卟啉类化合物电致发光性能研究进展[1]
卟啉化合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当代化工研究7Madem Chemical R esearch才2021•门行业动态口卜咻化合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张坤吴莹莹汪子翔*王诗臣杨柳笛翟思广白宇航(沈阳工业大学辽宁110003)摘耍:吓啡化学是现代化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随着新型吓啡化合物合成工艺的不断发展,吓啡化合物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本文论述了吓'林化合物的结构、性质、主要的几种合成方法以及在分析化学、催化化学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吓啡化合物的合成;吓咻化合物的应用中09分樊号:T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PorphyrinsZhang Kun,Wu Hngying,Wang Zixiang*,Wang Shichen,Wng Liudi,Zhai Siguang,Bai Yuhang(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Liaoning,110003)Abstracts Porphyrin chemistry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m odern chemistry.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synthesis technology of n ew porphyrin compounds,porphyrin compounds will be more widely used in our life.In this paper,the structure,properties,main synthetic methods of porphyrin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and catalytic chemistry are discussed.Key wordsi synthesis cfporphyrin compounds;application of p orphyrin compounds引言UK(Porphyrin)是生物体中含有的一类具有共辄环状结构的大歼杂环有机化合物。
卟啉类化合物的应用及其前景
在光催化领域,卟啉类化合物可以作为催化剂在可见光条件下促进有机反应。 例如,在环己烷的液相氧化反应中,卟啉类化合物可以吸收可见光,激发电子, 并促进氧气与环己烷的电子转移,从而实现氧化反应。此外,卟啉类化合物还 可以应用于光催化降解污染物,例如在污水处理中,通过光催化反应可以有效 地降解有机污染物。
2、金属卟啉的制备
将四苯基卟啉和金属盐按照1:1的摩尔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溶剂,搅拌均匀。 将混合物加热至适宜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冷却至室温。经过滤、洗涤、测定产物的吸光度,对比标准曲线,确定产物中四苯基卟啉和 金属卟啉的含量。进一步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反应条件和溶剂用量对四苯基卟 啉和金属卟啉的合成具有重要影响。优化反应条件和溶剂用量可提高产物收率 和纯度。
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实验验证,卟啉类化合物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首先, 由于卟啉类化合物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在太阳能电池、 光催化反应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其次,通过结构优化和分子设计, 可以进一步提高卟啉类化合物的性能,从而拓展其应用范围。此外,随着绿色 化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日益受到重视,卟啉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也将得到进 一步改进,提高其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卟啉类试剂是一类具有特殊化学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其在化学、生物学、材料 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卟啉类试剂 的合成方法与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次演示将简要介绍卟啉类试剂合成 的进展,以期让读者了解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卟啉类试剂概述
卟啉类试剂是指由四个吡咯环组成的环形化合物,其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 质,如大环共轭体系、较强的吸电子能力、高稳定性等。这些特性使得卟啉类 试剂在很多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光电器件、生物传感器、药物开发 等。
稀土金属卟啉的荧光光谱研究
稀土金属卟啉的荧光光谱研究稀土金属卟啉是一种重要的有机磷酸配体,用于各种金属络合物和分子材料的结构中。
它们在有机合成、有机催化、光学材料和生物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稀土金属卟啉有着出色的光学性质,可以将荧光吸收到较低能量的荧光频谱波形中,从而为研究领域提供了一种广泛、通用的光谱研究工具。
本文将介绍稀土金属卟啉的荧光光谱研究。
首先,详细阐述了稀土金属卟啉的结构特征,然后重点阐述了其独特的荧光光谱特性,包括荧光增强、复合光谱和极性荧光等。
最后,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在稀土金属卟啉中的研究,发展了荧光光谱的应用,包括激发源的产生、波长的调整和反应的检测等。
稀土金属卟啉具有多种结构形式,它们的稀土金属元素可以是钇、铕、钌等等,并具有不可逆的氧化还原特性。
该特性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变化有关,是一种高分子结构中的重要变量。
稀土金属卟啉的荧光性能可以反映其特殊化学性质。
它们可以吸收一定波长的光,将其转换成一种特定频谱的荧光输出,极大地提高了识别度。
此外,它们还能有效地改变荧光增强比,并在荧光复合光谱中产生从细微到明显的强度差异。
稀土金属卟啉的荧光特性使它们在光学方面具有多种应用。
它们可以用作光源,可以反转发射荧光,改变荧光的波长,以及增强荧光的强度。
它们也可以用作可见分子谱仪的检测仪器,其能量谱可以用于鉴定物质的组合,从而实现对物质的快速分析和检测。
因此,稀土金属卟啉的荧光光谱可以用于研究光学性能,探索其发光机理,以及实现精确快速地物质分析和检测。
综上所述,稀土金属卟啉具有独特的荧光光谱特性,可以用于光学研究,如激发源的产生、波长的调整和反应的检测等,也可以作为可见分子谱仪的检测仪器,被用于快速精确的物质分析和检测。
当前,稀土金属卟啉的荧光光谱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研究将会为光学材料、有机合成和生物传感器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稀土金属卟啉已被广泛应用于荧光光谱研究中。
它们具有多种特殊结构形式,因此可以根据其独特的荧光特性,实现精确快速的物质分析和检测,给研究提供了广泛的途径。
卟啉分子结构与性质的理论研究
卟啉分子结构与性质的理论研究卟啉分子结构与性质的理论研究卟啉是一类特殊的有机分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如何理解卟啉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对于深入研究其应用和开发新的卟啉类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卟啉分子的结构、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探讨卟啉分子在不同环境下的性质变化和应用前景。
首先,我们来看卟啉分子的结构。
卟啉分子由四个吡咯环通过共轭双键连接而成,中间有一个金属离子与卟啉分子配位。
卟啉分子的结构决定了其独特的光学和电化学性质。
吡咯环之间的共轭双键使得卟啉分子呈现出扁平的结构,而金属离子的存在会造成卟啉分子内部的电子重新分布。
这些结构特点不仅影响了卟啉分子的电子结构,还决定了其物理化学性质,如光谱响应和电化学活性。
在理论研究中,电子结构计算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通过量子化学计算方法,我们可以计算卟啉分子的电子能级、分子轨道和电子密度分布等信息。
这些计算结果有助于解释实验观测到的光谱和电化学行为,并揭示卟啉分子内部电子的行为规律。
同时,通过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验证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并不断改进模型以提高计算精度。
卟啉分子的电子结构对其光谱性质有着决定性影响。
卟啉分子吸收、荧光和振动光谱的研究已成为理论和实验研究的热点。
通过理论模拟,在不同环境下模拟卟啉分子的光谱响应,可以预测不同条件下的荧光效率、荧光寿命和吸收峰位置等。
这对于设计新的荧光材料和开发光电子器件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卟啉分子在电化学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卟啉分子可以作为催化剂、电极材料和传感器等用于电化学系统中。
通过理论计算,我们可以研究卟啉分子在电极表面的吸附行为、电荷转移过程和催化反应机理等。
这些研究有助于优化电化学系统的性能,并指导实验工作的开展。
总之,卟啉分子结构和性质的理论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其光学、电化学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电子结构计算和光谱模拟,可以揭示卟啉分子的电子行为规律,并为开发新的卟啉类化合物提供理论指导。
卟啉类化合物光化学特性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J u n l f n n Un v r i f ce c n n i e rn o r a o Hu a i est o i n ea dE g n e i g y S
、 1 1NO8 b . . 3 Au .0 0 g2 1
卟啉化合物是构成血红蛋自、 细胞色素等生物大分子 的 核心部分,参与生物体 内一系列 重要 的化学生理过程 , 对一
啉经一定波长的光照后可吸收能量并激发 出单线态氧而杀
死病灶部位的癌细胞 , 从而达到治疗的 目的。 血卟啉衍生物
些增殖异常 的组织细胞有特殊 的亲和力 , 其在组织细胞 中 使
收稿 日期:2 1 —o —1 OO 6 8
(P ) H D 是第一个被批准上市的光敏剂,临床用来 治疗皮肤 癌 、支气管癌、食道癌、膀 胱癌等 。我国的血卟啉衍生物 J 研究也相当迅速 , 不仅在治疗上紧跟 国际水平 , 而且有所发 展。 如解放军总医院的顾瑛教授等首先对血卟啉单 甲醚进行
了临床前研究, 结果表明该衍生物具有 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项 目基金:湖 南省科技厅基础研究支持项 目 (7 J0 0 F3 9 ) ;湖南省教 育厅研究支持项 目 (9 4 1 3 0 C 4 )。 作者简介:张卫军 (9 9 ),男 ,湖南冷水滩人 ,高 16 -
级实验 师,从事有机合成及分析化学方面 的研究。
卟啉类化合物光化学特性 的应用及研 究进展
张卫军
( 南科技学院 生命科学与化学工程系,湖 南 永州 4 5 0 ) 湖 2 10
摘 要:卟啉化合物具有 非常好的光学性质 , 其光化 学性质 已 广泛地用于化 学、光学 、 催化、仿生、生命科学、医学科
卟啉类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卟啉类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卟啉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和重要应用价值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由四个吡咯环通过共享碳原子构成,并且在一个或多个环上含有金属原子。
卟啉类化合物在生物学、材料科学和光电子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卟啉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性质研究。
一、卟啉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卟啉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酸催化的缩合反应合成。
这种方法利用吡咯环上的氨基和醛基或酮基之间的反应,生成卟啉环。
此外,还可以通过金属催化的反应合成卟啉类化合物。
金属催化反应的优势在于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适用范围广。
二、卟啉类化合物的性质研究卟啉类化合物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们的光学性质。
由于卟啉环中的共轭双键结构,卟啉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吸收和发射光谱。
这使得它们在光电子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光敏染料、光电转换器件等。
此外,卟啉类化合物还具有良好的电子传输性质。
由于卟啉环中的共轭结构,电子在分子内可以自由传输,使得卟啉类化合物成为一种优良的电子传输材料。
这一性质使得卟啉类化合物在有机电子器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等。
此外,卟啉类化合物还具有较强的配位性质。
由于卟啉环上的氮原子可以与金属形成配位键,卟啉类化合物可以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
这些配合物在生物学和催化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如血红素和维生素B12等。
三、卟啉类化合物的应用前景卟啉类化合物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多样的性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生物学领域,卟啉类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光动力疗法、荧光探针和生物传感器等。
在材料科学领域,卟啉类化合物可用于制备光电材料、催化剂和分子电子器件等。
在光电子学领域,卟啉类化合物可用于制备光电转换器件、光敏染料和有机发光二极管等。
总之,卟啉类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对于推动生物学、材料科学和光电子学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深入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卟啉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为其应用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基础。
卟啉类化合物电致发光性能研究进展
(. 江 大 学 宁波 理 工 学 院 生 物与 化 学 工 程 分 院 , 江 宁 波 3 5 0 ; 1 浙 浙 1 10 2 浙 江大 学 . 材 料 与 化学 工 程 学 院 , 聚合 反 应 国 家 重 点实 验 室 , 州 30 2 ) 杭 10 7
中图 分 类 号 : 6 1 + O 3. 3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7 1 (0 7 0 — 3 8 0 10 — 19 2 0 l3 0 0 — 6
Re e r h Pr g e si e t oum i s e tPr p r iso r hy i s s a c o r s n El cr l ne c n o e te fPo p tn
液中具有强的荧光 , 由于 卟啉分 子间容易 聚集 但
产生 自身荧光猝灭 , 固体 作 为发 光 二极 管
很 难 实 现 。近 年 来 , 用 卟 啉掺 杂 或 高分 子链 中 利 引入 卟啉 已成 为 有 机 电 致 发 光 材 料 的研 究 热 点 ,
维普资讯
V0 .3 No3 1 2 . Ma . 2 0 v 07
科 技 通 报
B LE I C E UL T N 0F S I NCE AND T HN 0GY EC 0L
第2 3卷 第 3期
2o O 7年 5月
卟啉类化合物 电致发光性能研究进展
te e lc o pee s r nc i t mtn ids O E ) r rv w d. h im tl m l sa g i l h- iigdoe ( L D ae ei e r aic x o a g e t e
Ke r s o g n c ee t l mie c n e p r h rn e eg a s r y wo d : ra i lcr u n s e c ; o p y ; n r y t n f o i r e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材化1111班王蒙 1120213122摘要:简要论述有机电致发光设备的发光机理、器件结构及彩色显示方法,详细介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种类、组成、特点和研究近况,并对其用途和前景,尤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作了一定介绍。
另外还指出了有机电致发光在商业化过程中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有机发光材料,进展,应用。
正文:信息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对信息显示系统的性能,如亮度、对比度、色彩变化、分辨率、成本、能量消耗、质量和厚度等均提出了高的要求。
在已有的成熟显示技术中,电致发光显示设备能够满足上述性能要求,另外它还具有宽视角、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和固有的强度等优点。
电致发光显示设备一般包括发光二极管(LED)、粉末磷设备、薄膜电致发光设备(TFEL)和厚介质电致发光设备等。
目前的信息显示市场上真正的参与者主要是TFEL和有机LED (OLED)。
OELD技术的发展时间并不很长,但发展速度较快。
近几年,随着市场对高质量、高可靠性、大信息量显示器件的需求日益增加,OLED技术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已有多种OLED产品投入市场。
1997年,日本Pioneer公司推出配备有绿色点阵OLED的车载音响,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OELD生产线。
1998年,日本NEC、Pioneer公司各自研制出5英寸无源驱动全彩色四分之一显示绘图阵列(QVGA)有机发光显示器。
2000年,Motorola公司推出了有机显示屏手机。
2002年,Toshiba公司推出了17英寸的全彩色显示器。
清华大学与北京维信诺公司共同开发出国内首款多色OLED手机模块。
2003年,台湾奇美电子公司与IBM合作推出加英寸的OELD显示器。
2004年5月,日本精工爱普生公司研制成功的40英寸大屏幕OLED显示器以全彩、超薄、动态影像显示流畅的特点成为OELD显示市场上最大的亮点。
2006年,首尔半导体株式会社的子公司SeoulOptodeviceCo.Lid.以控股方式与美国SensorElectronicTechnology公司共同开发生产的世界唯一的短波长紫外发光二极管(UVEL D)产品已开始量产。
光敏剂的研究进展
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20周年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尘的皮肤磨削,可缩短疗程。
综上所述,色素增多性皮肤病的治疗由于激光选择性光热分解理论的应用而发生了重大突破。
激光为许多以前的难治性色素增多性皮肤病如太田痣、文身等提供了理想的手段,并为越来越成为皮肤美容医学的一种重要的工具和治疗方法。
但目前在这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对黄褐斑、部分的咖啡斑及白色文身等疗效欠佳及治疗后部分患者出现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及瘢痕形成等副作用,近年来推出的微点阵激光可能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光敏剂的研究进展刘仲荣杨慧兰(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广州510010)光动力治疗(PDT)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光敏剂的性质,光动力疗法的提出、发展及应用都是随着光敏剂的发展而逐渐完善的,光敏剂作为的三大关键要素之一,其性能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PDT的疗效和该疗法在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人类最早应用光敏剂来治疗疾病可追溯到古埃及采用植物提取的补骨脂素治疗皮肤病,而现代的光动力疗法的则是从1900年德国Raab首次发现了光和光敏剂的结合能够产生细胞毒性效应开始,但在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由于早期开发的光敏剂存在着组分不明、对红光吸收小、皮肤光毒反应明显等缺点,从而限制了该项医学新疗法的临床推广。
直到1993年4月加拿大卫生部在世界上首次正式批准厂卟吩姆钠应用于临床,PDT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才重新得到广泛的关注¨J,从此对光敏剂的开发研究也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1光敏剂的分类光敏剂(或其代谢产物)是一种能选择的浓集于要作用细胞的化学物质,在适当波长光的激发下能产生光动力效应而破坏靶细胞。
理想的光敏剂应具备以下特点旧j:(1)组分单一,结构明确,性质稳定;(2)在光照时具有强的光毒性,对机体无副作用、安全;(3)与正常组织相比,在靶组织内有相对的选择性存留,而又不会在体内滞留过久;(4)光敏化力强,三线态氧寿命长而且产量多;(5)在光疗窗口(600—900am)有强吸收,以利于治疗时采用对人体组织穿透较深的光源;(6)在生理pH值可溶解。
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特性及光催化机理与应用研究_王攀
第3 等 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特性及光催化机理与应用研究 3 卷 第 5 期 王 攀 ,
8 5
1 卟啉类 化 合 物 分 子 结 构 特 性 与 化 学 合成
卟啉类化 合 物 是 一 类 中 心 由 2 0个 C 和4个 N 形成的具有一个 2 并且 4 个中心 2 6 个电子的大 π 键 , 所有大环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的大共轭杂环类芳香
2 性化合物 , 其中 C 和 N 均 为 s C 上 P轨道的 p 杂 化,
大量焦油状的副产物 , 也给分离纯化带来了一定 的 困 然后再氧化生 难. L i n d s e y 法是基于还原卟啉的合成 , 成卟啉 , 此法能 够 克 服 酸 对 反 应 体 系 的 影 响 , 反应的 然而其反应体系中原料 浓 度 产率较高且易分离纯化 ,
图 2 卟啉的合成方法
2 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特性
图 1 卟啉分子的 Q 带和 B 带吸收光谱
卟啉因其吡 咯 环 上 的 -NH 键 的 存 在 而 具 有 一 作为弱 碱 , 其p 它们可 定的弱碱性 . K 7, K 4, p a 1≈ a 2≈ 以被质子化形成双阳离子型卟啉 . 卟啉和它们的金属 例如在 m 配合物均可被 亲 电 试 剂 取 代 , e s o- 和 吡 咯 的 β 位上发 生 氘 代 、 硝化和 V i l s m e i e r酰 化 等 取 代 反 应, 形成各种各 样 的 卟 啉 及 金 属 卟 啉 . 卟啉类化合物 / 经硼氢化钠 、 N a H g或催化加氢可以得到还原卟啉 类化合物 . 卟啉化合物是 用 吡 咯 或 者 取 代 吡 咯 与 各 种 醛 通 过缩合反应制 得 , 在 合 成 卟 啉 过 程 中, 反应条件及方 式对卟啉的产率有较大的影响 . 已有众多经典的合成 方法 , 包括 A l d e r L o n o法机理与应用研究
《卟啉衍生物纳米胶束制备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研究》范文
《卟啉衍生物纳米胶束制备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研究》篇一一、引言卟啉衍生物作为一类具有独特光物理和电化学特性的有机化合物,在生物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中,其制备为卟啉衍生物的纳米胶束更是一个热门研究课题。
这种胶束以其优秀的稳定性和易于在细胞环境中分布的特点,在药物传递、光动力治疗、荧光成像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卟啉衍生物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生物医学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二、卟啉衍生物纳米胶束的制备卟啉衍生物纳米胶束的制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卟啉衍生物的合成: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原料和合成方法,制备出目标卟啉衍生物。
2. 纳米胶束的组装:将合成的卟啉衍生物与适当的表面活性剂或两亲性聚合物混合,通过自组装的方式形成纳米胶束。
3. 胶束的纯化与表征:通过离心、透析等方法对形成的纳米胶束进行纯化,并利用动态光散射、透射电镜等手段对胶束的粒径、形态等特性进行表征。
三、卟啉衍生物纳米胶束的生物医学应用1. 药物传递:利用卟啉衍生物纳米胶束的高效细胞内分布特性,可将其作为药物传递载体,将药物分子包裹在胶束内部或吸附在表面,实现药物的靶向传递和高效释放。
2. 光动力治疗:卟啉衍生物具有优异的光物理特性,可与光动力治疗药物结合,形成光敏剂纳米胶束。
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光敏剂产生单线态氧等活性氧物质,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等病症的目的。
3. 荧光成像:卟啉衍生物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可作为荧光探针用于细胞成像和生物组织荧光成像等领域。
通过制备成纳米胶束,可以改善其生物相容性和光稳定性,提高成像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本部分将详细介绍实验过程中所得到的数据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讨论。
例如,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到的纳米胶束的形态、粒径分布;通过细胞实验验证了纳米胶束的药物传递效率和光动力治疗效果;以及荧光成像实验中观察到的荧光强度和分布等。
此外,还将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包括不同制备方法对纳米胶束性能的影响、不同应用领域中纳米胶束的优缺点等。
四羧基四苯基卟啉的合成及光电性能的研究
题目:四羧基四苯基卟啉的合成及光电性能的研究目录中文摘要 (1)Abstract (2)第一章:综述 (3)一、概述 (3)1.1卟啉化合物的简介 (3)1.2卟啉化合物的性质 (3)1.2.1物理性质 (4)1.2.2化学性质 (4)1.2.3光谱性质 (5)1.3卟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5)1.3.1 Rothemund法 (5)1.3.2Adler-Longo法(单吡咯四聚合) (5)1.3.3 Lindsey法(双吡咯缩合) (6)1.3.4 Macdonald法([2+2]法) (7)1.3.5微波激励法 (8)二、实验部分 (8)2.1实验仪器 (9)2.2实验药品 (9)2.3材料的制备 (9)2.3.1 5,10,15,20-四(4-羧酸甲酯基苯基)卟啉(TCPP-OMe) 的合成 (9)2.3.2 5,10,15,20-四(4-羧基苯基)卟啉(TCPP)的合成 (9)2.4图谱分析及表征 (10)2.4.1 5,10,15,20-四(4-羧基苯基)卟啉(TCPP)的紫外可见光谱(UV-vis)表征 (10)2.4.2 5,10,15,20-四(4-羧基苯基)卟啉(TCPP)的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表征 (11)2.4.3 5,10,15,20-四(4-羧基苯基)卟啉(TCPP)的红外光谱(FT-IR)表征 (12)2.4.4 5,10,15,20-四(4-羧基苯基)卟啉(TCPP)在瞬态光电流的测试 (12)三、实验结果与讨论 (13)四、总结于展望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18)中文摘要卟啉porphyrin(s)是一类由四个吡咯类亚基的α-碳原子通过次甲基桥(=CH-)互联而产生的大分子杂环化合物。
其母体化合物为卟吩(porphin,C20H14N4),有取代基的卟吩即称为卟啉。
卟啉环是由26个π电子组成的,是一个高度的共轭的体制,卟啉及其金属配合物是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的化合物,在分析化学、功能材料、生物模拟以及光电转换等领域都有着普遍的运用。
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引言:金属卟啉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金属配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探讨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以及其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和性能研究。
一、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包括:1. 氧化反应法:通过金属离子与卟啉前体在氧化剂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得到金属卟啉类化合物。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常用于合成一些常见的金属卟啉类化合物。
2. 置换反应法:通过将金属离子与卟啉前体反应,置换掉卟啉前体中的原子或基团,从而合成金属卟啉类化合物。
这种方法可以合成一些特殊结构的金属卟啉类化合物,如金属卟啉配合物。
3. 氨合反应法:通过将金属离子与卟啉前体在氨溶液中反应,生成金属卟啉类化合物。
这种方法适用于合成一些特殊的金属卟啉类化合物,如金属卟啉氨合物。
二、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光催化性能研究金属卟啉类化合物在光催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成为热点领域。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 光吸收性能:金属卟啉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光吸收性能,可以吸收可见光和近红外光,从而实现光催化反应。
研究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光吸收性能,可以为其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 光电转换效率:金属卟啉类化合物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实现光电转换。
研究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光电转换效率,可以评估其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潜力。
3. 光催化活性:金属卟啉类化合物在光催化反应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可以促进光催化反应的进行。
研究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光催化活性,可以为其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提供指导。
三、金属卟啉类化合物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金属卟啉类化合物在光催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1. 水分解产氢:金属卟啉类化合物可以作为催化剂,促进水分解反应,产生氢气。
这对于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 有机污染物降解:金属卟啉类化合物可以催化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如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农药等。
含两个酰胺基团的卟啉二聚体分子间氢键引起的发光光谱红移
含两个酰胺基团的卟啉二聚体分子间氢键引起的发光光谱红移骆开均;张仕林;苏祎伟;李权【摘要】通过5-(4-甲酸基苯基)-10,15,20-三(4-十二烷氧基苯基)卟啉(HAcTPP)与乙二胺,丙二胺和丁二胺反应,制备了一类含2个酰胺基团的卟啉二聚体C2(AmTPP)2、C3(AmTPP)2和C4(AmTPP)2以及相应的配合物Pt2C2(AmTPP)2、Pt2C3(AmTPP)2和Pt2C4(AmTPP)2.采用1H NMR、3C NMR、质谱、元素分析、循环伏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等对二聚体的化学结构、热稳定性、电化学和光物理性质进行了表征.实验发现,二聚体和相应的铂配合物的光致发光(PL)光谱性质与溶液的浓度有关,在10-7 mol· L-1 THF 稀溶液中,二聚体与单羧基卟啉的PL光谱基本一致.当浓度增加到10-3 mol·L-1 THF溶液时,二聚体的光致发光光谱最大值从657 nm红移到675 nm,比单羧基卟啉红移了18 nm.当与金属铂配位后,这种发射光谱随浓度增加而变化的特性更加明显.二聚体配合物在10-7mol· L-1 THF稀溶液中PL光谱就产生了红移现象,最大发射峰λmax为673 nm,比单羧基卟啉红移16 nm.在高浓度10-4mol· L-1 THF溶液和升华薄膜中的PL最大发射峰进一步红移到727 nm的近红外区.进一步,为了证实二聚体配合物分子间的π-π和Pt-Pt相互作用,我们以配合物Pt2C3(AmTPP)2为例,对二聚体配合物固体在常温和低温77K的PL光谱进行了测试,发现固体配合物表现出与温度相关的PL性质.当温度降到77 K时,配合物的最大发射峰从658 nm红移到674 nm,红移了16 nm.实验表明,卟啉二聚体和相应的配合物的红移现象与二聚体的分子结构直接相关,卟啉二聚体中的两个酰胺基团能够产生较强的分子间氢键,导致二聚体分子之间产生一定程度的π-π和Pt-Pt相互作用,使得二聚体PL光谱产生红移.【期刊名称】《无机化学学报》【年(卷),期】2016(032)010【总页数】10页(P1747-1756)【关键词】卟啉二聚体;氢键;酰胺;光谱红移【作者】骆开均;张仕林;苏祎伟;李权【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成都610068;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成都610068;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成都610068;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成都6100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14.82+6卟啉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多电子、大共轭体系的分子,由于卟啉化合物易于在环外进行修饰,能够形成各种不同的卟啉衍生物,同时它具有的许多特殊的物理性质,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的研究热点。
卟啉类化合物荧光光谱的性质
有些 因素会 减弱 荧光 的强 度 , 为 “ 称 淬灭 ” 。分 子 中含有 大原 子 ( 溴 ) 溶剂 以及 含 有对荧 光 不 如 的 利 的基 因 ( 硝基 ) 如 的溶 剂都 能 引起 荧 光 的“ 淬灭 ” ] [。 6
是较相应的吸收光谱红移 ( 称之为 Soe S i)产生的主要原因 : 跃迁到激发态高振动能级的激 t sh , k f t ①
发态分子首先 以较快的速率发生振动弛豫 , 散失部分能量到达零振动能级 ; 为了达到较低能级的 ②
稳定 态 , 发态 分子 的构 型很 快一 步调 整 , 成部分 能量 损失 。 tk s hf的实质 就是 荧光量 子 的 激 造 ] So e i S t 能量 低于 被吸收 光子 的能 量 , 这种 改变 的程度 常用荧 光效 率 ( 光量 子产 率 ) 荧 来表 征 。
1 0
21 00年第 4期
王琴 等 : 卟啉类 化合物荧光光谱的性质
发 展 动 态
强 的助 色 团 ( 如一 N 、 H:一NH 一O - N O  ̄。 常增加 分 子 7 R、 R、 HC R) ’通 9 r电子共 轭 体 系长度 可提 高荧 光
效率并 使荧 光红 移 。空 间 位 阻效 应 的存 在能破 坏 分子 的共 平 面性 及共 轭 程度 , 而使 荧 光减 弱。大 从 部 分有 机荧 光物 质 分子 中带 有 芳环 , 环 上引 入取代 基 可改 变荧 光 的光 量 子 收率 和发 射波 长 。通 常 芳
卟啉卟吩化合物
卟啉卟吩化合物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卟啉卟吩化合物的概述
2.卟啉卟吩化合物的性质与特点
3.卟啉卟吩化合物的应用领域
4.卟啉卟吩化合物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正文
【概述】
卟啉卟吩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质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的分子结构中包含了卟啉环和卟吩环,这两种环结构在有机化合物中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卟啉卟吩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性质与特点】
卟啉卟吩化合物具有以下性质和特点:
1.独特的光学性质:卟啉化合物具有很强的吸收和发射光谱能力,这使得它们在光敏材料、光电器件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
2.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卟啉卟吩化合物在电化学领域表现出较高的电化学活性,可用于制备高性能的电化学器件。
3.优异的热稳定性:相较于其他有机化合物,卟啉卟吩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可在高温环境下保持其结构和性能。
【应用领域】
卟啉卟吩化合物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
1.材料科学:卟啉卟吩化合物可作为有机光电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
等,研究其结构和性能对材料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生物医学:卟啉卟吩化合物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作为光动力疗法的光敏剂、荧光探针等。
3.环境监测:卟啉卟吩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可用于检测环境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等。
【研究现状与前景】
目前,卟啉卟吩化合物的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战,例如提高其光稳定性、研究新型合成方法等。
做卟啉类化合物课题组
做卟啉类化合物课题组
做卟啉类化合物课题组,主要是研究卟啉及其衍生物在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1. 卟啉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具有特殊大环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化学领域,卟啉及其衍生物可以用作催化剂、染料、荧光剂等;在生物学领域,它们可以作为生物标记物、光敏剂、药物等;在医学领域,它们可以用于诊断、治疗和成像等方面。
2. 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可能包括:合成新的卟啉及其衍生物,研究它们的性质和反应机理,探索它们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
此外,还可能涉及到相关的生物化学实验,例如细胞培养、动物模型等。
3. 课题组通常由具有相关背景和技能的科研人员组成,他们可能是化学家、生物学家或医学家等。
此外,课题组还需要实验设备、试剂、细胞和动物模型等必要的实验条件。
如果您想加入此类课题组,建议先了解相关背景和技能要求,并寻找合适的课题组和导师。
同时,也可以通过学术交流和合作等方式,与其他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和合作。
分子链间距离对于卟啉侧链聚合物稳态及瞬态发光性能的影响
论 上这 类 材 料 的 发 光 效 率 可 达 10 [ - ] 0 % 1 2 。而 93
本 实验采 用 的 实验 材料 卟啉 丙 烯 酸 酯 . 乙 苯 烯 共 聚物 P ( o) —]它 是 由卟啉丙 烯 酸酯 ( 一 [ prA S , 5 对 丙稀 酰 氧基 苯基 .0 1 ,0三 苯 基 卟啉 ) 苯 1 ,5 2 . 与 乙烯在 引发 剂 的作 用下共 聚而 成 。于三颈 烧瓶 中
维普资讯
第2 9卷
第 4期
发 光 学 报
CHI NES OURNAL OF L EJ UM I NES CENCE
V0 . 9 No 4 12 .
Au 2 08 g. 0
,
20 0 8年 8月
文章 编号 :10 - 3 ( 08 0 -720 0 07 2 20 )40 3 -5 0
缺点是 ( ) 1 卟啉类化 合物 难 以成 膜 ;2 卟啉 分子 ()
具 有很 强 的 订 订 聚集性 能 , . 以致 固态 荧光 完 全猝
灭 。所 以如何 克服 以上 两个缺 点是 当前人 们所广
收 稿 日期 : 07 1—5; 订 日期 : 0 7n —4 2 0 —01 修 2 0 一 2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0 7 0 3 25 18 ;广东省 自然科学基金重点( 50 8 9 资助项 目 64 8 1 ,0 7 0 9) 0 11 1 ) 作者简介 : 沈涵 (9 4一) 18 ,女,广东汕头人 , 主要从事生物分 子中超快过程的研究。
计, 控制 卟 啉 侧 链 的空 间分 布 , 达 到 抵 消 订 百 以 一 聚集 的 目的 。
卟啉电化学
卟啉电化学
卢小泉
【期刊名称】《分析化学》
【年(卷),期】2009(37)A03
【摘要】卟啉是一种光电活性物质,在生命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金属卟
啉在生物体中参与重要的电子交换及能量转换过程,对氧化还原过程起重要的作用。
借助多种电化学方法和表面分析技术可研究界面电子传递的过程,借助化学计量学和量子化学构建界面电子转移过程的数学模型,对卟啉类化合物在电子转移、仿生催化和纳米界面的电子转移等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
【总页数】1页(P142)
【作者】卢小泉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26.13
【相关文献】
1.二乙胺基尾式卟啉铁()的电化学性质研究(Ⅰ)——二乙胺基尾式卟啉铁的溶剂效
应 [J], 曹锡章
2.四(对羟基苯基)卟啉镍与meso-四(2-羧甲氧基苯基)卟啉镍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质
研究 [J], 刘雄;林湘
3.meso-四-(对甲氧基)苯基卟啉和meso-四-(对甲氧基)苯基锌卟啉的电化学性质[J], 王小萍;王君文;何明威;张勇;潘景浩
4.尾式卟啉铁(Ⅲ)电化学性质研究──Ⅱ.二甲胺基/二乙胺基尾式卟啉铁轴向效应的循环伏安行为 [J], 王清民;师同顺;赵东源;陶建忠;张树国;曹锡章
5.二氟化四苯基卟啉合锗、氢氧化四苯基卟啉合锗电化学和光谱电化学性质的研究[J], 陶建中;李玉俭;刘凤楼;郝海玲;王爱全;陈翠玲;王三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号: O63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7119( 2007) 03- 0308- 06
Resear ch Pr ogr ess in Electr oluminescent Pr oper ties of Por phyr ins
WU Jun1, 2, ZHONG Guo-lun1, SUN Jian-zhong2
1 卟啉的电致发光性能
四 苯 基 卟 啉 ( TPP) ( 图 1b) 是 最 常 见 的 一 种 红光材料, 人们希望通过把 TPP 掺杂于有 机小 分子或导电聚合物中来得到饱和的红光发射器 件。1996 年, Burrows 等[3]将 TPP 掺入 Alq3( 图 1c) 中作为发光层利用从 Alq3 到 TPP 的能量转移获 得了纯红光发射 ( 655 nm) , 其发光效率为 0.07 %, 发光亮度为 42 cd/m2。这是卟啉最早在 OLED 中作为饱和红光发射材料, 这种器件在组装时需 要同时真空蒸发 Alq3 和 TPP, 在实验方法上比较 复杂。Virgili 等[4]把 TPP 掺杂于发蓝光的聚 9, 9- 二辛基芴( PFO) ( 图 1d) 中, 利用高聚物易加工的 特性, 采用简单的溶液涂膜方法制作发光层, 通 过调节 TPP 在 PFO 中的掺杂浓度可获得不同颜 色的光。当 TPP 的浓度小于 0.15%时, 器件发蓝 色光; 当 TPP 的浓 度为 1%~10%时 器件 发红光 ( 653 nm) , 有 95%的激子从 PFO 转移到 TPP 上, 实现了从 PFO 到 TPP 的 F$rster 能量转移, 这些 器件中其发红光外量子效率达 0.9%, 发光亮度 为 90 cd/m2。我 们 可 以 看 到 无 论 是 将 TPP 掺 入 Alq3 还 是 PFO, 都 可 以 通 过 从 Alq3 或 PFO 到 TPP 的 F$rster 能量转移来获得饱和红光 OLED, 而且从实验结果分析看, 从 PFO 到 TPP 有更高
掺杂 Alq3 与 TPP 掺杂 Alq3 电 致 发 光 器 件 相 比 , PtOEP 掺 杂 的 OLED 能 充 分 利 用 三 线 态 的 能 量 发光, 发光效率更高, 且在 700 nm 处没有拖尾发 射峰 ; 而在空 气中 时 PtOEP 掺杂 的 器 件 比 TPP 掺杂具有更长的贮存寿命[10]。1998 年 F$rrest 领 导的 研究小 组[11]用 PtOEP 掺 杂于 Alq3 来 制备发 光二极管, 器件的内量子效率和外量子效率分别 提高到了 4%和 23%, 从而开辟了电致发光的新 领域。当 6 %掺杂时, 电流密度为 25 mA/cm2 时, 其发光亮度为 100 cd/m2, 外量子效率为 4%。这 种器件通过从 Alq3 单线态能量转移到 PtOEP 的 三 线 态(效 率≥90%), 同 时 进 行 电 子 交 换 (Dexter 能量转移), 实现了三线态和单线态同时发光, 突 破了传统的单线态发光效率极限。铂的引入, 提 高了自旋和轨道的耦合, 缩短了磷光寿命, 使原 有的三线态增加了某些单线态的特性, 增加了系 间窜跃的能力, 导致三线态向基态跃迁变为局部 允许, 使磷光得以顺利发射。我们应注意到这种 来自于卟啉单元的红光发射过程涉及到一个从
N NN
N
N NN
N
N
Al O
n
3
C8H17 C8H17
( a) 卟吩
( b) TPP
( c) Alq3
图 1 卟吩, TPP、Alq3 和 PFO 的分子结构式 Fig.1 Structures of porphine, TPP、Alq3 and PFO
( d) PFO
310
N NH HN
N
科技通报
Key wor ds: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porphyrin; energy transfer
0引言
卟啉(porphyrin)是卟吩(porphine)( 图 1a) 外环 带有取代基的同系物和衍生物的总称, 是一种红 光染料。该类化合物的共同结构是卟吩核, 卟吩 是由 18 个原子、18 个电子组成的大 π体系的平 面性分子, 具有芳香性, 其中心氮原子能与金属 原子配位形成金属卟啉配合物。卟啉化合物在溶
2 金属卟啉的电致发光性能
金属卟啉是卟吩中心氮与金属离子形成的 配合物。现在卟啉与各类金属离子( 包括稀土) 形 成的配合物都已得到, 而对金属卟啉的电致发光 性能研究则主要集中在以铂配合物为主的几种 材料上。
八 乙 基 卟 啉 铂 ( PtOEP) ( 图 3a) 与 TPP 相 比 具有更高的光致发光量子效率, 在利用单线态能 量同时还利用了三线态能量发光, 使器件的内量 子效率 理 论 上 突 破 了 25%的 极 限 。当 把 PtOEP
(1.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Ningb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Ningbo 31500,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olymer Reac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Chemical
收稿日期: 2005- 12- 28 基金项目: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人才引进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吴 俊( 1982- ) , 男, 硕士生, 湖南临澧人, 主要从事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性能研究。 * 通讯作者: E-mail: zhgl@mail.nbptt.zj.cn
第3期
卟啉类化合物电致发光性能研究进展
液中具有强的荧光, 但由于卟啉分子间容易聚集 产生自身荧光猝灭, 其固体的荧光很弱, 量子效 率低; 因此采用单一的卟啉材料作为发光二极管 很难实现。近年来, 利用卟啉掺杂或高分子链中 引入卟啉已成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热点, 其主要存在形式为未配位的或与金属配位的卟 啉。卟啉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电致发光波长通常处 于 635~660 nm 范 围 内 , 电 致 发 光 光 谱 半 峰 宽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7, China)
Abstr act: Porphyrins are excellent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Generally, porphyrins can emit satuared red via energy transfer from hosts wether they are doped or incorporated into polymric materials. In this paper, porphyrins and their metallic complexes as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are reviewed .
的能量转移效率, 而该能量转移效率与主体材料 的荧光光谱与卟啉的紫外吸收光谱的重叠程度、 卟啉在复合体系中的量和发光层制备方法等因 素有关。
四苯基二氢卟吩(TPC)( 图 2a) 是 TPP 中卟吩 核的一个吡咯环中的碳- 碳双键被氢加成的产 物。Y.Sakakibara 等[5]把 TPC 掺杂于 Alq3 中, 掺杂 浓度分别为 1.7%和 3.7%时电致发光最大发射波 长都为 660 nm 半峰宽为 20 nm, 最大发光亮度 分别为 100 cd/m2 和 24 cd/m2。而当掺 杂浓度 为 0.5%时, 通过控制电场强度可以发出绿色和红色 两种颜色, 其中电场强度较大时器件发出的绿光 为 Alq3 所致; 而较低电场强度所发出的红光, 来 自 Alq3 到 TPC 的分子间的 F$rster 能量转移。进 一步实验[6]发现用 N,N′-二苯基- N,N′-二(1α萘基) -[1,1′-二苯基]-4,4′-二胺( α-NPD) 取代 N,N′-二苯 基-N,N′-二 (3-甲基苯基)-[1,1′-二苯基]-4,4′-二胺 ( TPD) 作为器件的空穴传导层能降低器件发光 的启动电压。在一定的掺杂浓度下, 用萘基取代 的 α-NPD 比 TPD 作为空穴传输层的电致发光器 件的最大亮度要高, 可达 520 cd/m2, 而 TPD 为空 穴传输层时, 亮度仅为 100 cd/m2。说明加入合适 的空穴传输层能改善载流子的移动状况, 提高器 件的电致发光效率。
OOOn源自Om第 23 卷
OH
N NH HN
N
( a) TPC
TPP- d ( b) MEH- PPV 卟啉共聚物
( c) TPP-d
图 2 TPC、MEH-PPV 卟啉共聚物和 TPP-d 的分子结构式 Fig.2 Structures of TPC、MEH-PPV-porphyrin copolymer and TPP-d
调节共聚物的发光波长[8, 9]。但不论是通过掺杂还 是接枝共聚, 随着卟啉浓度的增加, 器件的电致 发光量子效率都降低。可见共聚物的光致发光效 率和电致发光效率主要由 TPP 的浓度猝灭控制。 在 TPP-d 接 枝 率 为 0.25%、4.77%和 10.84%的 三 种共聚物中, 接枝率为 0.25%的共聚物就具有了 饱 和 的 红 光 发 射 [CIE ( 0.60,0.38) ], 而 接 枝 率 为 10.84%的共聚物的 发光光 谱最适 合用 作全彩 显 示器件的红光材料[CIE(0.63,0.33)][9]。卟啉的高分 子化简化了器件的制备过程, 而且可以有效的防 止小分子在涂膜过程中的析晶问题, 同时提高了 器件的稳定性; 由于通过键的能量转移比 F$rster 能量转移快, 卟啉的高分子化提高了器件的 EL 效率。适当地控制掺杂小分子在聚合物中的量, 可以避免在发光过程中产生的浓度猝灭, 提高荧 光量子产率; 但是卟啉单元的引入使得高分子链 的聚合过程的难度增加, 使高分子的聚合度下 降。从目前来看, 涉及卟啉的高分子化 OLED 的 报道不是很多, 这可能 由于 受到制 备技术 、合成 聚合物的性质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