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献综述_夏晓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9-02-20
2009年7月第15卷 第4期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 l ofH uBe iAdult Educati o n Institute
Ju,l 2009
V o .l 15 N o .4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献综述
夏晓辉
(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68)
[摘 要]本文对当前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判定标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趋势预测和思考:一方面抓好对学校心理学家的培养,另一方面充分整
合资源,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 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3878(2009)04)0028)02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全社会已经逐渐认识到学生心理的健康已经成为了进行其他各项教育的载体和保证,我国的各个大、中、小学已经开始积极地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高校作为国家培养各种人才的摇篮,大学生素质的高低又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6将各地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提法统一为/心理健康教育0,并指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0[1]
一、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判定标准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年)曾为心理健康下过一个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定的标志概括起来有四条:(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3)有幸福感;(4)在职业工作、学习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许又新(1988)提出心理健康可以用三类标准(或者从三个维度)去衡量,即体验标准、操作标准、发展标准。他同时也指出,不能孤立地指考察某一类标准,要把三类标准联系起来综合地加以考察和衡量。(1)体验标准,主要指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的状况,主要包括,是否有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等;(2)操作标准,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的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是效率,主要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3)发展标准,即看重对人的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和分析[2]。
林崇德(2003)指出判断心理素质是否健康有两个指标,一个是适应性指标,另一个是发展性指标。前者比较简单,一切不适应社会的心理现象都属于心理不健康,例如学生中存在的诸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神经衰弱、社交困难,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都属于适应性问题。后者却比较复杂,因为学生处于发展阶段,多数问题属于尚未发展或尚未得到发展的问题,例如青春期的种种表现,只要在正确的教育指导下,通过发展,就可以进一步转变。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根据5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6(2001年3月16日)而确立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内容。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认识自身,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使大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地开发智力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
#
28#
能力;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使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自觉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解析心理异常现象,使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教育,他是一个学生一边成长一边体会,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地接受辅导,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认为学生只要学习了心理健康的课程就可以解决问题,应该把心理的知识同学生不断发展变化的心智联系起来,紧紧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才不会陷入呆板教育的误区。
2.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分工不明。
很多人认为心理咨询就是做思想政治工作,因为两者都是起到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作用。但是事实上,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工作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思想政治工作侧重于对事件、情感理性的分析,强调说服教育的作用,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其中涉及的道德内容具有很强的社会阶级性;而心理咨询却是站在来访者的角度,/知人之所知,感人之所感0,强调站在他人的角度去体察他人的立场、感情和行为,更多的是抛开理性思维,运用感性思维,高校心理咨询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发挥学生的潜能以及维护其心理健康。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作为心理咨询的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把心理咨询变成了说教,更多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解决自身的问题。
3.高校心理咨询人员的素质问题。
我国的心理咨询工作虽然已经开始了近30年,但是有的高校暂时充当心理咨询师的咨询员并未受过正规的专业训练,他们有的是由以前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经过一些培训/转行0过来的,有的是学校的辅导员短期培训后上岗的,他们对心理学的了解并不多,心理学的基本素养还比较缺乏,加之近些年来,高校不断扩招,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数量与在校学生人数之间比例严重失调,教师缺口数量巨大,高校心理教师的工作量增大,这些的都无疑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4.心理健康教育的设施匮乏。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不少高校都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购买各种先进的设备,场地也越来越舒适,但是硬件投入的增大,却并没有在软件上特别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上取得突破。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直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延续的各种主题活动,但是对于这些主题活动,我们并没有作出更多的反思。因此,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个领域,我们的科研水平还有待
提高。
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1.培养学校心理家,强调其角色和功能。
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定是由学校心理学家来进行的,这关系到这支队伍的专业化。目前,在中国学
校心理学的发展并不完善,学校心理学专业还未在高等人
才培养中广泛建立起来,然而,/学校心理学专业的建立
既是心理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教育实际的需要0[3]。
我国目前还没有真正的学校心理学,即使在学校心理学方
面做些研究的,也不是专业的学校心理家,而是发展心理
学、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和
特殊教育等方面专家所进行的一些理论探讨和应用研
究[4]。这不仅说明我国建设学校心理学的必要性,而也
反映其迫切性,国外的学校心理学家培养模式值得我们借
鉴。
学校心理学家的培养可以解决学校心理咨询人员缺乏且专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学校心理学家既可以成为学
生心理卫生的保健者,也可以成为德育工作的辅助者,同
时也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和职业选择的指导者,在小学、中学、大学同样发挥作用。
随着学校心理学家在高校工作的展开,相信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将更加规范化、专业化、国际化。
2.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结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教育的这支队伍的素质,尽管高等学校开展此项教
育和咨询工作已有多年的历史,但这项工作还远远不能
适应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客观形势,远远不能满足广大
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需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多数
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心理科学知识、技能的训练
,对现代心理咨询技术懂得很少,在教育和咨询的实践中
,很难保证取得良好的效果。
高校一方面要加强学校心理咨询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良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另一方面,充分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形成立体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更好
的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林崇德.积极而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北京师
范大学学报,2003,(01).
[2]郭念峰主编.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民族出版
社,2005.
[3]林崇德,魏运华.试论学校心理学的未来趋势[J].教
育研究,2001,(07).
[4]林崇德,辛涛,邹泓.学校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毛维) #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