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机能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生理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
脉搏是随着心脏收缩,血液对动脉管壁产生的侧压力,通过动脉 管壁的弹性回缩产生的搏动。
动脉血压的调节
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机制,可以影响动脉血压的水平。
微循环与淋巴循环
微循环的概念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循环的基本 单位。
淋巴循环的概念
淋巴循环是指组织液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通过淋巴管运输到血液循 环的过程。
心输出量
每分钟心脏泵出的血液量,与心 率和每搏输出量相关。
血压
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与心输 出量和血管阻力相关。
心脏的内分泌生理
心钠素
调节体内水盐平衡,对心血管活动有调节作用。
脑钠素
调节血压和血容量,对心血管功能有调节作用。
心肌肽
心肌分泌的活性物质,对心血管功能有调节作用。
03
血管生理
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白细胞的生理功能
总结词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吞噬、杀菌、免疫调节等功能,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在免疫反应中发 挥不同的作用。
详细描述
白细胞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中性粒细胞具有吞噬和杀菌功能,淋巴细 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单核细胞则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在人体免疫反应中相互协作,共同维 护人体健康。
微循环与淋巴循环的功能
微循环主要负责物质交换,而淋巴循环则有助于维持组织液的平衡 和免疫功能。
血管的调节
血管的自主调节
血管具有一定的自主调节能力,可以根据不同的生理和病理条件改 变其阻力。
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是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血管进行调节,可以改变 血管的舒张和收缩状态。
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是通过激素、代谢产物等化学物质对血管进行调节,如肾上 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
第4章血液循环.doc
第四章血液循环心脏和血管组成机体的循环系统,血液在其中按一定方向流动,周而复始,称为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运输代谢原料和代谢产物,使机体新陈代谢能不断进行;体内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或其它体液因素,通过血液的运输,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相对稳定的维持和血液防卫功能的实现,也都有赖于血液的不断循环流动。
第一节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是一个由心肌组织构成并具有瓣膜结构的空腔器官,是血液循环的动力装置。
生命过程中,心脏不断作收缩和舒张交替的活动,舒张时容纳静脉血返回心脏,收缩时把血液射入动脉,为血液流动提供能量。
通过心脏的这种节律性活动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瓣膜的规律性开启和关闭,推动血液沿单一方向循环流动。
心脏的这种活动形式与水泵相似,因此可以把心脏视为实现泵血功能的肌肉器官。
几个世纪以来,生物学家一直认为心脏是一个单纯的循环器官,近年来关于心钠素的研究,认训到心脏除循环功能外,还具有内分泌功能。
心钠素是脊椎动物心脏分泌的激素,主要在心房肌细胞内合成,具有利尿、利钠、舒张血管和降血压作用。
参与机体水电解质平衡、体液容量和血压的调节(参看本章第四节)。
除心钠素外,从哺乳动物的心肌组织中还提取分离出某些生物活性多肽,如抗心律失常肽和内源性洋地黄素等,还发现心肌细胞内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存在。
有关心脏内分泌功能的研究进展很快,大大加深丰富了对心脏功能的认识和了解。
心脏活动呈周期性,每个周期中心脏表现出以下三方面活动;①兴奋的产生以及兴奋向整个心脏扩布;②由兴奋触发的心肌收缩和随后的舒张,与瓣膜的启闭相配合,造成心房和心室压力和容积的变化,从而推动血液流动;③伴随瓣膜的启闭,出现心音。
心脏泵血作用是由心肌电活动、机械收缩和瓣膜活动三者相联系配合才得以实现。
明确每个周期中这三者的变化和相互关系,对于了解心脏如何实现其泵血功能,以及它们将对心脏泵血产生什么影响,都是非常必要的。
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2024)
真毛细血管壁薄,通透性好,血液在毛细血管内流动缓慢 ,有利于血液与周围组织液进行充分的物质交换。
容量血管
静脉和相应的动脉比较,数量多、管壁薄、口径大、可扩 张性大,故容量大。在安静状态下,循环血量的60%~ 75%容纳在静脉中。因此静脉被称为容量血管。
12
血管张力调节因素探讨
2024/1/28
血液循环定义与功能
定义
物质运输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按一定 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实现物质运输、信 息传递和免疫防御等功能。
通过血液循环,氧气、营养物质等被输送 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同时代谢废物和二氧 化碳被运走。
信息传递
免疫防御
血液循环中的激素、神经递质等信号分子 可传递信息,调节机体生理功能。
• 肌源性自身调节: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多,通过心血管中枢的整合作用使心迷走神经紧 张加强,心交感和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其效应为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减小,动脉血压回降。 反之亦然。这种动脉血压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此外,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牵张动脉管壁平滑肌细胞膜上 的机械门控通道开放,K⁺外流增多,膜电位增大(超极化),Ca²⁺内流减少,使平滑肌舒张;反之则相反。这 种因动脉管壁被牵张引起的血管平滑肌舒缩活动改变的现象称为肌源性自身调节。
体内还有一类舒血管活性物质,如乙酰胆碱、腺苷、ATP、K⁺和一氧化氮等。
13
局部血流调节机制剖析
• 代谢性自身调节:当某一器官或组织处于活动状态时,该器官或组织内的代谢会加强,使局部组织液中的某些 代谢产物如CO₂、H⁺、腺苷、ATP、K⁺等浓度升高。这些代谢产物可通过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或抑制交感缩血 管神经活动等方式引起局部血流量增加。这种调节反应称为代谢性自身调节。
人体机能(生理学):血液循环
1.心肌细胞兴奋性周期变化 最大特点: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即相当于心肌的整个收缩期和舒张的早期。 意义:使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始终保持有节律的舒、缩交替活动,有利于心室完成射血功能。
【掌握】心肌的四大生理特性
(1)有效不应期: ✓ 绝对不应期+局部反应期 ✓ 兴奋性为零 (2)相对不应期: ✓ 兴奋性低于正常 (3)超常期: ✓ 兴奋性高于正常
✓心率↑↑(>180次/分)→心动周期缩短,尤其是心舒期缩短
✓→前负荷↓↓→心排出量↓。
✓心率↓↓(<40次/分)→心动周期延长,尤其是心舒期延长 ✓→前负荷↑↑→心排出量↓。
〔了解〕心力贮备
【概念】心排出量随着机体代谢的增强而增多的能力。
健康人在安静时的心输出量约3.6-4.8L/min 健康人在剧烈体力活动时的心输出量可高达25 ~ 35L/min,为安
〖熟悉〗心输出量概念
心指数: 概念: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排出量。 意义:临床上评价不同个体心功能好坏的常用的指标。
现实中人有矮小和高大的,其新陈代谢总量并不相等,用心输出量 的绝对值作为指标进行不同个体间心功能的比较是不全面的。研 究发现心输出量与体重不成正比,而与体表面积成正比。
〖熟悉〗心输出量概念
期前收缩(早搏): 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心肌受到人工或来 自异位起搏点的激动而产生的收缩。 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后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
(五)理化因素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
1.温度:主要影响自律性,使其增高。 2.酸碱度:当PH值增大,心肌收缩力增强。 3.电解质离子: ❖高血钾:重度高血钾时,心肌的自律性、传导性、兴奋性和收缩性均减弱, 甚至心脏停止跳动于舒张状态(钾抑制)。故临床补钾时,禁止静脉推注。 ❖高血钙:血Ca2+升高,心肌收缩力增强,甚至停跳于收缩状态(钙僵直)。
人体机能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
影响心肌收缩能力的因素
当心肌收缩能力增强时,心室 功能曲线向左上方移位;反之
左室每搏功 收缩能力↑
向右下移位。 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 →
收缩能力↓
心肌收缩能力↑ ACh、缺氧、酸中毒 → 心肌收
左室舒张末期压
缩能力↓
(四)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心输出量=搏出量×心率 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心输出量↑ 心率过快或过慢,心输出量都会减少。
用心脏作功量评价心脏泵血功能
从作功的角度来评价心脏泵血功能,比单纯看输
出量更有意义。因为心脏的收缩不仅仅是排出一定量
的血液,而且这部分血液具有很高的压强能。在动脉
血压升高的情况下,心室要射出与原先同等量的血液
就必须加强收缩,增加耗氧量和作功量。 心脏所完成的外功
心脏的效率 = 心脏耗氧量
(三)心泵功能的贮备
等容舒张期 0.07 房﹤室﹤动 关 关
——
——
快速充盈期 0.11 房﹥室﹤动 开 关 房→室
↑
减慢充盈期 0.22 房﹥室﹤动 开 关 房→室,慢 ↑
三、心动周期中房内压的变化
初级泵的作用:心房的收缩使心室充盈量增加1/4-1/3, 使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心室肌收缩的初长度增加, 从而提高心室的泵血功能。
搏出量接近原来水平
心输出量
主动脉压力 长期大动脉BP过高
心肌加强收缩维持心输出量→心肌肥厚等病理 改变→泵血功能↓
(三) 心肌收缩能力
心肌收缩能力 心肌不依赖于负荷而改变其力学活动(包括收缩的
强度和速度)的内在特性。 等长调节 机体通过心肌收缩能力这个与初长度无关的心肌内
在功能变数的改变而调节泵血功能
♥ 心率过快(>200 次/min)→心室充盈时间过 短→充盈不足→搏出量↓→每分输出量↓。
修讲义第四章血液循环_
特点:①动脉瓣、房室瓣
(容积不变、血液不流) 都处于关闭状态;
↓
②动脉瓣关闭产生
快速充盈期
第二心音。
(2)快速充盈期:
等容舒张期末 ↓
室内压↓ (室内压<房内压)
↓ 房室瓣开放
↓ 心室继续舒张
↓ 室内压↓
↓
心房和大V内的血液快速入室
(占总充盈量2/3) ↓
心室容积迅速↑
特点:快速充盈期末的
室内压最低。
二、心脏泵血过程
心动周期中压力、容积等变化
心动周期中压力、 容积等变化
1=主A内压 2=左心室内压 3=左心房内压 4=心音 5=心室容积 ⑦=心房收缩期 ①=等容收缩期 ②=快速射血期 ③=缓慢射血期 ④=等容舒张期 ⑤=快速充盈期 ⑥=减慢充盈期
(一)心房的泵血
心房收缩 ↓
心房容积↓ ↓
房内压↑
心 指 数:空腹和安静状态下, 每平方米体表面积
的每分心输出量。 意 义:评定不同个体心功能。
(三)心脏作功量
因心脏收缩不仅射出一定量的血液,而且使这部 分血液具有较高的压强能和较快的流速。
在动脉血压不同的个体,心脏要射出等量的血液, 动脉血压高者的心脏就必须加强收缩。
因此,用心脏作功量要比单纯用心输出量评定心 泵血功能更全面。
每搏功=搏出量x血液比重x(肺动脉平均动脉压-右
心房平均压) = 83.1J
每分功=搏 功 × 心 率 = 6.23J
五、心泵功能的调节
每分输出量 = 每搏输出量 × 心率 ↓
前负荷、 后负荷、 心缩力
‖
‖
异长自身调节
等长自身调节
(Starling定律)
(一)每搏输出量的调节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一)
心力贮备
心率 贮备
60~100次/分→150~180次/分
收缩期 50ml→10ml
搏出量
贮备 (射血分数增加)
贮备
舒张期 120ml→180ml
贮备
(前负荷增加)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二节 心肌的生物电活动和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的分类: 收缩性 兴奋性 传导性 自律性
工作细胞 (+) (+) (+) (-) 自律细胞 (-) (+) (+) (+) 基本概念: 阳离子内流→形成内向电流→膜电位去极化 阳离子外流→形成外向电流→膜电位复极化 内向电流=外向电流→膜电位不变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心动周期和心率 心房或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所构成的机械活动周期, 称为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
心房先收缩,心室后收缩; 两心房同步收缩,两心室同步收缩; 舒张期时程长于收缩期时程; 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缩短,以舒张期缩短为主。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1.心室前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 决定和影响心肌前负荷的因素:
心室前负荷 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 静脉回心血量
余血量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1.心室前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
(1)静脉回心血量: ① 心室舒张充盈期的长短:
取决于心率的快慢。 ② 静脉回流速度:
取决于外周静脉压与心房压之差。 ③ 心包内压 ④ 心室顺应性 (2)余血量
人体生理学
指数 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所算出的心输出量,称为 心指数(cardiac index)。 安静和空腹情况下的心指数,称为静息心指数。 正常成年人约为3.0~3.5L/(min·m2)。
第4章 循环机能
(二)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
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m2)计算的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和机体代谢水平相适应,可因性别、年
龄、身材大小和活动情况不同而有差异。女性比同 体重男性的心输出量约低10%,青年人心输出量大 于老年人。成年人在剧烈运动时,心输出量可高达 25~35L/min。静息心指数在10岁左右时最大, 可达4L/(min·m2),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
(三)兴奋性
所有心肌细胞都具有兴奋性,心肌细胞受到刺激 时产生兴奋(动作电位)反应的能力称为心肌细 胞的兴奋性。与骨骼肌相比,有其自身的特征。
与神经或骨骼肌一样,心肌细胞兴奋性总 要经历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 然后才恢复到正常这样一段周期性变化
心肌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心 肌发生兴奋后,兴奋性将经历有效不应期、相对 不应期和超常期等时期。心肌兴奋性变化的特点 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加舒张 早期,心肌的这一特点,能使心脏不会发生强直 收缩,而能够保持收缩与舒张交替的节律性活动。
(三)心力储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 的能力,称为心泵功能储备或心力储备。
3.心力贮备:心输出量随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健 康成人可比安静时增加5-6倍,优秀运动员可增加7-8 倍。
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一)每搏输出量及射血分数
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输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 ,人体安静状态下约为60~80ml。每搏输出量与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之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人体安 静时的射血分数约为55%~65%。射血分数与心肌 的收缩能力有关,心肌收缩能力越强,则每搏输出 量越多,射血分数也越大。
功能:保证血流在心脏内朝着一个方向流动,防止血液逆流。
血 液 循 环 模 式 图
第四章血液循环《生理学》课件-2024鲜版
2024/3/28
8
心脏内部结构及功能区域划分
心脏内部被分隔为四个腔,即左 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右心房和 右心室之间分别由房间隔和室间
隔分隔开。
左心房接受肺静脉的血液,左心 室将血液泵入主动脉;右心房接 受上下腔静脉的血液,右心室将
血液泵入肺动脉。
2024/3/28
9
心肌细胞特性与生理作用
01
02
03
04
心肌细胞具有自动节律性、传 导性和收缩性。
心肌细胞的自动节律性使得心 脏能够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和
收缩。
心肌细胞的传导性使得兴奋能 够在心脏内迅速传播,确保心
脏各部分协调一致地收缩。
心肌细胞的收缩性使得心脏能 够将血液泵出,维持血液循环。
2024/3/28
10
03
微循环功能
微循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能够直接供给组织细胞氧气和营养 物质,同时带走代谢产物,保证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
2024/3/28
20
组织器官灌注调节机制
神经调节
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 神经对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 进行调节,从而控制微循环的血
流量和阻力。
体液调节
体液中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 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血管升 压素等,能够作用于血管平滑肌, 引起血管收缩或舒张,从而调节
2024/3/28
5
血液循环生理意义
01
02
03
04
维持生命活动
通过血液循环,氧气和营养物 质被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
维持细胞代谢和生命活动。
2024/3/28
调节机体功能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知识点总结血液循环是人体内最为重要的生命循环之一,通过血液循环,身体可以得到充足的氧气和养分,同时排出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
血液循环还协调了免疫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维持了体内稳态。
在生理学的第四章中,涉及了血管结构、心脏功能、血液流速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下面我们将以从浅入深的方式来进行全面评估和总结。
1. 血管结构1.1 血管组成: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在血管结构部分,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血管的组成。
人体内的血管主要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各有特点。
动脉具有厚壁和弹性,能够承受心脏泵血时的压力,将含氧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静脉的壁较薄,但富含弹性纤维,起到血液回流的功能。
毛细血管是血管系统中直接与组织细胞接触的部分,通过其薄壁,进行气体、养分和代谢产物的交换。
1.2 血管的自主调节功能我们还需要了解血管具有的自主调节功能。
血管能够根据组织器官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灵活调节血流量和血压,保持组织的正常代谢活动。
这种自主调节功能依赖于血管内膜的特殊细胞和生物活性物质的调控作用,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保障。
2. 心脏功能2.1 心脏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在了解了血管结构后,我们将深入探讨心脏的功能。
心脏是人体内一颗重要的器官,它由心房、心室、心瓣和心肌组成。
心脏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心房和心室的舒缩运动,使血液能够顺利地在体内循环。
心脏的每一次收缩和舒张都受到心脏内传导系统的调节,确保了心脏的正常收缩节律和输出血量。
2.2 心脏的自律性和兴奋传导心脏还具有自律性和兴奋传导的功能。
心脏不仅能够自主地维持一定的搏动节律,还能够受到外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影响,实现适应机体需要的心率和心搏力。
心脏的兴奋传导系统通过特定的电生理过程,将兴奋信号快速地传播至整个心脏肌肉组织,保证了心脏的高效协调收缩。
3. 血液流速3.1 血流动力学的基本参数我们还需要了解血液流速的相关知识。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二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四)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方式
1.扩散:最主要的方式。 CO2、O2、Na+、Cl-、葡萄糖等。
2.滤过和重吸收:H2O。 3.吞饮:血浆蛋白。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六、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组织液生成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effective fil-
(三)静脉血流
1.静脉对血流的阻力 占体循环总阻力的15%。
2.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静脉回心血量
静脉对血流的阻力 静脉回流速度
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之差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2.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1)心肌收缩力 心脏收缩力量强→心舒期室内压低→对心房及腔 静脉内血液的抽吸力量大→静脉回心血量增加。 右心衰时,体循环淤血。 左心衰时,肺淤血和肺水肿。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
②心房肌收缩力减弱:负性变力作用 激活IkACh通道→K+外流增加→复极化加快→心 房肌动作电位时程缩短→Ca2+内流减少。 心房肌Ca2+通道被抑制→Ca2+内流减少。
③房室传导速度减慢:负性变传导作用 房室结慢反应细胞钙电流被抑制,表现为动 作电位0期Ca2+内流速度减慢、Ca2+内流量减少 →0期去极化的速度减慢、幅度降低→房室传导速 度减慢。
④ 心肌细胞的L型Ca2+内流增强→平台期延长 →动作电位时程延长,有效不应期延长。
右侧心交感神经以支配窦房结为主,其效应以 改变心率为主。
左侧心交感神经以支配心房肌和心室肌为主,其 效应以改变收缩力为主。
人体生理学
2024年度生理学ppt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
肺循环特点
2024/2/3
血压低、血流量大
肺部血管阻力小,血压相对较低,但血流量大,以满足气体交换 的需求。
血管壁薄、弹性差
肺部血管壁较薄,弹性纤维较少,因此血管弹性较差。
存在肺动脉高压现象
在某些情况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会出现肺动脉高压现象。
29
脑循环特点
2024/2/3
独特的血脑屏障
20
组织液生成与回流机制
组织液生成
组织液是血浆从毛细血管壁滤过而形成的,其生成量主要取决于有效滤过压和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效滤过压是指 促进超滤的动力和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毛细血管通透性则受到血管活性物质和炎症反应等因素的影响。
组织液回流
组织液生成后,大部分经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吸收入血,小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组织液回流的动 力主要来自于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液静水压之间的压力差,同时淋巴系统在组织液回流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阻力大,是 形成外周阻力的主要部位。
分配血管
中动脉,将血液分配到身体各个部位 。
2024/2/3
14
血管分类及结构特点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环绕在真毛细血管起始部的平 滑肌,其收缩可控制毛细血管
的开放或关闭。
2024/2/3
交换血管
真毛细血管,管壁薄、通透性 大、数量多,是血液和组织液 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5
血液循环生理意义
01
02
03
04
维持生命活动
血液循环为全身各组织和器官 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保证机
体正常生理功能的进行。
调节机体功能
通过血液循环,神经和体液调 节因子得以迅速传播到全身, 对机体功能进行精确调节。
第四章 血液循环(1)
三、心泵功能评定
(一)每搏输出量及射血分数
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搏出的血量(70ml)。 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搏出的血量(70ml)。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舒张末期容积 60~80ml/120~ =60~80ml/120~130ml 50~60% =50~60% 意义: 心舒张末期容积与心缩力有关( 意义:①心舒张末期容积与心缩力有关(因与心 肌初长度呈正相关)。 肌初长度呈正相关)。 心缩↑→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 ↑→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 ②心缩↑→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 心室扩大、心功能下降( ③心室扩大、心功能下降(每搏输出量可 不变) 心舒张末期容积↑→射血分数↓ ↑→射血分数 不变)→心舒张末期容积↑→射血分数↓
特点: 特点:①快速射血期末室内 压与主动脉压最高; 压与主动脉压最高; 用时少(≈ (≈收缩期 ②用时少(≈收缩期 1/3),射血量大。 1/3),射血量大。
(3)减慢射血期 (3)减慢射血期: 迅速射血入动脉后
↓
心室容积继续↓ 心室容积继续↓
↓
室内压略< 室内压略<动脉压
↓
射血能=血液的动能 射血能= 继续射血入动脉
特点: ●等容收缩期的特点: ①其时程长短与与肌缩 后负荷有关: 力、后负荷有关: 肌缩力↓ 等容收缩期↑ 肌缩力↓→等容收缩期↑ 后负荷↑ 等容收缩期↑ 后负荷↑→等容收缩期↑ ②房室瓣、动脉瓣处关 房室瓣、 闭状态; 闭状态; ③等容收缩末的动脉压 最低; 最低; 室内压上升速最快。 ④室内压上升速最快。
特点 : 快速充盈期末的
室内压最低。 室内压最低。
(3)减慢充盈期: (3)减慢充盈期: 减慢充盈期
随着心室内血 液的充盈,心室与 心房、 心房 、 大 V 间的压力 差减小,血液流入 心室的速度减慢。 心室的速度减慢。 其前半期为大V 的血液经心房流入 心室;后半期为心 房收缩期的挤血入 心室。 心室。
(生理学课件)04血液循环
– 正常心肌的抗过度延伸特性 14
心室收缩的前负荷
• 影响前负荷的因素
– 静脉回心血量
• 心室充盈时间:心率
• 静脉回流速度:外周静脉压-心房压-心室压
• 心室舒张功能:Ca2+回收速率
• 心室顺应性
• 心包腔内压力
– 射血后心室内剩余血量(不一定有影响)
• 异长自身调节的生理意义
• 使心室射血量与回心血量之间保持平衡
• 内功
11
三、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
• 搏出量储备 – 收缩期储备:增强心肌收缩能力 • 35~40 ml – 舒张期储备:增加舒张末期容积 • 15 ml
• 心率储备
12
四、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 搏出量 – 前负荷 – 后负荷 – 心肌收缩能力
• 心率
13
心室收缩的前负荷
•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心室舒张末期压力 • 心肌异长自身调节(Frank-Starling定律)
第四章 血液循环
1
病例——心力衰竭
• 患者男性,73岁。因呼吸困难,腹部膨胀和脚踝肿胀被送 至医院。晚上病人常因急性呼吸困难醒来。既往有心绞痛 发作史,伴有进行性呼吸困难。检查发现:轻度紫绀(皮 肤呈淡蓝色)、颈静脉扩张、呼吸加快、双侧肺基底部啰 音、肝在肋缘下2 cm可触及、脚踝水肿。胸部X光片检查 发现:心脏增大,双肺基底部弥漫性阴影。治疗包括:卧 床休息;洋地黄;利尿剂。
15
心室收缩的后负荷
• 大动脉血压 – 直接影响:降低搏出量(降低射血时间、射血速度) – 间接影响:增加搏出量 • 短期效应:增加前负荷(增加心室剩余血量) • 长期效应:增加心肌收缩能力
16
心肌收缩能力
《生理学基础》第四章 血液循环
《生理学基础》第四章血液循环
第四章《血液循环》主要介绍了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体内循环的过程,它由心脏、血管和血液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组成。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循环系统的组成:循环系统主要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通过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体内循环。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通过形成一个闭合的系统,使血液能够在体内流动。
2. 血液的组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
血浆是血液的非细胞性成分,含有水、蛋白质、糖类、脂类等物质。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在血液中起着各自特定的功能。
3. 循环的机制:血液循环经过两个循环系统,即肺循环和体循环。
肺循环是指血液从心脏经过肺部,完成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体循环是指血液从心脏经过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完成物质的输送和代谢产物的排出。
4. 循环的调节:血液循环的调节主要由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完成。
神经系统通过控制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调节心脏的输出量和心率。
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和作用,影响血管的收缩和舒张,调节血管阻力和血压。
血液循环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过程,它保证了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等物质的运输和交换,维持了体内各个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
正常的血液循环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兴奋性
1.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1)有效不应期
0期除极化~复极化至-60mV。 此期内,给予任何刺激心肌细胞 均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它包括绝 对不应期和局部反应期两部分。
(2)相对不应期
-60mV~-80mV。 此期心肌的兴奋性已逐渐恢复, 但仍低于正常水平。
(3)超常期
-80mV~-90mV。 用阈下刺激即可产生动作电位
2.期前收缩及代偿间歇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果心室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受 到窦房结以外或人为的一次“额外”刺激,则可引起 心肌额外的一次兴奋和收缩,称为期前兴奋和期前收 缩。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 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二)自律性
心脏在离体和脱离神经支配的情况下, 仍能自动地产生节律性兴奋和收缩的特 性.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 1.心脏的起搏点与窦性节律
端纵向分叉形成很多小支。这 肌间盘,闰 些小支与相邻细胞的小支相联, 盘 形成了连续的三维胞质系统。
肌肉纤维
提供了肌球蛋 核 白的锚定点, 也可以使收缩 刺激很快从一 个细胞传递到 另一个细胞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心肌的生理学特性包括兴奋性、自动节 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前三者为电生 理特性,后者为机械特性。
(三)心作功量:
是衡量心室功能的主要指标之一。 (1)每搏功:心脏一次收缩所作的功。 每搏功=搏出量×(平均动脉压-平均心房压) ×13.6/1000 (2)每分功:心室每分钟所作的功。 每分功=每搏功×心率/1000 (3)心脏作功量评价心泵功能比心输出量更全面。
第三节 心肌细胞及其生理特性
一、心肌细胞的分类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三、心电图
一、心肌细胞的分类
• 工作细胞(心房、心室肌细胞) 特点:具有收缩功能, 无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功能。
• 自律细胞(心传导系统的细胞) 特点:没有收缩功能, 有产生自动节律性的功能。
心肌细胞有横纹纤维, 故属横纹肌。心肌收缩 横纹 力强,耗能多。其收缩 是连续性,由其内部固 毛细管 有机制产生。心肌纤维未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控制整个心脏的活动。因此, 窦房结是心脏产生兴奋和收缩的正常起搏点。由 窦房结控制的心跳节律称为窦性节律。
2.潜在起搏点与异位节律 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细胞,虽然也有自 律性,但平时不能表现出来,只起传导 兴奋的作用,所以称为潜在起搏点。 在某些异常情况下,如窦房结的节律 不能下传、窦房结的自律性异常低下或 其他潜在起搏点的自律性过高时,潜在 起搏点的自律性就可表现出来,成为异 位起搏点,这种以异位起搏点引起的心 跳节律称为异位节律。
2.外周静脉压 指各器官的静脉血压。正 常人平卧时,肘正中静脉压约 5-14cmH20。 当右心功能衰竭时,静脉 回流减慢,血液将滞留在外周 静脉而导致静脉压明显升高。
(二) 静脉血流及其影响因素 1.静脉对血流的阻力 静脉在循环系统中主要起血液贮存库的作用。 静脉在血流阻力中起作用小。 2.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1)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血管系统的充盈程度愈高,则静脉回心血量 也愈多。反之,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P波
第四节、血管及其功能
一、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 二、静脉血压与静脉回心血量 三、微 循 环
血管系统由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串联而成。
基底层
外膜 中膜 内膜
内皮细胞
弹性贮器血管:主动脉、 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 最大分支,动脉血压
容量血管: 管腔 静脉系统, 数量多, 口径粗, 管壁薄, 可扩张, 容量大60- 瓣膜 70% 小静脉
(二)微循环的调节 微动脉和微静脉主要受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神 经对微动脉的支配密度较高。 微动脉和微静脉还受血液中缩血管物质如去 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血管紧张 素Ⅱ的影响。 (三)微循环的功能 1. 实现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 2. 调节血量。
(2)心脏收缩力量 心脏收缩力增强→每 搏输出量增多→心缩期末容 积减小→ 心舒期室内压较 低→ 对心房和大静脉中血 液的抽吸力也较大→ 静脉 回心血量增多。 反之,回心血量减少。
(3)体位和重力 由卧位转为直立时,因受 重力的影响,心脏以下的 静脉血管扩张充盈,容纳 的血液增多,导致静脉回 心血量减少。
控制血流方向
第二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心动周期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 三、心率 四、心泵功能的评定指标
一、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
1、概念: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为一个心动周期。 2、包括:心房收缩期、心房舒张期、心室收缩期、 心室舒张期。 N:成年人心率:75次/分 心动周期:0.8秒
(一) 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及生理变化 1.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收缩压: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射血时主动脉压升高所能 达到的最高值。 舒张压:心舒期动脉血压下降,降至最低点的数值。 脉搏压(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是推动血液流 动的驱动力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 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
搏出量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100%
(二)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 1.每分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 量称为~,即心输出量(CO)。 2.心指数(cardiac index,CI):
CO= SV×HR
把在空腹和安静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 输出量称为心指数,或静息心指数。
CI = CO/体表面积
0.1s 0.7s
心 房
心 室
全心 舒张期
0.5s
全心 舒张期
0.3s
代表收缩
代表舒张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
三、心率 heart rate
心率: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每次心跳包括一次机械的收缩和舒张) 安静 60~100次/分 平均 75次/分 体温增加1℃,心率加快12~20次/分 成年人:大于100次/分 窦性心动过速 小于60次/分 窦性心动过缓
(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当骨骼肌收缩时,位 于肌肉内和肌间的静脉受 到挤压,使静脉回流加快。 当肌肉舒张时,静脉 内压力下降,有利于血液 从毛细血管流人静脉而重 新充盈。
(5)呼吸运动 吸气时,胸膜腔内负压增大,使胸腔内的大 静脉和右心房被牵引而更加扩张,中心静脉压降 低,有利于外周静脉血回流至右心房。 呼气时,胸膜腔内内负压减小, 静脉回心血 量减少。
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部分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 心脏是一个四腔双泵 系统。它由上面同时 搏动的左右心房和下 面同时收缩的左右心 室组成。心房由较薄 的肌性房间隔隔开, 二心室则由较厚的肌 性室间隔隔开。二尖 瓣和三尖瓣这两个房 室瓣位于心腔之间, 半月瓣位于两个大血 管(肺动脉干和主动 脉)离开心脏的地方。
静脉是引导血液 流回心房的血管。 小静脉起源于毛 细血管,在回心 过程中,管腔越 变越粗,最后汇 成大静脉注入心 房
一、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
血压: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管壁的侧压力,血 管两端的压力差是推动血液流过该段的动力。 动脉血压:主动脉内的血压。通常以肱动脉血压代 表主动脉血压。 动脉脉搏:是动脉血压波动时所引起的动脉血管壁 的搏动。
(三)传导性
心肌细胞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称为传导性
1.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
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
(四) 收缩性 心肌细胞在动作电位的触发下,发生收缩反应 的机械特性,称之为收缩性。
1.对细胞外液的Ca2+有明显的依赖性 2.不产生强直收缩 3.“全或无”式收缩
三 心电图
•QT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由窦房结发出的兴 间期 是从QRS波起点到T波终 点的时程,代表心室开始兴奋去 奋,依次传向心房和心室,引起整个心脏 极化到完全复极至静息状态的时 间。 兴奋,这种生物电变化可以通过周围的导 电组织和体液,传播到身体表面。用测量 电极臵于体表的一定部位记录到的心电变 化的波形,称为心电图 ST段 是从QRS波终点到T波起点
四、心泵功能的评定指标
(一)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 1.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一 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称为~,又称搏 出量。 2. 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 (1)舒张末期容积 (2)收缩末期容积
SV=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
(3)射血分数 =
弹性势能
(三)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收缩压 ↑↑ 舒张压 ↑ 脉压 ↑
每搏输出量 心率 外周阻力 大动脉弹性
循环血量与血 管容积的比例
↑
↑
↑ ↓ ↓
↑
↑ ↑ ↓ ↓
↑↑
↑↑ ↓ ↓
↓
↓ ↑↑ ↓
二、静脉血压与静脉回心血量
(一) 静脉血压 1.中心静脉压 指胸腔内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正常 人约为4-12cmH2O。 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之 间的相互关系。 射血能力降低,在循环血量增加、全身 静脉收缩或外周静脉压升高等情况下,中心 静脉压也可升高。
分配血管:小动脉之前, 组织输血,管径决定组 织供血量
阻力血管:小动脉和微 动脉,平滑肌舒缩改变 血管口径和血流阻力 有孔毛细血管 交换(毛细)血管:通 透性大,数量多,面积 大,血流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阻力血管是控制血压的主要血管
动脉由心室发 出、运送血液 到全身各部位 的血管,动脉 在到达身体各 部位的路途中 不断发出分支; 愈分愈细,最 后在组织问和 细胞间移行为 毛细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