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习题 带答案

宏观经济学习题 带答案

宏观经济学习题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2.国内生产净值;3. 国民收入(NI);4. 个人可支配收入;5.实际国内生产总值;6.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二、判断题1.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和就业分析为中心,故又可称为收入理论或就业理论。

√2. GDP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3. 若某企业年生产50万美元的产品,只销售掉40万美元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DP为40万美元。

×4. 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DP的一部分。

×5.某出租车司机今年购买了一辆产于2008年的小轿车,该司机为此付出的5万美元的购车费应计入今年的GDP中。

×6. 购买一块地产的支出应计入GDP中。

×7. 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GDP 中。

×8. 用收入法核算GDP时,资本折旧应计入GDP中。

√9.个人收入即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10.三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

√11. GDP折算指数是实际GDP与名义GDP的比率。

×三、选择题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是 BA收入及增长分析 B收入与就业分析C失业与通货膨胀分析 D通货膨胀与增长分析2.以下可以计入GDP的项目有 BDA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 B居民购买粮食C政府转移支付 D政府购买办公用品3. 下列产品中不能计入当年GDP的有 ABCA 纺纱厂购入的棉花B 某人花10万元买了一幢旧房C 家务劳动D 某企业当年生产的没有卖掉的20万元产品4.若某国一定时期内的GNP大于GDP时,则该国公民从外国获到的收入与外国公民从该国获得的收入相比 AA 多B 等于C 少D 以上均有可能5.用支出法核算GDP时,应包括的项目有 ABA 居民消费支出B 政府购买C 政府转移支付D 居民购买债券的支出6.用收入法核算GDP时,应包括 ABCDA 工资、利息、租金和非企业主收入B 公司税前利润C 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D 资本折旧7.GDP与NDP之间的差别是 BA间接税 B折旧 C直接税 D净出口8.属于GDP但不属于NI的项目有 BCA 政府转移支付B 企业转移支付C 间接税D 直接税9. NI包括的项目有 CA间接税 B折旧 C业主收入 D企业转移支付四、计算题1. 假设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亿美元),求:(1)个人储蓄;(2)投资。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名词解释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1.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4.实际GDP :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5.GDP折算指数:也称GDP缩减指数。

它等于一国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值。

6.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7.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8.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例如,I投资是一个流量,它表示在一年内新增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变化量。

9.存量:在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例如,资本存量,它表示在某一时间点上有多少资本存在。

10.固定资产投资: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新住宅的增加.11.存货投资:企业所掌握的存货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12.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补偿旧资本消耗的投资。

13.净投资: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

也就是净增加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净增加.14.总投资:物质资本的增加、替换(和资本资产的支出)15.政府采购:G,政府花在劳务和商品上的支出16.转移支付:Tr,政府对人民的支付,但他们不用提供现期服务作为交换。

17.净出口:出口额和进口额之差。

NX=X—M18.间接税:企业的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19.国民生产净值:NNP 国民生产总值扣除折旧的部分。

20.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NDP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政府补助金。

也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所得到的报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即意义上的国民收入21.个人收入PI: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22.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23.储蓄—投资恒等式:若我们假设总收入=总产值,总支出=总产值,即Y=C+S,Y=C+I,则我饿每年可以得到事后的一个横等式储蓄=投资。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课后习题答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课后习题答案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NP、NN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答:因为社会保险税是直接税,故GNP、NNP、NI均不受其影响,又因为它是由企业上缴的职工收入中的一部分,所以PI和DPI均受其影响。

3.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N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答:假定不存在具有双重居民身份的情况,则合并对GNP总和没有影响。

因为原来甲国居民在乙国的产出已经计入甲国的GNP,同样,乙国居民在甲国的产出已经计入乙国的GNP。

在存在双重居民身份生产者的情况下,则GNP减少。

5.从下列资料中找出:(1) 国民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3) 国民生产总值(4) 个人收入(5) 个人可支配收入(6) 个人储蓄答:(1)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3)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4)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障税+红利+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5)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7试计算:(1)(4) 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答:(1)国民生产净值=GNP-(总投资折旧-净投资)=4800-(800-300)=4300(2)净出口=GN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4800-(3000+800+960)=40(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960+30=990(4)个人可支配收入=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4300-990=3310(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8.假设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元),试计算:(1) 储蓄(2) 政府支出(3) 投资答:(1)储蓄=DPI-C=4100-3800=300(2)因为:I+G+(X-M)=S+T所以:I=S+(T-G)-(X-M)=300-200-(-100)=200(3)政府支出G=1100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不一定为0,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则应该为0。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附答案(参考)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附答案(参考)

一、单项选择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下列关于GDP说法正确的是(③)①一年内一个国家范围内的所有交易的市场价值②一年内一个国家范围内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③一年内一个国家范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④一年内一个国家范围内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2.某人收入为1000元,个人所得税200元,政府补助150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为(②)① 1350元② 950元③ 650元④ 1050元3.下列将计入当年GDP的一项是(③)①某人花10万元购买一辆二手汽车②面包厂购买的面粉③某企业当年生产没有卖掉的20万元产品④家庭妇女在家从事家务劳动4.如果一个社会体系的消费支出为9亿元,投资支出为1.2亿元,间接税为1亿元,政府用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为2.5亿元,出口额为 3亿元,进口额为1.8亿元,则下列正确的是(①)① GDP为13.9亿元② GDP为12.9亿元③ NDP为13.9亿元④ NDP为12.9亿元5.一国的GNP小于GDP,说明该国公民从国外取得的产值( B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产值。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6.今年名义GDP大于去年的名义GDP,说明(D)A、今年的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

7.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C )A、国民生产净值;B、个人收入;C、个人可支配收入;D、国民收入8、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B )A、国民生产净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9、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 D )项有影响。

A、国内生产总值(GDP);B、国内生产净值(NDP);C、国民收入(NI);D、个人收入(PI)。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宏观经济学》是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是该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研究的是整体经济运行中的问题。

这些问题集中地体现在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与波动等方面。

宏观经济理论正是要通过对整个经济运行的分析说明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宏观经济政策正是要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总之,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二、课程的性质和目的:1、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将为后续课程提供分析框架及分析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用经济思想及经济学的方法来看待和解释客观经济现象。

2、本课程的教学遵照循序渐进原则,讲述宏观经济基本理论,做到概念准确、层次分明、逻辑严谨,使学生对宏观经济理论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注意培养学生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能力。

3、本课程的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学中,组织和引导学生就各宏观经济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根据我国的国情,积极探索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具体应用的条件和规律。

三、教学要求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并想学生说明如何把这些结论运用到他们生活的世界中。

因此,在教学中应遵照循序渐进原则,讲述宏观经济基本理论,做到概念准确、层次分明、逻辑严谨,使学生对宏观经济理论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注意培养学生进行总量分析的能力。

强调理论知识与实用方法的结合,西方经济理论与中国实践的结合,以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练习题等多种方式进行。

四、课程重点与难点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等章节。

五、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2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3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4国内生产净值:(NDP)最终产品价值中扣除资本折旧得到的净增加值。

5国民生产总值: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6国民收入: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7个人收入: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上就得出个人收入。

(税后的个人收入是个人可支配收入。

)8支出法:从居民、企业、政府和国外购买最终产品的角度来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多少最终产品的价值。

9收入法:从居民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获得收入的角度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多少最终产品的价值。

10实际GDP:以过去某一年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1名义GDP(或货币GDP):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12折旧:是指资本物品由于发生损耗而造成的价值减少。

政府购买: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净出口:进出口的差额,X-M。

13 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以价格为中心可以被称作价格理论。

收入理论:宏观经济学以国民收入为中心可以被称作收入理论。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2 消费函数:表示消费与收入的关系,c=c(y)。

3储蓄函数:表示储蓄与收入的关系,s=s(y)。

4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收入和增加的消费之比率,即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比率。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各章重点归纳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各章重点归纳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国民经济的计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的定义:➢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国民原则➢GDP是以国境为界,即本国境以内的所有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产品与劳务的价值都记入该国的GDP,它强调境内工业。

➢GNP是以国民为界,即本国国民的生产要素所创造的产品与劳务都记入该国的GNP,它强调的是民族工业。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1.支出法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的价值让渡,不是等价交换,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体现的是再分配职能救济金,失业保障金。

2、收入法:就是从生产要素所有者获得收入的角度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创造了多少最终产品价值,又称成本法。

收入法计算公式GDP=工资+利息+租金+税前利润+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3、生产法:又称部门法(sector approach)。

依据提供产品与劳务各部门的产值来计算GDP,反映GDP的来源。

核算的范围:提供物质产品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劳务产品的第三产业。

核算的标的:各部门增加值,即总产值扣除中间产品价值后的余额。

政府部门提供的劳务活动以投入的成本计入总产出。

三种核算方法总结➢生产法(增加值法) GDP = 所有企业增加值的总和。

➢支出法GDP = C + I + G + (X - M)➢收入法GDP = 工资+ 利息+ 租金+ 利润+ 企业间接税、转移支付+ 折旧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1)产出=收入。

产出增值=投入要素的收入。

2)产出=支出。

最终销售=最终支出。

第三节与GDP相关的其它经济指标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NDP(一)含义:一国一年内新增加的最终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1)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1)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1)一、单项选择题1.经济过热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A.减少政府支出B.增加财政支出C。

扩大财政赤字 D。

减少税收2.在()情况下,挤出效应更有可能发生。

A. 货币需求对利率具有敏感性,私人支出对利率也有敏感性B. 货币需求对利率缺乏敏感性,私人支出也对利率缺乏敏感性C。

货币需求对利率具有敏感性,私人支出对利率缺乏敏感性D. 货币需求对利率缺乏敏感性,私人支出对利率具有敏感性3.如果中央银行在增税的同时减少货币供给,则( )。

A。

利率必然上升 B.利率必然下降C.均衡的收入水平必然上升 D。

均衡的收入水平必然下降4.若随着政府支出增加,实际收入增长而利率下降,则()。

A.IS曲线必然垂直B. LM曲线必然垂直C. 中央银行必然同时增加了货币供给D。

中央银行必然同时减少了货币供给5.在下述()情况下,会产生挤出效应()。

A.货币供给的下降提高利率,从而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支出B。

对私人部门税收的增加引起私人部门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的下降C.政府支出增加使利率提高,从而挤出了私人部门的支出D.政府支出的下降导致消费支出的下降6.下列( )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A.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B.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C.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垂直D.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7.经济过热时期,政府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则LM曲线左移,如果要使得均衡收入的变动量接近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要()。

A. 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陡峭B. 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C。

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D。

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陡峭8.在凯恩斯极端情况下,当( )曲线水平,则( )政策完全无效。

A。

LM,财政 B.LM,货币C。

IS,财政 D。

IS,货币9.货币需求( )时,对于给定的货币供给增加量,利率将下降得( )。

A。

越富有弹性,越多 B.越平坦,越多C.越陡峭,越少D.越缺乏弹性,越多10.人们在下列哪种情形下倾向于减少手持货币?()。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第十五章 笔记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第十五章 笔记
3、货币政策作用存在外部时滞
美国的货币政策滞后性为6—18个月,而我国的货币政策时间的滞后性为7—24个月。
4、资金的国际性流动影响政策效果
货币流通速度(V)=交易总价值/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MV=PT-->费雪方程式
M: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V: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
P:一般价格水平
T: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
3、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h越小,挤出效应越大
4、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d越大,挤出效应越大
挤出效应主要取决于货币需求和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IS曲线的中国特色:
我国的IS曲线与IS-LM模型的描述没有明显的不同,只是更加陡峭一些而已,之所以如此,重要原因在于我国投资的利率弹性比较小,储蓄水平相对较高(意味着MPC的下降)。
一:
从IS-LM曲线上可以看出的效果:IS曲线平缓,则挤出效应大;IS曲线陡峭,则挤出效应小
政府投资增加,导致利率增加,使IS曲线越平缓,使d越大,导致投资对利率变化的反应越敏感,所以利率稍一提高,那么投资的减少就会很大,由此而得出如果挤出效应越大,那么政策效果就越小。
二:
LM曲线越平缓,则挤出效应小;LM曲线陡峭,则挤出效应大。
三:两个极端:1.凯恩斯区域:财政政策最有效,货币政策无效
2.古典区域:财政政策无效,货币政策最有效
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通货膨胀时,紧缩的货币政策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扩张的货币政策往往不明显
紧缩性货币政策较适用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而不适用于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2、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从而影响利率,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
货币幻觉: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教学课件-适合一学期课程使用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教学课件-适合一学期课程使用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
➢ 其他货币工具 主要有信用控制、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等
© Business school,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货币政策工具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在实际经济运行中,中央银行应该选择哪种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既定的货币政 策目标,需要根据具体的经济状况和金融环境来决定
IS曲线斜率与财政政策效应
财政政策效应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 对于正常IS曲线的既定变动,LM曲线越平缓,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的均衡国民收 入增加越多,财政政策效应越大;LM曲线越陡峭,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的均衡国 民收入增加越少,财政政策效应越小。
LM曲线的斜率与财政政策效应
© Business school,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政的经济职能、保持整个经济稳定开展为目的的理论。 ➢ 按照功能财政的思想,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即增加政府支出或降低税率使国
民收入增加的同时,也会减少政府的预算盈余或增加预算赤字。 ➢ 衡量财政政策方向一个方便的测度指标是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或赤字。充分就业
预算盈余衡量的是在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或潜在产出时的预算盈余。
财政政策效应的大小取决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 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的斜率越小,IS曲线越平坦,IS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 动的影响越小,财政政策效应越小;反之,财政政策效应越大。
r
r1 r0
E1
E0
E2
IS1
IS
O
Y0 Y1
Y2 Y
财政政策的效应
© Business school,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性质:经济类(包括经济、金融、财政、管理及其相关财经类)专业必修课,针对已具备高等数学和微观经济学知识的本科生开设。

基本内容:宏观经济学是一门以一国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

作为经济类专业2年级本科生的基础课程,它包括宏观经济学基础、理论深入和扩展、前沿课题讨论三大部分,旨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经济学知识奠定扎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宏观经济理论是系统介绍国民经济运行、结构、核算和循环的理论,系统介绍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并据此介绍失业、通货紧缩、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等国民经济的基本理论。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民经济稳定和发展以及政策调整、政策使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三、教学基本要求1、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理论讲述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2、考试内容、考核目标和命题体现经济学专业的特点,注意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理论应用能力的考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3、学期期末采用标准化闭卷考试。

四、教学总时数:72学时五、教材和主要参考文献1、《宏观经济学》,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高鸿业2、《现代宏观经济学指南--各思想流派比较研究引论》,商务印书馆,1998年4月第1版。

布莱恩.斯诺登等:3、《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魏埙,刘俊民,南开大学出版社4、《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宏观经济学》,Olover Blanchard,清华大学出版社6、《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斯蒂格利茨7、《经济学小品和案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斯蒂格利茨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6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掌握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定义及其核算方法,名义GDP,实际GDP,GDP的意义及缺陷,以及与GDP有关的其他宏观经济学概念及各概念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地运用支出法计算GDP。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r
o
y
IS1
IS2
IS3
IS4
y1
y2
y3
y4
图4—3 财政政策效果因LM斜率而异
思考:为什么政府增加同样大的一笔支出,在LM曲线斜率较大即曲线较陡时,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量较小,即政策效果较小呢?相反,在LM曲线较平坦时,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量教,即政策效果较大呢?
LM陡峭(k大、h小),移动IS曲线,政策效果小(Y3Y4)
四、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当某一时期经济处于萧条状态,政府既可以采取膨胀性的财政政策,也可以采用膨胀性的货币政策,即两种政策混合使用。如图所示。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两种政策混合使用效应的大小,有的是事先预知的,有的则必须根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两者的力量对比而定。如果IS和LM移动幅度相同,那么产出增加,利率也不会改变;如果财政政策大于货币政策的影响,即IS右移距离超过LM右移距离则利率就会上升;反之就会下降。可见,这两种政策结合使用时对利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02
例︰
假定政府考虑用这种紧缩性政策:一是取消投资津贴,二是增加所得税,用IS—LM模型和投资需求曲线分析这两种政策对收入、利率和投资的影响。
Y
IS1
IS0
LM
Y
Y0
I
I0
I1
I0
I1
I2
I3
r
r
r0
r
r0
r
解答︰
假设消费函数为︰
假设在比例税的情况下,税率为t
再假设投资为︰
政府购买为︰g
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为︰
LM垂直→h=0→L2=0→m全 用于L1→Y大幅度变化

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实行货币政策,对稳定经济、减少经济的波动是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的,但是,在实践中货币政策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1、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太明显。即使是从反通货膨胀来看,货币政策的作用也主要表现于反对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而对成本拉动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的效果就比较小。 2、从货币市场均衡来看,增加和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的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如果这以前替补存在货币供给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就要大打折扣。 3、货币政策作用的外部的时滞性也影响政策效果。 4、在开放经济情况下,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的流动而受到影响。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习题精编详解(第15章 稳定化政策)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习题精编详解(第15章  稳定化政策)

第5篇宏观经济政策争论第15章稳定化政策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判断题1.如果消费者能对收入变化及时地调整他们的消费水平,那么对经济就起到内在稳定的作用。

()【答案】F【解析】自动稳定器是不用采取任何有意的政策变动就可以在必要时刺激或抑制经济的政策。

消费者能对收入变化及时地调整消费水平,说明他们具有理性预期,对经济并无内在稳定作用,而是使得宏观经济政策失效。

2.累进税收体系下的税收收入在经济扩张时期会自动增加,而在经济衰退时期会自动减少。

()【答案】T【解析】自动稳定器是不用采取任何有意的政策变动就可以在必要时刺激或抑制经济的政策。

3.卢卡斯批评的实质是,传统计量模型不包括行为人对未来事件的预期,其结果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答案】T【解析】卢卡斯认为预期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包括政府所实行的经济政策,当政策制定者估计任何一种政策变动的效应时,他们需要知道人们的预期会如何对政策变动作出反应,而传统的政策评估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到政策对预期的影响。

在传统的标准宏观计量经济模型中所采用的是适应性预期,未考虑行为人对未来事件的预期,因此其结果的可靠性就应该受到质疑。

4.中央银行宣布将采取有力措施降低通货膨胀率,当公众相信了这一宣布并付诸于他们的行动时,不再实施宣布的政策可能对公众更有利。

()【答案】T【解析】当公众相信了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政策,他们都会预期较低的通货膨胀率,此时政府不再采取降低通胀率的政策措施,而是谋求失业率的降低,对公众而言是有利的。

5.如果中央银行适当地利用政策手段,它能够使经济始终有效地保持在充分就业水平。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P38013.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 4 800总投资 800净投资 300消费 3 000政府购买 960政府预算盈余 30试计算:(1) 国内生产净值;(2) 净出口;(3) 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 个人可支配收入;(5) 个人储蓄。

解答:(1)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500=800-300,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 800-500=4 300(亿美元)。

(2) 从GDP =c +i +g +nx 中可知nx =GDP -c -i -g ,因此,净出口nx =4 800-3 000-800-960=40(亿美元)。

(3) 用BS 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 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 =T -g ,从而有T =BS +g =30+960=990(亿美元)。

(4) 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y d =NNP -T =4 300-990=3 310(亿美元)。

(5) 个人储蓄S =y d -c =3 310-3 000=310(亿美元)。

14.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 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 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 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亿元)。

试计算:(1) 储蓄;(2) 投资;(3) 政府支出。

解答:(1) 用s 代表储蓄(即私人储蓄s p ),用y d 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 =y d -c =4 100-3 800=300(亿元)(2) 用i 代表投资,用s p 、 s g 、 s r 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s g =t -g =BS ,在这里,t 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 代表政府支出,BS 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 g =BS =-200。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第二专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答案十五章和十六章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第二专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答案十五章和十六章

第十五和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与实践一、名词解释1.财政政策: 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2.货币政策: 政府货币当局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3.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从而抑制私人投资(及消费)的现象(即左图y1y2部分)4.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5.货币创造乘数: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使活期存款总额(亦即货币供给量)最大将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货币供给量的(1/rd)倍。

(注意,这是有条件的)6.货币幻觉: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

7.货币供给(M1):指狭义的货币供给,是指银行体系外流通的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

二、选择题1.当一国的货币供给增加时,在哪种情况下,能够使均衡国民收入增加最多(B )。

A.LM曲线和IS曲线都陡峭B.LM曲线陡峭,IS曲线平缓C.LM曲线和IS曲线都平缓D.LM曲线平缓,IS曲线陡峭2.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国民收入?(C )。

A.LM曲线陡峭,IS曲线平缓B.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C.LM曲线平缓,IS曲线垂直D.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3.增加政府购买支出使IS曲线右移,若要使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接近于IS曲线的移动的水平距离,则必须(A )。

A.LM曲线平缓,IS曲线陡峭B.LM曲线垂直,IS曲线陡峭C.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D.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4.下列哪种情况能够使货币政策的效果更显著(A )。

A.投资对实际利率变化更敏感B.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不敏感C.边际消费倾向变小D.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更敏感5.在哪种情况下,挤出效应更大(D )。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301c284b-6ebf-11ec-89ae-7cb59b590d7d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西方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宏观部分)主编:高鸿业目录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01第1三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06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1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8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27第1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32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37第1九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42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46第二1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52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60第二3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65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在微观上是合理有效的,而在宏观上是不合理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构成整体经济的单一经济主体的最优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核心理论是不同的。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分析都围绕着价格机制的运行进行,而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分析都围绕着国民收入进行-0-j、 c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收入(产出)的决定被执行。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为主要分析和研究方法。

宏观经济学计算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计算题及答案

四、计算题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1.已知某一经济社会的如下数据: 工资100亿元,利息10亿元,租金30亿元,消费支出90亿元,利润30亿元,投资支出60亿元,出口额60亿元,进口额70亿元,政府用于商品的支出30亿元。

要求:⑴按收入计算GDP ;⑵按支出计算GDP ;⑶计算净出口解: ⑴按收入计算:GDP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折旧+(间接税-政府补贴)=100+10+30+30=170亿元⑵按支出计算GDP =C +I +G +(X -M )=90+60+30+(60-70)=170亿元⑶计算进出口:净出口=出口-进口=60-70=-10亿元4.假定国内生产总值(GDP)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

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

解:(1)用S 代表储蓄,用D y 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GNP —D y =4 100—3 800=300(亿美元)(2) 用I 代表投资,用p S g S r S 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为g S =T 一G =BS ,在这里,T 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 代表政府支出,BS 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g S =BS =—200。

r S 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则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出口,在本题中为100,因此:I =p S +g S 十r S =300十(一200)十100=200(亿美元)。

(3)从GDP =C 十I 十G 十(x 一M)中可知,政府支出G =4800—3000—800一(一100)=1100(亿美元)。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 ( Yd 为可支配收入),投资支出I=50,政府购买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税率=0.25。

试求:(1) 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2) 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

宏观经济学题库

宏观经济学题库

一、名词解释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国内生产总值(GDP)2. 国民收入(NI)3.个人可支配收入4.国民生产总值5.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第十三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6.均衡收入7.凯恩斯的消费函数8.边际消费倾向9.投资乘数10.政府购买乘数11.平衡预算乘数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2.资本边际效率13.IS曲线14.货币供给15.投机动机16.流动性偏好17.LM曲线18.流动偏好陷阱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9.挤出效应20.货币幻觉21.财政政策22.货币政策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23.自动稳定器24.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25.功能财政26.政府转移支付27.公开市场业务28.法定准备金率29.再贴现率30.“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第十八章:失业和通货膨胀31.摩擦性失业32.自愿失业33.自然失业率34.周期性失业35.结构性失业36. 奥肯定律37.通货膨胀第十九章:开放的短期经济模型38.汇率39.实际汇率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40.经济增长41.经济增长的稳态42.经济周期二、判断题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 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分析中心,故又可称收入理论。

2. GDP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3. 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4. 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DP。

5. 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为15781元,它是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 三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

7. GDP折算指数是实际GDP与名义GDP的比率。

8.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9. 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 中。

10. 若某企业年生产50万$的产品,只销售掉40万$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DP为40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辑ppt
17
3、h:G↑→Y↑→L1↑→L2↓、h小→r 必须大 幅度上升,才能满足L2下降的要求→挤出效应 大
4、d:d大、r↑→I大幅度下降→挤出效应大
5、总结: KG、 k、 d与挤出效应成正向变动; h与挤出效应成反向变动。
可编辑ppt
18
15.3 财政政策不变时,货币政策 的效应
15.3.1 货币政策的一般效应 15.3.2 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因素 15.3.3 货币政策的效果度量
可编辑ppt
22
(1) IS相同,LM不同
r
h大
LM1
r
h小
LM1
A DC
LM2
B IS1
Y
• a. LM平坦,富有弹性 AD占AC的比例小, 货币政策效果差。
AD C
B
b.LM陡直,缺乏弹性 AD占AC的比例大, 货币政策效果好。
LM2
IS1 Y
可编辑ppt
23
h为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系数,h小, 意味着相同利息率降低条件下更多的投机 需求,或相同的货币投机需求增加的情况 下更大的利息率降低。
可编辑ppt
19
15.3.1 货币政策的一般效应
r
LM LM ’
E r1 r2
IS
Y1 Y2
可编辑ppt
Y
20
货币政策的一般效应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M L
r1r2 I Y1Y2
货币政策 :Δ 效Y 应 Y2 Y1
可编辑ppt
21
15.3.2 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因素
• (1)IS相同,LM不同 • (2)IS不同,LM相同
• 另一方面,IS曲线为垂直线,则投资不变, 即投资不受利率变化的影响。
可编辑ppt
பைடு நூலகம்
16
挤出效应(crowding out)
• (一)形成:G↑→Y↑→L1↑→L2↓意味着r↑→I↓、 C↓,即政府支出增加“挤占”了私人投资支出和消 费支出
• (二)影响其大小的因素
• 1、KG:乘数的双刃剑作用
• G↑、KG大→Y大幅度上升→ 利率大幅度提高→I大 幅度下降→挤出效应大 –2、k:G↑→Y↑→L1↑、k大→L1大幅度↑→挤 出效应大
Y
8
扩张性的财政政 Y0 策Y1
L1 L M L2 r I C
Y1 Y2 Δ YY2 Y0
而Y1 Y2 为挤出效应
可编辑ppt
9
15.2.2影响财政政策效应的因素
• (1)LM相同,IS不同 • (2)LM不同,IS相同
可编辑ppt
10
(1)LM相同,IS不同
r
r
LM
LM
B
B
A
C
D IS2
可编辑ppt
14
15.2.3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 1、LM曲线越平坦,IS曲线越陡峭,则财政 政策越大。极端情况是LM曲线是水平线, IS曲线是垂直线,则财政政策十分有效。
可编辑ppt
15
• 一方面,LM曲线为水平线,则利率很低, 人们不再购买证券,因此,增加供给而降 低利率刺激投资是不可能的,因而是没有 效果的;同时,因为扩张性政策不会使利 率上升,不会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 应”。
• 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 系变动货币供给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 扩张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 • 紧缩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
可编辑ppt
5
15.1.3 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政策种类 r 减少税收 上升
增加支出 上升
C 增加
增加
I 减少
减少
Y 增加
增加
投资津贴 上升 增加 增加 增加
可编辑ppt
3
15.1.1 财政政策
•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 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 变动税收:税率和税率结构(津贴) • 变动支出:购买支出和转移支付 • 扩张的财政政策:增加支出,减少税收 • 紧缩的财政政策:减少支出,增加税收
可编辑ppt
4
15.1.2 货币政策
A
C
D IS2
IS1
IS1
Y
a.IS平坦,富有弹性
b.IS陡直,缺乏弹性 Y
AD占AC的比例小, AD占AC的比例大,
财政政策效果差。 财政政策效果好。
可编辑ppt
11
• IS曲线越平坦,表明投资的利率系 数越大,则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利率 上升,私人投资下降的就多,挤出 效应就多,财政政策的效果就小。 反之,则财政政策的效果大。
• 2、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 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必须以货币流通速 度不变为前提,但这一前提是不存在的。
可编辑ppt
24
(2)IS不同,LM相同
r
d大
LM1
LM2 r
d小
LM1
LM2
AD C
B
A D C B
IS1 Y
IS1 Y
c. IS平坦,富有弹性 AD占AC的比例大, 货币政策效果好。
d.IS陡直,缺乏弹性 AD占AC的比例小, 货币政策效果差。
可编辑ppt
25
d大意味着小幅的利率下降可带来大幅的投资 增加,反之则相反。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可编辑ppt
1
• IS和LM曲线相交决定的均衡收入不 一定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即市 场调节本身无法实现充分就业,故 需要采取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来改 变IS和LM曲线的位置,从而实现充 分就业的均衡国民收入。
可编辑ppt
2
15.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 15.1.1 财政政策 • 15.1.2 货币政策 • 15.1.3 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可编辑ppt
26
15.3.3货币政策的效果度量
• 货币政策的乘数:是指在IS曲线不变 时或商品市场均衡时,实际货币供给 量变化能使均衡收入变动多少,用公 式表示:
dY
1
dM[1b(1t)]dh k
可编辑ppt
27
15.3.4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 1、在通货膨胀时紧缩的货币政策效果比较 显著,但经济衰退时,扩张性货币政策就 不明显了。
可编辑ppt
12
(2)LM不同,IS相同
r r
B
LM
LM B
A
C
D IS2
A
C
D IS2
IS1 Y
c.LM平坦,富有弹性 AD占AC的比例大, 财政政策效果好。
IS1 Y
d.LM陡直,缺乏弹性 AD占AC的比例小, 财政政策效果差。
可编辑ppt
13
• LM曲线的斜率较大,即曲线越陡峭, 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越小,这意味着 一定的货币需求增加使得利率上升较 多,从而私人投资减少较多,挤出效 应较多,财政政策效果较小。相反, 则财政政策的效果较大。
货币增加 下降 增加 增加 增加
可编辑ppt
6
15.2 货币政策不变时,财政政策 效应
15.2.1 财政政策的一般效应 15.2.2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15.2.3 影响财政政策效应的因素
可编辑ppt
7
15.2.1 财政政策的一般效应
r
LM
E r2‘
re
IS ’
Y Y 可编辑p0pt
2
Y1
I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