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学专题-板块运动模型-2014

合集下载

《专题5 板块运动》(同步训练)高中地理第一册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

《专题5 板块运动》(同步训练)高中地理第一册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

《专题5 板块运动》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板块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B、地球表层由一个整体板块组成C、板块运动速度均匀,每年都在移动D、板块运动仅限于水平运动2、下列哪个现象与板块运动无关?A、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B、大西洋海底扩张C、死海的海平面上升D、南极大陆的冰川融化3、下列哪一项不是地球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证据?A. 大陆边缘的匹配性B. 古生物化石的相似性C. 地震活动的分布规律D. 人类文明遗址的分布4、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哪两个板块的碰撞挤压?A. 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B. 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C.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D. 南极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5、下列关于板块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运动较为平静B、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没有火山和地震活动C、板块的边缘是地壳运动最活跃的区域,多火山、地震D、板块运动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板块的边缘6、以下哪个现象与板块运动无关?A、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B、地中海的缩小C、红海的海域扩张D、亚马逊河的河水泛滥7、喜马拉雅山脉是地球最高峰所在地,其形成源于哪两大板块的碰撞?A、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B、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D、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8、以下哪个板块运动现象通常表现为地壳的拉伸和断裂?A、消亡边界B、生长边界C、转换断层D、逆冲断层9、下列关于板块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A. 地球表面整体处于静止状态B.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岩层活跃C. 板块大规模运动速率一般较快D. 板块之间相互接触通常是相邻国家 10、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理论的描述,错误的是:A.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表层由多个板块拼合而成B. 板块边缘的岩层较薄,容易出现火山、地震等现象C. 板块的边界通常以山脉或海沟的形式表现D.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地质活动的主要动力11、以下哪个现象最能够说明地球表面存在着板块运动?A. 黄河的泥沙淤积B.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C. 冰川的侵蚀作用D. 地球的磁场变化12、下列哪种地质构造类型是由板块相互拉扯、拉伸形成的?A. 海底扩张带B. 撞击带C. 地堑D. 地垒13、关于地球板块构造理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地球表面的岩石圈可以分为若干个大板块。

地球物理学中的板块构造与地震活动

地球物理学中的板块构造与地震活动

地球物理学中的板块构造与地震活动地球是我们居住的家园,它由无数的地壳板块构成。

地球物理学家们通过对地球的研究,揭示了板块构造与地震活动之间的密切关系。

这一领域的研究,为我们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一、板块构造的形成和运动地球的地壳被划分为若干个板块,它们位于陆地和海洋之间。

板块构造的形成和运动源于地球内部的构造和热力学过程。

地球的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这些岩石在地球内部的高温和高压下形成。

地球内部的热流动和地壳运动,使得地壳板块发生剪切和重组,形成了今天的板块构造。

二、板块构造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板块构造与地震活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当板块运动过程中,由于摩擦力的作用,板块之间的接触面会受到巨大的应力。

当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它们的断裂和滑动就会引发地震活动。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板块构造运动的结果之一。

三、板块边界的地震活动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板块边界。

板块交界处的地壳发生剧烈变形和运动,给地球表面带来巨大冲击。

根据板块运动的不同方式,板块边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构造性边界、消失性边界和转换性边界。

构造性边界是两个板块相互远离的边界,例如洛伦兹收缩带;消失性边界是一个板块向另一个板块俯冲的边界,例如太平洋火山带;转换性边界是两个板块相对滑动的边界,例如圣安德烈亚斯断裂带。

这些板块边界上的地震活动频繁且强度较高,给周边地区带来严重的破坏。

四、地震活动的预测和减灾措施地震是一种非常强大的自然灾害,它给人类社会和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地球物理学家们致力于对地震活动进行预测和研究,以为我们提供灾害减轻和防范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板块构造和地震活动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与地震活动相关的规律和现象。

地震活动的预测可以通过地质调查、地震监测和模拟计算等手段来实现。

在地震发生之后,灾后救援和重建是至关重要的。

扎实的地震演习、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和规划安全的建筑物等措施,可以降低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地球力学与板块运动模拟

地球力学与板块运动模拟

地球力学与板块运动模拟地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行星,它的表面由多个巨大的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地球内部的力学作用下不断运动和碰撞。

地球力学与板块运动模拟成为了研究地球演化过程中关键问题的重要工具。

一、地球力学的基础原理地球力学研究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变形过程,主要基于两个基本原理:构造运动和地壳弹性理论。

构造运动是指地壳板块在地球内部力学作用下的运动方式。

地球内部存在着热对流环流,即岩石物质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产生对流运动。

板块在这种对流运动的推动下,发生水平移动、俯仰运动、转动等。

地壳弹性理论是指地球表面不同形态的变形过程。

地壳的应力应变性质可用弹性力学理论来描述。

地壳板块在地球内部的力学作用下会产生挠曲、伸展、扰动等变形,这些变形可以通过弹性力学模型进行模拟。

二、板块运动模拟的方法板块运动模拟是通过计算机模型来模拟地球板块的运动和变形过程。

目前广泛应用的板块运动模拟方法主要包括有限元方法、有限差分方法和细粒度分析方法。

有限元方法是一种把地球板块分解成有限数量的小单元,然后对每个小单元进行力学分析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模拟板块运动过程,但计算量较大。

有限差分方法是一种通过差分近似来求解微分方程的方法。

通过离散化地壳板块的连续性,可以得出板块运动的近似解。

这种方法计算速度较快,但精度相对较低。

细粒度分析方法是一种基于大规模平行计算的方法,可以针对地球板块的复杂形态进行准确的模拟。

这种方法在研究地震、火山等地球现象时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板块运动模拟的应用领域板块运动模拟在地球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科学家们理解地球形成和演化的过程,探寻地球内部的奥秘。

地壳板块的运动模拟可以用来研究地球板块碰撞、碎裂与聚合的过程。

这对于解释地球地震、火山、地球表面起伏等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板块运动模拟还可以帮助科学家们预测未来的地球演化趋势。

通过模拟不同的力学作用和边界条件,可以推断地球未来的板块运动状态和地质现象。

地球科学中的板块运动

地球科学中的板块运动

地球科学中的板块运动地球科学是一门关注地球上的各种现象的学科,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板块运动。

什么是板块运动呢?简单来说,它是指地球上不同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导致地球表面产生的各种现象。

这个研究方向涉及到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多个学科,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一. 板块运动的概念我们所说的板块指的是地壳的大块状构造,一般包括地壳和上部的岩石圈。

地球上有七大陆板块和数十个海洋板块。

而板块运动则是指这些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其速度一般是几公分到几十公分每年不等。

板块之间有三种主要的相对运动形式:1. 拉近或远离;2. 滑移;3. 重叠。

这些运动形式分别会引起地震、火山爆发、海啸、山脉和海底山脊等地表现象。

板块运动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还能够帮助我们预测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

二. 板块运动的机制我们知道,板块实际上是由岩石圈、上部地幔和可能的下部地幔组成的硬壳。

岩石圈下面是热流体的地幔,其内部的对流形成了板块运动的动力机制。

热流体上升并在地球表面形成岩石圈,然后沿着地球表面向外扩散,又再次下沉到地幔深处。

这个循环就形成了板块运动的机制,因为板块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往往是与地幔某些对流细节密切相关的。

三. 板块运动的影响板块运动所引起的现象,成为了我们现在认识到的许多地球现象,比如地震、火山活动和造山带的形成等。

例如,地震常常发生在板块相互碰撞和分离的地区,尤其是边缘地带。

当板块运动导致岩石弯曲或拉伸时,就会产生地震。

火山活动也是板块运动的产物之一。

比如在日本,本州岛就位于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交界处,正是因为这种汇聚及产生压力效应,火山喷发才成了那里的常态。

四. 板块运动的探测方法由于板块运动的地质过程相当缓慢,因此,要了解板块运动需要一种持久稳定的、可靠的、高精度的地震测定网。

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和自动化测量技术的应用使得测量精度越来越高。

利用现代精密仪器配合数值模拟和GIS技术,可以重新构建一个全世界的大地测量网,从而实现地球三维构造模型的建立。

小学科学知识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板块运动

小学科学知识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板块运动
地球内部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地球的内部变化
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组成
内核是地球的最中心,由铁和镍等金属元素组成,温度极高,约为5700摄氏度
外核是地球最内部的液态层,由铁和镍等金属元素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硬壳,由岩石构成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由硅、镁等元素构成的岩石组成
地球科学探索有助于人类发现和利用地球上的资源,如矿产、石油、天然气等。
地球科学探索有助于人类了解地球的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科学探索可以推动人类科技进步,促进人类文明发展。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实验法:通过实验模拟地球的自然现象,探究地球内部结构和运动规律。
模拟法: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地球模型,模拟地球的运动和变化过程。
推理法:根据已知的科学原理和事实,推导出地球的内部结构和运动规律。
地球科学研究的工具和技术
地震学:通过研究地震波传播规律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性质
地球物理学:利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地球和地球内部物质的各种物理性质
跨学科合作:地球科学将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其他学科进行更紧密的合作,共同研究地球的奥秘。
人类对地球的深入了解: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人类将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运动规律,为地球科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地球科学探索的意义和价值
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运动规律,对于预测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板块构造理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科学家们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逐步完善了这个理论,为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板块运动的原因和方式
方式:板块之间的相互挤压、碰撞、俯冲和抬升等运动方式,以及板块内部的裂谷、山脉、海沟和岛弧等地貌的形成与变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地球参考框架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地球参考框架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1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gps 4 地球参考框架 3 运动速率 1 联合平差 1 网格计算 1 网格服务模型元数据 1 网格服务 1 空间大地测量方法 1 研究框架 1 相似变换 1 班公-怒江缝合带 1 模型组织与管理 1 板块运动模型 1 板块构造 1 最小约束 1 无整体旋转 1 方法元数据 1 数据处理 1 季节性及非线性变化 1 大地网 1 基本任务 1 地质与地球物理方法 1 地球物理负载 1 地球信息技术 1 地心运动 1 地壳变形 1 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 1 区域规划 1 全球大地观测系统 1 全球参考框架 1 中山站 1 东亚地区 1 itrf原点 1 igs站 1 gipsy 1 gamit软件 1 gamit 1 bernese 1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地球参考框架 2 vlbi 2 gps 2 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 1 辐射校正 1 转换 1 毫米级地球参考框架 1 本地连接测量 1 时间系统 1 形变监测 1 并置站 1 平差基准 1 帕米尔 1 实算 1 季节性变化 1 多技术组合 1 地理立体视频 1 地心运动 1 地壳运动 1 国际地球参考框架 1 变形监测 1 卫星测高 1 单天解 1 北斗 1 几何校正 1 全球解 1 全球定位系统 1 位移场 1 web服务 1 rest 1 itrf框架 1 itrf08参考框架 1 itrf 1 igs 1 hj-1a/b卫星 1 gis 1 gamit/globk软件 1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பைடு நூலகம்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参考框架 2 速度场模型 1 谱分析 1 背景场模型 1 耗散效应 1 甚大规模对称矩阵 1 瓶颈 1 物理天平动 1 月球重力场 1 月球参考框架 1 数据融合 1 数据管理 1 指标体系 1 小波分析 1 对称-关系模型 1 大红峪组 1 基准统一 1 城市绿地 1 地球膨胀效应 1 地心运动 1 地壳运动图像 1 地壳运动 1 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 1 可达性 1 参考椭球 1 卫星测高 1 华北占陆 1 公平性 1 体积变化 1 交叉点 1 中、新元古界 1 下马岭组 1 shrimp年龄 1 itrf框架 1 itrf2000站坐标和速度 1 gps 1 champ 1

地球板块运动的动力

地球板块运动的动力

地球板块运动的动力内容简要;在大洋中脊下面是相对于其它地方,向上比较突出的岩浆带。

液体与固体的压强作用效果不同,这个长条形接近液体的岩浆带的岩浆.产生了巨大的,面向两边的水平压力,使岩石圈分裂,向两边运动.板快就是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形成并运动的.关键词;岩石圈软流层对流水平压力差撕裂侵蚀熔化循环侵入带大洋中脊海沟从地表向下,温度逐渐升高,大约在100千米左右,已开始有物质熔化。

从地表向下100千米基本属于固体,称为岩石圈,岩石圈下面开始有液体物质,随着深度的增加,液体物质越来越多。

从岩石圈底部开始,向下延伸200千米左右的范围,称为软流层。

在软流层中熔点高的是固体,熔点低的已经是液体,谁多谁少至今难定论. 软流层中的液体与固体,基本是交错分布。

液体的分布有点象平原地区,地下水的分布,基本是连通为一体.但软流层中的液态聚集区,可以拥有很大的体积,大的可以达到几百几千立方千米.并且众多的,大大小小的,液体积聚区基本是连通的.也有相对孤立的,或连通量不足以影响,某些庞大液体物质积聚区的独立性.软流层液态物质的分布,越往下密度越大,温度也是越往下温度越高。

软流层热量来源,其一,软流层中本身含的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其二,软流层下面,地球内部的热量.软流层的液态物质,有上下的热力对流运动,也有上下的密度对流交换,或综合的运动。

不论那一种,一般是分段的。

上下一段一段的对流运动.象接力赛.为什么会是一段一段的,原因是密度差异,不会象烧锅的开水,从底滚到顶.软流层上层的高温物质,通过岩石圈向地表散热.软流层以下,地球内部的热量,通过软流层的热力对流传递到岩石圈。

液体的传热效果比固体好的多,软流层内的液体,上下之间温差比较小,软流层内的液体,承受着巨大的压强,越往下压强越大.软流层上部的液态物质有的向上面的岩石圈侵入很深,在整个软流层上部,可能有很多这样的,侵入岩石圈深浅不一的液态聚集区, 软流层液态聚集区域,内部的物质对流运动,可以到达这些侵入岩石圈的液态聚集区.使这些侵入岩石圈深浅不一的液态聚集区,获得持续不断的热量.如果这些侵入岩石圈的液态聚集区的液体,温度很高, 侵入岩石圈的液态聚集区,液态物质总量又比较大,与软流层液态物质的热力对流比较活跃,便会持续不断的侵蚀熔化岩石圈的固体,扩大自己的侵入范围,甚至极个别的会突破岩石圈的封锁.喷出地面,形成火山爆发.为什么能突破岩石圈形成火山爆发,熔化岩石是其一,主要是液体传递压强,不同于固体的特殊性质.这些突入岩石圈的液体聚集区物质,利用自己不同于固体物质的压强作用原理,在液体聚集区四周形成巨大的水平压力,作用在四周的固体上,而固体产生的,水平方向面向液体的力较小.合力不为零,产生撕裂效应。

物理板块模型归纳总结笔记

物理板块模型归纳总结笔记

物理板块模型归纳总结笔记在学习物理学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与板块模型相关的知识点。

板块模型是一种描述地壳的构造和运动的模型,它对于理解地球的地质现象和地震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对物理板块模型进行归纳总结,并分享一些相关的重要概念和理论。

1. 板块模型的基本概念板块模型是指将地球表面划分成若干个不断运动的板块,这些板块通过各种运动相互作用,引发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

板块模型的提出是基于当代地质学对地壳进行研究的结果,通过观察和研究地震分布、地壳变形等现象,人们建立了板块模型来解释这些现象。

2. 板块的分类根据其运动特征和地质构造,板块可以分为主要板块和次要板块两类。

主要板块是具有较大面积和显著运动特征的板块,包括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等;次要板块则是相对较小的板块,如菲律宾板块、加利福尼亚板块等。

这些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地球上的地震、火山等活动。

3. 板块运动的推动力板块运动的推动力主要有三种:地球内部的热对流、地壳的密度差异和摩擦力。

首先,地球内部的热对流造成了地幔物质上升和下沉的运动,推动了板块的运动。

其次,地壳的密度差异也是板块运动的原因之一,较重的板块下沉,较轻的板块上浮。

最后,板块之间的摩擦力也对板块运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 板块边界类型板块边界是指板块之间的接触带,根据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方式,板块边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构造边界、转换边界和扩张边界。

构造边界是指两个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是相互碰撞或相互脱离,例如地壳的褶皱和断裂带。

转换边界则是指两个板块之间相对滑动,但没有相互碰撞或脱离,例如断层。

扩张边界是指两个板块之间相对分离,形成新的地壳,例如洋脊。

5. 地震和火山的分布板块模型对地震和火山现象的解释具有重要意义。

地震通常发生在板块边界附近,特别是构造边界和转换边界,这是因为在板块边界处存在大量的地壳运动和应力积累。

而火山则主要分布在板块内部的热点地区,热点地区是地幔柱上涌的岩浆通过裂缝喷发形成的。

板块模型PPT课件

板块模型PPT课件

地壳向两侧推移。
03
板块构造学说
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认为地球的岩石圈被分
割成若干巨大的刚性板块,即岩石圈板块。这些板块在地幔对流的作用
下不断运动,发生相互碰撞或张裂。
03
板块模型与地震活动
地震产生原因及类型
地震产生原因
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岩石受力超过其承受极限而突然破裂、释放能量所引起的 自然现象。板块运动是地震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板块间的相互碰撞、挤压、 分离等。
两个板块沿水平方向相对 滑动,形成转换断层和地 震活动带,如圣安德烈斯 断层。
板块运动方式
01
02
03
04
扩张运动
在离散边界,板块向两侧扩张 ,形成新的洋壳。
俯冲运动
在汇聚边界,一个板块向下俯 冲到另一个板块之下,形成海
沟和火山弧。
碰撞运动
在汇聚边界,两个板块相互碰 撞挤压,形成高大山脉和地震
活动带。
深海探测与板块构造
随着深海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 揭示更多关于海底板块构造的细节和机制

板块构造与资源环境
深入研究板块构造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有 助于指导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以及环
境保护和治理工作。
地震预测与防灾减灾
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对于减 轻地震灾害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跨学科综合研究
板块构造学说发展历程
01
大陆漂移学说
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
一的巨大陆块(联合古陆),在新生代又分裂漂移成现在的海洋和陆地

02
海底扩张学说
认为海岭是新的大洋地壳诞生处,地幔物质从海岭顶部的巨大开裂处涌

地球的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

地球的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

地球的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地球是一个活动的行星,其地壳不断发生运动和变化。

地壳运动是指地球表面地壳板块相对运动的现象,而板块构造是指地壳被分割成数个相互关联的板块,它们在长期的地质时间尺度上互相运动。

地壳运动的主要形式包括板块构造运动和地震、火山活动等。

板块构造运动源于地球内部的构造和能量变化,而地震和火山活动则是板块构造运动的直接表现。

首先,板块构造是地壳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地壳被分割成若干板块,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以不同速度和方向进行相对运动。

根据地壳运动的差异性,板块构造学分为三类:构造边界板块、大陆内板块和岛弧板块。

构造边界板块是指两个板块之间形成的边界,包括板块之间的相碰、相拉、相滑等运动方式。

这种运动往往会造成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

例如,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构造边界就形成了环太平洋地震带,这是世界上地震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大陆内板块是指板块内部没有形成构造边界的地区。

大陆内板块的运动通常是由于地壳的岩石变形和应力的积累,最终导致断裂和变形。

例如,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的碰撞引起了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并且导致了印度-亚洲板块之间的地震活动。

岛弧板块是指位于板块边界附近,与其它板块相互碰撞形成的岛弧。

这种板块构造是由于构造边界地区海洋地壳与大陆地壳的相互碰撞而产生的。

最典型的例子是环太平洋地区的火山弧,如日本列岛、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群岛。

其次,板块构造运动也与地震和火山活动密切相关。

由于板块之间的相互运动,会产生巨大的地壳应力,当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地震。

地震是地球地壳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们发生在构造边界板块、大陆内板块以及岛弧板块的交界处。

地震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破坏,还会引发洪水、地面塌陷、海啸等灾害。

火山活动是另一种与板块构造运动密切相关的现象。

当构造板块在火山带上相互碰撞或分裂时,岩浆会从地下涌出,形成火山喷发。

火山活动常常在构造边界板块和岛弧板块之间发生,如环太平洋地区的火山带。

地球板块运动和地震带

地球板块运动和地震带

地球板块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地球板块运动是指地球上岩石板块在地球表面上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这一概念是基于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的研究,揭示了地球外部的动态特征和地球形态的变化。

板块运动的概念地球上的地壳并非连续的整体,而是由许多巨大而相对独立的板块组成。

这些板块以不断移动的方式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上的地震、火山和山脉等地质现象。

板块运动的原理板块运动的原理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关键点:1.地球内部热对流:地球内部存在着热对流循环,热量从地球内部向外传递。

这种热对流产生了地球上的构造性边界,促使板块发生运动。

2.岩石的塑性变形:地壳中的岩石并非坚硬不变的,而是可以在长时间尺度上发生塑性变形。

当板块受到外部力量的作用时,岩石会产生塑性变形,从而使板块发生运动。

3.构造边界:板块运动主要发生在构造边界处,即板块之间的接触区域。

构造边界分为三种类型:边界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了构造边界的不同类型,包括(1)边界之间相互远离的地震带,称为“扩张性边界”;(2)边界之间相互靠近的地震带,称为“收缩性边界”;(3)边界之间相互滑动的地震带,称为“滑动性边界”。

4.地震和火山活动:板块运动导致了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发生。

当板块在构造边界处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应力会导致岩石的断裂和释放,形成地震。

同时,板块相互碰撞或板块下沉还会导致地壳的变形和熔岩的喷发,形成火山。

扩展知识地球板块运动的研究对于理解地球的地质演化、地震和火山活动等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板块运动的观测和模拟,科学家们能够预测地震的发生和地壳变形的趋势,从而为地质灾害的防范和人类安全提供重要参考。

此外,板块运动也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布密切相关。

例如,在板块边界的碰撞区域,往往伴随着富含矿产资源的形成,如金、铜等。

因此,对板块运动的研究也对于资源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地球板块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理解地球动态特征和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的关键。

通过深入研究和观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并为减轻地质灾害的影哎呀,抱歉,我的回答似乎被截断了。

高考物理模型方法分类解析 模型07 板块相对运动

高考物理模型方法分类解析 模型07 板块相对运动

高考物理模型方法分类解析模型07 板块相对运动
板块相对运动是指一个研究地质圈变、构造变形以及相关现象的模型。

板块相对运动
是一种动力学模型,假设地壳被一系列固定的大陆板块组成,这些板块之间可以相对运动。

而地壳和海洋在大陆板块间游离,大陆板块在海洋中对撞,这一现象就是板块相对运动。

它关注的是这些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配合,以及本地的拉应力(tensional forces)和压应力(compressional forces),最终形成的地质构造。

因此,板块相对运动解释了大陆板块的分布、形状、拉伸和收缩过程,极大地拓展了
地质学的认识。

此外,这一模型解释了在大陆板块间游离的海洋和大陆板块的变化以及大
陆板块之间的碰撞形成山脉等引起的地质过程,例如构造变形。

地壳质量分布的可视化,
促进了岩石圈的研究,进而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地球的结构和构造。

板块相对运动的实证支持来自地球动力学观测和数据,基于这些数据,地壳变形得到
了准确的定量表达。

地质工作者还利用2D和3D成像,确定变形过程中地质界面的变化,
得出了大陆板块间非常复杂的现象,如非对称缩减、不断出现的新岩体、岩石变形模式和
新岩石层等。

另外,板块相对运动还对支撑结论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可以帮助地质学家们解释地球
构造的形态及其背后的演化机制,从而更好的理解地球的历史。

板块相对运动是一种复杂的动力现象,它由地壳内部构造变化和外部因素影响形成。

这一模型对地质科学的研究、对全球水文地质运动的研究以及地球的整体研究都有重要的
指导作用,为解决地质现象提供了极其有效的理论模型。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是唯一的适合板块构造学说的行星
• 太阳系外发现的巨大类地行星被命 名为“超级地球”。“超级地球” 引发科学家们研究他们在哪些方面 可能像地球的浓厚兴趣。最近,哈 佛大学科学家们指出,这些类地行 星也适用于地球板块构造学说。板 块构造学说是指构成地球固态外壳 的巨大板块的运动学说。板块运动 常导致地震、火山和其它大地质事
板 块 构 造 学(Plate tectonics)
• 板块构造学是研究地球岩石圈板 块的成因、运动、演化、物质组 成、构造组合、分布和相互关系 以及地球动力学等问题的地质学 的一个分支学科。
板块构造学说
• 板块构造学说(Plate tectonics)是在 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 础上提出的。根据这一新学说,地 球表面覆盖着不变形且坚固的板块 (地壳),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 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
转换断层
• 转换断层,是大洋中脊被许多横断 层切成小段,它不是一种简单的平 移断层,而是一面向两侧分裂,一 面发生水平错动,是属于另一种性 质的断层,威尔逊称之为转换断层。
地缝合线
• 两大板块相撞,接触地带挤压变形, 构成褶皱山脉,使原来分离的两块 大陆缝合起来,叫地缝合线。
板块的活动性
• 一般说来,在板块内部,地壳相对比 较稳定,而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则是 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这里火山、地 震活动以及断裂、挤压褶皱、岩浆上 升、地壳俯冲等频繁发生。
板块“边活内稳”
•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其边界则是岩石圈相对 活动的地带,地震、火山、断裂等活动频繁 板块因地幔对流的驱动而运动。以后有人进 一步划分出次一级的小板块,如中国板块、 菲律宾板块等。板块构造学说较好地解释了 全球性的大地构造问题和矿产分布规律,因 而得到了地学界的广泛接受。但仍然存在一 些问题,特别是在大陆内部板块构造理论的 应用还待进一步研究。

板块构造的基本内容

板块构造的基本内容

板块构造的基本内容随着地球科学的发展和深入研究,板块构造学说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应用。

它是指地球上岩石圈被分为若干个板块,在其间存在巨大的地质构造运动,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的地震、火山和地质构造现象。

本文将介绍板块构造的基本内容,包括板块的定义、构成、运动模式、大地构造演化等方面。

一、板块的定义板块是指由地壳和上部地幔构成的一些大片块状岩石圆盘,具有相对独立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和相对稳定的形态和结构,其内部的岩石相对于周围环境具有整体移动的趋势。

从地球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板块是指具有相对稳定的密度和速度等特征的地壳和上部地幔块状物质。

板块之间的内部结构和性质差异明显,同时也具有相似性,这是整个地幔运动和地球演化的基础。

二、板块的构成1、地壳板块地壳板块是指地球上由一层相对较薄的岩石组成的壳状物质,其平均厚度大约为30-50千米。

地壳板块的主要构成成分为硅酸盐岩石,包括花岗岩、安山岩和辉绿岩等。

2、上部地幔板块三、板块的运动模式板块之间的运动是通过地壳和上部地幔相对转动、移动而实现的。

板块运动的子系统有以下几种类型:1、边界运动边缘运动是指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在板块交界处形成了一系列的地质构造,如大洋中脊、弧前盆地、弧后盆地、岛弧和海沟等。

边缘运动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①海洋扩张:新的海底地壳在大洋中脊处形成,岩浆从地幔熔岩上升,向两侧喷发而成。

②洋中脊:是一种由岩浆贯穿岩石圆盘的地缝(扩张脊或裂谷)形成的自然构造。

大洋中脊呈环绕球形,全球将近60%的地震来自于此。

③岛弧:是一些岛屿或海山的群体,主要位于海洋板块边缘,以陆地为背景。

岛弧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海岛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从而形成隆起和高原。

2、内部运动内部运动是指板块内部的流动和变形。

板块内部的流动主要由岩浆和地热的作用引起。

板块内部的变形主要表现为地震的发生和地壳的抬升。

四、大地构造演化大地构造演化是指地球体内质的分层结构形成和演化的过程。

板块构造学说是以地球演化为本体论的,其是对地球体内运动及演化过程的系统性的描述和分析,并寻找其深层规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地球物理模型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地球物理模型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1

推荐指数 7 3 3 3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演 重力异常 重力 汶川地震 板块运动 地球物理模型 似大地水准面 龙门山断裂 频散曲线 非线性 静力稳定度 青藏高原 随机噪声 量子遗传算法 超导重力仪 联合反演 瞬变电磁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物理模型 热辐射方向性 潜热加热 洪湖市 波形反演 水足迹 正演模拟 正则化 欧拉矢量 模拟 最优化 抗差估计 季节变化 大地电磁测深 大地水准面 多尺度 地球物理反演 地壳运动 地壳结构 地壳形变 各向异性 可持续发展 南海北部 协方差函数 偏移速度分析 余震分布 itrf2005 bp神经网络 黏性系数 黄土粉尘 鲁棒
科研热词 数值模拟 青藏高原 瞬变电磁法 反演 高程异常 非规则网格 非线性 逆时偏移 近似解 过渡带 起伏地表 褶积微分算子 联合反演 海啸 波动方程 气候变化 模型 格子法 拟谱 拟合推估 弹性波 小波变换 小波分析 射线追踪 天然气水合物 垂直连贯变形 地磁场模型 地球重力场模型 地球物理 同震位移 各向异性 叠前深度偏移 卫星测高 华北地区 似大地水准面 仿射变换 三维 grace gps/水准 黔中隆起地区 高阶伪希尔伯特变换 高程模型 高程变化 高斯光滑函数 首都圈 频率一空间域有限差分 频率 面波 非高斯 非线性浅水波方程 非均匀介质 震源过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板块运动模型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板块运动模型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sks波 gps资料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科研热词 板块运动 系统参数 欧拉矢量 itrf2005 面波频散 青藏高原 运动变形 角动量 西太平洋板块 空间大地测量 秩亏自由网平差 渤海盆地 混合 深部俯冲 海沟后撤 流场类型 柔性下地壳 板块运动模型 最小二乘法 拟稳基准 扬子克拉通 扩张机制 扩张区域 形变速度场 应变场 太平洋板块俯冲带 壳幔速度结构 基线框架 基准 地面沉降监测 地面沉降 地震各向异性 地幔对流 依赖温度的黏度结构 中国东北地区 不均一性 三维球壳有限元 nuvel-1模型 nnr-nuvel1a itrf2005vel gps监测基准
53 54
2011年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青藏高原 2 欧拉矢量 2 龙门山断裂带 1 颗粒物质 1 非线性 1 非平衡态 1 钢筋 1 鄂尔多斯块体 1 运动模型 1 车辆 1 超高压变质 1 自适应估计 1 联合仿真 1 石英-柯石英 1 石油地质 1 监测站 1 物理模拟实验 1 滞滑移动 1 深部断裂带延性应变集中 1 水垫塘 1 板块运动 1 板块深俯冲快折返 1 板块 1 最小二乘配置模型 1 断裂系统 1 断裂控油模式 1 数值模型 1 效用函数 1 接触状态 1 拟合推估 1 扩散动力学冷却速率法 1 悬架 1 快波方向 1 应变场 1 应力应变传播 1 巴彦喀拉块体 1 岩石圈变形 1 局域高压微区 1 姿态控制 1 地震预报 1 地震前兆 1 地壳运动 1 同位素定年法 1 压力与深度换算公式 1 动态挤压 1 动力分析 1 剪切作用 1 准噶尔盆地 1 中国大陆 1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 1 下地壳介质流动 1 上地幔各向异性 1

5板块运动(公开课)

5板块运动(公开课)
目前认为,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是 地幔物质的对流。
连线题:A B C D
洋脊(海岭) 大陆板块 海沟 大洋板块
比较A、C、D处的岩石年龄: 最年轻的是 C ,最老的是 D 。
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相撞的结 果
安第斯山脉(南美洲)
• 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撞形 成的是
•落基山脉(北美洲)
科 迪 勒 拉 山 系
得出结论
不断完善

2.海底扩张学说





0.67
年 龄 分 布 (
1.37
1.37 0.37 0.12
1.95
0.67
0.37 0.12
0.37

0.370.67

: 亿
规律:对称性;

靠近洋脊年龄轻,远离洋脊年龄老;

最老不超过两亿年。
亚洲
太平洋 岛弧 海沟 洋脊
北美洲 海岸山脉
海底扩张示意图









南极洲板块
板块运动形式:
碰撞(消亡界):常形成海沟、山脉、岛弧链、 张裂(生长界):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海岭
阿尔卑斯山脉
阿特拉斯山
喜马拉雅山
落 基 山
安 第 斯 山 脉
本节课重点:
板块构造学说
全球岩石圈可分为六大板块, 由于海底扩张,板块在软流层上滑 动,滑动的结果是产生了大陆漂移 现象。
马里亚纳海沟
岛弧链
俯冲带 (多地震、火山)
(洋壳诞生处) A
地幔物质
(洋壳消亡处) 海沟
B
大陆在漂移 海底扩张说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模型题解法例析

板块模型题解法例析

木板的最小长度是多少?
析与解 以木块的初速方向为正方向,由受力分析
可知,木块、木 板 都 做 匀 变 速 直 线 运 动,当 两 者 速 度 相 同
时,木块刚好到达木板右端. 设木块、木板的加速度分别
为 a1 、a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umg = ma1 ① umg = Ma2 ②
由①、②得
a1
=
ug,a2
=
m M
ug.
木块、木板达到相同
速度的时间为 t',则 V0 - a1 t' = - V0 + a2 t' ③
由③得:
t'
=
ug(
2V0 1+
m M


它们的共同速度:
V
=
m M
- +
MmV0

木块、木 板 的 速 度 图 像
如图 4 所示,图 4 中三角形
包围 的 面 积 大 小 即 为 木 板
u,且木板质量是木块质量的 2 倍,其他条件不变. 求木块 不滑离木板时,木板的最小长度.
析与解 仍以木块初速方向为正方向,设木块质量 为 m,则木板质量为 2m,如图 5 所示,隔离木块、木板画受 力分析图.
木块受摩擦力: f1 = umg 木板受木块及地面的摩擦力分别为: f1 ' = umg,f地 = 3umg 木板所受摩擦力的合力为 f2 = 4umg,由牛顿第二定 律可知,木块、木板的加速度分别为: a1 = ug,a2 = 2μg 由上例分析知: f2 = 4umg ②
关键词: 洛伦兹力; 中转站; 能量转化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 0333( 2020) 01 - 0081 - 02

板块运动的知识点总结

板块运动的知识点总结

板块运动的知识点总结板块运动是地球科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解释了地球表面和地球内部的现象和变化。

板块运动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不仅推动了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和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和进展,而且深刻地影响了我们对地球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将系统地总结板块运动的相关知识点,包括板块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板块的类型和运动方式、板块边界的特征和地质现象、板块运动的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等内容。

一、板块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板块运动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新的地球科学理论,它认为地球的外壳由若干块状的岩石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地幔的软流圈上自由运动,不断地发生相互碰撞、拉开、滑动和挤压等运动。

板块运动理论揭示了地球上蕴含的巨大能量,提出了地质现象和地球构造演化的新模型,因此对地球科学和人类认识地球的进步有着深远影响。

(一)板块运动理论的提出板块运动理论最早由美国地质学家阿瑟·霍姆伯格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

在对大洋地质剖面的研究中,霍姆伯格发现大洋地壳上分布着一系列沿海洋脊对称分布的磁性条纹,这些磁性条纹的磁极方向在海脊两侧是呈镜像对称的,这一发现成为支持板块运动理论的重要证据。

霍姆伯格根据这一发现提出了海洋扩张理论,并进一步推测地球的外壳是由若干块状的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在地幔的软流动圈上不断地运动,因而引起了地球上的地质活动。

在此基础上,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陆续提出了板块运动理论的各种观点和研究成果。

在20世纪70年代,地球物理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外壳是由若干块状的岩石板块组成的;地球物理学家提出了板块动力学模型,认为地球的地幔是一个软流圈,在这个软流圈中存在着对流和运动,这种运动引起了板块的推动和运动。

随着板块运动理论的不断发展,地球科学家们逐渐形成了共识,认为地球的外壳是由若干块状的岩石板块组成的,并且这些板块在地幔的软流圈上发生了不断的运动。

板块运动理论以其简单而深刻的概念,成为了解释大地构造、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地球生命等现象的有力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地球科学的各个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s

b.岩石圈无整体旋转参考框架(NNR)下建立板块运动模型
NNR(Not-Net-Rotation)参考框架是基于一种平衡条件:即所 有岩石圈板块所受到的力矩总和等于零,也就是说,没有纯力矩 作用于整个岩石圈。
站心坐标框架下速度与地心坐标框架下速度的相互转换
Vn sin cos V sin e Vu cos cos
(2)式代入 (3)式展开整理可得
sin sin cos cos sin
cos V x 0 V y sin V z
d min
2 obs i
2 di plate hs i
pred


d iobs 是第i个火山传播速率或方位角,d i p r ed 是第i个数据的模
型估计值,它是该板块相对于热点旋转的欧拉矢量
的函数, i 是第i个数据的标准差.

p la te
可得
x cos cos y cos sin z sin
x 0 y R cos z
Vn Ve
R sin cos cos R cos cos sin R cos sin R cos sin cos cos R sin sin cos sin R cos sin R cos sin R sin cos cos cos sin sin R cos sin sin cos cos
cos V x 0 V y sin V z
(3)
板块边界带上点的相对运动速度矢量分量公式推导
(4)式代入 (3)式展开整理可得
Vn R sin V R cos sin e
考虑
R cos R sin sin

Hale Waihona Puke 板块边界带上点的相对运动速度矢量分量公式推导 方法2
z y x Vx 0 V z 0 x y y Vz y x 0 z 0 r sin 0 r sin r cos sin r cos cos
转换断层与一般平移断层的区别在于: ①平移断层的活动沿断裂带整个长度发生,而转 换断层的错动则局限于脊轴之间的段落(图1中 BC段),在与脊轴相交处错动骤然终止。 ②转换断层与平移断层的错动方向恰好相反,如 图1所示转换断层为右旋,平移断层为左旋错动。
③平移断层持续活动会使两侧脊轴之间的错开幅 度越来越大,转换断层的活动却不能使错开幅度 增大。 地震资料表明,断裂带地震活动只发生于BC段, BC段以外则为断裂带被动段落(AB、CD段)。
(3)
n V ji R cos j sin j j R cos i sin i i e V ji R sin j cos cos j sin cos j j R sin i cos cos i sin cos i i
板块构造的基本单元
板块构造的基本单元或是组成板块的一部分,或是板块构造中的关 键地域,主要有:岩石圈,大洋中脊,消减带,转换断层,大陆碰 撞带,三联点等,其中岩石圈是板块构造的最基本的单元。
1)大洋中脊是板块发散边界之一,它是新生岩石层板块的地方。
2)消减带是板块边界之一,它是板块的汇聚、消亡的地区。一个 完整而典型的消减带包括岩石层板块、海沟、火山和弧后扩张盆地 等几个部分。 3)转换断层是板块边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联结发散边界和汇聚 边界的一种板块边界。
(1)
j cos j sin j j sin j R cos sin R sin
e2 e3
i cos i sin i i sin i R cos sin R sin
板块边界带上点的相对运动速度矢量分量公式推导
V jix R cos j sin j sin cos sin sin j j R cos i sin i sin cos sin sin i i V y R cos cos sin cos cos sin j j j j ji R cos cos sin i cos i cos i sin i (2) V jiz R cos j cos j cos sin cos j sin j cos cos j R cos i cos i cos sin cos i sin i cos cos j

,则两板块相对运动的速度为:
和观测点相对于旋 v r sin
板块边界上的点相对运动速度矢量
r r r V ji V j Vi r r r r V ji ( j i ) r
n V ji R cos j sin( j ) j R cos i sin( i ) i e V ji R (cos sin j sin cos j cos( j )) j R (cos sin i sin cos i cos( i )) i


板块绝对运动
相对于某一与板块无关的参考标架的板块运动,称为绝对板块运动
绝对参考架(平中圈框架)的确定: 相对于下层地幔平均位置固定的框架,即假设下层地幔是固定的,或至少 其内部运动相对于板块运动小得多。 实现途径: ①Wilson-Morgan的热点假设:在地幔中存在一系列热点,其位置相对于 下层地幔固定,板块相对热点的运动即为板块的绝对运动,这可通过测量 跨越热点的火山链的年龄和长度得到;
VBA VAC VCB 0
板块构造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相邻两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实际上是围绕通 过地球中心的一个轴的旋转运动,通常用欧拉定理来表述。 刚体绕某一固定点的转动可表示为绕过此固定点的某一瞬轴的 转动。如果把地球看成一个球体,把球心看成强制在地球表面 上运动的刚性板块运动的固定点,则这些刚体板块的运动可表 示为绕过球心的某定轴的转动,这个轴即为欧拉轴。
转换断层(transform fault)
转换断层是板块边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联结发散边界和汇聚 边界的一种板块边界 ,它是连接洋脊(也称中脊)与洋脊、洋脊 与海沟、海沟与海沟的走向滑动断层,断层错动在其两端突然 终止,转换成洋脊的拉张或海沟的挤压 。
转换断层(transform fault)
地球物理学专题
板块构造运动模型
武汉大学 许才军
板块构造运动模型
板块构造运动概述 板块构造的基本单元 板块构造运动(相对/绝对运动) 全球板块运动模型建立方法 地质地球物理方法 空间大地测量方法
板块构造学说概述
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和创立大致可分 3 个阶段: ①1912年德国学者A.L.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50年代古地 磁的研究测得各地在地质时代中的磁极位置变化多端,用大陆 固定论无法解释,采用大陆漂移说则可得到圆满解释,大陆漂 移说随之受到重视。
②60年代美国地质学家H.H.赫斯和R.S.迪茨提出了得到海底磁 异常研究支持的海底扩张说,论述了地壳的产生和消亡,并获 得深海钻探的验证。 ③1965年加拿大学者J.T.威尔逊建立转换断层概念并指出,连 绵不绝的活动带网络将地球表层划分为若干刚性板, 19671968年法国人 X.勒皮雄、美国人D.P.麦肯齐将转换断层概念外 延到球面上,定量地论述了板块运动,确立了板块构造学的基 本原理。
(4)
r cos sin x r cos cos y 0 z
Vn sin cos V sin e Vu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转换断层(transform fault)
板块构造的基本单元
4)大陆碰撞带同样属于板块的汇聚边界。当两个大陆相遇时 由于大陆地壳比重小而阻止其深入地幔之中,结果两大陆产生 碰撞。碰撞的直接结果为造山运动。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强 烈挤压后被缝合在一起,其出露于地表的接触带称地缝合线。
5)三联点是一种特殊的板块边界,它描述了三个板块的边界 的结合部。通常的形式是洋脊-洋脊-洋脊(R-R-R),洋脊-转换 断层-转换断层(R-F-F),洋脊-海沟-海沟(R-T-T)。三联点 的板块运动速度必须满足闭合回路条件:
描述板块运动框架示意
Vij V ji V ji
n2
e2
ji arctg
n V ji e V ji
板块边界带上点的相对运动速度矢量分量公式推导
方法1
V ji j i r j r i r e1 j cos j cos j R cos cos e1 i cos i cos i R cos cos e2 e3
(6)
板块边界带上点的相对运动速度矢量分量公式推导
V ji j i r j r i r


(7)
(7)式和(6)式可得
n V ji R cos j sin j j R cos i sin i i e V ji R sin j cos cos j sin cos j j R sin i cos cos i sin cos i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