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QJC 01-2017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技术规定-20170527
表2017年发布的测绘地理信息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1.
GB 35650-201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 测绘基本技术规定
2.
GB/T 35767-2017
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 网基本产品规范
3.
GB/T 35768-2017
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 网服务管理系统规范
4.
GB/T 35769-2017
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 网服务规范
5.
GB/T 35775-2017
测绘地理信息数据数 字版权标识
24.
GB/T 35635-2017
地表覆盖信息服务
25.
GB/T 35636-2017
城市地下空间测绘规 范
序 号
标准号
标准名称
概要说明 规定了城市测绘的总体要求以及基础控制 测量、地理信息数据获取、专项测绘、地理 信息数据管理与应用、质量控制的总体要 求。 适用于城市测绘的技术设计、 作业实施及质 量管理。 规定了地理信息领域位置服务的基本术语。 适用于地理信息领域位置服务的管理、研 究、开发及应用活动。 本标准定义了地址的数据模型、数据结构、 地址数据与外部数据的关联。 本标准适用于地址数据的编配、 转换与互操 作。 规定了公交导航数据模型、公交 POI(站点 /出入口) 、公交线路、公交企业和公交关联 信息。 适用于公交导航数据的使用与交换, 也适用 于公交导航数据的生产。 规定了工程测绘的基本规定及工程地形测 绘、 规划测量、 施工测量和变形测量等基本 技术要求。 适用于工程测绘的技术设计、 作业实施等工 作。 规定了地下管线数据获取的技术装备、 数据 采集、数据处理、质量检查与质量评定、成 果验收与提交等内容。 适用于各种金属、 非金属管道及线缆等地下 管线数据获取, 包括管线竣工测量。 地面及 架空管线的数据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为地理信息语境中使用概念模式语言提供 规则和指南, 确定概念模式语言为统一建模 语言(UML) 。 提供统一建模语言(UML)的专用标准。 规定了突发事件应急标绘符号的分类与编 码、 符号样式、 符号使用方法及符号扩充原 则和方法。 适用于突发事件应急标绘。 规定了突发事件应急标绘对于基础地理信 息图层的要求, 突发事件应急标绘图层的划 分、命名及数据格式要求。 适用于突发事件应急标绘。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理国情监测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
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是指通过对国土资源、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监测和调查,获取和分析相关数据,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政策、规划和决策提供支持和参考。
本文将介绍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的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
1.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航空器等远距离感应器对地球表面进行监测和测量的技术。
遥感技术主要包括航拍遥感和卫星遥感两种方式。
航拍遥感以飞机或无人机为平台,通过航摄机、相机等设备进行地面图像的拍摄和记录。
卫星遥感则是利用卫星上的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记录。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地理数据,对国情监测具有很大的作用。
2. GIS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运用计算机软硬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技术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的系统。
GIS技术能够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国情监测提供强大的支持。
通过GIS技术,可以对遥感数据和其他地理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为政府部门和决策者提供直观、准确的地理信息。
3. 地理调查地理调查是指对地理国情相关信息进行调查和采集的活动。
地理调查包括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旨在获取准确、全面的地理数据。
地理调查可以获取一些遥感和GIS技术难以获取的细节数据,对地理国情监测具有重要作用。
4.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对地理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的方法,旨在从大量数据中发现规律和趋势。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对地理国情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为国情监测提供有力的支持。
以上就是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的方法,这些方法相互结合,可以为国情监测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数据支持。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国情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障。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1. 数据采集的质量控制数据采集是地理国情监测的第一步,其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应用。
GQJC 01-2017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技术规定-20170527
编号:GQJC01-2017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技术规定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7年5月目录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基本要求 (1)3.1数学基础 (1)3.2精度要求 (2)3.2.1数据采集平面精度要求 (2)3.2.2拓扑要求 (2)3.2.3地表覆盖分类精度 (2)3.2.4地理国情要素属性精度 (3)3.3数据现势性 (3)3.4数据一致性 (3)3.5数据接边原则 (3)3.6元数据 (4)3.7数据完整性检查要求 (4)4数据分层组织 (4)4.1总体说明 (4)4.2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8)4.3地理国情要素数据 (8)4.3.1铁路与道路要素 (8)4.3.2水域要素 (9)4.3.3构筑物要素 (10)4.3.4地理单元要素 (11)5属性定义与说明 (16)5.1总体说明 (16)5.1.1通用属性项 (16)5.1.2专有属性项 (17)5.1.3属性缺省值 (18)5.2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19)5.2.1地表覆盖数据集(LcrDataset)属性定义 (19)5.2.2专有属性说明 (19)5.3地理国情要素数据 (20)5.3.1铁路与道路要素 (20)5.3.2水域要素 (27)5.3.3构筑物要素 (33)5.3.4地理单元要素 (35)6数据采集一般性要求 (52)6.1影像资料使用原则 (52)6.2数据采集总体要求 (52)6.3地表覆盖分类数据采集要求 (54)6.4地理国情要素数据采集要求 (56)6.4.1铁路与道路 (57)6.4.2水域 (58)6.4.3构筑物 (59)6.4.4地理单元 (59)7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60)7.1变化信息采集总体要求 (60)7.2地表覆盖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61)7.2.1地表覆盖变化分类 (61)7.2.2伸缩型地表覆盖变化信息采集 (61)7.2.3新生型地表覆盖变化信息采集 (61)7.2.4地表覆盖变化信息记录方法 (62)7.3地理国情要素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62)7.3.1地理国情要素变化分类 (62)7.3.2地理国情要素变化信息采集总体要求和记录方法 (62)7.3.3有关要素类型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63)7.4生产元数据记录要求 (64)7.5监测成果数据检查基本要求 (64)7.5.1总体要求 (64)7.5.2变化数据层检查 (64)7.5.3变化数据层与本底数据关联检查 (64)8汇交要求 (65)8.1汇交数据内容 (65)8.2成果汇交前整理 (65)8.2.1省级任务区数据接边与数据组织 (65)8.2.2交通网络弧段数据提取处理 (67)8.2.3水域网络弧段数据提取处理 (67)8.3成果汇交前检查 (67)8.4汇交成果目录组织 (69)附录A (规范性附录)属性项名称及定义 (70)附录B (规范性附录)数据汇交前检查内容与要求 (72)附录C (资料性附录)行政村及以上行政地名变更情况表(示例) (82)前言本文件是全国基础性地理国情的技术规定之一,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相关技术规定的基础上,参考现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完成起草,并根据征求意见和试生产反馈的情况修改而成,经过2016年试行和修订完善,形成本版本。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是一种通过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国家领土范围内的自然资源、环境、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的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数据获取手段的日益丰富,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传统的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方法主要依靠人工野外调查和实地勘测,效率低下且成本较高。
而随着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等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数据获取更加准确、快速,监测范围也得到了拓展。
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传统的地理监测技术在面临大规模、精细化监测需求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研究如何利用新技术手段,提高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的精度和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1.2 研究意义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的研究对于提升国家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提高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应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监测技术方法的研究,可以为地理信息资源的收集、处理和利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有利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应用。
监测技术方法的改进可以提高地理信息系统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从而为国家的规划建设、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质量控制分析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提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国家各项工作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战略意义,对于推动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介绍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是通过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技术手段,对国家地理空间信息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估的一种方法。
这种技术在国家城乡发展规划、资源环境调查和监测、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管理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中,遥感技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山东省2020年基础性地理省情监测实施方案
6 组织实施 ......................................................... 28
6.1 实施原则........................................................ 28 6.2 机构职责........................................................ 29
山东省地理省情监测
编号:SDSQJC 01-2020
山东省 2020 年基础性地理省情监测 实施方案
主管部门:山东省自然资源厅 编制单位:山东省国土测绘院
二〇二〇年八月
山东省 2020 年基础性地理省情监测 实施方案
承担单位(盖章):
设计负责人:
审核意见:
主要设计人:
审核人:
年月日
年 月日
批准单位或部门(盖章): 审批意见: 审批人:
III
1 概述
1.1 工作背景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完成后,按照国务院对地理国情监测 工作常态化的要求,从 2016 年开始,已连续四年开展了基础性地理 国情监测,监测成果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 展。机构改革后,自然资源部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 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各项 业务工作对地理国情信息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0 年 1 月 17 日,自然资源部印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明确 了新形势下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的任务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统 筹了自然资源调查和自然资源监测工作,地理国情监测作为专题监 测纳入整体框架。2020 年地理国情监测,将根据自然资源部统一部 署,以 6 月 30 日为时点,主要监测地表覆盖变化,直观反映水草丰 茂期地表各类自然资源的变化情况,同时体现与自然资源基础调查、 专项调查的统筹衔接,进一步凸显成果应用价值。 1.2 目标任务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摘要:地理国情监测是用来评估和监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形、土壤、水资源、气候、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信息。
而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是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使其能够为国家的决策和规划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地理国情监测的基础性技术方法,并分析其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
关键词: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质量控制一、引言二、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1.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卫星、航空和地面遥感设备获取地表信息,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土壤类型和水文地质等。
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大范围、高频率的地表监测,为国家的自然资源调查和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2.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相结合的信息系统工具,可以用来分析、展示和管理地理国情监测数据。
GIS技术可以实现不同数据源的集成、准确性评价和空间分析,为国家的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多波段遥感数据融合多波段遥感数据融合是将不同波段的遥感数据融合到一起,获得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地理国情监测信息。
通过多波段数据融合,可以提高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使得监测数据更加准确和可靠。
4. 人工生态调查除了遥感技术,人工生态调查也是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重要手段,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获取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详细信息。
人工生态调查可以弥补遥感技术的局限性,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保证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对监测数据进行评价和验证。
1. 数据准确性评价对于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监测数据,需要进行准确性评价,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土壤类型和水文地质等方面的数据。
可以通过对比实地调查数据和遥感数据,对数据进行验证和评价,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空间分辨率评价对于多波段遥感数据融合的监测数据,需要对其空间分辨率进行评价和验证,确保数据的空间分辨率能够满足国家规划和决策的要求,为国家的自然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质量控制及检查方法探讨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质量控制及检查方法探讨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常态化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监测成果数据已被广泛应用于辅助政府决策、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审计等方面,如何保证监测成果质量是地理国情监测面临的主要问题。
文章从数据生产及质量管理的角度,归纳总结出质量控制方法,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为监测成果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地理国情监测;地表覆盖分类;地理国情要素;元数据;质量控制引言《2015测绘地理信息蓝皮书》中的《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工作的思考》一文指出,地理国情监测任务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和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
其中,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主要对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进行更新,保持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现势性。
地理国情监测作为践行“按需”理念的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从应用的角度研究分析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作用,是发挥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效用,保持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生命力,推动其常态化的关键。
能否达到上述地理国情监测的目的与意义,最终成果的质量成为关键因素,对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的质量控制及检查方法进行探讨与论述,为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与借鉴。
1质量控制原则1.1基本原则质量控制严格按照“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这项基本原则执行。
由监测任务承担单位负责两级检查,并委托具有资质的质检机构进行验收。
在质检过程中要严格遵循项目设计中的技术指标、规格和要求,确保成果质量合格。
1.2分级控制原则项目承担单位负责成果的质量管理工作,负责本单位生产人员和质检人员的培训,以及本单位监测任务的质量检查以及重大质量问题的处理与上报,定期向上级相关机构汇报质量管理工作情况,并协助相关机构做好质量监督与管理工作。
1.3全过程控制原则质量管理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质量控制贯穿于技术设计、资料获取、数据处理、统计分析等监测工作的全过程,及时识别并消除事前、事中、事后影响数据质量的各类因素,保证数据质量。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是指针对我国自然、社会、经济等基础地理数据的观测、测量、标准化和质量控制等活动,以全面了解我国基础地理状况的过程。
其技术方法主要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数值模拟和地形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通过对现有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规范管理、交叉验证等一系列动作,获得高质量、高精度的基础性地理数据,以满足国家地理信息数据需要的基础。
首先,遥感技术是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
遥感技术是指远距离探测、采集、记录和分析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技术。
可以利用卫星、飞机等工具获取高质量的地表影像数据,然后通过人工解译或计算机辅助识别等方法,提取出各种地球表面信息,如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程度等一系列数据。
基于此,能够有效地检测区域内的变化,为制定地资源的规划和发展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其次,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中又一重要技术方法。
GIS是一种以地图为基础,集成信息处理、数据管理、空间分析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专业软件系统。
GIS中可以融合各种经过处理后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然后进行分析、建模和可视化等操作,从而产生丰富的地理信息产品。
具体地,GIS可以实现遥感图像的地生成像,进行时空分析、地理统计学、风险评估等操作,获得较为准确、完整的地理信息。
在较大区域内,GIS还可以进行各种复杂的模拟分析,为地方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
再则,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是准确测量地理位置的技术,通过卫星和地面设备的互动,完成对地球表面各点的三维测量。
在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中,GNSS主要用于获取高精度的地面控制点、高程点等信息。
具体地,GNSS技术可以通过多颗卫星对同一点的多点定位,以获得高精度的坐标。
通过黑白天环境数据对比、图示测量、精度评估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数据精度。
最后,数值模拟和地形分析等技术也是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重要手段。
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内容的几点认识
张静1吴家付2郭玉芳1兀伟1(1.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54;2.北京中勘迈普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陕西西安710054)摘要:地理国情监测已转入常态化开展,但对常态化下地理国情监测的工作内容还需进一步认识与研究。
本文概括描述了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与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与已开展的项目,提出了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与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的分类,并分析了正在制定的相关标准,给出了地理国情监测的标准框架与标准需求。
关键词: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分类标准框架1引言地理国情监测是一项崭新的工作,是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服务国家改革发展大局的主攻方向,是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突破口,开展地理国情监测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按照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部署,2017年地理国情监测转入常态化开展[1]。
但是,对常态化下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内容还需要进一步认识与研究。
一方面要全面开展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对上一版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进行年度更新,形成现势性强、高精度、全覆盖的全国地理国情“一张图”;另一方面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以及相关部门业务管理需求,按需开展跨区域、多省联动的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并总结、分析专题监测类型,以进一步明确专题监测领域,精准地为相关部门提供服务;再者,为了统一地理国情监测的内涵与外延,规范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开展,保障监测成果质量,需要从顶层设计、科学规划,研究地理国情监测的标准需求、标准框架与内容。
2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以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为本底数据,结合优于2.5m的高分辨率航空航天影像,采用变化发现、信息提取、实地核查、内业编辑等手段对全国范围内各种自然、人文地理要素进行经常性、规律性监测(一般一年更新一次),实现地理国情变化信息的快速、准确获取,并按照多种地理统计单元进行地理国情变化信息的统计与分析,形成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公告第28号——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7版基础测绘成果发布公告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公告第28号——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7版基础测绘成果发布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7.11.09•【文号】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公告第28号•【施行日期】2017.11.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测绘正文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公告第28号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7版基础测绘成果发布公告2017版国家1:5万、1:25万、1:100万地形要素数据(DLG)及国家测绘基准成果已经过验收,即日起向社会提供。
现公告如下:一、2017版地形要素数据(DLG)包括:(一)1:5万地形要素数据(DLG)(2017版)采用基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覆盖范围:全国陆地和部分岛屿图幅:24185幅现势性:2016年(二)1:25万地形要素数据(DLG)(2017版)采用基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覆盖范围:全国陆地和部分岛屿图幅:816幅现势性:2015年(三)1:100万地形要素数据(DLG)(2017版)采用基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覆盖范围:全国陆地图幅:77幅现势性:2015年二、2017版国家测绘基准成果包括:(一)国家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采用基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ITRF2008覆盖范围:全国规模:360座建设时间:2012-2016年(二)国家大地控制网等级:B级采用基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ITRF2008覆盖范围:全国规模:4508点建设时间:2014-2016年(三)国家高程控制网等级:一等采用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覆盖范围:全国规模:12.56万千米建设时间:2012-2015年(四)国家重力基准点等级:基准点采用基准:2000国家重力基准覆盖范围:全国规模:50座建设时间:2014-2015年三、2017版国家1:5万、1:25万、1:100万地形要素数据(DLG)及国家测绘基准成果的提供和使用按照基础测绘成果管理有关规定办理。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一、引言地理国情监测是地理信息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与保护中的重要应用领域,其技术方法与质量控制分析对于实现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其质量控制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1.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对地面目标进行无接触式观测、记录和分析的技术方法,包括遥感影像获取、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等。
在地理国情监测中,遥感技术可用于获取国土资源的空间分布信息、地貌、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等相关数据,从而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实时、高效的信息支持。
2.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模型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的信息系统,通过地理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实现对地理国情的科学监测与管理。
GIS技术在地理国情监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地理数据的采集与建模、地理信息的查询与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和地理信息决策支持等。
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通过卫星发射的信号进行地理坐标测量和定位的技术系统,其在地理国情监测中主要用于获取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信息,为地理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与可靠性提供支持。
4. 无人机技术无人机技术是一种通过遥控或自主导航等方式进行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和相关应用的技术,其在地理国情监测中主要用于获取地理要素的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影像数据,为地理信息的细化与精度提供技术保障。
以上所述的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常会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地理信息技术系统。
1. 数据准确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中所获取到的地理信息数据,在其准确性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数据获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遥感影像的拍摄分辨率、地理坐标系统的精度、GPS定位的测量误差等,对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分析过程进行全程的质量控制。
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中所涉及到的数据要素的完整性,是指所收集到的地理信息数据要素是否完整、是否满足相关要求。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是指对国家地理基础信息和国土空间变化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监测,以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和国土空间规划、资源环境管理、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的需求。
如何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关键,需要采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和严谨的质量控制分析。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包括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三个环节。
数据获取是指通过卫星遥感、航空遥感、GPS测量、地面调查等手段获得地理信息数据。
卫星遥感是最常用的获取空间数据的方法,可以利用多光谱遥感影像进行地物分类、土地利用变化检测等;航空遥感则可以获取更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用于城市建设、土地利用规划等工作;GPS测量主要用于获取地理空间坐标和地形三维数据。
数据处理包括对原始数据进行校正、配准、融合等操作,以提高数据的精度和可用性。
数据分析则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空间分析、统计分析和模型建立,综合评估国土资源、环境质量、土地利用状况等情况。
质量控制是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数据获取过程中,需要采用标准化的调查方法和测量设备,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进行精度评定和误差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需要进行算法验证和模型验证,确保数据处理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需要进行真实性验证和可行性验证,确保分析结果的可信度和实用性。
还需要制定规范的数据存储和传输标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和质量控制分析在中国的应用比较成熟。
中国国土资源部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开展了国土资源调查、遥感监测和GIS应用研究等课题,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和实践成果。
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中国已经建立了全面、系统、连续的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体系,为国家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2017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2017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土资源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7.10.23•【文号】国土资发〔2017〕131号•【施行日期】2017.10.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关于开展2017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7〕1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机关各司局:为掌握全国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按照《土地调查条例》、《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和《土地变更调查技术规程》,部决定开展201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目标任务全面掌握全国31个省(区、市)2017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持续更新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有力支撑国土资源“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平稳运行,不断夯实“以图管地”工作基础,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开展2017年度全国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更新汇总工作,全面掌握我国城市、建制镇和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状况基础信息,推进城乡地籍的一体化管理,支撑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开展各省(区、市)土地利用和管理情况评价分析,提升土地参与宏观调控能力,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在生态文明建设、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不动产统一登记、土地执法督察等相关工作中的“一查多用”,促进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进一步落到实地。
二、总体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共同责任。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
主要领导要亲自抓,统筹部署调查任务,督促协调工作进度,对调查质量负总责。
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及时解决调查过程发现的问题,对调查工作的时效性负责。
各地要建立目标责任制,将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内容,责任到人,考核到位。
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技术规定
分级代码 0 50 100 200 500 800 1000 1200 1500 50 100 200 500 800 1000 1200 1500
3
分级范围(米) 50 100 200 500 800 1000 1200 1500 2000
2000 2500 3000 3500 5000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
编号: GDPJ 02—2013
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技术规定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 年 8 月
目
录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2.1 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 1 2.2 项目技术规范 ..................................................................... 1 3 基本统计原则 ........................................................................ 1 4 统计单元 ............................................................................ 2 4.1 规则地理格网单元 ................................................................. 2 4.2 行政区划与管理单元 ............................................................... 3 4.3 地形单元 ......................................................................... 3 5 基本统计指标 ........................................................................ 4 5.1 点状要素 ......................................................................... 4 5.2 线状要素 ......................................................................... 5 5.3 面状要素 ......................................................................... 6 5.4 地理实体 ......................................................................... 8 6 基本统计内容 ........................................................................ 8 6.1 自然地理要素分类统计 ............................................................. 8 6.2 人文地理要素分类统计 ............................................................ 19 6.3 地理要素汇总统计 ................................................................ 35 7 基本统计流程 ....................................................................... 35 7.1 数据预处理 ...................................................................... 37 7.2 统计单元提取 .................................................................... 37 7.3 统计配置 ........................................................................ 37 7.4 统计计算 ........................................................................ 38 7.5 统计成果生成 .................................................................... 39 8 基本统计成果与要求 ................................................................. 39 8.1 数学基础与精度 .................................................................. 39 8.2 成果文件格式 .................................................................... 39 8.3 成果内容 ........................................................................ 40 附 附 附 附 录 录 录 录 A (规范性附录)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汇总报表 ...................... 43 B (资料性附录) 长度/面积计算 ............................................... 57 C (资料性附录) 表面长度/面积计算 ........................................... 61 D (资料性附录) 东西和南北长度计算 .......................................... 64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一、引言地理国情监测是指对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环境质量、土地利用状况、自然灾害等因素进行定量监测和分析,从而为国家战略决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是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对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和质量控制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二、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1.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地理国情监测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卫星、飞机等载体获取地表信息,并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像解译和信息提取,可以获取大范围、多角度、多时相的地表信息。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土地利用、植被覆盖、自然灾害等多种地理国情要素的监测。
2.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信息与非空间信息相结合的信息系统,它可以对地理国情要素进行空间分析、属性查询和可视化呈现。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国情监测中应用广泛,通过对遥感图像、地形图、土壤图等数据的叠加和分析,可以获取更为综合和精确的地理国情信息。
3. 无人机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无人机技术在地理国情监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无人机具有灵活性高、成本低、数据获取精度高等优点,可以实现对地理国情要素的局部或小范围监测,适用于复杂地形和环境条件下的监测任务。
4.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地理国情监测中获取地理国情要素信息的重要手段,包括光学传感器、雷达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
不同的传感器可以获取不同波段和分辨率的数据,可以满足地理国情监测对不同信息的需求。
5. GPS定位技术GPS定位技术是地理国情监测中获取地理位置信息的基础,可以实现对地理国情要素的空间定位和坐标获取。
在地理国情监测中,GPS定位技术不仅可以获取监测点的空间坐标信息,还可以实现对运动物体和变化过程的轨迹监测。
三、地理国情监测质量控制分析1. 数据质量控制在地理国情监测中,数据质量是保证监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浅析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的质量控制流程与方法
□ BO醮糕N G O浅析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的质量控制流程与方法朱晓红(辽宁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辽宁沈阳110000)摘要:根据国家对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提出的要求,针对陆地与海域的地表覆盖及重要地理要素变化 等展开全面的监测工作,进而构建精度高且全覆盖的地理国情信息数据库,为耕地种植监测、生态保护效果评价以及督察执法的监管等各种自然资源监管工作提供相应的决策支撑。
文章主要从地理国情监测成果质量控制的流程与方法方向进行分析,以保证成果质量和应用有效性。
关键词:地理国情监测;成果质量控制;流程;方法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519 (2021) 01-80-21引言依据《GQJC11地理国情监测检查验收与质量评定》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地理国情监测成果检查验收执行 “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监测任务的承担单位负责监 测成果的两级检查工作,监测成果经二级检查合格后,才能 进行验收。
地理国情监测验收成果分为数字正射影像成果、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地理国情要素数据、遥感影像解译样本 数据、地理国情生产元数据成果五个类型。
本文主要从地理 国情监测成果质量控制的流程与方法方向进行分析。
2质量控制流程2.1确定批成果根据自然资源部内部调查监测部门的统一规划,按照各 任务区监测承担单位所提交的相关成果情况,组建批成 果。
检验批成果应由在同一技术要求指导下生产的同等 级、同规格监测单位成果汇总而成。
当生产量较大时,可 根据生产时间不同、作业方法不同、作业单位不同等分别 组成批成果,实行分批检验。
2.2确定样本量首先明确抽样单位,依据规定确定成果抽样单位。
然后 按照规定要求确定样本量,样本量确定后对样本抽样,抽取 的样本采用分层按比例随机抽样方法重新抽取样本,即将批 成果按不同监测作业单位、不同监测类别等因素分成不同的 层。
按照样本量,根据一定比例来随机进行朴层中单位成果 的抽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GQJC01-2017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技术规定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7年5月目录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基本要求 (1)3.1数学基础 (1)3.2精度要求 (2)3.2.1数据采集平面精度要求 (2)3.2.2拓扑要求 (2)3.2.3地表覆盖分类精度 (2)3.2.4地理国情要素属性精度 (3)3.3数据现势性 (3)3.4数据一致性 (3)3.5数据接边原则 (3)3.6元数据 (4)3.7数据完整性检查要求 (4)4数据分层组织 (4)4.1总体说明 (4)4.2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8)4.3地理国情要素数据 (8)4.3.1铁路与道路要素 (8)4.3.2水域要素 (9)4.3.3构筑物要素 (10)4.3.4地理单元要素 (11)5属性定义与说明 (16)5.1总体说明 (16)5.1.1通用属性项 (16)5.1.2专有属性项 (17)5.1.3属性缺省值 (18)5.2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19)5.2.1地表覆盖数据集(LcrDataset)属性定义 (19)5.2.2专有属性说明 (19)5.3地理国情要素数据 (20)5.3.1铁路与道路要素 (20)5.3.2水域要素 (27)5.3.3构筑物要素 (33)5.3.4地理单元要素 (35)6数据采集一般性要求 (52)6.1影像资料使用原则 (52)6.2数据采集总体要求 (52)6.3地表覆盖分类数据采集要求 (54)6.4地理国情要素数据采集要求 (56)6.4.1铁路与道路 (57)6.4.2水域 (58)6.4.3构筑物 (59)6.4.4地理单元 (59)7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60)7.1变化信息采集总体要求 (60)7.2地表覆盖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61)7.2.1地表覆盖变化分类 (61)7.2.2伸缩型地表覆盖变化信息采集 (61)7.2.3新生型地表覆盖变化信息采集 (61)7.2.4地表覆盖变化信息记录方法 (62)7.3地理国情要素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62)7.3.1地理国情要素变化分类 (62)7.3.2地理国情要素变化信息采集总体要求和记录方法 (62)7.3.3有关要素类型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63)7.4生产元数据记录要求 (64)7.5监测成果数据检查基本要求 (64)7.5.1总体要求 (64)7.5.2变化数据层检查 (64)7.5.3变化数据层与本底数据关联检查 (64)8汇交要求 (65)8.1汇交数据内容 (65)8.2成果汇交前整理 (65)8.2.1省级任务区数据接边与数据组织 (65)8.2.2交通网络弧段数据提取处理 (67)8.2.3水域网络弧段数据提取处理 (67)8.3成果汇交前检查 (67)8.4汇交成果目录组织 (69)附录A (规范性附录)属性项名称及定义 (70)附录B (规范性附录)数据汇交前检查内容与要求 (72)附录C (资料性附录)行政村及以上行政地名变更情况表(示例) (82)前言本文件是全国基础性地理国情的技术规定之一,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相关技术规定的基础上,参考现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完成起草,并根据征求意见和试生产反馈的情况修改而成,经过2016年试行和修订完善,形成本版本。
本文件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出。
本文件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土测绘司归口。
本文件负责起草单位: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本文件参与起草单位: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海南测绘地理信息局、重庆测绘院。
本文件起草组负责人:刘若梅周旭本文件起草组主要成员: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李力勐王发良贾云鹏杜娟高崟陶舒程滔张浩然杨刚李广泳赵慧郑义白驹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赵敏辛安仙徐健宋燕王莉莉任宏权刘艳秋贾秋菊林璐王清丽白露方睿红周涛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梁安宝陈世培王刚曲平王明亮岳昊李衍会夏立福于洪雨罗鹏王林马治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石江南霍健申学林张婧高文涛曹伟超胡云华刘无敌陈笑峰张玲刘慧娟李学菊刘嘉海南测绘地理信息局:林尤武庞帅峰.重庆测绘院:许庆领焦豫松李芹阳春花覃东华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中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的数学基础等基本要求、数据分层组织、属性定义,以及采集、检查和汇交要求等。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中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的采集、存储和交换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经引用成为本规定的条款。
凡是注时间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订版(不包括勘误的内容)均不适用于本技术规定,不注时间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技术规定。
GB/T 917 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和国道编码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4754-2011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7408-2005/ISO 8601:2000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24708-2009 湿地分类GB/T 25344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线路名称代码GQJC 03-2017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内容与指标GQJC 02-2017地理国情监测生产元数据技术规定GQJC 05-2017 数字正射影像生产技术规定3 基本要求3.1 数学基础坐标参照系: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地理坐标,经纬度值采用“度”为单位,用双精度浮点数表示,保留9位小数(0.000000001度),定义各项坐标参数的投影文件中,平面基准主要参数统一如表3-1所示:表3-1平面基准主要参数要求说明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高程系统为正常高;高程坐标单位为“米”,保留2位小数(0.01米)。
注:监测工作中,本底数据的坐标系统名称与表3-1要求的名称不一致的,变化信息采集时与本底数据保持一致,建库后统一修改。
3.2 精度要求3.2.1 数据采集平面精度要求数据采集平面精度,即采集的地物界线和位置与影像上地物的边界和位置的对应程度。
数据成果的整体平面精度水平取决于正射影像精度和数据采集精度两个因素。
正射影像精度应符合GQJC 05-2017的要求。
在合格正射影像的基础上,影像上分界明显的地表覆盖分类界线和地理国情要素的边界以及定位点的采集精度应控制在5个像素以内。
特殊情况下,如高层建筑物遮挡、阴影等,采集精度原则上应控制在10个像素以内。
由于摄影时存在侧视角,具有一定高度的地物在影像上产生的投影差应进行处理,以符合上述采集精度要求。
3.2.2 拓扑要求数据采集时,判断两个坐标点是否相同的XY容差参数为0.2米或0.0000017975度,确保新增采集线状要素或面状要素的边线时,同一线上的相邻坐标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0.2米。
各点与组成该要素的线段或边线之间的最小距离也应大于等于0.2米或0.0000017975度,避免出现内外环粘连(有洞的多边形内环和外环之间共点或共线)和自相交(同一多边形多个局部顶角相交)的情况。
对于共边的相邻多边形,组成公共边的坐标点在两个多边形中记录的坐标值须相同,确保相邻多边形之间不存在大于0.01米或0.00000008983153度的重叠、缝隙等拓扑错误。
采集过程不得使用参数曲线,统一采用坐标串表示;地表覆盖图斑多边形节点数不超过10万个,地理国情要素几何要素节点数不超过2万个。
对于客观存在的复杂地物,尽可能在合理的地方适当分割,通过多个几何要素进行表示。
地表覆盖数据层中,不应存在由多个多边形组合而成的聚合多边形或多部多边形,所有图斑都应是单个多边形构成。
3.2.3 地表覆盖分类精度在没有明显分界线的过渡地带内,地表覆盖分类数据中的图斑应至少保证符合上一级类型的归类要求。
分界线明显的图斑,需严格按照归类要求正确归类。
数据整体的分类精度,需满足质量检验的合格标准。
3.2.4 地理国情要素属性精度长度、宽度、高程、面积等均采用米制单位。
获取的定量属性值保留的小数位、数量单位以及值域范围应符合本规定中各具体属性项的要求,并与地物实际属性相符。
3.3 数据现势性成果数据整体现势性应达到监测时点的要求。
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划相关信息原则上应与民政部主办的“全国行政区划信息查询平台”的查询结果保持一致,政府已经发布有关行政区划变更公告而该平台未能及时反映的,可参考政府公告修改相关行政区划数据,确保符合监测时点的现势性要求。
县级以下(不含县级)行政区划代码和名称信息应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tjbz/)的信息为主要依据。
两级代码不一致时,若有可靠的修改依据,可以根据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划代码修改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否则不做修改。
学校、医院等单位信息应采用主管部门公布的最新信息,实地核查时发生变化的,需在技术总结中记录变更情况。
3.4 数据一致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开展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时,可结合地方实际需求,在全国统一要求的内容与指标基础上,增加监测内容、提高监测的详细程度。
其成果数据上交时,按照GQJC 03-2017 中已预定义的类型和指标要求采集的数据,其编码不需做归并处理。
对于本底数据中明显不符合实际地物状况的,应作为错误对其进行修改,结果记录到本年度监测成果数据中;疑似错误但无确切资料支持的,不应对本底数据进行修改。
3.5 数据接边原则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必须经过接边处理。
省级监测责任区之间的接边依据国家统一提供的任务区界线数据进行接边。
一般情况下,各监测任务区承担单位负责接西边和北边,当承担单位生产进度不一致时,后提交成果的一方负责接边。
各任务区内部各作业单元之间的接边,由省级监测管理机构或作业单位根据情况自行确定接边原则。
接边时应叠加正射影像,对接边界两侧需接边线划之间的距离小于正射影像接边限差的,可以调整一边的数据直接接边;距离小于2倍正射影像接边限差的,两边相向平移接边;距离大于2倍正射影像接边限差的应检查和分析原因,由技术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决定,并作为重大问题进行记录。
依据GQJC 03-2017 确定的规则扩充的新类型与其对应的上级预定义类型接边时,无需对新增类型的属性编码做归并处理。
接边之后应保证图形数据光滑、连续,避免出现硬折、尖角,并确保在接边界0.01米范围内接边;不同作业区数据合并为不分区数据时,各项属性值相等的相邻同名要素在不超出节点总数限制的情况下接边后应合理合并为一个实体。
3.6 元数据针对地表覆盖分类与地理国情要素数据的生产元数据,按照GQJC02-2017的要求以空间数据的方式进行采集和汇交。
元数据采集应贯穿生产任务计划、资料分析、内业采集、外业调查、检查验收、成果汇交等各个生产环节,元数据是地表覆盖分类与地理国情要素数据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其质量纳入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和检查的工作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