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透皮给药系统复习课程
透皮给药系统概论
透皮给药系统概论一透皮给药系统的概念、特点、发展1 概念透皮给药系统或经皮吸收制剂(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transdermal thrapeutic systems,简称TDDS,TTS):指经皮肤贴敷方式用药,药物由皮肤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实现疾病治疗或预防的一类制剂。
2 特点(1)透皮给药系统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药物在胃肠道的灭活,药物的吸收不受胃肠道因素的影响.减少用药的个体差异。
(2)维持恒定有效血药浓度或生理效应,避免口服给药引起的血药浓度峰谷现象,降低毒副反应。
(3)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治疗效能,延长作用时间,避免多剂量给药,使大多数病人易于接受。
(4)使用方便,患者可以自主用药,也可以随时撤销用药。
3 发展自1981年美国上市第一个用于治疗运动病的TTS—东莨菪碱贴剂以来,现已有多种透皮吸收制剂,如:硝酸甘油、雌二醇、芬太尼、可乐定、睾酮、尼群地平、噻吗洛尔等TTS应用于临床受到普遍欢迎。
我国医药学家对经皮给药早有认识,在我国的医学典籍中收集了大量的用于局部和治疗内科疾病的膏药处方。
近几年来各种形式的中药外用治疗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胃肠道等内科疾病取得了一定成绩。
目前国内正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进行研究使之提高,将使祖国的医药学得以发扬光大。
同时对TTS的研究也作了大量的工作。
硝酸甘油、东莨菪碱、可乐定等药物的TTS制剂已获准生产,并对多种药物如:激素类(睾酮、18一左炔诺酮)、止痛药(度冷丁、酮洛酸)、戒烟(毒)药(尼古丁)、呼吸系统(茶碱)、心血管系统(硝苯地平、噻吗洛尔)等药物的TTS进行了研究。
为了使更多的药物能经皮给药,目前国内外学者对TTS研究的重要内容是:(l)对TTS的基础材料的研究;(2)药物透皮吸收机理的研究;(3)寻找改进药物透过皮肤屏障的有效方法。
二透皮给药系统的分类及组成1 复合膜型复合膜型透皮给药系统由背衬层、药物贮库、控释膜、胶粘层和保护膜组成。
药剂学习题 第十三章透皮给药系统
第十三章透皮给药系统模拟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透皮给药系统又称经皮治疗系统答案:系指经皮给药的新制剂。
该制剂经皮肤敷贴方式给药,药物透过皮肤由毛细血管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并在各组织或病变部位起治疗或预防疾病的作用。
2、透皮吸收促进剂答案:是指能够降低药物通过皮肤的阻力,加速药物穿透皮肤的物质。
3、压敏胶答案:是指那些在轻微压力下即可实现粘帖材料,起着保证释药面与皮肤紧密接触以及药库、控释等作用。
二、填空题1、透皮吸收制剂可分为型、型、型和型四类。
答案[膜控释;粘胶分散;骨架扩散;微贮库]2、膜控释型TDDS的基本结构主要由、、、、五部分组成。
答案[背衬层;药物贮库;控释膜;粘胶层;防粘层]三、单选题1、下列因素中,不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是。
A.皮肤因素B.经皮吸收促进剂的浓度C.基质的pH值D.背衬层的厚度答案[D]2、下列有关药物透皮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A.皮肤破损时,药物的吸收增加B.当药物与组织的结合力强时,可能在皮肤内形成药物储库C.水溶性药物的穿透能力大于脂溶性药物D.非解离型药物的穿透能力大于离子型药物答案[C]3、以下各项中,不是透皮给药系统组成的是。
A.崩解剂B.背衬层C.粘胶剂层(压敏胶)D.渗透促进剂答案[A]4、适于制备成透皮吸收制剂的药物是。
A.在水中及油中的溶解度接近的药物B.离子型药物C.熔点高的药物D.相对分子量大于600的药物答案[A]5、下列物质中,不能作为透皮吸收促进剂的是。
A.乙醇B.表面活性剂C.山梨酸D.二甲基亚砜(DMSO)答案[C]四、多选题1、透皮吸收制剂中常用的压敏胶有。
A.乙烯酸类B.聚硅氧烷类C. 聚丙烯酸类D.聚异乙烯类答案[BCD]2、下列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有。
A.药物的分子量B.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C.皮肤的水合作用D.药物粒子大小答案[ABCD]3、粘胶分散型透皮吸收制剂的组成包括。
A.控释膜层B.黏胶层C.防护层D.背衬层答案[BCD]4、经皮吸收给药的特点有。
药物透皮给药系统讲义
保护层
保护层的作用是指防止胶黏层的粘连,使用 前撕去使释放药物。
三、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
经皮给药系统
根据药物的pKa值,通过改变经皮给药系统的处方组 成,调节经皮给药系统介质的pH,或选用与离子型药物 电荷相反的物质作为介质或载体形成电中性的离子对, 增加非离子型的比例,提高药物在角质层的渗透。此 外,也可在处方中使用透皮吸收促进剂提高药物的皮肤 通透性,促进经皮吸收。
⑤适用于婴儿、老人或因呕吐不宜口服 药物以及长期用药的病人。
第二节 药物的经皮转运及影响因素
药物经皮转运途径 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
一、药物的经皮转运途径
1、透过角质层和表皮进入真皮,扩散到毛细血 管,转移到体循环,是药物透过皮肤吸收主要 途径。
2、通过毛囊、皮脂腺和汗腺等附属器官吸收。 对于离子型药物及水溶性大分子 ,是主要的吸 收途径
三、经皮给药系统的组成及材料 背衬层 主体部分
骨架材料 控释膜材料 压敏胶
保护层
背衬层 无渗透性背衬层在系统中发挥一定强 度的支撑作用,保护系统免受外界物质侵 入,防止药物流失或皮肤水分蒸发,以提 高药物渗透。
常用透明或有色的铝箔、聚丙烯、聚 乙烯类、聚对苯二甲酸二乙酯(PET)等 材料,也经常采用这些材料的复合膜。
(一)膜控释型
膜控释型TDDS(membrane-moderated type TDDS)主要由背衬层、药物贮库、控释膜、粘胶 层和防粘层五部分组成。
在此系统中,药物贮库黏附在背衬层上,另一 面覆盖控释膜,贮库中药物分子通过控释膜释放。
控释膜的外层涂有压敏胶,以帮助贴片粘附于皮 肤。压敏胶中也可加入药物作为负荷剂量,使药 物能够较快达到治疗的血药水平。
药剂学第十九章药物的新剂型第4节透皮治疗系统
2024/1/1
药剂学
22
体积”,故对水蒸气、气体及药物有良 好的通透性。
2024/1/1
药剂学
7
2.丙烯酸酯压敏胶
• (Acrylic PAS) 丙烯酸酯压敏胶具有良 好的耐候性、耐热性、耐光性,性质稳 定,无色透明,无公害。
2024/1/1
药剂学
8
3.聚异丁烯压敏胶
• (Polyisobutylene PSA) 聚异丁烯为具 有粘性的一类人工合成橡胶。本品非常 稳定,耐候性、耐热性及抗老化性良好。
一、概述
• 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TDDS)又称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el therapeatic systems, TTS),是指药物从特殊设 计的装置释放,通过完整的皮肤吸收,进入全 身血液系统的控释给药剂型。目前市售的透皮 给药系统就其控释机理而言有两种类型:其一 是给药装置控制药物释放到皮肤的速度,其二 是皮肤控制吸收速度。
2024起/1/1 释放速度的剧烈增药加剂学,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2
贴剂的主要结构与分类
• 1.液态填装及密封袋多层结构(liquid form-fill and seal system)
• 2.有限速膜的固体多层结构
• 3.以压敏胶为贮库的整体单层结构 (monolithic system, drug-in adhesive system)
液体石蜡及 聚异丁烯骨
架
肉色聚酯
液体石蜡-微 粉硅胶-聚异
丁烯
透明的聚 酯聚乙烯
复合膜
乙醇
聚酯
乙烯/醋酸乙
烯共聚物 药剂学
矿物油浸 润的多孔
聚丙烯
《药剂学Ⅱ》课件6经皮给药系统
• 经皮给药的发展
– 膏药
古代中国
– “狗皮膏药”
– 1974,东莨菪碱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scop, 晕车贴) -里程碑
– 1981,硝酸甘油贴剂的上市
– 最近三十年的著名品种
• 东莨菪碱贴剂
• 硝酸甘油贴剂
• 可乐定贴剂
• 芬太尼
• 睾酮
• 烟碱(戒烟贴)
5
其他3%
缓控释制剂 13%
– 作用
• 离子导入 • 电渗析 • 电流诱导
– 特点
• 离子型和大分子药物 • 精确调节电流控制释药速度 • 需要特殊装置
30
31
32
• 镇痛泵
– IONSYS ™ – 芬太尼
• 影响离子导入有效性的因素
– 药物的解离性质 – 药物浓度 – 介质pH值 – 电流
34
• 电致孔导入法(Electroporation)
经皮给药系统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内容
• 概述 • 经皮制剂的分类 • 经皮制剂的吸收 • 经皮吸收促进剂 • 促进经皮吸收的新技术 • 经皮制剂的设计 • 经皮制剂的制备 • 经皮制剂的质量评价
2
概述
• 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TDDS)
42
• 微针法(microneedles)
– 是一种新型的经皮给药方式,以铬沉积于硅 片上,应用氟/氧化学为基础的控制等离子体 进行深度蚀刻而成的一种微细针簇,足够穿 透皮肤角质层,但又不足以触及神经,所以 不会有疼痛感觉
43
• 生物可降解微针
– 羧甲基纤维素钠 – PLGA – 海藻酸钠 – PVP/PVA
第二十一章 透皮给药系统-(1)——【药剂学】
warm
cold
19
20
二、药物经皮吸收途径
经表皮途径(transepidermal route):透过角质层和活性 表皮,进入真皮,扩散到毛细血管进入体循环的吸收途径。
经附属器途径(appendageal route):通过毛囊、皮脂腺和 汗腺等附属器吸收。
43
影响离子导入有效性的因素:
• 药物的解离性质:药物的导电性能越好,导入的效果越 好。
• 药物的浓度:药物的浓度高,导入的药量增多。
• 介质的pH值。
• 电流:离子型药物的透过速度应与电流强度成正比。
44 2、超声导入技术(sonophorsis)
• 超声导入技术利用具有高能量和高穿透率的超声波促进药物经 皮透过的技术。
超声波改变皮肤角质层结构
• 在超声波的作用下角质层中的脂质结构重新排列形成 空洞。
通过皮肤的附属器产生药物的传递透过通道
• 在超声波的放射压和超微束作用下形成药物的传递通 道。
47
3、微针导入技术
• 微针导入技术通过微针的穿刺作用在皮肤角质层上形成直径为 微米级的空洞,实现药物导入。
48
3、微针导入技术
(二)药物理化性质
分配系数与溶解度:
• 脂溶性适宜的药物易通过角质层 • 活性表皮是水性组织,脂溶性太大的药物难以分贝进
入活性表皮。 • 经皮吸收的药物需有适宜的油水分配系数,最好在水
相和油相中均有较大溶解度。
29
(二)药物理化性质
分子大小与形状 :
• 分子量>500的药物较难透过角质层(例如:芬太尼: 334.6;硝酸甘油:227.09)
第八章-透皮给药制剂.上课讲义
粘胶分散型TDDS示意图
13
(三)骨架扩散型
药物均匀分散或溶解在疏水性或亲水性的聚合物骨架 中,然后分剂量成固定面积大小及一定厚度的药膜, 与压敏胶层、背衬层、及防粘层复合即成为骨架扩散 型TDDS,也可以在复合后再行分割。
14
(四)微贮库型
微贮库型TDDS的兼有膜控释型和骨架扩散型的特点。
理想的透皮吸收促进剂应对皮肤无损害或刺 激、无药理活性、无过敏性、理化性质稳定、 与药物及材料有良好的相容性、无反应性、 起效快以及作用时间长。
20
1、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自身可以渗入皮肤并可能与皮肤 成分相互作用,改变皮肤透过性质。
非离子型主要增加角质层类脂流动性,刺激 性小,透过促进效果也最差,可能是由于临 界胶团浓度(CMC)较低,药物容易被增溶在 胶束中而较少释放有关。
5 熔点与热力活度
❖ 熔点高的药物和水溶性或亲水性的药物,在角质层 的透过速率较低。
❖ 药物透皮吸收的速度依赖于药物热力学活度,其活 度在饱和状态下最大。
19
二、TDDS中常用的透皮吸收促进剂
透皮吸收促进剂是指能够渗透进入皮肤,降 低药物通过皮肤的阻力、降低皮肤的屏障功 能,加速药物穿透皮肤的物质。
2.真皮:真皮位于表皮和皮下脂肪组织之间。皮肤附属器 (毛囊、汗腺、皮脂腺)存在于其中。真皮之中还存在着丰富 的毛细血管网,透皮贴剂的主要吸收部位在真皮。
3.皮肤附属器: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囊、汗腺、皮脂腺,为透 皮吸收的重要途径。
4.皮下组织:皮下组织是一种脂肪组织,主要成分为6种脂 肪酸:肉豆蔻酸、油酸、硬脂酸、亚麻二烯酸和十六碳烯酸。 皮下组织可作为脂溶性药物的贮库。
11
(一)膜控释型
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课件 透皮治疗系统
第四节 透皮治疗系统(TTS)
一、概述
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TDDS)又称为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el therapeatic systems, TTS)是指药物从特殊设计 的装置释放出来,通过完整的皮肤吸收,进入 全身血液系统的控释给药新剂型。 就控释机理而言,目前市售的TTS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由给药装置控制药物释放到皮肤的速度, 另一种是由皮肤控制药物的吸收速度。
Carrier foil (铝箔衬层) Adhesive layer with controlled release of active substance (含药物的聚合物控释膜黏和层) Drug in adhesive system(药物在黏和层内)
贴剂的主要结构与分类
a.液态填装及密封袋多层结构(liquid form-fill and seal system) b.有限速膜的固体多层结构 c.以压敏胶为贮库的整体单层结构 (monolithic system, drug-in adhesive system) d.外周环状胶粘层多层结构骨架扩散型
2.丙烯酸酯压敏胶(Acrylic PAS)
• 丙烯酸酯压敏胶具有良好的耐候 性、耐热性、耐光性,性质稳定, 无色透明。
3.聚异丁烯压敏胶
• 聚异丁烯(Polyisobutylene PSA) 为具有粘性的一类人工合成橡胶。 本品非常稳定,耐热性及抗老化性 良好。
(二)骨架、贮库和其它构件材料
1. 硅酮压敏胶(Silicone PSA)
• 硅酮压敏胶为无结晶固体,无熔点,有耐 寒、耐热性(在-73℃~250℃间稳定)及耐 化学性,电绝缘性优良,具有良好的柔性, 软化点接近皮肤温度,贴于皮肤后变软并 粘贴于皮肤,经30分钟后具有足够粘附力。 在其网状结构中有可供分子扩散的“自由 体积”,故对水蒸气、气体及药物有良好 的通透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高熔点药物的透皮速度小,宜选择低熔点的药物。 ✓ 药物的溶解度应适宜,通常药物在油及水中的溶解度
均应大于1mg/ml,且油水分配系数适中。药物分子 量应小于1000。
二、经皮给药系统的类型
✓ 膜控释型 ✓ 骨架型
➢ 黏胶型骨架系统 ➢ 均质骨架系统 ➢ 微孔骨架系统 ✓ 微贮库型
三、经皮给药系统的组成及材料 背衬层 主体部分
➢ 骨架材料 ➢ 控释膜材料 ➢ 压敏胶
保护层
背衬层 无渗透性背衬层在系统中发挥一定强 度的支撑作用,保护系统免受外界物质侵 入,防止药物流失或皮肤水分蒸发,以提 高药物渗透。
常用透明或有色的铝箔、聚丙烯、聚 乙烯类、聚对苯二甲酸二乙酯(PET)等 材料,也经常采用这些材料的复合膜。
经皮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 周广芬
第一节 概述
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TDDS)又称经皮传递系统。系指药物 以一定的速率透过皮肤,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全 身血液循环(体循环)并达到有效治疗浓度,最 终产生疗效的一类系统。
广义上,经皮给药系统包括软膏、硬膏、贴剂以 及凝胶剂、涂剂和气雾剂。通常情况下,TDS专 指起全身治疗作用的透皮吸收贴剂,国内称之为 贴片。
第三节 经皮给药系统的设计与生产 药物的选择 经皮给药系统的类型 经皮给药系统的组成及材料 经皮给药系统的制备工艺
一、经皮给药系统药物的选择
✓ 经皮给药系统具有缓释和控释的特点,适合于一些生 物半衰期短、治疗指数小的药物。
✓ 大部分药物通过皮肤的渗透性低,只适合于剂量小、 药理作用强的药物。
二、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 皮肤的生理构造 药物的理化性质 经皮给药系统
三、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
皮肤的生理构造
✓ 应用部位 ✓ 病变皮肤 ✓ 皮肤的温度 ✓ 皮肤的水合程度 ✓ “贮库”效应
三、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 药物的理化性质
✓ 分子大小:小于1000 ✓ 脂溶性及分配系数:油低的易透过皮肤
(四)微孔骨架系统
此系统由背衬材料、含药微孔骨架、压敏胶 层、保护层组成,基本结构是一个内浸药物的 多孔性骨架材料。
微孔骨架的材料可以是聚氨、聚氯乙烯、聚 砜、聚碳酸酯、PVA、纤维酯类、环氧树脂、 交联PVP等。
(五)微贮库型
微贮库型TDDS(microreservoir-type TDDS) 兼具膜控制型和骨架型的特点。其一般制备方 法是先把药物分散在水溶性聚合物(如PEG) 的水溶液中,再将该混悬液均匀分散在疏水性 聚合物中,在高切变机械力下,使之形成微小 的球形液滴,然后迅速交联疏水聚合物分子使 之成为稳定的包含有球型液滴药库的分散系统, 将此系统制成一定面积及厚度的药膜,置于粘 胶层中心,加防粘层即得。
(二)粘胶分散型
粘胶分散型TDDS(adhesive dispersion type TDDS)的药库层及控释层均由压敏胶组成,药 物分散或溶解在压敏胶中成为药物贮库,均匀 涂布在背衬层上。药物的释放也由压敏胶控制。
(三)均质骨架系统
此系统中固体药物均匀分散在亲水性或疏水性 聚合物骨架中,然后将这种含药聚合物模塑成 一个具有一定表面积和厚度的含药圆片,把这 种含药的聚合物圆片粘贴到一个药物不透性的 塑料背衬及闭合性铝箔上。构成给药系统
⑤适用于婴儿、老人或因呕吐不宜口服 药物以及长期用药的病人。
第二节 药物的经皮转运及影响因素
药物经皮转运途径 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
一、药物的经皮转运途径
1、透过角质层和表皮进入真皮,扩散到毛细血 管,转移到体循环,是药物透过皮肤吸收主要 途径。
2、通过毛囊、皮脂腺和汗腺等附属器官吸收。 对于离子型药物及水溶性大分子 ,是主要的吸 收途径
三、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
经皮给药系统
根据药物的pKa值,通过改变经皮给药系统的处方组 成,调节经皮给药系统介质的pH,或选用与离子型药物 电荷相反的物质作为介质或载体形成电中性的离子对, 增加非离子型的比例,提高药物在角质层的渗透。此 外,也可在处方中使用透皮吸收促进剂提高药物的皮肤 通透性,促进经皮吸收。
(一)膜控释型
膜控释型TDDS(membrane-moderated type TDDS)主要由背衬层、药物贮库、控释膜、粘胶 层和防粘层五部分组成。
在此系统中,药物贮库黏附在背衬层上,另一 面覆盖控释膜,贮库中药物分子通过控释膜释放。
控释膜的外层涂有压敏胶,以帮助贴片粘附于皮 肤。压敏胶中也可加入药物作为负荷剂量,使药 物能够较快达到治疗的血药水平。
用于均质膜的主要是硅橡胶、乙烯-醋酸乙烯 共聚物;用于微孔膜的主要是聚丙烯。
压敏胶
压敏胶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PSA)是指那些在 轻微压力下即可实现粘贴同时又容易剥离的一类胶粘材料。起 着保证释药面与皮肤紧密接触以及兼作药物贮库或载体材料。
良好的压敏胶必须满足: 初粘力<粘合力<内聚力<粘基力。 常用常用的压敏胶材料包括聚硅氧烷压敏胶、丙烯酸类压敏 胶、聚异丁烯压敏胶。
一、TDDS 的特点
优点:
①可避免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首过效 应及胃肠灭活;
②可维持恒定的最佳血药浓度或生理效 应,减少胃肠给药的副作用;
③延长有效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
一、TDDS 的发展与特点
优点:
④通过改变给药面积调节给药剂量,减 少个体差异,且患者可以自主用药,也 可以随时停止用药。
保护层
保护层的作用是指防止胶黏层的粘连,使用 前撕去使释放药物。
主体部分
药库与骨架系统 控释膜 黏胶层
药库与骨架系统
骨架材料的作用是贮存药物和控制药物释放。
常用材料中,水不溶性聚合物有硅橡胶、乙 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异丁烯、醋酸纤维素等。 亲水性聚合物包括天然的多糖类化合物如梧桐 胶、海藻酸;合成聚合物如聚丙酰胺、聚乙烯 醇等。
控释材料
控释膜分为均质膜与微孔膜两种。控释膜控 制药物的释放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