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实现校企互惠共赢2
校企合作项目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项目实施方案引言:校企合作是一种互动型的合作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目标。
本文旨在提出一套系统完善的校企合作项目实施方案,以实现学校和企业间更紧密的合作,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一、背景分析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校企合作已成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很多校企合作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目标不明确、资源配置不合理、沟通交流不畅等,因此有必要提出一套系统完善的实施方案。
二、项目目标1. 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获得更多先进的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 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通过与学校的合作,企业可以获得更多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经验的人才,推动企业技术与管理的创新发展。
3. 实现双方共赢:通过合作,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分享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三、项目规划1. 定期沟通会议:设立定期的校企合作沟通会议,双方代表可以共同商讨项目进展、问题解决和合作方向。
2. 确定项目目标:双方根据自身需求和资源,明确具体的合作目标,并制定相关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
3. 资源配置:根据项目需求,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确保项目进展顺利。
四、项目实施1. 协同开发课程: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相关课程,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践操作,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2. 实习就业合作:学校与企业合作举办实习和招聘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机会,同时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3. 科研项目合作: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共同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4. 共享资源:学校可以将自身的实验室、图书馆等资源充分开放给合作企业,提供便利条件,同时企业也应提供相应资源支持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
五、项目管理1. 设立项目管理团队:根据合作项目的规模和需求,设立项目管理团队,负责项目的全面管理和协调。
2. 制定绩效考核指标:根据项目目标和进展情况,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确保项目进展符合预期。
2024年校企合作方案范文
4、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这是为拓展学生的谋生范围供给其就业(第一次)所需的岗位技能与基本专业知识,能够灵活适应市场(企业)的需求,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设置应紧密贴合市场与企业需求,依托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对应岗位(群)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素和要求,构建方向课程模块。
2024年校企合作方案范文
校企合作方案1
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系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院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为使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作真正贯彻落实,抓出实效,从而为学校增添发展后劲。经学校研究决定,成立校企合作领导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
3、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工作部。
组长:
成员:
办公室主要职责:
1、组织实施校企合作的宣传及建章立制工作。
2、开展外联工作,选择企业,明确合作目标、内容、方式等。
3、组织、实施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工作。
4、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保证持续提高。
推进校企合作 实现互利共赢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 职业 教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 向, 工学 结合是 职业教育人 才培养 的重要途径 。武汉市交 通学校准 确把 握地方经济 、 特别 是企业需求 , 面向武 汉汽车工业和地方经济 , 提 出了 “ 职业教 育和职业培训 贯通融合 , 职业 技能资格 鉴定服务 和 推 进企业服 务互相促进 , 加 快培养 职业 化人才 ” 的办 学理念 。坚 持 学历 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 , 开展教学 、 培训 、 技能鉴定 和技术服 务 的职业教 育一体化探索实践 。
套、 成套检测仪器和专用工具 、 完整的技术资料和作业流程 , 总价 值近8 0 0 万元 , 不 仅满足 了对其员 工的培训 , 同时也极 大地改善 了学 生实训条 件。学校与 神龙汽车有 限公司联合 开办的德善 汽 车技术服务有 限公 司面向社 会开展服务 , 并兼具为在校学生提供 实训 实习 的基地 功能 , 教师从这里 获取各种实 战案 例 , 丰富 了教 学实践 , 更 重要 的是 了解 了企业需要 什么样人才 ; 学生 在这里 明 确 了 自己的发展方 向 , 使得职业规划更为切合实际 。 “ 前店后校 ” 、 “ 引厂人 校 ” , 校企 紧密合 作 , 培养 过程无缝 对接 , 为汽车行 业培 养 金“ 蓝领” 人才 , 共享人才培养成果 。 4 依托 校企合作 , 整体全面提升 随着社会 的不断发展 以及企业技术 的升级换代 , 校企合作的 模式 、 内涵和利益趋 向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实践证 明 , 随着 校企 合作领域 的不断拓宽 , 校企合 作 内涵 的逐 渐丰富 , 学校在师 资培
浅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
浅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摘要】教育部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鼓励校企合一、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的职业教育模式。
”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双赢,是促进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培养紧缺型高技能实用人才的强劲动力。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教学模式通过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要。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一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
我校为实现国家“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满足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按照教学过程产教结合的原则,结合我校现有教学资源借鉴其他职业院校的经验,就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办学模式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
一、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意义职业教育其本质就是就业教育,是一种重实践,以能力为本,促进学生未来就业、竞争、发展的一种教育,如何实现其教育目标,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学校的教学只有和产品结合起来,只有和企业结合起来,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才能使学生学到真正的本领。
对学校来讲通过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使专业培养目标与产业发展密切相连,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同时将新工艺、新技术充实于教材,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校专业课程的建设,改善教学效果。
通过校企合作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一方面,学校的专业教师通过在企业的实践环节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和提升;另一方面,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又成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双方人员在教学配合中互相切磋,统一认识,共同提高,加快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扩展。
2024年校企合作工作总结(二篇)
2024年校企合作工作总结【校企合作工作总结】(____字)引言校企合作是高校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一项重要合作方式,可以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资源互补、优势互补的目标。
经过2024年的校企合作工作,我们团队在有效整合资源、落实合作项目、推动创新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
本文将对这些成果进行全面总结,并对未来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一、资源整合方面1. 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通过校企合作,我们积极探索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与企业合作开展双师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并鼓励学生参与企业实训项目。
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培养出更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2. 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我们积极推动建立校企合作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成果转化等服务,同时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通过平台的搭建,使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便捷,促进产学研合作更加顺畅高效。
二、合作项目落地方面1. 深化产学研合作项目我们与企业合作开展了一系列产学研合作项目,涉及多个领域。
通过与企业共同开发研究项目,实现科研成果的市场化转化。
同时,根据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支撑等服务,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
2. 推动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我们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为具有市场前景和创新价值的项目提供平台和资源支持。
通过校企合作,为创业者提供创业能力培训、创业导师指导等服务,帮助创业项目融入市场并取得成功。
三、创新发展方面1. 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我们与企业合作开展了一系列技术创新项目,涉及多个领域。
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推动行业技术水平提升。
同时,将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相结合,为企业提供创新技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2. 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我们积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市场化产品,为企业提供新的技术支持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通过合作交流,推广科研成果,提高其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校企合作共赢发展校企合作方案
校企合作共赢发展校企合作方案为了加强校企合作,共同推动校企合作发展,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学校人才培养中的缺陷,我制定了以下校企合作方案:一、建立合作机制1. 成立校企合作联盟,由校方、企业代表共同组成,制定合作计划和方案。
2. 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协议。
3.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为校方和企业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二、实施校企合作项目1. 学生实践实习项目: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企业的发展和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 校企联合实验室:校企共建实验室,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提高研发能力,促进产学研结合。
3. 人才培养项目:企业提供职业能力培训、实践课程、讲座等形式,协助学校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4. 课程设计项目:校企双方合作设计专业课程,充分融合企业需求,将实践应用和学术理论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加强校企互动交流1. 定期召开校企座谈会,共同商讨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和措施,提升双方合作的效能。
2. 企业代表参加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活动,介绍企业的发展和需求,为学生提供职业和就业的指导和支持。
3. 学校代表参加企业培训课程,为企业提供创新思路和人才储备。
四、实施绩效考核,确保校企合作的有效性1. 建立校企合作绩效考核机制,对校企合作项目进行定期考核,调整和优化合作方式和内容。
2. 根据校企合作的累积成果,进行公正评价,对校企双方进行表彰和奖励。
校企合作是大学与社会融合的重要措施,也是学校创新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本方案的执行,希望能够与企业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和合作,打造更加优秀的人才和产品,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的提高。
校企合作共赢发展校企合作方案
校企合作共赢发展校企合作方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校企合作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旨在促进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在大学生就业难、企业用人需求旺盛的时代背景下,校企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校企合作的共赢发展方案。
一、加强沟通和合作意识校企合作是两个不同领域的机构,彼此间存在着巨大的层面差异和文化差异,因此需要双方认真加强沟通和合作意识。
学校应该主动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发展方向,为企业培养合适的人才,同时企业也应该密切关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展,为学校提供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只有加强沟通和合作,才能实现校企互利共赢。
二、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大学生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因此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尤为重要。
学校和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各自资源和优势,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渠道和机制。
例如,可以开展实习实训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还可以合作开展研发项目,培养学生的研发能力和科研创新精神。
三、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而学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
学校和企业可以在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技术转移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例如,可以利用学校先进的实验室设备和技术创新力量,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方案;还可以组织学生和教师参与到企业的科研项目中,共同攻关解决问题。
四、培养高素质人才校企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因此,学校需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就业创业打好基础。
同时,企业也应该充分发挥人才培养作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工作环境和培训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是大势所趋,是学校和企业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途径。
加强沟通和合作意识、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以及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实现校企合作共赢发展的有效途径。
高校校企合作的可行性与优势
高校校企合作的可行性与优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迅速变化,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变得日益重要。
高校校企合作是指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紧密的关系,共同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
本文将探讨高校校企合作的可行性和优势,并分析其对于双方的影响。
一、高校校企合作的可行性1. 优质教育资源:高校拥有丰富的师资力量和多样化的教育资源,能够为企业提供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
企业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获取到一流的教育资源,提升员工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产业需求: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企业对于高素质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
高校具有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职责和能力,通过与企业合作,能够更好地了解产业需求,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以培养更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3. 创新与研究能力:高校作为科研机构,具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创新能力。
与企业合作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同时,企业的实际问题也能够为高校提供研究方向和实践基地,加强科研与实践的结合。
二、高校校企合作的优势1. 人才培养:高校校企合作可以提供学生实习机会和校企联合培养项目。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际的工作内容,提升就业竞争力。
同时,企业的技术专家和业务人员也能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和职业规划建议。
2. 产学研结合:高校校企合作有助于促进产学研结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高校的科研成果和专业知识可以为企业的技术研发提供支持,而企业的实际问题和需求能够为高校的科研和教学提供实践基础和创新动力。
3. 资源共享:高校校企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优势。
高校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学术资源,而企业则具有实践经验和市场资源。
双方的合作能够实现资源的互利共赢,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4. 社会责任:高校校企合作是高校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与企业合作,高校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促进地方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校企合作工作方案(精选3篇)
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校企合作工作方案(精选3篇)运用调查研究和预测技术这两种科学方法能有效的写好工作方案。
在开展工作前,我们就要为领导准备几份工作方案以供参考,那么你知道工作方案如何写吗?下面是精心整理的校企合作工作方案(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校企合作工作方案1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真正统一思想,采取措施,把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根据上级有关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组织编制了《大同电力高级技工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1、密切关注企业需求,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取得实效。
2、紧紧围绕我校的行业特色,发挥电力技术优势,找准与企业的合作点,打造学校的专业特色。
3、立足电力做强,面向社会做大,多方积极联系,形成校企按需组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发展模式。
二、领导组织机构为使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作真正贯彻落实,抓出实效,从而为学校增添发展后劲。
经学校研究决定,成立校企合作领导组。
组长:崔作让副组长:王畅郭明德杨宇松闫文贵成员:霍宇平董跃中郭雪珍刘海荣陈坚孟昭祥郭福祥张圣孙国经领导组主要职责:1、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2、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
3、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教务工作部。
组长:霍宇平成员:董跃中高晓维郭雪珍王宏广刘海荣郭福祥任松青牛建平办公室主要职责:1、组织实施校企合作的宣传及建章立制工作。
2、开展外联工作,选择企业,明确合作目标、内容、方式等。
3、组织、实施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工作。
4、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保证持续提高。
三、校企合作目标1、以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为重点。
校企合作实施意见
校企合作实施意见一、校企合作原则与目标坚持以教育规划纲要为指导,本着校企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推进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适应广西石油化工行业和北部湾经济区发展需要,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为企业开展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提高学校面向企业的服务能力;密切校企之间的联系,形成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
二、校企合作内容及形式各系应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不断总结经验,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合作。
1.校企合作共育人才。
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培养技能人才;聘请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到校兼课;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进修,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改进教学;双方共同评价教学效果。
学校受企业委托招收在职职工开展学历进修或短期培训,利用业余时间授课,通过学分制管理模式完成学历教育或进修学习的内容,学员毕业(或结业)时取得学历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
2.校企合作共研项目。
共同开展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和技术攻关;共同开展教科研项目研究。
根据企业生产和技术改造及设备维护维修的需要,派出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改和设备维修工作,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企业派出技术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参与学校教研课题研究;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设计和论证、学生德育教育(德育导师制)、技能比赛、职业技能鉴定、校企文化融合、技师工作室等其他教育教学项目的活动。
3.共建校内外实习基地。
企业向学校提供实习设备和原材料,改善学校实训条件;学校与企业共同投入建设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达到“边教、边做、边学”的产教学结合的目的。
学校利用自身的设备,组织教师指导学生为企业加工产品,实行工学结合产教一体。
选择设备先进、技术力量较强的企业作为学生进行生产实践的实习基地,使学生就业前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的生产环境和管理制度,提高岗位适应能力。
4.订单培养模式。
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按照企业发展和人力资源配置计划及生产岗位职业技术要求,对学生实施量身定制培养。
校企多样融合 促进互惠共赢——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的做法与体会
与 福 建省 农 科 院 茶 叶研 究 所 和 宁 德 市 农 科 所
两所 合作 , 是利 用其 人 才和 资源 优势 , 原有 合 主要 在
作 的基 础 上 , 资共 建 科 研设 施 设备 , 立 茶 叶 、 投 建 园
害科 学 防治 及其 多媒 体 数 据库 研制 ” 得 了较 好 成 取
《 建 敦育研 究 》( 福 高等教 育研究 版 ) 01 2 第 , 期 1年 4
高敦 论
校企多样融合 促进互惠共赢
宁德职业技术学 院校企合作 的做法与体会
钟 灼 仔
( 宁德 职 业 技 术 学院 福 建 福 安 3 5 0 ) 5 0 0
摘 要 :校 企合 作 已成 为我 国高等职业 教 育发 展 的 必然趋 势 , 国 家 中长期 教 育 改革 和发 《 展规 划 纲要 (0 0 2 2 ) 中明确提 出高等职 业教 育要推 进校 企 合作 。通过 阐述 宁德 职业技 术 21— 00 ) )
( “ 技研 发 示 范 ” 式 四) 科 模
工作 , 现 了人 才 培养 与 就业 岗位 “ 距 离 融 合 ”, 实 零
受 到企 业 的广泛 欢迎 。
( ) 协建 生产 性 实训基 地 ” 式 六 “ 模
宁 德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近 日与 泉 美 生 物科 技 有 限
公 司 达成 意 向 , 由泉美 公 司 派技 术 员 协 助 学 院将 原 有 生 物 组 培 室 进 行 生 产 : 术 改 造 ,扩 大 生 产 规 技
方法 , 立 了 5 建 9个 稳 定 的校 外 实训 基地 , 在 近 几 并 年 校企 密切 合 作过 程 中 , 据企业 资源 和 意愿 的不 根
求、 对员 工 的素 质要 求 、 业 文化 、 业 理念 教 授 给 企 企 学生 , 现 了学 生 与企业 、 生 与就 业 岗位 的 “ 实 学 无缝 对 接 ”, 推进 校企 合作 办学 、 作育 人 、 合 合作 就业 、 共
浅谈校企合作的必要性与发展前景
浅谈校企合作的必要性与发展前景【摘要】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产学研结合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等目标的合作模式。
本文从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创新、拓展学校资源和企业资源、深化校企合作模式等方面探讨了校企合作的必要性与发展前景。
校企合作不仅可以推动教育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增长,还能为合作双方带来更多共赢的机会。
展望未来,校企合作将会在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助力社会经济持续增长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美好前景令人期待。
【关键词】关键词:校企合作、必要性、发展前景、就业竞争力、产学研结合、科技创新、资源拓展、合作模式、教育产业融合、社会经济增长、美好前景。
1. 引言1.1 校企合作的定义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教育、科研和实践活动的一种合作模式。
通过密切的合作,学校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市场动向,为学生提供更贴近实际的教育内容和培养方案。
企业也能够借助学校的资源和人才培养体系,促进自身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校企合作旨在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为社会培养更具有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校企合作不仅是学校向社会敞开大门、促进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方式,也是企业与学校之间共同发展的助力和支撑。
通过校企合作,双方能够共同推动教育领域和产业界的发展,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有机结合和良性循环。
1.2 校企合作的意义校企合作的意义在于建立起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促进双方资源与实力的互补和共享,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局面。
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践、更具市场需求的教育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就业需求,提升就业竞争力。
企业通过参与校企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教育机构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自身人才招聘提供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支持。
校企合作还可以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创新。
高校应坚持走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互惠共赢的发展之路
高校应坚持走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互惠共赢的发展之路摘要】以重庆部分高校为例,分析高校与地方及企业进行“产学研用”深度合作、互惠共赢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重庆高校;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互惠共赢【中图分类号】G562.65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4-0001-01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发表了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创新能力是提高质量的灵魂。
总书记讲话特别强调,要通过大力推进协同创新,促进高等学校同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开展深度的合作,要打破高等学校与其他创新主体间的体制壁垒,协同合作,资源共享,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实现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显著与持续提升。
近年来,重庆不少高校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优势,围绕“地方性、应用性”的办学定位,整合资源,积极探索“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发展道路,高标准、宽视野地抓好源头创新、技术应用和成果推广三个环节,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人才保障和技术服务,积极服务重庆经济社会发展。
笔者认为,高校在做好科研直接服务社会的同时,还应采取多种合作机制,与社会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长期合作关系,为学校的产学研合作与发展构建有效的转化平台。
一方面加强学校与地方的合作,为产学研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加强与企业的双赢合作,把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实际中。
近几年,重庆部分高校以服务地方和企业为宗旨,坚持走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互惠共赢的发展之路,积极组织教师与地方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与企事业单位共同申报课题,共同进行科技攻关,均已取得初步成果。
一、学校与地方深度合作,实现互惠共赢高校与所在地方是正相关关系,两者必须加强合作,相互支持,才能实现共赢。
高校应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目标,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开展项目研究,通过以学带研、以研促产,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把科研成果及时地推向社会前沿,把科技研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为推动地方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产教融合共建共赢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共享关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产教融合共建共赢的话题。
校企合作一直以来都是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它不仅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就业前景,更是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创新能力。
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加强交流合作,共同育人,共同促进产教融合共建共赢。
一、校企合作协同育人1.1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关系,其目的是共同育人,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培养更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1.2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需要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努力,学校应加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企业应提供学生实习、实训、参与一线项目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1.3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和企业意识到校企合作对学生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
这不仅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企业的人才储备和发展。
二、产教融合共建共赢2.1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与教育融合发展,通过产学研深度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共建共赢。
产教融合是校企合作的深层次合作模式,它超越了传统的教学与用人单位关系,实现了产业和教育资源共享,共同推动产业和教育的发展。
2.2 产教融合共建共赢需要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参与项目研究和技术创新,共同进行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
通过产教融合,学校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企业也能够通过与学校合作,获得更多的创新动力和人才支持。
2.3 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创新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的今天,产教融合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
通过产教融合共建共赢,学校和企业能够共同促进产业和教育的协同发展,实现双赢和共赢。
三、总结3.1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产教融合共建共赢,是当下教育和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和机制实现互利共赢
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和机制实现互利共赢
黎勇军;周利玲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年(卷),期】2015(000)008
【摘要】校企合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校企合作实施过程中,校企双方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是其合作核心基础,针对前校企合作普遍存在“校热企冷”,缺乏有效合作机制的现象,本文以九江学院光伏专业为例提出了互惠互利的“深度合作模式和机制”,并介绍了该合作模式和机制的实施步骤及成果体现。
【总页数】2页(P115-116)
【作者】黎勇军;周利玲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江西九江 332005;九江学院,江西九江 33200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构建政府、职校、企业三方联动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深化发展——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启示
2.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为例
3.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实现教学研全过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站运行模式探索与实践
4.构建政府、职校、企业三方联动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深化发展——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启示
5.构建“四位一体,双主双辅”校企合作模式——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现长效机制的路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校校企合作实施办法
河南省电子科技学校《校企合作工作实施办法》为进一步加强和深化我校校企合作工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经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特制订以下实施办法:一、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革,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找准我校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和合作机制,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二、校企合作的基本任务根据学校的要求,每一专业方向要至少建立二至三家专业对口、相对稳定有实质性合作的校外合作基地。
校外合作基地应是该行业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单位,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处于同行业领先的地位。
其基本任务是:(一)接受学生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综合实训等。
每届学生在基地顶岗实习、工学结合不少于半年。
(二)接受教师参观、调研、实践锻炼和进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三)实现资源共享,定期互派专业人员讲学、培训和现场实践。
(四)共同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计划编制、教材编写。
(五)共同进行技术研究、开发、试验、推广及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推介工作。
(六)共建实验、实训室和生产车间。
(七)力所能及地承接合作基地的生产任务。
(八)优先满足合作基地的用人需求。
(九)其它方面的合作。
三、校企合作的模式校企合作,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合作模式可以灵活多样,检验的标准为是否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是否双方满意。
根据我校办学实际和特点,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订单培养”模式。
即按合作企业的要求开展人才培养。
(二)共建实验实训室。
学校与合作企业或基地共建实验实训室,共同参与生产、科研和技改项目,共同培养合格员工。
(三)培训互动模式。
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为企业员工培训提供必要的支持与服务。
校企合作体制建设总结报告
校企合作体制建设总结报告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是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高职职教育的基本要求。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和我校示范校建设内涵要求,开展校企合作,是我系专.业建设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校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基本情况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坚持按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铁路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努力为社会经济服务。
自2014年以来,我系已与多家铁路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新增合作企业10家,并在教师挂职锻炼、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技术交流、职工培训、顶岗实习、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了合作。
二、合作的具体内容及取得的成绩我系通过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灵活多样,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
(一)成立专业建设理事会根据专业的特点,我系聘请了行业专家与我系专业教师共同组建了“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建设理事会”。
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铁道通信信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专业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二)教师现场调研挂职锻炼铁道通信信号专业教师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到沈阳铁路局锦州电务段、大连电务段、沈阳电务段、长春电务段、通辽电务段、吉林电务段调研学习,各电务段充分配合,提供方便条件,为教师挂职锻炼提供岗位。
近三年来,到现场调研学习、挂职锻炼近90人次。
学习铁道信号新技术、调研现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了解铁路现场管理体制及制度。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范文(三篇)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范文校企合作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为进一步搞好我们学校的中职教育,实现我校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____,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提升我们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的目的以服务企业,提升技能、促进就业为宗旨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形成校企按需组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校企双赢的发展模式。
三、合作原则互利原则是校企合作的基础,学校在合作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学生提升实操和就业能力,企业在合作中提升企业文化和择优吸引优秀技能人才。
互动原则,互动是促进校仩建立更紧密合作的前提,学校与企业可利用各自优势资源互补不足,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培训基地,在培训和就业工作上建立互动平台。
四、校企合作主要方式和内容1、订单培养模式主动了解本地区和区域内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事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签订半年至三年的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提供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2、顶岗实习模式通过前两年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第三年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为将来正式就业打下基础。
凤台县职教中心:校企合作实现“三方共赢”
OCCUPATION2011 1014本刊特稿FEATURE ARTICAL编辑|刘伟|E-mail:zhiyezazhi@●凤台县职教中心:校企合作实现“三方共赢”2008年冬至时分,寒风凛冽,然而凤台职教中心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火红色的横幅、绚丽的彩带、震耳欲聋的礼炮、熙熙攘攘的人群,将严冬的寒气一扫而光。
这一天,凤台县人民政府斥资1.2亿元人民币打造的这所号称省级一流的职业学校正式破土动工。
可以说,自此,凤台职教中心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
说到凤台职教中心,就不能不提到凤台县的煤矿产业。
众所周知,淮南是响当当的煤都,而位于淮南中部煤炭储备最丰富的凤台县更可谓是得天独厚。
学校依托地方雄厚的产业经济,开设了机电、电子、数控等相关专业,与当地煤矿产业接轨,共同服务于地方经济。
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是煤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没有技能的劳动者就没有市场竞争力。
而煤矿工人大都文化偏低,技能单一,只有拥有学历与技能双重保障的职工才能成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推动力。
一方面目前的煤矿企业对技能人才求贤若渴,另一方面,社会对职业学校的忽视造成技能型人才依然“待字闺中”。
将企业和学生“速配成功”,并且达到互惠互利,学校是其中最重要的媒介。
凤台职教中心与当地国投新技集团、丁集煤矿、张集煤矿,还有“亚洲第一大深井煤矿”——顾桥大型煤矿等大型企业进行长期合作,积极推行校企联办,走工学结合道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实行“订单式培养”,提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企业培养合格优秀的技能人才。
这样既能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又能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也为学校赢得了口碑,从而达到“三方共赢”。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为别人打工,网络上纷繁复杂的淘宝商城见证了不甘平凡人群的庞大。
在煤矿企业工作虽然是“肥差”,还是会有很多学生独辟蹊径,去开拓属于自己的伊甸园。
这一切都离不开学校对于学生意识形态上的灌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实现校企互惠共赢典型案例一、实施背景1、校企合作的意义校企合作是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不仅是职业教育办学的显著特征之一,而且有助于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
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由此可见,产学结合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人才的重要途径。
2、校企合作的现状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各地中职学校结合自身实际联合当地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模式和机制进行了广泛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中等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但由于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政府、企业、学校三方面的种种原因,目前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层次还不够深入,校企之间还没有真正的文化交流,校企合作的形式还比较单一。
认为,把学生派到企业顶岗实习、和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实行半工半读的教学形式就是校企合作,没有实质的内容和形式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
具体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校企合作的宏观政策不够健全虽然目前我国高度重视校企合作,但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没有明确的可操作性的规定。
纵观我国《职业教育法》的历程,在1996年制定之初的规定是“企业、事业组织应该接纳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和教师实习。
”这只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最基本的层面,没有更高的合作和交流。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职业教育学生在实习期间,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
”2010年5月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2010年11月制定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指出“要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多样化的校企一体办学模式,改革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实行工学结合,扎实稳妥地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和订单培养,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
”这些规定虽然明确指出了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并参与职业教育,但在具体实施中由于没有权威、具体的校企合作准则和配套的政策支持,导致校企合作在实施中困难重重,不能形成长效的合作机制,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和成效。
(2)、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中企业的积极性问题,是校企合作中的难点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很多企业尚未形成成熟的理念,认为培养人才是职业学校的事,企业只是选择人才,没有必要培养人才。
二是当前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企业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合适的学生,从而导致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不高。
三是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小、怕吃苦、不稳定,企业担心在工学结合过程中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问题,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从而积极性不高。
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年龄大都在十七、八岁,恰逢由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时期,社会阅历少,对工作的认真程度和热情高度不够,所以出现“厌学”现象。
四是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不够、不具体。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虽然提到了“企业有责任接受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
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但没有具体的后续配套政策的出台具体规定优惠多少,如何优惠等问题,导致执行困难,从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3)、中职学校的自身条件有待提高中职学校的资源主要是师资、教学资源,其优势主要是人才培养。
但总体上说,中职学校的实力不强,一是专业设臵与社会需求还有脱节现象。
由于中职学校的专业有些设臵比较早,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专业已不适应当前企业需要,甚至被企业所淘汰。
某些新设臵专业由于对未来的市场预测不足,导致新的专业不适应社会需求。
如我校建校之处开设的农机专业和中西医专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被淘汰。
再有人才培养有一定的缓冲期,当前急需的专业人才,经学校培训后还要等两至三年,可等到两、三年以后,这种专业人才又过时了,导致学生毕业后无用武之地,不被企业看中。
如我校在2006年武安市建设铸造工业园区时决定开设铸造专业,但当找到师资、教材,培训出学生后,铸造工业园区已经不需要铸造专业人才,而需要数控人才了,导致了学生不能被企业录用。
二是中职学校的课程设臵还不能满足职业岗位的最新需求。
最前沿的技术总是出现在长期的一线实践操作中,而学校的课程设臵基本是一成不变的,这就出现了学生毕业后到企业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期,而不能马上进入角色。
三是中职学校的实习实训条件还比较落后。
由于资金、场地、技术等原因,中职学校的实习实训条件还达不到企业要求,加上学校的实训设备是一劳永逸的,跟不上企业设备的快速更新,达不到企业的要求。
如我校最早的实训室是建在学校早期的平房当中,条件简陋,设备落后,加之实训课的开出率较少,有些实训设备长期不用,造成机器闲臵,更谈不上更新换代。
四是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师从大学毕业后,就很少进入企业实践锻炼,从而导致了技术落伍,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二、主要目标我校作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在国家示范校建设过程中从学校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职业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
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中等技能型人才的研究和尝试,本着“面向企业、着眼未来、服务经济”的职业教育办学宗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我校大力实施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订单培养教学模式,实现校企零距离对接,达到了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互惠共赢良好局面,使校企合作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未来几年,我们的合作将更加深入,实现校企一体、集团化办学,成为职业教育的领军团队。
三、实施过程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校企合作。
为了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工作,我校成立了以校长王保顺为组长、各校级领导为副组长,部、处、室一把手为成员的校企合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校企合作工作,制定详实的工作计划目标,工作措施以及考核方案。
为促进校企合作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2、加强制度建设,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根据《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到的“积极探索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的长效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现代企业行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精神,我校出台了《校企合作章程》、《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明确规定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建立了与之相关的配套制度和激励政策,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臵、兼职教师等方面的作用。
3、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为了进一步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我们着力提高自身水平,聘请了众多企业的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到校任教或做兼职教师,这一举措充实了我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了学校的技术含量和科研水平。
同时我校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即“百名教师下车间学技能,百名教师对岗位修技能”,目的在于通过对骨干教师的培养,诞生更多的现代化双师型教师和“多面手”管理队伍,提升我校的办学内涵。
实现以内涵成长促外延提升。
四、实际成果近年来,我校打破以往学校培养企业用工,学用两张皮的松散型校企合作方式,通过大力推行工学结合、订单培养、顶岗实习教学新模式,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关系,实现校企零距离对接,取得了明显成效。
自2009年其开始,与河北金鼎重工集团、河北文安钢铁有限公司、河北华丰煤化有限公司等二十家开展合作,实行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学生课堂学习与车间实习相结合,为企业培养输送适用性岗位技能人才11000名。
有的已经成为企业中层领导和技术骨干,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后劲。
2010年9月,我校与河北金阳工贸有限公司合作,由学校提供场地,金阳工贸有限公司提供实训设备和实训、生产原材料,并委派2名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师傅常驻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实现了“课堂车间化、老师师傅化、学生学徒化、作业产品化”,保证了学生在校实训和工厂实际操作的零距离。
同期,我们与武安驾驶学校实施校校合作,由驾校出资在校园内建起高标准汽车驾驶训练场地,并配备两辆教练车、三名教练员,使全体师生不出校门就可以学习汽车驾驶技术。
我校与邯郸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实行订单培养,工学结合,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
学校企业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每周四美的公司选派技术专家到校为学员上课,实际生产需要什么技术,上课就传授什么技能,为企业量身定做适用人才。
为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每学期有一月时间组织学生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我校建立了“机械加工训练中心”,并以企业冠名班的形式进行管理和教学,车间师傅和机械加工专业课教师共同商讨教材的使用和课程设臵。
理论教学由专业教师担任,技能训练由车间师傅和专业教师共同担任。
学生上午在教室对要实践的内容进行理论学习,下午在实训室进行技能培训,即学即用。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加强,学生的产品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受到了市场的青睐,并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自2010年始,我校以立足武安辐射全国为合作目标,相继与卓越亚马逊、青岛特锐德、武汉华工正源光子技术有限公司等十家大型企业合作,建立省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就业拓宽了道路。
五、体会与思考高质量的办学水平,吸引众多企业主动与我校合作,河北钢铁集团金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华丰煤化有限公司、青岛特锐德电气有限公司、卓越亚马逊物流等几十家省内外企业与我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招收企业冠名班,围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这一主线,持续深入地展开校企合作。
综合几年来的校企合作工作积累,我们深知企业需要批量性技能人才,还需要及时提升技能人才的技能水平。
学校需要通过向企业输送合格技能人才,来展示办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还需要借助企业的力量确保办学质量和服力水平的稳定与提高。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有效的服务。
要实现双方互为基地的目标,实现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学校要成为企业人才培训基地,企业要成为学校学生、教师的实践基地。
学校努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做到利益留企、环境留企、感情留企、发展留企,做到以联合推动合作,以整合促进合作,以融合提升合作,将校企合作向宽领域、深层次和高水平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