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章节测试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章节测试卷(含word答案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章节测试卷(含word答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a5946bed4028915f804dc2db.png)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章节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B.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氧元素参加C.氧化反应一定先于还原反应D.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也可能同时发生还原反应2.下列物质:①氯水②氯化氢气体③盐酸④融熔氯化钠⑤氯酸钾溶液⑥四氯化碳,其中不含氯离子的是()A.①②③B.②④⑥C.②⑤⑥D.③④⑤3.下列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正确的是()A. AB. BC. CD. D4.已知反应:①Cl2+2KI═2KCl+I2②KClO3+6HCl═3Cl2↑+KCl+3H2O③2KIO3+Cl2═I2+2KCl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三个反应都有单质生成,所以都是置换反应B.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为KIO3>KClO3>Cl2>I2C.反应②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D.③中1 mol还原剂反应则氧化剂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5.下列有关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正确组合为()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6.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分散系的稳定性:溶液>胶体>浊液B.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溶液>胶体>浊液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几纳米或几十纳米的分散系是胶体D.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将悬浊液中的分散质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7.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仅甲在自然界主要以游离态存在;丙盐的水溶液不能用丁制的容器盛放;丁与乙盐的水溶液不反应。
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可能是()A.甲乙丙丁B.丁乙丙甲C.丙乙丁甲D.乙丁丙甲8.下列带括号的气体在反应中只做氧化剂的是()A. 2F2(g)+2H2O===4HF+O2B. SO2(g)+I2+2H2O===H2SO4+2HIC. H2S(g)+Br2===2HBr+S↓D. 3NO2(g)+H2O===2HNO3+NO9.在给定的四种溶液中加入以下各种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 pH<7的溶液:Cu2+Na+Mg2+B.滴加酚酞溶液显红色的溶液:Fe3+Cl-C.所含溶质为NaOH的溶液:K+H+D.在碱性溶液:K+Br- Ba2+10.已知氢氧化铁胶体和碘化银胶体混合后,出现了氢氧化铁沉淀和碘化银沉淀,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①碘化银胶体中的胶粒与氢氧化铁胶体中的胶粒所带电荷相反②该实验说明了这两种胶体是带电的③在这两种胶体中分别加入蔗糖也可以生成沉淀④生成的沉淀不能透过滤纸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11.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胶体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易产生沉淀;溶液均一、稳定,静置后不产生沉淀B.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与溶液、悬浊液区分C.光线通过时,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无丁达尔效应D.只有胶状的物质如胶水、果冻类的才能称为胶体12.实验室里利用以下反应制取少量氮气:NaNO2+NH4Cl===NaCl+N2↑+2H2O。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检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检测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bb5739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a4.png)
第一章检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菜谱中记载:河虾不宜与西红柿同食。
主要原因是河虾中含有+5价的砷,西红柿中含有比较多的维生素C,两者同食时会生成有毒的+3价砷。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在该反应中维生素C做催化剂B.由上述信息可推知砒霜中含有的砷显+3价C.因为河虾中含有砷元素,所以不能食用D.上述反应中维生素C做氧化剂解析:河虾与西红柿同食时,河虾中+5价的砷被西红柿中的维生素C还原为+3价砷,表现出维生素C的还原性,同时推断含砷化合物的毒性是由+3价砷造成的。
2.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非金属氧化物分为不同的类别。
例如,从某种意义上SO2、CO2等可以归为一类,则下列氧化物中与它们同属一类的是( A ) A.SO3B.NOC.CO D.H2O解析:SO2、CO2、SO3都是酸性氧化物,属非电解质,NO、CO都是不成盐氧化物,H2O是电解质,故选A。
3.下列不是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B )A.都比较稳定,密封放置不产生沉淀B.都有丁达尔效应C.加入NaOH溶液都可产生沉淀D.分散质微粒均可透过滤纸解析:Fe(OH)3胶体是均一、较稳定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加入NaOH 溶液能聚沉生成沉淀,分散质微粒可透过滤纸;MgCl2溶液也是均一、稳定的分散系,但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加入NaOH生成Mg(OH)2沉淀,分散质微粒可透过滤纸,故选B。
4.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D )A.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Cl-、Na+、MnO-4、SO2-4B.能使pH试纸变深蓝色的溶液:Na+、NH+4、K+、CO2-3C.碱性溶液中:K+、Ba2+、HCO-3、Cl-D.常温下碱性的溶液中:K+、Ba2+、Cl-、NO-3解析:MnO-4为紫色,A项错误;pH试纸变深蓝色的溶液显碱性,OH-与NH+4反应生成NH3·H2O,B项错误;碱性溶液中OH-与HCO-3反应生成的CO2-3再与Ba2+反应生成BaCO3沉淀,C项错误;碱性溶液中K+、Ba2+、Cl-、NO-3能大量共存,D项正确。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1c7ebde8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22.png)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一、单选题(共14小题)1.下列反应中,氯元素被氧化的是( )A. 2KClO32KCl+3O2↑B. 2P+5Cl22PCl5C. MnO2+4HCl(浓)===MnCl2+2H2O+Cl2↑D. H2+Cl22HCl2.下列物质溶于水,其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 NaHCO3===Na++H++CO B. (NH4)2SO4===NH+SO C. NH4Cl===NH+Cl-D. Ba(OH)3===Ba2++OH3.在下列无色透明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A. Al3+、Na+、Cl﹣、OH﹣B. Fe2+、Mg2+、、Cl﹣C. K+、Na+、、OH﹣D. Na+、Ba2+、、OH﹣4.关于H2→H2O,CO→CO2,Mg→MgO三种物质的转化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B.都能通过置换反应实现C.都能通过与单质反应实现D.变化前后元素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H+、Cl-、Na+、Fe2+B.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中可能含有Cl-、K+、Na+、NOC.取少量某溶液,向其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通过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可证明该溶液中是否含有SOD. H++OH-===H2O可描述所有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6.如下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
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A.选项AB.选项BC.选项CD.选项D7.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含等物质的量的硫酸亚铁和硫酸铁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36~55 nm的磁流体。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B.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所得的分散系中分散质为氧化铁D.所得分散系为胶体,且胶粒直径即为氢氧化铁分子直径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aSO4难溶于水,其水溶液导电能力极弱,所以硫酸钡是弱电解质B. CO2溶于水得到的溶液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C.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D.导电能力强的溶液一定是强电解质溶液9.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有氯化钠溶液、水等B.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10 nmC.可吸入颗粒(例如硅酸盐粉尘)形成气溶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更大D.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丁达尔效应10.关于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散质粒子都能透过滤纸B.都具有丁达尔效应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相同D.它们的稳定性相同11.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2−A.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有SO42−B.向某溶液中加入C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存在CO3C.某无色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D.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12.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必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B.氧化反应的本质是得电子C.原子得到电子后,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升高D.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13.将20 mL 0.5 mol•L﹣1K2SO3溶液逐滴加入到20 mL 0.2 mol•L﹣1硫酸酸化的紫色KMnO4溶液中,溶液恰好变为无色,则Mn元素在产物中的存在形态是()A. MnB. Mn2+C. Mn2O3D. K2MnO414.在水溶液中,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2−A. BaCl2===Ba2++Cl-B. Na2CO3===2Na++CO3C. MgCl2===Mg2++2Cl-D. Ba(OH)2===Ba2++2OH-二、非选择题(共6题)15.某小组同学为探究H2O2、H2SO3、Br2氧化性强弱,设计如下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装置的气密性已检验)。
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8a7419a8956bec0975e3ca.png)
下列物质中有可能提高化合物A水溶液稳定性的是。
A.醋酸钠 B.醋酸 C.Fe(NO3)3D.KOH
(2)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研究温度对化合物A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3)下图表示足量 Fe粉还原KNO3溶液过程中,测出的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pH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部分副反应产物曲线略去)。请根据图中信息写出t1时刻前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下列方法中,不能用来区分NaNO2和NaCl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测定这两种溶液的pH
B.分别在两种溶液中滴加甲基橙
C.在酸性条件下加入KI—淀粉溶液来区别
D.用AgNO3和HNO3两种试剂来区别
(2)某同学把新制的氯水加到NaNO2溶液中,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16.已知铜在常温下能被稀硝酸溶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3Cu+8HNO3=3Cu(NO3)2+2NO↑+4H2O。
(1)用双线桥法分析上述反应(只需标出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
(2)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____;
A.①③为置换反应
B.①②③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C.三个反应的反应物中硅元素化合价均升高
D.②为化合反应
8.有关下列三个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2H2S+SO2=3S↓+2H2O
②S+2H2SO4(浓)3SO2↑+2H2O
③3S+6KOH2K2S+K2SO3+3H2O
A.反应①说明SO2能与酸反应,具有碱性氧化物的性质
C.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OH-= +H2O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c14ec9e01f69e3142329407.png)
高中化学学习资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90 分钟, 100 分 )一、选择题 (每题 3 分,共 60 分,每题有 1 个或 2 个选项吻合题意)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纯净物必然由分子组成B.由同种分子组成的物质必然是纯净物C.混杂物必然是由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答案】B【点拨】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组成的,如金刚石由碳原子直接组成, A 错。
由同种O2和O3,C错。
氧化物的定义是由两种元素组元素的不同样单质组成的物质也是混杂物,如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有些含氧的物质,如H2SO4不是氧化物, D 错。
2. (2009 -2010 豫南七校期末)用以下列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看法之间的隶属或包括关系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X Y Z例氧化物化合物纯净物A含氧酸酸化合物B溶液分别系混杂物C强电解质电解质化合物D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D 项错误。
【解析】有的离子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的不是,故【答案】D3.以下物质的分类合理的是()A .氧化物: CO2、 NO 、 SO2、 H2OB.碱: NaOH 、 KOH 、 Ba(OH) 2、Na2CO3C.铵盐: NH 4Cl、 NH 4NO 3、 (NH 4)2SO4、 NH 3·H 2OD.碱性氧化物:Na2O、 CaO、 Mn 2O7、 Al 2O3【答案】A【点拨】 B 中的 Na2CO3虽俗名纯碱,其水溶液呈碱性,但它属于盐。
C 中的 NH 3·H2O 为碱。
D 中的 Mn 2O7为酸性氧化物,而 Al 2O3为两性氧化物。
4.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与胶体B.生石灰与水混杂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C.O3是由 3 个氧原子组成的化合物D. CuSO4·5H 2O 是一种混杂物【答案】A【点拨】 B 项:CaO+H 2O===Ca(OH) 2,属化学变化; C 项:O3为单质;D 项:CuSO4·5H2O 为结晶水合物,属于化合物。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检测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4d3eb96f1aff00bed51ec4.png)
《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Ba2+、Fe3+、OH﹣、Cl﹣B.Mg2+、Na+、Cl﹣、SO42﹣C.NH4+、Ba2+、NO3﹣、OH﹣D.H+、K+、NO3﹣、CO32﹣2.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铜的锈蚀B.碘的升华C.煤的干馏D.粮食酿酒3.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1.0 mol·L-1KNO3溶液:H+、Fe2+、Br-、SO42-B.使pH试纸显蓝色的溶液:K+、Na+、S2-、SO32-C.水电离的c(H+)=1×10-12 mol·L-1的溶液:Na+、Fe2+、Cl-、NO3-D.与铝反应生成H2的溶液:K+、Mg2+、Cl-、NO3-4.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A.热化学反应方程式:NaOH(aq)+HF(aq)=NaF(aq)+H2O(l)△H=-57.3kJ·mol-1B.用碳电极电解CuSO4溶液离子反应方程式:2Cu2++2H2O2Cu↓+O2↑+4H+C.用电子式表示H2O中化学键形成过程:H2+O→H:O:HD.过量的CO2通入NaAlO2溶液的化学方程式:2NaAlO2+CO2+3H2O=Al(OH)3↓+Na2CO35.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①酒精②食盐③石墨④甲烷⑤红糖⑥水⑦一氧化碳⑧石灰石⑨乙烯⑩醋酸A.①②④⑤⑨B.①④⑤⑨⑩C.①③④⑤⑦⑧⑨⑩D.①④⑤⑥⑩6.下列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是同一种物质的是A.Br2+2NaOH=NaBr+NaBrO+H2O B.2FeCl3+Cu = 2FeCl2+ CuCl2C.SO2+H2O2= H2SO4D.Br2+2NaI= 2NaBr+I27.已知反应2X-+Z2===2Z-+X2,2W-+X2===2X-+W2能从左向右进行,则反应: W2+2Z-===Z2+2W-进行的方向是A.从左向右B.从右向左C.不能进行D.无法判断8.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0.1 mol·L-1 H2SO4溶液:Na+、Ba2+、NO3-、Cl-B.c(H+)=0.1 mol·L-1的溶液:Mg2+、K+、SO42-、Cl-C .与 Zn 反应放出 H 2 的溶液:H +、K +、NO 3- 、CO 32-D .0.1 mol·L -1NaOH 溶液:Ca 2+、Na +、SO 42- 、HCO 3- 9.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 .AB .BC .CD .D10.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在+-c(H )c(OH )=106mol/L 的溶液中Al 3+、NH 4+、Cl -、SO 42- B .由水电离的的c(H +)=10-13mol/L 溶液中Ca 2+、K +、Cl -、HCO 3- C .pH=1的溶液中:Fe 2+、Na +、SO 42-、NO 3- D .使酚酞呈红色的溶液;Mg 2+、ClO -、AlO 2-、Na +11.根据下列事实,判断离子的氧化性顺序为①A+B 2+=A 2++B ;②D+2H 2O=D(OH)2+H 2↑;③以B 、E 为电极与E 的盐溶液组成原电池,电极反应为:E 2++2e -=E ,B-2e -=B 2+ ( ) A .D 2+>A 2+>B 2+>E 2+ B .D 2+>E 2+>A 2+>B 2+ C .E 2+>B 2+>A 2+>D 2+D .A 2+>B 2+>D 2+>E 2+12.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A .澄清透明的溶液中:Cu 2+ 、4NH 、2-4SO 、Cl -B .能使石蕊溶液变蓝的溶液中:Fe 2+ 、K + 、-3NO 、2-4SO C .c (Ba 2+ )=1.0mol·L -1的溶液中:Na + 、K + 、S 2- 、2-4SOD .c (H + )=0.1mol·L -1的溶液中:Na + 、Ba 2+ 、I - 、-3NO 13.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①242H SO 23243Fe Fe O Fe (SO )O →→点燃②NaOH 22323HClSiO Na SiO H SiO −−→→−−−③NaOH32AlCl Al NaAlO −−−→−−−→电解 ④22O H O2Na Na O NaOH 点燃→→ ⑤2H O O 2224SO H SO H SO 23→→A .①⑤B .②③C .②⑤D .③④二、实验题14.在常温下,Fe 与水并不起反应,但在高温下,Fe 与水蒸气可发生反应。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8bce18b7336c1eb91b375db6.png)
阴离子符号
物质的量浓度/(mol·L-1)
____
_______
____
______
(3)试确定K+是否存在:____(填“是”或“否”)。浓度最低为__(若第一空为否,此空不填)。
20.某溶液A中可能含有NO 、CO 、SO 、NH 、Al3+、Fe3+中的几种离子,且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现取100 mL该溶液A进行如下实验:
A. 在反应中体现了还原性
B.反应中氧化剂只有
C.上述化学反应中每转移1mol ,生成 11.2L(标况)
D.已知 与足量NaOH反应生成 ,则 为三元酸
9.如图是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元素的循环过程中既有硫的还原也有硫的氧化
B.硫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
C.过程②宜在土壤的缺氧区实现
A.PbO2与浓盐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氯气
B.PbO2可常用作铅蓄电池的正极材料
C.若Pb3O4可看作是一种盐,则其化学式可表示为:Pb2PbO4
D.Pb3O4可与硝酸反应,反应产物为水、Pb(NO3)2和Pb(NO3)4
二、填空题(共8题)
16.(1)下图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名称是_______。(选填“交叉分类法”或“树状分类法)
(2)以K、Na、H、O、S、N中任意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按相同类别分别将化学式填在下表中②、④、⑥后面。
物质类别
酸
碱
盐
非金属单质
氢化物
化学式
①H2SO4
②____
③NaOH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测试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adae84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46.png)
第一章测评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2024·福建莆田高一检测)科学家发现了全硼富勒烯B40团簇(如图结构),它在储氢储锂、半导体、超导、绿色催化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B40属于()A.单质B.化合物C.有机物D.氧化物2.(2024·河南郑州高一检测)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荷塘月色》中所描绘的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缕缕光束的美景与胶体性质有关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C.“钢铁的锈蚀,食物的腐败”都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有丁达尔效应3.(2024·吉林白城高一检测)下列物质间能发生离子反应的是()①石灰石和盐酸②SO2和NaOH溶液③KNO3和NaCl溶液④铜和氯气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4.(2024·贵州毕节高一检测)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下列物质对应的分类标准正确的是()5.(2024·甘肃天水高一检测)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A.酒精B.金属铜C.液态氯化氢D.熔融氯化钾6.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A.铁与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B.向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OH-+CO2HC O3-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S O42-BaSO4↓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 O32-+2H+H2O+CO2↑7.(2024·河南郑州检测)化工原料氰化钠(NaCN)有剧毒,一旦进入城市排水系统,后果不堪设想。
下列物质能对泄漏的少量氰化钠做无害化处理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B.氯化钠溶液C.双氧水D.铁粉8.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OH-有沉淀产生,加入H+有气体放出的是()A.Na+、Cu2+、Cl-、S O42-B.Fe3+、K+、S O42-、N O3-C.Na+、C O32-、OH-、N O3-D.Na+、Ca2+、Cl-、HC O3-9.(2024·云南曲靖检测)将H2S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FeCl3、FeCl2、CuCl2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回收S,其物质转化如图所示。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07e31705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06.png)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是能给出质子(+H )的都是酸,凡是能结合质子的都是碱。
依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物质中既可看作酸又可看作碱的是 A .24H SOB .KOHC .2COD .43NH HCO2.已知反应:①22224I SO 2H O=H SO 2HI +++,①2232FeCl Cl =2FeCl +,①3222FeCl +2HI=2FeCl +2HCl+I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氧化性:22Cl >IB .还原性:2HI>FeClC .反应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①1D .反应①中被氧化的元素与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之比为56①1273.已知氯酸钠(3NaClO )与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2NaClO +6HCl()=NaCl+3Cl +3H O 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每生成3分子2Cl ,转移6个电子B .3NaClO 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C .还原性:2Cl >HClD .参与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①6 4.下列离子组在指定条件下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含有大量2+Ba 的溶液:++2--43NH Na CO I 、、、B .使石蕊变红色的溶液中:--+2-34NO Cl K SO 、、、C .加入2Na O 固体的溶液中:2+2+--3Ba Mg NO Cl 、、、D .无色澄清溶液中:+3+2-2+4K Fe SO Mg 、、、5.由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A 将U 形管内的氢氧化铁胶体通电 阴极红褐色变深 氢氧化铁胶体带正电B 用电流计测室温下稀硝酸和3SO 水溶液的导电性都能导电硝酸和3SO 都是电解质C 用熔融态的3AlCl 做导电实验几乎不能导电3AlCl 不是由离子构成的D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将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中一定含有23COA .AB .BC .CD .D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①227Na O MgO Mn O 、、均属于碱性氧化物①已知氧化铝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则氧化铝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 ①海水、空气、胆矾、盐酸均为混合物 ①苏打、碱石灰、醋酸、小苏打均为电解质①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①熔融的电解质都能导电 A .①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D .①①①7.下列判断合理的是A .硫酸、烧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B .Na 2O 、Fe 2O 3、Al 2O 3属于碱性氧化物C .CO 2、SO 2、NO 2、NO 都能和碱溶液发生反应,因此它们都属于酸性氧化物D .两种盐之间相互反应一定生成两种新盐 8.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电泳现象说明胶体带电B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鉴别胶体和溶液C .石膏点豆腐利用了胶体聚沉的原理D .用过滤的方法不能除去胶体中混有的杂质离子9.2NaNO 是食品添加剂,过量摄入2NaNO 对人体健康有害。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测试卷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测试卷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52c5df250c22590103029da9.png)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硫代硫酸钠可用作脱氯剂,已知25.0 mL 0.1 mol·L-1的Na2S2O3溶液恰好把标准状况下112 mL Cl2完全转化为Cl-时,S2O32−转化成()A. S2-B. S2−C.SO32−D.SO42.“纳米技术”广泛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在1~100 nm(纳米)之间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
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①是溶液①是胶体①是浊液①不能透过滤纸①能透过滤纸①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①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D. ①①①3.在8NH3+ 3Cl2===N2+ 6NH4Cl反应中,被氧化的原子与被还原的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8①3B. 1①3C. 3①8D. 3①14.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A. Na2SO4===Na2++B. MgCl2===Mg2++Cl﹣C. HNO3===H++3NO﹣D. Ba(OH)2===Ba2++2OH﹣5.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氯水、氨水均为电解质B. Na2O2为碱性氧化物C. NaOH、NH3·H2O都为可溶性碱D.蛋白质溶液、液氯均属于分散系6.取x g铜镁合金完全溶于浓硝酸中,反应过程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8 960 mL的NO2气体和672mL的N2O4气体(都已折算到标准状态),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为17.02 g。
则x等于()A. 8.64B. 9.20C. 9.00D. 9.447.下列物质混合后,不会发生离子反应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B.碳酸钠溶液和稀硫酸C.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镁溶液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8.如下图所示,离子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可用集合关系表示,正确的是()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9.浊液区别于其他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A.外观浑浊不清B.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滤纸C.不稳定D.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 nm10.已知氢氧化铁胶体和碘化银胶体混合后,出现了氢氧化铁沉淀和碘化银沉淀,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①碘化银胶体中的胶粒与氢氧化铁胶体中的胶粒所带电荷相反①该实验说明了这两种胶体是带电的①在这两种胶体中分别加入蔗糖也可以生成沉淀①生成的沉淀不能透过滤纸A. ①和①B. ①和①C. ①和①D. ①和①11.下列物质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A. NaClB. Al2O3C. N2O3D. SiO212.符合下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A. NaHCO3B. Cu2(OH)2CO3C. NaClD. Na2CO313.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85f289dd3169a4517623a3a1.png)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一、单选题(共15题)1.室温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导电能力最强的是 A .CH 3COOHB .NaClC .HClD .Na 2CO 32.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A .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 B .胶体是澄清透明的C .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 之间D .光束通过胶体时有丁达尔效应3.下列物质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 .HClB .CaOC .CO 2D .BaSO 44.铜器久置于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氧气作用产生“绿锈”,该“绿锈”俗称“铜绿”,又称“孔雀石”(碱式碳酸铜),“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二氧化碳和水。
某同学利用下述系列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
铜①−−−−→铜绿②−−−−→ 甲③−−−−→Cu(OH)2④−−−−→ 乙2⑤H −−→ Cu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铜绿属于碱B .乙为氧化铜C .④为分解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D .④为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5.分类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A .2CO 、3SO 、25P O 均属于酸性氧化物B .碱性氧化物不能发生化合反应C .酸、碱、盐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D .物质、分散系、胶体从属关系如图所示6.下列各组概念中,后者属于前者范围的是 A .化合物,单质 B .金属,单质 C .混合物,纯净物D .纯净物,化合物7.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胶体带电荷,而溶液呈电中性B .胶体加入电解质可产生沉淀,而溶液不能C .胶体是一种介稳性的分散系,比溶液稳定D .胶体能够发生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则不能8.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 .KAl(SO 4)2=K ++Al 3++2SO 24-B .Na 2SO 4=2Na ++SO 24-C .H 2SO 4=2H ++SO 24-D .KClO 3=K ++Cl -+3O 2-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金属Na 投入2MgCl 溶液中:22Na Mg 2Na Mg +++=+B .碳酸钙与稀硝酸反应:2322CaCO 2H Ca H O CO +++=++↑C .()243Al SO 溶液和过量的NaOH 溶液反应:()33Al 3OH Al OH +-+=↓D .过量的Fe 和稀硝酸反应:332Fe 4H NO Fe NO 2H O +-+++=+↑+10.某容器中发生一个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存在Fe 2+、-3NO 、Fe 3+、+4NH 、H +和H 2O六种粒子,在反应过程中测得Fe 3+、-3NO 的质量分数(w)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中错误的是A .在反应中-3NO 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B .还原性:Fe 2+>+4NH C .该反应中Fe 2+被还原为Fe 3+D .在反应中参加反应的还原剂与氧化剂的个数之比为8:1 11.下列变化必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 .H 2O 2→O 2B .Fe 3+→Fe 2+C .I -→I 2D .HCl→NaCl12.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银与稀3HNO 反应:322Ag 2H NO Ag NO H O +-+++=+↑+B .KI 溶液中滴加少量溴水:I Br I Br --+=+C .钾与水反应:222K 2H O 2K 2OH H +-+=++↑D .2FeI 溶液中通入少量2Cl :232Cl 2Fe 2Fe 2Cl ++-+=+ 13.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A .向酸性KMnO 4溶液中加入双氧水:2MnO 4-+5H 2O 2 +6H +=2Mn 2++5O 2↑+8H 2OB .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 溶液:NH 4+ +OH -=NH 3·H 2O 。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cd7859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aa.png)
9.C
【分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电解质常见物质是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非电解质常见物质是大部分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
【详解】A.生理食盐水是混合物,明矾是纯净物,故A错误;
B.铜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
C.胆矾是结晶水合物、属于纯净物,生铁是铁碳合金、属于混合物,CaCO3是盐、属于电解质,CO2水溶液能导电但离子不是由CO2自身电离,CO2属于非电解质,各物质都符合分类,故C正确;
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反应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和另一种化合物。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下列有关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A.Na的还原性强于金刚石B.另一种化合物是NaCl
C.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可以透过半透膜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B.二氧化碳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过量,生成白色沉淀,故离子方程式为:Ca2++2OH-+CO2=CaCO3↓+H2O,B正确;
C.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而不是氯化铁,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C错误;
D.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是沉淀不能拆,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OH-+2H++Ba2++ =2H2O+BaSO4↓,D错误;
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D.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6.实验室可利用NaCl溶液和AgNO3溶液制备胶体,也可以反应生成沉淀,图中圆的大小代表分散质粒子的相对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散系Ⅰ为溶液
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2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2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d01e08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ed.png)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有机化合物都是从有机体中提炼出来的B. 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性质完全不同C. 所有有机物均含有碳元素D. 所有有机物均含有氢元素【答案】C【解析】解: A、有机物不一定要从有机体中分离出来,如用无机物可制取有机物:CO+ 2H_2\mathop\substack= \!= \!= \!= \!= \!= ^ 催化剂 CH_3OH(甲醇),故 A错误;B、甲烷是有机物,具有可燃性,一氧化碳是无机物,也具有可燃性,故 B错误;C、有机物就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故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故 C正确;D、有些有机物中不含氢元素,如四氯化碳(化学式为 CCl_4)属于有机物,但是不含碳元素,故 D错误.故选 C.2.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A. \ AB. \ BC. \ CD. \ D【答案】D【解析】 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不是碱;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是混合物;烧碱是碱,不是盐,故 A错误;B.酸性氧化物是指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且生成物只能有一种盐和水,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物质生成),CO不能跟碱反应,所以CO不是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C.水不能与酸反应,所以 H_2O不是酸性氧化物,故 C错误;D. KOH是碱,碳酸属于酸,碳酸钠属于盐, SO_3是酸性氧化物,故 D正确;故选 D。
3.下列物质的分类合理的是()A. 酸性氧化物:\ CO_2、\ SiO_2、\ SO_2、\ COB. 碱:烧碱、纯碱、苛性钾、氢氧化钡C. 混合物:盐酸、漂白粉、水煤气、氢氧化铁胶体D. 碱性氧化物:\ Na_2O、\ CaO、\ MgO、\ Mn_2O_7【答案】C【解析】A.CO_2、SO_2、SiO_2、都是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CO和碱和酸都不反应为不成盐氧化物,故 A错误;B.烧碱、苛性钾、氢氧化钡属于碱,纯碱为碳酸钠为盐,故 B错误;C.盐酸是氯化氢气体水溶液、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水煤气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物、氢氧化铁胶体是胶体分散系为混合物,故 C正确;D. Na_2O、 CaO、 MgO属于碱性氧化物, Mn_2O_7是酸性氧化物,故 D错误;4.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 \ H_2Srightleftharpoons 2H^+ + S^2-B. \ NaHCO_3= Na^+ + H^+ + CO_3^2-C. \ NaCl= Na^+ + Cl^-D. \ CH_3COOH= CH_3COO^-+ H^+【答案】C【解析】 A.硫化氢为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 H_2S\rightleftharpoons H^+ + HS^-,故A错误;B.碳酸氢钠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 NaHCO_3= Na^+ + HCO_3^-,故 B错误;C.氯化钠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 NaCl= Na^+ + Cl^-,故 C正确;D.醋酸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 CH_3COOH\rightleftharpoonsCH_3COO^-+ H^+ ,故 D错误;5.下列微粒中,只具有氧化性的是()A. \ SB. \ NaC. \ Fe^2+D. \ Cu^2+【答案】D【解析】解:A、硫元素的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所以有氧化性和还原性,故A错误;B、金属钠的化合价处于最低价态,所以有还原性,故 B错误;C、 Fe^2+ 的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所以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 C错误;D、 Cu^2+ 的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态,所以只有氧化性,故 D正确;故选 D.6. ClO_2是一种高效消毒剂,实验室制备反应为:6NaClO_2+NCl_3+3H_2O=6ClO_2\uparrow +NH_3\uparrow +3NaCl+3NaOH。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各章综合测验含答案解析(含四套,精选最新配套习题)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各章综合测验含答案解析(含四套,精选最新配套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38c5c372cc58bd63086bddd.png)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各章综合测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 1 -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 11 -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 - 23 -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 33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Al2(SO4)32Al3++3S O42-B.AlCl3Al3++C l3-C.Mg(NO3)2Mg+2+2N O3-D.KMnO4K++Mn7++4O2-解析B、C、D三项电离方程式的正确写法分别为AlCl3Al3++3Cl-、Mg(NO3)2Mg2++2N O3-、KMnO4K++Mn O4-。
2.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胶体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易产生沉淀;溶液均一、稳定,静置后不产生沉淀B.胶体粒子的直径较大,可以根据能否透过滤纸将胶体与溶液区分开来C.光线通过时,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溶液则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D.只有胶状物如胶水、果冻类的物质才能称为胶体,较均一、稳定,A错误;胶体与溶液均能透过滤纸,区分胶体与溶液可用丁达尔效应,B错误;胶体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nm的分散系,D错误。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各节及全章检测题(每节1套,全章2套,共5套,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各节及全章检测题(每节1套,全章2套,共5套,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761a6fbe1e650e52ea99a6.png)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基础卷(共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6分,共42分)1.PM2.5是指大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微米)的颗粒物。
下列有关PM2.5的说法错误的是()A.PM2.5的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B.PM2.5在空气中所形成的分散系是气态胶体C.实施绿化工程,可以有效地防治PM2.5污染D.研发电动汽车,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PM2.5污染2.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A.根据硫元素的价态,可将SO2、H2SO3、Na2SO3、NaHSO3分为同一类物质B.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可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C.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可将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D.根据液态分散系的稳定性,可将液态混合物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3.已知:2Na2O2(过氧化钠)+4HCl=4NaCl+2H2O+O2↑。
下列有关物质按照碱、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的顺序分类的是()A.纯碱、胆矾、氧化钠、SO2B.烧碱、氯化钠、生石灰、COC.苛性钠、石灰石、氧化铁、SO3D.熟石灰、小苏打、过氧化钠、SiO24.下列分散系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A.稀豆浆B.澄清石灰水C.空气D.淀粉溶液5.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Fe(OH)3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B.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丁达尔效应C. Fe(OH)3胶体中混有少量FeCl3,可以采取过滤的方法分离D. 在常温下,将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NaOH溶液中可制得Fe(OH)3胶体6. 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碳酸钠可称为碳酸盐、钠盐或者碱式盐B.鸡蛋清、浑浊的河水不可能属于同一类别C.强光束通过Fe(OH)3胶体时发生了显著的化学变化D.直径为10-8m的粒子不一定属于胶体7.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
高中化学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章节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新人教版高中第一册化学试题
![高中化学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章节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新人教版高中第一册化学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cdadd3a833687e21ae45a9d4.png)
章节检测(一) 物质及其变化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各项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2CuSO4·5H2O属于纯净物,而NaCl溶液、盐酸(HCl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C项错误;NaOH 和BaSO4属于电解质,NH3溶于水生成NH3·H2O,NH3·H2O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使溶液导电,故NH3·H2O是电解质,而NH3属于非电解质,D项正确。
2.分类是化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方法,下列对一些物质或化学反应的分类及依据正确的是( B )A.H2SO4是酸,因为H2SO4中含有氢元素B.豆浆是胶体,因为豆浆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C.Na和H2O的反应不是离子反应,因为反应中没有离子参加D.Na在Cl2中燃烧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因为没有得氧或失氧解析:酸是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化合物,A选项错误;离子反应是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Na和H2O的反应虽然没有离子参加,但是有离子生成,所以是离子反应,C选项错误;有电子转移(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Na在Cl2中燃烧是氧化还原反应,D选项错误。
3.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纯净物:碱石灰、盐酸、过氧化氢、无水硫酸铜B.电解质:冰醋酸、烧碱、碳酸钠、冰水混合物C.酸性氧化物:氧化铝、二氧化碳、三氧化硫、二氧化氮D.碱性氧化物:过氧化钠、氧化镁、四氧化三铁、氧化钙解析:盐酸为HCl的水溶液,A错误;酸、碱、盐、水都是电解质,B正确;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C错误;过氧化钠、四氧化三铁均不是碱性氧化物,D错误。
故选B。
4.古诗词充满了艺术魅力,成语、俗语等脍炙人口,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下列诗词、语句中包含的化学反应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B ) A.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B.曾青得铁则化为铜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D.水滴石穿解析:“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此过程中发生碳酸钙受热分解的反应,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Fe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Cu和硫酸亚铁,有离子的参与和生成,属于离子反应,且Cu、Fe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涉及石蜡的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是离子反应,C错误;“水滴石穿”,该过程中存在二氧化碳、水与碳酸钙的反应,不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章节测试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章节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469cdd25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79.png)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章节测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O2B、Na?0C、NaCLOD、FeSQ2、“和平使命---2007”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使用的战机上有用纳米材料制成的蒙皮,可以灵敏地“感知”各种主动式探测信号,自主调节表面电磁波或光波特性,“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直径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催化及军事技术中,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A、能全部透过半透膜B、有丁达尔现象C、所得液体一定是溶液D、所得物质一定是浊液3、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的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4、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图1是某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的分子状况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
对此反应的分类一定不正确的是A、化合反应B、氧化还原反应C、可逆反应D、置换反应5、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试判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B、置换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6、某溶液中只含有Na+、AL3+、CL-、SO42-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AL3+和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A、1:2B、1:4C、3:4D、3:27、在甲、乙两烧杯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u2+、Na+、H+、SO42-、CO32-、OH-6种离子。
已知甲烧杯的溶液呈蓝色,则乙烧杯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的是A、Cu2+、H+、SO42-B、Na+、OH-、CQ2-C、Cq2-、OH-、SO42-D、Na+、H+、SQ2-8、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有下列说法:①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②只能是复分解反应;③可能置换反应;④不能有分子的参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章节测试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Na2O
C、NaCLO
D、FeSO4
2、“和平使命---2007”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使用的战机上有用纳米材料制成的蒙皮,可以灵敏地“感知”各种主动式探测信号,自主调节表面电磁波或光波特性,“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直径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催化及军事技术中,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能全部透过半透膜
B、有丁达尔现象
C、所得液体一定是溶液
D、所得物质一定是浊液
3、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的
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
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4、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图1是某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的分子状况示意图,
“”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
对此反应的分类一定不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
B、氧化还原反应
C、可逆反应
D、置换反应
5、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 2 84 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24 0 14
试判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6、某溶液中只含有Na+、AL3+、CL-、SO42-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AL3+和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
A、1:2
B、1:4
C、3:4
D、3:2
7、在甲、乙两烧杯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u2+、Na+、H+、SO42-、CO32-、OH-6种离子。
已知甲烧杯的溶液呈蓝色,则乙烧杯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的是
A、Cu2+、H+、SO42-
B、Na+、OH-、CO32-
C、CO32-、OH-、SO42-
D、Na+、H+、SO42-
8、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有下列说法:①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②只能是复分解反应;③可能置换反应;④不能有分子的参加。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③
C、①②
D、③④
9、下表中物质的分类组合正确的是
选项
类别
A B C D
强电解质KNO3H2SO4NaOH Na2O
弱电解质CH3COOH BaSO4NH3·H2O H2CO3
非电解质Br2乙醇H2O CO2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
B、稀H2SO4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2
C、Ba(OH)2溶液与稀H2SO4反应:Ba2++SO42-===BaSO4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11、从海水中提取溴有如下反应:5NaBr+NaBrO3+3H2SO4===3Br2+3Na2SO4+3H2O,与该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上最相似的是
A、2NaBr+CL2===2NaCL+Br2
B、ALCL3+3NaALO2+6H2O===4AL(OH)3+3NaCL
C、2H2S+SO2===2H2O+3S
D、C+O22CO
12、研究表明:多种海产品如虾、蟹、牡蛎等,体内含有+5价的砷(As)元素,但它对人体是无毒的,砒霜的成分是As2O3,属剧毒物质,专家忠告:吃饭时不要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否则容易中毒,并给出了一个公式:大量海鲜+大量维生素C===砒霜。
下面有关解释不正确的应该是
A、维生素C能将+5价砷氧化成As2O3
B、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C、青菜中含有维生素C
D、致人中毒过程中砷发生还原反应
13、(NH4)2Cr2O7是一种受热易分解的盐。
下列各组对(NH4)2Cr2O7受热分解产物的判断,符合实际的是
A、CrO3+NH3+H2O
B、Cr2O3+NH3+H2O
C、CrO3+N2+H2O
D、Cr2O3+N2+H2O
14、下列制备气体的反应中,其原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用稀硫酸与锌粒反应制取H2
B、用加热分解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O2
C、用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制O2
D、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CO2
15、欲完成“A A- ”变化,所选用的试剂应满足的条件是
A、还原性比A-强
B、酸性比A弱
C、氧化性比A强
D、还原性比A-弱
16、相等物质的量的KCLO3分别发生下述反应:①有MnO2催化剂存在时,受热分解得到氧气;
②若不使用催化剂,加热至470℃左右,得到KCLO4(高氯酸钾)和KCL。
下列关于①和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发生还原反应的元素相同
C、发生氧化反应的元素不同
D、生成KCL的物质的量相同
二、填空题(共44分)
17、(6分)下列物质:⑴Na;⑵Br2;⑶Na2O;⑷NO2;⑸CO2;⑹SO3;⑺NH3;⑻H2S;⑼HCL;⑽H2SO4;⑾Ba(OH)2;⑿NaCL;⒀蔗糖;⒁NaCL溶液。
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不属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但能导电的是。
18、(10分)某一反应体系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五种物质:O2、H2CrO4、Cr(OH)3、H2O、H2O2。
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如下过程:H2O 2O2。
⑴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其中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是;
⑵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⑶如反应转移了0。
3 mol电子,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19、(4分)⑴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⑵在以上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请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0、(8分)某溶液中含有Ba2+、Cu2+、Ag+,
现用NaOH溶液、盐酸和Na2SO4溶液将这三种
离子逐一深沉分离。
其流程如图2(写出最佳答案):
⑴写出沉淀的化学式:
沉淀1 ;沉淀2 ;
沉淀3 ;
⑵溶液+B的离子方程式。
21、(11分)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其中可能含有
NaCL、Ba(NO3)2、CuSO4、Na2CO3中的一图2
种或几种,现做以下实验:①将部分粉末加入水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溶液呈无色:
②向①的沉淀物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固体完全溶解,并有气泡产生;
③取少量②的溶液,滴入稀硫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④另取①中过滤后的溶液加入足量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试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⑴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
可能含有的物质是;(以上各种物质均写化学式)
⑵写出各步变化的离子方程式。
①;②;
③;④;
22、(5分)已知A、B、C、D分别是NaNO3、NaOH、HNO3、Ba(NO3)2四种溶液中的一种,现利用另一种溶液X,用如图3所示的方法,即可将它们一一确定。
则它们的化学式分别是 A 、B 、C 、
D 、X 。
三、计算题(共8分)
23、在标准状况下,取甲、乙、丙各30。
0 ml相同浓度的盐酸,然后分别慢慢加入组成相同的镁铝合金粉末,得下表有关数据(假设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发生变化):
实验序号甲乙丙
合金质量/mg 255 385 459
气体体积/ml 280 336 336
试完成下列问题:
⑴甲组实验中,盐酸(选填“过量”“适量”或“不足量”,下同),
乙组实验中盐酸;
⑵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⑶合金中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
⑷丙实验之后,向容器中加入一定量1。
00 mol·L-1的NaOH溶液,能使合金中的铝粉恰好完全溶解(2AL+2NaOH+2H2O===2NaALO2+3H2),再过滤出不溶性固体,求所得滤液中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参考答案
一、1—5 BBCDC 6—10 ABBDA 11—16 CADDAD
二、填空题
17、⑶⑻⑼⑽⑾⑿⑷⑸⑹⑺⑶⑴⒁
18、⑴H2O2H2CrO4 Cr(OH)3
⑵2H2CrO4+3H2O2===2Cr(OH)3+3O2+2H2O
⑶3.36 L
19、⑴2H++SO42-+Ba2++2OH- ===BaSO4+2H2O
⑵SO42-+Ba2+==BaSO4
20、⑴AgCL Cu(OH)2BaSO4
⑵Cu2++2OH- ===Cu(OH)2
21、⑴Ba(NO3)2、Na2CO3、CuSO4、NaCL
⑵①Ba2++CO32-===BaCO3
②BaCO3+2H+===Ba2++CO2+H2O
③SO42-+Ba2+===BaSO4
④CO32-+2Ag+===Ag2CO3,Ag++CL- ===AgCL
22、A、NaOH B、NaNO3C、Ba(NO3)2D、HNO3X、MgSO4
三、计算题
23、⑴过量不足量
⑵1.00mol·L-1
⑶1:1
⑷c(NaCL)==0.435 mol·L-1 c(NaALO2)==0.130 mol·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