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整理2014.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升本临床药理学试题
解析
药效学
1. 阿托品与对乙酰氨基酚合用,对乙酰氨基酚()
A.吸收的总量不变
B.吸收的总量减少
C.胃肠道蠕动减慢,达峰时间延长,峰浓度降低
D.胃肠道蠕动减慢,达峰时间缩短,峰浓度增高
E.胃肠道蠕动加快,达峰时间缩短,峰浓度增加
药动学
1.半衰期:
一级动力学消除时:t1/2=0.693,
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给药后经过1个t1/2后,体内尚存给药量的50%,经过2个t1/2后尚存给药量的25%,经过5个t1/2后,约尚存给药量的3%,可认为体内药物基本被消除。
零级动力学消除时:半衰期与血浆初始浓度成正比,与给药剂量有关(正比)。
单选
1. 一次给药后,经几个t1/2体内残留药量为5%()P18公式
A.6个t1/2
B.3.32个t1/2
C.4个t1/2
D.4.32个t1/2
E.6.64个t1/2
2. 线性药物动力学的药物生物半衰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主要取决于开始浓度
B.与首次剂量有关
C.与给药途径有关
D.与开始浓度或剂量及给药途径无关
E.以上都不对
3. 一次给药后,体内药量剩余12.5%时,经过的半衰期为()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E.5个
4.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其血浆半衰期与k(消除速率常数)的关系为( )
A.0.6930.693 C.2.303 2.303 E.2
体内过程:
1. 药物在血浆中与血浆蛋白结合后()
A.药物作用加强
B.药物代谢加快
C.药物排泄加快
D.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E.药物分布加快
2. 代谢药物的主要器官是()
A.肠粘膜
B.血液
C.肝
D.肾
E.肌肉
3. 药物的首关效应发生于()
A.舌下给药后
B.吸入给药后
C.口服给药后
D.皮下给药后
E.静脉注射后
4. 药物在体内的转化和排泄统称为( )
A.代谢
B.消除
C.灭活
D.解毒
E.生物利用度
名词解释
1. 酶促作用:应用某些药物后使肝药酶的浓度和活性增加,从而加速许多药物的代谢,这种作用称为酶促作用(酶诱导)。其结果可能是缩短药物的半衰期,加速药物的灭活,血药浓度下降或代谢物增加。
稳态血药浓度:消除药量与给药剂量持平时,这时的血药浓度为稳态血药浓度。
假定按半衰期给药,约经过5个半衰期后,血药浓度基本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稳态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成正比
波动幅度与给药时间间隔成正比
1. 某药一级消除,给药间隔时间(t)为t1/2,多次给药达稳态后,体内药量(X)与维持量()的关系是()
<2<2 >2
2. 某药一级消除,给药间隔时间(t)<t1/2,多次给药达稳态后,体内药量(X)与维持量()的关系是()
<2. <2 >2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次给药6个半衰期后达稳态99%以上
B.稳态血浓水平的高低与每次用药剂量无关
C.给药间隔时间不同,但单位时间用药总量不变,不影响到达稳态的时间和浓度
D.达稳态前,每次给药都会出现最大血药浓度
E.无论给药间隔多长,峰浓度都是谷浓度的2倍
4. 磺胺嘧啶t1/2为12小时,按0.5 g给药基本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是()
A.10-17小时
B.18-24小时
C.25-30小时
D.48-60小时
E.61-72小时
药动学参数
表观分布容积:反应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程度和药物在组织中的摄取程度
单选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消除速率常数К大,表示该药在体内消除快,半衰期长
B.半衰期很短的药物采用多次静脉注射比采用静脉输注要好
C.因为药物的治疗作用往往取决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因此血药浓度越高,治疗作用越强
D.表观分布容积各药不同,但同一药物对正常人来说其数值相当稳定,是反映药物分布特点的重要参数
E.静脉注射两种一室模型药物,剂量相同,分布容积大的血药浓度大,分布容积小的血药浓度小
多选
1. 在药代动力学过程中,两室模型含义是:
A.把机体假设为中央室及周边室
B.药物首先进入中央室
C.两室代表不同的解剖部位
D.药物只从中央室消除
E.两室没有生理解剖学上的意义
3. 药动学中房室模型的划分与下列哪些因素密切相关( )
A.解剖部位或生理功能
B.器官、组织的血流量
C.生物膜的通透性
D.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E.药物的转运速率
4. 一级动力学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
A.单位时间内药物的转运量可变(下降)
B.单位时间内药物的转运量不变
C.单位时间内药物转运的百分比可变
D.单位时间内药物转运的百分比不变(恒比消除)
E.半衰期随剂量增加而延长
5. 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内容是( )
A.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B.药物在体内的转运过程
C.药物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动态过程
D.药物的排泄
E.药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6. 为了促进弱酸性药物阿司匹林的肾脏排泄,我们可采用的方法()
A.口服制酸剂
B.降低尿液的值
C.提高尿液的值
D.合用氯化铵
E.合用碳酸氢钠
名词解释
1. 药时曲线下面积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它代表被吸收入血的总药量。给药后,以血浆药物浓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出的曲线称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坐标轴和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之间所围成的面积称为药时曲线下面积。
2. 表观分布容积:药物进入组织后,实际上是以不同浓度分布于各组织,在进行药代动力学计算时,可设想药物是均匀分布于各组织和体液,而且其浓度与血液中相同,在这种假想条件下药物分布所需要的容积称为表观分布容积。
3. 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量或吸收程度。是生物药剂学的一项重要参数,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选择给药途径重要依据之一。
4.总清除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药物被从中清除的体液的容积。
治疗药物监测和个体化给药
药物治疗监测()
需要进行的药物:
1.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毒副作用强的药物;
2.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
3.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的药物;
4.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患者使用主要经肝代谢或肾排泄的药物时,以及胃肠功能不良的患者口服药物时;
5.患者依从性下降,耐药、酶诱导(抑制)或原因不明的药效变化;
6.怀疑患者药物中毒,尤其当药物中毒的症状与剂量不足的症状类似时;
7.合并用药有相互作用而影响疗效。
需要进行的药物:
强心苷类、抗心律失常药、抗癫痫药、三环类抗抑郁药、抗哮喘药(茶碱)、氨基糖苷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