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叫做杠杆和杠杆的平衡。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会利用平衡条件研究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的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领会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进一步了解进行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环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基本的物理原理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感受到生活和科学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归纳杠杆平衡条件。
三、教学难点:设计探究杠杆平衡的方案。
四、教学用具:羊角锤、起子、核桃钳、
五、教学过程:
<一> 认识杠杆:
活动一、同学们平时都喜欢玩游戏吧,今天我们也来做一个小游戏,请三个力气大的男同学和三个力气小的女同学到计台前比赛,老师拿出:木板(有钉)、一瓶啤酒、一个核桃,先让男同学们徒手来做,再让女同学使用工具完成。
提问:是女同学的力气大吗?为什么?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游戏中使用工具的过程再来观察一下这些工具讨论: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
学生讨论:老师巡回启发得出杠杆的定义:杠杆:
提问在生产、生活中你还能举出哪些杠杆的实例呢?
同学举例:
观看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工具由学生分析这些杠杆工作时绕一个固定点而且还要受到力的作用,以撬棒为例,让学生讲解找出支点的位置、动力、阻力的方向。总结:支点、动力、阻力的定义。
老师总结:生活中常用的杠杆并不是理想的直硬棒,而是有着各种各样的
形状,我们要学会将具体的问题抽象为杠杆这种方法常称为“模型法”。
活动二、同学们喜欢玩跷跷析板吗?今天我们再来玩一次,模拟跷跷板的游戏,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学案上的内容,完成实验1,并由学生解释处于水平静止位置由哪些因素决定?
(两个力的大小,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提问: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一定影响着杠杆的平衡吗?
请同学们继续完成学案上的实验2的内容,同时引出力的作用线。
结论:由学生总结。
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是动力、阻力的大小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总结力臂:我们把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称为力臂。从而得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定义。
画力臂:请同学在学案上画出力臂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来画。
动力臂:
阻力臂:
《二》、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是F
1F
2
L
1
L
2
活动三、1、提出问题:在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在刚才实验1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猜想与假设:学生猜想
实验前:思考讨论(1)杠杆两端装两只可调节的螺母起什么
作用?(2)为什么要求杠杆静止时在水平位置呢?
3、进行实验与收信集数据:
4、交流与讨论:由学生回答
杠杆平衡的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
1 . L
1
=F
2 .
L
2
5、评估与分析:
(1)在探究过程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你有何经验和教训?
你的收获是什么?由学生谈论。
思考与讨论:多媒体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