959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0b.png)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理水要素发布时间:2021-12-17T06:12:56.155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18期作者:杨磊[导读] 泸西文康体育文化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水景设计作为景观设计的一部分,景观设计的发展史也同样是水景的发展史。
杨磊泸西文康体育文化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摘要:现代的生活方式、科技、艺术对目前城市公共空间水景设计的创新和突破产生了重要作用,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依然能清晰的在建成的项目中发现我国古典水景设计的经典手法,或者在古代手法上进行创新的例子,不难看出我国古典园林水景设计手法依然对现代的水体景观设计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水景设计作为景观设计的一部分,景观设计的发展史也同样是水景的发展史。
关键词:古典园林;美学思想;现代水景;理水引言中国的古典园林历史悠长,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成为了独树一帜的园林形式,对后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回顾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从最初的以狩猎为主的苑、囿,到模拟自然神仙仙境造景,后经魏晋时期文人参与造园诗情画意入园林,和两宋时期的写意山水园,直到明清私家园林大量发展,中国园林艺术达到了鼎盛时期。
中国古代园林审美观可以概括为三大方面自然、如画和尚雅,其中蕴含的自然生态观念,朴素自然审美观念等都启发着现代环境景观设计。
所谓“无水不成园”本文着重讨论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思想在现代水景设计中的运用。
1水景的自然意趣观形—“形”指的是水的轮廓形状。
水是流动的、无形的,它的形状取决于河岸的形状,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意在通过塑造有形的河岸达到塑造无形的水面,在园林创作的过程中模仿自然界中宽阔的湖面、潺潺的溪流、蜿蜒的湖岸、汩汩的泉水、幽深的山谷,或是令人豁然开朗、或是令人心情平和、或是令人神秘向往、或是令人精神愉悦,通过各种水的形态,给人以不同的美感。
无锡的鼋头渚公园素有: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鼋头渚公园的水景,化无形为有形,令人过目难忘。
赏色—水是无色的,但是水能够真实的映射出其他物体的形态、颜色,水面中天空、建筑物、花木的倒影,水中鱼儿嬉戏的身影,微风吹起的波光粼粼、山涧溅起的水花、特定环境下出现的彩虹和水雾,都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境,别有一番趣味。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特征探析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特征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ec77fd3a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58.png)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特征探析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园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在古代,园林的构造和设计往往体现出中国人理水的特点,即“水往高处流,人往低处居”。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特征的分析,探讨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起源。
一、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起源与演变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的园林主要是皇家园林和贵族私人园林。
到了唐代,园林逐渐开始向民间传播,不仅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成为文人墨客赏景、思考和写作的地方,同时也成为政府官员展示权势和文化的场所。
在宋代,园林的规模更为庞大,造园技术和意识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形成了苏州园林等经典园林。
明代则出现了以山水为主题的园林,如颐和园、避暑山庄等。
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特征也得到了逐步的精细化和提炼,园林中的水系成为整个园林的重要设计元素和文化象征,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园林文化。
二、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文化内涵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是与中国文化传统、哲学思想和审美趣味密切相关的。
理水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设计手法,更重要的是其体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
具体来说,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文化内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观念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设计可以说是一种充满敬畏之心的自然观念。
设计师的首要任务是尊重自然,不破坏自然的基础上,利用自然的地形地貌和水源,进行巧妙的规划和设计。
这种自然观念与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密切相关,表现了中国文化中对自然、人性、社会的相互关系的理解。
2.艺术味道园林的核心在于观赏美景,而水系作为园林的重要设计元素之一,其直接影响到园林的整体效果。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系设计几乎是一种艺术,巧妙地运用了水的自然特性,将水流、湖泊、瀑布、溪流等构成了一个个自然优美的景观。
这种艺术味道在园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极大地提升了园林的品位和价值。
3.哲学思想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都体现了一定的哲学思想,特别是道家哲学思想的影响非常明显。
中式古典园林理水的技巧解析
![中式古典园林理水的技巧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06b593cbb4cf7ec4bfed054.png)
中式古典园林理水的技巧解析中国园林素有“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之说。
中国园林理水艺术的萌芽时从秦汉时期的一池三山、铜龙吐水开始,至今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
从古至今,水是自然界最壮丽的,最活跃的因素。
在任何一类的园林中同,水都是最富有气愤的元素,无水不成园;无水不活。
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二维的水景为主,以表现的会面平静如镜火烟波浩渺的寂静取胜。
山川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园林也变现水的动态美,但高塔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天然式的瀑布。
池中有奇异的石块,以整体表现经人工化的自然。
明文震亨的《长物志》中曾说到“水令人远,是令人古”,这就充分的说明了水在园林上起到一个主导促成的作用。
理水,是园林造景四大要素之一,理水就是对园林水景进行设置,其内容包括水体形式的选择,水面空间的分隔于组合,水岸与桥等局部细部的设计,与山石,建筑等景物关系的处理。
理水的核心理念虽然是仿造李稷天然的江河、湖、溪、涧、泉、瀑,却是在对大自然山水景观概括、提炼之后的给予体现。
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掩。
以建筑和绿化,奖曲折的池岸加以掩饰。
临水建筑,除主要厅堂建筑前的平台,为突出的建筑的地位以外,不论亭、廊、阁、榭,都是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犹似自其下渗出,用以打破岸边的视线基本格局;或故又称布设蒲苇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的影像印象。
隔。
或设水点以步石,冰筑堤横断于水面,会架曲折的石板南塘,正如计成在《园冶》中所说的“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
这样也可以减小景深和空间层次,并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破。
当水面很小时,如曲溪绝涧、清泉小池,可以用乱石为岸,怪石纵横,犬牙交齿,并植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那么虽然是一洼池水,也会不会透出亲近山野的感觉。
在理水上,古印度园林理水由引大自然的水入园到挖池堆山,创造铜龙吐水,自雨亭,人工瀑布时序以及形声结合的动态水景,并赋予水景以文化性、象征性、哲理性,直到清代莲花池的引进等,都说明中国古代园林的津鲁做到静中有动,对理水的认识和欣赏,是极为深刻而有智慧的。
园林艺术—理水浅析
![园林艺术—理水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c5e9fb25a5e9856a561260dc.png)
四、以水的诗情画意,寓意人生哲理
人生来就有亲水的天 性,中国又是一个诗 的国度,论水、画水 之风,甚为普遍。在 历代诗人画家的笔下, 留下来的诗篇、画幅 何止万千!而从水的 形态、性格来寓意人 生哲理,或加以拟人 化的诗文,也是多不 胜数 。
园林艺术
——理水浅析
概述
自然风景中的江湖、溪涧、瀑布等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为中国传 统园林理水艺术提供创作源泉。传统园林的理水,是对自然山水特征 的概括、提炼和再现。各类水的形态的表现,不在于绝对体量接近自 然,而在于风景特征的艺术真实;各类水的形态特征的刻画,主要在 于水体源流,水情的动、静,水面的聚、分,符合自然规律,在于岸 线、岛屿、矶滩 等细节的处理和 背景环境的衬托。 运用这些手法来 构成风景面貌, 做到“小中见大”、 “以少胜多”。这 种理水的原则, 对现代城市公园, 仍然具有其借鉴 的艺术价值和节 约用地的经济意 义。
总结
得为 学 秘 赏 让 园 寥 无 愉我 习 的 她 我 林 数 园 古 悦们 她 气 远 们 的 字 不 有 。服 , 息 古 把 重 , 水 “ 务了。以握要便”无 ,解所来并作肯的水 让她以原尽用定说不 我,我始情。了法成 们让们而地她水,园 觉她要神欣能对寥,
放映结束,谢谢观看!
一、导向作用
又叫引导作用, 一个景区内各个 景点以水面、水 系相连接,游人 顺着水的方向欣 赏美丽的景色。
二、分隔作用
为避免单调,不 使游客产生平淡的 感觉,常用水体分 隔成不同情趣的观 赏空间,拉长观赏 路线,丰富观赏层 次和内容。
三、点缀作用
一个水面在园林规划 设计中常常能起到画 龙点睛的作用,通过 水体的设计使整个景 区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水的点缀使景色更加 迷人和多姿多彩。
论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的理水手法与特点
![论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的理水手法与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f4a2deb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03.png)
论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的理水手法与特点
论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的理水手法与特点
在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理水手法无处不在,滋养着古典文化根基,也闭衬着
古人智慧的精华。
而其最重要的特点是运用“大器小用”的手法,依循自然,不营造复杂的水景,而是以小的技巧构建出有着非凡空间美感的水景。
从古老的图式来看,古代很多园林都以田园风格为主,突出原始大自然。
他们
提倡自然升华,并以境界线条形式介绍不同区域,从而营造出和谐、精雅、清新的自然特质。
根据不同的性质,营造出了各种巧妙而细腻的水景,如有螭影碧浪,亦或以湖塘分割空间,构建着微妙的空间意境。
理水手法更是无可挑剔:从“入水漫衍”的运用,到如“明潭深幽”的建构;从“遥窥水岸”的安排,到如“浮浮荷歌”的特质,都有巧妙的表现。
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的理水手法可谓维系了中国古代文化精髓,象征着古人尊
重自然、凝练人文理念的精神客观特点。
具有节约水资源的特点,更是显露出古代文明精神处处体现的功能美学审美意识的彰显。
明清时期江南园林中的理水艺术解析
![明清时期江南园林中的理水艺术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5efc8bc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1a.png)
2023年第02期现代园艺明清时期江南园林中的理水艺术解析赵泽惠,张茜*(青岛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山东青岛266000)摘要:我国古典园林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形成了独特且鲜明的民族风格。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造园成就的巅峰时期,江南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私家园林,其中一些园林在今天仍然极具盛名。
在我国古典园林中,“水”元素是构成园林景观最基本的要素之一,理水讲究“师法自然”,基础在于遵循自然水景的规律,模拟自然山水的形态,效法自然山水的意境,因地制宜,因借地势、山石、植物、建筑等一切自然界中的物体。
我国古典园林理水讲究“天人合一”,以艺术的手段,营造体现人格精神的意境,反映哲学思想和传统文化。
通过探析明清时期江南园林理水文化,以江南园林理水发展史为研究对象,以小见大,传承江南园林遗产美学观念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文化;江南;理水;园林遗产古典园林是我国物质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1]。
明清时期,无论是设计作品、造园理念,还是建造工艺都达到了封建时期的巅峰水平,其所覆盖的文化内容十分丰富。
而在这场盛大的造园热潮中,以沪宁杭为中心的环太湖地区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其原因除了经济的繁荣发展外,更主要的原因是社会风气的转变,从明正德、嘉靖年间开始,江南地带文人辈出,学而优则仕的风气受到文人墨客们的广泛追捧,在他们的推动下,园林兴造之风日益盛行,这些都对江南地区的园林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叠山、理水、花木、建筑是我国古典园林最基本的4个要素,其中,庭院理水在造园要素中占据着比较特殊的地位。
水元素的引入既丰富了园林文化,又承载着“智者乐水”“上善若水”等国人传统宇宙观。
不论是以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北方园林,还是以私家园林为代表的江南园林,凡是条件具备,必然要引水入园用以点缀园内空间。
江南地区水体众多,但大多都是零星的点状水源,而北方地区较为缺水,水体布局比较集中,主要以大型湖泊为主。
江南古典园林叠山理水手法浅析
![江南古典园林叠山理水手法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5107a4482e3f5727a5e96233.png)
江南古典园林叠山理水手法浅析摘要:在自然风景中,山因水而幽,水依山乃活,二者往往相辅相成。
同样道理,人工山水园的叠山与理水也是紧密结合,相得益彰的。
水池一般都濒临着假山,或以水道弯曲而折入山坳,或由深涧破山腹而入于水池,或山峦拱伏而曲水潆流。
凡此种种,都合于“山脉之通按其水境,水道之达理其山形”的画理。
江南古典园林遵循自然之道,地形之势,叠山理水手法多变,适宜地形,彰显内涵,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精髓,其手法源远流长,值得后世借鉴发扬。
关键词:江南古典园林叠石造山园林理水形式处理引言: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物被覆作为装点。
山水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
但中国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再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这就是中国园林的主要特点之一—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这个特点在平地起造的江南人工山水园林的叠山﹑理水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
江南地区的古典园林占地面积一般不大,这对园林的建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能否合理恰当地利用园林周围环境和天然资源,也是决定园林精致与否的客观条件。
大自然形态万千﹑变化多端,江南古典园林不可能在有限的地域空间﹑物质条件下对大自然原样照搬,而是有意地﹑重点地﹑有针对性地对自然中的某已构成要素加以突出表现,在不悖于客观的条件下,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出一个高度概括﹑典型化的人工自然。
江南古典园林中的山水,绝对不是自然山水的复制品。
同绘画一样,基于自然﹑再现自然,又高于自然。
模拟的原则是忠于客观,但又不完全照搬,重在神韵﹑气质的相似而非单纯地具体形态的相像。
从江南古典园的动机或目的来看,不同的园林类型模拟的具体内容不同。
但总体而言,也无外乎是对自然界中的真山真水形态的描摹再现。
这里面又可分出叠山和理水两个不同的语支。
1 叠石造山自然界的山岳以其丰富的外貌和广博的内涵而成为大地景观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特征探析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特征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b8d75c1c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a2.png)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特征探析中国古典园林的理水技术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一大特色,古代的理水技术在古典园林的设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古典园林的形态、景观效果和功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古典园林的理水特征,着眼于技术、形式以及功能。
首先,要谈古典园林的理水技术。
古典园林的设计中,综合使用渠道、水池、涡流池和水飞桥等方式,来利用水进行景观设计。
古典园林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动态性:水可以不断地流动,给人以动态的景观,可以增强人们对水的观感,从而获得安宁、宁静的心情和感受。
其次,从古典园林的理水形式上来看,古典园林的理水形式分为湖泊、池塘、渠道和其他四种主要形式。
湖泊是古典园林中最大的水体,它可以营造出一个庞大的水体环境,可以承载大量的水体,能够充分体现古典园林水体美。
池塘是古典园林中重要的装饰景观,它可以营造出一个精致的水体景观,给人一种明快的清新感受;渠道则更多的用来起到调节的作用,将水体的流动控制在古典园林的规划范围之内,并使得水体形成一种有序的分布,从而起到控制园林水体的功能。
最后,从古典园林的理水的功能上来看,古典园林的理水功能主要是营造水景以及利用水势来控制园林的风水。
营造水景就是利用水体结合园林空间,营造出一种有序、美丽的水景观,而利用水势来控制园林风水,则是利用水体的势能,有调整园林间水势的通行,从而增强园林景观的内在美感,以及起到一定的压制控制园林气氛的动态作用。
总之,古典园林的理水特征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一大特色,古代的理水技术在古典园林的设计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古典园林的形态、景观效果以及功能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古典园林的理水特征有技术、形式和功能三方面。
技术是指古典园林设计中综合运用渠道、水池、涡流池等方式;形式是指古典园林中湖泊、池塘、渠道等几种主要形式;功能是指营造水景以及利用水势来控制园林风水等功能,这几种特征都是古典园林的理水特征的表现。
因此,理水技术的研究对于把握古典园林的理水特征,以及深入了解古典园林的设计与建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园林理水文化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传”与“承”
![中国园林理水文化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传”与“承”](https://img.taocdn.com/s3/m/6344212f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e5.png)
2、引发观众联想,提升艺术价 值
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往往给观众留下了大量的想象空间。观众可以通过留白 看到自己的影子,产生共鸣和情感投射。这种共鸣和情感投射,可以使观众更 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画面,提升画面的艺术价值。
3、体现中国哲学的审美追求
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审美追求。在中国哲学中,“虚实相 生”、“无中生有”、“道法自然”等思想都与留白有着密切的。留白不仅是 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更是一种哲学思想的体现。
参考内容
引言
中国山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精神内涵,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 宝。其中,“留白”技法作为中国山水画的重要特点,体现了画家的深邃思考 和精湛技艺。留白并非简单的空白,而是画中景物的陪衬和延伸,是画面的有 机组成部分。本次演示将探讨中国山水画中“留白”技法的艺术价值,以及在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一、中国山水画中“留白”技法 的艺术价值
1、营造意境,增强画面感染力
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往往与画中的山、水、树、石等元素相互呼应,形成一 种虚实相生的画面效果。这种虚实相生的画面,可以引导观众的视觉焦点,增 强画面的层次感和深度,使画面更加生动、立体。同时,留白还可以为画面营 造出一种空灵、宁静的氛围,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山水之美。
二、中国山水画中“留白”技法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空间布局中的留白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空间布局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引导 游客的视线和行动轨迹,增强园林的层次感和深度。留白在园林景观的空间布 局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道路设计中,可以通过留白来营造出曲径通幽、 深邃静谧的氛围;在绿化设计中,可以通过留白来创造出空灵、通透的视觉效 果。
谢谢观看
2、植物配置中的留白
中国传统园林中的理水造园艺术
![中国传统园林中的理水造园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256a6511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7.png)
中国传统园林中的理⽔造园艺术中国古典园林博⼤精深,在世界园林体系中独树⼀帜。
以“万物与吾⼀体”的意境营造,采取“乘物以游⼼”的⽅式,集建筑、⼭⽔、诗画、雕刻等诸多变现形式为⼀体,让⼈们从⼤⾃然中获得精神的愉悦和⾃由。
只⼭⽔寥寥⼏物,⽆不使⼈感到“咫尺之内,便觉万⾥之遥”。
中国传统园林理⽔艺术是对⾃然⼭⽔特征的概括、提炼和再现。
各类⽔的形态的表现,不在于绝对体量接近⾃然,⽽在于风景特征的艺术真实;各类⽔的形态特征的刻画,主要在于⽔体源流,⽔情的动、静,⽔⾯的聚、分,符合⾃然规律,在于岸线、岛屿、矶滩等细节的处理和背景环境的衬托。
运⽤这些⼿法来构成风景⾯貌,做到“⼩中见⼤”、“以少胜多”。
这种理⽔的原则,对现代城市公园,仍然具有其借鉴的艺术价值和节约⽤地的经济意义。
作为中国造园的传统⼿法之⼀,理⽔之法有四:1“疏源之去由,察⽔之来历”;2 ⽔有三远,动静交呈;3 以⽔为⼼,随曲合⽅;4“深柳疏芦之意境,堤岛洲滩之真如” 。
“疏源之去由,察⽔之来历”⼭不让⼟,⽔不择流。
⽔⽆源必旱,不流则腐,不通则为死⽔。
源源不断之⽔才具有⽣机。
⽔有三远,动静交呈⽔之三远为阔远、深远和迷远。
阔远关乎聚散。
所谓“聚则辽阔,散则潆洄。
”深远关乎景深的厚度与层次,迷远则指⽔景布置若⼊迷津,由于⼭林交叠屏障⽽很难料定前⾯⽔的状况,其意境往往在“⼭穷⽔复疑⽆路,柳暗花明⼜⼀村”。
“动静交呈”指尽可能兼有流动的⽔景和静⽌的⽔景。
以⽔为⼼,随曲合⽅以⽔为⼼,说明⼀般⼭⽔的结构是以⼭环绕⽔,⽔在园中的布局位置多为⼼部。
“随曲合⽅”是指随⾃然地形、地貌的地宜和结合⼈⼯建筑布置来探索⽔体的平⾯和空间造型。
与建筑相衔接的⽔池或湖⾯往往先“合⽅”,以后再随地形加以曲折变化。
⽔⽆定形,落地成形。
但⼈有能动性,可以在“⼈与天调”理念的指导下,随遇⽽安地理⽔之形。
深柳疏芦之意境,堤岛洲滩之真如⽔景空间划分与组合的⼿段主要是:筑堤、布岛、留洲和露滩。
古典园林的“理水”艺术试述
![古典园林的“理水”艺术试述](https://img.taocdn.com/s3/m/ce8cafedc8d376eeaeaa31cc.png)
中国园林理水艺术赏析
![中国园林理水艺术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e59bec96137ee06eff91860.png)
林中的水体面积已占园林的很大
比重,园林水景大多和城市供水
相结合,形成了完备的供水体系。水源选
·古典园林
Title 择除了地下泉水,还从园外通过沟渠人工河引来自然河流的活水。园内水景形态
多样,不仅有池、潭、湖泊,还有溪涧和瀑布等,水景开发也颇具创造性。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隋朝的西苑还有唐朝的华清宫。西苑以人工湖北海为中
suscipit
egestas.
将近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
园主因地制宜,低则 挖池
高则堆山,亭台水榭皆临水
而建,用大面积的水面营造开朗的氛围。
·古典园林
Title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思想
1崇尚自然,人化自然,山水相依
• 道L家o思r想e在m古典ip园s林u中m体现d得o最l多o。r这s些it哲a学m思想e汇t,合起来便形 成了古c典o园n林s视e为ct自e己t回u归e自r然a的d精ip神家is园c。in所g以在e营lit造.园林时讲究 临摹自V然i山va水m并对u其s进e行t艺m术加a工g,n根a据. 园F林u选s址ce的场s地e特d征s,e低m则
·古典园林
Title 章华台和姑苏台的建立标志着上代囿与台的结合和进一步的发展,也成为后来的
秦汉宫苑的先型。章华台的山环水抱的模式是仿自舜帝陵,姑苏台依就自然山势
•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人工添加建筑水池等,这些做法跟后来的自然山水式园林在形式上已经非常接
近了。
抒情。
·古典园林
Title 由于中国古典园林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去营造无限的意境,所以园中的景致大都
突出以小见大的效果。皇家园林一般水面体量巨大,但在很多理水细节仍然追求 小中见大的效果。
我眼中的古典之理水
![我眼中的古典之理水](https://img.taocdn.com/s3/m/b266ba2d87c24028915fc3fe.png)
我眼中的古典园林之“水”中国园林素有“无水不成园”的传统,即使无水,也要造出水景来,所谓“水随山转,山因水活”。
中国古典园林的奇特之处就在于携山之雄伟、水之灵秀,将自然野趣于艺术加工相结合。
我们常说“山水园林”,在园林景观中有山有水才能充分体现园林景观意境和特点,山石、水体、植物是构成园林景观的三大要素,园林景观中的主要景色也主要由它们来构成。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园林景观中只要有了水,一切景观都活了起来,可以说水景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灵魂。
这足以说明水景在园林中所占的地位。
造园学家陈从周在《说园》中所说的“水曲因岸,水隔因堤”,“大园宜依水,小园重贴水,而最关键者则在水位之高低”,“园林用水,以静止为主”。
这些均是园林理水的基本原则。
水是中国传统山水园林的灵魂,水变化不定的形态和丰富的人文内涵,为园林景观空间增添了浪漫的色彩和深远的意境。
许多古典庭院以水为主题,如苏州网师园、沧浪亭、拙政园等。
水景丰富了庭院景观,改善了庭院生态环境,并为水生花卉提供了生活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庭院意境。
园林水体的用途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营造园林景观;改善环境,调节小环境中的气候;提供生活用水;提供生产用水;提供体育娱乐活动场所;提供观赏性水生动物和植物的生长条件,为生物多样性创造必需的环境;交通运输;汇集、排泄天然雨水;防护、隔离;创造园林迂回曲折的线路;防灾用水。
理水,是中国园林中的一个主题,有时又称做水体。
水在中国艺术,文学,风水中代表相当多的涵义,因此,如何让水在园中常保流动,随四季有不同的景观,乃至于假山小瀑的意境和音乐效果,都是理水方式所重视的。
古典园林的理水艺术手法,分门别类也比较复杂,有按水流形态划分为动态水体和静态水体划分,有按以地形地质条件分为自然式水体和规则式水体。
按园林中水景的构成形式分为五个方面。
(一)造湖湖,属于静态水体,除构成景观外,还可划船、游泳、种荷、养鱼等。
湖是中心景区,一般要沿湖岸布置道路、建筑、山石、花木,形成种种景色。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4e7cb84f804d2b160b4ec061.png)
水 成 景 的规 律 , 结 合 园林 地 貌 景 。 中 国古 典 园林 理 水 , 多数 为 湖 、
池、 泉、 溪、 潭 的静 态 水 景 。 可 以 做 到 静 中 有 动 。 园 林 理 水
式 。“ 中 和” 与“ 空无 ” 是 中 日古 典 园林 在 审美 观念 上 的差
“ j 誊誊 薯 喜 囊 鎏 _ 熏 ; 冀 置董
文化学研 究
_ l l l
浅 谈 中 国 古 典
园 林 理 水 艺 术
张 慧子
( 苏州大学 艺 术学 院 , 江苏 苏州 2 1 5 1 2 3 )
摘 要 :中国古典 园林理 水不仅理 法巧夺h _ r - , 而且 内涵非常 深邃 。本 文分析 古典 园林的理 水手 法和艺术特 征 , 阐述 中
异。 园林追 求 “ 中和 之美 ” , 这是 中 国传 统文 化使 然 。 孑 L 子讲
“ 过犹 不及 ” , 即不偏 不离 、 恰 到好 处 。中和之美 在 中国古典
是 对 自然 山水 特征 的概 括 、 提 炼 和再 现 。水 体 的动静 和 水 面 的 聚合 都符 合 自然 规律 , 创 造 出 源 于 自然 、 高 于 自然 的
水 面有 大有 小 , 对 于 小 面积 而 言理 水 手法 通 常会 采用 堆 积 山石 形 成 堤 岸 。 用绿 色水生植 物点缀 , 从 而 创 造 出 意 境 。这些 传 统理 水 手法 很 明晰 , 能够 创造 出水 石 合一 的艺 术效 果 。 中 国园林 理水 艺术 是伴 随园林 的产 生 而 出现 的 , 水 在 园林 艺术 中不断被赋 予文 化性造 型 , 使水 的形象 性 、 观 赏性 和哲理性 不断加强 。中国古 典园林理水 注重静态 美 , 即使体
苏州古典文人园林理水表现手法对当前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启示
![苏州古典文人园林理水表现手法对当前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24c2f859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c.png)
苏州古典文人园林理水表现手法对当前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启示苏州古典文人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其理水表现手法不仅在当时起到了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的作用,更是对当前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大启示。
本文将从苏州古典文人园林的理水表现手法入手,探讨其对当前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启示。
苏州古典文人园林的理水表现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水的使用苏州古典文人园林中水的使用非常灵活多样,既有大片的湖泊、池塘,又有细小的流水、瀑布,还有水面上的假山、亭台等结构。
这种丰富多样的水景体现了园林设计师对水的巧妙运用,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调节了气候,提高了空气湿度,为园林中的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
二、水的周围装饰在苏州古典文人园林中,水的周围通常会布置各种装饰物,如假山、亭台、廊檐、石桥等,这些装饰物既可以增加水景的观赏性,又可以为游人提供休息和避雨之处。
这些装饰物的设计和布置也体现了园林设计师对空间的合理利用和艺术美感的追求。
三、水的引导和流向苏州古典文人园林中的水景通常会通过精心设计的水系和景观来引导人们的观赏路线和视线,使游人在游览园林时能够感受到水的流动与变化,不仅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还强化了整个园林景观的连贯性和统一性。
苏州古典文人园林对水的使用非常灵活多样,这种灵活多样的表现方式可以启示当前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师,可以通过设计不同形式、不同尺度的水体、水景来丰富滨水景观的表现方式,增加景观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也可以通过合理设置水景,增加城市滨水景观的生态功能,如调节气候、改善空气湿度等,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加宜居的环境。
苏州古典文人园林的理水表现手法对当前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当前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师可以借鉴苏州古典文人园林的理水表现手法,通过灵活多样的水的使用、合理丰富的水的周围装饰、以及合理引导的水的流向等手法,设计出更加具有吸引力、趣味性、连贯性和完整性的滨水景观,提高城市滨水景观的品位和水平,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加美好、健康、快乐的生活空间。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f7a360db5fbfc77da269b16f.png)
工程研究Engineering research■ 李皓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摘要: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发展历程,并从古典园林理水艺术的“源头设计、水体布局形式、水体形态特征、水体意境美的创造”详细解析其基本特征。
提出研究我国传统园林理水艺术,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传统园林文化,为创作优秀的现代园林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水景设计中国古典园林师法自然,以自然山水园创作为特色,追求“天人合一”的自然景象美和诗情画意的意境表达,通常采用挖湖堆山的造园手法,创造丰富的自然山水空间形态。
而园林理水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要内容,具体任务是结合环境特色设计建造优美的水景空间。
中国园林自古就有“无园不水”的说法,无论是北京的皇家园林,还是江南私家园林,都离不开水景的设计与建造。
因此,系统研究和整理我国传统园林理水艺术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古典园林的设计与建造,丰富古典园林创作理念,更好地为继承和弘扬传统园林文化、创作优秀的现代园林提供有益借鉴。
1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发展我国古典园林已有千年的发展历史,最早萌芽于商周时期,在周代周文王筑“灵池、灵台、灵囿”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
其中,灵池是规整的四方形人工水池,以“放养游鱼、观鱼赏景”为特色,这就是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人工园林水景设施,为统治阶级提供了重要的休闲活动场所。
秦汉时期,中国古典园林以皇家宫苑建筑为主体,较明显体现了“建筑为主、山水为辅”的造园思想,水景建造数量不多,形态以皇家宫廷院落水池设计为主。
汉代著名的建章宫挖湖建造“太掖池”,并在池中修筑三座假山,分别命名为“蓬莱、瀛洲、方丈”象征着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的三座仙山,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最早的理水设计手法“一池三山”的思想。
魏晋时的中国古典园林,逐渐与田园诗、山水画融合,初步形成了追求诗情画意的审美情趣。
这个时期的园林建造在摹拟、仿效自然的基础上,逐步融入当时文人士大夫生活的场景,最有代表性的是王羲之“曲水流觞”的故事所体现的园林生活意趣。
中国古典园林中理水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中理水设计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a0edfc3f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f9.png)
中国古典园林中理水设计理念李宜杰【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代表之一,它能鲜明地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和中国历史底蕴。
它巧妙地利用植物、水泉、山石、花鸟、建筑等构造出中国古典园林天人合一的自然审美情趣。
其中各种妖娆妩媚、刚劲壮阔的水是古典园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无论大小园林都有理池的设计,因为水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大自然中一草一木都离不开水的存在,水代表人类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人们看到水内心会产生心旷神怡的舒适感。
理水设计则是中【期刊名称】《艺术家》【年(卷),期】2018(000)002【总页数】1页(P29-29)【作者】李宜杰【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6.2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代表之一,它能鲜明地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和中国历史底蕴。
它巧妙地利用植物、水泉、山石、花鸟、建筑等构造出中国古典园林天人合一的自然审美情趣。
其中各种妖娆妩媚、刚劲壮阔的水是古典园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无论大小园林都有理池的设计,因为水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大自然中一草一木都离不开水的存在,水代表人类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人们看到水内心会产生心旷神怡的舒适感。
理水设计则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融入自然、顺应自然的传统理念体现。
一、理水在园林中的文化特点水是最具有生机的,水孕育人类生命,世间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所以园林中理水的设计特点有着更深层次的意蕴。
老子曾经在《道德经》中提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意思是说人世间最大的善良就像是清澈的水一样,善的人对万事万物不追求名利,即使处在众人厌恶的位置,也能保持平和之心。
老子认为水能代表道家的思想,可以象征崇高的精神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中亭、阁等建筑旁边或下面都有理水的设计,是为了渲染一种平静、安逸的气氛。
庄子曰:“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园林理水艺术的“人格化”特点分析
发表时间:2019-08-02T10:49:06.4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作者:柯白雪[导读] 摘要:“园林无水则不活”、“无水不成园”,水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310000
摘要:“园林无水则不活”、“无水不成园”,水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
理水,即是通过对水系进行整理,梳理,配以山石、植物等造景元素来塑造园林景点的一种方法手段,崇尚“师法自然”,却又不拘泥于自然。
关键字: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理水
1古典园林理水意义
1.1水景的自然意趣
观形—“形”指的是水的轮廓形状。
水是流动的、无形的,它的形状取决于河岸的形状,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意在通过塑造有形的河岸达到塑造无形的水面,在园林创作的过程中模仿自然界中宽阔的湖面、潺潺的溪流、蜿蜒的湖岸、汩汩的泉水、幽深的山谷,或是令人豁然开朗、或是令人心情平和、或是令人神秘向往、或是令人精神愉悦,通过各种水的形态,给人以不同的美感。
无锡的鼋头渚公园素有: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鼋头渚公园的水景,化无形为有形,令人过目难忘。
赏色—水是无色的,但是水能够真实的映射出其他物体的形态、颜色,水面中天空、建筑物、花木的倒影,水中鱼儿嬉戏的身影,微风吹起的波光粼粼、山涧溅起的水花、特定环境下出现的彩虹和水雾,都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境,别有一番趣味。
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中的倒影,使人仿佛置身于山水画中;北京植物园卧佛寺的水池中,尾尾金鱼,诉着佛教无碍于世义,意愿解脱之意,令人虔诚向往。
听声—水不仅至柔至美,而且溅水的音律也丰富了人们的听觉,古人说“何必钟与竹,山水有清音”,表达了对天籁般的水声的一种钟爱。
地势落差的激荡水花的声音、水拍河岸的拍岸声、潺潺溪流的汩汩水声,有时明快、有时咆哮、有时沉寂、有时沙沙作响,各种美妙的自然之声与鸟鸣混在一起,形成了天籁般的音乐,涤荡人的心灵,使人忘却了烦恼。
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涧”,引惠山泉水,西高东低,总长度约有36m,茂林在上,清泉下流,怪石嶙峋,变化丰富,形成了婉转回环的天然乐声,堪称绝作,引得多少文人墨客“卧石听泉”。
1.2水的人格化意趣
园林理水,从表面上看这只是艺术手法,但实际上却暗含着深层的哲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多寄情于山水,“潺潺清泉濯我心,潭深鱼儿戏”、“世人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沧浪之水清兮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濯吾足”,随波逐流,不必过于执着,涤荡尘埃,净化心灵,在水的谦和下甘做陪衬,毫不彰显自己的品格,同时这也是中国古人所追求的一种生活状态,体现了园主卓尔不群的意识。
1.3现实意义
水体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而且对现实生活有着重要意义,园中修建水池,不仅可以浇花,亦可以调解气温,改善局部气候,并为园内防火提供水源。
2古典园林水面理水艺术特点
2.1古典园林理水思想原则
注重意境—“意”是主观意向,“境”是客观存在,将主观的精神凝注到客观存在的事物中,才能将无形的意识变为有形,达到意境的最高境界。
中国人常“以物明志,寓情于景”,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运用各种造景元素和处理手法,促使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引导人们触景生情、情由感生。
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中“春未老,风细柳斜针。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术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通过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表现出想回家不能回的一种无奈、苦涩的心情。
以小见大—古典园林在建造时经常有“一勺则江湖万里”的说法,这种“小中见大”的象征手法可以将自然水体景观微缩至有限的园林景致之中。
江南园林由于土地的局限性,咫尺之地,却希望仿佛置身于名山大川,他们更多的利用以小见大的处理手法,来表现自然景观的无垠。
讲究含蓄—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不同,讲究做事含蓄,中国古典园林一样注重含蓄,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一种境界,在造景时,注重深藏浅露,看似无景,走近才知“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耐人寻味,欲扬先抑、忌浅求藏,以达到意境深邃。
2.2古典园林理水构图原则
构图讲究协调、对称,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是分不开的,往往注重将重点景物集中在一侧,或一个角落,大面积的留白,留给游客想象的空间。
无锡的蠡园,大面积的水面中建筑的运用起到了较好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整个空间布局重点突出,协调整齐。
2.3古典园林理水布局
在古典园林中,水面的处理形式较为灵活多样,大面积的水面以分为主,以聚为辅,这样可以避免产生空旷的感觉。
在中小园林中以聚为主,以分为辅,既可以拉伸景致,也可以创造出视野开阔的感觉。
水面较宽广—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利用亭台、小桥、山石、岛屿等将水面分割,相互连通,根据区域的变化同时形成若干大小不一的中心。
杭州西湖水面较宽,在整体布局中,结合地势化整为零,利用横贯南北东西的苏堤和白堤,将整个湖面分割成五个大小不同的水面,同时利用各种植物的搭配和各色建筑等形成了西湖独具的美景。
水面较小—往往利用山石、景亭,以巧取胜,在整个布局中注重以聚为主。
扬州何园的湖面四周,亭、堂、阁、轩高低错落,山水相连,视野开阔,以湖为主,给人以天高湖阔之感。
苏州半园取义“事不求全心常知足”之意,园在住宅东部,水池居中,环以船厅、水榭、曲廊、半亭,建筑多以“半”为特色。
园东北部的二层半重檐楼阁,为苏州园林所仅见。
狭长型—这是一种模仿自然界溪流的艺术形式,设计时尚窄忌宽,尚曲忌直,窄处易于收缩视野,配以山石、植物,遮挡视线,令人感觉远处的景致更加深邃,宽处使人豁然开朗,别有洞天,一些结点辅以拱桥等进行连接,别有一番情趣,水岸的两边配以石矶、植物和亭台廊榭等,使得园景更加深邃,拉伸了景的层次,提升了植物景观。
扬州的寄啸山庄,狭长的水景,利用植物和山石进行掩映,增加了景深。
3水景植物、建筑、山石配置常用的艺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讲究自然、含蓄,水景中的水生植物自然是不可缺少的元素,它不仅维持了水系的生态平衡,而且丰富了水面景观,增加了水面景观层次。
水生植物常采用自然栽植形式,水岸边常常随着自然驳岸栽植芦苇、菖蒲、水杉等喜水植物,水中栽植莲花、睡莲等浮水或挺水植物,使水体更加丰满,对于较为硬质的驳岸,常常栽植柳树、迎春等枝条纤细柔软的植物,以中和硬质的景观,土驳岸,则结合地形、道路,疏密相间,错落有致,曲曲折折,增加观赏的趣味性。
同时栽植时采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如通过借景,有意识的将他处的景致借到视野范围内,并与现有景观构成一体,扩大空间感;利用障景,起到加深空间感的作用,利用框景和夹景等方式,利用植物、建筑等形成封闭狭长的空间,突出空间尽头的景物。
亭台廊榭是古典园林中必要的组成元素,陈从周先生的《园韵》中写道:“亭、台、廊、榭无不面水,使全园处处有水可依,形式多样的亭台廊榭,依水而建,不仅便于接近水体,而且形成了各种优美的倒影,营造出了倒影与建筑相互呼应的景观效果。
寄畅园的景色,围绕着一泓池水而展开,山影、塔影、亭影、榭影、树影、花影、鸟影,尽汇池中。
池北土山,乔柯灌木,与惠山山峰连成一气;而在嘉树堂向东看,又见“山池塔影”,将锡山龙光塔借入园中,成为借景的楷模。
寄畅园知鱼槛位于锦汇漪中心,突出池中,三面环水,方亭翼然,清新脱俗。
水为山之血液,山为水之骨架,园林中山与水常常相映成趣,形成巧妙的空间布局。
计成在《园冶》中写到:“池上理山,园中第一胜也”。
若大若小,更有妙境。
例如扬州何园的片石山房,片石山房虽占地不广,却丘堑宛然,特别是水的处理恰到好处,渗透到廊、厅、亭、假山,滴泉、涌趵、瀑布,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整个世界的艺术瑰宝,“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使得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成为了世界造园者竞相学习的典范。
富有动态的水相对于静态的建筑、植物、山石,形成了动与静、虚与实的鲜明对比,这些先进的理水理念和艺术手法不仅体现了中国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而且调动了人们发古幽思的遐想,让人们在有限的园林空间内领略无限的意境,这也成为现代园林理水造景的创作源泉,我们只有在理解前人造园用水理念的基础上,达到古为今用,借用我们古人的聪明才智,才能更好地体现现代造园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