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泥鳅》教案

合集下载

《捉泥鳅》教案捉泥鳅优秀教案

《捉泥鳅》教案捉泥鳅优秀教案

《捉泥鳅》教案捉泥鳅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二年级《捉泥鳅》一课,教材章节为《趣味农村生活》。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学习捉泥鳅的方法,掌握相关动词和名词,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

2. 通过学习捉泥鳅的方法,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使学生掌握与捉泥鳅相关的动词和名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与捉泥鳅相关的动词和名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鳅图片、捉泥鳅视频、教学PPT、实物泥鳅。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泥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播放捉泥鳅视频,让学生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捉泥鳅的方法。

3. 实践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捉泥鳅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4. 例题讲解:讲解与捉泥鳅相关的动词和名词,如:捉、抓、滑、泥鳅、池塘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捉泥鳅的场景,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捉泥鳅》2. 内容:泥鳅生活习性捉泥鳅方法相关动词和名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捉泥鳅的场景,并用文字描述。

2. 答案示例:画面中有一个小男孩,他正在池塘边捉泥鳅。

他用双手小心翼翼地捉住了一只泥鳅,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捉泥鳅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与家长一起到户外捉泥鳅,观察泥鳅的生活环境,了解其他生物的生活习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

2.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捉泥鳅比赛。

3. 作业设计:画出自己捉泥鳅的场景,并用文字描述。

一、教学难点: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1. 捉泥鳅的时机:选择在泥鳅活动频繁的时段,如早晨和傍晚。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泥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知道泥鳅对环境的要求。

2.通过捉泥鳅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了解泥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学会捉泥鳅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泥鳅的生活习性及对环境的要求。

2.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准备1.泥鳅若干条。

2.捉泥鳅的工具:小桶、网兜、手套等。

3.教学场地:户外泥鳅池。

五、教学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泥鳅吗?谁知道泥鳅长什么样?生:泥鳅长长的,滑滑的,身上有花纹。

师:对了,泥鳅是一种生活在水里的鱼,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捉泥鳅,好不好?生:好!2.讲解泥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师:在捉泥鳅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泥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泥鳅身体细长,呈圆筒形,身上有花纹,喜欢生活在泥里。

泥鳅对环境的要求很高,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怕冷、怕干燥。

3.讲解捉泥鳅的方法师:现在我们知道泥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了,我来教大家如何捉泥鳅。

(1)准备工具:小桶、网兜、手套等。

(2)选择合适的地方:在泥鳅池的边缘,泥鳅较多的地方。

(3)捉泥鳅的方法:用手轻轻插入泥里,感受泥鳅的存在,然后用网兜将其捞起。

4.实践活动师:现在我们已经学会了捉泥鳅的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捉泥鳅吧!(1)分组进行捉泥鳅活动,每组4-5人。

(2)在捉泥鳅过程中,注意安全,不要损坏泥鳅池的环境。

(3)捉到泥鳅后,将其放入小桶中,观察泥鳅的特征。

生1:我学会了捉泥鳅的方法。

生2:我知道了泥鳅的生活习性。

生3:我觉得捉泥鳅很好玩,我很喜欢。

师:是的,捉泥鳅是一项很有趣的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学会了捉泥鳅的方法,还了解了泥鳅的生活习性。

希望大家能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保护环境。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了泥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达到了教学目标。

2.在实践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泥鳅的生活习性:生活在水边,喜欢在泥土中穴居。

2. 泥鳅的特点:体表有黏液,光滑,灵活。

三、教学准备:1. 实物:活泥鳅。

2. 教具:捉泥鳅的工具(如网、盆等)。

3. 观察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活泥鳅,引导幼儿说出泥鳅的特点。

2. 讲解:讲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让幼儿了解泥鳅的生活环境。

3. 实践:分组进行捉泥鳅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捉泥鳅的乐趣。

4. 总结:让幼儿分享捉泥鳅的心得,总结泥鳅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五、教学反思:1. 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泥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捉泥鳅活动。

2. 在实践过程中,幼儿观察到了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提高了观察能力。

3. 活动中,幼儿学会了合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4. 不足之处:在捉泥鳅活动中,部分幼儿对捉泥鳅的工具使用不熟练,下次活动需加强指导。

5. 改进措施: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不足,加强教学道具的准备和指导,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捉泥鳅活动中的表现,记录幼儿的观察、操作、协作等情况。

2. 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提问和回答,了解幼儿对泥鳅知识的理解程度。

3. 征询幼儿对捉泥鳅活动的反馈,了解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七、教学扩展:1. 邀请家长参与捉泥鳅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共同了解泥鳅的特点。

2. 组织幼儿参观渔场,了解泥鳅的养殖过程,拓宽幼儿的视野。

3. 开展泥鳅绘画活动,让幼儿发挥创意,描绘出自己心中的泥鳅。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捉泥鳅活动中,注意安全事项,如防止幼儿滑倒、摔伤等。

2. 活动过程中,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其中。

3. 针对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捉泥鳅》教案5篇

《捉泥鳅》教案5篇

《捉泥鳅》教案5篇捉泥鳅教案一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6页语文园地七《捉泥鳅》。

二、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3.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书写生字词和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PPT、黑板、粉笔、课文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捉泥鳅》歌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

3.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4. 朗读练习: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表情。

5. 表达练习: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看法。

六、板书设计《捉泥鳅》生字词:捉、泥鳅、滑、捉住、童年、怀念。

七、作业设计1. 书写生字词。

2. 默写课文。

3. 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生活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较好,但对课文的表达和理解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如捉泥鳅,体验童年的乐趣。

捉泥鳅教案二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6页语文园地七《捉泥鳅》。

二、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3.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书写生字词和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PPT、黑板、粉笔、课文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捉泥鳅》歌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

3.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4. 朗读练习: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表情。

5. 表达练习: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看法。

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捉泥鳅》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体验捉泥鳅的过程,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2. 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3. 团队合作捉泥鳅的游戏三、教学准备:1. 泥鳅若干条2. 捉泥鳅的工具(如网、盆等)3. 清水一盆4. 教学图片或视频素材5. 记录表(用于记录泥鳅的特征)四、教学过程:1. 引入:邀请幼儿观察泥鳅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谈论泥鳅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讲解:向幼儿讲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如泥鳅为什么能在泥土中生活、如何呼吸等。

3. 实践:带领幼儿到户外或室内泥鳅养殖区,让幼儿亲自动手捉泥鳅,体验捉泥鳅的乐趣。

4. 记录:鼓励幼儿观察捉到的泥鳅,记录泥鳅的特征,如颜色、大小、形状等。

五、教学反思:1. 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泥鳅的兴趣浓厚,积极参与捉泥鳅的活动。

2. 在实践过程中,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团队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3. 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教学方法多样,既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又能让幼儿学到知识。

4. 下次活动可以尝试引入更多有关泥鳅的知识,如泥鳅的饮食习性、生长环境等,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泥鳅。

5. 在活动中,要注意安全问题,确保幼儿在活动中的安全。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捉泥鳅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的表现。

2. 评估幼儿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他们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3. 收集和分析幼儿的记录表,了解他们对泥鳅特征的理解和记忆。

4. 通过幼儿的分享和提问,了解他们对捉泥鳅活动的兴趣和认识。

七、安全注意事项:1. 在捉泥鳅活动前,向幼儿讲解活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如避免滑倒、小心捉泥鳅等。

2. 确保活动场地安全,无尖锐物品和危险障碍。

3. 成人陪同幼儿进行活动,随时关注幼儿的安全情况。

4. 活动结束后,检查幼儿的身体,确保没有受伤或不适。

《捉泥鳅》教案5篇

《捉泥鳅》教案5篇

《捉泥鳅》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语文》第二单元《可爱的大自然》中的《捉泥鳅》一文。

文章详细描述了作者童年时与小伙伴们一起捉泥鳅的有趣经历,通过生动的描绘让同学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童年的欢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一些描写自然景物的词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珍惜童年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描写自然景物的词语,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学习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PPT,生词卡片,捉泥鳅的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捉泥鳅的视频,让学生们初步了解捉泥鳅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生词和句子,做好笔记。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共同学习生词和课文内容,讨论课文中的描写自然景物的词语。

4.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讲解,并通过PPT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进行课文朗读和生词认读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捉泥鳅》2. 生词:泥鳅、活泼、欢笑、清澈、嬉戏等。

3. 描写自然景物的词语:绿油油、水汪汪、亮晶晶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捉泥鳅的过程。

2. 答案要求:语言流畅,能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对生词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有关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文章,进行阅读分享,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童年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幼儿园大班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捉泥鳅》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趣味生活》第四章《动物朋友》,详细内容为《捉泥鳅》。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分享、倾听等综合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难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鳅模型、图片、视频、捉泥鳅游戏道具。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泥鳅模型、图片和视频,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泥鳅的外形特征,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中的生物。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捉泥鳅的技巧,让幼儿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 随堂练习(5分钟)组织幼儿进行捉泥鳅游戏,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画泥鳅(10分钟)让幼儿用画纸、画笔和彩泥,动手画出自己心中的泥鳅,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5. 分享作品(10分钟)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捉泥鳅的乐趣,培养幼儿的表达和倾听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捉泥鳅》2. 内容:(1)泥鳅的外形特征(2)泥鳅的生活习性(3)捉泥鳅的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泥鳅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幼儿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调整。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去户外实地观察泥鳅,亲近大自然。

(2)开展捉泥鳅比赛,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3)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所学内容,培养幼儿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泥鳅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了解,这是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幼儿认识自然、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捉泥鳅》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了解泥鳅在我国淡水鱼资源中的地位,引导幼儿学会关爱自然、保护动物。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价值,培养幼儿对自然生物的兴趣。

2. 培养幼儿关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提高环保素养。

3. 通过捉泥鳅实践活动,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价值的理解。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关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提高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鳅标本、图片、视频、投影仪、教学PPT等。

学具:捉泥鳅工具(小网兜、小桶等)、观察记录表、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参观附近的池塘,观察泥鳅的生活环境,引导幼儿关注泥鳅。

回到教室,展示泥鳅标本,让幼儿初步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和视频,介绍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价值。

针对泥鳅的特点,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这种生物。

3.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谈谈自己是如何关爱自然、保护动物的。

4. 捉泥鳅实践活动(10分钟)教师示范捉泥鳅的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幼儿分组进行捉泥鳅活动,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记录观察结果。

每组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分享捉泥鳅的体验。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捉泥鳅》2. 内容:泥鳅的外形特征泥鳅的生活习性泥鳅的生态价值关爱自然、保护动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捉泥鳅日记请幼儿用文字和画笔记录捉泥鳅的过程,描述泥鳅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幼儿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附近的自然博物馆,了解更多淡水鱼类的知识。

开展“关爱自然、保护动物”主题活动,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捉泥鳅》教案精选

《捉泥鳅》教案精选

《捉泥鳅》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材第三单元《趣味农家》,详细内容为《捉泥鳅》一课。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同时了解农村生活,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捉泥鳅》的旋律和歌词,提高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3. 增进学生对农村生活的了解,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旋律的演唱技巧。

教学重点:歌曲《捉泥鳅》的旋律、歌词以及音乐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电子琴、吉他、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音乐书、笔、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农村生活短片,引导学生了解农村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讲解歌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歌词中描绘的农村生活场景。

(2)教师示范演唱《捉泥鳅》,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3. 歌曲学习(15分钟)(1)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

(2)分组练习,相互纠正,提高演唱效果。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针对歌曲中部分旋律的演唱技巧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6. 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演唱,互相评价,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捉泥鳅》2. 歌曲背景:农村生活3. 歌曲旋律:五线谱展示4. 演唱技巧:标注在歌词旁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捉泥鳅》并录制视频。

2. 答案:学生提交的视频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演唱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了解其他农村题材的歌曲,拓宽音乐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歌曲学习中的演唱技巧6. 小组合作与评价的开展7.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针对《捉泥鳅》这首歌曲,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歌曲的旋律、歌词和背景进行设计。

《捉泥鳅》教案5篇

《捉泥鳅》教案5篇

《捉泥鳅》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四年级《捉泥鳅》这一课,教材为《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主要内容包括:学习歌曲《捉泥鳅》,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了解歌曲背景,理解歌曲的意境;学唱歌曲并进行演唱实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捉泥鳅》的旋律和节奏,培养音乐表现力。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了解歌曲背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捉泥鳅》的旋律、节奏及演唱技巧。

难点:歌曲中的连音、跳音及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黑板、多媒体设备。

学具:音乐课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以谈话方式引入,询问学生是否喜欢捉泥鳅,了解他们对捉泥鳅的印象。

b. 讲述捉泥鳅的趣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歌曲(15分钟)a. 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跟唱《捉泥鳅》。

b. 分析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c. 针对歌曲难点,进行重点讲解和示范。

3. 演唱实践(15分钟)a. 学生分组演唱,互相评价,提高演唱水平。

b. 教师挑选部分学生进行示范演唱,给予鼓励和指导。

4. 背景介绍(10分钟)a. 介绍歌曲背景,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意图。

b. 讲解捉泥鳅的生态环境,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5. 随堂练习(10分钟)a. 学生自主练习歌曲,提高熟练度。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b. 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拓展。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捉泥鳅》2. 歌曲旋律、节奏示意图3. 歌曲难点:连音、跳音4. 保护生态环境,热爱大自然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演唱《捉泥鳅》给家人听,并录制视频,下节课分享。

2. 课后拓展:了解其他关于捉泥鳅的歌曲或故事,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歌曲背景介绍环节,部分学生对环境保护意识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捉泥鳅》精品教案捉泥鳅优秀精品教案

《捉泥鳅》精品教案捉泥鳅优秀精品教案

《捉泥鳅》精品教案捉泥鳅优秀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课程标准《音乐》教材第三册第五章《童谣与儿歌》,详细内容为《捉泥鳅》一课。

本章通过学习童谣与儿歌,让学生感受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捉泥鳅》歌曲的旋律、歌词,并能够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

3. 增进学生对童谣与儿歌的认识,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捉泥鳅》的旋律、歌词学习。

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与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电子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课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捉泥鳅》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引导学生谈论捉泥鳅的趣事,激发学习兴趣。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歌词。

(2)针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进行详细讲解与示范。

3. 节奏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节奏谱,引导学生练习歌曲中的节奏。

(2)学生分组进行节奏练习,互相纠正、鼓励。

4. 课堂实践(10分钟)(1)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捉泥鳅游戏,体验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2)教师挑选几组学生进行展示,给予评价与指导。

5. 歌曲演唱(10分钟)(1)学生集体演唱《捉泥鳅》。

(2)教师针对演唱情况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改进。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捉泥鳅》2. 旋律、歌词要点3. 节奏练习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捉泥鳅》,并录制视频。

2. 答案:正确演唱歌曲,节奏准确,表情生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歌曲《捉泥鳅》的学习兴趣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节奏练习方面,部分学生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童谣与儿歌,激发他们对音乐创作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捉泥鳅》及教学反思(5篇可选)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捉泥鳅》及教学反思(5篇可选)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捉泥鳅》及教学反思(5篇可选)第一篇: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捉泥鳅》及教学反思大班音乐教案《捉泥鳅》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认识四四拍,了解其含义及强弱规律,能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捉泥鳅》,体会嬉戏的愉快情绪,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音乐《捉泥鳅》含反思教案吧。

教学目标1、能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捉泥鳅》,体会嬉戏的愉快情绪。

2、认识四四拍,了解其含义及强弱规律。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重点难点声音要富有弹性和童趣,附点音符的演唱教学过程一、课前发生练习二、新歌学习师:听一听,歌中的这些孩子在玩什么呢?1、初次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揭题:捉泥鳅师:这是一首由台湾著名的音乐人侯德建先生所写的童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好听的歌。

2、再听歌曲。

听听歌中提到了哪些景物?幼儿:池塘、雨、田野、泥鳅;泥鳅:泥鳅是最为常见的鱼类,常生活在水田、池塘、沟渠的静水底层淤泥中。

浑身滑溜溜的,身上布满黑色小斑点,小小的眼睛,嘴的周围长着5对触须。

个头虽小,能耐却很大,泥鳅的生命力极强,即使在干旱季节,水源涸竭的情况下,它能钻入泥中照样不死;泥鳅肉质鲜美,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并具有药用价值,深受人们所喜爱。

纠正“了”—liao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师:野外这么美,小伙伴们玩得真高兴呀。

你们想不想跟着这些小伙伴一起去捉泥鳅?——出发吧!4、跟琴练唱歌曲。

(1)找一找:歌中的乐句你都会唱了吗?你觉得哪一句学习时有困难?——练习。

(可请会唱的学生教唱)(2)注意点。

a、附点节奏——轻快、开心b、同音反复处——口齿清晰、音高一致c、后半段乐句——心情急切5、完整演唱歌词。

注意歌曲的情绪、速度。

师:同学们的歌词唱得很棒,精彩的歌词加上美妙旋律会更棒,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歌曲美妙的旋律吧!师:接下来让我们开动脑筋,捋捋袖子、卷起裤管,一起来“捉泥鳅”吧!6、音乐游戏:捉泥鳅三、延伸表现歌曲导:这么好听的歌曲它是几拍子呢?1、了解四四拍含义,板书,标出强弱规律。

《捉泥鳅》教案捉泥鳅优秀教案

《捉泥鳅》教案捉泥鳅优秀教案

《捉泥鳅》教案捉泥鳅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四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材中“亲近大自然”章节,详细内容为“捉泥鳅”。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掌握捉泥鳅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2. 使学生掌握捉泥鳅的基本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

重点: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以及捉泥鳅的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鳅标本、图片、视频、捉泥鳅工具等。

学具:笔记本、笔、捉泥鳅工具(自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泥鳅标本、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 讲解:讲解捉泥鳅的基本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

3. 实践:分组进行捉泥鳅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2. 捉泥鳅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捉泥鳅的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内容,以“我学会了捉泥鳅”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了解其他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捕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2. 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的讲解3. 实践活动中教师的巡回指导4. 作业设计中的作文题目和答案一、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1. 选择合适的捉泥鳅工具,如渔网、泥鳅笼等。

2. 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如泥鳅喜欢在泥沙中钻来钻去,善于躲藏。

3. 在捕捉过程中,要轻手轻脚,避免惊动泥鳅。

4. 学会观察泥鳅的踪迹,如泥鳅洞、泥鳅泡等。

5. 采取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捕捉,提高成功率。

二、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的讲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泥鳅,教师需在课堂上详细讲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1. 泥鳅属于淡水鱼类,生活在河流、湖泊、稻田等水域。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教案:《捉泥鳅》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以《捉泥鳅》为主题,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来源:《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五章第一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知道泥鳅为什么会在水中游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

难点:让幼儿在实践中观察到泥鳅为什么会在水中游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鳅、水族箱、观察镜、记录本。

学具:捉泥鳅的工具(如网、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泥鳅,并展示泥鳅在水族箱中的生活状态,引导幼儿观察泥鳅在水中的游动。

2. 观察与讨论(10分钟)(1)教师组织幼儿用观察镜观察泥鳅,并引导幼儿说出泥鳅的特点,如身体光滑、色泽鲜艳等。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泥鳅为什么会在水中游动,让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3. 实践活动(10分钟)(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捉泥鳅的工具。

(2)教师讲解捉泥鳅的技巧,并示范操作。

(3)幼儿分组进行捉泥鳅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 记录与分享(5分钟)(1)教师组织幼儿用记录本记录捉泥鳅的过程和感受。

(2)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捉泥鳅的经历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捉泥鳅1. 泥鳅的特点2. 泥鳅为什么会在水中游动3. 捉泥鳅的技巧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泥鳅的特点和捉泥鳅的乐趣。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了泥鳅的生活习性,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安全问题,确保幼儿不受伤害。

在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家长座谈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便更好地配合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捉泥鳅》教案(精选10篇)

《捉泥鳅》教案(精选10篇)

《捉泥鳅》教案(精选10篇)《捉泥鳅》教案篇1设计意图:泥鳅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动物之一,也是幼儿园的自然角中常常投放的,孩子们经常喜爱站在旁边看泥鳅,但却不敢给泥鳅换水,换水的时候泥鳅跑出来了,有的女孩子吓得尖叫,不敢靠近,更不敢捉泥鳅。

依据孩子们喜爱观看又可怕泥鳅的特点,我设计了科学活动《捉泥鳅》,消退幼儿对动物的恐惊心理,鼓舞幼儿大胆英勇地与动物交往。

活动目标:1、在探究活动中发觉粗糙材料及有兜的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

2、熟悉泥鳅的形状特征,初步了解其生活习性。

3、消退对动物的恐惊心理,能大胆英勇地与动物交往。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认真观看发觉现象,并能以实证讨论科学现象。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觉、探究和沟通的爱好。

活动预备:1、泥鳅每组五到六条,2、操作材料每组一份(包括:毛巾、网兜、食品夹、一次性手套、保鲜袋、筷子),3、实物投影仪,塑料筐、记录表格活动过程:一、出示泥鳅,激发幼儿捉泥鳅的爱好。

1、师:今日,黄老师带来了一群动物伴侣,猜猜,是谁?小结:这是一群淘气可爱的小泥鳅。

2、老师和个别幼儿尝试捉泥鳅,让孩子感知泥鳅不行怕,从而激发幼儿捉泥鳅的爱好和士气。

3、请幼儿结合自己的阅历,说说用什么方法能捉住泥鳅。

(老师确定孩子的想法。

)二、介绍材料,幼儿第一次探究:使用什么材料能将泥鳅捉住。

1、师:刚才,小伴侣说了许多的方法,使用很多的材料能将泥鳅捉住,黄老师也预备了一些工具有……(逐一介绍材料),请你用这些材料来试一试,玩一玩,用什么材料可以把泥鳅捉起来。

请你把捉到的泥鳅放到绿色的框子里。

2、幼儿操作。

(放背景音乐《捉泥鳅》)3、相互沟通捉泥鳅的阅历。

师:你捉到泥鳅了吗?你用什么方法把泥鳅捉起来的?出示“捉泥鳅纪录表”,集体记录能够捉起泥鳅的工具。

看着记录表集体说说操作结果。

4、老师小结:毛巾等材料表面比较粗糙,遇到滑滑的泥鳅,能增加摩擦力,这样泥鳅很简单捉起来;而网兜、保险袋他们都有一个兜,能将泥鳅兜住,所以也能捉起泥鳅。

幼儿园大班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捉泥鳅》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快乐生活》第四章《有趣的水世界》,详细内容为第三节《捉泥鳅》。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培养幼儿对自然生物的兴趣。

2. 通过捉泥鳅活动,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培养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的理解。

教学重点: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鳅、鱼缸、水、捕鱼网、观察盒、投影仪。

学具:小桶、毛巾、手套、捉泥鳅游戏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参观鱼缸中的泥鳅,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泥鳅的图片,讲解泥鳅的特点和捉泥鳅的方法。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捉泥鳅游戏,体验捉泥鳅的乐趣。

4.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针对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进行讲解,帮助幼儿加深理解。

5. 小组讨论(5分钟)幼儿分组讨论捉泥鳅的技巧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6. 实践操作(10分钟)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再次进行捉泥鳅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捉泥鳅》2. 板书内容:(1)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2)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3)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画出泥鳅的外貌特征。

(2)描述捉泥鳅的过程,分享你的感受。

2. 答案:(1)泥鳅:身体细长,呈圆柱形;颜色为灰褐色,有斑点;有黏液,容易滑落。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幼儿对泥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其中。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养殖场,了解其他水生生物。

(2)开展家庭作业:与家长一起捉泥鳅,增进亲子关系。

幼儿园大班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捉泥鳅》含反思教案:《捉泥鳅》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幼儿园大班的科学实践活动。

我们将通过《捉泥鳅》这个活动,让幼儿了解和学习泥鳅的特点以及捉泥鳅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知泥鳅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知泥鳅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难点: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泥鳅、水族箱、捉泥鳅的工具。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泥鳅,让幼儿观察泥鳅的外形特点,并引导幼儿讨论泥鳅的生活习性。

2. 讲解捉泥鳅的方法:教师示范如何捉泥鳅,并讲解捉泥鳅的技巧。

3. 实践操作:幼儿分组进行捉泥鳅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 观察记录:幼儿用观察记录表记录捉泥鳅的过程和结果。

5. 作品展示:幼儿用画笔和彩纸绘制捉泥鳅的场景。

教师引导幼儿分享捉泥鳅的经验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泥鳅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捉泥鳅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捉泥鳅观察记录表。

答案:捉泥鳅的时间、地点、人数、泥鳅的外形特点、捉泥鳅的过程、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次课程的实施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幼儿们对泥鳅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有了基本的了解,大部分幼儿能够掌握捉泥鳅的方法。

但在团队合作方面,部分幼儿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们在家中尝试捉泥鳅,并记录下来,下次课程分享给其他同学。

也可以组织一次去池塘捉泥鳅的活动,让幼儿们亲身体验。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1. 泥鳅的外形特点:泥鳅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黏液,颜色为棕黄色或暗绿色。

头较小,吻端钝圆,口下位,无须。

2. 泥鳅的生活习性:泥鳅生活在淡水环境中,喜栖息于底部泥沙较厚的水域,如池塘、湖泊、稻田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捉泥鳅》教案
一、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捉泥鳅》
2.声势游戏(四四拍强弱规律)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捉泥鳅》。

2.认识四四拍,了解其含义及强弱规律。

3.了解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地心情演唱歌曲《捉泥鳅》,体会其中之乐趣,感受其中之意境。

2.难点:附点节奏的演唱、四四拍的强弱规律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平日里,让你觉得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
生:自由说自己的趣事。

意图: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学习歌曲和发现难点,并顺势解决难点
2.教师总结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听了真是让人开心。

下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初听歌曲),请你听一
听,歌曲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意图: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学习歌曲和发现难点,并顺势解决难点。

二、学习歌曲
思考:仔细看歌谱,这首歌曲分为几个乐句
生:四个乐句
1.听歌曲学生轻声跟唱
师:每个乐句分别唱了什么内容是用怎样的情绪演唱的分析歌曲内容、情感等
第一乐句:告诉的语气;第二乐句:期盼;第三、四乐句:急切、央求
(师总结:第四句重复第三句歌词,突出小朋友特别想去捉泥鳅的急切心情。


意图:通过跟唱划分乐句,并理解歌曲的意思及演唱时的情感,潜移默化中处理了歌曲。

3.师弹伴奏
生唱歌曲
4.解决难点---(附点节奏、音准、音色等)
突破难点
声音:轻快、有弹性
意图:了解本首歌曲的演唱音色与情感。

5.质疑:哪些乐句你还掌握的不是很好
生找出难掌握乐句,师帮解决。

6.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7.多种形式表现歌曲
师生接唱、男女生比赛唱等。

三、知识介绍
1.出示图片:对比介绍一字多音。

(含义:是指歌词中的一个字配多个音的一种歌曲创作手法。

作用:使歌曲有变化,更生动。

(演唱时音不间断,力度要均匀,每个字既要连贯又要清晰可辨。


学生找歌词中有三处“一字多音”并唱一唱。

意图:对比一字一音与一字多音,先让学生自己说一字一音与一字多音,然后教师总结。

四、声势游戏、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问:歌曲是几拍子的四四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是什么
生:四四拍,强弱次强弱
2.声势游戏
学生用肢体语言为歌曲伴奏(拍手、拍腿、拍掌根、拍腿)
意图:先让学生用肢体感受一下四四拍的强弱规律。

3.出示打击乐器
师:你能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吗
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体现四四拍强弱规律)
意图:学生能够根据乐器的音色、音量去自主的选择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总结本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