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雄一生的铮铮傲骨与淡淡柔情

——浅析辛词的刚柔并济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他是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就一代词坛的领袖。辛弃疾深谋远虑,智略超群,还善于治军,具有随机应变的实干才能。后来在用武无地、报国无路、恢复无望的情况下,将其全部精力与才情用于填词。辛弃疾以强烈的爱国激情、豪爽的英雄气概和多样的艺术风格,把宋词引向更广阔更激荡的社会现实,成为南宋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辛弃疾22岁时聚众两千,参加耿京的抗金义军,任掌书记。兵败后,率50人驰袭敌营,生擒叛贼张安国,并召集万余人南归,名重一时。宋初任签判、通判等职,上《美芹十论》、《九议》,审时度势,力陈抗金复国方略,但均未被采纳。历任江西提点刑狱,湖北转运副使及湖南、江西安抚使等。他在政治、军事上的远见卓识及惩贪官、济灾民的政绩,深为朝中权要所忌,被劾落职,退居江西上饶、铅山等地20余年,其间虽曾两度启用,均不久于职,最终郁愤而死。辛弃疾所处的时代,是宋王朝内部主战派与主和派两种力量此起彼伏、互为消长的时代,也是一个社会极端动荡的时代。辛弃疾的一生,始终与南宋王朝命运的兴衰密切相关,因此,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跌宕起伏,他一生三起三落,有金戈铁马,有息影林泉,既有暮年的老骥伏枥之志,也有“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的徒唤奈何的悲壮情怀。现存词600余首,题材广阔,善于熔铸经史以寄慨言志,亦长于白描写意,以文为词,丰富了词的表现技巧。词风多样,沉郁、明快、婉媚、清新、恬静、豪放悲壮兼有,概括起来可以分为豪放与婉约两大类别。根据辛弃疾的经历以及诗歌创作,依据先后次序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南归后第一个十年,南归后第二个十年,置散投闲的两个十年和起废进用的最后五年。

1 南归后的第一个十年

这时的辛弃疾正值年少,满腔复国壮志,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希望与信心。在此之前,辛弃疾已经显示出自己独特的军事才能,这十年间,东遣西调,做过不少官位,但职位都很低微,而且活动范围也只是江苏、浙江一带,所以所作歌词并不多。但其政治方面颇有建树,《美芹十论》、《九议》均是这个时期所作,显示了辛弃疾满腔抱负欲施展的渴望,同时也不难看出青年辛弃疾的天真,其恢复之志和南宋萎靡不振的政风产生矛盾,乃至屡遭谗言蜚语、猜疑诋毁和摈斥排挤。所以前期词作多写其南渡之初的复杂心态和身世之感,手法多用比兴,词风兼具深婉细约和清疏刚健之美。这一时期代表作有《汉宫春立春日》: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西园”本是三国曹魏时期邺下的名园,此处当指词人在故乡济南的寓所。由春来想到故园的燕子要还巢了,而自己仍“客”居江南,反不如塞雁;南归后要成就一番事业,自当有许多事要做,但如何才能有所作为却存在许多未知数。在这种矛盾的心态下,立春给词人所带来的,似乎并非都是蓬勃的生机,满怀的希望,反而交织着光阴荏苒、青春将逝的忧愁,流露出对故园难归和恢复难期的隐忧。

2 南归后第二个十年

这十年间,辛弃疾的仕宦生涯有很大发展,不再是官职低微的小官,而晋升为方面大员。但依然被频繁调遣,依然没有被派往前线的可能,相反却被委派去平定内乱。辛弃疾内心十分矛盾,他既不满朝廷偃武修文,又仿佛抱有希望竭力为之效忠。在这样不如意的环境下,他开始认真思考进退的问题,所写之词也显现出其对进与退的态度,可以说,辛弃疾的诗歌创作渐入佳境。有退隐心境,便可作闲适婉约之词,这一时期有名的作品如《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摸鱼儿》的艺术手法是极为含蓄的,但作者的伤时忧国情怀却是可以触摸得到的。尽管它婉而不露,没有直指国政,却让当年的宋孝宗读了心中不快,因为说到底,这首词还是碰了南宋时弊的痛处,辛弃疾的爱国之心不论是在朝在野都是无法淡化的。只是位置不同,时事不同,因而表露出来的方式不同,得报国之机会便豪情满怀,无用武之地便含蓄婉约的吐露心声。

又如他的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登高远眺,望山望水,联想到当前局势及自身处境,心中充满怨恨情绪,但此怨恨情绪并不像长江大河那样一泻无余而乃曲折迂回,辗转而出。这是稼轩早期词中最负盛名的一篇,艺术上也渐趋成熟境界:豪而不放,壮中见悲,力主沉郁顿挫。

3 置散投闲的两个十年

四十三岁时,辛弃疾遭弹劾,解官而归,开始闲置生涯。歌词创作以这二十年为最丰盛,乃平生创作之成熟期。南归后的第一个十年,仕途平平,并无风波;第二个十年,有大官当,却多艰险。不过这两个十年,毕竟都在一定位置之上。心里无论有无顾忌,一个方向,都指示的十分明确。而闲置二十年,不在其位,又想谋其政,方向就没有那么明确。词人这一时期所作的词,数量大大超过前二十年,在题材和风格上较前也更加丰富多彩。此时期的词有隐逸之中的山水田园词,如《清平乐》等,大都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主要写漫步出游时的所见所感,虽有恬淡清净,但也透出闲置的淡淡无奈。另外抒发自己不忘复国之志的悲慨心情以及和友人们酬唱、送别之词内容的也不在少数。总之,这一时期既有明快、婉媚、清新、恬静的词,又有豪放沉郁之声。著名的豪放词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曰: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是诗人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一首词。这首“壮词”,基调雄壮高昂,大气磅礴,正是诗人

理想抱负豪情意气的写照。词中追忆了昔日起义军豪迈壮阔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雄心,也表达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然而由于南宋朝廷偏安江左,诗人空怀爱国热忱,因此这壮中有悲,壮中有愤,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满怀壮志而志不得伸的苦痛。

4 起废进用的最后五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