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___《经济地理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___《经济地理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___《经济地理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区位:指一个地理位置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区位理论:研究区位问题的理论体系。

3、区位因子:影响一个地方经济活动的因素,包括内部和外部因素。

4、区位条件:指一个地方的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条件,决定了其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5、内部规模经济:指企业在自身范围内生产规模扩大,导致单位成本下降的现象。

6、外部规模经济:指企业在与外部企业的合作中,生产规模扩大,导致单位成本下降的现象。

7、连结度:指一个地方与其他地方之间的联系程度。

8、通达度:指一个地方到其他地方的交通便利程度。

9、遍在原料:指原料分布广泛,不受地域限制。

10、局地原料:指原料分布受地域限制,只能在特定地区获取。

11、原料指数:指一个地方所需原料的数量与总生产量的比值。

12、区位重量:指一个地方在经济活动中所占的重要程度。

13、等费线:指一个地方到其他地方运输成本相同的线。

14、需求圆锥体:指一个地方所能影响的市场范围。

15、中心地:指在一个地理区域内,以其为中心,周围有一定范围的影响力和辐射能力的地方。

16、需求门槛:指一个地方所需的最低消费能力。

17、基础聚落:指在一个地理区域内,以其为中心,周围有一定范围的影响力和辐射能力,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功能的城市聚落。

18、门槛人口:指一个地方所需的最低人口数量。

19、跨国公司:指在多个国家开展业务的公司。

20、产品周期理论:指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引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21、折衷理论:指在不同的区位因素之间进行权衡和折衷,选择最优的区位。

22、区域:指在地理上有一定连续性和相对独立性的地理区域。

23、区域经济结构:指一个地理区域内,不同产业之间的关系和分布情况。

24、区域产业结构:指一个地理区域内,各个产业的比重和分布情况。

25、产业:指一定范围内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26、支柱产业:指一个地理区域内对经济发展起到主导作用的产业。

地理科学《经济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250道试题)(精华)

地理科学《经济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250道试题)(精华)

地理科学专业《经济地理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1-110)1.极具价值的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名著是( B )。

A.《尚书·禹贡》B.《史记·货殖列传》C.《汉书·地理》D.《山海经》2.中国史书中首次出现以“地理”命名的专著是( C )。

A.《尚书》B.《史记》C.《汉书》D.《山海经》3.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词的是( D)。

A.(德)戈策B.(中)司马迁C.(中)班固D.(俄)罗蒙诺索夫E.(古罗马)斯特拉波4.经济地理从地理学分化、独立出来后,首先是以( C )之名出现于世。

A.农业地理B.工业地理C.商业地理D.旅游地理|精. |品. |可. |编. |辑. |学. |习. |资. |料. * | * | * | * | |欢. |迎. |下. |载.5.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题解释分为(C )。

A.宇宙派B.地志派C.环境论派D.区位论派6.区位论也称为标准化理论,是由德国(A )首创。

A.杜能B.韦位C.克里斯泰勒D.廖什7.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B )。

A.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B.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C.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D.生产地域综合体8.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比较科学的提法是( ABCD )。

A.研究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的科学B.研究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C.研究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D.研究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科学9.下列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 BC )。

A.阶级性B.地域性|精. |品. |可. |编. |辑. |学. |习. |资. |料. * | * | * | * | |欢. |迎. |下. |载.C.综合性D.实用性E 科学性10.下列不属于通论的经济地理学分支的是( D )。

A.经济地理学概论B.工业地理学C.城市地理学D.中国经济地理学11.下列关于三次产业分类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经济地理学题库

经济地理学题库

经济地理学题库《经济地理学》课程练习:第一章一、选择题(不定项)1、国内最古老的地理文献当属战国时代的()A.《史记》B.《山海经》C.《禹贡》D.《汉书》2、14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经济地理学前身()的产生。

A.人文地理学B.商业地理学C.农业地理学D.工业地理学3、19世纪80年代,欧洲地理学家()具体提出了建立作为科学体系的经济地理学,标志着经济地理学从地理学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瓦伦纽斯B.奇泽姆C.罗蒙诺索夫D.葛茨4、20世纪上半叶,经济地理学发展中的最重大事件当属经济活动区位论的引入。

此时期,引入的经济活动区位论包括()A.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B.克里斯塔勒的以商业为主的“中心地理论”C.廖仕的“区位经济论”D.皮鲁的“增长极理论“5、依据本书的观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经济活动的内容B.经济活动区位C.经济活动空间组织D. 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二、填空题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研究阶段。

分别为史志描述,商业地地理研究,经济地理学研究。

2、17世纪中叶,最具影响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是苏格兰学者奇泽姆 1889年出版的《商业地理手册》。

3、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是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地理考察〉〉笔记中首次提出。

4、本书从研究区域尺度变化,企业组织变化和思维方式变化三方面概括了20 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5、前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问题有两种不同观点,以致形成两种学派。

一是以巴朗斯基,萨乌仕金等为代表的区域学派,另一是以费根和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的部门统计学派。

6、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该学科具有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相结合的特性。

7、经济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8、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最基本单元是企业。

三、判断题1、17世纪中叶,欧洲地理学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之一。

经济地理考题及答案(去年拿A的)

经济地理考题及答案(去年拿A的)

二、胸怀祖国放眼世界(3选2)A卷1、东盟市场对中国在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1)2010年1至11月,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达2630.1亿美元,同比增长40.6%。

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1244.5亿美元,增长33.6%;自东盟进口1385.6亿美元,增长47.5%。

(2)可以通过东盟市场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产业机构的调整升级提供空间,把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东盟发展中国家去,将转移出来后留下资源、空间用于发展高端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这对提高城市竞争力、建立现代产业体系非常重要。

(3)有利于充分利用东盟的资源能源,增强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

东盟各国资源丰富,马来西亚的橡胶、棕油、锡的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菲律宾是世界重要的铜、金、铬生产和出口国,印尼的石油、天然气、煤等资源出口也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部分沿海地区资源能源紧缺,如珠三角地区100%的煤炭、95%的木材、86%的成品油、72%的钢材等需要从省外调入或进口。

深化与东盟在资源能源方面的开发合作,有利于我国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能源资源供应体系,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有利于挖掘东盟消费潜力,积极抢占市场。

东盟共包括10个国家,陆地面积444万平方公里,人口5.84亿,GDP总量达1.5万亿美元,消费潜力很大。

特别是东盟成员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的起步阶段,各方面消费需求迅速增长。

2、拉美市场对中国在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3、非洲市场对中国在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1)非洲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非洲的石油、天然气蕴藏丰富;铁、锰、铬、钴、镍、钒、铜、铅、锌、锡、磷酸盐等储量很大;黄金、金刚石久负盛名;铀矿脉的相继被发现,引起世人瞩目,许多矿物的储量位居世界的前列。

另外非洲还有着丰富的林木资源。

我国是一个能源和资源消耗的大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对能源和资源的依赖,非洲市场拥有着各种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为我国在21世纪可持续发展提供各种原料支持。

《经济地理学》课后题答案

《经济地理学》课后题答案

《经济地理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整理第一章绪论1 、概念题《货殖列传》: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的一章,记述了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史志描述阶段。

《商业地理手册》:由1889 年格兰学者奇泽姆(G .G .Chisholm )出版,他先以商品种类为纲,介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并以气候与地貌等因素解释这些生产分布的形成原因;之后,以国家为单位,详细描述生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发展的前景,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商业地理研究阶段。

规性分析:20 世纪前期的经济地理区位论研究,以规性分析为主要思维方式,这种研究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实证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的数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发,它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行为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行为学派在在经济地理研究上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

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结构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哈维为代表的学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

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影响经济区位形成中的作用。

文化转向: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地增加,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

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关系、体制等因素的关注。

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女权理论等。

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被人概括为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转向”。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 、简述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制度)转向。

3 、分析企业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变化。

经济地理期中复习题答案

经济地理期中复习题答案

经济地理期中复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规律B. 人类社会经济现象C. 地理环境对经济的影响D. 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改造答案:A2. 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哪些?A.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B. 历史比较和现实分析C. 系统分析和区域分析D. 所有上述方法答案:D3. 经济地理学中的“核心-边缘”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弗里德曼B. 克鲁格曼C. 赫克歇尔D. 俄林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A. 资源禀赋B. 劳动力成本C. 市场需求D. 政府政策答案:ABCD2. 经济地理学中,哪些因素可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A. 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B. 贸易壁垒的降低C. 经济政策的协调D. 文化差异的减少答案:ABCD三、判断题1. 经济地理学只关注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而不关心这些活动背后的社会经济因素。

答案:错误2.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答案:正确3. 经济地理学中的“集聚效应”指的是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分散分布。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经济地理学中“集聚效应”和“分散效应”的区别。

答案:集聚效应指的是经济活动倾向于在某些特定区域集中分布,这些区域通常具有较好的基础设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成熟的市场环境。

而分散效应则是指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分散分布,这通常是为了接近资源、降低成本或满足特定市场需求。

2. 描述经济地理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答案:经济地理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城市功能区的划分、交通网络的布局以及城市发展策略的制定等方面。

通过分析城市内部的经济活动分布,可以为城市提供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布局建议,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五、论述题1. 论述经济全球化对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影响。

答案:经济全球化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深化和发展。

地理经济学高考试题及答案

地理经济学高考试题及答案

地理经济学高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地理经济学研究的范畴?A. 人口B. 自然资源C. 社会制度D. 文化2. 地理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是分析和解决什么问题?A. 对于资源的适当配置B. 对于生产力的提升C. 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D. 对于经济发展的规划3. 以下哪个国家是全球最大的货物进口国?A. 美国B. 日本C. 中国D. 德国4. 以下哪个城市被誉为全球金融中心?A. 纽约B. 伦敦C. 上海D. 东京5.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什么?A. 生产资料私有制B. 等价交换C. 商品经济D. 自由竞争二、填空题1. 地理经济学是研究地理要素与经济活动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学科。

2. 供给与需求是市场经济中的关键要素,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决定了商品的价格。

3. 人口迁移是引起城市化发展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

4. 亚洲最大的自然资源出口国是澳大利亚。

5. 地理位置优势和交通条件是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地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目的。

地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要素与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包括自然资源、人口、土地利用、交通运输等。

其目的是通过分析各种地理要素的分布和利用情况,帮助决策者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请分析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对地理经济学研究的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地理经济学研究面临更加复杂和多元化的挑战。

例如,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地理经济学需要研究跨国贸易、国际投资等议题;同时,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也导致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需要研究区域差异和经济结构调整等问题。

3. 请简要介绍城市化对地理经济学的影响。

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对地理经济学的研究有重要影响。

首先,城市化改变了土地利用结构,研究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至关重要。

其次,城市化加速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研究城市的经济特征和产业结构,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经济地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1.产品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新产品从诞生到成熟,再到衰退的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生产和销售都会对地理位置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新产品的生产地通常是高成本地区,而随着产品成熟和市场扩大,生产地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

这一过程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都有重要影响。

2.___定理:该定理认为,交通运输的发展对于地理位置的影响是不均衡的,即交通运输的发展会加速已经发达的地区的发展,而对于落后地区的发展影响较小。

这一定理对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地区之间的差距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四、简答题(共24分)1.区位论发展过程和发展方向特征是什么?区位论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区位论的初步形成和发展,以___的《海国图志》为代表;第二阶段是区位论的理论完善和应用,以___的《农业区位论》为代表;第三阶段是区位论的发展和拓展,以___的《区位经济学》为代表。

区位论的发展方向特征主要包括:第一,从单一的地理位置概念向地理位置和经济结构的相互关系发展;第二,从国内区位论向国际区位论发展;第三,从描述性的区位论向规范性的区位论发展。

2.跨国公司有哪些特征?跨国公司的特征主要包括:第一,具有跨国经营和组织的特点;第二,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生产、销售和服务等业务;第三,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和战略;第四,具有跨文化管理和经营的能力;第五,对于国际贸易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五、论述题(共21分)___的运费指向论的基本原理是,生产者在选择销售地点时,会考虑到物流成本,即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

因此,物品的运输方向往往是从低运输成本地区向高运输成本地区,从高物流效率地区向低物流效率地区。

这一原理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影响,例如,高物流成本地区可能会失去一些产业,而低物流成本地区则可能会吸引更多的产业。

运费指向论的应用包括,对于物流成本的分析和优化,对于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及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战略制定。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 经济学B. 地理学C. 经济现象与地理现象的相互关系D. 社会学2.对于城市空间的分析,下列哪个概念最能体现城市空间的集聚特征:A. 城市规模B. 城市形态C. 城市密度D. 城市分布3.以下不属于经济地理学研究内容的是:A. 城市化与城乡发展B.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C. 经济全球化与城市竞争D.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4.下列不属于地理因素的是:A. 自然因素B. 社会因素C. 经济因素D. 政治因素5.下面哪个区域不属于我国的三角洲地区:A. 长江三角洲B. 珠江三角洲C. 黄河三角洲D. 黑龙江三角洲6.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实地调研与观察B. 统计分析与模型建立C. 影像解译与遥感技术D. 以上全部7.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A. 大西洋C. 北冰洋D. 印度洋8.以下哪个城市是中国的首都:A. 上海B. 广州C. 北京D. 成都9.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包括以下哪些:A. 资金自由流动B. 商品贸易自由化C.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D. 以上全部10.生产要素市场流动性最大的要素是:A. 劳动力B. 资本C. 土地11.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G7国家:A. 美国B. 德国C. 日本D. 俄罗斯12.以下哪个城市不属于我国的特大城市:A. 北京B. 上海C. 广州D. 成都13.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欧洲联盟成员国:A. 法国B. 英国C. 德国D. 加拿大14.以下哪个城市是墨西哥的首都:A. 里约热内卢B. 墨西哥城C. 布宜诺斯艾利斯D. 纽约15.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以下哪个洲:A. 亚洲B. 欧洲C. 非洲D. 大洋洲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请简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经济现象与地理现象的相互关系,研究经济空间的形成、发展与演变过程。

其研究内容包括城市化与城乡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经济全球化与城市竞争等。

《经济地理学》作业及参考答案

《经济地理学》作业及参考答案

《经济地理学》作业及参考答案《经济地理学》作业参考答案⼀、选择题⼀、选择题1、⾃然条件和⾃然资源不是产业布局的( )。

A.前提 B.基础 C.充分条件D.必要条件2、下列关于三次产业分类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次产业分类法的依据和标准是产品的性质和⽣产过程的特征 B.费希尔明确提出了第三次产业的概念,并运⽤三次产业分类法研究了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C.能⼴泛接受是因为其有⼀定的科学依据和较强的实⽤性D.采矿业按其产品的性质来看,理应划到第⼀次产业,但实践中常把其列⼊第⼆次产业。

3、区位论由()⾸创。

A.佩鲁 B.克拉克 C.韦伯 D.杜能4、在韦伯⼯业区位论中,()因素起决定性作⽤。

A.⼯资 B.运费 C.集聚 D.原料5、第三产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唯⼀特性是()。

A.易⾏性 B.先⾏性 C.服务性 D.普遍性6、我国重庆市市区属于( )类型城市地域形态。

A.团块状 B.带状 C.星状 D.组团式 E.⼀城多镇式7、CBD指()。

A.增长极 B.中央商业区 C.⾼技术园区 D.城市化8、农业⽣态系统的要素构成包括()。

A.环境 B.植物 C.动物 D.微⽣物9、公路运输的特点是( )。

A.直达性和门对门运输 B.灵活性强 C.运载量⼩ D.运输成本⾼10、中⼼地理论认为,商业中⼼区等级体系的分类和排列,⼀般要受到( )原则的制约和影响。

A市场最优 B.交通最优 C.效⽤最优 D.⾏政最优1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 )的⼀门学科。

A.⽣产(⼒)布局(分布)规律B.⽣产地域综合体C.⽣产⼒布局和⽣产地域综合体D.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演变规律12、增长极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初⾸先由( )所提出的。

A.配弟 B. 佩鲁 C.克拉克 D.库茨涅兹13、下列()项不属于农业⽣产的特点。

A.经济再⽣产和⾃然再⽣产交织在⼀起 B.强烈的季节性、连续性和周期性C.强烈的地域性 D.主要是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以及少量的微⽣物作⽤和⽣物⼯程的活动14、下列⼯业基地中,()属于临海型⼯业布局。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地理环境对经济的影响B. 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C. 人口迁移对经济的影响D. 经济政策对地理的影响答案:B2. 以下哪个不是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A. 空间分析B. 统计分析C. 历史分析D. 实验室实验答案:D二、填空题1. 经济地理学中的“中心地理论”是由______提出的。

答案:沃尔特·克里斯塔勒2. 经济地理学中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通常是指不同地区之间在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方面的差异。

答案: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分配、基础设施建设三、简答题1. 简述经济地理学中“产业集聚”的概念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产业集聚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相似或相关的企业、机构和组织集中分布的现象。

产业集聚可以促进知识共享和技术扩散,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描述经济地理学中“区域一体化”的特征及其对经济地理格局的影响。

答案:区域一体化是指不同地区之间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合作与融合,形成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系。

区域一体化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区域内外的经济联系,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从而对经济地理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论述题1. 论述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新趋势和挑战。

答案: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新趋势包括对全球供应链的分析、跨国公司的地理布局、以及全球城市网络的研究等。

面临的挑战包括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环境问题、社会不平等问题,以及如何在全球化过程中保护地方文化和特色等。

五、案例分析题1. 分析某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并探讨其对经济地理学理论的贡献。

答案:以深圳为例,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其经济发展的成功得益于政策支持、地理位置优势、以及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

深圳的发展经验对经济地理学理论的贡献在于验证了产业政策、区位优势和创新能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篇一:经济地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1、何谓经济地理学。

答: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试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答:特点一是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演变;特点二是研究区域尺度变化、企业组织变化和思维方式变化。

3、试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1.经济活动的内容;2.经济活动区位;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4.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简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答:1.通论经济地理学;2.区域经济地理学;3.部门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商业地理学和信息业经济地理学;4.公司(企业)地理学。

第二章1、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含义。

2、区位主体: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

3、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4、区位条件: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5、区位因子: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6、交通网:一般由基本的点和线组成相互联系的网络。

7、交通网的密度:指在某一区域内单位面积的运输线路的总长度。

必须考虑运输线路的类型以及总通过能力的差异。

8、通达性:是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

用通达指数和分散指数来衡量。

9、连接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

用贝塔指数衡量。

10、可进入性:11、地理可进入性:指场所对外交往的地理方便程度,它主要决定于地理位置和距离。

12、经济可进入性:指场所的对外交往成本高低,它取决于运费、通信费。

费用越低,对外通达性越好,反之则相反。

13、制度可进入性:指由制度因素决定的场所对外生产要素和商品交往的方便程度。

14、社会可进入性:指由社会因素(包括语言、文化等)所决定的场所对外交往的便利程度。

15、简述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区别。

经济地理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试题及答案经济地理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联系和影响的学科。

以下是一份经济地理试题及答案的样例: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自然地理现象B. 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C. 社会文化现象D. 政治制度答案:B2. 经济地理学中的“中心地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韦伯B. 克里斯塔勒C. 洛施D. 哈夫答案:B3. 以下哪个不是经济地理学中的主要研究方法?A. 空间分析B. 统计分析C. 历史比较D. 实验研究答案:D4. 经济地理学中的“区位理论”主要研究什么?A. 经济活动的分布规律B. 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C. 经济活动的空间选择D. 经济活动的时间变化答案:C5.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A. 原材料供应B. 劳动力成本C. 市场需求D. 政治倾向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经济地理学中的“____”理论,主要研究城市规模与城市数量之间的关系。

答案:城市等级-规模7. 经济地理学中的“____”理论,主要研究不同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

答案:城市网络8. 经济地理学中的“____”理论,主要研究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

答案:区域发展9. 经济地理学中的“____”理论,主要研究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

答案:区域差异10. 经济地理学中的“____”理论,主要研究区域经济的空间结构。

答案:区域结构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经济地理学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经济地理学通过分析区域内部的经济活动分布、资源配置和市场潜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

它帮助决策者了解区域经济的优势和劣势,制定合理的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12. 描述经济地理学中的“产业集聚”现象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答案:产业集聚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相似或相关联的产业企业集中分布的现象。

这种现象可以带来规模经济效应,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技术创新和信息交流,增强区域竞争力。

《经济地理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整理

《经济地理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整理

《经济地理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整理《经济地理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整理第一章绪论1 、概念题《货殖列传》: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的一章,记述了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史志描述阶段。

《商业地理手册》:由1889 年苏格兰学者奇泽姆(G .G .Chisholm )出版,他先以商品种类为纲,介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并以气候与地貌等因素解释这些生产分布的形成原因;之后,以国家为单位,详细描述生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发展的前景,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商业地理研究阶段。

规范性分析:20 世纪前期的经济地理区位论研究,以规范性分析为主要思维方式,这种研究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实证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的数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法,它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行为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行为学派在经济地理研究上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

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结构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哈维为代表的学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

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影响经济区位形成中的作用。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 、简述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制度)转向。

文化转向: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地增加,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

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关系、体制等因素的关注。

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女权理论等。

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被人概括为经济地理学中的“ 文化转向” 。

经济地理题库

经济地理题库

《经济地理学》课程练习:第一章一、选择题(不定项)1、国内最古老的地理文献当属战国时代的()A.《史记》B.《山海经》C.《禹贡》D.《汉书》2、14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经济地理学前身()的产生。

A.人文地理学B.商业地理学C.农业地理学D.工业地理学3、19世纪80年代,欧洲地理学家()具体提出了建立作为科学体系的经济地理学,标志着经济地理学从地理学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瓦伦纽斯B.奇泽姆C.罗蒙诺索夫D.葛茨4、20世纪上半叶,经济地理学发展中的最重大事件当属经济活动区位论的引入。

此时期,引入的经济活动区位论包括()A.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B.克里斯塔勒的以商业为主的“中心地理论”C.廖仕的“区位经济论”D.皮鲁的“增长极理论“5、依据本书的观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经济活动的内容B.经济活动区位C.经济活动空间组织D. 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三、判断题1、17世纪中叶,欧洲地理学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之一。

()2、以前苏联学者萨乌什金为代表的区域学派认为经济地理学着重研究区域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配置规律。

()3、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环境就是单纯的经济环境。

()4、通论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中历史最悠久的分支,区域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理论层次最高的一个分支。

()5、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所持的观点主要倾向于欧美学者的观点。

()四、简答题1.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 试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1)、特点之一: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演变,环境决定论(1900年—20世纪30年代早期)区域差异研究(30年代—50年代中期) 、区位分析、空间组织、空间系统演化(50年代中期以来)、行为主义方法、生态方法(70年代以来)。

经济地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经济地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经济地理学》一、名词解释题区位: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区位理论:关于人类活动所占有场所的理论,研究人类活动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主要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区位因子: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区位条件:区位(场所)所持有的属性或资质。

内部规模经济: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平均生产成本的降低。

外部规模经济:属于空间集聚经济,指若干工厂、企业在同一空间地域内的集聚与了解,产生平均生产成本的降低和经济效益的产生。

通达指数:网络中从一个顶点到其它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

遍在原料:任何地方都存在的原料。

局地原料:只有在特定地方才存在的原料。

1原料指数: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之比。

区位重量:单位产品所产生的运送总重量。

需求圆锥体:廖什认为如果一个区域只存在一个企业,随着距离生产地距离的增加,运费增加,销售价格增加,需求量随之减少,到市场边界需求量为零,将需求曲线围绕生产地的销售量轴线旋转一周,所得到的圆锥体就是需求圆锥体。

中心商品:在少数的地点生产、供给,而在多数的地点消费的商品。

基础聚落:廖什中心地理论中等级最低的消费者居住地和企业的分布地。

门槛值:维持一个中心职能单元存在所需的最起码的人口或最起码的购买力被称之为中心地的门槛值。

跨国公司:在两个以上国家(包括公司母国)具有生产或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

产品周期理论:由弗农提出的用于解释国际投资空间变化的理论,弗农把产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在产品的不同阶段,因为产品的研发、销售等方面的要求、情况不一样,生产布局地也应进行相应地调整。

区域经济结构: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了解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决定了区域资源配置、企业结构、技术结构、要素结构等。

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经济中各类产业之间的内在了解和比例关系。

产业: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的总称。

高三地理经济地理练习题及答案2023

高三地理经济地理练习题及答案2023

高三地理经济地理练习题及答案2023一、选择题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四大经济体系的是:A. 市场经济体系B. 命令经济体系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D. 混合经济体系答案:C2. 以下国家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是:A. 巴西B. 中国C. 印度D. 德国答案:D3. 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是:A. 中国B. 印度C. 美国D. 巴西答案:B4. 以下国家中,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A. 瑞士B. 日本C. 埃及D. 韩国答案:C5. 以下地区中,属于“一带一路”战略所涵盖的是:A. 北美洲B. 欧洲C. 澳大利亚D. 亚洲答案:D二、填空题1. 按照经济发展水平的分类,世界国家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发展中国家。

答案: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2. “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目的是促进_____________。

答案: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3. 中国的国家经济体制是___________。

答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 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的发展。

答案:科技、交通5. 次新兴工业化国家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地区。

答案:东亚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市场经济体系的特点。

答:市场经济体系是指由供需关系和市场价格等因素决定商品生产、分配和价格的经济运行机制。

其特点主要包括资源的有效配置、自由竞争、市场价格的形成、生产者自主决策等。

2. 什么是全球化?全球化对地理经济有什么影响?答:全球化是指世界范围内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程度的加深与扩大。

全球化对地理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体现在经济要素的流动和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其次,全球化加速了国际间贸易和投资活动,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此外,全球化也带来了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改变了地理经济格局。

3. 请列举几个发展中国家,并简要介绍其经济特点。

(完整word版)经济地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经济地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生产的三要素是:、和。

2.考虑综合运费(站场费+线路运行费),可得出公路适合运输,铁路适合运输,而水路则适合运输。

3.定价制度一般有、、和。

4.依据杜能的农业区位论,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的同心圆结构依次为、、、、和。

5.企业增长的原因主要有、、和四大类。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区位:2.主导产业:3.运输:4.区域经济发展:5.世界经济一体化:三、简述下列理论内容(每题10分,共20分)1.产品周期理论:2.佩蒂-克拉克定理:四、简答题(共24分)1.区位论发展过程和发展方向特征是什么?2.跨国公司有哪些特征?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征是什么?五、论述题(共21分)试述韦伯的运费指向论的基本原理。

并结合实际,说明运费指向论的应用。

《经济地理学》试题答案11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劳动、自然和资本。

2.短途,中途,长途。

3.距离比例定价、区段定价、远距离递减定价和均一定价。

4.自由式农业圈、林业圈、轮作式式农业圈、谷草式农业圈、三圃式农业圈和畜牧业圈。

5.实现规模效益、实现交易内部化、技术优势的发挥和来自竞争的压力。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区位:区位的主要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2.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3.运输:是指人类为了生产、工作、学习等目的,借助交通工具促使人或货物沿着交通线路移动的过程。

4.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演进。

5.世界经济一体化:世界各国通过一定协议、规则使其经济活动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

三、简述下列理论内容(每题10分,共20分)1、产品周期理论:弗农把产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新产品阶段: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需要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保证新产品开发)、良好的通讯接触条件(联络消费者与生产者)以及较高的消费水平(提出对新产品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地理学各单元复习题第一章1、何谓经济地理学。

答: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试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答:特点一是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演变;特点二是研究区域尺度变化、企业组织变化和思维方式变化。

3、试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1.经济活动的内容;2.经济活动区位;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4.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简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答:1.通论经济地理学;2.区域经济地理学;3.部门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商业地理学和信息业经济地理学;4.公司(企业)地理学。

第二章1、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含义。

2、区位主体: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

3、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4、区位条件: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5、区位因子: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6、交通网:一般由基本的点和线组成相互联系的网络。

7、交通网的密度:指在某一区域内单位面积的运输线路的总长度。

必须考虑运输线路的类型以及总通过能力的差异。

8、通达性:是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

用通达指数和分散指数来衡量。

9、连接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

用贝塔指数衡量。

10、可进入性:11、地理可进入性:指场所对外交往的地理方便程度,它主要决定于地理位置和距离。

12、经济可进入性:指场所的对外交往成本高低,它取决于运费、通信费。

费用越低,对外通达性越好,反之则相反。

13、制度可进入性:指由制度因素决定的场所对外生产要素和商品交往的方便程度。

14、社会可进入性:指由社会因素(包括语言、文化等)所决定的场所对外交往的便利程度。

15、简述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区别。

答:(1) 古典区位理论在区位主体上仅考虑一个生产地,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到企业内外的多个生产地。

(2)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区位主体中的单一部分(如工厂部分),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到区位主体中的研究、开发、设计,零部件加工,部件组装,最终组装,检验修理,培训、流通、办公等。

(3)在区位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利润(或成本),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还考虑到非金钱上的收益以及满足。

4)古典区位理论缺乏或轻视区位选择的具体目标,而现代区位理论则有市场占有率、吸引与稳定人才、形象、名声、市场测试、回避汇率风险、收集信息、避免贸易摩擦等具体目标。

(5)古典区位理论的区位选择基准是成本最小,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前述具体目标中的风险及不确定性。

(6)古典区位理论中产品、规模、销售价格、市场、劳动力、设备、土地、运费等都是事先给定或认为是固定的,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产品的新、成熟、标准化、差别化、多角化、多样化等,考虑规模的.大小,也考虑销售价格的高低,更考虑到市场的地方性、区域性、全国性以及国际性,还考虑到短期、长期、集中、分散、特殊的市场等。

(7)古典区位理论不考虑或轻视资金、信息、折旧期间、地域文化、决策机制、动态的企业目的以及企业组织,而现代区位理论则都给予充分考虑。

16、简述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的区别。

答:相对于区位条件是由于场所不同而生产条件不同,区位因子则是对于生产者而言,由于场所不同表现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

17、试述土地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答:土地作为经济活动的一个影响因素主要是由其自然特性及所处的经济区位决定的。

土地的自然特性决定了土地利用的可能性,但并不决定土地利用的可行性。

土地利用可行性更多地取决于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

土地一般以两种基本方式参与经济活动:一种是作为劳动对象;第二种是作为作业的空间或活动场所,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土地利用的空间竞争显得格外显著。

18、试述原材料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答:19、试述能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答:20、试述资本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答:21、区位因子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非经济因子与经济因子,其中经济因子包括收入因子与成本因子,成本因子又包括运费因子与非运费因子。

22、区位理论构建的客观基础是什么。

答:23、分析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答:24、试述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答:25、政府如何影响区位。

答:26、环境因素对区位有何影响。

答:27、可进入性分为几种类型,它们对经济活动区位有什么影响。

答:可进入性包括地理可进入性、经济可进入性、制度可进入性和社会可进入性。

第三章1、区位地租:2、区位因子:指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

3、一般因子:为与所有工业有关的因子。

4、特殊因子:为与特定工业有关的因子。

5、区域性因子:6、集聚因子:促使企业为降低生产或销售成本而集中在特定场所的因子(如企业协作、相关设施共享等)。

、分散因子:促使企业为避免集中而带来的不利而分散布局的因子(如地价上升、交通拥7.堵等)。

8、原料指数:指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之比。

9、区位质量:为整个工业生产与分配过程中需要运送的总重量,等于生产每单位产品需要运送的最终产品和局地原料的重量之和。

10、等费用线:11、综合等费用线:运费相等点的连线。

12、临界等费用线:在综合等费用线中,与低廉劳动力供给地的劳动力成本节约额相等的那条综合等费用线。

13、劳动费指数: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平均劳动力成本。

14、劳动系数:每单位区位重量的劳动费。

15、加工系数:16、经济人:17、满意人:18、分析杜能农业区位论中区位地租的形成机制。

答:19、分析杜能农业区位论中的杜能圈或农业空间结构形成机制。

答:20、杜能揭示的农业生产空间配置原理是什么。

答:一般在城市近处种植相对于其价格而言笨重而体积大的作物,或者是生产易于腐烂或必须在新鲜时消费的产品。

而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则种植相对于农产品的价格而言运费小的作物。

在城市的周围,将形成以某一种农作物为主的同心圆结构。

21、评价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

答:(一) 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揭示了即使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也能够出现农业的空间分异。

这种空间分异源于生产区位与消费区位之间的距离,各种农业生产方式在空间上呈现出同心圆结构。

提出了农业地理学的两个原理:(1) 不存在对于所有地域而言的绝对优越的农业生产方式,即农业生产方式的相对优越性。

(2) 距市场越近、单位面积收益越高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布局是合理的,由此而形成的农业生产方式布局,从农业地域总体上看收益最大。

(二) 经济区位研究上的意义:创立了孤立化的研究思维方法。

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地阐明了空间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成为土地利用一般理论的基础。

22、简述区位因子类型。

答:区位因子分为一般因子和特殊因子。

在区位因子中,还可分出区域性因子,集聚、分散因子。

23、韦伯是如何抽取影响工业区位的一般因子的。

答:24、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最小运费原理。

答:25、根据原料指数如何选择工业区位。

答:(1)原料指数(Mi)>1(或区位质量>2)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2)原料指(Mi)<1(或区位质量<2)时,工厂区位在消费地;(3)原料指数(Mi)=1(或区位质量=2)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消费地都可(自由区位)。

26、韦伯是如何运用运费指向、劳动费指向和集聚指向来选择工业区位的。

答:依据最小运费原理的区位为:(1)仅使用遍在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2)仅使用纯原料时,为自由区位;(3)仅使用损重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

、评价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意义。

27.答:(1)韦伯首次将抽象和演绎的方法运用于工业区位研究中,建立了完善的工业区位理论体系。

(2)提出最小费用区位原则,即费用最小点就是最佳区位点。

(3)指向理论已发展成为了经济区位布局的一般理论。

第四章1、中心地:供给中心商品职能(中心地职能)的布局场所。

2、中心性:是指就中心地的周围地区而言,中心地的相对重要性。

也可理解为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

3、门槛人口:是指某种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人口。

4、中心地职能:供给中心商品的职能。

5、补充区域:以中心地为中心的区域,也称市场区域或中心地区域。

具体地说,是中心地的周围从中心地接受中心商品供给的区域。

6、市场区:7、经济距离:决定各级中心地商品和服务供给范围大小的重要因子。

经济距离为用货币价值换算后的地理距离,是主要由费用、时间、劳动力三要素所规定的距离,但消费者的行为也影响到经济距离的大小。

8、分析市场原则的中心地系统形成机制及特点。

答:特点:1、中心地具有等级性,且各级的中心地与中心职能相对应。

2、中心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布,一般是三个中心地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是低一级中心地布局的区位点。

3、各等级间的中心地数量、距离和市场区域面积呈几何数变化。

9、分析交通原则的中心地系统形成机制及特点。

答:特点:各个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点。

因此,如果同一级的中心地间铺设一条交通线,那么在这条交通线上布局着比它等级低的所有中心地。

10、分析行政原则的中心地系统形成机制及特点。

答:特点:在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中,低级中心地从属于一个高级中心地。

原因是在行政区域划分时,尽量不把低级行政区域分割开,使它完整地属于一个高级行政区域。

11、三原则的适用范围。

答:1、市场原则适用于由市场及其市场区域构成的中世纪的中心地的商品供给。

2、交通原则适用于如19世纪交通大发展时期,以及新开拓的殖民地国家、新开发区、交通过境地带或聚落呈线状分布区域。

在文化水平高、工业人口多(人口密度高)的区域,交通原则比市场原则的作用大。

3、行政原则比较适用于具有强大统治机构的绝对主义时代,或者像社会主义国家以行政组织为基础的社会生活。

第五章1、规模经济:随着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效益增加。

2、范围经济:指由于企业经济范围扩大而获得的效率。

3、横向一体化:指企业现有生产活动的扩展并由此导致现有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大。

4、纵向一体化:指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展。

5、接触扩散:地理扩散过程是由近及远进行的。

6、等级扩散:经济或社会现象的扩张是沿着一定等级规模的地理区域进行的。

7、简述企业增长的战略与方法。

答:战略:一体化扩张和多样化扩张。

一体化扩张又可分为横向一体化(水平一体化)和。

)垂直一体化(纵向一体化.方法:包括内部发展和外部发展(合并和合资等)。

内部发展是现有企业(公司)通过新股票发放或自身资金积累而扩大现有生产规模,或建立新厂、新的部门、新的子公司等。

8、试述企业空间增长过程及原因。

答:1.企业空间增长过程的一般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