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课预习教案
初一语文第一课教案(通用4篇)
初一语文第一课教案(通用4篇)初一语文第一课篇1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法,品析文章关键字词、语句,体会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握文章中景物特征,表达阅读感悟;2.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注意诵读时语调的轻重缓急,准确流利地朗读文章;3.通过诵读、批注,体会作者对美丽神奇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生命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和“圈点批注”,能够品析文章关键字词、语句,感受文章的画面美,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遣词造句之妙,学习文章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运用技巧;启发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感受自然之美、生命之美,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诵读赏析法、合作探究法、圈点批注法等教学方法,同时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反复诵读,使学生对文章的文辞美、画面美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和初步理解;2.圈点批注,让学生在诵读理解之后,通过对关键字词、语句进行批注分析,能够更深入地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3.合作探究、分享交流,分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探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文章内容情感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并展示图片素材“春雨润物图、夏雨临湖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雨”的多情与美丽,激发学生对“雨”和大自然的认知兴趣,同时激起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兴趣。
(二)作者简介学生介绍课前预习的作者情况,教师补充。
刘湛秋(1935—20__),当代诗人,他的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于表现感觉和情绪,被誉为“抒情诗”。
他兼创、报告文学及小说,也是的翻译家、评论家,曾任《诗刊》副主编。
著有诗集《写在春天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等,诗集《无题抒情诗》获过中国新诗奖。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得了解作者及其写作风格,便于对文章的学习。
(三)初步感知,体会情感。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课元《春》语文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
下⾯是⽆忧考为您整理的⼈教版七年级上第⼀课元《春》语⽂教案【三篇】,希望对⼤家有帮助。
1、春 课标及学习⽬标 【课标要求】 在通读课⽂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环境中的意义和作⽤;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中的感⼈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的语⾔。
【学习⽬标】 1.了解作者朱⾃清的相关内容,学习⽐喻、拟⼈的修辞⼿法及表达作⽤。
2.学习通过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描写的⽅法。
3.赏析精美语⾔,体味蕴含的情感。
4.朗读并背诵课⽂,把握⽂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的美丽。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1、诵读,把握好重⾳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
2、理清作者思路,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法。
3、研读五幅图画,赏析精美语⾔,感悟作者⽤诗情画意和⾳乐之美的艺术语⾔,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
4、掌握“⽐喻”的修辞⼿法。
【学习难点】 1、领会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2、引导学⽣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法(如修辞⼿法、表达⽅式的运⽤)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度、按顺序、绘声绘⾊地描绘春天的写法。
体会本⽂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法】 1、情境教学法。
利⽤多媒体营造出⾃然、美丽、温馨的春天,给学⽣创设⼀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朗读教学法。
每⼀个步骤都注意突出朗读训练,让学⽣在读中学、在学中悟,学会朗读抒情散⽂,体会春的优美意境。
3、⾃主探究教学法。
采取⾃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式,充分发挥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在合作探究中会的研读、精读、品读的学习⽅法,品味⽂中传神的语句。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课时:主要引导学⽣朗读,感受散⽂的意境美;整体把握课⽂感情学⽣⾃主掌握课⽂构架。
第⼆、三课时:深⼊学习课⽂的表现⼿法(情与景关系)、修辞⼿法(⽐喻、拟⼈);重点语句解析(结合课后练习题);课⽂结构。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第二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春》第二课《济南的冬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和描写方法。
掌握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深入分析课文。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文学作品的欣赏。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
课文结构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春》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特点。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眼中春天的美好瞬间。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地方。
学生查阅字典,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3.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如拟人、排比等。
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4.合作交流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精彩句子和描写方法。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课堂小结第二课《济南的冬天》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济南冬天的美景,引导学生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眼中济南冬天的美好瞬间。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地方。
学生查阅字典,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3.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如对比、拟人等。
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4.合作交流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精彩句子和描写方法。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抄写并背诵课文中的精彩句子。
2.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写一篇关于家乡的冬天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合作交流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了两篇课文的内容,学会了欣赏文学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积极思考,提高课堂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初一开学语文第一课教案【优秀8篇】
初一开学语文第一课教案【优秀8篇】篇一:《初一语文第一课》篇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学习插叙和细节描写的方法,并领会其在文中的作用。
3、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预习课文,查工具书识字写字。
2、朗读课文,读好自己喜欢的角色。
3、在生活中,你可能也遇到过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你是怎样处理的?准备好说给大家听听。
二、整体感知1、围绕羚羊木雕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同学们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2、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概括,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这场矛盾冲突中,究竟谁是谁非?要谈出自己的看法,还要再读课文研讨。
3、妈妈的神态、语气表现她固执、生硬的态度,爸爸的声音虽然很平静,但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态度与妈妈实质相同。
“我”被逼无奈、委屈、痛苦的心理与父母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面是“逼”,一面是“无奈”,两个方面展示在同学们的面前,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三、合作探究1、女儿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2、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怎样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3、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4、生活中,同学们也可能碰到过这一类的事情,你是怎样处理的?把你的好办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四、达标检测(一)基础知识1.为下列画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①跳完山羊,我们围着小树逮_______(A.dài B.dǎi)着玩。
②她也挺激动,从兜里掏出一把弯弯的小藏_______(A.zàng B.cáng)刀给我。
③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_____(A.zhàn B.chàn)。
④她把小刀塞_____(A.sè B.sāi C.sài)到我的手里。
2.解释下列词语。
①仗义:②形影不离:③抗拒:3.根据课文,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填写合适的叠词。
例: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
初一语文第一课教案(精选10篇)
初一语文第一课教案初一语文第一课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一语文第一课教案(精选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一语文第一课教案篇1欢迎大家来到崭新的语文课堂,上次我们已经接受了小初中衔接的辅导,同学们拿到这本七年级上的语文课本也有很长时间了,已经翻阅过的请举手你们感觉初中语文和小学语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今天这节课,我们先不进入我们的课文学习,我们不妨先进行一场进入初中语文课堂的的欢迎仪式,或者说是语文学习的启动仪式。
这场欢迎仪式将分为三个主题:一、欢迎大家来到语文大课堂;二、欢迎大家来到语文大乐园;三、确定语文学习的目标。
切入主题之前,我首先要讲一下学习上的要求:⒈准备四本本子:①笔记本(学习日志):每一天都记号日期,记下错题、基础字词知识、上课要求、作业要求、课堂重点内容,来不及先记书上,课后整理,课下反反复复多回顾。
②作业本③听写默写本④作文本⑤课余读书摘抄本读书札记⒉准备好语文学习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⒊上课要求:①双手放桌上②除规定的讨论朗读时间外,保持教室安静,不讲和上课内容无关的话,树立公共课堂的公共意识,上课不认真不守纪律由课代表扣分记入期末总评成绩③主动答疑:课上完之后,都可以到办公室提出疑问。
⒋作业要求:按时完成作业,字写端正,第二天到校立即上交小组长,没有做完的(包括听默写没有通过)中午到办公室检查,完成后回家预习:字词摘录、课文熟读、思考课后问题一、欢迎大家来到语文大课堂我们看到幻灯片上特别凸显了这个“大”字,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语文两个字的解释是:语言和文字以及语言和文学。
它有一个很大的彰显其特色的学习范围,你的视野会变得非常开阔。
初中语文的学习内容:⒈课文:现代诗歌、现代散文、民间传说、说明文(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新闻通讯、人物传记、小说节选、微型小说、文言文、古典诗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预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预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教材上册所学习的内容和学科特点。
2.理解并掌握第一课的基本知识点。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预习,并了解课文的基本情况。
2.理解并记忆第一课的重点知识内容。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系统的预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第一课的重点知识点。
【教学方法】1.活动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
2.问题导引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
【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我的校园生活》、学生个人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拿出教材,为学生介绍第一课的主题和内容,并简要介绍整个教材的学习内容和特点。
2.通过提问学生了解目前正在学习语文科目的意义和重要性。
3.快速过一遍第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寻找关键词和句子。
二、预习指导1.学生自主阅读第一课《我的校园生活》,并标记出重点和难点句子。
2.学生可以先阅读课文的标题,根据标题猜测文章内容。
3.学生可以根据课文短文提要部分,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4.学生可以根据课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子,预测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三、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自己的预习结果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和学习。
2.每个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可以派出代表进行总结,向全班汇报预习的结果。
四、知识点讲解1.教师将重点知识点整理,清晰地向学生介绍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引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重点知识。
3.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和巩固。
五、反馈作业1.布置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要求学生整理当天的笔记和心得体会,并交到教师处。
【教学扩展】1.可以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其他重要语言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2.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报告,让每个小组介绍自己的预习结果和收获心得。
初一语文第一课春预习教案计划
初⼀语⽂第⼀课春预习教案计划 春这篇⽂章是初⼀语⽂要学习的重点⽂章,同学们应该怎样进⾏课前预习呢?教师⼜如何设计导学案呢?下⾯是由店铺整理的初⼀语⽂第⼀课春预习学案,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初⼀语⽂第⼀课春预习教案篇⼀ 【基础演练】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或根据拼⾳写汉字 朗润( ) 抚摸( ) 抖擞( ) 撑伞( ) liáo 亮( ) yùn niàng( )黄 yùn( ) suō ⾐( ) 3. 指出下列句⼦所⽤的修辞⼿法: ⑴“吹⾯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抚摸着你。
( ) ⑵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静默着。
( ) ⑶野花遍地是:杂样⼉,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呼眨的。
( ) ⑷打两个滚,踢⼏脚球,赛⼏趟跑,捉⼏回迷藏。
( ) ⑸⼀切都像刚睡醒的样⼦,欣欣然张开了眼。
( ) 4.⽂学常识 (1)《春》的作者是,字,江苏⼈。
(2)《春》是⼀篇优美的散⽂,全⽂可分为、、三部分。
(3)“吹⾯不寒杨柳风”这写的《绝句》中的诗句。
杨柳风,指。
【综合运⽤】 5.按照《春》最后三段的句式,为“秋”写三句话。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长着。
春天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
仿写: 秋天像。
秋天像。
秋天像。
6.桃红柳绿,春来到。
春光灿烂,春风和煦,春⾬滋润……⼈们对春天极尽赞美之情。
班级⾥准备出⼀期以“寻春”为主题的墙报。
请你负责并完成以下⼯作: (1)请你围绕主题为⿊板报拟定两个富有创意的栏⽬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是同学们收集的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请你仿照⽰例,给其它三组拟上⼀个题⽬。
⽰例:清风吹麦垄,细⾬濯梅林 (南朝·陈·张正见《陪衡阳游耆阇诗》) 题⽬:和风细⾬图 ①“春⾊满园关不住,⼀枝红杏出墙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预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预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预习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分歧qí蹲dūn下
2.解释下列词语。
(1)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2)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3)各得其所:每个人或每种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俱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散步》作者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重庆人。
笔名周平安、章大明。
当代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协副主席。
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
其中一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着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课外篇)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背诵时,用心品味诗人的情怀。
神龟虽寿,犹有竟②时。
初一上册第一课春预习导学案.doc
初一上册第一课春预习导学案初一语文第一课春讲述的是什么内容?毕竟是初中语文的第一课,同学们最好提前预习一下。
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希望对您有用。
初一上册第一课春预习导学篇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美的能力。
【学习重点】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学习难点】作者抓住事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
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朱自清有著作7种,共约190万字,包括诗歌、散文、文艺评论、学术研究等。
《春》、《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
2、相关资料本文大致写于在1928年到1937年之间。
1929年10月,朱自清送夫人武钟谦回扬州养病,同年11月26日,武钟谦去世,葬于念四桥祖茔,时年仅32岁,遗下三子三女。
这个时期,正是作者彷徨苦闷而埋头于古典文学研究的阶段,因此,对于春天,只能是牧歌式地抒唱。
初一上册第一课春预习导学篇二【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酝酿( ) 抖擞( ) 应和( ) 嘹亮( )稀疏( ) 安巢( ) 撑伞( ) 黄晕( )2、《春》是一篇_______(体裁)作者_______,字_______。
现代散文家、_______、_______。
他的散文,清新而真挚,散文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解释下列词语。
欣欣然:朗润:酝酿:繁花:赶趟儿呼朋引伴:花枝招展: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教案
《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爱春之情,激发对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提高文化素养,2.学习本课重点生字词,把握停连、重音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小标题形式梳理文章结构。
3.通过以读促悟、合作探究、情景教学等方法,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品析富有生机的春天图景。
4.感受本文清新活泼的语言美,获得散文的审美体验,涵养高雅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把握修辞手法,赏析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体会作者对春天喜爱、赞美之情。
三、教学方法情景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古代,人们饮酒之于以“飞花令”作乐,今天我们古今交会,一起飞花令“春”韩愈,说一说有关“春”的诗句,韩愈的“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白居易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诗句中我们能感受到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的春季,今天让我走近朱自清笔下的《春》去感受一下别样的魅力。
(二)整体感知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难点字词,通过联系上下文、交流分享、教师讲解等方式解决生字词障碍,并在朗读中感受春日活力。
2.找出本文线索,并思考围绕“春”写了哪些内容?明确:“盼春、绘春、赞春”。
(三)深入研读1.出示盼春句子,播放名家音频,学生跟读,思考:运用了什么手法?明确:反复,朗读指导,重读“盼望着”-急切之情,轻读“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欣喜之情2.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绘春图中,作者又具体描画了哪些图景?明确: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春人图3.思考文中是怎样描写“草”的生命力?从哪些词语体现了春草的特点?明确:偷偷地、钻、嫩嫩的、绿绿的”等词语感受到春草的嫩绿茂密追问:运用了什么手法?明确:拟人,赋予小草人格化特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之态,+朗读指导学生重读以上动词,体会极具生命力的春草。
4.学习以上方法,找句子,划关键词,品析手法,领悟形象,小组合作探究探究春花图。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春》教案精选5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春》教案精选5篇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春》教案精选篇1【学习目标】1.学习欣赏感悟,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
3.感悟作者充满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语言,领悟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
2.学习用充满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语言,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当秋风萧瑟的时候,当大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
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
(引导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
明确目标。
一、读春1.听一听: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2.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读得热情洋溢,有滋有味,有情有境。
3.记一记: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首先都要积累一些新词。
在听读中,你圈点勾画了哪些生字词?你为什么觉得它们重要?4.想一想:《春》中描写了春天的哪几种代表性的事物?文章依次描写了哪几幅图画?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描写了春天的代表性事物:山、水、日、草、花、风、雨;依次描绘了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二、品春1.寻美句:《春》中有不少句子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请你找出一两个例子,并且谈谈这些句子的妙处。
示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春花的绚丽多彩,不仅使色彩更鲜明,而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2.赏妙笔:再次走进文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先独立思考,然后与组员交流,分享发现的快乐。
形式:我认为第_____段的_____句子写得很美(或很精彩),因为这句话用_____(修辞;表达方式;或抓住哪几个词),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一语文第一课教案
初一语文第一课教案教案标题:初一语文第一课教案 - 《课堂的情景》教学目标:1. 了解《课堂的情景》这篇课文的背景和内容。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重要词语。
3. 培养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2. 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重要词语。
3.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课堂的情景》的复印件。
2. 生词卡片和课文注释。
3. 录音设备和播放器。
4. 板书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问题引起学生对于课文主题的兴趣。
2. 提问学生:你们平时在课堂上都会遇到哪些情景?请举例说明。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课堂的情景》。
2. 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课文。
3. 分组讨论:学生就课文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加深对于课文的理解。
三、词汇学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生词卡片,让学生快速朗读并尝试猜测词义。
2. 通过课文注释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生词的意思和用法。
四、口语练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情景对话。
2.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对话练习。
3.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增强口语表达能力。
五、写作练习(15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在课堂上遇到的情景的短文。
2. 教师提供写作指导和范文展示,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提出问题和困惑,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课文,进行类似的教案撰写。
2. 鼓励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比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阅读理解:通过学生的课文讨论和问题回答,评估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程度。
3. 口语表达: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和对话练习中的口语表达能力。
长春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一课预习教案
长春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一课预习教案篇1:长春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一课预习教案一、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包含许多哲理,学习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想象。
大家从儿时起就开始接触中国古诗,你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些儿时的启蒙诗。
你们为什么会喜欢这些诗歌?(归纳诗的特点)今天我们再来和大家一起走进诗的世界。
二、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朗读诗歌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指导,并安排各种形式反复诵读以帮助记忆。
2.作家作品简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选自《王子安集》,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
26岁时溺水而死。
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对近体诗格律有所建树,为唐诗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有《王子安集》。
3.品味赏析诗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
“五津”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这两句气象开阔,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同是宦游”是说二人皆为“宦游”,此别乃是别中之别,尤为可悲。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意思是,只要海内有知音,虽在天涯海角,也如同邻居一般。
此句在安慰杜少府的同时,也道出了千古以来人们的共同心声,所以成为千古名句。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意思是,不要在分别之时,效儿女之常态,表现旷达的胸襟。
此诗是王勃供职长安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
古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而此诗一反送别诗缠绵悱恻的格调,创造出开阔雄浑的意境,表现出旷达的胸襟。
4.小结《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离别之情,但由于诗人开阔的胸怀,完全没有给人一种因离别而悲伤的情调,而是表达出诗人对友情的坚贞信念和对世事旷达的情怀。
堪称古代送别诗中上乘之作。
篇2:长春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一课预习教案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诗歌,体会了诗中之情,诗中之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在唐诗的世界中徜徉。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
春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直至背诵。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3.品味文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2.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1.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土。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五四”初年即创作新诗。
后来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转向散文写作,并开始研究三国古典文学。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2.《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
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一幅风景画,是一曲春的赞歌。
3.“一年之计在子春”这句话的含义是:A.春天伊始,方紫千红,充满活力。
B.春是一年之始,干劲最足,工作最出色。
C.春天是计划安排一年工作的关键。
D.春天风和日丽,天气暖和,是充满浪漫和希望的季节。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散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
找出作者描绘的五幅春景图,体会作者对“春”的感情变化,在此基础上理解散文的结构与中心。
一、指导学生理解散文的结构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散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
指导学生划分段落,概括大意,教师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归纳: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盼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教案 新人教版
春提示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进入情境,读出特点。
找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全文或某一段落)师生评价。
评价参照:①发音准确,节奏合理。
②读出诗意,感情充沛。
四、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步诵读课文。
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文章的思路如何?3、第2段和第3至7段是什么关系?文章是怎样安排写景的层次的?教师点拨:1、课文描绘了春回大地、诗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赞美春天的活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2、三个部分:盼春——绘春——颂春这三部分的顺序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3、第2段是总写春景,宏观勾勒;第3段至第7段是分写,微观描绘。
先总写,从大处勾画春的轮廓;后分写,依次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图画。
五、品味首段,感受情感思考:第一段写盼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教师点拨:运用反复,突出作者盼望春天来临的心情多么急切。
运用拟人,写出作者看到东风送来春天的消息,心情殷切而又喜悦。
教师巡视全班,可观察倾听各小组的讨论情况,也可适当参与到部分小组的讨论中,更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时掌握讨论时间。
六、品读课文,学习方法教师巡视,关注学生的自学状态,帮助出现学习障碍的学生,同时了解学生的自学进度和学习效果让学生自行阅读并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
学生自由诵读课文,体味文章情感,感知文章内容。
(一)品味“春草图”1、第3段共四个句子,各是从什么角度描绘春草的?2、“偷偷地”和“钻”这两个词语好在哪里?3、作者用了哪些动词写孩子们在草地上的游戏?这和写春草有什么关系?教师点拨1、明确:第1句是从“点”上描绘,第2句是从“面”上描绘,第3句写孩子们的游戏,侧面写春草带给人的欢乐,第4句以风衬草,从感受的角度表现春草的可爱。
(由点到面,由近及远,从正面到侧面。
)2、“钻”表现出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儿,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教案第一课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教案第一课语文是各科的基础,是联结各科内容的桥梁,只有学好语文才有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
接下来xx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教案第一课,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教案第一课开学第一课欢迎大家来到崭新的语文课堂,上次我们已经接受了小初中衔接的辅导,同学们拿到这本七年级上的语文课本也有很长时间了,已经翻阅过的请举手?你们感觉初中语文和小学语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今天这节课,我们先不进入我们的课文学习,我们不妨先进行一场进入初中语文课堂的的欢迎仪式,或者说是语文学习的启动仪式。
这场欢迎仪式将分为三个主题:一、欢迎大家来到语文大课堂;二、欢迎大家来到语文大乐园;三、确定语文学习的目标。
切入主题之前,我首先要讲一下学习上的要求:⒈准备四本本子:①笔记本(学习日志):每一天都记号日期,记下错题、基础字词知识、上课要求、作业要求、课堂重点内容,来不及先记书上,课后整理,课下反反复复多回顾。
②作业本③听写默写本④作文本⑤课余读书摘抄本读书札记⒉准备好语文学习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⒊上课要求:①双手放桌上②除规定的讨论朗读时间外,保持教室安静,不讲和上课内容无关的话,树立公共课堂的公共意识,上课不认真不守纪律由课代表扣分记入期末总评成绩③主动答疑:课上完之后,都可以到办公室提出疑问。
⒋作业要求:按时完成作业,字写端正,第二天到校立即上交小组长,没有做完的(包括听默写没有通过)中午到办公室检查,完成后回家预习:字词摘录、课文熟读、思考课后问题一、欢迎大家来到语文大课堂我们看到幻灯片上特别凸显了这个“大”字,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语文两个字的解释是:语言和文字以及语言和文学。
它有一个很大的彰显其特色的学习范围,你的视野会变得非常开阔。
初中语文的学习内容:⒈课文:现代诗歌、现代散文、民间传说、说明文(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新闻通讯、人物传记、小说节选、微型小说、文言文、古典诗词。
第一课《忆读书》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
第一课《忆读书》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积累词语。
(3)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作学习,讨论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作者对读书的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读书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2)学会生字词,积累词语。
2.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冰心及《忆读书》的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自己读书的经历,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
2.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节奏和情感。
(2)教师辅导,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
3.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
4.分析课文内容(1)学生分组讨论,概括课文段落大意。
5.感悟作者情感(1)学生分享自己读书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作者对读书的感悟,深入理解课文。
6.课堂小结(2)教师点评,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深入理解课文,写一篇关于自己读书感悟的短文。
3.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五、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分析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情感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激发对读书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念。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详细内容教学重点:1.通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让学生能够把握课文的情感节奏,理解冰心奶奶对读书的深情描绘。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课预习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课预习教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什么知识点,作为教师不妨引导孩子们做好课前预习。
下面是由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课预习教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课预习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2、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诗歌意境,把握本诗主旨;3、深入诗歌意境,涵咏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正确方法,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怀。
学习方法: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用具:投影仪、录音机学习设置:课文感知:《在山的那边》是诗人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认真预习《在山的那边》诗歌内容;查字典解决读一读、写一写和注释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让学生写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是怎样处理的练笔,准备上课时在班里交流。
课前二分钟:讲述成语故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课文导入:学生朗读文章《会飞的蒲公英》,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刚刚读过的文章中,母亲从小就为我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那是一颗怎样的种子?(蒲公英的种子希望的种子)在今天我们即将学习的诗歌当中,我的母亲也为埋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这首诗歌《在山的那边》,让我们来看一下,这颗种子是怎样生根,发芽,结果的。
二: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
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共同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课预习教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什么知识点,作为教师不妨引导孩子们做好课前预习。
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希望对您有帮助。
篇一学习目标: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2、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诗歌意境,把握本诗主旨;3、深入诗歌意境,涵咏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正确方法,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怀。
学习方法: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用具:投影仪、录音机学习设置:课文感知:《在山的那边》是诗人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认真预习《在山的那边》诗歌内容;查字典解决"读一读、写一写"和注释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让学生写"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是怎样处理的"练笔,准备上课时在班里交流。
课前二分钟:讲述成语故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课文导入:学生朗读文章《会飞的蒲公英》,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刚刚读过的文章中,母亲从小就为我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那是一颗怎样的种子?(蒲公英的种子——希望的种子)在今天我们即将学习的诗歌当中,"我"的母亲也为埋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这首诗歌《在山的那边》,让我们来看一下,这颗种子是怎样生根,发芽,结果的。
二: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
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共同的目标。
《在山的那边》这一课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体验给我们非常有益的启示。
《在山的那边》是诗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
在诗里,他述说了童年时代美好而朦胧的"梦"——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诗人虽然已无数次见过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个"海"依然遥不可及。
那么,他心目中的"海"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品读这首诗歌,从中寻求答案)②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③教师检查预习(学生交流、巩固)朗读课文:《在山的那边》是一首诗歌,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
在诗中,诗人要用形象而精练的语言来表达他反复体会的情感。
我们要理解诗人的情感,就要有感情地朗读,体悟"海"与"山的象征意义,领会它们所蕴含的意味。
学生先自由朗读,再听老师朗读,在进行读诗的指导。
篇二整体感知:朗读全文,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诗歌,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作者"爬山"有何象征意义?("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群山"指的是重重困难;"爬山"比喻艰苦奋斗。
诗歌主旨: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不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会实现。
)问题探究:1、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2、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3、"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4、"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5、"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6、"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体会感知: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这是写山的颜色吗?)教学方式: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然后讨论回答、相互评论、补充(可由教师鼓励学生探究问题,答案不必求统一,让学生在听读讨论后对诗歌有初步的了解)。
在学生(过渡)对诗歌有了大概了解,还要品读诗歌形象而精练的语句,好的诗句总有画龙点睛处,认真进行品读。
a.自由朗读诗歌第二节,思考作者是怎样看到全新的世界,实现人生理想的?b.找出你认为最形象、精练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后,可四人小组讨论,共同探究以上问题。
②朗读指导教师讲授朗读知识:重音(重读、轻读)、语速、停顿。
教师指导朗读,把朗读和品味结合起来,通过反复品读,更好地领悟诗歌所蕴含的意味,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
学生可在教师指导朗读的基础上齐读、分读。
布置作业:①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丰富语言。
②课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课后记:作者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启示我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只要战胜困难,坚持奋斗,理想终将实现。
这首诗意象壮阔,意蕴丰富。
一座山,也可以指无数座山,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就要一次又一次地鼓起信心战胜困难。
但是,怎样翻无数座山,却是不容易的事情。
那么,怎样翻过无数座山,到达理想的境界,是教师和学生本节课需要共同探究的问题。
朗读技巧的指导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一课教案篇三教学目标: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3、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4、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1、朗诵课文。
2、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3、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课前准备:教师:录音机、磁带(钢琴曲《大海》或其他能创造氛围的乐曲)、投影仪。
学生:熟读课文。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
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检查学生预习字词(投影出示)1. 给加点的字注音。
2. 形似字辨析。
3. 解释词语。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重点语句含义1范读课文,可播放背景音乐。
(学生听读时:a.注意老师朗读的节奏、停顿及意义重音。
b.理解诗中山与海的意思。
)2组织学生讨论"山"与"海"在诗中的意思。
学生刚刚接触合作讨论的方式,能说对大意就行。
老师要以鼓励为主,即使说的不全面、不深刻也无妨,后面还要引导深入探究。
3学生练习集体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a. 先给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b. 再挑选意义重音。
以上两点是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朗读方法,掌握了朗读节奏与重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义。
教师可以以几个诗句为例,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划出节奏及意义重音即可。
(投影示例:诗句的重音及节奏)。
c. 学习集体朗读。
4、结合朗读生意,指导学生探究式阅读,讨论。
a. 讨论,理解重点词语含义.(教师投影出示问题组)"铁青"什么意思?是写山的颜色吗?如果不是,那又是表现什么?我的"幻想"指什么?"零分"又指什么?"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诱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喧腾"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的"终会"表达了一种什么心情?学生通过讨论,以上重点词语基本可以正确理解。
个别有争议的词语,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山"与"海"的含义,也从象征意义上来理解,来解释,可予以补充,纠正。
b.在学生初步掌握朗读节奏、意义重音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揣摩语意,初步读出句子所表达的语气。
然后讨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
(教师投影出示句子)"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这两句话写出了小时候的"我"有什么特点?"——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妈妈,那个海呢?""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四、合作探究性阅读,是学生接触的新学法,也是本节课重点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以调动学生思维。
答案不求统一,要点合理即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全诗所讲述的道理。
)①引导学生再次讨论"山"与"海"的深刻象征意义。
②讨论,全诗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以上所讨论的内容,尽量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想,多说,不要强求答案用语标准,意思正确就行。
五、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深刻领悟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①引导学生讨论,谈谈自己为了实现一个目标克服困难的经历或感受。
这是体现语文与生活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②全班激情齐读。
六、小结,布置作业①小结:激越的情感,显示出我们已深深懂得:要翻过山,见到大海,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
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永远牢记,心中要有个"海",为了这个"海",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翻过一座座山。
②布置作业:a.根据"山"与"海"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也可以写自然的海)。
b.熟练朗读课文,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背诵。
c.抄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