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期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期报告
一、课题概述
1、研究背景
新课程改革已经过去八个年头,无论在对课程内容的适应和对课堂教学的把握方面,与课改刚刚启动时期相比,教师们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和困惑。如,课堂中新的师生关系和角色适应;校本教研氛围中教师合作能力与自我反思意识的提升与觉醒;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参与课堂教学改革与实验的能力;开展校本科研的能力,等等。上述教师面对的新问题与困惑,无不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我,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专业发展便成为基础教育学校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
2、理论依据和研究假设
理论依据。①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②教育管理学理论。③现代教育学理论。④主体性教育思想。⑤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
研究假设。基础教育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设想,良好的“专业心态”、“职业追求”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决定因素,学校通过管理改革、文化浸润、榜样示范、心理引导等措施,能够塑造教师良好的“职业形象”,从而使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的源动力。教师通过专家引领、学习培训、同伴互助、交流研讨、自我反思、总结经验等方式,在教育教学中通过行动研究等措施,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目标。
3、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
早在20世纪80年代,教师专业化开始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许多国家把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口。1986年,美国开始出现“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被认为是为教师提供专业训练和专业发展机会的重大机制创新。我国的一些学者专家和一线的教育改革者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许多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叶澜教授认为教师的专业素养应该包括专业理念、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结构等方面。顾泠沅教授领衔开展了
以校本教研、校本培训、课例研究等为主要形式的“行动教育研究”计划。首都师大教科院借鉴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特别是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做法,从2001年4月开始,在北京市建设了首批教师发展学校,以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4、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切实搞好教师培训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完成新课程改革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本课题的研究,就是面对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入研究、探索并最终构建适宜的、良好的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方式,提高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并进而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大幅度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5、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①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研究。②教师作为成人学习特点研究。③教师专业成长方式研究。④教师专业成长记录研究。
6、本课题研究思路和方法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为根本目的,开展本课题研究。
①文献研究。要围绕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做好文献综述,收集了解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提供借鉴和参考,为课题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②行动研究。立足我校的实际情况,找准教师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寻找有效对策,不断改进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让全校教师随着课题研究的推进而得到真正的专业化发展。
③案例研究。选取教师专业发展的典型案例(包括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考察其成长轨迹,研究其成功经验,从中发现某些普遍性规律。
7、研究路线和实施步骤
学习阶段:2007年9月—2008年2月
准备、实施阶段:2008年2月—2009年12月
总结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6月
8、研究的预期成果
(1)教师教学反思类文字及论文
(2)探索并形成适合我校学情的全新教师专业成长模式
(3)建立教师专业成长记录电子档案
(4)典型课例录像、课件光盘
(5)形成研究报告
二、本阶段研究工作的内容及情况
1、随着新课程改革向第二期的深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成为学校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发展力。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并把它列为每学年工作计划之首位。明确提出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抓手,以构建学校领袖素质课程为载体,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充分昭示了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2、学校成立了以全红为组长,张克理、王琦、靳庆国为成员的《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课题组,他们都是学校教研督导处专职教研人员,这就能够切实地保障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3、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学校自上而下形成了以下共识:
要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首先需要充分发挥教师自我成长的内在驱动力,为此,学校组织各类专题报告以及培训活动,来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视野,强化自我发展的动机;积极推进《提高课堂质效方案》的实施,帮助教师养成自我反思、自我诊断、自我提高的终身学习习惯。搭建基石博客平台、MOODLE平台以及校本课程平台,以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观摩考察活动、开发校本课程、编辑出版教师论文专辑等形式,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平台;组织全体教师每学期撰写一份教育教学案例,在各个层面上进行交流和评比,并进行大面积奖励,形成促进教师发展的良好氛围,使教师获得良性成就感。
其次需要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促进教师观摩和学习。如,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作用,通过结对子、以老带新进一步搞好青年教师带教工作,加速提升青年教师专业水平;通过研究本校优秀教师的个案,通过推广使更多的教师能分享其优秀教学经验;开展“名师工程”,促进成熟教师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型。
第三,通过加大学校行政推动力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比如,以校本教研的形式,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增进教师间的同伴互助;建立教学过程长效监控机制,从抓教学常规入手,规范教学流程,从管理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对薄弱年级、薄弱班级和特殊学生进行集体诊断、研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让全校教师观看“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视频,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从2007年9月到2009年2月,学校安排了近40学时,让全校教师观看了“教师成长”(华南师范大学刘良华教授主讲)、“学生学习”(北京师范大学曾琪教授主讲)、“课堂教学”(华东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主讲)三个专题报告,并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了相关专题的学习测试。
5、已经着手进行教师专业成长专题研究,通过研究国内外有关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和实践文献资料,结合我校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做所的实际工作,围绕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实际需求,开展了“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初步从概念界定、课题意义、研究动态、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以及问题与思考几个方面,展开了研究和探索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三、阶段性成果
1、初步形成了我校特点的教师专业培训工作模式
具体内容包括:①“个人反思式”教师专业成长。学校通过搭建各种教师个人反思的平台,来推动教师专业的成长。其中,“基石”、“MOODLE”两个平台是我校教师个人反思的主要载体。《基石》创建于2005年5月,是我区基础教育学校中创建较早教师博客平台。