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文化游--新编导游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商文化游
双林寺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双林寺,坐落在平遥县城西南的桥头村内。寺中有精美的彩塑艺术作品,故被中外艺术家称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双林寺原名“中都寺”,创建年代很古,重修于北魏时期。宋时依照释迎牟尼“双林入灭”之说,改名为双林寺。
双林寺,坐北朝南,修建在3米高的土台基上。寺院内十座殿堂组成三进院落,中轴排列着天王殿、释迦殿、大雄宝殿和娘娘殿。以天王殿、释迦殿为中心的前院内,还包括东边的罗汉殿、武圣殿,以及西边的地藏殿和土地殿;以大雄宝殿为中心,东西两侧各为菩萨殿和千佛殿,组成了第二进院落;第三进院落主要有娘娘殿。
朋友们请随我进寺门参观,首先看到的是天王殿前迎面而立的四尊金刚像,也就是佛教四大金刚,大家请看,怀抱琵琶者为东方持国天;臂绕蟒蛇者是西方广目天;托塔举伞者为北方多闻天;手持宝剑者是南方增长天。
穿过天王殿,北面坐落的是释迦殿,整个建筑简洁质朴,释迦牟尼佛祖正中高坐。再看这四壁上的内容,讲述的是释迎牟尼从“白象投胎”,“四门问苦”,“夜半逾城”,“金刀削发”,“菩提悟道”,“初转法轮”’“灵鹫说法”直到“双林入灭”等成佛过程和度化众生的佛传故事。200多尊人物形象,身分不同,神态各异,活动于宫廷、城堡、山野、森林之中,生动体现了古代社会的多种生活场面。此外,殿后还有“渡海观音”,她坐在粉色莲瓣上,神情坦然安详,背后是波澜起伏的蔚蓝色海水,画面色彩明快,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下面请进罗汉殿,“金刚天王好,罗汉更精彩”,这18尊栩栩如生的罗汉像是宋代作品,也是双林寺彩塑艺术的精品。这些塑像大大突破佛教造像成规的束缚,而更多地采取了造型手法上的“开放”,因而使眼花缭乱的各种精美彩塑显示出浪漫的色彩。这18尊罗汉个性鲜明,形神兼备,有“哑罗汉”,有“病罗汉”、“多言罗汉”等,都是后人以其形象而起的别名。
武圣殿内,正中塑关羽坐像,气势威严,神态逼真。再请看四周墙壁上的悬塑,反映了关羽生平事迹,内容有“桃园结义”、“怒斩华雄”等,形象生动,色彩艳丽。前院到此参观结束,下面我们去中院参观。现在我们面前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重建于明朝,殿内有佛坛三间,塑有“三身佛”四菩萨,迎门而立的是阿弥陀佛,它又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双林寺的彩绘壁塑最为有名,数量也很多,大家请看这墙壁四周,是诸天神将向佛陀顶礼膜拜的“诸天礼佛图”,构图严谨,气势非凡。
出了大雄宝殿,我们要参观东侧的菩萨殿。我国在唐代以后的塑像和绘画中,菩萨多以女性表现。这里的1000多尊菩萨多以宫娥、彩女的风貌为模特,把欢乐和严肃结合为一体。请看主尊千手观音,头顶日月,手托各种法器,惩恶扬善,以艺术的手法体现出慈悲为怀的菩萨救苦救难的情形。再请看这尊水月观音,她不是正襟危坐,而是随便地在这里布道,神态自若。所谓佛在心中,雕塑这些彩塑的艺术家们一定真正领略了佛家的教义。与菩萨殿对称的千佛殿,殿的前搪下布满壁画,绘的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构图宏伟,画工精细。殿内正中供奉的是自在观音,你看她面相恬静抚媚,姿态舒畅自然,在她的左右侧分别是夜叉、韦驮立像,这三尊塑像同样是艺术精品。此外,在四周的墙壁共计有516尊菩萨像,有的对坐讲经,有的成队过海,有的独自驾云,但都朝着主尊自在观音的方向,表示归向主尊。朋友们,由大雄宝殿、千佛殿、菩萨殿组成的第二进院落就参观到这里。
下面我们要参观的是本寺中轴线上最后一座建筑娘娘殿。与前面不同的是,娘娘殿属于道教建筑,建于明朝,殿内供娘娘坐像七尊,娘娘是中国人心目中的风俗神。正中的三尊是三霄娘娘,左右依次排列的是痘神娘娘、子孙娘娘、送子娘娘和乳母娘娘。
朋友们,参观完10座殿堂后,您是否为精妙逼真的彩塑而喝彩!是的,这2000多尊彩塑、100多平方米壁画,俨然一座精美的艺术殿堂。这些彩塑从形式到内容都是丰富而独特的,它在吸收古代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展现了民族的特色和风格。她确实是我国雕塑艺术宝库中一颗闪烁的明珠,这里不愧为“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
女士们、先生们,古老而美丽的平遥城即将远去,愿平遥之行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晋祠
三晋第一名胜太原晋祠,地处太原市区西南20公里处的悬瓮山下,晋水源头,是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中国古建园林明珠。其历史悠久,始建年代无考,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一书已有记载,说明晋祠在一千五百余年前,已有一定规模了。
晋祠,原是祭祀西周初年唐叔虞的祠堂。后因晋水发源于此,改国号为晋,故名晋祠。晋祠是一个有灵气的地方,并伴有数不清的美丽传说。
走进晋祠大门我们先到左边看一下示意图,在晋祠有三大国宝建筑,即: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三绝即:宋代侍女像、难老泉、周柏。我们今天主要参观的是这些和晋祠中轴线上的景点即: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枋—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
迎面第一重建筑就是水镜台。这是古代演戏的舞台。水镜台为清明时期的建筑。前台正中悬挂的“水镜台”这块匾额是由清乾隆年间著名书法家杨二酉所书。我们看到这个字非常秀气,它被誉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以秀丽之笔来著称。
水镜台正西跨越智伯渠上的这座小桥名叫会仙桥。据传说,此桥是明朝翰林罗洪先与仙女相会的地方,所以取名“会仙
桥”。
走过会仙桥,越过金人台。那我们前面这个木牌坊是对越牌坊,它建于明万历四年,距今有将近五百年的历史了,那“对越”二字引用《诗经》当中的名句“秉文之德,对越在天”。在诗经当中对“对越”二字解释为这样:“对”为报答,“越”为宣扬,所以二字合一,在这里主要是报答和宣扬圣母恩德。
那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殿中央它有一块竖匾写有“献殿”。“献”就是贡献的献。因为这个大殿建好之后,它的用用完主要是摆放贡品的,也就是供奉圣母祭品的享堂。献殿面宽3间,进深4间,单檐歇山顶。而且献展为全木结构,整个大殿全凭斗拱相接,没有一根铁钉子,这在全国为数不多的金代建筑中就显得更有价值,在五十年代文化部就曾将献殿鉴定为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那为何要将些建成一个凉亭式的建筑呢?说到摆放贡品呢,就要考虑到一个问题了:因为在夏天的时候,天气非常的热,如果这些贡品摆放几天的话很容易坏掉,它里面要有肉类的东西,所以当时的建筑师考虑到通风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个大殿的四周,它不同于其它的殿,全部是砖石垒起来的,而这个大殿是直棱栅栏,所以整个殿我们站在远一点的地方来看它,它这个殿身非常轻巧,就好象一个凉亭式的建筑。
从献殿出来之后要想到达圣母殿,那中央的这座鱼沼飞梁桥可以说是一个必经之路。这个桥是我们晋祠的第二大国宝建筑,它建于宋代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古人对水塘的命名是:圆者为池,方者为沼;又因沼中游鱼众多,所以取名鱼沼;鱼沼飞梁桥整体很像一个展翅欲飞的大鸟,故称飞梁;这种奇特的十字形桥梁是研究我国古代桥梁艺术的重要实物。
经过鱼沼飞梁,我们来到的就是晋祠的主殿圣母殿。它是晋祠的主殿,也是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位于全祠中轴线西端。建于公元984年,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大殿的结构与形制甚为独特。殿顶为重檐歇山式,殿堂面阔7间,进深6间。如此宽广的大殿,内部竟无一根明柱,这在建筑学上叫做减柱法。殿内共减少12根柱子,从而使前廊和内殿十分宽敞,为设置神翕和塑像创造了足够的空间。而且,四周的柱子皆微微内倾,制成柱“侧角”,四根角柱又明显升高,造成柱“生起”,这样既增强了建筑的稳固性,又使前檐四角翘起,显出曲线之美。如此设置反映出宋代木构建筑的高超技巧。大殿前廊进深两间,廊柱子上的8条木质蟠龙是宋元二年太原府吕吉等人捐资所雕,造型精巧,栩栩如生,这也是中国现在木构建筑中最早的蟠龙大柱。
在我国保存下来的宋代彩色泥塑人像屈指可数,在圣母殿里面,最精彩也被称为晋祠一绝的就是宋代的彩色泥塑像。在大殿当中,彩色泥塑像一共是43尊,它们是晋祠文物中的精华,也是我们古代泥塑艺术的珍品。作为宋代原物,迄今已有900年的历史。这群栩栩如生的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之一。那么,我们接下来参观晋祠的另外两绝,即“晋阳第一泉”难老泉,一级齐年古柏。这里还有许多值得参观的地方,剩下的时间留给大家去细细品味。
4乔家大院
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有一座气宇轩昂的大院,形如城堡,不与周围民居相连,而是四面临街。这里就是“晋商翘楚”乔致庸建于清代乾隆20年,后又在清同治和光绪年间多次增修、扩建的乔家大院。
距太原54公里。占地8725㎡,共6个大院,这6个大院是一群四合院的有序组合,如果我们从高空俯视院落布局,很似一个象征大吉大利的双“囍”字。早在十几年前就流传:“皇家有故宫,民宅着乔家。”
1985年乔家大院被开辟成为祁县民俗博物馆,1986年11月1日正式开放。
现在我们就来参观这个古老而文明的大院。
眼前这座高墙深宅的大院,为砖砌拱券式门楼,他坐西朝东,上面建有高达的顶楼。顶楼檐下正中,悬挂着山西巡抚受慈禧面谕为褒奖乔家赠送的牌匾,上书“福种琅嬛”四个大字。慈禧太后为什么要给乔家赠匾呢?这是因为1900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慈禧、光绪仓皇出逃到西安途中,途经山西,因缺少盘缠,只能向晋商借贷,而乔家“大德恒”商号太原分号的掌柜叫贾继英,无偿向朝廷捐了20万两白银,救了慈禧一行的燃眉之急。由于是太后和皇上的旨意,皇恩浩荡,乔家特意把这块匾额悬挂在这座大门楼上,以示荣耀。“琅嬛”传说是神仙的洞府,是神话中天帝藏书的地方,称为琅嬛福地。慈禧把乔家大院说成是神仙住的地方,与天帝的天书馆一样,既是对乔家大院极大的赞赏,又体现了她在患难中来乔家吃的舒服、住的舒坦的深情谢意。
其实,乔家大院是俗称,其真正的名字叫“乔在中堂”。“在中堂”是什么意思呢?是乔致庸取其名字中包含的“不偏不倚,执用两中”之意定的堂名。其实这也是他为人的座右铭。这个大门顶端正中所嵌一块青石上刻有“古风”二字,雄健的笔力表达了这所宅院的古朴风格。漆黑大门两边的一幅对联“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可以看出乔家作为商人的最高追求,就是人丁兴旺,大家和睦,这是致富的前提,也是富贵的归宿。
我们现在来到乔家大院的大门口了,我们看到乔家大院的门前并没有旗杆和石狮子,但是高大的院墙,足以显示出主人的威严气派。我们看到大门正对的这个砖雕“百寿图”照壁,是由100多个篆体寿字构成,一字一个样,字字有风采,象征着与寿有关的百种事物,如阴阳八卦、风雷雨电、花鸟鱼虫。百寿图的上方有“履和”二字,,体现了乔家主人的中庸思想。在百寿图的两边有一幅对联“损人欲以覆天理,续道德而能文章”这是当时左宗棠写的,意思是减少个人的私欲,去恢复天理,以修养好自己的道德。体现了主人乔致庸以诚信经商为正道的人生境界。
进入大门后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大院的简单构造图,我们面前的这条常80米的甬道,将乔家大院的六个大院分为南北两院,北院房屋大都高大,是长辈居住的地方,南面的房屋相对较低是晚辈居住的地方,大门是朝东开的,所谓“紫气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