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2)-人教新课标版
第十章 极地地区(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优质教案)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的位置特点。
2.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难点: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教具准备】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独特的自然环境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地区的景观录像)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板书:两极地区2.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
板书:冰雪覆盖的地区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
(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
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3.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
(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 教案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两极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相关图片和资料说出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并加以比较。
3、举例说明开展极地科学考察的重要性,读图说出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和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通过认识极地地区,初步形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重点难点】特殊的地理位置学会根据“南北极地区地形图”探究自然环境的特点【教学工具】多媒体、希沃授课助手、微视频、Google earth、地图等资源【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对比分析【教学过程】导入:观看一段视频《哆啦A梦之大雄的南极冒险》,该视频描述的是哆啦A梦和大雄一行人踏上了一片神奇的土地,请问这是什么地方呢?今天我们也跟随他们的步伐来一次极地奇幻冒险。
我们分成四个队,分别是大雄队、静香队、胖虎队、小夫队,我们以小组合作、各队竞争的形式,看谁插得小红旗最多,最终与哆啦A梦汇合,多啦A梦会送上一份大礼哦。
新授:课前预习【蓄势待发】在出发前,各队都做好充足的准备,每个队都准备好一张6W冒险清单,利用希沃授课助手,将各队的清单呈现在大屏幕上。
板书:第十章极地地区寻觅极地挑战极地探索极地保护极地自主学习:第一关【寻找极地】观察Google earth演示,寻找南极地区,打开教材92页,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上的第一关,寻觅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1、观看Google earth和地球仪,阅读教材,归纳南极地区的范围和位置,回答:(1)南极地区:以南,包括及其周边的海域。
提问:南极地区就是指的南极洲,对吗?南极洲与其他六大洲比较,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呢?完成第二问。
(2)南极洲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极地地区一、素质教育目标1、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2、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原因,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具学具准备地球仪、南北两极挂图、南北两极景观图片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引导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共同讨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指导学生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
3、感受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南北两极地理位置(2)南北两极环境特点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地球仪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从而思考形成极地气候的原因。
(2)从海陆状况、气候状况、资源状况、代表动物入手分析南北两极的差异。
(3)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推理能力、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4、德育目标(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知识深入化。
(2)理解事发有因,看问题要懂得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二)教学过程[引入]今天我们学习新的章节极地地区,在地球南北两端,有两个十分特殊的地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板书] 第十章极地地区[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五带的划分,其中涉及到北极圈,请一位同学回答北极圈是指北纬多少度?[回答] 北纬66.5度[展示说明]将地球仪拿出来说明北纬66.5度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我们称之为北极地区。
[板书] 一、北极地区中间是北冰洋[引导提问] 北极圈在这里,北纬66.5度,南极圈具有对称的特点,请一位同学说说南极圈的纬度是多少?[回答] 南纬66.5度[展示说明]位于地球最南端的南极地区是指南纬66.5度以南的广大区域,包括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
[板书] 二、南极地区中间是南极大陆[引导过渡说明]由于海洋与陆地分布不同造成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较大差异。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是关于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本章内容较为丰富,包括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两大部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认识极地地区的重要性,增强对极地地区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极地地区由于其特殊性,学生可能对其认识较浅,需要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加深对极地地区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讨论、观察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关爱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极地地区的特殊性以及与之相关的保护措施。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极地地区的实际案例,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极地地区的情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图、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
2.教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
3.课件:根据教材内容制作的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南极和北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的美丽和神秘,激发学生学习极地地区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极地地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极地地区的特殊性以及与之相关的保护措施。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本组的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针对性讲解,巩固学生对极地地区的认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设计
极地地域【教课要点和难点】要点:极地地域的范围;独到的自然环境。
难点:为何南极地域均匀气温比北极地域低得多。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同学供给南极和北极的图片并制成演示文稿;由8位同学编写小品《八仙过海到南极》。
教课器械:多媒体设施、南北极地图教课课件:反应南极和北极自然景观的图片。
【教课方案】复习议论1、极地地域的范围、包1、小品:介绍南极的括地域。
自然环境。
2、极点上判断方向。
2、图片:领会南北极3、察看南极和北极地的独到自然环境。
区地形的不一样。
3、议论:南北极自然环境特色(填表)研究为何南极地域比北极地域均匀气温低得多。
(教师指引学生研究)【教课过程】一、教课活动从复习原有知识下手,在教材供给的北极地域地图和南极地域地图上描出南北极圈,这样极地的范围、包含的地域就了如指掌了。
需要学生仔细察看的是:1.让学生找出南北极圈的纬度(南北纬66.5°)。
2.站在北极点、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不一样的。
3.在北极点的前后左右方向都是南方,而南极点的前后左右方向都是北方。
4.北极地域中心为大海—北冰洋,南极地域中心为陆地—南极大陆。
二、在小品《八仙过海到南极》中,学生主要介绍南极地域独到的自然环境,如:天气特色—严寒、烈风、暴雪;冰雪高原;白色荒漠等。
在表演时学生尽可能用风趣的语言来表达,使同学对南极的自然环境有初步的认识。
同时利用学生收集到的南北极图片、教材中的阅读资料“穿越南极”,把这类认识引向深入。
在组织学生议论时,让学生把对南北极的自然环境特色总结并填表使学生对南北极地域自然环境特色有一完好的认识南北极地域自然环境特色南极地域北极地域范围海陆情况天气特色代表动物三、学生阅读教材图“南、北极地域气温比较”,比较南、北极地域的年平均气平和最低气温,得出结论:南极地域的气温比北极地域低得多。
教师提出探究课题,请同学们依据认识的知识,剖析为何南极地域的气温比北极地域低得多?教师把学生研究的结论概括并总结:其主要原由是北极地域为大海—北冰洋,南极地域为高原大陆,大海散热慢,对阳光的反射率小。
10.1极地地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2)(2)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2.学会在以两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过程与方法1.通过综合分析气候、水、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形成的区域自然环境特殊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2.通过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我国两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名称和位置。
3.理解人类对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意义,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难点在以两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教学准备1.学生提前按4~6人分组。
2.大地球仪1个,小地球仪每小组1个,投影仪,多媒体等。
3.课堂作业每人一份(上面印好北极和南极地区经纬网地图,课堂练习)。
课时安排 2课时学习过程【新课引入】播放视频:中国第22次南极科考队启程2005年11月18日上午10点25分,参加我国第22次南极科考队的145名科考队员乘坐雪龙号科考船离开上海,奔赴南极。
此次航行将途经香港、马六甲海峡,穿过赤道,到达澳大利亚,经过30天的航行,首站到达中国南极中山站。
思考:1.为什么选在这时启程考查南极?2.请在世界地图上指图说出这次行进的路线。
3.说出本次去南极途中气温有何变化?4.你认为考查北极什么时间启程合适?5.你认为北极和南极地区景观是怎样的?为了让学生体会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的差异,将学生分为两个组,让他们分别进行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和思考,最后各自来汇报,个别活动与集体讨论相结合,学生能够充分地思考,在比较的过程中也会理解得更深刻。
【冰雪覆盖的地区】投影展示:课本p100图10.1“北极地区”和p101图10.2“南极地区”(也可用挂图或教师画板图)。
读图分析:把学生分成a、b两组,请a组同学观察“南极地区”图,b组同学观察“北极地区”图,思考下列问题:(1)图的中心点是什么地方?(图10.1——北极点;图10.2——南极点)(2)图中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表示什么线?(经线)(3)图中的每一条纬线是如何分布的?(以极点为中心的一个个同心圆圈表示的是纬线,且越向中心,其纬度越高)(4)图中的方向是如何确定的?(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即图10.1——内北外南,顺西逆东;图10.2——内南外北,顺东逆西)(5)地球的自转方向在图中应如何标注?(图10.1呈逆时针方向;图10.2呈顺时针方向)(6)东西经度是如何确定的?(图10.1——面向南,0°经线的右侧为东经度,左侧为西经度;图10.2正好相反)(7)在北(南)极点,每一个方向都指向哪里?(在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南;在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北)(8)找出北(南)极圈,说明北(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2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主要介绍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本章内容较为丰富,旨在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独特之处,培养学生对极地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极地地区的了解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极地地区的各种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极地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
2.难点: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极地地区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极地地区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学具:为学生准备地图、资料卡片等学习工具。
3.教学场地:确保教学场地宽敞,便于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极地地区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为学生搭建知识框架。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代表分享小组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加深学生对极地地区知识的理解。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主要介绍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本章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极地地区的知识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
2.难点:极地地区的保护意义和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极地地区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视频、资料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让学生对极地地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针对极地地区的特点,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寻找答案。
例如:“极地地区有哪些独特的自然环境特点?”、“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有哪些?”等。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一个关于极地地区的任务。
例如:制作极地地区的手抄报、PPT等。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极地地区的保护意义和措施,讨论交流,培养学生保护极地环境的意识。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主要介绍了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科学考察等内容。
本章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独特自然环境,认识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关注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极地地区的认识相对较浅,对于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特点,以及环境保护的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极地地区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极地地区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探究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极地地区的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学案:编写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3.地图:准备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位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地”承万物奥秘,“生”润人文精神地生研讨会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的教学设计xx中学 xx教师设计说明本节课采用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一个综艺节目《极限挑战》的形式展开,“极”限又与极地地区的主题契合。
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如“冰山一角”的含义,干燥的南极地区为什么有 2 000多米厚的冰层,企鹅和北极熊的御寒本领是什么,去极地地区旅游应准备哪些物品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思考。
学习目标1.从地理位置和范围、自然景观、气候特征、自然资源等角度,说出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3.学会在以南极点或北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重点难点1.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征、代表动物、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
2.两极地区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归纳法、小组合作。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图片、地图、PPT课件。
(二)工具1.智慧黑板。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今天我们来一次真正的“极”限挑战,走进极地,畅游极地,保护极地。
二、预习检查课前分组搜集极地地区的图文资料,多角度展现极地地区真实景观。
三、学习任务一四、学习任务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6.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为了保护极地地区的环境,签订了《南极条约》和《北极环境保护战略》,我们日常生活中能为保护极地地区的环境做些什么呢?6.学生回答:节约用电、绿色低碳出行、使用环保产品等。
极地环境保护知识难度较小,通过独立回答完成即可。
这个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五、过程性评价随堂练习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认识了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企鹅和北极熊。
认识了极地地区的我国的科考站,也了解到极地地区现在面临着环境问题,为了保护极地地区的环境,我们每个人应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共同行动起来。
七、布置作业所有同学完成本课时《七彩作业》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2)
极地地区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3、理解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二)能力目标:1、学会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2、能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三)情感目标:感受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重点、难点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在以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思路根据教材内容,本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基础知识:两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和包括的范围,以及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第二部分介绍两极地区主要的自然资源;第三部分由于人类的到来必然对两极地区造成破坏,因此要保护极地地区。
教学过程展示“南极考察图片”,提问:“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地方?你们想不想去?”情境创设假如你是一位将要赴两极地区进行考察的科学家,你需要了解有关极地地区的哪些问题呢?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将全班每四个人分成一组,讨论派代表回答,回答最好的一组给予鼓励。
教师讲述首先需要对两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及自然环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展示图片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去掉极点)学生活动学生试着自己判断哪一幅是南(北)极地区;并且讨论归纳其不同特点:北极地区主要是海洋,周围被大陆所包围;南极地区主要是大陆,周围被海洋所包围。
学生活动在老师带领下,在北极地区图上找出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和北极地区所包括的范围(注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地图跟平时所看到的不一样,这幅地图是从极点上空来看的,它有弧线和射线,弧线代表纬线,射线代表经线)板书 1、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及范围教师小结位于地球最北端的北极地区,是指北纬66.5度以北的广大区域,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
教师提问在图上,北极地区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北极点,它的时间如何?在这一点上每个方向都指向哪里?学生分组讨论这两个问题板书 2、北极点教师提示在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等,那么在经线相交的地方,时间该如何来计算呢?学生思考略情感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在极地工作的各国考察队员保留各自国家的地方时间,遇到外国人时一般不问:“现在几点了?”一位美国考察队员曾这样描述他们在极点举行垒球比赛的情形:“那只小小的垒球一会儿从今天飞到了昨天,一会儿又从昨天飞回今天。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主要介绍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极地地区的独特之处,增强对地球极端环境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极地地区的特殊环境和资源,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特点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地球极端环境,关注人类活动的可持续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
2.难点: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极地地区的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极地地区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视频、案例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极地地区有哪些了解?”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介绍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基本知识。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总结极地地区的特点,教师点评并补充。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指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范围,说出其地理位置特点,并能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图上辨别方向。
2.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及差异。
3.运用资料说明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价值。
4.运用地图了解本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5.理解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联系生活说明低碳生产与全球变暖的关系。
【教学重点】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及差异。
2.两地的科考价值。
【教学难点】1.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图上辨别方向。
2.理解极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具准备】两极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罗斯海新站奠基经过不懈努力,中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了。
我们为什么要在南极建科学考察站?这里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独特之处?让我们走进极地地区考察一下。
2.冰上丝绸之路2018年,中俄合作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受到热议,与传统航线相比,“冰上丝绸之路”有哪些优势,又会遇到哪些挑战?讲授新课(一)独特的自然环境1.读南极地区图,找出南极地区中心的大洲,周围的海洋,南极地区周围的三个大洲,并观察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
2.读北极地区图,找出北极地区中心的大洋,周围的三个大洲、格陵兰岛,找出白令海峡。
1.课件出示南极地区图片,概括南极地区的景观特征。
2.阅读教材的材料:南极地区的气候有哪些特征?3.比较: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有哪些异同点?(1)阅读教材的内容,列表比较南、北极地区在气温、降水、风力和动物方面的差异。
(2)想一想: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有哪些共同特征?为什么?(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思考成果。
总结: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远比北极地区更为恶劣,所以北极地区有定居居民,而南极地区没有定居居民。
1.讲述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方向判断的方法。
(1)在南极地区图上,靠近南极点为向南,远离南极点为向北;顺时针方向为向东,逆时针方向为向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主要介绍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本章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但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地理知识基础薄弱,对于远程地区的认知有限。
在导入环节,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极地地区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2.难点:极地地区的特殊现象和人类活动对极地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极地地区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极地地区为例,分析其特点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和视频资料: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自然景观、动物、人类活动等。
2.PPT课件:介绍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3.学习资料:关于极地地区的文章、报道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的美丽和神秘。
提问:“你们对极地地区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什么内容?”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介绍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的特殊现象和人类活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极地地区,分析其特点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2)
自学内容:科学考察的宝地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自学目标:1、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2、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通过了解极地气候条件的恶劣,认识到极地科学考察的艰巨性,树立勇敢进取的精神自学重点: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的特殊自然环境特征和丰富的资源
自学难点:学会根据“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探究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和原因及方向的辨别
自学方法:1.两极地区的价值(从下面两方面分析)有丰富的矿产、生物资源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科考价值
自学过程:
任务一:读106页有关秦大河等科考队“穿越南极”的资料给你什么启示?
2.阅读P104的两段新闻报道,看看我国已在南极设立了哪两个考察站?描述两科考站的位置?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
3.过去人类在极地的活动主要是以为主,而现在是为了进行。
请大家继续看图10.2想想南极有哪些矿产资源?
4.南极既不是温带,更看不到森林为什么也会有煤呢?
5.阅读课文,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任务二:
1. 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
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
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
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我们以展示的资料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国际社会方,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达到探究的目的。
)
日本方的辩论中心:
国际社会方的辩论中心:
2.《南极条约》的宗旨:
3、南极地区的冰和雪是世界上最大的,全球90%的冰雪储存在这里,占整个地球淡水资源储量的72%。
等
建构知网;
1,科学考察的宝地
2,基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极地地区学效检测(2)
一.选择题:
1.赴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是( )
A.每年11月到次年3月
B.北半球的夏季
C.每年的7月至9月
D.9月23日前后
2.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位于( )
A.南极圈以内
B.南极半岛
C.拉斯曼丘陵
D.乔治王岛
3.横穿南极大陆国际考察队的中国科学家名叫( )
A.李乐诗
B.秦大河
C.金庆民
D.李华梅
4.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 )
A.海洋
B.北极地区
C.南极地区
D.大江、湖泊
5.我国正式加入《南极条约》的时间是( )
A.1949年
B.1978年
C.1983年
D.1993年
6.北极地区在科研和考察方面的重要地位在于( )
A.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
B.有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
C.有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
D.有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
7.南极大陆附近海面显著的自然景观是( )
A.成群的企鹅
B.皑皑的白雪
C.多彩的极光
D.漂浮的冰山
8.人们去极地的最终目的是( )
A.为了自然探险
B.为了观光旅游
C.为了本国经济的发展
D.为了人类更好地进行可持续发展
二.综合题
读图,根据掌握的知识回答问题:
1.假设我们要建一座四面朝南的房子,应建在何处?用“X”在图中标出。
相反,四面朝北的房子应建在何处?请用“Y”图示说明。
2.南极洲和北冰洋与其他大洲、大洋相比,在所跨经度、气候、动物特性、自然现象等方面有什么特殊性?
3.从极地地区的矿产资源种类中,你能发现什么问题?请试着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