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阅读理解六步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阅读理解六步法

【内容摘要】:为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推进素质教

在今天的初中语文教坛上,最让教师和学生头痛的,恐怕莫过于作文和古文的阅读理解教学了。我把自己在多年来的古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些方法和体会,通过一段集中强化训练来检验。现把实验结果总结出来,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现在中小学课本中所选的古诗文,都是经过历代名家的不断筛选、淘汰而存留下来的精品,无不闪耀着古人高超的智慧和思想的火花。这些文章语言精练,意蕴深遂,或为诗、或为文、或议论、或叙事、或抒情、或说明,无不给人以深深的启迪和感悟。初中古诗文教学已不再是课本的花边和插曲,同样成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之一。近年来,素质教育的能力测试中,古文分值比例逐年上升, 而设分的重点大多在字词和句段的阅读理解上。

那么如何搞好古诗文阅读教学,迅速、有效地提高古文阅读思考能力,使学生从古文中吸收足够的养分,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思考焦点之一,鉴于对以上事实的认识和思考,我把自己多年来在古诗文的大量阅读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的一些方法、窍门,归纳、提炼成为“快速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六步法”。我从初三上学期开始,利用自习时间进行实验,主要选取短小有趣、贴近生活的先秦寓言和部分古代优秀的笔记小说为例文,先后训练了《拔苗助长》、《偷鸡的人》、《朝三暮四》、《守信故事》、《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歧路亡羊》、《杨布打狗》等十余个篇目。

这六步是按照古文阅读理解的一般规律设计安排的:

第一步,反复吟咏,整体感知,读出节奏,读出语气。通过读,把握全文。

这是迅速准确把握古文思想内容的第一把钥匙,我们要准确地把握古人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就必须弄清古今汉语表情达意不同的表达方式,就必须破译古汉语的字、词、句的密码,实现由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转换。因为古人伟大深邃的思想,还有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华,正是隐藏在一个个古汉语文字符号的富金矿里。在这里,读是极其重要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通过一遍遍的试读,达到读的通畅、流利,读出了节奏,读出了语气,就说明学生已基本整体感知了文章的大意。要先让学生读出停顿、节奏,能正确的断句,能准确地找出一句话中的停顿处。如蒲松龄《狼》中,有“其一犬坐于前”,学生大多断成“其一犬/坐于前”那意思就成了“其中一条狗坐在屠户面前”,含义就与原文相去甚远,当学生再停顿为“其一/犬坐于前”,就读出了句子的本意:“还有一条狼像狗一样坐在屠户面前”。又如同一篇课文中“一狼洞其中”,如断成了“一狼洞/其中”,那意思就成了“其中有一个狼洞”,应该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就会发明白,作者正是为了写出狼的狡诈,一条狼像狗一样的坐在屠户面前假装睡觉,而另一条狼则去柴草堆后面打洞,准备前后夹击,里应外合,那么就应该断成“一狼/洞其中”。这样,后面一句“乃悟前狼……”的意思也就清楚了。节奏停顿准确了,就基本上初步了解了文章的大意,若能再读出

语气,就把握住了作者的情感倾向。如《狼》的最后一段“狼亦黠矣……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作者先以感叹的语气道出了狼的奸诈狡猾,又以反问语气道出正义必然战胜邪恶这一无比坚定的信念。最后一句从形式上看是个陈述句,但却包含了作者对狼的无限轻蔑和嘲笑。可见读出语气,是对文章的进一步理解把握,学生见到文章之后,就引导他们如何把句子读得顺畅,特别是读出句子

中的停顿以及句子的感情语气,就算合乎本步要求,就为以后的几

步打下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第二步,以人之常情、常理去揣摩文意,体验意境。

设计这一步出于两种考虑:一是随着语文教材的不断改革,所选

文章也越来越靠近学生的生活,语言优美、构思精巧,内涵深刻的文章就会倍受编者的青睐,所选古文也大多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发人深省的教育意义;二是不管先秦两汉还是今天,好的文章都是对现

实生活的反映,作者都力图表达自己对生活的领悟、对人生的阐解。或记叙、或描写、或议论、或抒情,把作者的主张或观点寄寓在人和事或其他物象之中。要学生以常情去揣摩文意,体验意境,就是让他们在理解、分析的过程中,越过漫漫历史长河,跨过古今的天堑,从思想上放松,用自己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交流,揣摩作者的感情

脉络,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悟融入到文章中去,使作者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很快地与学生的生活体验产生共鸣。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把古文看的过于神秘、过于艰涩,难以把握琢磨,产生不可知的畏难心理。

如我在教学《亡斧者》,这则寓言时,启发开导学生,这则记载在《吕氏春秋》中的寓言,虽然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了,但是像那个丢了斧头就凭借着主观臆断、戴着有色眼镜、怀疑邻居小孩的人,就像还在我们身边一样。丢了斧头,他看小孩的言行举止,没有不像是偷了斧头的样子;有一天他在山沟里挖地,找到了斧头,再看邻居小孩的言行举止,没有一样像是偷了斧头的。邻居小孩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丢斧头人的心态。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我们在工作学习中是否也像邻居小孩那样无端受到怀疑、猜忌,从而感到痛苦。它是多少么贴近我们的生活啊!还有那个买鞋的郑国人,宁肯相信尺子也不相信自己的脚,这样死板、教条的人多么让人忍俊不禁,难道我们身边就没有这样不知变通、本末倒置的人吗?

第三步,根据已知信息,把握文章大意。

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无论是一篇理解难度多么大的古文,总有一些已知的、可破译的语言文字,这是理解一篇古文的切入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已掌握的文言虚、实词、句式越多,就越有可能很快理出文章的大致内容。

发下短文,先让学生自读,启发其按常理去把握文意,让其揣摩文章大意,用自己的话把文章内容归纳概括出来。开始实施时,难度较大,我采取分步突破的办法,先让学生自读揣摩思考,然后再把自己的想法与同桌或四人探讨、交流、质疑、争议,最后让学生自由发言,掌握学生反馈来的信息。

现以《孟子·公孙丑上》中的《揠苗助长》为例,原文是:“宋人

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已槁矣。”学生通过自己揣摩思考,互相讨论积极发言。思维灵活、知识面宽、古文功底较好的王娟先站起来说:“有个农夫嫌田里的庄稼长的太慢,就用手把苗往上提了一些,结果禾苗全都枯萎了。”王娟的发言,基本上概括了寓言的主要内容。又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的《买履》 ,学生通过讨论、质疑,基本上明确了大意。学生能做到这一步,就为后面的全面准确理解文章意思打下了基础。

第四步,联系上下文,根据大意,推出生难字词的解释。

这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一步,其目的在于重点培养学生根据全文的大致内容,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推测解释词语的能力,这也正是目前古文测试的要点之一。我在实验中,只给原文,有意不给任何说明注释,甚至不允许学生查工具书,让学生完全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靠反复思考推敲印证。

仍以上文为例,当学生总结出大意后,就让其试着口译原文。《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有这样几个字词是理解的难点,“宋”、“揠”、“悯”、“芒芒然”、“病”、“槁”等。拔苗助长这个成语学生大都知道,除了“宋”、“芒芒然”、“病”以外,学生很快就推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其难点在于故事中的人物神态、语言及相互关系把握不住,快嘴的刘亚红是这样翻译的:“他急忙从地里回来,有人说他,你真是得病了,怎么能把禾苗往上拔呢?”我于是启发提问,引导学生分析推理:那个农夫是拔高了田里的一颗禾苗呢还是所有的禾苗?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