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目标

1.通过《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教学,领会爱情是一种美好的情感。

2.初步了解戏剧的情境与冲突的关系以及“独白”在戏剧中的作用。

教学设想

一、关于文艺复兴及莎士比亚在世界戏剧史上的重要意义,我们有必要在进入《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赏析之前,引导学生加以认识,了解它们产生的背景及要素。由于时间有限,系统展开文艺复兴历史或莎士比亚的生平是不可能的,概略的介绍则容易流于肤浅。较好的办法可能是由学生中的少数积极分子分头准备,在课堂上讲述一些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作品与小故事,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指出文艺复兴与莎士比亚在人类思想解放过程中的里程碑意义。

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讲授,从思想层面上讲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爱情观的思考。高中学生处于青春憧憬期,对于“什么是爱情”有着强烈的兴趣,也有不少来自社会的纷繁认识。要学生领会“爱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很不容易。首先应该使用多种手段(观看录像、倾听名演员的朗诵、听有关的音乐)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能够进入“月夜幽会”的诗一般的意境。这一点可能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学生只有沉浸于其中,才有可能进一步讨论一些观念问题。在讨论中也应该提醒学生,爱情仅是人类美好情感之一。年轻人不应该沉迷于“两个人的世界”,而要走向社会,在改造自然与社会的斗争中,获得更加博大多彩的精神体验。

三、本单元戏剧理论的学习有两个方面,戏剧情境的设置只需一般性了解,“独白”是其中的重点。“独白”是戏剧艺术中卓有特色的一种手段。除了讲解独白的假定性和多种形态以外,应该通过欣赏名家的朗诵和学生自己的朗诵,领会独白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赏析举隅

一、如何对待爱情和女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人文主义课题。莎士比亚通过他的作品为后世留下了一系列具有温柔、美丽、善良、机智、热情、高雅等不同性格的妇女形象。他还依照审美规律探讨了爱情感受的多样性,如一见钟情时的触电感,男女之间的神秘感,接触中的喜悦、羞怯、误会、摩擦和性格撞击,思念的甜蜜和痛苦,爱情高峰时火焰般的狂烈,“月亮式的爱”与“太阳式的爱”,失恋的感伤和绝望,自我牺牲的骑士风度等等。马克思说,根据人们对待爱情的态度“可以判断人的整个文明程度”。莎氏的作品(包括中、后期的爱情作品)使人确认,性爱已经升华进入审美领域,人的情感已经变为“美的情感”。它们在读者与观众面前展现了一个充满近代意识的爱的伊甸园。莎士比亚笔下的那些优秀的青年男女,他们在爱情上表现出一种超脱于功利的忠诚不渝的美好感情。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家族的狭隘利益不能阻止他们的爱情;近在眼前的生命危险不能阻止他们相会;他们互相把对方幻化为人间最美好的偶像;他们把对方看作是自己身体里不可缺少的部分,没有了对方自己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他们当得知对方已经离开人世时,自己毫不犹豫地追随而去。这种情感和精神不仅是对当时存在的封建势力和宗教禁欲主义的强烈冲击,而且在这一片灿烂纯洁的情感星空照耀下,现代社会中那种将男女之情降格为肉欲享乐和金钱权势等价物的丑陋本质也暴露无遗。

第二单元莎士比亚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单元莎士比亚与《罗密欧与朱丽叶》西方现代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生的幸福在于获得情感的高峰体验。这种高峰体验可能发生于父母子女的天伦情感之中,也可能在事业获得成功或为正义而献身的时刻,也许在饱览自然、

浪迹山水的那种“天人合一”的刹那。宗教学者布伯认为,这种体验只存在于人和上帝之间。总之,这是一种个体与他(她)周围的人、社会、自然融合为一的自由感。情感的高峰体验可能是炽热的,也可能是虚静的(如苏轼的《明月几时有》),也可能是一种广阔而虚幻的哀愁,如一个人仰望星空,倾听来自宇宙的虚无飘渺的音乐,然而,更多的高峰体验是在两性缱绻的爱情之中。

莎士比亚在西方文学史上第一次生动而细腻地描绘了这种爱情的高峰体验,本单元所选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月夜幽会》便是这种高峰体验的动人描绘。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对话中所表现出来的“痴”字正是这种高峰体验的突出表征。人们应该珍视这种体验。如果被功利缠身,哪怕腰缠万贯,手握重权,也可能一辈子得不到这样的情感享受,进入不到这种高尚美丽的境界。

从另一方面说,“人生的意义在于五彩缤纷”。有志气的年轻人不应该把自己最好的时光都交给花前月下和两情相悦。更广大的自然界和社会中,有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和情感体验等待着我们去追求。走出两个人的精神小屋,人们会惊奇地发现,眼前展开的是一片何等美丽迷人的广阔星空。

二、关于独白的作用及演变,可参见节选的《关于独白的论述》一文,此处不再赘述。从上一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古希腊的戏剧同史诗有密切关系。它的悲剧就是“舞台上的史诗”。这一诗的传统一直延续到近代才有所变化。诗剧的突出特点表现在对话与独白中,特别是抒情对话与抒情独白。从本单元节选的第二幕第二场和第三幕第二场中,我们看到,用诗的语言写出的独白,它的感染作用比一般抒情诗要高,原因在于抒情独白大都是在一定的戏剧情境下,矛盾冲突激化时迸发出来的,因此格外动人心弦。好的抒情独白常常成为全剧的“华彩唱段”,成为可以单独在舞台上演出的精彩节目。他们是人类语言宝库中的精品。建议学生不仅要朗诵这些段落,而且最好能做到背诵,这对于他们的写作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资料

一、莎士比亚生平与作品

莎士比亚,W.(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英国诗人、剧作家。

(一)生平1564年4月23日出生于沃里克郡埃文河上的斯特拉特福镇。父亲约翰是沃里克郡的自耕农,1551年移居斯特拉特福镇,经营羊毛、皮革制造、谷物买卖等业;有人说他还当过屠户。1565年约翰任斯特拉特福镇的民政官,3年后被选为镇长。威廉是长子,曾被送到当地的文法学校学习拉丁文和古代历史、哲学、诗歌、逻辑、修辞等。13岁时,家道中落,可能曾辍学帮助父亲料理生意。1582年11月同邻乡富裕自耕农的女儿安·哈瑟维结婚,次年5月生女苏珊娜,1585年生孪生子女珠迪丝(女)和哈姆奈特(子),哈姆奈特11岁时夭折。

从1585至1592年期间,他的生活经历不详,但是后人有不少传说,例如说他当过乡村教师,又说他在某贵族府邸当过差,又说他当过兵,而传说最广的是说他偷了附近贵族乡绅托马斯·路希爵士的鹿,逃往伦敦,时间一般推测在1586年前后。

1592年,剧作家、所谓“大学才子”之一的罗伯特·格林有一篇文章攻击当时的一些演员,告诫剧作家“不要相信他们;其中有一只暴发户式的乌鸦,用我们的羽毛装点自己,用一张演员的皮包起他的虎狼之心;他写了几句虚夸的无韵诗就自以为能同你们中最优秀的作家比美;他是个地地道道的打杂工,却恬不知耻地以为举国只有他能震撼舞台”。“虎狼之心”是从莎剧《亨利六世》下篇中引来的一句话,而“震撼舞台”则是影射莎士比亚的姓氏(shake意即震撼,spear意为长矛)。可见莎士比亚在1592年已颇具名望。

从他离开家乡到1592年这一段时期,传说他曾在剧院门前为贵族顾客看马,逐渐成为剧院的杂役、演员、股东。他开始写剧多半是改编旧剧或同其他剧作家合作,稍后才独立创作。他在伦敦有同乡世交菲尔德,经营印刷出版业。莎士比亚发表的第一部作品《维纳斯与阿多尼斯》(1593)就是由菲尔德出版的。这部作品献给年轻的新贵族南安普敦伯爵。他的剧团从1594年开始一直受宫内大臣的庇护,称为“宫内大臣剧团”,1603年詹姆斯一世登位又改称“国王的供奉”。他同当时一些新贵族如埃塞克斯伯爵颇有交往。他的剧团也到女王宫廷演出,夏季或瘟疫流行时期,则到外省演出。1596年他帮助父亲申请并获得“家徽”(象征乡绅的社会地位)。据推测,他每年回家探望,1597年在家乡购置了房产,1602年又置了地产(127英亩)。他一生的最后几年在家乡度过。1616年4月23日去世,葬于镇上的“三一”教堂。

(二)创作莎士比亚在二十多年间共写了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除了两首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和《鲁克丽丝受辱记》是在他生前自己发表外,他的某些剧作则以四开本“盗印版”行世。这些“盗印版”是由剧团某些演员口授,或在演出时被人速记下来的。当时习惯是剧作家将剧本卖给剧团,剧团有处理剧本的全权;为了尽量垄断,剧团竭力防止其他剧团得到脚本,秘不发表,才出现了“盗印版”。莎士比亚的全部剧本是在他去世后由同团演员海明和康德尔搜集成书,1623年用对开本发行,称为“第一对开本”,收了36出戏,其中有一半是他在生前没有出版过的。

作品写成的年代当时剧目上演和出版都需要向政府登记批准,莎士比亚剧作的上演和出版日期都是有案可查的。但上演和出版日期同创作的时间不一定吻合,可以在上演之前一、二年或同年,也可能在上演后又进行了修改,才最后定稿。第一对开本的剧目不是按年代排列,而是按喜剧、历史剧、悲剧三类编排的。从18世纪后期,学者们如马隆就开始研究莎剧的创作年代,经过200年的探索,基本上取得一致意见,成为研究莎士比亚思想和艺术演变的较为可靠的依据(见附表)。

戏剧的分类第一对开本把莎剧分为三类,此后学者们又进一步把有关罗马历史的剧本分出来,称为“罗马剧”,把后期喜剧分出来,称为“浪漫剧”或“传奇剧”。

戏剧的分期1850年德国学者盖尔维努斯研究莎士比亚艺术技巧的发展,根据对莎剧诗行的研究,把莎剧分为三个时期:1.1590至1600年,即历史剧和喜剧时期;2.1601至1607年,即悲剧时期;3.1608至1612年,即“浪漫剧”时期。1870年英国学者道登和弗尼弗尔,也根据诗歌技巧和作品的情调把莎剧又分为四个时期,即把第一时期又分为:1590至1596年,早期抒情时期;1597至1600年,历史剧和喜剧时期。

(三)著作者问题19世纪中叶有些学者鉴于莎剧反映的知识面之广(涉及法律、历史、地理、政治、宫廷贵族的生活方式许多方面),文学成就之高,认为无论他的出身还是所受的教育,他都不可能写出这些作品,因而认为作者是培根;也有人认为是牛津伯爵爱德华·德·维尔,以至马洛。但是莎士比亚的剧本是由他剧团的两位演员收集的,同时代剧作家本·琼森还为此全集写了献诗,仅此一端就使怀疑派的理论不能成立。怀疑派完全忽视了一个作者向生活学习、向前人学习的潜力。

(四)作品简介莎士比亚的全部作品的基本思想是人文主义或称人道主义,用他的语言说,就是“爱”。他的作品就是“爱”的观念多方面的表现。人文主义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武器。莎氏作品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他生活感受深,善于思考,艺术修养高,作品的形象性强;他吸收了欧洲各国的新文化、新思想,因而他的作品深刻而生动地反映了16至17世纪的英国现实,集中地代表了整个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学成就。

长诗莎士比亚最早的诗作是《维纳斯与阿多尼斯》,题材来源于罗马诗人奥维德的《变

形记》,写爱情女神维纳斯追求青年阿多尼斯,但阿多尼斯不爱她,只爱打猎,在一次行猎中为野猪所伤致死。维纳斯十分悲痛。在阿多尼斯死去的地方,血泊中生出一种花,名为白头翁,维纳斯把它带回塞浦路斯岛。此诗主旨是说明爱情不可抗拒,文字绮丽。出版后风行一时,至1602年共出了7版,至1640年累计至16版。

《鲁克丽丝受辱记》取材于奥维德《岁时记》等作品,写罗马王政时期最后一个国王塔昆的儿子塞克斯特斯从战场奔回,奸污了同族柯拉廷纳斯的妻子鲁克丽丝,鲁克丽丝召回出征的丈夫,嘱咐他要报仇雪耻之后举刀自杀。最后,王朝被推翻,建立了贵族共和国。作者认为塞克斯特斯违背“荣誉”观念,新贵族应以此为鉴。作者又通过鲁克丽丝呼吁同情、怜悯与人道。此诗文字更为繁缛。

十四行诗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共154首,大约在6年间陆续写成,主题是友谊与爱情。这种从意大利传入的诗体多采取连续性的组诗形式。前126首写诗人同一贵族青年的友谊的升沉变化;127至152首写诗人对一“黑肤女子”的爱恋;最后两首结束。前17首,诗人敦促青年结婚,美好的事物应当传代而得到永生,反映了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信念和对新贵族的希望。随后,那青年有时对诗人冷淡,有时垂青另一个诗人,甚至勾引诗人的女友,但诗人以友情为重,表现和解精神。诗人对“黑肤女子”倾吐爱慕,但她被诗人的至友拐走,诗人感到失望。在这些故事后面隐藏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人文主义者对真、善、美的看法和理想,也反映出社会现实。这些诗虽然表现了对光明和未来的希望,但也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所引起的失望和焦虑。它们不仅仅是个人的抒情,也表达了一个时代。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感情并不奔放,而是有节制,有思想深度,有分析说理,同时形象生动丰富,语言运用巧妙,诗句节奏感强。

历史剧早期创作中的英国历史剧共9部,其中8部可以归纳成为两个四部曲。《亨利六世》上、中、下篇和《理查三世》;《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篇和《亨利五世》。此外有《约翰王》。新兴资产阶级从当时所处的地位,要求国家统一,改造封建王权,以利于本阶级的发展。16世纪90年代伊丽莎白女王政权虽仍巩固,但王权继承问题日趋迫切,国内外封建势力蠢蠢欲动,30年前凯特领导的农民起义记忆犹新。莎士比亚关心民族命运,既反对封建内讧,也反对农民起义,而主要反对前者,要求在一个开明君主的统治下,巩固国内和平与统一。这就是他写历史剧的主旨。

前四部曲中,《亨利六世》上篇写英国在英法百年战争中由于贵族不和而失利;中篇写国内贵族的纷争和平民起义,导向内战;下篇写红白玫瑰战争的封建内战,属于红玫瑰贵族集团的国王在内战中被杀。《理查三世》写篡夺王位的白玫瑰集团爱德华四世死后,同族贵族理查用狡诈、血腥毒辣的手段,登上统治宝座,很快为敌党所杀,结束了玫瑰战争。

约翰王虽然有反对天主教的一面,但他谋害了合法继承人,篡夺了王位,引起外患。

后四部曲写理查二世优柔寡断,听信宠臣,不能维持贵族间的平衡。他的堂弟利用时机夺去王位,自立为亨利四世。亨利四世由于王位来路不正,终日惴惴不安,虽然两次平复内乱,但太子不务正业,王位前途仍然令人忧虑。后来太子改过自新,继位为亨利五世。亨利五世用对法国战争解决了国内矛盾,夺回在法国的领地。在他身上,作者寄托了一个开明君主、民族英雄的理想。亨利五世改邪归正的转变过程反映出作者改造封建君主的思想。

根据古罗马故事写成的流血复仇剧《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写主人公顾全大局但仍不能避免内讧的悲剧。

喜剧约从1593至1600年,莎士比亚写了10部喜剧和一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些喜剧各有特色。最早的《错误的喜剧》是根据罗马喜剧家普劳图斯的《孪生兄弟》而改编的,喜剧效果全靠人物彼此误认而造成。《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则是以《亨利四世》中的福

斯塔夫为中心的反映市民生活的喜剧。这个时期,绝大部分喜剧以爱情为主题,但《威尼斯商人》则超出此范围,而同样主题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却写成了悲剧。《驯悍记》虽然提倡婚姻自由,但也表现了作者男尊女卑的观点。《维洛那二绅士》写爱情的忠贞;《爱的徒劳》《无事生非》着重反对禁欲主义;《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则把爱情故事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后者用大自然同宫廷的尔虞我诈作了对比。《第十二夜》通过次要情节,对清教徒的虚伪大加嘲讽。

《罗密欧与朱丽叶》写一对青年分属两个世代为仇的封建家族,两人一见倾心,但不能结合。他们求助于劳伦斯神父,神父私自给他们举行了婚礼,并安排他们逃离维洛那,但由于偶然的错误,两人先后殉情。双方家长鉴于世仇铸成错误而言归于好。这首颂扬爱情的赞歌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意义。

《威尼斯商人》写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助友人巴萨尼奥成婚,向犹太高利贷者夏洛克转借现金,夏洛克出于妒恨,假意不收借息,契约到期不还,可以割安东尼奥身上一磅肉。安东尼奥果然失期,开庭之日,巴萨尼奥的未婚妻假扮律师在法庭上击败了夏洛克。这出戏通过三条交错的故事线索,鼓吹仁爱、友谊和真诚的爱情。

悲剧从1601至1607年,莎士比亚写了所谓“四大悲剧”、5部以希腊罗马故事为题材的剧本和两出“喜剧”。这一时期的剧作,思想深度和现实主义的深度大大增强。即使所谓“喜剧”,爱情也显露出阴暗的一面。《终成眷属》中的海丽娜对勃特拉姆的爱情,受到后者的社会地位观念的打击,但她却不择手段来达到目的。《一报还一报》(一译《请君入瓮》)里的安哲鲁执法犯法,把爱情作为交换条件。在《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和《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两剧中,作者对爱情和荣誉产生了怀疑。

《尤利乌斯·凯撒》反映了反对权力集中的斗争;《科里奥拉努斯》写的是罗马贵族由于骄横而导致背叛与灭亡。

莎士比亚的悲剧之所以伟大,在于它们具有高度概括意义。《哈姆莱特》是一出人文主义思想家的悲剧,父王被叔父杀害,母亲嫁了叔父,父王的亡魂要求他报仇。这样一个简单的事件,促使他考虑到整个社会和时代,发现“整个时代脱榫”了,决定担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但他单枪匹马同黑暗势力较量,寡不敌众,最后失败。

《奥瑟罗》的主人公是作者创造的理想人物,他坦率,相信人而又疾恶如仇,他受到玛基维里式的阴谋家伊阿古的摆布,杀死了心爱的妻子。

《雅典的泰门》写的是虚伪的友谊使泰门变成一个彻底的厌世者。

《李尔王》最富于哲学意义。许多人(包括托尔斯泰)认为李尔王分国土的情节是不可信的。但它的概括意义最强,它处理了权威与爱的矛盾;权威与社会正义的矛盾;“真诚的”爱同虚伪的爱的对比;人性与大自然的善恶问题。剧本主要写李尔王从一个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君主变为一个人文主义者心目中的“人”的过程,转变的媒介是同情。

《麦克白》的主人公是苏格兰大将,由于野心的驱使,杀死了慈祥的国王。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剧本探索人性的善转变为恶的过程。麦克白是一个立过功的、有所作为的英雄,性格中有善良的一面,由于女巫和夫人的诱惑,他想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变成了野心。一旦野心实现,必然引起一连串新的犯罪,最后导致灭亡。

莎士比亚写的悲剧是他对他那个时代的重大问题深入思考的成果,是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最生动的形象的再现。

晚期创作人文主义的理想同现实之间的矛盾是难以弥合的。莎士比亚晚期的作品都以宽恕和解为主题。《泰尔亲王佩里克利斯》(一般公认前两幕不是莎氏手笔)、《辛白林》和《冬天的故事》都是写失散、团聚;诬陷、昭雪、和解。晚期主要作品是《暴风雨》,情节比较

集中。米兰公爵普洛斯彼罗被他弟弟驱逐,携带幼女米兰达逃往荒岛,他通过魔法掀起狂风,把那不勒斯国王、篡位的弟弟安东尼奥、那不勒斯王子等所乘的船摄到荒岛,宽恕了安东尼奥,恢复了爵位,王子同米兰达结了婚,一同回到意大利。普洛斯彼罗对待岛上的土生居民反映了资本主义的殖民过程。剧中也明确提出了人文主义者的理想国的主张。全剧以宣扬容忍宽恕告终。

《亨利八世》由几个片段组成,一般公认其中一部分是莎士比亚手笔,通过三个人物的悲剧,展示对新一代统治者的希望。

(五)历代对莎士比亚的评论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许多场合给予莎士比亚很高的评价,承认他在戏剧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马克思在1859年4月19日写给斐·拉萨尔的信中批评了“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的创作方法,提出“莎士比亚化”这一重要论点。恩格斯在同年5月18日给拉萨尔的信中称赞“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的融合”,也批评了“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的创作方法,赞许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每个时代对莎士比亚的评论,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学观点,也反映了莎士比亚作品的某些特点或侧面。莎士比亚的同时代剧作家本·琼森称他为“时代的灵魂”,但又批评他缺少“艺术”。这一评论定下了19世纪浪漫派以前批评的调子。17世纪中期以后到18世纪,在古典主义影响下,评论界都承认莎氏有天才,但毫无创作法则的观念。伏尔泰称他为“烂醉的野蛮人”。莎士比亚不仅不遵守“三一律”,而且在悲剧中掺杂喜剧场面。德国狂飙运动时期,莱辛和歌德突破了古典主义的束缚,从莎剧反映“自然”(现实)中获得启发。浪漫主义时期,评论界进一步看到了莎剧中的思想感情的深度,看到了莎氏诗歌的成就,特别对人物的分析感兴趣。这一时期的代表是德国的施莱格尔兄弟和英国的柯尔律治,到20世纪初期英国的布拉德莱而登峰造极。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评论家,以别林斯基、杜勃罗留波夫为代表,为开辟现实主义道路,着重指出莎剧真实地反映生活,特别是人物刻划深刻。从浪漫派以来,绝大部分的评论是肯定莎士比亚的。持异议的则有托尔斯泰;托尔斯泰也从现实主义出发,指出莎剧的情节不可信,人物写得成功的原因是他所根据的素材本身就好。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2年版)

莎士比亚戏剧赏析 答案汇总

智慧树《莎士比亚戏剧赏析》答案 第一章 1 【单选题】(5分) 已知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一个剧本是B A. 《罗米欧与朱丽叶》 B. 《亨利六世》 C. 《理查三世》 D. 《亨利五世》 2 【单选题】(5分) 关于莎士比亚,以下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B A. 莎士比亚曾在家乡的文法学校读书。 B. 莎士比亚生活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 C. 莎士比亚所属剧团名叫“宫内大臣供奉剧团”。 D. 莎士比亚的家乡是英格兰沃里克郡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 3 【单选题】(5分) 关于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表述错误的是:D A. 在莎士比亚成名前,占据英国剧坛的是“大学才子派”。 B. 英国戏剧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戏剧和中世纪道德剧的传统。 C. 文艺复兴早期的英国剧场设在客栈里。 D. 1576年在伦敦市郊建造的第一个公共剧院是环球剧院。 4 【单选题】(5分) 1608-1612年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三个时期主要创作的戏剧类型是C A. 喜剧 B. 悲剧 C. 传奇剧 D. 历史剧

5 【单选题】(5分) 以下有关人文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 A. 人文主义思想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主流思想 B. 人文主义思想并不反对世俗享乐和追求物质财富 C. 莎士比亚的戏剧表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D. 人本思想、民族意识、反基督教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观念 第二章 1 【单选题】(5分) 关于莎士比亚,以下表述正确的是C A. 在莎士比亚时代,只有王公贵族才有资格看戏。 B. 莎士比亚创作戏剧不以商业盈利为目的。 C. “大学才子派”的戏剧对莎士比亚有重要影响。 D. 莎士比亚生于1566年,去世于1610年。 2 【单选题】(2分) 关于莎士比亚,以下表述错误的是D A. 由约翰·赫明斯和亨利?康德尔收集、编辑,1623年出版的“第一对开本”,收入莎剧36部。 B. 朱生豪、梁实秋、方平是莎剧中译本的优秀译者。 C. 莎士比亚在创作的第三时期转向传奇剧。 D. 莎士比亚在创作的第一时期没有写过悲剧。 3 【单选题】(2分) 关于莎士比亚,表述错误的是:C A. 莎士比亚由于生活所迫,才开始戏剧生涯。 B. 在《皆大欢喜》中,莎士比亚把人生比作戏剧、按照七幕来演出。 C. 莎士比亚属于“大学才子派”成员。 D. 在莎士比亚时代,职业剧团都会寻求大人物的庇护,受到庇护的剧团都会冠以庇护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周洪宇 摘要: 本文介绍了莎士比亚笔下形成众多女性形象的原因和理由,分析了莎士比亚喜剧作品中女性大放异彩的形象。细致深入的描绘出喜剧中女性形象具有共同性和个体性的特点,莎士比亚以人文主义思想贯穿于喜剧,阐明了作者对女性形象的观点。 关键词:女性形象、女性、人文主义

目录 摘要 (Ⅰ) 关键词 (Ⅰ) 前言 (1) 一、莎士比亚喜剧笔下众多女性的原由 (1) (一)、提倡妇女解放 (1) (二)、描绘理想社会 (1) (三)、赞美真诚友谊 (2) (四)、歌颂自由恋爱 (2) 二、莎士比亚喜剧中女性的形象 (2) (一)莎士比亚喜剧中的突出强调具有主体地位的女性角色 (2) (二)、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充满着道德美 (3) (三)、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认为爱情是生活的支柱 (3) 三、莎士比亚喜剧塑造女性时也突出鲜明的形象 (4) (一)、莎士比亚喜剧中有些女性具有贤妻良母的形象 (4) (二)、莎士比亚喜剧中有些女性具有新思想的开放的形象 (4) (三)、莎士比亚喜剧中有些女性具有才思敏捷的形象 (5) (四)、莎士比亚喜剧中有些女性拥有着胆识过人、敢作敢为的形象 (5) 总结 (6) 参考文献 (6) 致谢 (6)

前言 莎士比亚,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一向以人物形象的刻画著称,在他的喜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富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在如此众多的人物形象中,女性形象描写得最为突出、最为显眼。 一、莎士比亚笔下众多女性的原由 莎士比亚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当时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鼎盛时期,王权稳固统一,经济繁荣,但是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也不满足于原来的现状,需要新的改革,反对旧的体制,促进自身利益的发展。新旧阶级交替的同时,文化、思想也紧随着发生变革。新兴的资产阶级把自己的世界观、思想观、人生观带到了变革的年代,从而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发展。 社会变革必然是思想现行,莎士比亚的喜剧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核心思想,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人它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以“人”为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的新思潮。因此,他们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肯定现实生活,肯定人有追求个人幸福的权力.莎士比亚能以人文主义思想引导,从社会生活真实出发,给作品中的事件和人物提供真实而富有时代特点的典型环境,塑造很多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众多形象群体中,女主人公的形象最为鲜明,在她们身上闪耀着人文主义光环。 (一)、提倡妇女解放 在一千多年漫长的中世纪黑夜,人性受到严重的压抑和扭曲,尤其是妇女,没有独立的人格,即使是上层妇女,她们也处于男人附庸的地位。莎士比亚认为,妇女也是人,她们应该获得人应该获得的一切权利,她们在政治上,经济上应获得与男人一样的平等地位。莎士比亚还认为,妇女的才能并不比男人低,她们同样有胆有识,甚至超过那些靠权位财产庸碌无为的男人。几乎所有的莎士比亚喜剧,都是以女性占中心位置,莎士比亚喜剧的光彩实际上是女性的光彩。无论是赫米娅、安痕裴琪、贝特丽丝、罗瑟琳,薇奥拉,还是妇女形象中的出类拔萃者鲍西娅,她们的共同特点是,追求个性解放,争取爱情幸福,并表现出机智勇敢,自尊自爱的可贵品质。 (二)、描绘理想社会 莎士比亚在喜剧中直接描绘了人文主义的理想社会。这个理想社会虽然还缺乏具体的政治内容,但集中体现了莎士比亚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的人道主义精神,并以此与丑恶的社会现实对比,因此具有一定的批判力量。在《皆大欢喜》中,作者描绘了具有英国大自然特色的森林,在现实社会中遭到邪恶势力迫害的有德行的人都聚集到这里,在善良的公爵的周围簇居着许多“自甘流放”的向往真诚的人们,奥兰多、罗瑟琳在患难之中也投奔这个“圣地”。在那里,人们“像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 Sonnet 18 铁冰译文 1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我该不该把你比作怡人的夏天? 2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你却比她更加可爱更加温情。 3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五月的娇蕊总是被狂风吹断, 4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 夏天也只是一道短暂的美景。 5 Sometime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 苍穹的目光有时会过于灼热, 6 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d; 那金色的脸庞也常黯淡无光。 7 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 人间一切瑰丽终将失去秀色, 8 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d; 湮没于不测风云和世事沧桑。 9 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 但是,你常青的夏季永不消逝,10 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est; 你拥有的美丽也将永不折损, 11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st in his shade, 或许死神的阴影会笼罩着你, 12 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est; 你却和这不朽的诗句千古长存。 13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只要人类还在呼吸、眼睛还在欣赏, 14 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我的诗就会活着,令你生命绽放。 译注: 原诗每行10个音节,非常整齐。前人翻译时总喜欢使译文每行保持字数相同,这其实是一种作茧自缚,强求形式上的绝对整齐,往往限制了内容的完美。前人的译文常常有凑韵(为了押韵,用词勉强)、不流畅和用词搭配不当的毛病,其原因在此。更重要的是,英文原诗有着非常讲究的格律,每行都含有相同数量的重音节和轻音节,朗诵时每行所用时间基本一致;而对每行字数相同的中译文进行朗诵时,每行所用的时间则不尽相同,因为每行译文中所含有的虚词(如“的”、“地”、“了”,朗读时较轻声、短促)个数未必相同。因此,笔者的译文不强求每行字数相同,这样便将内容从形式中解放出来,得以更好地协调,且更利于押韵和用词的搭配。 此诗的翻译中,值得注意的几处是: 第3行:darling buds of May有人译为“五月宠爱的嫩蕊”,其实darling是“可爱的”之意,所以还是译为“五月的娇蕊”更好。 第4行:lease前人经常译成“租赁的期限”,令人费解,应该是“持续的时间”之意。此行的意思是“夏天持续的时间实在太短”,这样的陈述缺乏诗味。笔者将该行意译为“夏天也只是一道极短的美景”,化用了中文的习语“好景不长”,不但忠实原文,颇有诗味,而且于与第二行译文押韵自然。 第5行:一般认为该行中的eye of heaven是“太阳”的妙喻,因此前人常将此行译为“有时候天空的眼睛照得太灼热(或酷烈)”,这样保留了“眼睛”的意向,似乎很好,但从字面上看,

莎士比亚研究

莎士比亚研究 课程代码:61043000 课程名称:莎士比亚研究 英文名称:Shakespeare Studies 学分:2 开课学期:第7学期 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外国文学史 课程主任:胡志明教授博士 课程简介:(标题黑体、五号) 本课程以世界大文豪莎士比亚的创作为中心,除了在欧洲近代文化和文学的发生历史性转折的文艺复兴的背景上,考察莎士比亚的诞生及其重要意义;着重于介绍莎士比亚的整个创作分期和各种类型作品的显著特点,并且对包括“四大悲剧”在内的重点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使学生在深刻地认识莎士比亚创作的伟大思想价值和独特的艺术风采的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得高雅的精神陶冶和愉悦的审美享受;最后还将对几百年来中外“莎学”研究的历史发展状况进行系统的介绍和总结。 实践教学环节:(标题黑体、五号) 本课程在学期中间将会组织学生撰写莎士比亚研究方面的小论文,并安排时间进行讨论。 课程考核:(标题黑体、五号) 开卷考查,或者学期结束时写作一篇关于莎士比亚作品的批评文章 指定教材:(标题黑体、五号) 王维昌:《莎士比亚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年。

参考书目:(标题黑体、五号) 赵澧《莎士比亚传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 杨周翰编选《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1981年。 孙家琇主编《莎士比亚辞典》,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 张冲编著《莎士比亚传专题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 李伟昉《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贺祥麟等著《莎士比亚研究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 王佐良《莎士比亚绪论:兼及中国莎学》重庆出版社,1991年。 卞之琳《莎士比亚悲剧论痕》,三联书店,1989年。 张泗洋徐斌张晓阳《莎士比亚引论上、下》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 张可译《莎士比亚研究》,上海译文出处社,1982年。

莎士比亚爱情名言中英文

莎士比亚爱情名言中英文 /ueditor/201708/08/900366113e7723ae942367e8ca90b2 0a.jpg" title="7.jpg" alt="7.jpg"/> 莎士比亚爱情名言中英文 1、What s in a name? That which we call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 名字代表什么?我们所称的玫瑰换个名字还是一样芳香。——莎士比亚《罗密欧与茱丽叶》 2、to be or not to be,this is a question.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3、Don t argue and determination of people, because they may change the fact! 别和意志坚定的人争辩,因为他们可以改变事实! ——莎士比亚 4、生命中令人悲伤的一件事是你遇到了一个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人,但却最终发现你们有缘无份,因此你不得不放手。------ A sad thing in

life is when you meet someone who means a lot to you,only to find out in the end that it was never meant to be and you just have to let go. ——莎士比亚 5、You say that you love rain, but you open your umbrella when it rains.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sun, but you find a shadow spot when the sun shines.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wind, but you close your windows when wind blows. This is why I am afraid, you ——莎士比亚 6、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rain, but you open your umbrella when it rains.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sun, but you find a shadow spot when it shines.

莎士比亚部分作品中的经典句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家,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也是西方文艺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他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被喻为“人类文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他亦跟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勒斯(Aeschylus)、索福克里斯(Sophocles)及欧里庇得斯(Euripides)合称戏剧史上四大悲剧家。[1]2016年是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 ------他曾经羞辱过我, 夺去我几十万块钱的生意, 讥笑着我的亏蚀,挖苦着我的盈余, 侮蔑我的民族,破坏我的买卖, 离间我的朋友,煽动我的仇敌; 他的理由是什么?只因为我是一个犹太人! 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吗? 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 他不是吃着同样的食物,同样的武器可以伤害他, 同样的医药可以疗治他,冬天同样会冷,夏天同样会热, 就像一个基督徒一样吗? 你们要是用刀剑刺我们,我们不是也会出血的吗? 你们要是搔我们的痒,我们不是也会笑起来的吗? 你们要是用毒药谋害我们,我们不是也会死的吗? 那么要是你们欺侮了我们,我们难道不会复仇吗? 要是在别的地方我们都跟你们一样,那么在这一点上也是彼此相同的。要是一个犹太人欺侮了一个基督徒,那基督徒怎样表现他的谦逊?报仇。” 要是一个基督徒欺侮了一个犹太人,那么照着基督徒的榜样,那犹太人应该怎样表现他的宽容?报仇。你们已经把残虐的手段教给我,我一定会照着你们的教训实行,而且还要加倍奉敬!''

Cowards die many times before their deaths. The valiant never taste of death but once. Of all the wonders that I yet have heard, It seems to me most strange that men should fear, Seeing that death, a necessary end, Will come when it will come. - Julius Caesar ii.2.32ff I know you all, and will awhile uphold The unyoked humour of your idleness. Yet herein will I imitate the sun, Who doth permit the base contagious clouds To smother up his beauty from the world, That when he please again to be himself, Being wanted, he may be more wondered at By breaking through the foul and ugly mists Of vapours that did seem to strangle him. If all the year were playing holidays, To sport would be as tedious as to work; But when they seldom come, they wished-for come, And nothing pleaseth but rare accidents. So, when this loose behaviour I throw off And pay the debt I never promisèd, By how much better than my word I am, By so much shall I falsify men’s hopes; And like bright metal on a sullen ground, My reformation, glitt’ring o’er my fault, Shall show more goodly and attract more eyes Than that which hath no foil to set it off. I’ll so offend to make offence a skill, Redeeming time when men think least I will. Henry IV (I.ii.173–195) 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凡事须三思而后行。对人要和气,但是不要过分狎昵。相知有素的朋友,应该用钢圈箍在你的灵魂上,但不要对每一个泛泛的新交滥施你的交情。留心避免和人家争吵,但是万一争端已起,就应该让对方知道你不是可以轻辱的。倾听每一个人的意见,但只对极少数人发表你的意见,接受每一个人的批评,但是保留你自己的判断。尽你的财力购置贵重的衣服,但是不要炫新立异,必须富贵而不福艳因为服装往往可以表现人格。不要向人告贷,也不要借钱给人,因为债和款放出去,往往不但丢了本钱,而且还失去了朋友。尤其要紧的,你必须对自己忠实,正像有了白昼才有黑夜一样,对自己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经典语录

莎士比亚经典语录 1.莎士比亚说:爱,可以创造奇迹.乔迈被摧毁的爱,一旦重新修建好, 就比原来更宏伟, 更美,更顽强. 2.莎士比亚说:爱情是生命的火花, 友谊的升华, 心灵的吻合. 如 果说人类的感情能区分等级, 那么爱情该是属于最高的一级. 3.莎士比亚说:爱的力量是和平,从不顾理性、成规和荣辱,它能使一切恐惧、震惊和痛苦在身受时化作甜蜜。 4.莎士比亚说:未得之前是请求,既得之后是命令。 5.莎士比亚说:一个使性子的女人,就象翻腾的浊水,纵使口干舌燥,也不愿啜饮一口。 6.莎士比亚说:草率的婚姻少美满。 7.莎士比亚说: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永不是走一条平坦的道路的。 8.莎士比亚说: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密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基础上的。9.莎士比亚说:虽然权势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子可以拉着它的鼻子走。 10.莎士比亚说:逆子无情甚于蛇蝎。 11.莎士比亚说: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辽远的后世。 12.莎士比亚说:爱比杀人重罪更难隐藏;爱情的黑夜有中午的阳光。 13.莎士比亚说:因为她生得美丽,所以被男人追求;因为她是女人,所以被男人俘获。

14.莎士比亚说:美德是勇敢的,为善永远无所畏惧。 15.莎士比亚说:真正的爱情是不能用言语表达的,行为才是忠心的最好说明。 16.莎士比亚说:他赏了你钱,所以他是好人;有了拍马的人,自然就有爱拍马的人。 17.莎士比亚说:母羊要是听不见她自己小羊的啼声,她决不会回答一头小牛的叫喊。 18.莎士比亚说:苦尽甘来。 19.莎士比亚说:道德和才艺是远胜于富贵的资产,堕落的子孙可以把贵显的门第败坏,把巨富的财产荡毁,可是道德和才艺,却可以使一个凡人成为不配的神明。 20.莎士比亚说:质朴却比巧妙的言辞更能打动我的心。 21.莎士比亚说:人世间的煊赫光荣,往往产生在罪恶之中,为了身外的浮名,牺牲自己的良心。 22.莎士比亚说:当我们胆敢作恶,来满足卑下的希冀,我们就迷失了本性,不再是我们自己。 23.莎士比亚说:爱情里要是掺杂了和它本身无关的算计,那就不是真的爱情。 24.莎士比亚说:聪明人变成了痴愚,是一条最容易上钩的游鱼;因为他凭恃才高学广,看不见自己的狂妄。愚人的蠢事算不得稀奇,聪明人的蠢事才叫人笑痛肚皮;因为他用全副的本领,证明他自己愚笨。 25.莎士比亚说:疑惑足以败事。一个人往往因为遇事畏缩的原故,

文学家莎士比亚的故事

文学家莎士比亚的故事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著名的文学家,那么莎士比亚的故事有哪些?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莎士比亚的读书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莎士比亚出生于一个很富裕的家庭,他的爸爸是当地的一镇之长,小时候不愁吃不愁穿。不过后来他的爸爸因为投资不利,导致整个家庭都破产了,才13岁的莎士比亚再也不能像以前那么无忧无虑了。不管是富裕还是贫穷,他都没有放弃读书,莎士比亚的读书故事一直都被很多人视为读书的榜样。 在家里还没有破产之前,莎士比亚不是纨绔子弟,而是非常珍惜读书的每一分每一秒,不浪费一点一滴的时间,只要有空就会去读书。他那时候在当地的一个文学类学校上课。6年的时间里,即使上课占去了大部分的时间,但是他想方设法挤出时间把那个学校图书馆里的文艺类图书都读完了,那些书超过1000本,并且能够背诵很多诗和经典剧本的对话。在小学时,莎士比亚的读书故事被很多人传为佳话。 因为父亲喜欢看戏,莎士比亚受父亲的影响很大。只要有演出就跟伙伴们模仿,还自己做编剧和演员。父亲投资失败之后,他一直都在为养家而奔波,但是一直都没有放弃戏剧,后来找到了一份为剧院看门的工作,慢慢开始跑龙套。伦敦闹鼠疫的时候经济不好,很多人都走了,剧院也开不成了,而莎士比亚趁这两年充电,读了很多关于

戏剧的书、文学的书、哲学的书等等,也是这两年莎士比亚开始了戏剧的创作。 无论有钱还是没钱,无论有多忙,莎士比亚都坚持读书,坚持戏剧的梦想。正是因为莎士比亚的读书故事,才有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等作品的问世。 莎士比亚的人生观在1590年的时候英国皇权比较稳固,而英国也是十分的强大,所以也使莎士比亚的人生观充满了乐观主义,并且认为人文主义是可以成为现实的,所以那段时间他的作品也都十分的明朗和乐观的。那时候他创作的喜剧曾经被人们称赞为是无与伦比的,可以说这是他创作的一个小高潮时期,这些都是受到了他人生观的影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他的风格和人生观都开始发生变化。 圈地运动的加速让国家暂时陷入了一场混乱的争夺之中,社会上各种矛盾也开始逐渐加剧,而莎士比亚显然也受到了这方面的影响,在人们生活更加痛苦的同时,莎士比亚也同样陷入了痛苦和挣扎之中,他突然发现人文主义距离现实实在是太过于遥远了,和现实的矛盾却是越来越大,从这时候开始莎士比亚的创作情绪也变得阴郁起来,并且开始对社会的弊端进行抨击和批判,也就是说莎士比亚的人生观也开始变的消极。 莎士比亚的孩子莎士比亚出生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儿童时期生活过得很滋润,但在他13岁时父亲破产,生活开始变得艰难,做过的工作有很多种。虽然如此,莎士比亚早早就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

莎士比亚戏剧与中国文化

【考试范围】 一、作品 《李尔王》、《麦克白》、《哈姆雷特》、《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罗密欧与朱丽叶》、《裘里斯卡塞》、《威尼斯商人》、《驯悍记》、《第十二夜》、 《牡丹亭》、《西厢记》、《窦娥冤》、《赵氏孤儿》、《女驸马》、《孟丽君》、 二、作品比较 《麦克白》与《赵氏孤儿》、《罗密欧与朱丽叶》与《西厢记》、《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李尔王》与《窦娥冤》 三、考试题型 1)简答类 ①描述剧情、概况②列举作品年代③分析不同创作时期④就某一个作品做个人看法2)对比类 从各角度比较中西戏剧(600字内) 【课程笔记】 莎士比亚Shakespeare(1564—1616) ①1590—1600 历史喜剧时期(莎士比亚创作早期,又称历史剧喜剧时期) 历史剧:《理查三世》1592、《亨利四世》1597—1598、《亨利五世》1599 等9部 喜剧:《仲夏夜之梦》1596、《威尼斯商人》1597、《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8、《无事生非》1599、《第十二夜》1600 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 等悲剧3部 ②1601—1607 悲剧时期(创作第二时期,又称悲剧时期) 《哈姆雷特》1601、《奥瑟罗》1604、《李尔王》1606、《麦克白》1606、《雅典的泰门》1607 ③1608—1611 传奇时期 《暴风雨》1611(“用诗歌写的遗嘱”)、《辛白村》、《冬天的故事》等3部剧和历史剧《亨利人世》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哈姆雷特》1601 《奥瑟罗》1604 《李尔王》1606 《麦克白》1606 Macbeth (“不能提的一部戏”) 【列举中国特色爱情故事】 《梁祝》、《西厢记》(“天下夺魁”)、《红楼梦》、《天仙配》、《七夕》、《牡丹亭》(令《西厢记》减价)、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沉鱼)、王昭君(落雁)、貂蝉(碧月)、杨贵妃(羞花) 莎士比亚——一生三十七个剧本汤显祖——“临川四梦”(《牡丹亭》、《南柯记》、《紫钗记》、《邯郸记》、)

莎士比亚经典语录中英文对照【最新版】

莎士比亚经典语录中英文对照 1、There is a history in all men’s lives。所有人的生活里都有一部历史。 2、Laughter is the root of all evil。笑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3、Love is blind and lovers cannot see the pretty follies that themselves commit。爱情是盲目的,恋人们看不到自己做的傻事。 4、The course of true love never did run smooth。真爱无坦途。 5、The course of true love never did run smooth。真诚的爱情之路永不会是平坦的。 6、A proud man,the result is always the pride in his own destruction。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7、Do you not know I am a woman?When I think,I must speak。你难道不知道我是女人?我心里想什么,就会说出来。 8、The empty vessels make the greatest sound。满瓶不响,半瓶

咣当。 9、All that glisters is not gold。闪光的并不都是金子。 10、The quality of mercy is not strained。慈悲不是出于勉强。 11、There is nothing either good or bad,but thinking makes it so。世上之事物本无善恶之分,思想使然。 12、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13、There are more things in heaven and earth,Horatio,than are dreamt of in your philosophy。天地之间有许多事情,是你的睿智所无法想象的。 14、Good name in man and woman,dear my lord,is the immediate jewel of their souls:Who steals my purse steals trash;’tis something,nothing。无论男人女人,名誉是他们灵魂中最贴心的珍宝,如果有人偷走了我的钱袋,他不过偷走了一些废物,那不过是些毫无价值的东西罢了。

莎士比亚的名人名言

莎士比亚的名人名言: 在命运的颠沛中,很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气节。——莎士比亚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座园圃,意志是这园圃里的园丁……让它荒废不治也好,把它 辛勤耕植也好,那权力都在于我们的意志。——莎士比亚 在灰暗的日子中,不要让冷酷的命运窃喜;命运既然来凌辱我们,就应该用处之泰然的态度予以报复。——莎士比亚 有一类卑微的工作是用坚苦卓绝的精神忍受着的,最低微的事情往往指向最高大的目标。——莎士比亚 世间的很多事物,追求时候的兴致总要比享用时候的兴致浓烈。——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的经典名言 新的火焰可以把旧的火焰扑灭; 大的苦痛可以使小的苦痛减轻。 《罗密欧与朱丽叶》 聪明人变成了痴愚,是一条最容易上钩的游鱼;因为他凭恃才高学广,看不见自己的狂妄。 愚人的蠢事算不得稀奇,聪明人的蠢事才叫人笑痛肚皮;因为他用全副的本领,证明他自己愚笨。 《爱的徒劳》 对自己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 习惯简直有一种改变气质的神奇力量,它可以使魔鬼主宰人类的灵魂,也可以把他们从人们的心里驱逐出去。 《哈姆雷特》 我没有路,所以不需要眼睛;当我能够看见的时候,我也会失足颠仆,我们往往因为有所自恃而失之于大意,反不如缺陷却能对我们有益。

《李尔王》 要一个骄傲的人看清他自己的嘴脸,只有用别人的骄傲给他做镜子;倘若向他卑躬屈膝,不过添长了他的气焰,徒然自取其辱。 《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外观往往和事物的本身完全不符,世人都容易为表面的装饰所欺骗。 没有比较,就显不出长处;没有欣赏的人,乌鸦的歌声也就和云雀一样。要是夜莺在白天杂在聒噪里歌唱,人家绝不以为它比鹪鹩唱得更美。多少事情因为逢到有利的环境,才能达到尽善的境界,博得一声恰当的赞赏。 《威尼斯商人》 懦夫在未死以前,就已经死了好多次;勇士一生只死一次,在一切怪事中,人们的贪生怕死就是一件最奇怪的事情。 行为胜于雄辩,愚人的眼睛是比他们的耳朵聪明得多的。 《英雄叛国记》 疑惑足以败事。一个人往往因为遇事畏缩的原故,失去了成功的机会。 最好的好人,都是犯过错误的过来人;一个人往往因为有一点小小的缺点,更显出他的可爱。 《量罪记》 他赏了你钱,所以他是好人;有了拍马的人,自然就有爱拍马的人。 《黄金梦》 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他们都有下场的时候,也都有上场的时候。一个人的一生中扮演着好几个角色。 《皆大欢喜》 赞美倘从被赞美自己的嘴里发出,是会减去赞美的价值的;从敌人嘴里发出的赞美才是真正的光荣。 《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黑暗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莎士比亚戏剧集读后感

读《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有感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包含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富有诗意、蕴含深刻哲理的故事。这些故事题材新颖、深刻,突破了悲剧与喜剧的界限,努力反映生活的真实面目。可谓是值得我们高中生细细品读的一部佳作。 一、题材新颖、丰富、深刻 例如《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死去的父亲的灵魂,《仲夏夜之梦》的仙王与仙后。这些都是作者在现实的基础上所掺入的魔幻元素。这使得文章题材更加新颖。再例如《冬天的故事》中,国王里昂提斯对自己妻子赫米温妮的胡乱猜疑,在杀死王后后国王的追悔莫及。《皆大欢喜》中,公爵的弟弟将其哥哥赶走,撺掇权位,到后来公爵的弟弟归还权位,公爵恢复地位。这些新奇而曲折的故事情节并上新颖的题材,就使得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性,更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 而纵观其所有作品,都有着一个共同而深刻的价值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良的国王无论怎样最后都会恢复王位,而那个篡夺王位的人最后都会受到应得的惩罚等) 二、故事情节突破了悲剧和喜剧之间的局限 例如故事《暴风雨》中,故事情节从普洛斯彼罗被安东尼奥联合那不勒斯的国王赶出自己的王国这一悲剧进展到后来安东尼奥和那不勒斯受到应有的惩罚,普洛斯彼罗的女儿收获爱情,普洛斯彼罗恢复王位这一喜剧。 再例如《威尼斯商人》中,就在恶毒的商人夏洛克即将得逞的时候,机智聪慧的鲍西亚的一通辩护及时地阻止了夏洛克的罪行,于情急之中挽救了善良的安东尼奥。并且反过来起诉夏洛克,让夏洛克受到了其应有的惩罚。原来本是悲剧的剧情却在突然之间变成了喜剧,故事情节能够瞬间在悲剧与喜剧之间自如转化。这极大地调动了读者的思想情绪,让读者的心情随着曲折的故事情节上下波动,使得读者身临其境、回味无穷。 三、极力反映了生活本来的面目 纵观全书所有故事,剧情都来自于生活。 无论是皇宫里普洛斯彼罗的弟弟对其公爵哥哥的谋权篡位,还是国王里昂提斯对皇后赫米温妮的胡乱猜疑,无论是三女儿对其父亲李尔王无私的爱,还是罗密欧与茱丽叶之间坚贞不渝的爱情,这些剧情都是取自于生活。因此,人们常常感觉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有着自己的影子。而我们也可以这些戏剧故事中获得生活的启示,明确正确的方向,走上正确的道路。

梁实秋与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

万方数据

梁实秋与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 作者:李娟 作者单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刊名: 青年文学家 英文刊名:THE YOUTH WRITERS 年,卷(期):2009(1) 参考文献(5条) 1.梁实秋漫谈翻译 2004 2.梁实秋所谓题材的积极性 1997 3.粱实秋文学批评辩 1998 4.粱实秋莎士比亚与性 2001 5.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 2001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沈赵静小议梁实秋及其翻译观[期刊论文]-华章2009(9) 2.王慧莉翻译家梁实秋研究[学位论文]2008 3.胡开宝.HU Kai-bao基于语料库的莎剧《哈姆雷特》汉译文本中"把"字句应用及其动因研究[期刊论文]-外语学刊2008(1) 4.刘源浅析莎剧《哈姆雷特》中的语言变异及其翻译——以梁实秋的译本为例[期刊论文]-大众文艺2009(1) 5.欧阳细玲伟大翻译家梁实秋研究[学位论文]2010 6.曾仁利.廖志勤.ZENG Ren-li.LIAO Zhi-qin朱生豪、梁实秋之翻译风格——以莎士比亚The Life and Death of Richard the Second两译本为例[期刊论文]-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3) 7.严晓江梁实秋的中庸翻译观分析[会议论文]-2008 8.黄焰结.HUANG Yan-jie文化解读萧乾的莎剧故事翻译[期刊论文]-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36(6) 9.严晓江.YAN Xiao-jiang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原则探讨[期刊论文]-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2) 10.严晓江.徐锡祥.刘丽娜.YAN Xiao-jiang.XU Xi-xiang.LIU Li-na论梁实秋的译莎策略[期刊论文]-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0(2)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3c16899589.html,/Periodical_qnwxj201001074.aspx

莎士比亚名言(中英文对照、爱情、读书、励志

目录 一:莎士比亚名言--中英对照部分 二:莎士比亚名言--关于爱情 三:莎士比亚名言--关于读书 四:莎士比亚名言--关于励志 第一部分:莎士比亚名言中英文对照部分 The course of true love never did run smooth.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1.1) 真爱无坦途。——《仲夏夜之梦》 /真诚的爱情之路永不会是平坦的。 Things base and vile, holding no quantity, love can transpose to from and dignity: love looks not with the eyes, but with mind.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1.1) 卑贱和劣行在爱情看来都不算数,都可以被转化成美满和庄严:爱情不用眼睛辨别,而是用心灵来判断/爱用的不是眼睛,而是心。——《仲夏夜之梦》 Lord, what fools these mortals be!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3.2) 上帝呀,这些凡人怎么都是十足的傻瓜!——《仲夏夜之梦》 The lunatic, the lover and the poet are of imagination all compact.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5.1) 疯子、情人、诗人都是想象的产儿。——《仲夏夜之梦》 Since the little wit that fools have was silenc’d, the little foolery that wise men have makes a great show. (As You Like It, 1.2) 自从傻子小小的聪明被压制得无声无息,聪明人小小的傻气显得更吸引眼球了。——《皆大欢喜》 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他们都有下场的时候,也都有上场的时候。一个人的一生中扮演着好几个角色。——《皆大欢喜》 Beauty provoketh thieves sooner than gold. (As You Like It, 1.3) 美貌比金银更容易引起歹心。——《皆大欢喜》 Sweet are the uses of adversity. (As You Like It, 2.1) 逆境和厄运自有妙处。——《皆大欢喜》 Do you not know I am a woman? When I think, I must speak. (As You Like It, 3.2) 你难道不知道我是女人?我心里想什么,就会说出来。——《皆大欢喜》 Love is merely a madness. (As You Like It, 3.2) 爱情不过是一种疯狂。——《皆大欢喜》 O, how bitter a thing it is to look into happiness through another man’s eyes! (As You Like It) 唉!从别人的眼中看到幸福,自己真有说不出的酸楚!——《皆大欢喜》 It is a wise father that knows his own child. (A Merchant of Venice 2.2)

最全莎士比亚爱情经典语录

最全莎士比亚爱情经典语录 导读:本文是关于最全莎士比亚爱情经典语录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爱情里面要是搀杂了和它本身无关的算计,那就不是真的爱情。 2、爱情是一朵生长在绝崖边缘的花,要想采摘它必须有勇气。 3、它(爱)叫懦夫变得大胆,却叫勇士变成懦夫。 4、爱情啊,你的荆棘,已刺伤了身陷其中之人的双眼。 5、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6、爱象一盏油灯,灯芯烧枯以后,它的火焰也会由微暗而至消失。 7、起先的冷淡,将会使以后的恋爱更加热烈。 8、假如用一扇门把一个女人的爱情关起来,它会从窗子里钻出来的;关了窗,它会从钥匙孔里钻出来的;塞住了钥匙孔,它会跟着一道烟从烟囱里飞出来的。 9、倘若没有理智,感情就会把我们弄得精疲力尽,正是为了制止感情的荒唐,才需要理智。 10、人生就象于段重复叙述的故事一般可厌。 11、当爱情小船被浪掀翻时,让我们友好地说声再见。 12、嫉妒的手足是谎言。 13、洪水可以从涓滴的细流中发生。

14、爱情是叹息吹起的一阵烟;恋人的眼中有它净化了的火星;恋人的眼泪是它激起的波涛。它又是最智慧的疯狂,哽喉的苦味,吃不到嘴的蜜糖。 15、人心和岩石一样,也可以有被水滴穿的孔。 16、恋爱是盲目的,恋人们瞧不见他们自己所干的傻事。 17、不太热烈的爱情才会维持久远。 18、因为她生得美丽,所以被男人追求;因为她是女人,所以被男人俘获。 19、不要指着月亮起誓,它是变化无常的,每个月都盈亏圆缺;你要是指着它起誓,也许你的爱情也像它一样的无常。 20、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语言的基础上的。 21、情人们和疯子们都富于纷乱的思想和成形的幻觉,他们所理会到的永远不是冷静的理智所能充分了解。 22、爱情的野心使人备受痛苦,希望和狮子匹配的驯鹿,必须为爱而死。 23、草率的婚姻少美满、充实思想不在於言语的富丽。 24、不要给百合花镀金,画蛇添足。 25、美色是最佳的镇暴武器。 26、爱情不过是一种疯。 27、白糖上面浇蜂蜜,蜂蜜上面盖白糖。 28、女人是用耳朵恋爱的,而男人如果会产生爱情的话,却是

William Shakespeare莎士比亚代表诗歌翻译及赏析

2011—2012第一学期 实践教学

William Shakespeare William Shakespeare (26 April 1564- 23 April 1616) was an English poet and playwright. He was widely regarded as the greatest writer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the world's pre-eminent dramatist. His surviving works, including some collaboration, consist of about 38 plays, 154 sonnets, two long narrative poems, and several other poems. His plays have been translated into every major living language and are performed more often than those of any other playwright. Shakespeare was born and raised in Stratford-upon-Avon. At the age of 18, he married Anne Hathaway, with whom he had three children: Susanna, and twins Hamnet and Judith. Between 1585 and 1592, he began a successful career in London as an actor, writer, and part owner of a playing company called the Lord Chamberlain's Men, later known as the King's Men. Shakespeare produced most of his known work between 1589 and 1613. His early plays were mainly comedies and histories, genres he raised to the peak of sophistication and artistry by the end of the 16th century. He then wrote mainly tragedies until about 1608, including Hamlet, King Lear, Othello, and Macbeth, considered some of the famous works. Shakespeare was a respected poet and playwright in his own day, but his reputation did not rise to its present heights until the 19th century. In the 20th century, his work was repeatedly adopted and rediscovered by new movements in scholarship and performance. His plays remain highly popular today and are constantly studied, performed and reinterpreted in diverse cultural and political contexts throughout the world. (Sonnet1 和sonnet5的相关资料由张文瑞提供) Sonnet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